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喜歡俄國人
一是蘇聯人,現在俄國人的前身確實是幫助過中國,雖然舊沙俄也曾跟著老帝國一起踹過中國,而且是搶奪中國土地最多的國家。但新中國的工業基礎是蘇聯人幫助打下滴,那是真心誠意幫過中國滴。中國又素有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文化傳統,感恩唄;二是俄毛比較直率霸氣,人稱戰斗民族,在一個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里,俄毛還是比較喜歡當頭沖在前面滴,這在一定程度下緩和了中國所受到的壓力;三嘛,就是俄毛的土地廣褒,資源豐富,你不和這個的主做朋友,你非得要拿一億條褲子去和人家換灰機,跟人家當小妾,還TM說漂亮話是做夫妻,你是不是有病?
所以嘛,真心喜歡的人不多,那是死腦筋,大多數人是圖利,跟俄毛套近乎活的自在些唄。
2. 想不懂為什麼這么多人崇拜普京和俄羅斯,,我為什麼一直覺得俄羅斯你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侵犯中國最多
其實也是因為中國受幾百年的屈辱歷史,所以一些比較硬派的領導人會受崇拜也不稀奇,他們覺得這些硬派的領導人領導下國家才能強大,卻不知道這種有勇無謀的領地會把國家置於一個很尷尬的立場上,現在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陷入困境被歐洲制裁都是普京搞的,看起來硬很解氣,但實際上俄毛子就經常被坑了都不知道什麼回事,像蘇聯當年入侵阿富汗,被中美歐輪流挖坑把這個老大哥埋了。其實現在支持俄羅斯是對的,有一個這么好的扛靶子做鄰居那是非常舒服的,至少最近幾次爭端中俄羅斯都幫我們拉了幾次仇恨,比中國譴責一萬次的效果都好。
我覺得崇拜普京還是很正常的,至少他是個成功者,我是不懂那些跪舔老蔣和天皇的這種失敗者的是什麼想法的。
3. 為什麼這么多人都認為俄國是個友好國家
因為俄羅斯現在被西方打壓、排擠,俄羅斯只好與我國建立友好關系,我國也需要俄羅斯的能源,加上我國與俄羅斯接壤,為了國家安全考慮,與俄羅斯保持友好關系至關重要,所以兩個國家為了各自的需求,現在的關系確實在冷戰之後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也因此國內宣傳上就很多友好、誇贊的言論,這就讓一些人感覺俄羅斯現在是真的與我國友好,甚至極其崇拜俄羅斯總統普京,至於友好背後真正的目的他們並沒有理解。其實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時真的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對於俄羅斯我們是要保持有好的態度,但是對其防範絕不能掉以輕心
4. 為什麼中國人對俄羅斯普遍有好感中國在俄羅斯人眼中是什麼樣子的
中國人對於俄羅斯有著普遍的好感,主要是因為中俄關系不斷升溫,再加上中俄之間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有著很多的往來,所以這使得中國人對於俄羅斯這個國家有著天然的好感。
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俄羅斯對於中國這個國家也有了新的認識,正是由於俄羅斯人能夠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中國,才使得中國在俄羅斯人眼裡,有了更平等的地位。
由於中國和俄羅斯在經貿能源往來以及國防安全領域有著深入的合作,所以中國人對於俄羅斯這個國家有著很深的好感。而在俄羅斯人眼裡,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可以值得信賴的朋友,因為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時,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人最好的朋友。
隨著中俄之間的關系不斷深入,我相信中俄之間一定會有更多的合作項目出現,能夠維持好中俄雙邊關系的穩定,對於中俄兩國的老百姓也會帶來很多的幫助。
因為加強兩國經貿往來,對於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都會帶來很好的幫助,所以我覺得中俄之間必須要以和平共處為主旋律,只有這樣,中俄兩國才能夠攜手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環境。
5. 為什麼網上有很多人崇拜俄羅斯而且一般不會被人罵作「崇洋媚外」
