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黑麵包」到底有多「硬」,為什麼很多人都不敢吃
眾所周知,中國有很多美味的食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口味,所以對於中國軍隊的士兵來說,他們最喜歡的口味是什麼,真的很難說。但是對俄羅斯軍隊來說,最受歡迎的確實是黑麵包。據說這種黑麵包堅硬如磚,可以打人,但為什麼這種黑麵包如此受俄羅斯士兵的歡迎呢?
黑麵包製作起來很麻煩,但是它的性價比很高。據說一塊正常大小的黑麵包可以相當於士兵十天的口糧。此外,在戰爭期間,它不僅拯救了近40萬人的生命,還養活了1000萬士兵,提高了他們的作戰能力。即使在緊急行動中,有了這種麵包,士兵在行動中也會更加精力充沛。因此就是這個歷史原因,所以俄羅斯的黑麵包深色俄羅斯士兵的喜愛。
② 俄羅斯的美食有哪些
從法國的綠菜花到中國菜,從土耳其的西葫蘆到西班牙的柿子椒,什麼蔬菜都能買到,但是價格最低、味道最正的依然是當地產的圓白菜、蔥頭、胡蘿卜和甜菜。用這「四大金剛」加牛肉做紅菜湯,滋味醇厚,鮮香無比,喝了通體舒泰。
黑麵包、伏特加和魚子醬
從某種程度上說,飲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俄羅斯民族粗獷豪放,樸素實誠,其傳統飲食簡單粗豪。俄羅斯人早先在飲食上要求不高——量大、油重、熱乎就行,黑麵包加白菜湯符合這三項標准。干體力活的壯漢一頓要吃掉兩三磅麵包,而干硬粗糲的麵包要就著大量油乎乎的白菜湯才能下咽。
俄羅斯的黑麵包外皮粗硬、口味酸咸、色如高梁面窩頭。不了解情況的人以為這是粗劣食品,一度曾把它看做蘇聯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有力證據。
其實,黑麵包既頂飽又有營養,還易於消化,對腸胃極有益,尤其適於配魚肉等葷菜。這是因為,黑麵包發酵用的酒母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數百年前的俄羅斯人是憑經驗悟得這一道理的。從13世紀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到現在,俄軍士兵的主要食糧一直是黑麵包。
最好吃的是農村裡用老祖宗傳下的方法烤成的麵包,足有小臉盆大的麵包坯送進溫度均勻的俄式爐炕里文火燜烤,出爐時敲敲麵包底部,梆梆響的才是上品。舊時俄國農村裡一次就做出夠吃一星期的麵包,這是因為做麵包挺費事,光和面和發酵就要近兩天。一大缸面,用手和不得勁,乾脆把腳丫子洗凈了,跳進去踹。
伏特加酒是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又一寫照。伏特加的直接詞義是「可愛的水」,俄羅斯人對它情有獨鍾。兒童婦女也統計在內,這里人均每天消費100克。伏特加一般是40度,與白蘭地和威士忌一起,同為世界三大烈酒。不過,同威士忌在飯前加冰塊蘇打水淺嘗輒止、白蘭地在餐後細品慢啜相比,俄羅斯人喝伏特加要豪放得多,哪怕是滿滿一大杯也「一口悶」。伏特加在冰鎮後口味更佳,就著咸鯡魚或黑魚子醬喝當然好,但貪杯者無需任何下酒菜,喝一杯酒聞一下黑麵包足矣。
歐洲人視魚子醬為上等美食,其中又以俄羅斯產的為上品。魚子醬有灰(明太魚)、紅(鮭魚)和黑(鱘魚)三種。灰的口味重,紅的太腥,黑的最妙。即使在50年代,黑魚子醬產量比現在高10倍的時候,對俄羅斯人來說,吃一片抹黑魚子醬油和黃油的麵包也是難得的享受。
