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何時擁有核武器
1949年8月29日,一顆原子彈在哈薩克大平原上空爆炸。之後蘇聯在此地進行了320次原子彈和氫彈試驗。
1965年1月,一次相當於廣島原子彈能量10倍的地下核試驗使大面積的地面塌陷,形成了一個寬400米、長800米的湖。數百次的地下核試驗使大面積的地面塌陷,形成了長寬都超過5000米的湖泊。這一地區的草原受到了大面積污染,這里的地下結構和生態系統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牧民們也受到了輻射,一些人的孩子都不斷出現了新的遺傳疾病和生理缺陷
2. 世界上核武器主要分布在哪幾個國家
世界上核武器主要分布在: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
其中美國的核武器數量最多其次是俄羅斯
伊朗和朝鮮的核武器還沒有被國際承認,伊朗比朝鮮的可能性大些
「朝核問題」已取得進展
3. 沙皇核彈在哪爆炸的
執行這一次試爆任務的飛機是一架從駐科拉半島基地的Tu-95轟炸機V型(特製機種,展覽於俄羅斯中央空軍博物館),由安德烈·杜爾諾夫柴夫少校(Major Andrei E. Durnovtsev)駕駛;另外伴隨一架Tu-16獾式噴射轟炸機作為觀測機,負責將試爆的畫面以圖片與影像紀錄下來,同時將爆炸時的空氣作樣本收集。
由於「沙皇炸彈」過於龐大,所以該架Tu-95任務機必須將機體內的燃油槽與機腹炸彈艙門移除才能執行任務。(這也就是沙皇炸彈無法服役實戰化的主要原因)。
杜爾諾夫柴夫少校於任務結束後就地升任中校,並且獲頒蘇聯英雄勛章(Герой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一枚。
執行任務的兩架轟炸機均塗裝含有特殊材質的白色無機反光塗料(西方情報單位推測為含硅陶土的塗料)以避免試爆的高溫造成人員或任務機的損傷。
另外為了試爆人員的安全考量,沙皇炸彈還特別加裝一副重達800公斤的減速傘,以延遲炸彈釋放墜落後的時間與速度(釋放後到起爆時差為188秒),也好讓任務機與觀測機能夠撤到距離原爆點45km以外的安全范圍。
當初前蘇聯在車里雅賓斯克-70(今斯涅任斯克)製造了一共兩枚沙皇炸彈,僅試爆一枚之後,另外一枚作為研究以及備用用途。啞彈已經被移轉到薩羅夫市的「俄羅斯核武博物館」(Russian Nuclear Weapons Museum)中展示。
這一次的核彈設計有功人員名單當中,有一個人成為1975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就是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維奇·薩哈羅夫(姓氏也譯作沙卡洛夫)。沙卡洛夫盡管享有蘇聯氫彈之父的美譽,但是在這一次成功試爆後,以反對核武的言論最終成為蘇聯當局眼中的「異議份子」。
由於此次試爆代號與1955年11月22日試爆的RDS-37(РДС-37)代號同為「Ivan」(大伊萬) , 許多人將兩者混淆 , 誤以為RDS-37(РДС-37)就是指沙皇炸彈
沙皇炸彈是一種具備三階段性爆炸的氫彈武器,雖然說它的爆炸威力被削減為6000萬噸,但是仍然相等於二戰中所有使用的炸彈總量十倍。它的第一階段的起爆以核分裂為主,然後壓縮程序變成核聚變;大部分的氫彈都是利用第一階段所產生的能量壓縮成倍增的核聚變階段,也就是從裂變引發聚變,聚變釋放出的中子誘發出更劇烈的裂變的正回授;沙皇炸彈的威力在這一點上成功地表現出來。
理論上只要三個階段全部完成就能夠釋放出7000萬噸TNT炸彈的威力,不過經過俄方物理學家的計算與評估後,假設沙皇炸彈在英格蘭中部發威,尤其若為了造成大規模地面破壞效果而以低空方式引爆,其引爆後含有放射物質的落塵也會輕易地影響到華沙公約組織國家;如果在當時的西德上空引爆,致命的放射性塵埃更是能影響到蘇聯的邊界地區。為了避免塵埃影響,原來包覆融合蕊用的鈾238被換成鉛,這樣就能控制融合反應中擴大進行裂變反應的鈾原子與中子的速度,在融合階段中的中子加速裂變的過程也就被終止,因此全部的能量中大約97%來自於核聚變方式;後來的試爆也都按照這個方式,以避免無法預期與控制的落塵造成鄰近或偏遠地區以及國家的嚴重影響。
一開始美國方面估計爆炸當量是6700萬噸TNT,但是從1991年起俄羅斯的資料宣稱只有3000萬噸。爆炸能量於39納秒內釋放出超過21萬太焦耳,其功率超過5.4×10瓦特。赫魯曉夫倒是在對蘇共大會演講的紀錄片當中「恫嚇」西方這一次試爆有一億噸TNT的威力(其實這是原先計劃威力)。