因為俄羅斯不算是「洋」洋是指西歐和北美。歐盟也不認為俄羅斯是「洋」,從信仰來說。俄羅斯很多人信仰藏傳佛教。原來是北傳的藏傳佛教。現在是金剛乘。這些這些地區主要在西伯利亞,佔俄羅斯領土的70%。還有一部分人是突厥人,信仰是回教。這部分突厥人比信仰藏傳佛教還多。這從文化上,西方人就不認為俄羅斯人是存「洋」,比如說,當布爾斯維克 要澆滅沙皇時,他們向表親,英國女皇求救,可是英國不理,就因為他們和他們不一樣,信仰不一樣,辦事方式也不一樣,崇拜俄羅斯的人是和俄羅斯人有接觸的人,他們和你們一樣,一開始時,他們眼裡的俄羅斯人和你是一樣的。可是經過多年的接觸後,他們的內心開始改變了,同理俄羅斯人經過多年和中國人的接觸後,對中國人的印象也開始改觀的。很多文化上的沖擊是因為不了解。有誤會,當誤會解除時才會建立友誼。
6. 中國怎麼那麼多崇拜俄羅斯的人
因為俄羅斯人民風彪悍,其實主要還是調侃的語氣去崇拜吧。
以前因為是蘇聯老大哥,所有的先進文化都通過蘇俄想我們進行傳播。
7. 俄羅斯為什麼被稱為「戰斗民族」
某些人對俄羅斯的盲目崇拜。指的是二戰時候俄羅斯極端的軍事政策,打仗時候送死式的沖鋒,對俘虜殘酷殺害,對稍有不順從中央的民族滅族式流放等等。
其實那些情況都是在特定軍事體質下發生的,從斯大林一級級到士兵,給的命令都是:你要麼上,要麼被槍斃,自然就會發生非常殘酷的軍事沖鋒,比如步兵去前面給坦克擋火力,被擊退的友軍被視為叛徒被槍斃,大量的老百姓拿著沒有子彈的槍或者赤手空拳去自殺式沖鋒等等。
人都是怕死的,除非不是正常人。二戰時候蘇聯的政策非常殘酷,如果有一個人投敵,他的全家都會被槍斃或者流放,幾乎相當於你打仗怕死就會株連九族,即使是這樣,二戰蘇聯還是出現了上百萬的蘇奸。
所以沒必要把他們崇拜成這樣。人都是一樣的,如果他在戰爭時候堅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自己死的有意義,大多人都會變得非常勇敢的。
8. 為什麼憤青們都很喜歡俄羅斯,崇拜普京
不是喜歡,也不是崇拜。
現在美國四處圍堵中國,遏制中國發展。
普京這貨又正好跟美國對著干。
憤青們只是覺得很爽罷了。
9. 為什麼要學習俄羅斯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世界觀處世態度和對現實世界的理解;價值觀則是文化的基座和核心,是文化中相對穩定並帶有規律性的東西,處於文化中最深層的核心地位作為一種評價性觀點,價值觀表現為人們對善惡美醜是非的基本看法,制約著人們的行為一般來講,文化層次的價值觀是把一個國家或民族長期形成的文化積淀作為研究對象,並分析評判,從中梳理出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價值取向價值觀的衡量標准有許多種,對俄羅斯文化價值觀影響至深的因素首先是地緣自然環境的影響這是最根本的衡量標准除此之外,世紀年代初荷蘭著名心理學家霍夫斯特德創建的價值尺度:群體取向與個人取向對權力距離的態度及不確定因素的迴避程度等價值衡量標准對分析俄羅斯文化價值觀具有典型意義
一、對待自然:順從和屈服
人類學研究價值觀的創始人克拉克洪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分析人類群體所具有的價值觀差異的一個重要的角度美國文化的一個根本價值觀是人類應該努力征服自然而俄羅斯民族對待自然的態度不是征服與控制,而是順從和屈服俄羅斯領土的廣闊是形成其價值觀的核心因素俄羅斯聯邦地跨歐亞兩大洲,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還是世界上資源自給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無盡的資源讓俄羅斯人無需費力就可以取得所需的財富與自然界關系如此緊密的俄羅斯人認為自然界是賦予他們一切的聖母,他們不把自己看成自然的主人和統治者,而是從屬者,更願意仰望大自然依附大自然因此俄羅斯人常常相信命運的安排他們常常自嘲:我們干什麼都馬馬虎虎,總指望也許會成功這體現了俄羅斯人喜歡碰運氣相信命中註定的價值觀念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個民族的語言是其文化價值觀的最好體現俄語中的無人稱句式是區別於其他語言所特有的語法現象無人稱句中沒有行為的發出者或實際行為的發出者,句子中沒有主語,語義上的行為主體用表示工具性的五格名詞而不用第一格表示。例如:
Лодкукуда-тоунесло.(小船飄走了。)
Крышусорваловетром.(風掀開了房頂。)
Дорогузанеслоснегом.(雪把道路埋住了。)
Молниейзажглодом.(雷電把房子給燒著了。)
Мостразрушилопаводком.(橋被洪水沖垮。)
這五個句子都是俄語的無人稱句。動詞унесло,сорвало,занесло強調動作的發出者是自然的力量或者神秘的外在力量,產生的結果並非人力所能控制,人無法為無人稱句中所敘述的行為承擔責任,這體現了俄羅斯人的宿命論思想。
二、對待集體:集體價值高於個體價值
