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有毒蜥蜴叫什麼名字

俄羅斯有毒蜥蜴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2-12-30 14:42:36

1. 世界上僅存的兩種有毒蜥蜴

不是僅存
是人們暫時就發現就這兩種有毒牙
希拉毒蜥和墨西哥珠蜥
只有這兩種蜥蜴有毒牙
而且都生存在國外
價格不菲

2. 有毒的蜥蜴哪些

只有毒蜥科的蜥蜴有毒,其他的蜥蜴沒毒。毒蜥科包括北美洲的兩種毒蜥,即美國西南部到墨西哥西北部的鈍尾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和分布於墨西哥到瓜地馬拉太平洋沿岸的瓜地馬拉珠毒蜥Heloderma horrim,它們是現存僅有的有毒蜥蜴。

與毒蛇不同,毒蜥的毒牙不是在上頜而是在下頜。珠毒蜥體長可達1米,生活於熱帶落葉林或灌叢地帶,鈍尾毒蜥體型幾乎要小一半,生活於荒漠和乾草原。毒蜥都是行動緩慢的肉食動物,主要食洞穴中的幼鼠,也食鳥蛋等其它多種食物。

生活習性:

蜥蜴類動物大多性情是很溫順的,顏色大多比較鮮麗;好靜,往往在一個地方一停就是幾個小時,相當文靜,一點也不會招人討厭。

蜥蜴大多以昆蟲作為主要食物,有食其他各種肉類,像石龍子等品種,也愛吃蔬菜、南瓜和水果等植物飼料。此類動物原產於熱帶和亞熱帶,所以喜熱怕冷,需要經常曬太陽,也需要經常洗澡和飲水。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毒蜥科

3. 求世界上唯一兩種有毒蜥蜴資料

1, 吉拉毒蜥吉拉毒蜥全長一般38 -58cm,體型很大及粗壯,行動緩慢,尾巴很短,是儲存脂肪的器官。身體由細小及不重疊的鱗片覆蓋,底部有皮內成骨。體色斑斕呈深色,有黃色、粉紅色、淺紅或黑色的斑紋,是北美地區最有名的蜥蜴。 吉拉毒蜥有毒,毒器位於下頷。牙齒非常鋒利,每隻都有四分之一英寸長。整個身軀就像一隻大個頭的壁虎,尾部短粗,舌頭粉紅色,並在中間開叉。身體黃褐色,雜有黑色斑點或斑紋。頭部較大,前端為黑色,後部黃色,雜有一些黑色斑點。身體臃腫,體態笨拙,但在被捕捉後能調過頭咬人,非常靈活。[3]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吉拉毒蜥分布圖(綠色部分)吉拉毒蜥是美國最大型的蜥蜴,因為吉拉河盆地(Gila River Basin)而得名,主要就分布在美國西部和南部各州,亞利桑那州、加州,內華達州,猶他州和新墨西哥州,以莫哈維沙漠及索若拉沙漠為中心,延伸進入墨西哥南部索諾拉州。[1]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吉拉毒蜥吉拉毒蜥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大沙漠及灌木林區及大片仙人掌覆蓋的范圍,捕食各種小型鳥獸及小蜥蜴,是一種有毒的蜥蜴,用口內毒液毒殺獵物後慢慢吞下,幼蜥蜴一出生就有可怕的毒液,十分厲害。除了覓食以外,大毒蜥90%的時間都躲在地下洞穴中,它們攀爬的功夫一流,在野外常爬到樹上捕食幼鳥或鳥蛋。[3] [編輯本段]毒蜥毒性 吉拉毒蜥吉拉毒蜥身形巨大,行動緩慢,被它咬中的疼痛更是驚人。吉拉毒蜥的毒性與西部菱斑響尾蛇的毒性相同,屬於神經毒,被咬到就會出現四肢麻痹,昏睡,休克,嘔吐等征狀。但是通常不會有致命的危險,毒蜥的毒牙和毒腺都位在下顎,毒牙屬於溝牙,毒液由牙溝滲入唾液中而進入傷口,所以不論是進入傷口的毒液量或是滲入的速度都比較少又比較慢,雖然對健康的成人致死率不高,但是仍然要十分小心,尤其是毒蜥的咬合力量不但很大,而且不會主動鬆口,而會持續啃咬,造成嚴重的傷口。被咬傷的疼痛劇烈的原因來自兩方面:首先,大毒蜥的牙齒非常鋒利,每隻都有四分之一英寸長,當它咬人時會猛力咬住不放鬆,第二點,大毒蜥的毒液成分非常特殊,可阻斷膠原蛋白和靜脈隔膜,最終的後果會「引發炎症和極度疼痛」。痛到極處時,毒液中的化合物會使人出汗、腹瀉、嘔吐甚至血壓降低。[3]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吉拉毒蜥吉拉毒蜥會冬眠,因此 沒有經歷低溫期的雌雄對多半無法繁殖,自冬眠中蘇醒的雌雄對會立刻進入交配,過程約30分鍾左右,雌性會將卵產於地下洞穴中,每窩可產3-12枚卵,但通常生產5枚左右,孵化期一般是10個月,幼蜥出世後便需自力更生,如過成長順利,吉拉毒蜥可以活到30年以上,是很長壽的蜥蜴。 2瓜地馬拉珠毒蜥(Heloderma horrim charlesbogerti),又名珠毒蜥瓜地馬拉亞種、墨西哥毒蜥瓜地馬拉亞種或毒蜥查氏亞種,是墨西哥毒蜥的一個瀕危亞種,分布在瓜地馬拉東北部莫塔瓜河谷的乾旱森林。它們只是異域性亞種,與鄰近的墨西哥毒蜥亞種只相差250公里。它們是最稀有及最瀕危的墨西哥毒蜥亞種,相信野外只有少於200條。瓜地馬拉珠毒蜥分類在毒蜥科中,這是屬於有毒素分泌腺的爬行動物分支。它們不單是墨西哥毒蜥的異域性亞種,在顏色及大小上也與其他亞種有所不別,是最細小的亞種。它們個別的平均分布地為130公頓瓜地馬拉珠毒蜥最初是由一個農業工人於1984年在莫塔瓜河谷發現。其亞種名是為紀念美國爬蟲學家Charles Mitchill Bogert。瓜地馬拉珠毒蜥棲息在充滿鴿子及鸚鵡鳥巢的河谷,鳥蛋正是它們的主要食物。[6]鳥巢所在樹干足以支撐它們身體的重量。它們也會獵食昆蟲,如甲蟲及蟋蟀。它們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及二的保護。

