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美援朝戰爭時蘇聯對中國有哪些援助,是無償的嗎
半價援助。在當時這個援助很了不起了。五八年後的三年自然災害期,我們還在咬著牙還前蘇聯的帳,當然這些欠帳也包括我們在 社會 主義初期建設時期的項目授助款,周總理七十年代宣布中國既無內債,也無外債,指的就是我們主要還是還清了前蘇聯的欠款。
應該說前蘇聯的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使我國軍事現代化迅速推進,並奠定了工業化的堅實基礎。從這一點說,我們叫一聲蘇聯老大哥是應該的,應當感謝的。至於後來的恩恩怨怨,除了主義之爭外,是很復雜的, 歷史 不應忘記,但 歷史 總是要向前的!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是敵人。
抗美援朝蘇聯對中國的援助非常大,當二次戰役之後,志願軍把美軍趕回了三八線,蘇聯加大了援助,幫助中國組建了空軍,甚至派蘇聯空軍直接參戰,包括支援的喀秋莎火箭炮。
毛主席偉大之處,在於敢於亮劍,斯大林是典型的大國沙文主義,崇尚實力,中國軍隊能打就尊重中國,歸還了旅順港以及中長鐵路。最大的成果蘇聯的援助讓中國開始工業化。
有無償也有用優惠價購買,據我所知無償是陸軍裝備,大約是六十個師,但空軍是有償購買的,他幫助訓練,並用他自己的空軍帶領中國新飛員參加作戰。也是因為要購買飛機,全中國人民發起了一場捐款支援抗美援朝的運動,可以說即使放在現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大的捐款運動,參加的人數最多,最後共向蘇聯購買了幾百架飛機(實際上空軍參戰後,也被對方打下不少,但我們打下的更多),一支嶄新的世界空軍,從此站立起來。
不是無償的,後來蘇聯討債大部分都是朝鮮戰爭欠下的!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蘇聯對我國做出的三大幫助,政策支持、軍事支持、國際支持。
首先,中國組建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保家衛國。這個決定很大程度上是在蘇聯的幫助下拿定的,金日成領導軍隊突襲南朝鮮的計劃,也是經過了斯大林同意的。1950年的九月初,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幾乎攻佔了朝鮮半島全部,但是在美軍的指揮下。一場仁川登陸便逆轉攻勢,讓金日成陷入絕境。
十月份的時候,聯合國軍打到了鴨綠江邊,隔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此感到非常為難,新中國領導人們徹夜會談,主張打的人有,主張不打的人也有。這樣的情況讓毛主席都感到十分為難。據胡耀邦回憶,那幾天毛主席寢食難安,拿不定主意,直到斯大林親自發消息給毛主席,鼓勵他當斷則斷,周總理也堅持和聯合國軍作戰,他才下定決心派志願軍入朝參戰。
其次,志願軍入朝出,其在戰場上遭到了美國空軍的壓制性打擊。美軍動員了駐扎在亞洲地區的600多架戰斗機,40多個航空大隊,美國空軍的存在對志願軍是有著巨大威脅的。針對這個問題,周總理心急如焚,向斯大林請求援助。很快13個蘇聯空軍師陸續入朝開赴前線。志願軍僅僅入朝作戰一個星期,蘇聯空軍就在藍天上第一次和美國空軍展開了一場正面交鋒。六架蘇聯戰斗機從沈陽起飛,在安東上空撞見了兩架前來偷襲補給線的美軍轟炸機。這場空戰蘇軍擊毀四架美軍戰機,且無一人傷亡。此次空戰獲勝後,為了延緩美國空軍的進攻態勢,斯大林親自下令增派200架戰斗機。
隨後,兩只駐扎在沈陽的蘇聯空軍師合二為一,組建了第64獨立殲擊機空軍編隊,其主要任務就是巡邏鴨綠江一帶,保護鴨綠江上的交通設施、高射炮陣地以及補給路線。僅僅一個月,這支空軍編隊就擊落了20架美軍戰斗機,有力地保障了志願軍的大後方。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蘇軍參戰一事暴露,所有蘇聯飛行員著中國軍裝抹去飛機特殊標識,從中國駐地起飛,不準在無線電台內用俄語交談,上戰場前都會寫下保證書,絕不泄密。正是這樣,雖然在朝鮮戰場上美軍早就對此有所懷疑,卻始終找不到證據。
蘇聯空軍入朝作戰的事實沉寂了40年,直到上世紀末才為人所知。在整場戰爭中,300餘名蘇聯空軍戰士懷著國際共產主義理念犧牲,理應得到緬懷與尊重。朝鮮戰爭期間,許許多多的國際談判,中國也受到了蘇聯的有力支撐。兩國在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1950年的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兩次擊退聯合國軍攻勢,聯合國軍內部異議不斷,已經沒有再打下去的意願了。雙方多次互相派出代表進行談判,想要結束戰爭。
