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什麼地區是馴鹿狩獵帶

俄羅斯什麼地區是馴鹿狩獵帶

發布時間:2022-12-12 08:35:37

『壹』 俄北部145頭馴鹿被餓死,被餓死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凍原地帶,冰層的形成導致食物匱乏 。

在俄羅斯的北部,有145頭馴鹿被餓死,餓死的原因就是因為出現了凍原地帶,冰層的形成,導致馴鹿沒有食物吃。

當地政府決定,將採取緊急措施向養鹿牧民發放救援飼料 。

之前在網路上也能看到有一些野豬,大象,狗熊,狐狸,等等紛紛的跑到了人們居住的地方,對人們也形成了一些威脅,這就是因為它們自己生存的家園被破壞了,它們的食物鏈沒有了,所以才離開生存的家園,去別處覓食。

『貳』 為什麼俄羅斯最冷的地方不在北極圈內,而是在離北極圈很遠的奧伊米亞康

我們都知道,全球最冷的地方是在南半球的南極洲,南極洲終年被冰雪覆蓋,曾記錄到那裡的最低溫度是-94.5攝氏度。

那麼,北半球的最低溫度的地方是在哪裡?北極?那你可就想錯了。


食物:因為寒冷,所以最主要的食物是各種肉類。但很多食物都是硬邦邦的,吃的時候只能切片,蘸點佐料就生吃。什麼魚蘸鹽,豬油切片,馬肝切片……

在室外不能劇烈運動,因為有汗水,衣物就會迅速凍結,沒辦法脫下來。

『叄』 馴鹿的遷徙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瀕危等級】: 稀有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生態環境】:森林、沼澤地帶
【保護措施】:遷地保護
【國內分布】:黑龍江
【保護價值】:馴鹿為珍貴動物,茸、肉、皮、乳均可利用。中國黑龍江省的鄂溫克族用它作交通運輸工具。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形態特徵 體型中等,體長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都具角;角干向前彎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脫角,雌鹿稍晚,約在4月中、下旬;馴鹿頭長而直,耳較短似馬耳,額凹;頸長,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闊,中央裂線很深,懸蹄大,行走時能觸及地面,因此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走;體背毛色夏季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內側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5月開始脫毛,9月長冬毛。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西伯利亞南部。中國亞種分布在大興安嶺西北坡,目前僅在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左旗尚有少量飼養。
[編輯本段]分布情況
馴鹿是環北極分布動物,廣泛分布在歐亞和北美大陸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此外人工引進南喬治亞島上,也生存得很好。據考證,我國的馴鹿與貝加爾湖東北部尼布楚河上游溫多苔原高地的馴鹿有淵源關系(馬逸清,1992)。目前,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
[編輯本段]生境與習性
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處於半野生狀態。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問荊、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葉。鄂溫克獵民照顧馴鹿很粗放,過著「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的遷居,主要活動在大興安嶺北部的激流河、阿穆爾河、呼瑪河、阿巴河一帶。定期飼以食鹽,夏季建欄熏蚊,在馴鹿產仔期間,幫助母鹿照顧幼仔,驅趕狼、熊等天敵。其餘時間,馴鹿皆自由在林中採食活動,不予看管。每年9月中至10月為交配季節,爭雌斗爭激烈,性周期13-22天。受胎率較高,妊娠期225-240天,4-5月份產仔。每產1仔,偶有2仔者。哺乳期 165-180天。雌鹿1.5歲性成熟,個別發育好的個體當年即能參加繁殖,一直到14歲,繁殖能力很強,雄鹿性成熟較晚。馴鹿壽命可達20年。種群現狀我國馴鹿都是半家養的種群。由於長期近親繁殖,遺傳衰退嚴重,加之疾病、天敵為害,生死數量大致相抵。
[編輯本段]種群數量
在近50年來一直徘徊在1000隻左右, 1939年853隻,1945年400隻,1957年629隻,1967年795隻,1976年955隻,1985年904隻(馬逸清,1992)。馴鹿是鹿科動物中數量最多的種,據調查全世界的野生馴鹿有390萬只(William, 1986)。前蘇聯是擁有馴鹿最多的國家。據1985年統計,俄羅斯野生馴鹿有98萬頭,半家養馴鹿有223萬只,每年利用約15-20%。因而,如果我國就近引進部分馴鹿種源,來發展大興安嶺林區經濟綜合利用是完全可能的。
[編輯本段]致危因素
遺傳衰退及疾病。飼養情況 我國現有的種群都屬於半家養。現有保護措施依據牧業承包責任制辦法,分群負責,承包給有管理經驗的鄂溫克獵民,按勞力按戶分配只數和游牧地區。此外,額爾左納左旗畜牧局定期選派有經驗的獸醫師上山為馴鹿檢查治病。馴鹿是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北方民族的肉食來源,同時也利用其毛皮、鹿乳或用為運輸工具。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科拉半島上的薩哈來人和亞洲北部的鄂溫克族,都很相似,他們對馴鹿的管理和保護都很重視。國際馴鹿會議每3年召開一次,交流各國馴鹿研究、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經驗。
