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羅斯與塞爾維亞之間關系為何這么密切
在歐洲疫情大爆發之後,塞爾維亞作為一個標準的內陸國,在醫療防護物資進口的時候受到了很大的阻礙,於是塞爾維亞總統也就明確向中國提出求助。
而中國自南斯拉夫聯盟時期起,就與其結下了良好的情誼,正是因為與其關系密切,我國在科索沃問題上始終都是支持塞爾維亞,堅持其是塞爾維亞的一部分。
等到後來的南斯拉夫解體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選擇支持科索沃的獨立,並且用北約對其進行制裁,不留一些情面。
科索沃問題對於塞爾維亞來說一直就是個敏感話題,這是它的政治底線。只要誰贊同科索沃獨立,塞爾維亞就會與其劃清界限,而反之,兩國就是兄弟。
而俄羅斯恰恰就是支持塞爾維亞的一個。
其實近些年來,塞爾維亞已經對西方國家的態度緩和了太多,甚至主動要求加入歐盟,只不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科索沃問題一直不鬆口,這也就導致塞爾維亞始終無法融入西方世界。
因此,塞爾維亞只好再把目光轉向支持它的俄羅斯。
也就是說,塞爾維亞現在如今與俄羅斯關系如此親密,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其給推過去的。
『貳』 俄羅斯第一次世界大仗
【【【樓主,看了這么多你辛苦了,但絕對有必要推薦此篇】】】
三樓就是從維基網路上直接拉拉下來的,
6樓只是羅嗦了一些故事,沒有回答你的問題
樓上的同志們都是到網上搜索一堆樓主看都看不完的資料,有沒有調理,不累啊?我都望而生畏了。這里通過對歷史課本的總結和事件的羅列給樓主一個清晰的歷史背景。
註:「【】」內的是主題,之後的是擴展解釋和資料補充。
一戰是個復雜的歷史事件,各國利益糾結一團。俄國參與一戰是利益集團間的較量,我在主題里最簡短健全的闡述俄羅斯與各國的糾紛,包括俄國的集團形成,參戰始末。
如果樓主嫌煩,直接看每條的前面就可以連成完整的事件始末。在條例打完以後會附上一戰東線的故事和概況,是關於俄國的。
1.【19世紀末世界基本被列強瓜分完畢,帝國之間較量到達白熱化,各國都希望佔領他國的殖民地資源,俄國和奧匈帝國在巴爾乾地區的爭奪日益加劇,兩國勢不兩立,德國崛起為自身利益挑戰世界秩序】:
19世紀下半期,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在科學技術的推動和企業組織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壟斷階段(帝國主義階段),經濟飛速發展。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生產過剩資本主義列強紛紛加緊尋求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掀起掠奪、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到19世紀末,整個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強瓜分完畢,同時世界連成一個整體。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2.【德國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範法國,為了防範法國、奪取歐洲及世界霸權,德國力圖構築以自己為核心的同盟體系。】: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意志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於是在1870年誘導法國挑起戰端。這場戰爭法國大敗,普魯士大獲全勝,並建立德意志帝國。普魯士定下的和約條件苛刻,法蘭克福條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結果使德法兩國結怨。戰後法國人一直謀求報復德國,推動復仇主義,亦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另一原因。
3.【1879年,德國利用奧匈帝國同俄國的矛盾,和奧匈帝國簽訂同盟條約,這是德國構築同盟體系的第一步】:
巴爾干半島向來都被稱為歐洲火葯庫,當時巴爾干半島各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發生了兩次巴爾干戰爭,並使得奧匈和俄國的沖突加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線。奧匈和俄國的利益沖突源於巴爾干半島,在1878年,在柏林會議上,俄國在保加利亞的勢力大大被奪;而奧匈則在赫塞哥維納、波斯尼亞兩地取得保護權,這令俄國大為驚慌,試圖以支持塞爾維亞以對抗奧地利的擴張。此後,奧匈和俄國的沖突加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一。
4.【1882年,德國又利用義大利同法國爭奪北非殖民地突尼西亞的矛盾,拉攏義大利,德、意、奧締結了針對法俄的《三國同盟條約》】:同盟國就此形成。
5【1892年,法、俄簽訂了《法俄軍事協定草案》,這標志著歐洲大陸的另一個軍事同盟集團的初步形成】:同盟國的壓力促使法俄結盟與之對抗。
6.【英國作為非歐洲大陸國家,為自己經濟政治發展需要,採取平衡政策,不願出現大陸一方有力量過強的局面,同時英國與德國在殖民地爭奪上有很大矛盾】