4. 什麼蜥蜴毒性最大

美國的吉拉毒蜥毒性是比較大的,毒液比銀環蛇的毒性還要強。

5. 世界上僅存的兩種有毒蜥蜴

大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
珠毒蜥(Heloderma
horrim)
只有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發現的大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和在墨西哥發現的珠毒蜥(Heloderma
horrim)是有毒的,它們的毒液有些像響尾蛇的毒液,毒液中含有5-羥色胺,精氨酸酯酶,透明質酸酶,磷脂酶A2
和一種或多種唾液激肽釋放酶.蜥蜴的毒液中無神經毒成分也無干擾血液凝固的酶.

6. 世界上最毒的蜥蜴

世界上最毒的蜥蜴

世界上最毒的蜥蜴,人們日常所見的蜥蜴大多數是以吃小蟲子為主的無毒蜥蜴,但是在地球的某一個角落上生活著世界上生活最毒的一群蜥蜴,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種世界上最毒的蜥蜴。

世界上最毒的蜥蜴1

蜥蜴它屬於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它的外形似蛇又長著四個腳,所以蜥蜴也有四角蛇的稱謂,它們的生長環境多樣化,主要生活在氣候比較濕熱的地方。像廣東、雲南這種山水比較密集的地方非常適合蜥蜴的生長。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蜥蜴一般都是沒有毒的,目前世界上最毒的蜥蜴只有兩種,一種叫毒蜥科,另外一種叫吉拉毒蜥,這兩種毒蜥蜴都是生活再南美周邊,它們都是身形巨大,行動比較緩慢。