[編輯本段]保護措施建議
可考慮由俄羅斯引進的新的健康種鹿,採取種群遺傳復壯措施,提高存活能力;同時,應擴大游牧區或引進新鹿群,結合林區發展規劃在大興安嶺東坡開辟新的飼育基地。應建立馴鹿疾病防治站,全年進行結核病、寄生蟲等的防治工作。此外,當考慮建立種群譜系,開展馴鹿種群遺傳學研究,發展這一森林型鹿類資源,為我國亞寒帶針葉林的綜合發展提供多樣性模式。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馴鹿的中文名字有點名不副實,因為馴鹿實際上並不是人工馴養出來的。英文 Caribou是指分布於北美的野生馴鹿,而把分布在北歐,經過拉普人管理和馴養的馴鹿叫做Reindeer。馴鹿的個頭比較大,雌鹿的體重可達 150多公斤,雄性稍小,為90公斤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對樹枝狀的犄角,幅寬可達1.8米,且每年更換一次,舊的剛剛脫落,新的就開始生長。
就歷史而言,鹿類與人類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大約在 200多萬年以前,地質上稱之為更新世後期,分布在歐亞大陸上的馴鹿曾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時的人類主要依靠捕食馴鹿吸取營養,維持了大約有幾千年。所以,我們的祖先總是把鹿視為聖潔,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西方也是如此,他們讓鹿給聖誕老人拉車,給孩子們送禮物。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一次長達數百千米的大遷移。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自己越冬的亞北極地區的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發。而且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後,秩序井然,長驅直入,邊走邊吃,日夜兼程,沿途脫掉厚厚的冬裝,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脫下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標。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知道已經走了多少個世紀。它們總是勻速前進,只有遇到狼群的驚擾或獵人的追趕,才會來一陣猛跑,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揚起滿天的塵土,打破草原的寧靜,在本來沉寂無聲的北極大地上展開一場生命的角逐。
幼小的馴鹿生長速度之快是任何動物也無法比擬的,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遷移途中產仔。幼仔產下兩三天即可跟著母鹿一起趕路,一個星期之後,它們就能像父母一樣跑得飛快,時速可達每小時48公里。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真正意義上的馴鹿為北歐拉普蘭人和中國北方鄂溫克人馴養的馴鹿,但在中國已經不會有真正的馴鹿了,在北方廣闊的森林中,再也不會響起鄂溫克人召喚馴鹿時敲響樺皮桶的聲音了。
[編輯本段]鄂溫克馴鹿文化
鄂溫克族是我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在歷史漫長的歲月里,馴鹿在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古鄂溫克人從野生動物「索格召」捕抓之後,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馴養成為今日的馴鹿。鄂溫克語馴鹿稱為「奧倫」,馴鹿雄雌均有角。馴鹿角似鹿而非鹿,頭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驢而非驢,因而俗稱「四不像」。馴鹿善於穿越森林和沼澤地,是狩獵鄂溫克獵人的主要生產和交通運輸工具,馴鹿成為鄂溫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貴經濟動物,被譽為「林海之舟」的美稱,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馴鹿的特徵是:其性情溫和,易飼養放牧,覓食苔蘚等野生植物,適應於大興安嶺(額格登)高寒地帶繁衍生息。馴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狩獵為生的鄂溫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愛和保護馴鹿,視為吉祥、幸福、進取的象徵,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徵。因此,馴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鄂溫克人將馴鹿確定為鄂溫克族的吉祥物。
[編輯本段]聖誕老人與馴鹿
聖誕老人坐的雪橇,就是用馴鹿(Reindeer)來拉的,領頭的聖誕馴鹿名字叫魯道夫(Rudolph),有個紅紅鼻子。
給聖誕老人拉雪橇的馴鹿有9隻: Rudolph魯道夫, Dasher 猛沖者, Dancer 跳舞者, Prancer歡騰, Vixen凶婆娘, Donder大人物, Blitzen閃電, Cupid丘比特 ,Comet彗星. 八隻負責出力拉,其中一隻「紅鼻子魯道夫---Rudolph」是開路的領頭鹿。
