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亞太最吸引俄羅斯的是什麼

亞太最吸引俄羅斯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3 03:08:20

㈠ 關於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問題

分析表明,就在我們實行消極被動的經濟政策時,亞太地區正在迅猛地發展。據世界經濟發展預測,21世紀亞太地區的國家將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都將受到這個過程的影響,甚至捲入這個過程。因此,俄羅斯必須做好准備,有責任考慮到自身在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如何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同時為了提高自身防禦能力,我們必須制訂被世界各國關注的東部地區開發戰略,尤其是礦物原料領域的發展戰略,以便吸引大量投資。

在這個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擬定了一系列工程項目。已有的設計是「西伯利亞—太平洋」的能源建設規劃,面對國內和亞太地區的天然氣、石油及石油製品海外市場。據該方案設計者提供的數據,國際社會准備為亞太地區的發展投資200億美元。俄羅斯與馬來西亞已於1999年簽訂協議,決定開展俄羅斯企業與亞太地區各國公司在科技、工藝和生產領域的合作。

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曾寫道:「我們認為,現階段編制的東西伯利亞自然資源開發計劃應該上升到國家規劃的層面上,按照該規劃將大力發展該地區的燃料-能源聯合體,並把它與貝-阿鐵路干線的利用結合起來」。根據他的文章,我提出來兩個向日本和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方案(圖7.3)以及由西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向中國運送石油的路線圖(圖7.4)。

上述兩個方案引起了多方的興趣,還必須經過嚴密的政治和經濟論證。當然,在我們這兒也有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尤其是我們的礦產資源潛力究竟如何,它的出口對這片幅員廣闊地區的未來究竟會帶來什麼機遇。這又是一個需要多方深入研究的問題。從政治角度看,這是很有意思的問題。

亞太地區的能源市場是非常有前景的,也是動態的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地區的能源供應問題也會越來越復雜。目前在天然氣需求量和計劃的天然氣的開采量之間還存在著缺口,到2020~2030年這個缺口將不小於1800億立方米/年。主要的潛在進口國是日本、中國和韓國。目前,有關各方已提出了好幾個由天然氣資源過剩地區向亞太地區鋪設輸送管道的方案:中國的「中石油」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和愛克森公司認為應建設6000千米長的輸氣管道由土庫曼經烏茲別克、哈薩克進入中國西部,然後再到太平洋西岸港口。還有一個路徑更短的方案,但要經過政治制度不穩定的國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這一方案的明顯優勢是地理位置相對較近,從俄羅斯供給的天然氣可直接用管道運輸。

圖7.3 往日本和中國輸出天然氣的方案

圖7.4 從西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向中國輸送石油的方案

「天然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兩種天然氣開采和向亞太地區供氣的方案,這些方案考慮到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北部、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天然氣原料基地雄厚的前景。這兩種向亞太地區供氣的方案是:

·西西伯利亞(新烏連戈依)托木斯克-克麥羅沃-新庫茲涅茨克-榮加利亞-進入中國領土再到上海。

·西西伯利亞北部-托木斯克-伊爾庫茨克-烏蘭烏德-烏蘭巴托-北京。

這兩種方案的天然氣管道源頭是位於西西伯利亞東北部的兩個大氣田,其已探明的天然氣總儲量超過30000億立方米。也不排除沿另一條補充線路鋪設管道,即氣源來自於托木斯克州、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區、伊爾庫茨克州和雅庫梯亞自治共和國,那兒有大型氣田。

在眾多的路徑方案中,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認為最合理的方案是伊爾庫茨克-中國的方案。該方案的氣源是位於伊爾庫茨克州的科威克金斯克凝析氣田,它已探明的C1+C2級天然氣儲量11000億立方米。

總之,任何一種由俄羅斯向亞太地區國家出口石油天然氣的方案都將促進俄羅斯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擴展地質勘探工作對碳氫化合物原料的貢獻,創建新的地區能源優勢。從長遠來看,向亞太地區市場出口原料也是俄羅斯一項重要的地緣政治任務。

㈡ 詳細講述一下俄羅斯的經濟體系

經濟俄羅斯現在的經濟狀況人均GDP應該在6000美圓.但是含金量非常高,都是靠工業和科技的,不像有些國家都是靠炒股炒樓的.但不管怎麼說和蘇聯時期比起來還差的遠,俄羅斯現在的綜合國力估計相當於蘇聯70年代的水平. 發展 俄羅斯是世界經濟大國。蘇聯時期它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蘇聯解體後其經濟一度嚴重衰退。2000年之後俄羅斯的經濟迅速恢復發展。2006年俄羅斯的經濟全面超過1990年解體前。2007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35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豐富的資源為俄羅斯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俄重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部門發達。近年來俄羅斯的電子計算機工業、宇航航空工業、高科技產業迅速崛起。特別提出的是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獨特的地位,實力雄厚,其武器產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俄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 出口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品、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寶石及其製品、木材及紙漿等;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食品和農業原料產品、化工品及橡膠、金屬及其製品、紡織服裝類商品等。 資源 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種類多,儲量大,自給程度高。森林覆蓋面積8.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積量807億立方米。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儲量6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2-13%。煤蘊藏量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鐵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鋁蘊藏量居世界第二位。水力資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鈾蘊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黃金儲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最大的煤礦:庫茲巴斯 最大的鐵礦:庫爾斯克 最大的油田:第二巴庫、秋明 工業 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 。 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 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主要工業區有:中央工業區,西北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西西伯利亞工業區等。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中央工業區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區,以其生產的大量工業品供應全國。 農業 2004 年農業產值為13663億盧布 ,同比增長1.6% 。 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 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 服務業 2004 年服務業產值 42035 萬億盧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25% 。 2004 年服務 業從業人口400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59.6%。 交通運輸 俄羅斯的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管道運輸均很發達。 以鐵路、管道為主。鐵路在歐洲部分比較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亞歐大陸橋。管道主要運輸石油、天然氣。 鐵路 至2003 年底鐵路總里程為13.9萬公里,客運量1571 億人公里,貨運量18016 億噸公里(2004 年)。 公路 至2003 年底公路總里程90 萬公里,客運量1681 億人公里,貨運量1821 億噸公里(2004 年)。 水運 2003 年海運商船3900 艘,總噸位 830 萬噸。 2004 年,海運貨運量 589 億噸公里,內河貨運量878 億噸公里。主要海港位於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巴倫支海、白海等,包括摩爾曼斯克、聖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新羅西斯克等。 空運 2001 年民用飛機有7 萬多架,國際航線總長約8 萬公里 。 2003 年客運量52 億人公里,貨運量 30 億噸公里(2004)。主要機場有莫斯科的謝列梅傑沃2號國際機場、謝列梅傑沃 1號國際機場、伏努科沃1號國際機場、多莫傑多沃機場、聖彼得堡國際機場、新西伯利亞機場、葉卡捷琳堡機場,哈巴羅夫斯克機場等。 管道運輸 至 2000 年底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總長 21.3萬公里,2004 年輸油氣總量 24133 億噸公里。 金融銀行 主要銀行有: 1 、俄羅斯儲蓄銀行, 1991年成立,注冊資本 241 億盧布。 2 、俄羅斯外貿銀行, 1990年成立,注冊資本 65.5 億盧布。 3 、工商銀行, 1988年成立,注冊資本 22.9 億盧布。 4 、首都儲蓄銀行-農工銀行, 1988年成立,注冊資本 21.6 億盧布。 5 、國際工業銀行, 1992年成立,注冊資本 18.5 億盧布。 6 、天然氣工業銀行, 1990年成立,注冊資本 18.5 億盧布。 此外俄大銀行還包括外經銀行、阿爾法銀行和古打銀行等。 對外貿易 據俄羅斯海關委員會統計,2009年俄羅斯貨物貿易進出口3891.4億美元,較上年(下同)減少37.6%。其中,出口2339.4億美元,減少36.4%;進口1552.1億美元,減少39.3%;順差787.3億美元,減少29.7%。 2009年俄羅斯對荷蘭、義大利、中國、德國和土耳其的出口額分別佔俄羅斯出口總額的15.1%、8.5%、6.9%、4.9%和4.6%,為353.2億美元、198.0億美元、161.8億美元、114.9億美元和107.8億美元;自中國、德國、美國、烏克蘭和法國的進口額分別佔俄羅斯進口總額的14.2%、12.3%、5.7%、5.5%和5.1%,為219.6億美元、190.5億美元、89.0億美元、85.9億美元和79.4億美元。俄羅斯前五大順差來源地依次是荷蘭、義大利、土耳其、波蘭和哈薩克,順差分別為323.3億美元、127.2億美元、77.0億美元、60.3億美元和53.0億美元,減少36.1%、41.1%、30.5%、41.8%和21.5%;逆差主要來自德國、中國和法國等,其中對德國和中國逆差減少40.7%和59.5%,但對法國逆差增長12.9%。 對外投資 截止2004 年底,俄累計對外投資 69 .73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佔60%,協議投資佔6.2%,其他投資佔33.8%。主要投資對象國有:英國(18.6%)、塞普勒斯(10.9%)、荷蘭(8.8%)。 截止2003年底,俄對華投資項目1542個,實際投資額3.38億美元。 外國資本 截止2004年底,俄累計吸引外資820億美元,同比增長43.8%,其中直接投資佔44.1%,協議投資佔1.9%,其他投資佔54%。 2004年吸引外資405億美元,同比增長36.4%,其中直接投資佔23.3%,協議投資佔0.8%,其他投資佔75.9%。外國對俄投資主要分布在:批發、零售業及日用品修理業130.37億美元,加工業102.36億美元,采礦業99.34億美元,不動產25.72億美元,交通、通訊業20.33億美元,國家管理和軍事安全、社會保障10.59億美元,金融業10.01億美元,建築業2.34億美元,農業、林業1.21億美元,公用事業1.07億美元。 2004年主要對俄投資國:德國(佔11.4%)、英國(10.6%)、美國(8.1%)、法國(4.7%)、維京群島(2.3%)、瑞士(2.1%)、奧地利(1.7%)。 生活水平 2004 年俄人均月收入 6296 盧布(約218美元),同比實際增長7.8%。2004年俄職工人均月工資6828盧布(約237美元),同比實際增長10.8%。2004年12月消費品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1.7%。</SPAN></p>

