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世紀60年代三次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或革命是什麼
一、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背景】:
十九世紀中葉,俄國還頑固保存著野蠻落後的的農奴制。農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無情的摧殘,他們整天無償的為地主勞動,甚至被作為物品抵押債務。大量勞動力被束縛在庄園里,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必需勞動力由此缺乏來源。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也因此大大落後於西歐國家。 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使俄國內外交困,民怨沸騰,進一步加深了封建農奴制的危機,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加速了農奴制的廢除。 1858~1860年爆發的農民暴動和起義總計近290次。自由主義者к.д.卡韋林等人提出在保存沙皇政權.不觸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況下,廢除農奴制度。【內容】 由於當時俄國沒有形成足以推翻農奴制度和專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廢除農奴制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進行的。 1860年10月擬出解放農奴法令草案,1861年3月3日(俄歷2月19日),亞歷山大二世批准廢除農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 《關於脫離農奴依附關系的農民一般法令》規定:農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權,地主不能買賣和交換農民,農民有權擁有財產.擔任公職進行訴訟和從事工商業。在全部土地歸地主所有的前提下,農民可以使用一定數量的份地,但必須向地主繳納贖金(這種贖金大大超過了土地的實際價格)。農民在簽訂贖買契約之前還要為地主服勞役或繳納代役租。《地方法令》規定,當農民使用的份地超過「法令」規定的數額時,或者分給農民份地以後,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時,地主有權向農民割地,即剝奪農民原種地的1/5~2/5。為管理改革後的農民,設置了地方貴族控制的村社和鄉組織,並建立了監督農民的連環保制度。【其他改革】: 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機構(地方自治局)。1864年頒布的《省,縣,地方機構法令》根據這個法令俄國大部分地區建立了自治會議及其行政機關。司法:廢除舊的等級審判制度,建立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實行公開審判。2. 俄羅斯有幾大歷史戰爭
1、俄土戰爭,是指17-19世紀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干、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
2、大北方戰爭(1700~1721),又稱為第二次北方戰爭,是俄國為了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及與瑞典爭霸的戰爭。戰爭的結果是俄國從此稱霸波羅的海,而瑞典則從此衰退,由歐洲列強的名單上消失。
3、拿破崙戰爭 1814年3月31日,打敗了拿破崙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親率反法同盟軍隊進入巴黎。但是,這次勝利也給俄羅斯帝國帶來了隱患,許多參加戰爭的貴族軍官受到美國和法國大革命的啟發。
4、日俄戰爭國內危機發展。1905年工人和平請願被鎮壓,全國抗議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種子。這次革命被列寧稱作是「十月革命的一次預演」。
5、俄羅斯-喬治亞戰爭,是2008年8月8日至18日,喬治亞和俄羅斯為了爭奪南奧塞梯的控制權而爆發的戰爭。在國際各方的調停下,喬治亞和俄羅斯分別於8月15日和16日在停火協議上簽字,俄軍於8月18日開始撤離喬治亞,戰爭結束。
6、俄國十月革命,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勝的蘇聯紅軍一方稱之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
(2)1860年俄羅斯進行了哪些革命擴展閱讀:
早期歷史
俄羅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長於東歐平原的東斯拉夫人的一支。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善於流動的民族,索洛維約夫稱之為具有「液態因素」。
作為東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羅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東到第聶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廣袤的東歐平原上。這塊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與沼澤交錯、河流縱橫、土質以砂質黏土為主,同時遠離海洋、與大草原連接。
在公元初,東斯拉夫人還保留著氏族制,每個部落由幾個氏族組成。他們砍伐森林,平整土地,從事耕作,集體飼養牲畜,狩獵和打魚,一切問題由氏族大會決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俄羅斯歷史