從前有一隻馴鹿名叫魯道夫,它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長著大紅鼻子的馴鹿。人們很自然地叫它紅鼻子馴鹿魯道夫。魯道夫為自己獨一無二的鼻子感到非常難堪。其他的馴鹿都笑話它,就連自己的父母兄弟也因此被嘲笑。有一年的平安夜,聖誕老人正准備駕著四隻健壯的馴鹿去給孩子們送禮物,這時,一場濃霧籠罩了大地,聖誕老人知道,在這樣的天氣里是無法找到任何煙囪的。突然,魯道夫出現了,它的紅鼻子顯得比任何時候都亮。聖誕老人立刻意識到他的難題解決了。他把魯道夫領到雪橇前,套上韁繩,然後自己坐了進去。他們出發了!魯道夫馱著聖誕老人安全地到達了每一根煙囪。不論雨雪風霜,什麼都難不倒魯道夫,因為它的亮鼻子像燈塔一樣穿透了迷霧[1]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瀕危等級】: 稀有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生態環境】:森林、沼澤地帶
【保護措施】:遷地保護
【國內分布】:黑龍江
【保護價值】:馴鹿為珍貴動物,茸、肉、皮、乳均可利用。中國黑龍江省的鄂溫克族用它作交通運輸工具。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形態特徵 體型中等,體長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都具角;角干向前彎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脫角,雌鹿稍晚,約在4月中、下旬;馴鹿頭長而直,耳較短似馬耳,額凹;頸長,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闊,中央裂線很深,懸蹄大,行走時能觸及地面,因此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走;體背毛色夏季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內側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5月開始脫毛,9月長冬毛。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西伯利亞南部。中國亞種分布在大興安嶺西北坡,目前僅在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左旗尚有少量飼養。
[編輯本段]分布情況
馴鹿是環北極分布動物,廣泛分布在歐亞和北美大陸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此外人工引進南喬治亞島上,也生存得很好。據考證,我國的馴鹿與貝加爾湖東北部尼布楚河上游溫多苔原高地的馴鹿有淵源關系(馬逸清,1992)。目前,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
[編輯本段]生境與習性
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處於半野生狀態。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問荊、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葉。鄂溫克獵民照顧馴鹿很粗放,過著「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的遷居,主要活動在大興安嶺北部的激流河、阿穆爾河、呼瑪河、阿巴河一帶。定期飼以食鹽,夏季建欄熏蚊,在馴鹿產仔期間,幫助母鹿照顧幼仔,驅趕狼、熊等天敵。其餘時間,馴鹿皆自由在林中採食活動,不予看管。每年9月中至10月為交配季節,爭雌斗爭激烈,性周期13-22天。受胎率較高,妊娠期225-240天,4-5月份產仔。每產1仔,偶有2仔者。哺乳期 165-180天。雌鹿1.5歲性成熟,個別發育好的個體當年即能參加繁殖,一直到14歲,繁殖能力很強,雄鹿性成熟較晚。馴鹿壽命可達20年。種群現狀我國馴鹿都是半家養的種群。由於長期近親繁殖,遺傳衰退嚴重,加之疾病、天敵為害,生死數量大致相抵。
[編輯本段]種群數量
在近50年來一直徘徊在1000隻左右, 1939年853隻,1945年400隻,1957年629隻,1967年795隻,1976年955隻,1985年904隻(馬逸清,1992)。馴鹿是鹿科動物中數量最多的種,據調查全世界的野生馴鹿有390萬只(William, 1986)。前蘇聯是擁有馴鹿最多的國家。據1985年統計,俄羅斯野生馴鹿有98萬頭,半家養馴鹿有223萬只,每年利用約15-20%。因而,如果我國就近引進部分馴鹿種源,來發展大興安嶺林區經濟綜合利用是完全可能的。
[編輯本段]致危因素
遺傳衰退及疾病。飼養情況 我國現有的種群都屬於半家養。現有保護措施依據牧業承包責任制辦法,分群負責,承包給有管理經驗的鄂溫克獵民,按勞力按戶分配只數和游牧地區。此外,額爾左納左旗畜牧局定期選派有經驗的獸醫師上山為馴鹿檢查治病。馴鹿是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北方民族的肉食來源,同時也利用其毛皮、鹿乳或用為運輸工具。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科拉半島上的薩哈來人和亞洲北部的鄂溫克族,都很相似,他們對馴鹿的管理和保護都很重視。國際馴鹿會議每3年召開一次,交流各國馴鹿研究、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經驗。
[編輯本段]保護措施建議