毒蜥科:毒蜥科蜥蜴,它的毒性屬於神經毒素,被毒蜥咬後會出現嘔吐、四肢麻痹、昏睡、或者休克等症狀,但是這種神經毒素一般不會讓人致命,但是體弱的老人和小孩還是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毒蜥的咬合力非常的大,它主要是靠它的下顎來進行撕咬,一旦咬住獵物就不會輕易鬆手,還會持續性啃咬,造成大面積的傷口撕扯。

吉拉毒蜥:另一種蜥蜴是吉拉毒蜥它的身形比較巨大,行動很緩慢,吉拉毒蜥的牙齒是非常的鋒利的,一旦被咬中是巨疼的。吉拉毒蜥的毒液也是屬於神經毒,被它咬到後和毒蜥的症狀一樣,通常也不會有致命的危險。吉拉毒蜥的毒液可有效的阻斷膠原蛋靜脈隔膜。這樣的後果就是引發炎症,讓傷口潰亂。

被咬後怎麼處理:被世界上最毒的蜥蜴咬傷後,傷口一般會出現出血、腫脹以及疼痛感,雖然蜥蜴咬傷後不會像別的生物咬傷後立刻讓人致命,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及時的去醫院消毒和打破傷風針,以防止傷口感染,加重病情。

如何挑選適合的蜥蜴

花鳥市場的蜥蜴大多是變色龍、龍蜥、草蜥、石龍子等這些常見的品種,挑選蜥蜴的時候要注意它的精神狀態,四肢有沒有力,會不會主動進食,身體是健康完整的,這樣的蜥蜴才合適飼養。

怎麼飼養蜥蜴

飲食習慣:蜥蜴屬於大型的蜥蜴它們是肉食動物,它們主要是捕食蝸牛、蚯蚓、一些昆蟲、還有老鼠等,中型的蜥蜴可以吃麵包蟲,剛出生的白鼠、小雞,也有比較小型的`蜥蜴是雜食動物,也會吃素,吃菜葉等。

生活習慣:一般飼養蜥蜴選擇一個空間比較大的魚缸,在魚缸裡面鋪上潮濕的沙粒,放一些小石頭做一個小假山,也可以種植一點比較好養活的植物在裡面,盡量給蜥蜴製造出一個野外生活的假象。

a

總結:蜥蜴的長相雖然很恐怖,它算是比較好養活的寵物,對人的攻擊性也不是很大,但是還是要注意,畢竟它屬於冷血動物,對人類是沒有感情的。如果想要飼養世界上最毒的蜥蜴,就更需要謹慎。

世界上最毒的蜥蜴2

全球三千多種蜥蜴,只有這兩種蜥蜴身上有毒

除了吉拉毒蜥以外,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身體帶毒的蜥蜴名叫——珠毒蜥。這是一種比吉拉毒蜥身體更長的毒蜥。

值得一提的是,吉拉毒蜥和珠毒蜥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兩種帶有毒素的蜥蜴(在不算亞種的情況下世界上大約有三千多種蜥蜴)。

單以體長而論珠毒蜥的確比吉拉毒蜥更長,但是珠毒蜥的體長水分比較大,它們的尾巴像大多數蜥蜴那樣很長很細。而吉拉毒蜥的尾巴就很粗並且很短了。所以雖然珠毒蜥的體長接近一米,吉拉毒蜥的體長只有半米左右。但是觀感上來說吉拉毒蜥的體型甚至看著更大一些。

在生活環境方面珠毒蜥和吉拉毒蜥也完全不同。珠毒蜥主要生活在叢林地帶,尤其是熱帶地區的叢林。這些區域往往食物資源非常豐富,所以珠毒蜥也不用為了吃飽肚子而擔憂。

至於吉拉毒蜥可就完全沒有這么幸運了,它們生活的區域主要在乾旱、半乾旱地區,乾旱草原甚至是荒漠地帶才是它們的家。於是為了應付食物短缺的風險,吉拉毒蜥就進化出了非常粗的尾巴用來儲存脂肪。有了這條尾巴,哪怕是三個月沒有進食,吉拉毒蜥也不會餓死。

在獵食方面兩種蜥蜴其實都算不上高手,它們更多的還是擅長伏擊,畢竟擁有毒素的加持。珠毒蜥主要捕殺的對象是一些小型哺乳動物,而靠著它們比較大的身體,獵食其他的蜥蜴也不是問題。很多時候珠毒蜥也會摸進其他爬行動物的巢穴,偷吃它們的卵。