不過,在聯合國大會上,由於美方外交人員的惡意引導,一場名為新中國政府幹涉朝鮮內政的會議拉開了帷幕。對此,蘇聯外交團直接表示強烈反對,並且公開表示,如果要討論這個問題,聯合國方面應該先把國民黨的外交使團踢出去,在大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和幾個主要國家的代表都紛紛在大會上向蘇聯刺探中共的停戰條件。蘇聯外交團和中國外交團多次協商後共同制定並書面遞交了五項條件。所有聯合國軍撤出朝鮮,召集各國外交大使開展和平談判,美海軍撤出台灣海峽,驅逐國民黨政府駐聯合國代表,朝鮮人民自己決定本國內政。雖然中蘇雙方保持了高度默契,聯合國軍也同意了這樣的要求,但跳樑小丑李承晚的私自發動作戰,卻擾亂了所有計劃。對此,仍然是在蘇聯的主張下,志願軍發動了金城戰役,徹底擊垮了聯合國軍,迎來了朝鮮半島的和平。
而且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蘇聯對中國的援助絕大部分都是無償的。
B. 抗戰時期蘇聯曾給中國哪些援助
抗戰時,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貸款和物資援助,一類是人員及技術援助。
1、抗戰爆發後,蘇聯很快與中國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並向中國提供了三筆援華軍購貸款,貸款金額高達2.5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約為1.731億美元。
這些貸款主要用於購買蘇聯的武器,以中國的茶葉、桐油等物資進行償還。此外,蘇聯還給予了中國非常優惠的物資購買價格,大部分武器其實是半價出售的。
由於當時中國抗戰形勢危急,對物資需求非常迫切,所以很多軍事物資還沒簽訂合同就已經運到了。
2、抗戰中,蘇聯向中國提供了1200餘架飛機、1317門火炮,82輛坦克、1800餘輛汽車、14025挺機槍以及大量的武器彈葯和石油等物資。
抗戰勁旅200師就是由蘇聯援助物資組建的。蘇聯的援助一定程度上解了中國的燃眉之急,有力的支持了中國的抗戰。
(2)俄羅斯對中國援助了哪些物資擴展閱讀:
揭秘:抗戰時期蘇聯對中共的資金支持
抗日戰爭時期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援助問題是蘇聯與中共關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長期以來,學術界比較關注的是蘇聯對中共的武器援助問題,而對資金援助問題的研究較少。
抗日戰爭時期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1937—1943.5)》等一批俄羅斯檔案文件的陸續披露和出版,使這一問題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
蘇聯向中共提供資金援助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共一大召開以前。
到1934年夏秋間,莫斯科與中共中央及中共在各地的武裝力量失去電訊聯系後,蘇聯和共產國際對中共的援助基本都停止了。
此後直到1936年,在三個重要因素的作用下,又恢復了蘇聯對中共的援助。
第一,中共建立了穩定和可靠的根據地;第二,雙方的電訊聯系得到恢復;第三,中共的經濟狀況需要資金幫助。
1936年冬,蘇聯和共產國際的資金援助終於送來了,共產國際通過宋慶齡轉交給中共中央5萬美元。
1940年底以前,陝甘寧邊區、各抗日根據地及軍隊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由兩部分構成:其一是根據國共協議,國民政府發給的薪餉;其二是國內外進步人士的一些財力物力援助。
以陝甘寧邊區為例,1937年7月至1940年底,其財政收入的半數以上均來自外援。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外援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國民政府提供的經費。由於對外援依賴較大,根據地財經很容易受其影響而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中共多次向蘇聯和共產國際尋求幫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揭秘:抗戰時期蘇聯對中共的資金支持
C. 抗美援朝期間,蘇聯給中國具體提供了哪些援助
1950年,中國為了拯救危在旦夕的朝鮮鄰居,毅然派遣志願軍出兵朝鮮半島,幫助北朝鮮抵抗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然而這時候的中國剛剛經歷數十年戰爭的洗禮,國家百廢待興,如何能籌備足夠的物資來打好這場現代戰爭呢?