可考慮由俄羅斯引進的新的健康種鹿,採取種群遺傳復壯措施,提高存活能力;同時,應擴大游牧區或引進新鹿群,結合林區發展規劃在大興安嶺東坡開辟新的飼育基地。應建立馴鹿疾病防治站,全年進行結核病、寄生蟲等的防治工作。此外,當考慮建立種群譜系,開展馴鹿種群遺傳學研究,發展這一森林型鹿類資源,為我國亞寒帶針葉林的綜合發展提供多樣性模式。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馴鹿的中文名字有點名不副實,因為馴鹿實際上並不是人工馴養出來的。英文 Caribou是指分布於北美的野生馴鹿,而把分布在北歐,經過拉普人管理和馴養的馴鹿叫做Reindeer。馴鹿的個頭比較大,雌鹿的體重可達 150多公斤,雄性稍小,為90公斤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對樹枝狀的犄角,幅寬可達1.8米,且每年更換一次,舊的剛剛脫落,新的就開始生長。
就歷史而言,鹿類與人類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大約在 200多萬年以前,地質上稱之為更新世後期,分布在歐亞大陸上的馴鹿曾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時的人類主要依靠捕食馴鹿吸取營養,維持了大約有幾千年。所以,我們的祖先總是把鹿視為聖潔,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西方也是如此,他們讓鹿給聖誕老人拉車,給孩子們送禮物。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一次長達數百千米的大遷移。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自己越冬的亞北極地區的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發。而且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後,秩序井然,長驅直入,邊走邊吃,日夜兼程,沿途脫掉厚厚的冬裝,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脫下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標。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知道已經走了多少個世紀。它們總是勻速前進,只有遇到狼群的驚擾或獵人的追趕,才會來一陣猛跑,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揚起滿天的塵土,打破草原的寧靜,在本來沉寂無聲的北極大地上展開一場生命的角逐。
幼小的馴鹿生長速度之快是任何動物也無法比擬的,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遷移途中產仔。幼仔產下兩三天即可跟著母鹿一起趕路,一個星期之後,它們就能像父母一樣跑得飛快,時速可達每小時48公里。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真正意義上的馴鹿為北歐拉普蘭人和中國北方鄂溫克人馴養的馴鹿,但在中國已經不會有真正的馴鹿了,在北方廣闊的森林中,再也不會響起鄂溫克人召喚馴鹿時敲響樺皮桶的聲音了。
[編輯本段]鄂溫克馴鹿文化
鄂溫克族是我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在歷史漫長的歲月里,馴鹿在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古鄂溫克人從野生動物「索格召」捕抓之後,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馴養成為今日的馴鹿。鄂溫克語馴鹿稱為「奧倫」,馴鹿雄雌均有角。馴鹿角似鹿而非鹿,頭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驢而非驢,因而俗稱「四不像」。馴鹿善於穿越森林和沼澤地,是狩獵鄂溫克獵人的主要生產和交通運輸工具,馴鹿成為鄂溫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貴經濟動物,被譽為「林海之舟」的美稱,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馴鹿的特徵是:其性情溫和,易飼養放牧,覓食苔蘚等野生植物,適應於大興安嶺(額格登)高寒地帶繁衍生息。馴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狩獵為生的鄂溫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愛和保護馴鹿,視為吉祥、幸福、進取的象徵,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徵。因此,馴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鄂溫克人將馴鹿確定為鄂溫克族的吉祥物。
[編輯本段]聖誕老人與馴鹿
聖誕老人坐的雪橇,就是用馴鹿(Reindeer)來拉的,領頭的聖誕馴鹿名字叫魯道夫(Rudolph),有個紅紅鼻子。
給聖誕老人拉雪橇的馴鹿有9隻: Rudolph魯道夫, Dasher 猛沖者, Dancer 跳舞者, Prancer歡騰, Vixen凶婆娘, Donder大人物, Blitzen閃電, Cupid丘比特 ,Comet彗星. 八隻負責出力拉,其中一隻「紅鼻子魯道夫---Rudolph」是開路的領頭鹿。