㈢ 普京轉向東方:中俄經濟關系有多深



1 轉向亞太

1954年,遏制戰略之父喬治·凱南遙望地緣政治的地平線,前方出現美國唯一和真正的危險, 主導歐亞的物質資源,和拒絕附和的政治力量聯合起來 。當然,作為美國人的偏見,凱南憂慮這種聯合反對美國。

中俄合作這個戰略噩夢,從此一直困擾著美國,但在冷戰期間,它從未真正變成事實。甚至,基辛格復制古老的三國演義,策動三角外交,還收到了奇效,成就其一世功名。

但今時不同往日。用普京的話說,中俄兩國夥伴關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其性質和規模發生了質的改變,並為進一步攜手共進創造了條件。新華社則稱,這種關系是互信程度最高、協作水平最高、戰略價值最高的大國關系。

這樣的大國關系背景下,我們能看到,當俄羅斯的物質資源,遇見中國的經濟人口,會發生什麼。

這一切,源於俄羅斯的大戰略: 轉向東方

跨據歐亞的俄羅斯,有一個永恆的思想命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走向何方?俄羅斯在古羅斯時期受到西方和東方的雙重影響,沙俄時期加入西方的擴張進程,蘇聯時期與西方對立競爭,轉型初期的俄羅斯渴望再次融入西方,普京上台之後逐漸謀求東西方平衡的國家定位。

這種在東方和西方之間的選擇,貫穿了俄羅斯民族 歷史 發展的始終。

普京版轉向東方戰略,已經進行了十來年,淵源起自1986年戈爾巴喬夫的遠東巡視。它是俄羅斯更廣泛戰略議程的一部分,目的是幫助創建一個多極世界,增強俄羅斯的影響力和戰略自主權。

2014年烏克蘭危機以來,加速俄羅斯的轉向東方。

的確,很多俄羅斯精英講英語,在倫敦、紐約和巴黎購買豪宅,許多人的孩子都生活在西方。但現在,他們發現因為西方制裁,沒法跟美國做生意,必須另謀他途。

俄羅斯的主流思想家們正在改變他們的觀點,他們談論說,西化已經是過去式,展望未來的人,對東方最感興趣。

2021年,調查顯示,39%的俄羅斯人對美國持積極看法,而74%的俄羅斯人對中國持積極看法。60%的俄羅斯人認為美國是他們的最大敵人,40%的俄羅斯人認為中國是他們的最大朋友,僅次於白俄羅斯。

轉向東方的核心是經濟

俄羅斯試圖加速對外經濟關系多樣化,超越歐洲的傳統夥伴,走向亞太地區快速發展的新夥伴。普京曾形象地說,希望俄羅斯的經濟風帆能夠藉助中國東風。

自蘇聯時期以來,發展遠東地區一直是莫斯科政策制定者的一個公開目標,但在實踐中它一直處於俄羅斯政治經濟的邊緣。1980年代後中央計劃一結束,暴露出這個遠荒之地經濟活動的真實成本,投資暴跌,人口減少。

俄羅斯暢想通過吸引亞太大國對資源基礎的投資,遠東地區能成為國家通往東方的門戶。當然,不要忘記俄羅斯的北極戰略。

《國家安全戰略》和《經濟安全戰略》都提到,俄羅斯需要減少受到政治動機的經濟壓力,以及全球經濟任何部分表現惡化的風險。亞太地區經濟充滿活力,發展迅速,最能幫助實現這種意圖。

還有各種戰略文件聚焦於擴大俄羅斯能源、核電站、軍備和食品的出口計劃,都明確強調亞太地區的重要性。

轉向亞太的核心在中國

就經濟結構而言,中國和俄羅斯完全是天作之合。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金屬、化肥和糧食,但需要資本和外國技術。中國則恰恰相反:需要自然資源來推動經濟增長,但擁有尖端技術,且資本過剩。

一個美妙的圖景被暢想著:中國成為西伯利亞碳氫化合物的主要買家,上海和香港將成為俄羅斯公司尋求資本的新倫敦和紐約,中國投資者將蜂擁購買俄羅斯資產,提供急需的現金,升級該國老化的基礎設施,並分享技術。

2 能源第一

最重要的是能源。

2020年,俄羅斯通過了《到2035年的能源戰略》,該戰略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到2035年,亞太地區至少佔俄羅斯所有能源出口的一半。事實上,能源出口是轉向亞太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俄羅斯對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能源出口,2019年已經達到近950億美元,其中原油和成品油的銷售額佔550億美元。得益於2010年建成的東西伯利亞-太平洋運輸管道,這些石油絕大部分賣給了中國,達到370億美元。