好在此時正值「中蘇蜜月期」,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大筆援助,大大緩解了中國在戰爭時代的物資供應壓力。當時入朝作戰的志願軍有12個軍36個師的兵力,但是卻僅有6個步槍和機槍彈葯基數。針對這一問題,蘇聯在戰斗初期向志願軍提供了大批輕武器援助,包括14萬支步槍,2.6萬支自動槍,9000挺機槍,配套1.75億發子彈,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蘇聯提供的這些多是淘汰品,諸如AK-47之類的新式裝備並沒有對外提供。但即便如此,這些蘇式援助仍極大幫助了志願軍,志願軍一時有36個師更換了裝備,大大增強了部隊火力。
在整個抗美援朝時期,蘇聯共向中國提供了60多個師的武器裝備,志願軍憑借獲得的蘇式軍備,在朝鮮戰場上有力的打擊了「聯合國軍」,既在短時間內獲得了裝備的更新換代,又使得改裝的軍隊得到了實戰的鍛煉和檢驗,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D. 開戰以後,俄羅斯對中國商品需求大增,主要有哪些物品
開戰以後,俄羅斯對中國商品需求大增,主要有汽車、電子產品等。
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蘋果、三星等公司已經停止了對俄羅斯的銷售,雖然他們可以通過一些灰色渠道購買到這些品牌的商品,但是這類非法渠道來的手機昂貴,並且沒有保修。
小米是俄羅斯第二季度銷量最好的智能手機品牌,而三星在當地已經沒有了什麼市場,在俄羅斯最暢銷的五款手機中,有三個是中國品牌。
除此以外,由於日本和韓國公司已經停止將產品運到俄羅斯,俄羅斯對中國電視的需求增加了一倍。
考慮到消費者在將來會沒有更多的選擇,莫斯科對中國貨物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增大。俄羅斯上個月向中國采購了67億美元的物資,較上年同期增加了20%。
E. 作為中國的好朋友,俄羅斯的存在對中國來說有哪些幫助
俄羅斯的存在無論是在能源上還是在軍事發展上,對於中國來說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俄羅斯雖然是在近代才慢慢崛起的一個超級大國,但是和我們國家的交集也非常的多,而且一度發展的非常的迅速。俄羅斯也是和我們國家比較較好的一個國家,俄羅斯的存在對於中國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給予過中國一些幫助。俄羅斯的面積是世界上最大的,所以俄羅斯的能源也非常的豐富,比方說像天然氣,石油和礦產等。
目前我們國家和俄羅斯的關系還是比較友好的,所以也能夠去俄羅斯采購一些比較先進的武器和裝備用於開發和研究。而且俄羅斯和我國在經濟方面也是比較友好的,在國際上也能夠相互給予支持。
F. 俄外交部發言人用為中國加油,自疫情發生後俄羅斯對我們提供了哪些支持
2月1日,俄羅斯SPB電視集團捐贈的5萬只醫用口罩送到成都。
2月5日,俄羅斯防疫專家將同中國專家合作研製疫苗,共同抗擊疫情。
2月8日,俄羅斯援助中國的體積為190立方米抗疫物資。
G. 解放戰爭中,蘇聯向中共部隊提供了哪些軍事裝備援助
重機槍、迫擊炮、短槍、子彈、彈葯等。當時的中共部隊沒有自己的軍工廠,大多裝備靠繳獲,蘇聯像中共部隊提供大量裝備援助,中國後期以糧食和鋼鐵還債。
H. 俄羅斯烏克蘭中國提供什麼幫助
俄羅斯烏克蘭中國提供什麼幫助,俄羅斯對中國軍用技術上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幫助,都是正常軍事貿易關系。烏克蘭對中國軍用技術上的幫助很大,在航母製造上,在殲十五艦載機上,在燃氣輪機製造上,在氣墊登錄船上不顧俄羅斯的阻止,對中國給予了實質性的巨大幫助。
I. 建國後蘇聯的對華援助有哪些
主要有人才援助、技術援助、工業援助
新中國建立以後,共產黨面臨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局面,八年的抗戰,多年的內戰,都讓這個古老的帝國變成了一片廢墟,而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失敗,蠢蠢欲動,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仇視新中國,對中國的發展虎視眈眈。新中國面臨著新的內憂外患,這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給予了新中國無私的援助,幫助中國度過了一個個難關