俄國人對朋友十分熱情實在,不論家境貧富,烹飪技藝高低,都要像俄諺所說,「爐子里有啥,往桌上端啥」。俄羅斯人待客禮數周到,提前一周預約,熟客進門握手擁抱,換上舒適的毛氈拖鞋;餐桌上必鋪桌布,並備餐巾,刀叉、瓷盤一定擦得無半點水漬。俄國知識分子講究「主隨客便」,喝不喝,喝什麼,喝多少,悉聽尊便,決不勸酒;愛吃的菜,你吃個盤底朝天,主人反倒高興。席間頻頻祝酒,因為俄國人不說祝酒詞是不端酒杯的。千萬別忘了為女主人祝酒,俄國爺兒們一般是不下廚房的,為了請客,女主人也許忙了一兩天。
俄菜的豐富多樣特別體現在冷盤上,酸黃瓜之類的腌漬菜、色拉、香腸、乳酪、魚凍……一次家宴往往要上近十個品種的冷盤。晚餐通常不上湯,冷盤後就是正菜,一般是燒烤的雞鴨魚肉。
正菜吃過,主婦就撤去刀叉和菜盤,端出自製的大蛋糕或甜餡餅,以及果醬、巧克力、水果和冰淇淋,沏上一壺濃茶,就是一通閑聊。什麼美國導彈、日本武士道、中國改革開放……有時主人會彈起吉他,客人很自然地分成多聲部,合唱俄羅斯歌曲……對俄國人來說,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借機會同朋友交往。
俄菜本來很簡單,俗話說,白菜湯,燕麥粥,俄國人的家常菜。但是,俄國人「從善如流」,不論是中國餃子、德國香腸、英國牛排,還是韃靼羊肉趾、烏克蘭紅菜湯、汽車奧利維耶色拉……不斷引進的外國菜點,最後都成了俄菜一族。俄羅斯的餐具原先也很簡單,每人右手握一把大木勺,左手拿一大片麵包兼作餐盤。從西歐傳來的杯盤刀叉是19世紀才進入普通家庭的。早先農家吃飯,家長坐在長餐桌的一端,主婦端上一大盆白菜湯和加黃油的燕麥粥放在中間,坐在長桌另一端,老人和子女坐在長桌兩旁。每個人舀湯後用麵包接著送到口中。只有一家之主舀湯後,家庭其餘成員才可輪流動手,要是有個孩子「越位」或是連舀兩勺湯,老爸就用木勺在他腦門上敲一下,以儆效尤。
上個世紀80年代,麥當勞等洋快餐隨著戈爾巴喬夫的「公開性」進入俄羅斯,莫斯科第一家麥當勞門前慕名而來的顧客排起數百米的長龍……如今,北京烤鴨、日本料理、韓國燒烤、土耳其大餅卷肉都在莫斯科安家落戶。當然,價格最合理、口味最純正的還是俄菜。
盡管俄羅斯人與歐美居民一樣,以奶油,肉類等高脂、高熱量葷食為主體的飲食內容,但是,他們同時飲用大量牛奶及其製品,並且每天均要喝茶,這對降低血脂、減肥、防止心腦血管硬化是十分有利的。我們國家盡管以素為主,便腦血管、高血脂者比例甚高。可能與少吃奶類製品,喝茶也不普遍有關。 俄式飲食,菜餚還是比較豐富,而且製作簡便,用在吃飯上的時間不長,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日,也可供我們借鑒。
俄式餡餅伴隨俄羅斯人一生
餡餅,在俄餐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每逢重要節日、新年、洗禮、生日、命名日、婚禮以及葬禮,餡餅作為一道重要的菜餚,都是必不可少的。
俄式餡餅有著「太陽」、「偉大節日」、「豐收」、「孩子健康」和「婚姻幸福」等多種含義,俄國古諺語中說道:俄國人的一生都伴隨著餡餅。
在俄羅斯,餡餅不僅製作方法多樣,更有在餡餅用料、形狀等多方面的差異。
俄式餡餅屬於酵母發酵類餡餅,並依據使用原料的不同,將餡餅分為:黃米類、蕎麥米類和面類餡餅。俄式餡餅的形狀有很多種,除了常見的圓形餡餅外還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比薩式露餡形、半露餡形、封閉形等等。餡餅的命名也很有趣,如:以人名命名的有「古里耶夫斯基餅」;以用途命名的有「婚禮餡餅」;還有以餡心命名的「捲心菜大餡餅」、「果醬大餡餅」、「奶渣餅」……多數薄煎餅在食用時配以蜂蜜、草莓甜醬等,還有的餡餅可配西紅柿、黃瓜一起食用。