爆炸當時所產生的火球半徑達4600米,已超過引爆的高度,所以火球很快地就席捲了地面,並迅速擴散到投擲的高度,在將近1000公里外的地方都可看見。爆炸產生的蕈狀雲寬近40公里,高約64公里,相當於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的7倍多;爆炸產生的熱風甚可以讓遠在51公里以外的人受到3級灼傷,爆炸的閃光能造成43公里以外人的眼睛劇痛與灼傷,甚至造成白內障以及失明。
整個爆炸連芬蘭都能發現和感覺到,並造成當地許多房屋的玻璃破碎;爆炸的暴風壓力在引爆點正下方就高達每平方英寸300磅(壓力等同於210,920.86kg/m²),足足向外吹送了將近100公里的范圍。雖然這一次試爆是在空中試爆,但是往地球傳送的震波被美國地質調查儀偵測到引起里氏地震規模5~5.25的地震。
距離測試地點55公里外的塞佛尼殖墾地(Severny settlement)中所有木造或磚造的房屋受到嚴重損毀;數十公里內的木造房屋均全毀,只有磚造或石造房屋殘留,但是門窗與屋頂都被強風吹走;爆炸後的電磁脈沖波足足造成了一個小時的無線電通訊空窗期;爆炸後所引發的大氣擾動(atmospheric disturbance)環繞了地球三次。
4. 蘇聯解體那麼多的核彈去哪兒了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辭去蘇聯最高統帥職務,並把核武器交給了葉利欽,按照「兄弟分家」協議,俄羅斯從蘇聯分了17500枚核彈,這個很好理解,因為蘇聯是以俄羅斯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是蘇聯的「嫡長子」,自然而然繼承了蘇聯的絕大部分家底,包括這17500枚核彈,以及接收了境內的170多萬蘇軍。包括陸軍,空軍,海軍,火箭軍,空降兵等。
大圖模式
當然烏克蘭交出核武器還有一個原因民眾要求把核武器交出去,因為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一直是烏克蘭心中的不可磨滅的傷疤。甚至到目前受核泄漏影響切爾諾貝利這個地方還不適合人居住。最後美國也答應提供3.3億美元幫助用於銷毀烏克蘭的核武器。
而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哈薩克和白俄羅斯根據協議同樣有權繼承蘇聯在其境內的「遺產」,當時哈薩克繼承了數千枚核彈,足以讓世界任何國家膽寒,也是繼承蘇聯遺產最多的國家之一,而哈薩克之所以繼承那麼多核彈,主要是因為蘇聯最大的核武器試驗場地在哈薩克境內的塞米巴拉金斯克,蘇聯時期大多數的核武器試驗都是在這里進行的。
哈薩克擁有那麼多的核武器對於它本身並沒有什麼好處,因為哈薩克當時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基礎,是個貧窮的國家,就相當於窮光蛋擁有火車一樣,有了照樣開不了,而且它也沒有能力去侵略別的國家,它自己也沒有受到什麼國家的威脅,而且它也沒有技術,資金,專業人才來維護保養核武器。
另外呢哈薩克的國民和烏克蘭民眾一樣都反對把核武器部署在自己的國家,因為蘇聯長期在哈薩克境內搞核武器試驗,造成十幾萬人受到核污染。
總之俄羅斯繼承了蘇聯90%的軍事裝備,特別是核武器,其他加盟共和國只是繼承了俄羅斯選剩的,奇怪的是,他們對此幾乎都沒有異議,甚至還答應把核武器等攻擊武器交給俄羅斯。
原因可能有兩個,
一,這些加盟國小兄弟覺得自己「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直面自身實力,因為這些分開後的小兄弟當時的經濟條件十分困難,拿不出那麼多的錢來「喂養」那些核武器等,畢竟核武器,航空母艦,戰略轟炸機維護保養,人員開支是個龐大的財政包袱。
二,樹大招風,核武器,航空母艦畢竟是大國重器,由於國家貧窮且小,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重大影響,這些加盟共和國身處亞洲,歐洲腹地,中國有句古語說得好「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等國家對此非常忌諱,他們沒有安全感,為了自身的安全和經濟的發展,所以這些加盟共和國小兄弟選擇自動放棄了擁核權利。
5. 俄羅斯發生泄漏的核電站在地圖哪個附近
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露事件,給當地人們的生命健康和生產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現烏克蘭境內南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