新中國經濟建設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缺乏科學技術人才。建國之初,陳雲便告訴蘇聯大使,恢復國民經濟的一個嚴重障礙是缺乏懂專業而又忠於人民政府的技術幹部。新中國從國民黨那裡接收下來的工程師和專家總共只有2萬人,而他們大多數人的政治觀念是反動的,親美的。以最大的鞍山鋼鐵企業為例,那裡的70名工程師中競有62名是日本人,他們在心理上仇視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共產黨。
情況確實如此,據中國有關統計資料,作為全國鋼鐵工業中心的東北,在日本人被遣送回國後,其技術人員占該行業人員總數的比例已經降至0。24%。1951年7月,周恩來仍然認定技術幹部嚴重不足"將是中國工業化的一個主要障礙"。盡管中國政府正在努力"組織訓練班和技術大學,派大批學生到蘇聯留學。但是,目前戰爭還在繼續,這個問題很難解決"。直到恢復時期結束,全國也僅有16。4萬工程技術人員,地質專家總共不到200人。
顯然,派遣大量蘇聯專家和技術人員來華,對於中國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建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早在1948年夏,蘇聯已經派遣專家技術小組到東北幫助修復鐵路,1949年8月劉少奇訪蘇後,又帶來一批幫助制定經濟恢復計劃的專家,到建國前在華蘇聯專家已有600餘人。中國領導人對蘇聯專家非常重視。當第一批蘇聯顧問團到達沈陽時。劉少奇在東北局召開的歡迎大會上告誡中國同志,要"把他們當作很好的老師"。織夢內容管理系統
與蘇聯專家的關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壞",如果出現問題,中國同志要負責任,"有理扁擔三。無理三扁擔"。毛澤東在中南海親自接見了來京的全體蘇聯專家及蘇聯專列的服務員。周恩來則邀請蘇聯專家登上天安門觀禮台,參加開國大典。隨後,毛澤東又同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一起前往座落在鐵獅子胡同的蘇聯顧問總部參加專家工作會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周恩來親自領導了蘇聯專家工作指導小組,日常工作由伍修權,楊放之主持。中國領導人對這批蘇聯專家的生活起居也給予特別的關照,劉少奇曾專門致電周恩來,對到京專家的住房,辦公室和用車,乃至被褥,洗漱用具和紙筆,每個細節都作了認真交待。蘇聯在華專家總顧問最初是柯瓦廖夫,因其給斯大林寫報告攻擊中共領導人,很快便被調回國內。接替柯瓦廖夫職務的是阿爾希波夫,在華工作一年多後也奉調回國。1952年年中來華擔任總顧問的是畢考爾金,曾負責協助中國政府研究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一年後阿爾希波夫再次來華擔任總顧問,一直在中國工作達8年之久,經常與中國領導人接觸,並結下了深厚友誼。關於1950—1953年來華蘇聯專家的人數,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和統計。
有俄國學者說,到1952年3月,在中國已有蘇聯顧問和教師332名,各種技術專家471名。1953年7月,中國政府又要求在現有277名專家的基礎上,再增派172名。③而據1952年9月21日周恩來給莫洛托夫的信上說,當時在華工作的蘇聯專家共有252名,除明年需辭聘31名和聘期滿後回國需另聘37名外,請蘇聯在明年再增派237名來。鑒於他們人數大量增加,且分散在許多城市,因此,"有必要增加脫離其他工作的兩名副總顧問,一名具有蘇聯高等學校教育工作及領導工作經驗的,負責領導全體在中國的蘇聯教員的工作,一名負責領導在財經機關及各工業部工作的蘇聯專家的工作"。
就專家總數而言,據中國檔案材料,自1950年至1953年先後到中國幫助經濟建設工作的蘇聯專家共計1093人,截至1953年底已回國741人,留在各廠礦企業的尚有342人(其中重工業部系統159人,燃料工業部系統102人,第一機械工業部系統52人)。而蘇聯有關材料統計,到中國工作的高級專家1951年為557人,1952年為258人,1953年為395人。按這個統計,不算1950年,蘇聯來華專家(還是高級的)已達1210人。考慮到在華專家工作狀況的復雜性(即有到期回國者和續聘,新聘者之交叉),以及計算標準的差異性(即有高級顧問,技術專家,教師和一般工作人員之分),出現上述統計上的差別是正常的,特別是由於最初派遣專家工作缺乏計劃性,想要得到精確數字也未必可能。不過,大體可以確定的是,在本文考察時期,蘇聯來華的經濟技術專家(不算教師)總數至少在1100人以上,同期在華工作的大約保持在250—480人之間。