在飲用VODKA或饋贈親友時,餡餅都是理想的佐餐食品或禮物。當家中的小孩吵架時,媽媽就要做一個大餡餅讓大家分吃,這意味著「和好如初」。俄羅斯還有一種餡餅名為「婚禮餡餅」,它有著非常有趣的製作方法,並代表了一個特殊的俄羅斯風俗。
當一對俄羅斯青年准備結婚時,在婚禮當天除了要製作各種佳餚宴請賓客外,男女雙方還要做一種傳統的餡餅——由薄煎餅加幾種餡層層壘疊而成。而最特別的是這種餡餅的蓋。在製作餡餅蓋時,夫妻兩家製作的花紋會有所不同:丈夫家的餡餅花紋要製成小人形,表示「人丁興旺」,而妻子一方的花紋要以鮮花為主,象徵美麗、忠誠。瞧,看似簡單的餡餅卻飽含了深深的祝福……
俄羅斯人的傳統清涼飲料——克瓦斯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喜愛的飲料。中國人推崇茶,德國人和捷克人熱愛啤酒,美國人喜歡可口可樂,法國人願喝蘋果酒和檸檬水,義大利人偏好橘汁。俄羅斯人的民族飲料則是克瓦斯。
克瓦斯,深深的顏色,酸酸甜甜,散發出新鮮黑麥麵包的香味,是不含酒精的飲料之一。克瓦斯在俄羅斯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然流行。古時,人們就知道,它很解渴,能有效地恢復體力,使人精力充沛,還能幫助消化。
傳統的克瓦斯是用麥芽(黑麥芽和大麥芽)、黑麥粉、糖和薄荷做的,現在用麵包,還有水果克瓦斯——用蘋果、檸檬、紅莓果等。
郎中和醫生學者都想弄明白,為什麼克瓦斯有利於健康。有人說是禾本作物起作用,有人覺得是做麵包時放的酵母,有一些人則認為是做克瓦斯添加的東西,爭論至今沒有停止。看來,還是那些認為克瓦斯的所有成分都在起效是對的,它的成分有:酵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有機酸、各種維生素、酶、礦物質。
在過去,俄羅斯人一天也離不開克瓦斯。在工作時、下班後、飯前飯後都要飲用。難怪它的做法在西歐引起了好多國家的興趣。1975年在南斯拉夫的國際比賽上,來自莫斯科的克瓦斯得了18分,而著名的可口可樂只得了9.8分。
③ 俄羅斯士兵身體素質好不好
這樣訓練將使偵察兵的體能、敏捷度和綜合作戰意識都有較大的提高。
④ 俄羅斯徵兵困難,軍餉不及美軍士兵,但食譜中卻有昂貴的食材,是什麼食材
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這個國家才能強大起來。很多國家都很注重軍人的素質,對軍人的培養,軍人在我們國家,擁有很高的榮譽和地位,他們是維持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也是讓我們國家,漸漸強大起來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國除了從小就培養大家愛國主義精神之外,我國軍人的工資,也是很不錯的,軍人們的待遇,也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而增加,在特殊地區服役的軍人,也會有不一樣的待遇,會有各種補貼,比如高原地區、邊境地區等軍人,都會有一些特殊的補貼。
⑤ 俄羅斯軍隊士兵伙食標准誰知道
你想去俄羅斯當兵?還是想以他們的伙食標准要求提高伙食??