經濟及工業化發展催促著當時各國政府爭奪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應地及市場。20世紀初帝國主義興起。在俾斯麥時代,鑒於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後來,國內商人勢力興起,便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麥被罷後,德皇認為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實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劃分全球勢力范圍。這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和俄羅斯的既得利益有所沖突,這亦使得兩大陣營的沖突加劇,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發加大。
7.【故英國與法俄結盟,包括俄國在內的同盟國集團形成】:
1904年,英法簽訂了《英法協約》,調整了雙方在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共同對抗德國,1907,《英俄協約》簽訂,調整了雙方在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共同對抗德國,英俄協約的簽訂標志著英法俄三國軍事同盟的最終成立。至此,兩大利益集團形成。歐洲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對峙,使歐洲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下,此時的歐洲還只是處在暗流涌動的角斗階段,沒有出現明目的戰爭。
8.【薩拉熱窩事件爆發,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得到德國的支援後,於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爾維亞。7月30日俄羅斯開始總動員,出兵援助塞爾維亞。】
1914年6月28日,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族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一名參加塞爾維亞恐怖組織「黑手黨」(Black hand)的波斯尼亞學生)槍殺。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得到德國的支援後,於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爾維亞。
9.【接著引發了全面戰爭:一戰】:
俄羅斯出兵援助塞爾維亞後,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接著在8月3日,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國入侵立國時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時。同日,英國考慮到比利時對自己國土安全的重要,又為了確保比利時的中立和維護1839年簽署的《倫敦條約》,於是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向俄國宣戰。8月12日,英國向奧匈宣戰。
【附】:一戰東線故事概況:
俄國動員
1914年7月28日,奧匈因為德國向其開出「空白支票」,因此自信心大增,與塞爾維亞斷交並對其宣戰。俄國則宣布全國總動員,以支援塞爾維亞與奧匈戰斗,這引起德國的不滿(而兩國的惡性關系也埋下了伏線)。8月1日,德國以俄國拒絕停止全國總動員為借口向俄國宣戰,並同時在西線進侵比利時。8月4日,英國因比利時為其自身安全的關鍵,因此對德宣戰。8月6日,奧匈向俄國宣戰。
德俄交戰
俄軍乘德軍在開戰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線之際,在東線向德軍發起進攻。8月下旬,俄軍進入東普魯士,並逼向德國的心臟地帶,德軍被逼從西線調兵回援。德國援軍行動迅速,很快便抵達東線,並於科穆辛森林附近消滅數萬名俄軍,使得東線戰局發展受到德軍控制。9月11日,俄國的第一集團軍再度被擊敗,德軍進逼至俄國境內,俄軍損失共25萬餘人。在南線方面,俄軍開始時在加里西亞和布柯維納屢次擊敗奧匈帝國的軍隊,但德國隨後對奧匈提供支援,結果到12月中旬,東線戰事亦進入膠著狀態。
1915年,德軍因為西線的馬恩河會戰失敗,決定先集中兵力擊潰俄國,逼使俄國停戰,從而結束東線戰事,並且避免繼續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局,東線於是變成主要戰場。1915年5月,德奧聯軍以18個師和2000餘門大炮,分兵兩路進擊俄軍,並計劃將俄軍逼至「波蘭口袋」內殲滅。雙方交戰8個多月,德軍攻佔普熱米什爾、萊姆堡、伊凡哥羅德、華沙、布列斯特、維爾諾及里加,並逼使俄軍撤退至從里加灣到德涅斯特河一線,俄軍共損失170多萬人。德軍雖然大勝,但已方損失亦極大,而且並未消滅俄軍主力,結果無法逼迫俄國投降。而尼古拉二世亦乘機罷免皇叔尼古拉大公的俄軍總司令職位,由沙皇本人親自兼任俄軍總司令並御駕親征,但這並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俄軍的局面。