俄羅斯原油如今超過沙特,成為中國的頭號賣家,幾乎是供應給德國的四倍

亞太其他主要經濟體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量要小得多,日本是37億美元,韓國是97億美元。更大范圍的亞太地區,只有新加坡進口超過10億美元。

未來對亞太地區的石油出口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俄羅斯石油公司在北極地區巨量的沃斯托克項目,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輸送5000萬至1億噸石油,全部沿北方海路運往亞洲。有待觀察的是,這些額外的石油,是能到達更廣泛的亞太市場,還是中國對它的需求更多。

天然氣銷售則覆蓋了更廣泛的亞太群體,不過,2019年俄羅斯向亞太地區出口的天然氣僅為60億美元。日本是俄羅斯天然氣在亞太地區的最大買家,占後者海外銷售的10%以上。考慮到沒有連接兩國的管道,這很不簡單。韓國佔3.5%,中國僅佔1.8%。

但通過現有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以及擬議中穿越蒙古的新管道,未來幾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可以向中國輸送近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以對比的數字是,2021年俄氣向歐洲輸送了約1750億立方米。

到2025年,中國很可能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消費國 ,在這個十年末,甚至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消費國。

有人評論道:俄羅斯會對西方說, 你要制裁我們?我們會對你豎起中指 ,我們去和中國合作。烏克蘭危機後的當年,俄中簽署了一項以往長期以來沒有達成的供氣協議,交易價值約為4000億美元。自那以後,趨勢越來越明顯。

對亞太地區的煤炭出口,情況和天然氣類似。2019年,中國、日本和韓國各佔俄羅斯此項海外總銷售額的12%左右。此外,印度3.7%、越南3%和馬來西亞2.3%,銷售數據同樣可觀。

同樣,中國的需求預計將在未來幾年超過亞太其他國家。瓦尼諾[Vanino]和維拉[Vera]的國內鐵路和港口基礎設施開發,目的就是促進對中國出口的大幅增長。

俄羅斯很大可能取代澳大利亞,成為中國主要煤炭來源

核電站已被證明是俄羅斯能夠出口到亞太地區的少數高 科技 產品之一。這項業務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佔世界在建核電站總發電能力的四分之一。該公司正在孟加拉和印度各建兩個反應堆,同時計劃開始中國四個反應堆的相關工作。但這項業務在其他亞太國家,比如印尼和越南,暫時停滯不前。

或許更重要的是,印度在2019年宣布美國公司將幫助建造六個新反應堆,俄羅斯作為印度唯一核反應堆供應商的地位,可能走到了盡頭。

俄羅斯已成為主要的穀物出口國,主要是小麥和大麥,這是過去十年中經濟多樣化成功的少數案例之一。2019年,糧食出口在俄羅斯總出口中所佔的份額,僅次於石油和天然氣,但主要面向中東和北非市場。大規模購買俄羅斯糧食的亞太國家,只有孟加拉國和印尼,各佔小麥出口的6.4%和0.9%。

七年多以來, 中國已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 ,2021年兩國之間的貿易額上升到了創紀錄的1470億美元。普京曾預計2022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2000億美元。

除中國以外,自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與前十大貿易夥伴的進出口都在減少。這個時期,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在俄羅斯出口中所佔份額,同樣一直在下降。2019年,該地區在俄羅斯進口中所佔份額低於2008年。

凱南遙望地平線的預言,正在變成滾滾而來的真實大圖景。

3 投資考驗

俄羅斯的轉向戰略,還希望增加來自亞太地區的外國投資,尤其寄望於遠東地區能吸引投資,開發那裡的豐富資源。

這方面的進展不如貿易。對該地區的投資一直局限於少數幾個政府主導的大型項目,主要服務目標是中國市場。

西伯利亞力量管道是遠東地區迄今為止最大的項目 。該項目由俄氣於2019年底完成,總成本約1.1萬億盧布,加上支持上游項目的相關投資成本,如恰揚達油氣田。這條管道可能是俄羅斯與中國密切關系的最重要象徵,2014年5月最終簽署協議時,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正在惡化。

隨後,俄氣籌集了創紀錄的114億歐元,建設阿穆爾天然氣加工廠,預計總成本為200億歐元,以供應西布爾控股公司的阿穆爾天然氣化工園區。西布爾的項目預計將額外花費100億美元。

自2013年以來,遠東地區累計商業投資約為5.5萬億盧布,按2021年平均匯率計算約為750億美元,上面列出的三個項目佔了總數的近一半,都是針對中國市場。

遠東地區的其他投資規模都要小得多 ,包括貝加爾-阿穆爾干線和跨西伯利亞路線,2019年俄羅斯鐵路公司的投資總額約為600億盧布,約合8.5億美元。雖然這些鐵路的目的是幫助連接遠東地區和亞太地區的出口市場,但它們迄今尚未吸引任何外國資本。

但有幾個遠東的大型投資項目,可能會使俄羅斯未來增加對亞太地區的出口。

A-Property是俄羅斯煤炭行業的新進入者,正在投資相關基礎設施,尋求加速開發雅庫特的埃爾金煤礦。 煤炭出口的擴大也是針對中國 。

俄羅斯最大的黃金開采商Polyus公司正在開發伊爾庫茨克地區的蘇霍伊原木金礦床。盡管該礦區可能使該公司的年產量增加70%,但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外國對收購該項目股權感興趣。

在遠東地區,能源和采礦業以外的投資極為有限。最大的項目是俄油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大卡緬的紅星造船廠。預計初始成本約為2000億盧布,合30億美元,紅星將生產石油和天然氣運輸船以及海上設備。該項目將用於開發俄羅斯的北極自然資源,並為正在出現的北海航線提供服務。

然而, 紅星是一個獨特的俄羅斯項目 ,雖然韓國和中國有一些以培訓和設備形式的參與,但沒有外國人擁有股權。

日本是遠東地區另一個明顯的資金來源,但因為俄羅斯的商業環境,日本公司不願意冒風險。韓國消費的俄羅斯出口產品比日本多,但韓國公司對遠東地區的投資一直很低,迄今為止僅占該地區全部外國直接投資的1%左右。

印度的投資也不多,盡管濱海邊區的一個鑽石拋光項目,在2020年推動了印度和遠東之間的貿易額上升到7.64億美元。印度打算通過遠東行動倡議,與俄羅斯建立戰略經濟關系,該倡議於2019年宣布,包括一個1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

諾瓦泰克公司的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價值210億美元,吸引了一系列投資者的外部融資,包括法國道達爾、中石油、中海油,以及日本北極液化天然氣財團。這是日本參與俄羅斯經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沒有跡象表明,日本隨後還會進行進一步投資。

據稱韓國對北極項目進行了大量投資,但幾乎沒有任何結果。2015年,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收購了俄油在東西伯利亞的Vankor集群項目15%的股份。印油可能有興趣收購俄油巨大的Vostok項目的股份,但這並沒有帶來任何進一步的投資。

有證據表明,亞太地區的投資者一直不願擴大在俄羅斯的投資,無論是在遠東還是在其他地區。更大的原因可能是 在俄羅斯做生意所遇到的長期困難,而不是西方的制裁 。

盡管亞太大國有很多興趣,但 在俄羅斯北極和遠東地區,中國依然是最重要的外國投資者

4 更廣泛圖景

從貿易到投資,從技術到金融,中俄合作的圖景徐徐展開。

最近建成的兩座橫跨黑龍江[阿穆爾河]的橋梁,一座用於鐵路交通,另一座用於車輛,象徵著俄羅斯與中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幾個世紀以來,黑龍江一直是俄羅斯和中國的主要邊界,但卻沒有一座橫跨界河的永久性橋梁。