⑥ 俄羅斯都有什麼美食求推薦。
俄羅斯美食有:布林餅、俄羅斯大肉串、俄式餡餅、魚子醬、鯡魚沙拉、羅宋湯、俄羅斯紅腸、俄國餃子、俄式卡拉威、俄式甜食。推薦如下:
1、俄式甜食
傳統而美味的甜食同樣是俄羅斯飲食重要的組成部分。俄羅斯人似乎天生愛吃甜食,因此幾個世紀以來,許多讓人無法抗拒的甜食始終擺在俄羅斯人的餐桌上。
4、羅宋湯
雖然起源於烏克蘭,但是在俄羅斯和大部分東歐國家都十分受歡迎,羅宋湯得名於上海文人對俄羅斯的音譯「羅宋」。口味上,可以使用甜菜或者番茄,也沒有特別固定的搭配。
⑦ 二戰士兵吃些什麼
蘇聯伙食
據記錄黑麵包至少挽救了40萬人的生命,維持了將近1000萬人的戰鬥力。它的配方簡單,但烤制過程復雜而精確,通常需要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飢餓的蘇軍指揮員常常把部隊中所有人員佩戴的手錶或戒指集中起來,用於交換難以下咽黑麵包和馬肉腸。
美國援助的罐頭午餐肉原是二戰聯軍的主食,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當年甚至稱,「沒有罐頭午餐肉,我們的軍人將無糧可吃」。蘇軍的內部價是兩塊手錶一整條黑麵包,在供應不暢的時候,一條黑麵包是10個戰士一天的口糧。
蘇聯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圓白菜湯〔Shchi〕和煮蕎麥湯〔Kasha〕。這些都是標準的俄國鄉下常見的原料。一個老俄羅斯人這樣說:「Shchi ee kasha, pisha nasha。」意思是:「圓白菜湯和煮蕎麥湯,是俺們經常吃的。」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鹽、麵包、通心粉、咸魚或罐裝肉。美國食品很常見,通常計算,這些通過租借法案來的食品在戰爭中可以為一千二百萬人的陸軍每人每天提供半磅的份量。這些食品在一九四三年之前是很常見的,四三年後,通過租借法案來的事物原料也是很常見的。這些原料通常被稱為「第二前線」而雞蛋粉被稱為「羅斯福的雞蛋」。援助的食品物資包括麵粉、干碗豆、豆類、糖和罐裝肉類。其他的還有 Tushonka 黃油〔一種由凝膠沉澱搗碎製成的東西〕、蔬菜、油、人造黃油、罐裝的或塊狀干牛奶、干雞蛋、粗麵粉和咖啡。雖然咖啡的供應一直沒有間斷,但茶依然是傳統的常見飲料。
伏特加和其他酒精類飲料,是部隊經常需要的。只要可能的情況下,士兵們都會喝它。喝繳獲的德國酒通常比正式配給部隊的要好。而一個士兵喜歡的酒可能某某國的牌子到本地的都有。 德國伙食
德軍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佔50%,晚餐佔33%,早餐佔13%,這遵照了德國人的生活習慣--以午餐為日常用餐的中心。
1級伙食 --Verpflegungssatz I最高優先配給。
主要包括:
黑麥麵包 750克
黃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 45克
香腸(生罐裝食物) 120克(有時是熏魚)
果醬或人造蜂蜜 200克
煮過的土豆,蔬菜 750克
肉類 120克
蔬菜或動物脂肪 45克
調料 15克
咖啡豆(有時以紅茶代替) 8克
巧克力或糖果 1袋 香煙紙 7卷
這些食物用罐頭和紙包好,放入紙箱內。
戰爭時期士兵伙食供應的實際情況:
供在一線作戰的士兵食用的食品應在24小時內藉助夜色的掩護送達前線:「夜色降臨之後,運輸兵的到來打破了戰斗間歇的沉寂,他們送來了食物,並取走士兵們寫好的家信,已經有兩周沒人來收取這些家信了。送上來的食物是冷咖啡,以及大鍋煮出來的雜燴濃湯,我們每個人還得到了半塊大麵包、一勺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以及150克肉食或者乳酪。飢餓的我們不能一下把這些東西都吃光,因為下一次食物供給可能在24小時之後才能送到。」1944年起,補充兵部隊的伙食標准被降低,食物總量並沒有減少,但其中肉類和脂肪的比重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土豆和蔬菜。
正是靠著這些德國從挪威一直打倒希臘,再從希臘得到莫斯科城下。
德國士兵在回國休假時使用特種食品供應卡。麵包證和食品供應卡一起印刷在一張硬紙片上,需要多少麵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麵包證,和士兵證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對戰時探家士兵的免費食品供應。 中國軍隊
中國國民黨軍隊腐敗的「乞丐部隊」
物資短缺給補給帶來困難,但軍隊中的腐敗進一步惡化了士兵們的生存環境。即使是嫡系部隊,士兵們也總是吃不飽,不光糧食,幾乎所有的軍需物資都很匱乏。
美國人研究了中國軍隊的伙食分配製度後總結:按照部隊規章,每個士兵發給每天24盎司米,一份鹽;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個月可以買一磅豬肉。一個中國士兵靠這些配額可以很好地維持生活。可是,事實上他們真正得到的僅僅是分配給他們的食物和錢的一部分,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剋扣」很大一部分。結果是大多數國民黨士兵營養不足。
二戰中,美國針對中國軍隊長期缺乏營養,體力較差,影響戰鬥力,由美國營養專家提出供給標准(每人每日發給):
大米:27.3盎司(850克)
蔬菜:11盎司(340克)
大豆:2.2盎司(70克)
花生:1.1盎司(35克)
肉類:1.1盎司(35克)
植物油:1盎司(30克)
鹽:0.35盎司(10克)
燃料:29.43盎司(900克)
盎司=31.1035g
1945年2月28日,蔣介石批准了這個標准。相繼在貴陽、昆明、百色等軍中試行。 英國皇家軍隊英國皇家軍隊的伙食當然是少不大名鼎鼎的咸牛肉罐頭,伙食水平低於美國軍隊但是遠在德國和蘇聯之上。
英國步兵每日配給:
1又1/4磅鮮肉或凍肉,或者1磅罐頭肉或鹹肉
1又1/4磅麵包,或者1磅餅干或面 4盎司鹹肉(熏肉)
3盎司乾酪
5/8盎司茶4盎司果醬 3盎司糖2盎司鹽
1/36盎司胡椒粉1/20盎司芥末
8盎司新鮮蔬菜,或者2盎司脫水蔬菜。 1/10吉爾酸橙汁(在缺乏足夠新鮮蔬菜的情況下作為替代品,1吉爾等於四分之一品脫)
1/2吉爾朗姆酒(1吉爾等於四分之一品脫) 每周供應不超過2盎司的煙草
在必需的時候允許下列替代食物的使用:
使用4盎司燕麥片者米 代替 4盎司麵包或者餅干。 使用 1/30盎司巧克力 代替 1/6盎司茶
使用1品脫勾兌酒(葡萄酒,白蘭地)代替1配給量烈性酒
使用4盎司乾果 代替 4盎司果醬
使用4盎司黃油、豬油、人造黃油,或者1/2品脫食用油 代替 4盎司鹹肉(熏肉 ) 日本軍隊伙食
沒有飯團就會戰鬥力大減的日本
日本新兵的伙食看上去很不錯,但實際上後來就變得極為磨煉人了。一位入伍前在橫濱當造船廠工人的新兵說:「在我入伍的第一天,我們吃到了一頓特殊的美餐,紅小豆煮粘米飯,但是就在我們吃飯的時候,上司發話說:『這是你們吃到的最後一頓好飯了,從今之後一切都會變得嚴酷起來。』」後來,陸軍和海軍新兵們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涼米飯加鹹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極快地吃完,以便趕回去繼續軍事操練。午餐可能是米飯加上一點肉或魚,晚飯則不過是一碗湯加上一點點米飯和蔬菜。
