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中國對外海運對比俄羅斯對外海運強多少

中國對外海運對比俄羅斯對外海運強多少

發布時間:2023-01-15 05:48:56

Ⅰ 中國到俄羅斯海運多遠

8-10天左右。
介紹幾個中國到俄羅斯海運路線主要的港口:

1.東方港(vostochny)位於日本海西北方向的海灣內,寬2.4公里,總面積50公頃,縱深4公里,灣口寬1.8公里,水深12.8米,現建有70個專業碼頭,其中集裝箱碼頭8個,港口年吞吐量4000萬噸左右,為俄羅斯遠東最大港口.

2.海參崴(vladivostok),俄羅斯稱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首府,也是遠東聯邦管區行政中心所在。「海參崴」是該市的中國傳統名,1860年被清朝割讓予俄羅斯帝國後改為俄文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控制東方」。

3.新羅西斯克(novorossiysk),新羅西斯克(俄語:Новоросси́йск,又譯諾沃羅西斯克或新俄羅斯斯克)是俄羅斯南部的一座城市,位於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是該國在黑海的主要港口。新羅西斯克是蘇聯僅有的幾個英雄城市之一,新羅西斯克位處不凍港,被認為是黑海最優良的海港之一,被俄羅斯用作與亞洲、中東、非洲、地中海和南美洲貿易的港口。

中國到俄羅斯海運路線
由於俄烏戰爭,美國制裁俄羅斯,導致很多船東停航,導致海運費上漲,目前有兩條海運路線,值的推薦,價格也比較公道。

1.江蘇太倉港-VLADIVOSTOK ,20GP 4000USD ,40HQ 8000USD,海運航程,約10天。

2.青島黃島港-NAKHODKA,20GP3500USD, 40HQ 7500USD,海運航船5-8天。

Ⅱ 俄羅斯海運發達嗎

俄海運主要集中在波羅的海,稱不上發達,還算可以。

Ⅲ 國外的海運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世界貿易與經濟中,海運一直是最有效的,最安全的和最環保的遠距離運輸大宗貨物的運輸服務手段,承擔著將近90%的世界貿易運輸量;沒有國際海運,各大洲之間的貿易往來是不能實現的。如果沒有船舶和航運業, 全球化的經濟將是無本之木。 航運業是全球化經濟的關鍵之關鍵。
根據《2005年海運回顧》,2004年的世界海運貿易量又一次呈現出持續性年度增長,達到創記錄的67.6 億噸,年度增長率上升到4.3%。2004年世界海運貿易強勁增長,2004年世界油輪貨物裝運總量達到23.2億噸,五類散裝干貨(鐵礦石、煤、穀物、釩土/氧化鋁和磷酸岩)的貿易量達到15.9 億噸,其他干貨貿易、雜類散貨和班輪貨運增長有限,達到28.6 億噸。(見圖2.2)

圖2.2 部分年份國際海運貿易量
資料來源:《2005年海運回顧》

3.全球航運市場發展趨勢
3.1 全球航運市場總體發展趨勢
全球海運市場在經歷了2001年周期性回落之後,於2002年、2003年開始回轉,並在2004年達到新的頂峰。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 國際航運市場顯示出調整的趨勢, 這主要是根據國際經濟和貿易形勢,全球船舶運力、運量情況等因素來判斷的。
從國際經濟與貿易來看, 2006年,支持世界經濟增長的各種有利因素將不會發生大的逆轉,世界經濟將延續目前的平穩增長勢頭。200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達4.9%,07年為4.7%。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估計將分別為9.5%和9.0%;目前, 各航運企業都很看重中國因素對全球海運市場的拉動。這些數據表明,國際貿易和主要推動力國家經濟的穩步發展將對國際航運的支撐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從2004年開始,新的造船訂單在不斷增加,而且日益趨向大噸位。目前世界各大船廠的新船訂單已經排到2007年、2008年,按照造船周期,從2006年開始,將是新船交付的高峰。大量的造船訂單極可能引發的可預計的新增運力增長,將有可能使未來幾年內運力過剩, 從而直接導致競爭加劇,運費下調。根據權威機構德魯里的預計,2006年全球運力有望增長15.7%,而運量的增長幅度僅為9.7%.這些說明了未來國際航運業將延續其調整性的發展階段。
以上選自http://www.lyg.gov.cn/template/2006gangkou/011.doc

這里有《2007年世界海運回顧》不過是英文版的pdf文件
http://www.simic.net.cn/news/detail.jsp?id=17934

Ⅳ 中國與俄羅斯相比,哪個的綜合國力更強一些

綜合國力主要是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兩者相輔相成;發展軍事實力是以經濟實力為後盾,而發展軍事實力是用來保護經濟發展的成果。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強於俄羅斯,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則明顯的強於中國。經濟方面:中國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並成為「世界工廠」向世界出口商品;俄羅斯的經濟主要是依賴出口自然資源,天然氣出口時俄羅斯的經濟命脈。軍事方面:中國沒有航母,核武器數量也遠遠的少於俄羅斯;中國海軍不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空軍的轟炸機已經嚴重的落伍而戰斗機都是從俄羅斯進口;俄羅斯海軍是僅次於美國海軍的世界第二大「深藍」海軍,空軍裝備有多種型號的戰機,並且具有龐大的核武器庫。國家主權:中俄兩國都面臨領土糾紛。中國面臨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俄羅斯面臨和日本的北方四島領土糾紛。