專家來華的高潮出現在1951年和1953年,即兩次確定援建重點項目之後。蘇聯專家對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經濟建設的起步階段,中國首先感到不足的是設計力量,到1953年,全國總共只有78個設計單位,每個單位一般都不足500人。如此單薄的力量根本無法滿足中國全面恢復經濟和建設的需要,於是應中國政府要求,蘇聯派遣了大批設計專家來華。與中國確定了第一批蘇聯援建項目,1950年2月毛澤東和周恩來訪蘇時聘請了第一批共16個蘇聯設計組。朝鮮戰爭爆發後,為了建設東北地區工業基地,中國政府又聘請了第二批3個蘇聯設計組。第三批23個蘇聯設計組是1951年聘請的。這樣,到1951年夏,僅設計專家,蘇聯就派來了42個小組,其中30個安排在東北地區。
為了執行一五計劃,中財委決定再請求蘇聯政府派出5個綜合專家組於1952年下半年來華進行全國性規劃,配置和設計工作,其任務是全國電氣化規劃,全國鋼鐵工業的發展遠景和產品品種方案確定,全國機械製造工業現有工廠調整和新廠建設規劃,全國船舶工業工廠及鐵路機車車輛製造廠的調整,擴建和新建規劃。同時還有6項地質勘察工作需請求蘇聯幫助。對於中方提出的設計要求,蘇方都盡量予以滿足。據李富春和宋邵文報告,在1952年底關於煤礦設計項目談判中,對於中國提出的設計要求,蘇聯方面在可能的范圍內全部予以接受,即使地質資料不完備,也"勉強接受設計"。在具體工作中,蘇聯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為中國經濟建設提供了巨大幫助。例如,過去中國被認為是貧油國家,而蘇聯專家根據石油生成的原理並將中國地層構造與周邊國家比較後指出,「中國處在油田國家」。從而是我國擺脫了無油可用的歷史。
盡管後來由於國家利益方面的沖突,中蘇關系迅速惡化,蘇聯不顧協議,單方面撕毀合約,並撤走全部在華專家,給新中國的建設帶來巨大障礙,但是,建國初期蘇聯專家對中國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而略的,他們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送來了資金,技術,改變了我國一窮二白的局面,初步建立了國家工業化的基礎,並為我國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為新中國的崛起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J. 國際對中國汶川地震的救援和幫助
汶川地震國外的援助情況
1、沙特,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 。
2、印度,500萬美元。
3、日本,約5億日元(約480萬美元)緊急援助,派遣專業救援隊。
4、俄羅斯,四批物資,價值400萬美元,並派出救援隊。
5、挪威,2000萬克朗(約合400萬美元)。
6、英國,100萬英鎊援助物資。
7、韓國,約100萬美元援助物資、派遣救援隊 。
8、義大利 一所野戰醫院、一線搶救物資、災民住宿帳 篷等物資,並將繼續援助。
汶川地震已有151個國家及14個地區或國際組織通過各種方式對中國汶川地震造成的災害表示了慰問。
自5·12汶川地震發生以來,國際社會向中國政府和人民表達了真誠同情和慰問,並提供了各種形式的支持和援助。截至2008年7月18日,外交部及中國各駐外使領館、團共收到外國政府、團體和個人等捐資17.11億元人民幣。其中,外國政府、國際和地區組織捐資7.70億元人民幣;外國駐華外交機構和人員捐資199.25萬元人民幣;外國民間團體、企業、各界人士以及華僑華人、海外留學生和中資機構等捐資9.39億元人民幣。
來自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的4支境外救援隊伍,陸續抵達災區開展救援行動。俄羅斯51人的救援隊在綿竹市開展救援。日本兩批60人的專業救援隊在青川、北川開展救援。韓國47人的救援隊、新加坡55人的救援隊在什邡市開展辛苦救援、俄羅斯的救援隊在彭州開展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