日本陸軍昭和6年伙食標准: 米:640克 麥:200克 罐頭肉:150克
乾菜:110克
泡菜:40克
醬油:20克
鹽:12克
糖:15克
茶:3克
在前不久轟動一時的東史郎日記,其中很多地方說到,日軍的戰場後勤保障能力很差。在部隊出發的前幾天還可以就士兵自帶的口糧過日子,然後就開始節食減肥。一天吃不到一合大米(一合約0.18升),菜就是鹹菜什麼的,一點奶糖都是十分珍貴的,基本上看不到什麼動物食品。改善伙食只有在部隊到後方休整的時候才有可能吃能按軍部標准發放的基本伙食,或是部隊就地」征發糧食,實際就是搶劫「。
日本當時的後勤系統相當垃圾,特別是食品配給(小鬼子們都是罵聲一片啊)於是侵華戰爭開始後,部隊食物配給就一個命令現地自給:搶!中國老百姓的豬,雞可就遭難了,日本鬼子在戰爭中搶劫可比土匪有過之無不及。
日軍下級軍官在東南亞戰場上的回憶:每次部隊轉移駐地的時候,一般只帶上5左右天的口糧,假如5天內不能到駐地的話,那麼每天下午4點就開始排人進入叢林獵殺或採集野果充飢,並且在第三天開始減少口糧配給;而且裡面也寫到,如果部隊是開赴前線的話,那麼會把駐地的牲口帶上,用來提供肉食,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日軍經常發生殺吃戰俘,甚至是自己戰友的事
⑧ 說說看古代士兵在行軍打仗時都吃什麼
考古證據也足以證明羅馬軍隊飲食類型的豐富程度。在不列顛島和德國的軍團駐地的考古發現證明了史書中的相關記載:實物表明,羅馬在歐洲行省中消耗的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大麥、燕麥以及少量的黑麥;消耗的主要肉類為牛肉、羊肉以及豬肉。但不同行省的羅馬軍隊消耗的肉類有所不同——不列顛的軍隊主要吃牛羊肉,歐洲大陸的軍隊則主要吃豬肉。另外,在英國的倫敦、約克郡、卡利恩以及南希爾茲地區的軍團駐地遺址中,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數量龐大的小麥、扁豆、豌豆等農作物遺存,貝爾斯登地區所發現的二世紀中葉軍團駐地遺址中則出現了蒔蘿、野生芹菜、胡荽、無花果、草莓、黑莓以及榛子等作物。而扁豆、蒔蘿、無花果以及胡荽已經被證明是從近東地區和地中海沿岸進口而來。總之,羅馬軍隊的食譜中既有本土產物、也有外來特產,可以說是古代軍隊後勤保障的典範。
⑨ 民以食為天,軍隊也不例外!當今各國軍隊都主要吃什麼軍糧
一支軍隊想要發揮出超常的戰鬥力,那麼一定得是讓其吃得飽睡得好。在戰場上,睡覺的時間可能不會太多,所以如何才能讓戰士吃好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了。其實正常情況下,軍隊都是能夠生火做飯的,所以一般都是按照各個國家的飲食習慣制定的。比如印度就經常用大量的咖喱,而美國則是分軍種,海軍甚至能夠在甲板上來一場燒烤Party。但是如果在戰爭條件下,單兵口糧往往就稍微簡陋一點。
其實只要是稍微有點軍事實力的國家,都會在單兵野戰口糧上下點功夫,盡可能讓士兵們吃的更好,吃的更加有營養。不過由於戰場條件的限制,單兵野戰口糧再好吃,也肯定不如炊事班班長用鐵鍬炒的菜好吃。所以很多國家除了為士兵研製單兵野戰口糧之外,還以輪式底盤為平台,研製了很多炊事車。這些車輛可以直接開到前線,這樣在戰壕里的士兵也能吃口熱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