從前有一隻馴鹿名叫魯道夫,它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長著大紅鼻子的馴鹿。人們很自然地叫它紅鼻子馴鹿魯道夫。魯道夫為自己獨一無二的鼻子感到非常難堪。其他的馴鹿都笑話它,就連自己的父母兄弟也因此被嘲笑。有一年的平安夜,聖誕老人正准備駕著四隻健壯的馴鹿去給孩子們送禮物,這時,一場濃霧籠罩了大地,聖誕老人知道,在這樣的天氣里是無法找到任何煙囪的。突然,魯道夫出現了,它的紅鼻子顯得比任何時候都亮。聖誕老人立刻意識到他的難題解決了。他把魯道夫領到雪橇前,套上韁繩,然後自己坐了進去。他們出發了!魯道夫馱著聖誕老人安全地到達了每一根煙囪。不論雨雪風霜,什麼都難不倒魯道夫,因為它的亮鼻子像燈塔一樣穿透了迷霧[1]【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瀕危等級】: 稀有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生態環境】:森林、沼澤地帶
【保護措施】:遷地保護
【國內分布】:黑龍江
【保護價值】:馴鹿為珍貴動物,茸、肉、皮、乳均可利用。中國黑龍江省的鄂溫克族用它作交通運輸工具。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形態特徵 體型中等,體長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都具角;角干向前彎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脫角,雌鹿稍晚,約在4月中、下旬;馴鹿頭長而直,耳較短似馬耳,額凹;頸長,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闊,中央裂線很深,懸蹄大,行走時能觸及地面,因此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走;體背毛色夏季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內側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5月開始脫毛,9月長冬毛。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西伯利亞南部。中國亞種分布在大興安嶺西北坡,目前僅在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左旗尚有少量飼養。
[編輯本段]分布情況
馴鹿是環北極分布動物,廣泛分布在歐亞和北美大陸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此外人工引進南喬治亞島上,也生存得很好。據考證,我國的馴鹿與貝加爾湖東北部尼布楚河上游溫多苔原高地的馴鹿有淵源關系(馬逸清,1992)。目前,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
[編輯本段]生境與習性
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處於半野生狀態。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問荊、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葉。鄂溫克獵民照顧馴鹿很粗放,過著「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的遷居,主要活動在大興安嶺北部的激流河、阿穆爾河、呼瑪河、阿巴河一帶。定期飼以食鹽,夏季建欄熏蚊,在馴鹿產仔期間,幫助母鹿照顧幼仔,驅趕狼、熊等天敵。其餘時間,馴鹿皆自由在林中採食活動,不予看管。每年9月中至10月為交配季節,爭雌斗爭激烈,性周期13-22天。受胎率較高,妊娠期225-240天,4-5月份產仔。每產1仔,偶有2仔者。哺乳期 165-180天。雌鹿1.5歲性成熟,個別發育好的個體當年即能參加繁殖,一直到14歲,繁殖能力很強,雄鹿性成熟較晚。馴鹿壽命可達20年。種群現狀我國馴鹿都是半家養的種群。由於長期近親繁殖,遺傳衰退嚴重,加之疾病、天敵為害,生死數量大致相抵。
[編輯本段]種群數量
在近50年來一直徘徊在1000隻左右, 1939年853隻,1945年400隻,1957年629隻,1967年795隻,1976年955隻,1985年904隻(馬逸清,1992)。馴鹿是鹿科動物中數量最多的種,據調查全世界的野生馴鹿有390萬只(William, 1986)。前蘇聯是擁有馴鹿最多的國家。據1985年統計,俄羅斯野生馴鹿有98萬頭,半家養馴鹿有223萬只,每年利用約15-20%。因而,如果我國就近引進部分馴鹿種源,來發展大興安嶺林區經濟綜合利用是完全可能的。
[編輯本段]致危因素
遺傳衰退及疾病。飼養情況 我國現有的種群都屬於半家養。現有保護措施依據牧業承包責任制辦法,分群負責,承包給有管理經驗的鄂溫克獵民,按勞力按戶分配只數和游牧地區。此外,額爾左納左旗畜牧局定期選派有經驗的獸醫師上山為馴鹿檢查治病。馴鹿是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北方民族的肉食來源,同時也利用其毛皮、鹿乳或用為運輸工具。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科拉半島上的薩哈來人和亞洲北部的鄂溫克族,都很相似,他們對馴鹿的管理和保護都很重視。國際馴鹿會議每3年召開一次,交流各國馴鹿研究、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經驗。
[編輯本段]保護措施建議
可考慮由俄羅斯引進的新的健康種鹿,採取種群遺傳復壯措施,提高存活能力;同時,應擴大游牧區或引進新鹿群,結合林區發展規劃在大興安嶺東坡開辟新的飼育基地。應建立馴鹿疾病防治站,全年進行結核病、寄生蟲等的防治工作。此外,當考慮建立種群譜系,開展馴鹿種群遺傳學研究,發展這一森林型鹿類資源,為我國亞寒帶針葉林的綜合發展提供多樣性模式。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馴鹿的中文名字有點名不副實,因為馴鹿實際上並不是人工馴養出來的。英文 Caribou是指分布於北美的野生馴鹿,而把分布在北歐,經過拉普人管理和馴養的馴鹿叫做Reindeer。馴鹿的個頭比較大,雌鹿的體重可達 150多公斤,雄性稍小,為90公斤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對樹枝狀的犄角,幅寬可達1.8米,且每年更換一次,舊的剛剛脫落,新的就開始生長。