土耳其參戰
德國為了牽制俄國,於是答應向鄂圖曼土耳其提供一億法郎的貸款,以換取其參戰。於是土耳其於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參戰。並與俄國在高加索發生戰斗。俄軍初時作戰不利,但於1915年1月發動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團軍被殲滅,共損失約7萬多人。
義大利轉投協約國
1915年5月,義大利因為英法答應在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於是投向協約國一方,對同盟國宣戰。同時,聖馬利諾亦派志願軍協助義大利,以及聖馬利諾戰地醫療隊。義大利軍雖然實力較弱,交戰初期即損失近30萬人,但卻成功拖住了奧匈40個師的兵力,緩減了俄法的壓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並出兵30萬,配合德奧聯軍攻擊塞爾維亞,結果同盟國很快便佔領塞爾維亞全境,塞爾維亞政府及軍隊被逼撤退至希臘的科孚島。
俄軍反擊
1916年春,俄國調集3個方面軍共200萬人向德奧聯軍發動反攻,在激戰一輪後,雙方各損失百萬兵力,但俄軍兵力較多,因此逼退德奧聯軍,並乘勝攻進加里西亞東部地區,史稱勃魯希洛夫攻勢(勃魯希洛夫為當時的俄軍總參謀長)。羅馬尼亞亦於該年8月向同盟國宣戰。德奧聯軍於是決定攻取羅馬尼亞,以奪取石油和糧食補給。結果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奧軍隊佔領大部分羅馬尼亞國土。
進攻伊斯坦布爾
主條目:加里波利之戰
協約國軍隊為了解除俄國在高加索被鄂圖曼土耳其牽制的困局,決定聯合進攻鄂圖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爾。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戰爆發。協約國先後有50萬士兵遠渡重洋來到加里波利半島。在近十一個月的戰事後,共約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傷,結果被逼撤退。這場戰役是一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也是當時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
英土戰爭:阿拉伯的勞倫斯
主條目:阿拉伯的勞倫斯
阿拉伯半島十四世紀被土耳其佔領。雖然土耳其也也信奉伊斯蘭教,但是與阿拉伯人並非是同一民族。1916年,阿拉伯發生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起義,英國從埃及派軍支持,英國少校勞倫斯組織游擊隊,擊敗土耳其。阿拉伯半島盛產石油,不過一戰時期尚未被發現。
俄國退出
主條目:1917年俄國革命
俄國本身為農奴制的經濟體系,經不起東線持續的戰事,結果其國內經濟崩潰,工廠倒閉,失業率驟增,軍火補給極度困難,士兵極度厭戰。1916年冬,俄國內部各種矛盾加劇,莫斯科的罷工人數更達至百萬人以上,結果,俄國二月革命在1917年3月8日爆發,令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亞歷山大·克倫斯基領導的臨時政府仍然繼續戰爭,但又再被德奧聯軍擊敗。結果俄國工人及農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儒略歷10月),由布爾什維克領袖列寧領導了一場武裝起義,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共產政府和第一個共產國家。列寧其後與德國簽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OK了~ 樓主,這都是我自己學習整理的,這么多了好辛苦啊~選我的吧,分兒啊~
『叄』 塞爾維亞如何獲得軍事援助
塞爾維亞在東南歐都是一個小國,最近幾年,塞爾維亞軍力崛起,一再頂住西方壓力,繼續與俄羅斯結交,俄羅斯方面也沒有讓人失望,自然要盡力回報塞爾維亞的友情,於是獲得無數裝備援助。
俄羅斯與塞爾維亞的關系不一般。在俄羅斯國力開始恢復的背景之下,雙方的交流更多了,在2020年10月28日的時候,塞爾維亞接收與展示了俄羅斯的贈送的T-72MS「白鷹」坦克,一共只有2輛,俄方答應贈送的30輛的第1批,後續將陸續到達塞爾維亞。
2017年6月20日中國國防部向塞爾維亞國防部捐贈的軍事援助物資,20日在位於塞爾維亞潘切沃的斯特維察·約萬諾維奇軍營進行交接。
『肆』 俄塞兩國不計前嫌,加強軍事領域合作,「斯拉夫兄弟」抱團取暖
如今的羅斯正在不斷與塞爾維亞加強合作。
曾經的「斯拉夫保衛者」
俄羅斯與塞爾維亞能夠越走越近,或許與雙方的同宗同源有一定的關系,畢竟雙方都是斯拉夫人。
曾幾何時,沙皇俄國自詡為斯拉夫人的「保衛者」和「解放者」。所以,這個近代史上的「歐洲憲兵」沙俄,一次次在巴爾乾地區與來自西歐的強國,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斗爭,所高舉的旗號就是保護巴爾幹人。可惜,沙俄只是為了爭奪地盤,而不是為了完成對斯拉夫人的解放。於是,發生在中東歐的血戰無數,能夠獨立的斯拉夫國家卻沒有幾個。即便是,二戰之後風起雲涌的民族自決運動,讓很多斯拉夫民族獲得了獨立建國的機會。但是,當「冷戰」鐵幕逐漸垂下之際,斯拉夫民族再一次淪為了俄羅斯的「附庸」,只不過此時的俄羅斯已經被稱為「蘇聯」。