3. 俄國革命中的四大事件
626位粉絲
俄羅斯革命中只有三次改變社會性質的事件,分別是:
從世界近代史開始到今天,俄國的社會性質經歷了三次轉變;
①從封建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標志性事件:1861年農奴制改革
②從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標志性事件:1917年十月革命
③從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標志性事件:1991年蘇聯解體
第一節獨聯體成員國與冷戰後東歐國家的概況
1、獨聯體成員國與東歐國家經濟、政治的轉型
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歷史性變化之後,它們先後都走上制度轉軌的道路。
經濟上從公有制為基礎的計劃經濟體制向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現在各國經濟體制的轉型已經基本完成。
政治上從原來的共產黨一黨執政向多黨制和三權分立原則為基礎的西方式民主政治體制過渡。多黨制、三權分立、議會民主、民族分離等主導了社會思潮,全盤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和歷史。因此,社會政治領域的矛盾、沖突異常激烈,許多國家發生政權不穩。特別是在東歐、中亞部分國家政治轉型引發民族矛盾,民族分離主義盛行,有的釀成多年的戰亂。目前,東歐中亞各國向資本主義民主制的轉軌大體趨於完成。政治多元化、三權分立原則也通過憲法得到貫徹,新的政治體制框架初步確定。東歐國家大多選擇議會民主制,而獨聯體較多地採取總統制建國。自由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為該地區的有影響的社會政治思潮。很大程度上這三種思潮及其政黨力量的消長決定著這些國家的前途與發展。
2、獨聯體及東歐國家的對外政策
4. 1860年蘇聯發生什麼大事
你好,1922年12月30號,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外高加索聯邦共同成立了蘇聯
在1860年俄國強迫當時的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為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5. 俄國十月革命的簡介內容
十月革命,又稱布爾什維克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經歷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推翻了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俄國臨時政府,建立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政府。
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前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及組織普遍認為,十月革命是經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蘇維埃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一場沒有流血的革命,俄國的二月革命,是人民自發起來推翻沙皇專制統治的民主革命,從資產階級到無產階級的各政黨都參加了。
由於是自發的,所以勝利後有點群龍無首,並很快形成兩個並存的政權,一方面是以立憲民主黨為主組成的臨時政府,一方面是同屬於第二國際、被稱為「社會主義黨派」的布爾什維克、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參加的蘇維埃。
然而在二月革命後的七八個月里。布爾什維克依靠深得人心的政策口號(和平、麵包、土地),列寧的堅強領導和出色的組織工作,再加上靈活的策略手段,就使它成功取得十月革命的領導權,然後回過頭來鎮壓孟、社兩黨。並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6. 19世紀俄國的時代背景
19世紀上半葉,資本主義因素在俄國農奴制社會內部逐步發展起來。大工廠逐漸代替手工工場,自由僱傭勞動逐漸代替農奴勞動。
在農業中,商品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日趨瓦解,資本主義發展要求打破農奴制的束縛。但俄國仍然是一個落後的封建農奴制國家,自由勞動力缺乏,經濟遠遠落後於西歐國家。
19世紀50年代,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更加劇了國內的社會經濟危機,1860年進行了農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的矛盾,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6)1860年俄羅斯進行了哪些革命擴展閱讀:
封建農奴制殘余,使農民在改革後仍然處於十分悲慘的境地。他們政治上仍然受壓迫,經濟上照舊依附於地主。他們承擔著贖金、貸款利息、等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的重壓。
農奴制度改革畢竟加速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使資本主義在國民經濟許多部門中得以確立。俄國開始出現了一個新的社會經濟狀態。
在農業方面,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明顯地表現在農民階級的分化上。在農村,農民階級一方面分化出少數富農,他們擁有優良的牲畜、農具和大量土地資金,是農村中的資產階級。