中美沖突增加了中國對俄羅斯商品的長期興趣。鑒於一旦局勢激烈,西方可能採取貿易禁運和海上封鎖等手段, 俄羅斯的供應,大部分來自陸路,也更加安全

中俄合作還發生在金融領域。2018年,俄羅斯央行將其持有的美國資產份額,從29.9%大幅降至9.7%。同時,俄央行將其持有的中國資產從2.6%增加到14.1%。俄央行以美元計價的儲備份額也從45.8%下降到22.7%,而其持有的人民幣從2.8%躍升到14.2%,相比之下上一年為5%。2019年6月,兩國簽署一項協議,在雙邊貿易中改用本國貨幣。

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中俄簽署了三年期價值25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如果最新一輪危機中,俄羅斯被限制國際支付能力,這將堪稱西方制裁的核選項。雖然美國支配著全球金融,但中俄合作依然可為。

俄中一些國際事務專家認為,可以將雙邊貿易迅速從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系統[SWIFT],過渡到各自建立並整合在一起的支付系統,將目前以美元或歐元計價的貿易轉移到盧布或人民幣,以及提供更大規模的人民幣貸款,然後用這些貸款從中國購買商品。

這當然伴隨著很大風險,但如果這一舉措能夠穩定俄中貿易, 將表明中國金融實力的上升和美國制裁效力的下降 。考慮到各路對手,甚至一些合作夥伴,正在尋找替代方案來對沖美國金融報復的風險, 最終促成一個替代布魯塞爾SWIFT系統的可行方案 ,並非不可能。

面對險峻的地緣政治環境, 中俄兩國決心開發本土技術 ,從晶元到操作系統,以替代外國特別是美國技術,這為合作提供了進一步的動力。即便兩國還沒有達到西方國家的技術整合和分工水平。

中俄高 科技 合作的一個關鍵領域是數字化。莫斯科已經表明,基於硬體製造本土化,俄羅斯很樂意使用中國的5G和物聯網技術。華為正在擴大其在俄羅斯的存在。面對特朗普的制裁,華為宣布計劃將其在俄羅斯的研發人員增加四倍;普京則簽署了一項法令,稱2020年和2021年為「俄中科學、技術和創新合作年」。

涉及到港口等戰略資產交易,以及貸款和債務領域,包括自由貿易協定方面,中俄合作則比較謹慎。

當然,再美好的規劃,總有現實情況。

俄羅斯想在更廣泛的亞太地區,建立更密切的經濟聯系,尤其是吸引對遠東和北極地區的投資。這一點,目前沒有實質性進展。

任何與亞太地區擴大聯系的失敗,都將給莫斯科開發遠東地區的計劃帶來危險後果。遠東地區如果繼續一潭死水,俄羅斯就難以轉向東方。更大范圍而言,這將影響俄羅斯建立多極世界,以增強戰略自主權的圖畫。

俄羅斯的能源大多並非獨一無二,只要海運路線保持開放,他國就可以從其他地方進口。同時,限於環境,俄羅斯開采和運送自然財富的成本,相比其競爭對手往往更高。如果全球經濟脫碳實現適度成功,俄羅斯經濟影響力的主要來源將被大大削弱。

俄羅斯轉向亞太的前景,取決於其在國內實現經濟結構多元化的能力

隨著美國重回印太地區合圍中國,正積極團結或脅迫與莫斯科傳統上保持友好關系的國家,比如印度和越南。能源貿易的背後都是政治關系,那些傳統客戶一旦被納入美國安全的軌道,將嚴重影響俄羅斯向它們提供此類戰略產品。

如此一來,俄羅斯的經濟轉向戰略,在中國以外的選擇空間可能會減少。

俄羅斯的這種狀況,讓美國且喜且憂。如果美國成功地把俄羅斯的印太朋友納入勢力范圍,俄羅斯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將被很大程度排擠出印太地區。然而, 這會導致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對抗中國將變得復雜化,中俄合作將更加緊密。

這就是世事如棋局局新。

5 離間計

當俄羅斯憂慮轉向亞太沒有收到實效時, 有一種美國的離間計 ,則想推動俄羅斯真正成為亞太國家。

這種策略反用地緣政治大師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的名言:在地緣政治使命上,我們不應該希望俄羅斯變得更加西方,我們應該希望它變得更加東方。

它設想出這樣一種邏輯:在西方啟動歐洲俄羅斯政策,強硬反擊,斷絕俄羅斯的任何西進念想;然後,在東方啟動亞洲俄羅斯政策, 放水養魚,鼓勵俄羅斯成為亞洲大國 ,乃至與中國爭雄。這樣美國就能成功避免對中俄的兩線作戰。

這一切基於西方的想像:俄羅斯擔心可能成為僚機,通過有誘惑力的積極計劃,這一點可以被有效利用。但考慮到中俄關系的內涵,吸收 歷史 相處的教訓,以及中美俄形勢的特徵, 對中俄挑撥離間很難行得通 。

古往今來,大國競爭者都喜歡引火燒人,避免與對手直接碰撞。

三國中則有「驅虎吞狼」陰謀,劉備過於狡詐而善搞團結,不好剿滅,曹操於是向袁術謊稱,劉備已給朝廷上表要攻取你,袁術上當,於是怒攻劉備,然後漢相曹操再發明令,讓劉備去討袁術,這樣 曹操坐山觀虎鬥

從經濟上,這種策略激勵美國的亞太盟友和夥伴,扶持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的發展。如果盟友和夥伴的企業給俄羅斯東部地區投資,將予以制裁豁免。

更大的計劃則是,借鑒波羅的海至亞德里亞海和黑海的三海倡議,幫俄羅斯東部引入戰略競爭,以抗衡帶路倡議。

最有條件做到這一點的國家是日本,它距離中國很近,有雄厚資本,並表現出在這些地區爭雄的願望。前安倍政府的歐亞戰略,明確旨在團結俄羅斯,給這些地區投入了超過300億美元。

這種策略不惜默許俄羅斯向印太地區國家出售武器,美國的如意算盤是,如果能對付中國,美國不必制裁購買俄制武器的印度公司或個人。它甚至覺得,亞太國家購買更便宜、更容易操作、當地軍隊已經熟悉的俄羅斯武器,而不是選擇更先進的西方武器裝備,實際上可能符合美國的利益。

更進一步,美國甚至願意重新扮演20世紀初的角色,幫助俄羅斯和日本解決懸而未決的領土爭端,如千島群島問題,推動日俄建立共同陣線,同時,美國利用阿拉斯加領土的地緣優勢予以呼應。

目的是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中國成為北太平洋/北極地區大國

目前沒有哪位美國總統敢用這條離間計,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賠了夫人又折兵,俄羅斯在東邊壯大,在西邊破壁。

時隔一個甲子,在2017年去世的前一年,布熱津斯基再次敲響喬治·凱南的警鍾。對美國而言,最危險的情況是:中國和俄羅斯的大聯盟……不是靠意識形態,而是由互補的不滿團結起來。

布熱津斯基的立場是站在美國,但是:

青山遮不住, 地平線上的中俄合作,以它們深刻的互補性,正成為地緣政治版圖的現實

㈣ 開放還是封閉俄羅斯對「遠東開發」的糾結

遠東地區作為俄羅斯最大的經濟區,除了豐厚的自然資源外,還占據著優越的經濟和地理位置,這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戰略意義也在不斷上升。然而對於當下的俄羅斯來說,遠東地區更像是一塊誘人但又難以下口的蛋糕。是繼續開發還是維持原狀,是俄羅斯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

當下,世界經濟正處於深度的調整期,面臨著基礎不穩定、發展動力不足、發展速度不均衡等問題時,亞太地區卻飛速發展,並且成為了世界上潛力最大,且最為活躍的經濟地區。

亞太有著超過全球57%的人口,40%的工業總產值,以及60%的世界進出口貿易總額。 毫不誇張地說,世界經濟的中心在亞太地區, 而俄羅斯如果要再度崛起,就必須要加速遠東地區的開發。

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走上了一條 能源依賴型 的經濟發展模式,該經濟模式極度依賴西方市場,特別是西歐諸國。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俄羅斯的經濟水平也遭受了極大沖擊。這場危機導致歐洲市場的需求驟減,同時歐盟推出了多元化能源進口戰略,並嘗試減少對俄羅斯的資源依賴。

因此俄羅斯當局開始將注意力放到了有著 極高能源需求的亞太地區 ,2010年,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就曾在「遠東 社會 經濟發展與亞太地區國家合作」會議上表示 亞太經濟形勢將成為振興俄羅斯的重要條件之一。

對於俄羅斯來說, 歐盟的敵對態度 使得其不得不將視線移到遠東地區。

遠東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大面積的土地資源是俄羅斯融入亞太經濟的自然條件。從近些年遠東和外貝加爾地區的對外貿易總額來看,這一地區的對外貿易正全面面向亞太國家。

僅在2013年,遠東和外貝加爾地區的對外貿易總額就達到了425.57億美元,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由此可以看出,遠東及貝加爾地區具有美好的前景及強大的市場潛力。

除了優秀的市場潛力外,俄羅斯進行遠東開發的另一重要因素則是 形勢日趨嚴峻的周遭局勢。

自2013年烏克蘭危機後,西歐諸國以及美國漸漸暴露了其狼子野心,先是秘密扶植反對派傀儡,後又在俄羅斯的內政及外交政策上大做文章,並以此為借口對俄展開全方位的經濟制裁。

除了政治和經濟手段,美國及西歐又不斷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自91年蘇聯解體之後,北約不僅沒有解散,反而不斷東擴,原本隸屬於蘇聯的波羅的海三國也成為了北約一員,波羅的海三國的「叛逃」可謂是直接威脅到了俄羅斯大西洋出海口。

而俄羅斯南疆鄰國也在近幾年遭受到了美方滲透,此舉則威脅到了俄羅斯的腹地,加之獨聯體國家離心傾向日益嚴重, 迫使俄羅斯加速所謂的「東進戰略」 。穩住戰略後方、鞏固國家安全。

2014年,俄羅斯當局制定了「遠東超前發展區」的規劃,並提交國家賭馬進行審議,聯邦委員會同意並由總統普京簽署了「關於國家支持遠東地區 社會 經濟發展區的相關辦法」的法律。

在該法律中,俄當局將對位於超前發展區內的企業單位進行 五年免稅計劃,並鼓勵企業在西伯利亞地區開采礦物。

除了優惠政策以外,俄羅斯遠東發展部還 同300多個公司就投資問題進行了談判 。俄羅斯遠東發展部還 同中日韓等亞太重要國家簽署了關於遠東發展的相關貿易協議

俄當局為了提高遠東的國內地位,強化遠東地區的影響力。不但積極參加亞太地區的各種峰會,而且還不斷加強遠東地區的軍力部署,頻頻在北方四島等爭議地區大秀肌肉,並擴充俄太平洋艦隊的編制規模,向亞太諸國展示其重視遠東地區的決心及戰略意圖。

近些年來,俄羅斯當局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其「東進戰略」以及遠東開發等議題,但是阻礙遠東地區經濟增長的結構問題仍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增長的基礎還是相當薄弱。

由於經濟發展差異巨大,地域條件以及 歷史 遺留問題,俄羅斯遠東內部地區的發展呈現出了明顯的梯度差異,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嚴重失衡。

從俄政府統計的歷年經濟數據來看,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克邊疆區、阿穆爾州及薩哈共和國明顯要高於其他地區。

造成這種遠東內部地區經濟發展嚴重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不同的工業化 歷史 進程形成了不同的工業發展機制,就拿濱海邊疆區來說,自1905年沙皇俄國對馬海戰失利之後,沙俄政府就開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造工廠,設立海軍,在經歷沙俄和蘇聯一百餘年的經營之後,濱海邊疆區的生產力水平遠遠高於其他地區。

第二, 遠東開發及改革的最大受益區是發達地區 ,而市場經濟給這些地區的居民提供了更大且更多的發展機會, 社會 中的精英和高階層人士大多集中在發達程度較高的區域。

同時,廣大的極北地區資源豐富, 但氣候條件相對惡劣,雖然勞動者的工資相對較高,物價也因物資數量問題而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因此生活水平相對較低。 近些年來遠東地區人口逐漸減少就是有力的證明。

第三,地理位置的差異,導致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工業化所獲得的外部資源和外部動力也是不盡相同。

較發達地區在工業化進程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投資鏈條,外資投入和出口帶動已經成為發達地區工業化加速發展的強大拉力。落後地區則缺乏像發達地區那樣的產業鏈條,缺少外資投入及出口帶動,長久以往就形成了發達的地區愈加發達,落後的地區更加落後的惡性循環。

除了各地區的發展不均衡外,俄羅斯遠東開發面對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則是 各行業之間的效益失衡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遠東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 經濟分化 現象。這種經濟分化現象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傳統部門,這些昔日吃「皇糧」的國有企業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並沒有促進經濟增長的基礎條件,高昂的生產與銷售成本使得這類企業在新時代里舉步維艱。

第二種則是 原本的消費型生產企業 ,和傳統大企業相比,大部分小企業是面向全國的國內市場,因此沒有銷售問題,但從俄羅斯西部運來的商品運輸成本要遠遠高於一般運輸成本,這導致遠東地區資本物資的匱乏,不利於開展生產活動。

俄當局遠東開放的另一重要困境乃是 人口減少與勞動力短缺

眾所周知,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人口再增長。蘇聯解體之後, 有將近20%的的遠東居民離開了故鄉, 他們開始向俄羅斯歐洲部分進行大規模遷徙。

大規模人口流失導致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勞動力減少,從2011年起,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對熟練工人的需求逐年上升。 僅新西伯利亞就有超過11萬的空閑崗位,且逐年遞增。 由此可見,人口數量少的問題並沒有因為遠東開發政策的實施而得到改善。

勞動力的缺失不僅破壞了經濟發展進程,同時又加速了壟斷企業的誕生。在生產型企業的發展中,生產競爭力低就會造成壟斷,這些新生的壟斷企業缺少競爭對手,無一例外都走上了固步自封的求穩之路,因此這類企業缺乏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從而導致人才外流。

而隨著時間發展,遠東地區勞動力短缺現象將愈演愈烈, 據預測,到2025年,俄羅斯遠東地區適齡勞動人口將減少66.5萬。 勞動力持續減少的態勢將會對整個遠東開發造成不利影響。