至於吉拉毒蜥它們的毒性要更強一些,不過行動的時候更為緩慢。在其生活的區域內,只要是體型合適的獵物,都可能成為吉拉毒蜥的食物。另外吉拉毒蜥倒是比較擅長攀爬,它們的爪子相互配合可以爬到很高的樹上。所有有時候吉拉毒蜥也會偷吃鳥類的蛋或者是幼鳥。

但無論是珠毒蜥還是吉拉毒蜥,它們目前的繁衍狀態都算不上特別好,並且在各自的國家也都屬於保護物種。尤其是吉拉毒蜥,在十二年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就將兩種吉拉毒蜥(黑帶吉拉毒蜥、網紋吉拉毒蜥)列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好在珠毒蜥和吉拉毒蜥在蜥蜴中都算是長壽物種,這倒是一大利好。

結語:

相對於吉拉毒蜥來說,珠毒蜥將來有可能發展成規模化的人工養殖產業。因為珠毒蜥的毒液具有非常奇特的葯用價值。其毒液中的某種成分能夠提升人腦的記憶力,如果研究成熟的話怕是有很大的市場。

7. 什麼蜥蜴有毒啊

毒蜥科包括北美洲的兩種毒蜥,即美國西南部到墨西哥西北部的鈍尾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和分布於墨西哥到瓜地馬拉太平洋沿岸的珠毒蜥Heloderma horrim,它們是現存僅有的有毒蜥蜴,與毒蛇不同,毒蜥的毒牙不是在上頜而是在下頜。珠毒蜥體長可達1米,生活於熱帶落葉林或灌叢地帶,鈍尾毒蜥體型幾乎要小一半,生活於荒漠和乾草原。毒蜥都是行動緩慢的肉食動物,主要食洞穴中的幼鼠,也食鳥蛋等其它多種食物

絕大部分都是無毒的

很多人以為蜥蜴是有毒動物,這是不對的。全世界6000種蜥蜴中,已知只有兩種有毒毒蜥,隸屬於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