農村無產階級和農奴制改革所造成的無地農民就形成了一支僱傭大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十九世紀末,根據全俄人口調查材料,俄國雇傭工人大約已有1千萬。
農民的分化促進地主經濟循著資本主義道路演進。農民破產後,由於失掉了馬匹和農具,不能再為地主服工役了,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採取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
在工業方面,資本主義也同樣得到了迅速發展。1861~1881年間,布匹的生產增加了兩倍,織布工廠排擠了手工織布業。
隨著資本主義在工農業中的發展,國內市場的擴大,鐵路的修建也迅速增長。1865~1895年,俄國的鐵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
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俄國已基本完成工業革命。 走上了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道路,成為了繼英法美之後的一大工業強國。 但此時,俄國的專制制度並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7. 1860-1900年的俄國
17961801年
保羅一世在位。
1799年
俄美公司成立。
1801年
宣布把從1783年開始受俄國保護的喬治亞並入俄國。
18011825年
亞歷山大一世在位。
1803年
頒布《自由農民法令》,允許地主自由解放農奴,但農奴必需繳付巨額贖金。
1804年
政府允許大學自治。校長、院長可由教授會議推選,教授會議世大學的主管機關。
1809年
斯佩蘭斯基擬訂了一個龐大的國家改革計劃,主張採納君主立憲的外殼在俄國實行特殊的議會制度國家杜馬。
1810年
成立具有咨詢性質的國務會議。
1811年
創辦了皇村高等專科學校,專門培養國家高級官員。
1812年
反對拿破崙侵略的衛國戰爭。
1815年
俄普奧三國締結神聖同盟。
華沙大公國並入俄國。
1819年
彼得堡大學建立。
18251855年
尼古拉一世在位。
1825年12月14日
十二月黨人起義。
1826年
在1812年建立的「皇帝陛下辦公廳」下設第三廳,掌管高級警察事務,其執行機關是憲兵團。
1832年
國民教育大臣烏瓦洛夫提出「東正教、專制制度、國民性」三位一體的官方國民性理論。
1834年
基輔大學建立。
18341859年
達格斯坦和車臣沙米爾領導的山民起義。
1835年
頒布了第一個工廠法。
頒布了新的大學條例,取消了大學自治。
1836年
《現代人》雜志創刊。
1837年
俄國的第一條客運鐵路(彼得堡到皇村)通車。
18371841年
基謝廖夫對國有農民管理制度進行改革。
作者: 真主之刃 2006-12-21 15:14 回復此發言
--------------------------------------------------------------------------------
8 回復:俄國歷史大事年表
18391843年
財政大臣康克林進行財政和貨幣改革,以銀盧布作為貨幣流通的基礎。
1839年
阿•斯•霍米亞科夫的《論新與舊》一文發表。從此開始了俄國思想史上的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爭論。
1848年
沙皇尼古拉一世發表宣言,號召撲滅歐洲革命。
1849年
尼古拉一世派大軍鎮壓匈牙利革命。
1851年
從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鐵路通車。
18531856年
克里木戰爭。
18551881年
亞歷山大二世在位。
1856年
簽訂《巴黎條約》,結束了克里木戰爭。
大赦流放的十二月黨人。
1857年
赫爾岑和奧格廖夫的《鍾聲》雜志創刊於倫敦。
1858年
中俄《璦琿條約》。
1859年
俄國軍隊佔領了車臣和納戈爾諾達格斯坦,沙米爾被俘。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
1860年
國家銀行建立。
1861年2月19日
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關於農民脫離農奴依附地位的總法令》。
18621874年
米留金的軍事改革。
1863年
廢除酒類專賣,徵收消費稅。廢除體罰。
1863年6月
頒布了新的大學條例,恢復大學自治。
1864年
進行地方自治改革,設立地方自治局;
進行司法改革,實行陪審員制度;
進行中等教育改革,允許社會團體和私人創辦小學,在中學實行各個等級和信仰平等的原則。
18641885年
征服中亞細亞。
1865年
通過了《臨時出版章程》,放鬆了書報檢查,規定在出版前不受政府有關部門的檢查,但只限於彼得堡和莫斯科。
1867年
沙皇政府將阿拉斯加以720萬美元賣給美國。俄美公司關閉。
1870年4月22日(新歷)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誕生於辛比爾斯克。
1870年
進行城市改革,在俄國城市中建立無等級的城市自治機關城市杜馬。
1870年10月
外交大臣戈爾恰科夫通知《巴黎條約》的簽字國,表示要放棄限制它在黑海主權的相關條款。
1871年3月
《巴黎條約》的參加國簽訂了所謂的《倫敦公約》,俄國重新獲得在黑海的權利。
1872年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俄譯本出版。
1873年
「三皇同盟」形成。
1874年
民粹派發起「到民間去」運動。
1875年
「南俄工人協會」在敖德薩成立。
作者: 真主之刃 2006-12-21 15:14 回復此發言
--------------------------------------------------------------------------------
9 回復:俄國歷史大事年表
1876年
民粹派秘密組織「土地和自由」社建立。
18771878年
俄土戰爭。
1878年
「俄國北方工人協會」在彼得堡創立。
1879年8月
「土地和自由」社分裂為民意黨和黑分社。
1880年2月
洛里斯梅利柯夫領導的維護國家秩序和社會安全的最高治安委員會成立。