就歷史而言,鹿類與人類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大約在 200多萬年以前,地質上稱之為更新世後期,分布在歐亞大陸上的馴鹿曾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時的人類主要依靠捕食馴鹿吸取營養,維持了大約有幾千年。所以,我們的祖先總是把鹿視為聖潔,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西方也是如此,他們讓鹿給聖誕老人拉車,給孩子們送禮物。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一次長達數百千米的大遷移。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自己越冬的亞北極地區的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發。而且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後,秩序井然,長驅直入,邊走邊吃,日夜兼程,沿途脫掉厚厚的冬裝,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脫下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標。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知道已經走了多少個世紀。它們總是勻速前進,只有遇到狼群的驚擾或獵人的追趕,才會來一陣猛跑,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揚起滿天的塵土,打破草原的寧靜,在本來沉寂無聲的北極大地上展開一場生命的角逐。
幼小的馴鹿生長速度之快是任何動物也無法比擬的,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遷移途中產仔。幼仔產下兩三天即可跟著母鹿一起趕路,一個星期之後,它們就能像父母一樣跑得飛快,時速可達每小時48公里。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真正意義上的馴鹿為北歐拉普蘭人和中國北方鄂溫克人馴養的馴鹿,但在中國已經不會有真正的馴鹿了,在北方廣闊的森林中,再也不會響起鄂溫克人召喚馴鹿時敲響樺皮桶的聲音了。
[編輯本段]鄂溫克馴鹿文化
鄂溫克族是我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在歷史漫長的歲月里,馴鹿在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古鄂溫克人從野生動物「索格召」捕抓之後,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馴養成為今日的馴鹿。鄂溫克語馴鹿稱為「奧倫」,馴鹿雄雌均有角。馴鹿角似鹿而非鹿,頭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驢而非驢,因而俗稱「四不像」。馴鹿善於穿越森林和沼澤地,是狩獵鄂溫克獵人的主要生產和交通運輸工具,馴鹿成為鄂溫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貴經濟動物,被譽為「林海之舟」的美稱,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馴鹿的特徵是:其性情溫和,易飼養放牧,覓食苔蘚等野生植物,適應於大興安嶺(額格登)高寒地帶繁衍生息。馴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狩獵為生的鄂溫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愛和保護馴鹿,視為吉祥、幸福、進取的象徵,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徵。因此,馴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鄂溫克人將馴鹿確定為鄂溫克族的吉祥物。
[編輯本段]聖誕老人與馴鹿
聖誕老人坐的雪橇,就是用馴鹿(Reindeer)來拉的,領頭的聖誕馴鹿名字叫魯道夫(Rudolph),有個紅紅鼻子。
給聖誕老人拉雪橇的馴鹿有9隻: Rudolph魯道夫, Dasher 猛沖者, Dancer 跳舞者, Prancer歡騰, Vixen凶婆娘, Donder大人物, Blitzen閃電, Cupid丘比特 ,Comet彗星. 八隻負責出力拉,其中一隻「紅鼻子魯道夫---Rudolph」是開路的領頭鹿。
從前有一隻馴鹿名叫魯道夫,它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長著大紅鼻子的馴鹿。人們很自然地叫它紅鼻子馴鹿魯道夫。魯道夫為自己獨一無二的鼻子感到非常難堪。其他的馴鹿都笑話它,就連自己的父母兄弟也因此被嘲笑。有一年的平安夜,聖誕老人正准備駕著四隻健壯的馴鹿去給孩子們送禮物,這時,一場濃霧籠罩了大地,聖誕老人知道,在這樣的天氣里是無法找到任何煙囪的。突然,魯道夫出現了,它的紅鼻子顯得比任何時候都亮。聖誕老人立刻意識到他的難題解決了。他把魯道夫領到雪橇前,套上韁繩,然後自己坐了進去。他們出發了!魯道夫馱著聖誕老人安全地到達了每一根煙囪。不論雨雪風霜,什麼都難不倒魯道夫,因為它的亮鼻子像燈塔一樣穿透了迷霧[1]