從近些年俄羅斯遠東發展綱要及實施情況來看,遠東開發算得到了一些正面成果,但是效果並不明顯,且實施過程緩慢。

縱觀俄羅斯的發展 歷史 我們可以發現, 只有當俄羅斯在西方遭受挫折時,才會轉而投向東方尋求補償, 作為一個隱形的騎牆派雙頭鷹,俄羅斯這種行為無可厚非。

而俄羅斯對於遠東地區的態度也取決於 西方對俄羅斯的態度 ,當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制裁時,俄羅斯為了能在亞太地區攫取更多的利益,便加大遠東開發力度,吸引外資。

此外,俄羅斯中央政府還有所謂的「發展與安全」無法並存的矛盾心理。俄遠東地區雖有自己的地緣優勢,但從某個角度來看,這種地理位置也正是俄當局所擔心的, 俄羅斯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進行遠東開發,大部分開發工作需要外資來完成。

然而如果全部依賴外部力量, 俄當局又擔心會失去遠東地區的主導權, 尤其是面對經濟上日益強大的的中國,俄羅斯會排斥中國加入到遠東的開發當中,他們認為中國的加入會使整個遠東地區成為中國經濟的附庸,從而影響到本國的國家安全。

這種既想發展又想保留主權的矛盾心理使得遠東開發的速度放緩,並出現了停滯的跡象。

綜上所述,如果俄羅斯繼續選擇在西方和東方兩頭押寶,不願意為了遠東經濟發展過渡部分主權,外資不是「傻子」,不可能會讓你空手套白狼。那麼俄遠東地區的未來發展將是一片黑暗,所謂的東進戰略也不過是俄政府的一紙空文。

如果俄羅斯想真正發展遠東經濟,必須要正視當下存在的問題, 吸引更多外資,從而打破西方對其的貿易壁壘,才能維護其已經搖搖欲墜的大國地位,將自身融入到亞太經濟體系之中,從而達到維護國家安全的最終目標。

㈤ 俄羅斯國家能源及資源戰略

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產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為俄羅斯經濟復興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羅斯作為重振大國地位、「復興國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從近年來俄羅斯能源地緣戰略走勢來看,主要有以下特徵:①從政治關系出發,調整對獨聯體國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歐洲」大國目標出發,以「能源杠桿」制衡歐盟;③從國家經濟利益出發,與歐佩克國家競爭多於合作;④從油氣出口多元化出發,調整能源出口結構,向亞太國家傾斜;⑤以能源合作調劑與美國的關系。能源領域的合作是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俄雙方都很重要。為此中方應做到:①加強對俄羅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資環境的綜合考察和研究;②認真研究俄羅斯國情,充分認識處於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的多民族大國的復雜性;③充分發揮中俄同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和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推動能源經濟合作;④嚴格按照國際法規和國際通行原則,規范中俄能源合作的行為。

《俄羅斯2020年前能源戰略》對外能源政策的目標如下:

鞏固俄羅斯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地位,最大限度地發揮本國燃料動力綜合體的出口能力,提升其產品及服務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能源領域對外經濟活動方面推行非歧視制度,包括允許俄羅斯能源公司進入國外能源市場、金融市場,獲取先進的能源技術等;

在合理的規模和互利的條件下,吸引外國投資進入俄羅斯能源領域。

為實現這些目標,該領域的政策規定:

通過對外經濟活動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同時評估出口、進口和過境運輸政策的相關後果,以及俄羅斯公司參與世界能源和資本市場的情況;

鼓勵商品出口結構多樣化,增加更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比重;

開拓能源銷售市場,並在確保經濟合理性的前提下,擴大俄羅斯公司參與國際市場的地理范圍;

支持積極引進外資的項目;

在能源領域開展新形式的國際合作,包括科技方面的合作;

在能源領域外貿調控方面,建立國家政策的協調機制。

鞏固俄羅斯在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市場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有助於在今後20年內最大限度地挖掘燃料動力綜合體的出口能力,並為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作出貢獻,同時可使俄羅斯繼續擔當歐洲國家和整個國際社會的穩定而可靠的夥伴。

2020年前,俄羅斯將作為重要的能源供應者參與保障國際能源安全,這將是國際能源領域一個新的因素。

在歐洲和亞洲的毗鄰地區建立統一的能源和能源運輸基礎設施,發展國際能源運輸體系,保障能源過境運輸免遭不平等待遇等,都符合俄羅斯的戰略利益。

為此,國家將鼓勵俄羅斯的股份公司制定並實施大規模的天然氣、石油和電力國際運輸項目,並且既在西方,也在東方實施此類項目。

鑒於俄羅斯獨特的地理和地緣政治位置,能源過境運輸問題對其而言意義特殊。俄羅斯完全有條件,使能源過境運輸既確保自身的能源供應,又保障能源的有效出口,同時靠發揮過境運輸職能獲得收入。

俄羅斯是能源出口大國,是向獨聯體國家出口能源的主要國家。今後幾年內,能源出口既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決定俄羅斯在世界上的經濟和政治地位的關鍵因素。根據上述對外能源政策,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國際活動將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出口能源;

在其他國家勘探和開發能源;

加強在其他國家國內能源市場的存在,共同擁有這些國家的能源銷售網和能源基礎設施;

吸引外國對俄羅斯能源生產、運輸和企業改造的投資;

組織與鄰國電力聯網的同步工作;

能源的過境運輸。

俄羅斯仍將是世界市場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俄羅斯希望能夠將中亞獨聯體國家的油氣資源(特別是天然氣)長期作為自己的能源平衡中的一部分。這不僅可以節約俄羅斯北方的天然氣資源,不必加快投資進行開發,而且還可以減輕市場壓力,這一市場對於俄羅斯具有戰略意義。國家公司參與擴大獨聯體國家的能源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俄羅斯石油年出口量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方向、石油價格的變化和一系列國際項目的實施情況等等,可在1.4億和3.1億噸范圍內變動。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目前俄羅斯天然氣主要銷往西歐。然而,亞太地區各國對天然氣的需求日益增加,這促使天然氣開采部門的興趣轉向東方。到2020年,俄羅斯天然氣的年出口量將增加到2350億~2450億立方米,而2002年為1850億立方米。

在亞太地區和南亞的主要經濟合作夥伴將是中國、韓國、日本、印度,這是有前途的天然氣、石油、電力、核技術和核燃料系列產品市場。亞太地區國家在俄羅斯石油出口中所佔的比重將從目前的3%將上升至2020年的30%,天然氣將上升至15%。

將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項目和綱要,包括:

修訂按產品分成協議條件開發礦物資源產地的綱要;

制定開發東西伯利亞和薩哈共和國(雅庫特)油氣資源和組織向亞太地區市場出口的綱要;

制定在俄羅斯聯邦發展輸油干線管道系統的綱要;

制定由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獨立天然氣生產企業參與的天然氣統一供應系統改造和發展綱要;

制定發展天然氣加工業和天然氣化工業以及扶持液化氣生產和分配的綱要;

制定發展國產動力機械和礦山機械產品的措施。

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社會經濟發展計劃以及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要求東西伯利亞和薩哈共和國(雅庫特)的石油開採到2020年最好能達到8000萬噸,適中方案為5000萬噸,而最低方案將不超過3000萬噸。到2010年薩哈林大陸架石油開采將達到2500萬至2600萬噸,這一水平將平穩地保持到2020年,最低石油開采水平也要達到1600萬噸。

對俄羅斯聯邦東西伯利亞和遠東輸油系統發展作出以下規定:

東西伯利亞方向:保障在東西伯利亞和薩哈共和國(雅庫特)形成新的石油開采中心,包括建設「尤魯布琴—托霍莫油田—阿欽斯克—安加爾斯克」石油管道和「塔拉坎油田和上瓊油田—安加爾斯克」石油管道。俄羅斯要進入亞太能源市場,就必須建設「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後調整為泰納線)石油管道(年輸油能力為5000萬噸)及其通往中國大慶的分支管道(年輸油能力為3000萬噸)。

遠東方向:建立從薩哈林大陸架進入亞太市場和南亞的油氣管道,「薩哈林-1號」項目包括鋪設年輸油能力為1250萬噸石油的管道,它從海上經過韃靼海峽抵達德卡斯特里油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薩哈林-2號」項目的一期工程需要建設兩條長800千米的陸地管道,以便將石油和天然氣從薩哈林島北部輸送到南部。為實現遠東方向的管道建設計劃,還需要建設新油港和擴大現有油港。

俄羅斯聯邦政府將根據現有輸油負荷程度的需要決定石油和石油製品運輸的具體發展方向。

為了減少油氣過境國的收費政策對俄羅斯的制約,開拓新的和發展現有的出口方向,為了使獨聯體國家的石油更多地從俄羅斯過境,為了減少俄羅斯公司的運輸成本,國家應當支持那些以出口為目的繞過過境國的管道建設項目。

天然氣開采方面的任務:

東西伯利亞將成為2010~2020年這10年間最大的天然氣開采區。由於伊爾庫茨克州的科維克塔凝析氣田、薩哈共和國(雅庫特)的恰亞金凝析油氣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凝析油氣田,以及薩哈林大陸架油氣田的開發,東西伯利亞及其與遠東毗鄰地區的天然氣開采將得到發展。

這一地區天然氣工業發展的出發點是:

優先滿足俄羅斯消費者對天然氣的需求,為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最好的條件;

發展和優化國家東部的天然氣工業,以提高天然氣開采和天然氣運輸計劃的經濟效益;

通過在俄羅斯東部擴大天然氣統一供應系統,提高國家天然氣供應的可靠性。

在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到2010年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天然氣年開采量可以增加到500億立方米,到2020年增加到1100億立方米。在中等和最糟的情況下,俄羅斯東部天然氣的開采將比較少:到2010年大概為250億~300億立方米,到2020年為550億~950億立方米。

為了保障運輸和向消費者提供天然氣,需要大大發展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輸氣管道系統,將其與俄羅斯統一天然氣供應系統聯網。

天然氣國內市場的形成將是一個平穩的和漸進的過程,根據俄羅斯立法,這個市場的建立要經歷幾個階段。在此特別規定以下幾點:

逐步提高國內市場天然氣的價格,向按市場價格銷售天然氣過渡,以便保障天然氣市場各主要主體自負盈虧;

支持天然氣獨立生產者的形成和發展;

創造條件使市場所有參與者都能平等使用天然氣干線管道系統;

維護統一天然氣供應系統這個統一的技術體系,通過鋪設和連接各種所有制的新管道使其得到發展。

根據預測,對能源的內外需求都將增長,為滿足這種需求,必須發展能源業,這決定著到2020年的大致投資需求水平:

對天然氣工業的投資將達到1700億~2000億美元(包括實施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天然氣資源計劃的350億美元)。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天然氣獨立生產者的投資是資金的主要來源。

對石油領域的投資約2300億~2400億美元,主要是石油公司的自有資金和投資者的資金。

責成俄羅斯能源部、俄羅斯經濟發展和貿易部、俄羅斯自然資源部、俄羅斯原子能部、俄羅斯工業和科學部、俄羅斯反壟斷部,根據目前討論結果,在一個月內修訂能源戰略,並按規定程序將有關批准這個戰略的相關決議草案提交俄羅斯聯邦政府。

根據《礦產資源法》的修訂,俄政府可將儲量7000萬噸以上的陸上油田、儲量500億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田、儲量50噸以上的金礦、50萬噸的銅礦,以及位於大陸架上的所有礦區依法認定為聯邦級礦產資源。如果在地質研究過程中發現礦區並確認符合聯邦礦產資源的標准,即使外商或有外資參股的俄羅斯法人企業擁有地質研究、勘探和開採的綜合許可證,俄羅斯聯邦政府仍可拒絕將該礦區提供給該外商用於勘探和開采。根據該修訂,只有在俄羅斯境內成立的法人企業才能參與某些聯邦礦產資源開采權的招標和拍賣,如果參與此類招標或拍賣企業存在外資參股,俄政府還有權制定其他限制條件。

2009年11月26日,俄羅斯能源戰略評估發布信息,2009~2030年俄羅斯將向石油領域投資6090億~6250億美元。

俄能源戰略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為2013~2015年,向石油綜合體投資估計在1620億~1650億美元,包括1110億美元用於開采和勘探,開采量可達4.86億~4.95億噸;第2階段為2020~2022年,將投入1340億~1390億美元,開采量達到5.05億~5.25億噸;第3階段到2030年前,將投入3130億~3210億美元,開采量到2030年將比現在增長10%,增至5.3億~5.33億噸。

石油綜合體戰略任務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石油伴生氣,提高資源綜合利用能力,俄能源戰略規定,到第1階段末期即2015年石油伴生氣的利用率將達到95%。

㈥ 冷戰後俄羅斯對外戰略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

冷戰後俄羅斯對外戰略的調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1-1992年)實行向西方「一邊倒」政策,尚未提出明確的亞太戰略目標。
上世紀90年代初期,俄羅斯為了爭取西方經濟援助,努力「融進西方文明社會」。這一階段的對外戰略和政策特點:
其一、完全向西方國家傾斜的「一邊倒」政策。
其二、以尋求西方大規模的經濟援助作為推動國內激進經濟改革的動力源,把西方的援助看作是解決國內經濟困難的靈丹妙葯,在重大的國際問題上與西方國際社會保持一致,在涉及俄羅斯切身利益問題上唯唯諾諾。
其三、1992年初期,俄羅斯外交部制定的外交政策雖然提出不但要偏重於歐美,而且要側重於亞洲,但並未付諸具體行動,在目標和政策上並沒有實質性的內容。

第二階段(1992-1993年)積極推行穩定東部安全環境,擴大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影響,確立以「亞太大國」地位為主要目標的亞太戰略。
俄羅斯在推行經濟改革過程中付出重大代價,但仍未獲得大規模援助和西方社會的信任,這大大傷害了俄羅斯人敏感的自尊心。俄羅斯不得不重新調整它的外交戰略,把目光投向經濟快速發展的亞太地區。

在這一時期,俄羅斯亞太戰略的特點主要體現為:
其一、以經濟合作為中心,發揮俄羅斯遠東的經濟潛力和地緣經濟優勢,爭取融入亞太多邊經濟合作機制,成為亞太經濟合作夥伴。
其二、以安全對話為重點,積極推動建立亞太地區安全體系。

第三階段(1994年至今)全力推行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保持亞太力量均衡格局,藉助亞太制衡歐美,實現世紀之交的俄羅斯「大國復興」戰略。

俄羅斯外交政策轉變的根本目的是改變前一時期推行的親西方外交造成的俄在亞洲格局中的不利局面,積極參與亞太地區所有的重要政治、經濟事務。在亞太地區推行以保障經濟利益為重點的安全戰略,強化和重視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以顯示俄羅斯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