1880年8月
撤銷維護國家秩序和社會安全的最高治安委員會和第三廳,其職權轉歸由洛里斯梅利柯夫領導的內務部。
1881年3月1日
亞歷山大二世被刺身亡。
18811894年
亞歷山大三世在位。
1881年5月
亞歷山大三世發布了《專制制度不可動搖》的宣言。
1881年8月
頒布了《保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條例》。
18821886年
通過了一系列工廠法。
1882年
成立農民土地銀行。
頒布了限制使用童工的法律。
成立工廠檢查機關,監督工廠法的執行情況。
廢除了歐俄部分的人頭稅(從1899年起,西伯利亞的人頭稅也廢除了)。
頒布了新的《臨時出版條例》,加強了出版審查。
1883年
普列漢諾夫在日內瓦建立第一個俄國馬克思主義團體「勞動解放社」。
1884年
新的大學條例,取消了大學自治,把大學置於當局和督學的嚴密監視之下。
1885年
莫羅佐夫工廠工人罷工。
成立貴族土地銀行。
頒布禁止工業企業中的婦女和未成年人夜間工作的法令。
1886年
頒布限制農民分家的法令。
頒布農業僱工條例。
18891892年
米•伊•勃魯斯涅夫領導的社會民主主義組織在彼得堡活動。
1890年6月
頒布新的地方自治機構條例。
作者: 真主之刃 2006-12-21 15:14 回復此發言
--------------------------------------------------------------------------------
10 回復:俄國歷史大事年表
1891年
開始興建西伯利亞大鐵路。
黑土地帶的20個省發生飢荒。
1893年
頒布限制農民村社土地重分的法律。
1894年
實行酒類專賣。
18941917年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
1895年
列寧在彼得堡組織「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
1897年
第一次全俄人口普查。
謝•尤•維特進行貨幣改革,實行金本位制。
18971901年
修建中東鐵路。
1898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在明斯克舉行了第一次代表大會。
俄國迫使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強祖旅大25年。
18991903年
工業危機。
1900年
《火星報》創刊。
19011902年
社會革命黨成立。
1902年
自由派的《解放》雜志創刊。
1902年6月
莫斯科地方自治局代表會議,通過了溫和的自由主義改革綱領。
1903年
南俄工人總罷工。
1903年78月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於布魯塞爾、倫敦召開。在代表大會上黨分裂為`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和以馬爾托夫為首的「孟什維克」兩派。
1903年8月
謝•尤•維特辭去財政大臣之職,被任命為大臣委員會主席。
19041905年
俄日戰爭。
1904年1月
俄國自由派組織「解放聯盟」成立。
1905年1月3日
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廠大罷工。
1905年1月9日
「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國革命開始。
1905年10月1218日
俄國最大的自由派政黨立憲民主黨成立大會。
1905年10月17日
尼古拉二世頒布《整頓國家秩序宣言》即《十月十七日宣言》,賜予公民自由,賦予國家杜馬以立法職能。俄國開始向立憲君主制過渡。
1905年10月19日
成立了以維特為首的大臣會議。
1905年10月
極右翼政黨俄國人民聯盟成立。
1905年11月
頒布了縮減農民贖金的詔書。
1905年11月10日
右翼自由派政黨「十月十七日聯盟」(也稱「十月黨」)成立。
1906年2月20日
將國務會議改組成與國家杜馬並列的上院。
1906年4月16日
維特辭職,任命戈列梅金為大臣會議主席。
1906年4月23日
頒布了新版的《俄羅斯帝國國家根本法》,規定了沙皇、國家杜馬和國務會議的許可權,沙皇的權力開始受到法律的限制。
1906年4月27日
第一屆國家杜馬開幕。
1906年7月8日
戈列梅金辭職,內務大臣斯托雷平被任命為大臣會議主席。
1906年7月9日
第一屆國家杜馬被解散。
1906年7月10日
182名國家杜馬代表在芬蘭的維堡發表了《維堡宣言》,號召居民不納稅,不服兵役。
1906年8月12日
刺殺斯托雷平未遂。
1906年8月19日
成立戰地軍事法庭。
1906年11月9日
沙皇政府頒布法令,允許農民帶著份地推出村社。斯托雷平農業改革從此開始。
1907年2月20日
第二屆國家杜馬開幕。
1907年6月3日
解散第二屆國家杜馬,頒布新的選舉法。
1907年11月1日1912年6月9日
第三屆國家杜馬。
1909年
薩拉托夫大學建立。
1910年6月14日
國家杜馬通過了斯托雷平的農業改革方案。
作者: 真主之刃 2006-12-21 15:15 回復此發言
--------------------------------------------------------------------------------
11 回復:俄國歷史大事年表
1911年9月1日
斯托雷平在基輔遇刺,後因搶救無效於9月5日去世。
1911年9月11日
任命科科夫策夫為大臣會議主席。
1912年1月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代表會議在布拉格召開,取消派被開除出黨。
1912年4月
勒拿慘案。
1912年11月5日
第四屆國家杜馬開幕。
1913年
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1914年1月30日
科科夫策夫辭職,戈列梅金被任命為大臣會議主席。
1914年
俄國參加第一世界大戰。
彼得堡改稱彼得格勒。
1916年1月20日
戈列梅金辭職,施蒂梅爾被任命為大臣會議主席。
1916年11月10日
施蒂梅爾辭職,特列波夫任大臣會議主席。
1916年12月27日