『肆』 俄羅斯這村莊,溫度低至零下70度,村民是如何生活

奧伊米亞康位於東西伯利亞面積422km²,因迪吉爾卡河上游,為北半球「寒極」之一。2018年1月中旬,奧伊米亞康村測得-67℃的極寒天氣,幾乎追平1933年2月測到的-67.7℃記錄。奧伊米亞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居住地之一,有500名村民常年生活在這里。
奧伊米亞康是俄羅斯聯邦薩哈(雅庫特)共和國的一個小鎮,距薩哈(雅庫特)共和國首府雅庫茨克600千米,從雅庫茨克出發到奧伊米亞康只有一條公路-----科雷馬公路,被稱為」白骨公路「
奧伊米亞康共有500名居民,很多住戶的祖輩早已在此居住。大部分居民都以狩獵為生,或者飼養奶牛和馴鹿。這里曾有過一家牛奶加工廠,已於2007年10月關閉。為了防止奶牛被凍傷,人們用皮質袋子把奶牛的乳房包裹起來。盡管如此,當地居民並不缺少奶,他們把冷凍後的奶保存在地下1米的地窖中。
蘇聯時期,奧伊米亞康就已經聞名於世,因為這里居住著許多長壽老人。完全純凈的空氣和水、積極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飲食等傳統因素很可能在這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地診所的因諾肯季·諾夫戈羅多夫醫生介紹說,當地的兒童死亡率一直很高,以前只有身體非常強壯和各方面都很健康的新生兒才能存活。諾夫戈羅多夫醫生已經71歲,他的助手也已72歲。診所沒有專門的手術室,甚至沒有X光機。僅有的11張床位已被患者占滿,因為其他地區的醫院不願接收他們。人們主要以馴鹿飼養、狩獵和捕魚為生。奇怪的是,當地人並沒有營養不良,醫生說,秘訣在於當地人攝入動物奶,奶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此外還會採摘野生漿果補充營養。
在奧伊米亞康村,經歷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創紀錄低溫的村民仍在世的沒幾個了。不過85歲的耶果爾·維諾庫羅夫就是一位。「當那個最可怕的冬天到來時,我還只有五六歲,」他說,「我們一連好幾個星期不能出門。天是那麼冷,鳥兒在空中也被凍僵了,掉到了地上。大地看上去像分裂了,在那種溫度下,空氣本身也像乾草一樣咯咯作響。整個冬天我們外出的惟一辦法,就是將臉裹在兔子皮毛里。
盡管有著種種嚴峻情形,但許多人說他們熱愛這種氣候,渴望著過嚴冬。村民瓦倫京·阿特拉索夫說:「寒冷對你有好處。它能讓你保持健康,能殺死細菌。我可以在莫斯科生活,但這里才是我想呆的地方,這里可以狩獵和捕魚。這兒的生活對於你們來說看上去艱難,但我們擁有潔凈的空氣,干凈的食物、蘑菇和漿果。我們很快樂。
通古斯人安德烈·達尼洛夫已是102歲的高齡。他一直以馴鹿為生。如今,通古斯人不再用馴鹿皮做帳篷,因此在戶外溫度達到-60℃的時候,安德烈可以住在帆布帳篷中。他的父母分別在117歲和108歲時去世。安德烈的朋友阿里揚和阿夫洛斯尼婭夫婦住在蒙古包中,沒有孩子。不久前,90歲的他們收養了一個女孩子做養女。平時,他們以養牛為生。他們說,幾乎從未生過病,都是因為經常食用名叫「哈耶克」和「喬爾切赫」的兩種奶製品。哈耶克的味道和顏色會讓人想到脂肪油,而喬爾切赫從其配方來看,更像是人們平時吃的冰淇凌,將鮮牛奶和漿果攪拌在一起,將糊狀物經過冷凍之後製成餅形就成了喬爾切赫。
奧伊米亞康最有名的一道菜是生凍魚片。當地人通常在冰下捕捉味道鮮美的鱘魚、秋白鮭和寬鼻白鮭當原料。通古斯人捕魚時,可以一擊即中,然後將魚冷凍。冷凍時,魚要始終保持順直的狀態,否則很難切片。吃生凍魚片有些像吃西班牙火腿。將在室外凍好的魚拿進屋中後,立刻要切成薄片。剝魚皮時要格外注意,要在每一層中都保留一層薄薄的皮下脂肪,這里富含有益心臟和延緩衰老的ω-3脂肪酸。
這些菜餚在任何一座俄羅斯南部城市都是無法烹飪的,甚至都無法運輸。同炫目的陽光、百歲的馴鹿人和雅庫特矮馬一樣,它們都是只屬於北部寒極地區。
如此低溫給日常生活造成諸多不便,譬如鋼筆墨水凍結、玻璃鏡片凍裂、電池電量流失迅速。當地人說,汽車發動機必須保持全天候工作,熄火片刻後可能無法重啟。雖然這里有手機網路,但手機在極端寒冷天氣中根本無法使用。
冰凍天氣給村民造成的另一困擾是埋葬逝者,他們必須用煤點燃篝火,燃燒數小時,以便讓泥土解凍,然後把滾燙的煤推至一旁,開始挖掘,挖下十來公分後,再次點篝火解凍,多次重復。挖一個足夠埋葬棺材的墓穴可能需要花費3天。
村子裡幾乎沒什麼現代化設施,村民如廁大多需要走出家門,多數家庭仍然靠燒煤或木材取暖。供電依靠煤炭發電,一旦煤炭供應中斷,村裡的發電站就開始燒木材。如果斷電,整個村莊會在5小時內陷入癱瘓,水管會凍裂。 許多村民有電腦,還有速度較慢的互聯網,這里有進口的糖果和餅干,但村民的食物大體上還是傳統的凍魚條和馬肉。它們被保存在從房子下面挖掘出的洞穴里,通過活門可以進入,通常是從廚房進去。雅庫特人仍然固守著傳統,熱愛著自己的生活方式。
村裡有一家小商店,出售生活必需品。