蜥蜴
蜥蜴俗稱「四足蛇」,有人叫它「蛇舅母」。 蜥蜴與蛇有密切的親緣關系,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蓋以表皮衍生的角質鱗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橫裂,雄性都有一對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種類),方骨可以活動,等等。
蜥蜴與蛇的區別
有人認為蜥蜴與蛇的區另在於蜥蜴有四隻足,而蛇沒有足。在一部分蟒科蛇類的泄殖肛孔兩側都可找到一對呈爪狀的後肢;而蛇蜥,在外形上連足的痕跡都找不到,人們常常把它們誤認為是蛇。
就外形上易於識別的特點,蜥蜴與蛇的區別是:
1.蜥蜴下頜骨的左右兩半以骨縫結合,不能活動,口不能張大。蛇的下頜骨左右兩半以韌帶相連,彼此間可拉開,這是蛇的口可以張得很大的原因之一。
2.蜥蜴一般具有四肢,即使四肢都退化無存的種類,其體內必有前肢帶(肩帶)的殘余。蛇一般不具四肢,即使有後肢殘余的種類,其體內也絕沒有前肢帶的殘余。
3.蜥蜴多具有活動的上眼瞼和下眼瞼,眼睛可以自由啟閉。蛇的上下眼瞼癒合為一透明的薄膜,罩在眼睛外面,看起來,蛇眼永遠是睜開的。
4.蜥蜴多數種類的舌頭都較寬大肥厚。蛇的舌頭都很細長,前端分叉甚深,基部位於鞘內,常通過口前端的缺刻處時伸時縮,藉以搜集外界(主要是食物)的「氣味」分子,送入鋤鼻器產生嗅覺。
5.蜥蜴一般都有外耳孔,即使沒有,也可從外表看出鼓膜的所在。蛇沒有外耳也沒有鼓膜,所以外表上看不出聽覺器官的痕跡。
6.蜥蜴的尾巴都較長,一般約等於(或僅略短於)頭體長,或為頭體長的2—3倍。蛇的尾巴相對較短,為體長的 1/2到1/4(即尾長佔全長的1/ 3—1/ 5)。
蜥蜴的類別及形態
蜥蜴與蛇的區別,如果從解剖結構詳細比較,還可以舉出一些。盡管它們二者有許多相異之處,但就動物界發展過程杏謝�峁溝難蒓�潭壬俠純矗��嵌即τ諭�環⒄菇錐危��曳淺O嘟�K�緣鼻笆瀾縞霞負跛�械姆擲嘌Ъ遙�及閹�槍倉糜諗佬懈儐碌撓辛勰恐校��鷂�礁霾煌�難悄俊?
爬行綱 Class Reptilia
有鱗目 Qrder Squamata
蜥蜴亞目 Suborder Lacertilia 或 Sauria
蛇亞目 Suborder Smpentes或 Ophidia
Lacertilia與Serpentes是兩個拉丁字,Sauria與Ophidia是兩個希臘字。使用時,應該兩個拉丁字並用,或兩個希臘字並用,不可各用其一。
蜥蜴亞目在全世界約有6000種,分隸20科,已知我國有蜥蜴約150種,分隸以下8科。
1.壁虎科Gekkonidae包括各種壁虎、蜥虎、沙虎、瞼虎等。已知我國有10屬約30種,壁虎科中多種是與人類伴居生活的蜥蜴,它們體扁而輕,指、趾擴張,其下表面形成許多皮膚褶襞、由無數亞顯微結構的細毛構成,有粘附能力,善於在光滑的牆壁或天花板上爬行,於夜晚在燈光下活動捕吃昆蟲。
2.鬣蜥科 Agamidae包括各種鬣蜥、樹蜥、龍蜥、沙蜥等。已知我國有9屬約50種。這類蜥蜴多數的頸、背有較長鱗片構成頸鬣及背鬣。適應不同的生活方式,差別很大。例如樹蜥與龍蜥善於攀援,體輕,體表粗糙(鱗片尖出或起棱),四肢及指、趾均較細長,爪發達,尾具纏繞性.又如飛蜥的前後肢間有發達的皮膜,由幾對伸長的肋骨支持,形成「翅」,可以由高處滑翔到地面,或從這株樹上滑行到另一株樹上。它們並不能作真正的飛行。再如,沙蜥生活於沙漠地區,常將身體迅速埋入沙中,一方面藉以在無隱蔽的曠野中逃避敵害的追擊,另一方面也可躲避沙漠中熾熱陽光的灼傷。它們的身體寬扁,有利於左右擺動掘沙入穴。眼瞼邊緣的鱗片發達,可防止砂粒侵入眼中。指、趾一側的鱗片特別發達,形成所謂「纓緣」,僅以纓緣及爪接觸沙面,以減少承受沙溫的面積。
3.蛇蜥科Anguidae 如各種蛇蜥。我國有1屬 3種,是適應地下穴居生活的。體形細長,四肢完全退化,耳孔亦縮小,外形象蛇。
4.屏蜥科 Xenosaundae本科共有 2屬4科,分隸2亞科。是一類較多原始特徵的蜥蜴。其中鱷蜥亞科1屬1種,僅分布於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
5.巨蜥科Varanidae 本科僅1屬約 30種,多是一些體形巨大的蜥蜴,其中科摩多巨蜥全長可達4米,是現今最大的蜥蜴。我國只有1種圓鼻巨蜥,全長也有2米多,喜棲水中,尾長而扁,是有力的滑水工具。