千百年來,俄羅斯人養成了服從集體、國家、政權及其代表者的傾向,強大的國家觀念根深蒂固。為了國家,俄羅斯人可以犧牲自己的幸福和財富。相應的,俄羅斯人不習慣通過自己個人努力奮斗來改善自身狀況,而是習慣於藉助國家和社會的幫助和支持來做到這一點。「在俄羅斯,群體活動向來比個體活動重要,這是事實;而專製作風在俄羅斯社會根深蒂固這也是事實。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改掉這種習慣」[4]。
這一集體價值高於個體價值的觀念的形成源於俄羅斯人對東正教的信仰。從公元988年弗拉基米爾大公確定基督教為國教開始,斯拉夫民族的基里爾文字、俄羅斯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都與東正教有關。東正教不僅滿足了俄羅斯人的信仰需求,構成了俄羅斯民族發展的新起點,而且提高了俄羅斯民族的文化道德水平和民族的凝聚力。東正教是俄羅斯民族集體主義觀念形成的支柱,它強調集體的意識、協同精神及共同性。共同性(соборность)是東正教一個重要的概念,體現在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參與基礎上個人對集體的認同和服從,集體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這一性質傳承於歷史,成為俄羅斯公民生活的指導原則。
此外,集體主義觀念還源於俄羅斯人長期生活於以地緣為基礎的村社中。村社是賦役承擔者的聯合集體,是一種向國家和封建主負責的集體,離開村社個人無法生活,而國家法律也不允許個人自由流動,所以俄羅斯人只有作為集體的一員才能存在。長期的村社制度在一代又一代的農民身上培養著集體主義精神。
俄羅斯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抵禦外敵入侵時表現出強大的凝聚力。以俄羅斯歷史上最殘酷的偉大衛國戰爭為例(1941-1945),蘇聯人民表現了大無畏精神和英雄主義氣概,戰爭的嚴酷考驗增強了國民的凝聚力,提高了愛國主義的熱情,整個戰爭是俄羅斯民族集體主義精神的真實體現。然而,「國家與社會相互關系的發展不平衡導致了俄國一貫的公共精神水平的低下。無論是沙皇俄國還是蘇聯執政者都掌有管理國家的全部權力,這樣也就必須為之承擔其全部責任。當廣大公民———除了一部分知識分子———被參與公眾生活中排除出去之時,他們就不可能具備個人利益依賴於政府或社會的感覺。」[5]由於公共精神匱乏,這種豐富的集體主義資源只是在革命高漲和遇到外敵入侵的危機時刻彰顯,此外更多表現出來的是人心渙散。專制之下難以避免政府腐敗,當民眾得到的普遍印象是政府只在為自己謀利益時,人們在聽天由命中採取的消極對抗的方法,便是冷漠公眾生活,各人只管自己。
三、對待權力:國家主義精神至上
俄羅斯有國家至上的國家主義精神,對國家絕對忠順,順從專制,崇拜領袖。俄羅斯人可以為國家犧牲個人,能夠接受國富民窮的事實。蘇維埃政權初期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下,農民甘願交出全部余糧,服從國家統一分配物資,保障了新生蘇維埃政權在國內戰爭的勝利。斯大林時期提出要向歐洲和全世界推擁出一個「強大的蘇聯」,為了這個偉大使命,整個國家變成工業建設的工地,優先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日常消費品生產退到次要位置,人民生活水平問題沒有受到重視,各族人民欣然接受,為了「強大的蘇聯」甘願犧牲自己的一切。
這種深刻的國家觀念來源於俄羅斯統一世襲王朝觀念。從基輔公國到莫斯科公國,從俄羅斯帝國到蘇聯超級大國,這一傳統貫穿於俄羅斯人的精神世界,影響最大的是「莫斯科第三羅馬」學說。15世紀普斯科夫修道院的長老費洛費伊宣稱沙皇是羅馬和拜占庭的合法繼承人,沙皇的權力源於神的觀念,俄羅斯和沙皇是拯救世界領導世界的救世主。這一思想促進了沙皇專制制度的強大。俄羅斯歷史上頌揚君主專制的思想家、美化沙皇及君主專制的作品一直存在。這些作品常把沙皇裝扮成智者、勇者、公平者、改革者等。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等俄國的沙皇更是被描述成銳意改革的好沙皇。
經過了十月革命的洗禮,社會主義的蘇聯沒有擺脫專制主義傳統的影響,彰顯了國家至上、順從專制、崇拜領袖的觀念。俄羅斯政治家米格拉尼揚在對蘇聯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社會與國家三者之間關系的分析中提到:「我們在處處和事事中看到的就是國家,它強大無比,在公民的眼中變成了某種超自然的東西,人民從它那裡好像可以找到每個公民和整個社會的所有問題的解決辦法,每個個人的生活的意義就在於同國家保持一致。」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個人的面目完全被抹殺,國家完全吞噬了個人和社會,國家等同於最高的、沒有任何罪惡的存在物,等同於沙皇,每個臣民和整個社會在思想上都應該融化在國家之中。」[6]這種國家觀念使民眾對國家依賴,對權威服從,國家的人格化代表即沙皇或領袖是至高無上的,是社會利益的庇護者。民眾的臣民意識堅固,以國家的強大為榮耀。普京的政治思想體現了國家主義的傳統。