當時的蘇聯,雖然不再自詡為斯拉夫人的「保衛者」和「解放者」。但是,紅色的蘇聯開始了向外輸出著自己的「革命思維」。只不過,當蘇聯輸出革命之際,與美國的拿著「馬歇爾計劃」在歐洲擴張的美國撞了滿懷。於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在中東歐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較量。只不過,此時的斗爭,已經從曾經的明火執仗搶地盤,改成了「唇槍舌劍」的意識形態較量。
到了1991年,紅色巨人蘇聯轟然坍塌,曾經紅色陣營的東歐國家紛紛改弦易轍,轉投到了美國的懷抱。而作為蘇聯衣缽繼承人的俄羅斯,由於休克療法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寒冬之中。別說繼續控制這些東歐的斯拉夫國家,甚至維系自身的顯得捉襟見肘。所以,北約和東盟紛紛東擴,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被大幅壓縮。直到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之後,隨著俄羅斯的經濟狀況稍有好轉,已經退無可退的俄羅斯開始了自己的反擊。
不計前嫌,抱團取暖
只不過,當俄羅斯人開始進行反擊之際,發現自己的曾經底盤早已被蠶食干凈,而且憑借自己的實力根本無力再度染指。就在俄羅斯舉目四望,無所依靠之時,地處巴爾乾的塞爾維亞已經被慘遭「肢解」。兩個傷痕累累的國家,開始了相互依偎在一起抱團取暖。
或許,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情況,畢竟在冷戰時代蘇聯與南斯拉夫的關系相當不睦。但是,當「冷戰」結束後,俄羅斯與塞爾維亞立即拋棄前嫌走在了一起。
1992年,曾經由多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南斯拉夫聯邦徹底解體,只留下了塞爾維亞與黑山兩共和國組成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只可惜,已經小得可憐的南聯盟依然被西方國家視為「眼中釘」。不僅將科索沃從南聯盟割裂出去,同時還想盡一切辦法逼迫黑山從南聯盟脫離。在國土面積不斷縮小的同時,南斯拉夫的軍事力量也在不斷萎縮。武裝力量從2003年的20.6萬人減少到2.8萬人,大量軍事裝備和武器被裁撤了。更讓塞爾維亞心寒的是,該國的國防工業陷入衰退,想要依靠本國工業恢復自己的力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中標志事件是2014年,普京參加了30年來第一次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的閱兵。從此之後,兩國開始全方位加強了合作,塞爾維亞軍隊的軍火庫開始頻繁接受俄羅斯製造的武器。為了補充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消耗的空中力量,俄羅斯先是為塞爾維亞提供了6架米格-29戰機。到了2019年年初,俄羅斯與塞爾維亞簽署了一份合同,提供三架攻擊直升機Mi-35M和四架運輸Mi-17V5。此外,還有10幾輛現代化的BRDM-2MS裝甲偵察車,30多輛T-72坦克。
俄羅斯不僅為塞爾維亞提供一些急缺的武器裝備,雙方之間的還就未來塞維爾亞的軍隊建設在展開合作。比如,為塞維爾亞提供新型的步槍,S-400防空導彈系統。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武器裝備需要塞爾維亞付出硬通貨。為此,塞維爾亞的軍事預算增長了30%,達到了9.1億美元,可以承擔采購俄羅斯武器的費用。
斯拉夫兄弟會
除了在武器采購之外,雙方也進行了多次聯合軍事演習。2019年9月在阿斯特拉罕附近舉行的演習「斯拉夫之盾-2019」中,塞爾維亞軍事人員被允許對俄羅斯的防空導彈系統進行的獨立測試。
俄羅斯和塞爾維亞的軍隊不僅在防空導彈方面進行合作,而且還在地面上進行協同。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塞爾維亞和白俄羅斯每年舉行一次「斯拉夫兄弟會」演習。在2019年10月,在基里洛夫斯基訓練場(列寧格勒州)進行了聯合戰術演習和實彈射擊。來自塞爾維亞的一個機械化營,來自俄羅斯的-Krasnoselsky機動步槍旅,陸軍航空旅和工兵兵團的部隊,總計-一千多名軍事人員,參加了本年的「斯拉夫兄弟會」演習。
如今,俄羅斯與塞爾維亞軍隊之間,通過不斷的接觸大大增強了相互信任。俄羅斯軍事裝備參加了紀念貝爾格萊德解放75周年的大閱兵遊行,此種意義或許更加擁有深意。
未來走勢?
對於俄羅斯而言,塞爾維亞是歐洲中部的東正教國家,絕對會成為俄羅斯長期的可以信賴的朋友。雖然,塞爾維亞堅持不結盟狀態。但是,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也一再表示,在他擔任總統之時,貝爾格萊德不會按照北約的期望,與其他東歐國家一樣成為反制俄羅斯的前沿。
那麼,在如今要求中東歐國家進行「站隊」的時期,不依照北約和美國的指令去行事,那麼結果只能反目成仇。到時候,塞維爾亞或許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那就是倒向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