6.雙足蜥科Dibamidae本科僅有1屬4至5種。我國只有1種白尾雙足蜥。它們是營地下穴居生活的蠕蟲狀蜥蜴,四肢退化,僅雄性殘留一對扁平鰭狀的後肢。眼退化隱於鱗片之下,耳孔亦退化。
7.蜥蜴科 Lacertidae包括各種麻蜥、草蜥、地蜥等。已知我國有4屬25種。麻蜥主要分布於北方乾燥環境,草蜥多分布於南方,經常在草叢灌木上活動,體輕尾長,善於攀援。
8.石龍子科Scincidae包括各種石龍子、滑蜥、蝘蜓、島蜥、南蜥等。我國已知8屬30種。本科蜥蜴多營地面生活,一般體軀正常,四肢發達,善於在地面奔跑。滑蜥屬多在枯枝落葉間穿行,體形細長,體表光滑,四肢較弱,下眼瞼上有一透明「瞼窗」,眼瞼閉合時也可透過險窗感知光線強弱。
蜥蜴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或以下的地區生活。少數種類可生活於2,000米左右的高山,如秦嶺滑蜥、山滑蜥、康定滑蜥等。西藏沙蜥與喜山鬣蜥是垂直分市最高的少數蜥蜴,它們的生活地區常在4,000米左右。
蜥蜴的外形可分為頭、軀干、四肢與尾四部分。頭與軀干之間的頸部在外形上並無明顯界限,但頭可以靈活轉動。
在頭部上可以見到口,一對鼻孔,一對眼睛和一對耳孔。如無外耳孔,則鼓膜位於表面,有的種類鼓膜上被復以細小鱗片或錐狀大鱗。頭部被復鱗片。各種蜥蜴頭背的大鱗片數目及排列一致,可作分類鑒別的依據;上下唇鱗及頸部鱗片亦相對一致,也可作分類之參考。
被復於軀干外的鱗片的形狀、大小、行數與結構,也是分類鑒別的依據。
前後肢分別區分為肱(股),前臂(脛),掌(跖)與指(趾)等部分。前後肢均各具5指、趾指、趾末端均具爪。
泄殖肛孔位於尾基部腹面,是尾與軀幹部的分界。
蜥蜴的兩性差異,有利於繁殖季節中互相識別,白晝活動的蜥蜴表現較為明顯。夜晚活動的蜥蜴可能靠嗅味識別異性。鬣蜥科的樹蜥(Calotes)及龍蜥(Japalura)等,雄性頸背的鬣鱗較長。飛蜥( Draco)背蜥(Acanthosaura)等,雄性喉部有較長而具鮮艷顏色的喉囊。石龍子(Eumeces)的雄性頭部比例較大,頭頸兩則常呈現紅色。雄性具有鮮艷色斑是蜥蜴兩性差異中最普遍的一種現象。例如蛇蜥(Ophisaurus)雄性體背具有若干翡翠綠色的短橫斑,草蜥(Takydromus)雄性體側具有鮮綠色縱紋,沙蜥(phrynocephalus)雄性腋下或腹面具有紅斑等等。雄性的這種特殊色斑往往在繁殖季節尤為鮮艷奪目。
生態習性
繁殖與壽命
蜥蜴類具交接器,行體內受精。一般在春末夏初進行交配繁殖。有的種類的精子可在雌體內保持活力數年,交配一次後可連續數年產出受精卵。在一部分蜥蜴中只發現雌性個體,據研究,它們是行孤雌繁殖的種類。這類蜥蜴的染色體往往是異倍體。有的正常行兩性繁殖的種類,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會改行孤雌繁殖,據認為,孤雌繁殖有利於全體成員都參與產生後代,有利於迅速擴大種群,占據生存領域。
多數蜥蜴系卵生(Oviparous)種類、一般於夏季產卵於溫暖潮濕而隱蔽的地方。卵數由一二杖到十幾枚不等。卵的大小與該種個體的大小有一定的關系。壁虎科的卵略近圓形,卵殼鈣質較多,殼硬而脆。其他各種蜥蜴的卵多為長橢圓形,殼革質而柔韌。
有的蜥蜴卵在母體輸卵管後段(「子宮」)就開始發育,直到產出仔蜥,叫做卵胎生(Ovoviviparous)。石龍子科中不少種類為卵胎生,其餘各科蜥蜴多為卵生。同一屬中有的種類為卵生,另一些種類則為卵胎生。譬如南漸屬中多線南蜥(Mabuya multifasciata)為卵胎生,多凌南蜥(M.multicarinata)為卵生。又如滑蜥屬中兩個相近種秦嶺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為卵胎生,而康定滑蜥(S.Potanini)卻為卵生。我國特產動物鱷蜥(shinisaurus crocosilurus)在當年年底仔蜥就在母體輸卵管內發育成熟,但延滯到第二年5月才產生母體外。解剖懷孕後期的鱷蜥,成熟仔蜥已無卵黃,而母體輸卵管壁布滿微血管網。可能發育後期的仔蜥依靠母體提供營養,應屬於少數胎生(Viviparous)蜥蜴之一。
蜥蜴一般每年繁殖一次。但在熱帶溫暖潮濕環境的一些種類,如島蜥(Emoiatrocostata)、多線南蜥、蠍虎(Platyurus plaryurus)、疣尾蜥虎(Hemidactylus frenatus)與截趾虎(Gehyra mutilata)等則終年都可繁殖。