特列波夫辭職,戈利岑任大臣會議主席。
1917年2月23日
彼得格勒女工舉行示威遊行。
1917年2月25日
彼得格勒總罷工。
1917年2月27日
「進步聯盟」的成員組成了由羅將科領導的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
社會主義政黨的代表組成了由孟什維克杜馬黨團領袖齊赫擇領導的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蘇維埃。
1917年3月2日
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組成了以Г•Е•李沃夫公爵為首的臨時政府。
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將皇位傳給米哈伊爾•亞歷山德洛維奇。
1917年3月3日
米哈伊爾宣布放棄皇位。
1917年3月8日
沙皇全家被逮捕。
1918年7月16日
在葉卡捷林堡處決了尼古拉二世全家。
8. 俄國1861年改革的背景
1861年改革
(1)背景:19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制的危機。
①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農民暴動嚴重威脅著沙皇和貴族地主的統治。
(2)改革者:亞歷山大二世。
(3)主要內容:廢除農奴制度。
①宣布農奴成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②農民獲得「解放」時可得到一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
(4)改革性質:由沙皇發起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5)意義:進步性——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這是俄國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農奴制殘余和沙皇專制統治,對俄國杜會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重點、難點〕
l.如何評價俄國1861年改革
這次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巨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大量資金。這些都在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使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同時,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殘余,對俄國社會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1861年改革又是對農民的一次掠奪。因為農民贖買份地的贖金,比當時的地價還高,農民取得的份地,按當時的市價,總值約6.5億盧布,而需付出的贖金卻高達9億盧布,他們後來實際付出的總共不下20億盧布。正如列寧所說的「當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的一干二凈」。
9. 俄羅斯有幾次資產階級革命
截止2019年1月,俄羅斯發生過2次資產階級革命。
1、俄國1905年革命,1905至1907年間,發生於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境內,一連串范圍廣泛,以反政府為目的,又或沒有目標的社會動亂事件,列寧,他稱這一次革命為「總演習」。
2、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羅斯帝國爆發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君主專制的統治,資產階級竊取了革命的勝利果實,成立了臨時政府。
1905—1907年俄國革命失敗後,反動勢力猖獗,革命轉入低潮。但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並沒有從日程上取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俄國出現新的革命高潮,群眾性革命斗爭的規模已經接近1905年,其組織性和覺悟性已經大大提高了。
在彼得堡、莫斯科及其他城市的工人罷工斗爭不斷發生,規模很大。根據官方公布的數字,在1912年參加罷工的有72萬 5千人。
10. 俄國十月革命是什麼事件
就是俄國十月革命,又稱紅色十月、十月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勝的蘇聯紅軍一方稱之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俄羅斯,又稱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語:Russian Federation),(俄語:Россия,英語:Russia)、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半總統制共和國。
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占原蘇聯領土面積的76.3%,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水域面積佔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東西長為9000公里,橫跨11個時區;南北寬為4000公里,跨越4個氣候帶。隨著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俄羅斯版圖新增加2.55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