『伍』 地理不錯的請來幫幫忙

去買本高考地圖冊上面差不多都有

『陸』 俄羅斯的最低氣溫多少度

俄羅斯村莊奧伊米亞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定居點,歷史最低溫至-71.2℃,一月平均氣溫低至零下50℃,是實至名歸地成為地球寒極。據手機在極端天氣中經常無法使用,汽車發動機需全天候工作。目前,奧伊米亞康大約有500村民,主要以馴鹿飼養、狩獵和捕魚為生。因為極端寒冷的天氣,這里幾乎寸草不生,村民日常主要食用馴鹿肉和馬肉。
奧伊米亞康位於東西伯利亞氣候區,使得其具有最顯著的大陸性氣候特點,表現為冬夏溫差巨大,晝夜溫度變化大。冬季漫長,一年有3個月的平均氣溫低於-40℃,帶來酷寒、少雲、降水量少的天氣情況。奧伊米亞康最冷的月份是1月,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為-47℃左右。夏季溫涼而短促,最熱的7月平均溫度為13~16℃,年平均氣溫為零下16度左右。

『柒』 編劇鄂溫克最後的獵人是誰

雨果。
雨果拿著那一對新鮮鹿茸拍照發朋友圈。有好些人在底下留言,他興奮了一會兒,鹿茸自古是珍貴葯材,壯陽補氣血,朋友圈熱鬧說明大夥兒識貨。
鄂溫克是跨越中國、俄羅斯居住的跨界民族。約200多年前,鄂溫克人從俄羅斯勒納河流域雅庫特地區出發,帶著馴鹿,邊打獵邊前進,順著勒納河的流向,穿越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山脈、河流與峽谷,到達黑龍江上游。後來他們又渡過額爾古納河,進入現在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開始狩獵生活。

『捌』 俄羅斯為什麼廣布針葉林

亞寒帶針葉林,主要是耐寒的落葉松、雲杉等。生長於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如:亞歐大陸和北美洲北部,佔世界針葉林的95%。緯度,北緯50°以北至55°或65°左右的地區。

常見動物:馴鹿,紫貂

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位於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帶,所以俄羅斯為什麼廣布針葉林.

『玖』 目前世界上擁有馴鹿最多的國家是哪一個

最多的是俄羅斯,野生馴鹿有98萬頭。
馴鹿(學名:Rangifer tarans),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復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徵。馴鹿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包括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馴鹿並非人工馴養出來的。北美的馴鹿是純粹野生的;而分布於北歐,主要由拉普人管理的馴鹿則屬於大范圍圈養的。在中國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
馴鹿體型中等,體長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角干向前彎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脫角,雌鹿稍晚,約在4月中、下旬。馴鹿頭長而直,嘴粗,唇發達,眼較大,眼眶突出,鼻孔大,頸粗短,下垂明顯,無鼻鏡,鼻孔生長著短絨毛,耳較短似馬耳,額凹;頸長,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闊,中央裂線很深,懸蹄大,掌面寬闊,是鹿類中最大的,行走時能觸及地面,因此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道路上行走;體背毛色夏季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內側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髯毛和會陰毛密生,呈白色。5月開始脫毛,9月長冬毛。仔鹿生後10 天左右就開始生長初角茸。

『拾』 為什麼鹿那麼多,鹿肉沒有像豬肉牛肉一樣,成為人類的傳統肉食

其實,鹿肉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的食物來源之一,只是到了現代社會,吃鹿肉的習俗早已經被改變。在遠古時期,人們利用石頭、長矛等工具捕獵動物,鹿就是其中的一種。但古代時期人類的食物來源非常少,加上大自然的環境因素,人們可以利用狩獵來捕獲鹿。現在環境改變,人類涉獵的區域越來越廣,加上動物保護,很難吃到鹿肉。

哪裡才能吃到鹿肉?紐西蘭有專門的肉鹿廠,專門提供可食用的鹿肉。在當地的超市裡,也有售賣冰凍的鹿肉,但是價格比牛羊肉還要更貴,這是因為肉鹿的成本相當高,產出也非常少的原因。這些可食用的肉鹿經過烹飪後,味道會比普通的鹿肉更好一些,起碼膻味沒有那麼濃重,大家有機會到紐西蘭玩的時候,倒是可以去找一找。

與俄羅斯什麼地區是馴鹿狩獵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