普京當政之初,能夠從歷史中尋找資源,提出團結俄羅斯社會的治國理念。這一理念被稱為「俄羅斯新思想」。這一思想的內核為:社會團結的思想基礎是俄羅斯傳統的價值觀,即愛國主義、強國意識、國家權威和社會互助精神,其中四點與國家有關。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一文中寫到:「在我國國家及其體制和機構在人民生活中一向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一個強大的國家不是什麼異己的怪物,不是要與之做斗爭的東西,恰恰相反,它是秩序的源頭和保障,是任何變革的倡導者和主要推動力。」[4]這些為普京執政初期實現社會穩定與經濟形勢的好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普京加強了俄羅斯聯邦中央的集權性,扭轉了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時期的地方政治勢力過大、中央權威過小的趨勢,形成了傳統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優勢。通過加強中央權力,為俄羅斯復興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普京擔任俄羅斯聯邦總統前兩任期的八年裡(2000-2008),他的國家至上原則為俄羅斯復興、俄羅斯政治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2012年5月7日普京再一次正式宣誓就任俄羅斯聯邦總統,面對俄羅斯全面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普京將繼續推行國家主義的治國原則,視「國強民富」為己任,用愛國主義和強國意識為核心的俄羅斯精神來統一俄羅斯人民的思想。
四、不確定因素的迴避程度
目前俄羅斯經濟存在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資料,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產業創造了佔1/4的GDP,1/3的工業產值,1/2預算收入,2/3的出口,3/4的投資額。但是,它只提供了1%的就業崗位。由於整體投資環境不理想,國內官僚作風明顯。俄羅斯的許多產業讓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同時,俄羅斯的資金融通能力不足,腐敗現象較為普遍,在面臨現代化挑戰及技術創新方面尚需完善。俄羅斯從1993年遞交申請加入世貿組織的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直到2011年12月加入世貿組織,歷經18年,這一過程艱難漫長,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加入世貿組織的重要經濟體。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俄羅斯越來越意識到沒有經濟的現代化,沒有創新的發展模式,俄羅斯必將越發落後於世界主要國家。
俄羅斯經濟中的這些積重難返的問題並不是外界所強加,而是社會自身的選擇,根源是由其文化價值觀所影響的。按照前面的價值觀體系標准,俄羅斯屬於傳統國家。俄羅斯的文化價值觀中存在著對現代化有阻滯、與市場經濟不契合、對全球化的競爭不適應的因素,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對市場經濟排斥的傳統。在歷史上,俄羅斯總是指望通過非市場的方式來解決俄羅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問題。十月革命後俄羅斯人經受了75年的反市場、反利潤的教育,只有權貴能享受特權,人們形成了反企業的態度。以指令經濟為內容的斯大林模式下非市場經濟的強制發展方式會暫時獲得迅速發展,但最終會失去速度。蘇聯時期靠行政命令體制所推動的發展掩蓋住一系列深層次的經濟發展問題,成為導致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
蘇聯解體後,人們仍擔心市場變化無常,懷念以往受雇於國家時那種保險的單調日子,或者說懷念貧窮中的平等,這一想法與市場經濟不契合。此外,東正教也是俄羅斯對現代社會不適應的原因之一。由於維護古代的、過去的正統,維護信仰的神聖性,東正教保護信仰傳統方面有它的獨到之處。但是它在適應現代社會、現代生活方面顯然要差一些。正統社會往往壓制創新。東正教中的集體主義精神讓人產生懶於探索求新的特徵,每個人都願意做與大家一樣的人,這樣制約了對俄羅斯的現代化及創新發展。
10. 為什麼那麼多人崇拜蘇聯
因為蘇聯的確是當時的第一強大國家,但最後還是被西方和美國給忽悠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