蜥蜴的壽命主要根據動物園飼養的資料,飛蜥2—3年,島蜥4年,多線南蜥5年,巨蜥(Varanus salvator)12年,毒蜥(Helodermasuspentum)25年,最長的紀錄大概是一種蛇蜥(Anguis fragilis)54年。這些數字並不完全反映自然界的實際情況,只可能作一參考。
活動與攝食
蜥蜴是變溫動物,在溫帶及寒帶生活的蜥蜴於冬季進入休眠狀態,表現出季節活動的變化。在熱帶生活的蜥蜴,由於氣候溫暖,可終年進行活動。但在特別炎熱和乾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現象,以度過高溫乾燥和食物缺乏的惡劣環境。可分為白晝活動、夜晚活動與晨昏活動三種類型。不同活動類型的形成,主要取決於食物對象的活動習性及其他一些因素。
個體蜥蜴的活動范圍很局限。樹棲蜥蜴往往只在幾株樹之間活動。據研究過的幾種地面活動的蜥蜴,如多線南蜥等,活動范圍平均在1,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種類還表現出年齡的差異。剛孵出的蝘蜓(Sphenomorplus)多在孵化地水域附近活動,成年後才轉移到較遠的林中活動。
大多數蜥蜴吃動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種昆蟲。壁虎類(Gekkonids)夜晚活動,以鱗翅目等昆蟲為食物。體型較大的蜥蜴如大壁虎(蛤蚧,Gekkogecko)也可以小鳥,其他蜥蜴為食物。巨蜥(Varanus)則可吃魚、蛙甚至捕食小型哺乳動物。也有一部分蜥蜴如鬣蜥(Agama)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由於大多數種類捕吃大量昆蟲,蜥蜴在控制害蟲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為蜥蜴是有毒動物,這是不對的。全世界6000種蜥蜴中,已知只有兩種有毒毒蜥,隸屬於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
尾的自截與再生
許多蜥蜴在遭遇敵害或受到嚴重干擾時,常常把尾巴斷掉,斷尾不停跳動吸引敵害的注意,它自己卻逃之夭夭。
這種現象叫做自截,可認為是一種逃避敵害的保護性適應。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發生。但斷尾的地方並不是在兩個尾椎骨之間的關節處,而發生於同一椎體中部的特殊軟骨橫隔處。這種特殊橫隔構造在尾椎骨骨化過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強烈收縮而斷開。軟骨橫隔的細胞終生保持胚胎組織的特性,可以不斷分化。所以尾斷開後又可自該處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沒有分節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連續的骨棱,鱗片的排列及構造也與原尾巴不同。有時候,尾巴並未完全斷掉,於是,軟骨橫隔自傷處不斷分化再生,產生另一隻甚至兩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現象。我國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龍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與再生能力。
變色與發聲
蜥蜴的變色能加很強,特別是避役類(Chamaeleons)以其善於變色獲得「變色龍」的美名。我國的樹蜥與龍蜥多數也有變色能力,其中變色樹蜥(Calots versicolor)在陽光照射的乾燥地方通身顏色變淺而頭頸部發紅,當轉入陰濕地方後,紅色逐漸消失,通身顏色逐漸變暗。蜥蜴的變色是一種非隨意的生理行為變化。它與光照的強弱、溫度的改變、動物本身的興奮程度以及個體的健康狀況等有關。
大多數蜥蜴是不會發聲的。壁虎類是一個例外,不少種類都可以發出宏亮的聲音。蛤蚧鳴聲數米之外可聞。壁虎的叫聲並不是尋偶的表示,可能是一種警戒或佔有領域的信號。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有毒蜥蜴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