在這一階段俄羅斯亞太戰略的特點主要體現為:
其一、俄羅斯的亞太戰略目標已不僅僅局限在謀求經濟利益和政治影響的層面上,而是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的國際合作,謀求盡快融入亞太地區經濟發展一體化進程,並把亞太地區營造成俄同西方抗衡的戰略大後方和政治籌碼。
其二、在亞太地區實現以經濟利益為重點的安全戰略目標,進一步加強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和地位。
其三、這一時期俄羅斯同西方國家的矛盾日益暴露,它逐步意識到,作為世界大國的俄羅斯在世界大家庭中並沒有占據應有的位置,它追求的「俄羅斯大國復興戰略」受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種種限制和阻撓。俄羅斯與歐美的關系此時是合作與對抗並存,在對抗和妥協中尋求發展空間。

㈦ 第一條亞歐大陸橋對俄羅斯的影響是什麼

(一) 開發東部地區

蘇聯解體後, 因國家投入不足、市場紐帶中斷, 俄遠東西伯利亞經濟出現大滑坡。隨著 近年來俄國力的逐步恢復, 開發遠東西伯利亞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要提高這一地區的實力和投資吸引力,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自然是頭等要務。因此, 俄羅斯鐵路公司計劃投資310億盧布(相當於10 多億美元) 用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鐵路建設。

(二) 促進地區間聯系, 強化俄統一經濟體

由於俄幅員廣闊, 各地方經濟利益和需求千差萬別。東部地區在艱難的轉軌時期為謀求發展, 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了亞太國家市場,而與俄歐洲地區經濟和市場的關聯度和依賴度越來越小。亞歐大陸橋連接東西, 作為最好的紐帶, 可發揮溝通、聯絡及互通有無的作用, 有助於形成統一的消費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

(三) 樹立國際運輸大國地位, 增加國際聯運收入

近年來, 俄羅斯鐵路運輸發展很快, 2003年貨運量為13 億噸, 較2002 年增長6.7%, 其中對外貿易貨運達4.07 億噸, 同比增長12.9%。俄開始逐步恢復其運輸市場份額。特別是伊拉克戰爭爆發後, 中東局勢動盪, 國際海運面臨各種不穩定因素的威脅, 更給俄廣闊的陸上國際運輸線帶來了歷史性機遇。目前, 俄千方百計地提高國際運輸能力和水平, 希望重新樹立運輸大國的地位。

(四) 提高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和影響

亞太地區經濟的迅速崛起、俄在20 世紀90 年代一味奉行的西向外交及「回歸歐洲」戰略的多處碰壁, 使俄羅斯意識到其亞太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在亞太地區發揮大國影響力, 俄陸上運輸走廊將成為無可比擬的優勢。

㈧ 談普京「親中」的原因是什麼

樓主您好!我很喜歡看新聞,尤其喜歡看俄羅斯、獨聯體國家的新聞。喜歡研究俄羅斯、獨聯體,以及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之間的關系、沖突、恩怨情仇,喜歡研究普京。你說的這個問題我知道,我告訴您!

以下是普京「親中」的原因:

6月5號到7號,普京訪問中國。這是普京就任新一屆俄總統後對中國的首次訪問,也是他最先進行的國事訪問之一,因此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表明了俄羅斯對發展對華關系的重視。普京在訪問期間將重申俄方與中方深化戰略協作的意願,並就密切各領域雙邊合作交換意見,這必將進一步深化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普京訪華期間兩國元首將共同簽署《關於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若干原則的聯合聲明》,兩國元首將在《聲明》中倡導在亞太地區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
向國際社會傳遞信號,迫於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中俄將加強合作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中俄兩國的強強聯手必將能更有力地抗衡美國。

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後的國內外環境已經與多年以前大不一樣。在俄羅斯內部,公民社會的興起對普京的統治構成了壓力,而經濟增長與轉型的緊迫性也需要普京拿出有效的改革措施;而在外部,競選期間普京就遭到了美國惡意的阻擊,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吸引俄羅斯更加重視其遠東地區,比如成立遠東地區發展部、重新武裝太平洋艦隊等,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發需要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支持。

在國際問題上,兩國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的挑戰。首先,就像普京所說,中俄兩國間沒有各種各樣的偏見和成見,兩國關系非常穩固,不受當前局勢的影響。其次,兩國都認為如果在國際問題上缺少中俄的參與,而且不考慮中俄兩國的關切與利益,任何的國際問題議題都無法討論和落實。因此,兩國都有足夠的動力繼續推進兩國的合作,對鞏固和發展俄中長期的戰略夥伴關系負有共同責任。

俄中都贊成世界多極化,反對霸權主義。兩國在許多國際問題上立場一致或接近,如朝鮮半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北約東擴和中東問題,俄中雙方的合作有助於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推動情況向好的方向發展。

一段時間以來,中俄兩國關系已迅速升溫。前不久,中俄兩國舉行了大規模的「海上聯合-2012」軍事演習,凸顯雙方進一步提高戰略互信。另外,俄方日前就南海問題首度表態,稱反對任何非當事國干預南海領海爭端。而在中東事務方面,中俄的立場亦是一致的。這對維護我國南海及東亞的安全環境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南亞到中亞安全形勢的變化、亞太地區形勢的發展,使得中俄兩個重量級國家的戰略協作成為世界和地區和平的「穩定錨」。美國在執行「重返亞太」戰略時,給俄中帶來了逼迫感。美國增加亞太地區海軍軍力部署的計劃必將引起中俄雙方的高度重視,也將引發雙方對亞太地區安全問題的深入討論。

美國重返亞太構成的種種威脅將促使中俄在多方面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此前在中菲黃岩島對峙期間,美菲聯合舉行軍演之際,俄羅斯就與中國舉行聯合軍演,共同對周邊"蠢蠢欲動"的國家進行戰略威懾,這有利於該地區的穩定。

普京上任後先是拒絕出席八國峰會,令奧巴馬很難堪,如今普京又要在首輪出訪期間高調訪華,顯示出對中俄關系的高度重視,或許也是在對美國傳遞一些信號,美國重返亞太沒那麼容易,俄羅斯將與中國共同對抗美國,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西方對中國崛起和俄羅斯復興的壓制,在很大程度程度上推動了中俄的走近。僅僅從國際戰略格局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就像爐子上有一壺水,即使中俄不添柴燒它,都會有人「幫」著添柴。

俄國是世界第二大軍事大國,和美國相比,仍然處於下風,中國和俄國都面臨美國的軍事壓力,中俄兩國聯合起來軍事實力超過美國,所以中國和俄國必須加強合作,對抗美國。中俄兩國加強合作符合雙方的利益,所以普京很重視中俄關系。美國在中國周邊對中國實行軍事圍堵,中國需要俄羅斯的支持,中國買了很多俄羅斯的武器,來對抗美國和日本。中國的經濟實力強於俄羅斯,而俄羅斯的軍事強於中國,俄羅斯不缺技術只缺錢,而中國剛好相反,所以中國與俄羅斯進行多方的軍事和經濟合作,未來中俄關系發展前景很好。所以普京很重視中俄關系,在6月上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加強兩國戰略夥伴關系!向國際社會傳遞信號,迫於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中俄將加強合作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中俄兩國的強強聯手必將能更有力地抗衡美國。

有趣的是,普京訪問德國、法國兩國只用了幾小時,如同路過,訪問中國卻用了整整兩天,可見普京高度重視中俄兩國的戰略夥伴關系。

現在,您知道普京「親中」的原因是什麼了吧!

希望對您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亞太最吸引俄羅斯的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