Ⅳ 中美俄航母對比,美國時速可達67公里,俄羅斯51公里,我國多少

遼寧艦作為我國海軍裝備的第一艘航母,最大航速約為每小時60公里。而山東艦在這方面就更加出色了,其作為中國自主研製的航母,無論是在航速上還是戰力上,都比遼寧艦更勝一籌

Ⅵ 中國和俄羅斯貿易大多往來用什麼運輸

只要根據具體的貨物的數量和品種,以及交貨的地點來選擇,比如大宗貨物或目的地靠近港口的適用於海運,如果貨物數量不大,價值較高,則可以選擇鐵路或者空運。

Ⅶ 俄羅斯為何海運不發達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疑惑以下是我為您做的分析希望答案您還滿意是受他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影響。俄俄羅斯疆域遼闊,氣候多樣。以溫帶和亞寒帶氣候為主體。由西到東,大陸性特徵逐漸增強,南北差異明顯。這就決定了他的大部分河流和海面都不適合河運和海運。這就是俄羅斯河海運不發達的主要原因。 從歷史上來說,俄國海上力量崛起較晚,地理原因是地處高緯(50·N-70·N),氣候寒冷,適合通行的港口很少,主要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聖彼得堡和黑海裏海沿岸以及北極港口摩爾曼斯克。大陸廣闊,地廣人稀,海外貿易滯後。再加上蘇聯時期政府大力投資創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海軍(60~80年代),損傷了國內經濟發展,經濟貿易最近才興起。還有資源因素,俄羅斯資源豐富,煤炭鐵礦石油金屬礦產和森林資源非常豐富,對外需求量較少,主要集中輕工業產品(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小商品在俄國暢銷),和日本的情況恰恰相反。

Ⅷ 中國到俄羅斯海運多遠

中國到俄羅斯海運有幾千公里遠,航程大概要10到30天,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Ⅸ 中國在世界海運的作用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經濟總量和國際貿易均居世界前三位。海運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和服務性產業,為中國經濟社會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最近一段時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各國經濟貿易都發生了很大的波動,海運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世界海運發展態勢

海運特別是國際海運有兩個特點。一是國際海運市場是一個開放性很強的市場,相對於其他市場來說,各國對於外貿海運市場的管制都很低,海運國際競爭十分激烈;二是國際海運發展與世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海運需求是世界經濟貿易需求的重要派生需求。從統計角度看,2000年到2007年世界海運量與世界經濟總量的相關系數高達0.99。
1.國際海運需求發展態勢
2007 年世界經濟總量(GDP)達到54萬億美元,世界貿易總量(進出口額)達到34萬億美元,面對國際油價高位震盪、主要經濟體利率上揚、全球經濟失衡等挑戰,世界經濟依然表現強勁,連續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世界經濟整體上處於較快增長期。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近來全球貿易融資形勢嚴重惡化,目前貿易融資領域的流動性缺口大約為250億美元。世界經濟正在放緩,貿易額出現縮減,未來世界經貿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國際貨物貿易的85%依靠海運完成,縱觀世界海運需求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世界經貿的變化導致海運需求的波動,同時主導世界海運需求的發展趨勢,也為航運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機遇。
2.世界海運市場變化
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BDI)是航運市場晴雨表。進入新世紀以來,海運市場跌宕起伏。2007年底,美國「次貸危機」爆發,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破產」為標志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2008年下半年開始BDI指數直線下跌,2008年BDI年均值為6390點,較2007年年均值下跌了10%。
2008年更是充滿戲劇性的一年,2008年5月20日達到歷史最高點11793點,之後每況愈下,BDI直線下跌,2008年12月5日BDI達到663點,創歷史最低,下跌90%以上。悲喜劇在一年同時上演。2008年成為海運市場波動最為劇烈的一年。
3.世界船隊和企業發展
1995 年,世界船隊總運力為6.7億載重噸, 2000年增長到7.5億載重噸,2007年進一步發展到10億載重噸。經歷了長期的發展,世界海運船隊實現了專業化分工。油輪船隊是載重噸規模最大的船隊,形成了較為穩定的船隊結構,基本確立了VLCC為油船大型化終結的代表。干散貨船隊是世界第二大船隊,由鐵礦石、煤炭運輸需求增長帶動的船舶大型化已趨緩,大型船舶的比重不斷提高。集裝箱運輸的飛速發展,帶動世界集裝箱船隊規模的增長,使其很快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專業化船隊,其大型化、專業化發展仍是未來集裝箱船隊的發展標志。
盡管2007年世界海運船隊總規模已發展到10億載重噸,但由於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船隊規模的發展將受到嚴重阻礙。環球金融海嘯引發銀行收緊信貸,船公司向銀行借貸以建造新船越來越難獲得批准。
自2008年9月開始,世界新造船合同的一路下滑,最近數據顯示2009年2月新增造船訂單僅為8艘,從目前形式來看,世界造船業仍面臨巨大的挑戰。
世界各大航運企業是控制、優化運力結構的決策人。世界石油需求與供給都很集中,因此世界石油海運船隊集中度也較高。第一大油輪船公司主要經營VLCC,船隊規模達到1701萬載重噸,世界前十大油輪公司經營控制全球約26.3%的運力。目前,中國尚無公司進入世界前十大油輪船公司行列。
經營干散貨船的航運企業,在聯營的同時,保持了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趨勢。中國干散貨船隊得到快速發展,中遠集團多年穩居世界榜首,2008年船隊運力達到1932萬載重噸,中海集團居世界第八,總規模為440萬載重噸。
世界班輪公司的並購與發展,推動了集裝箱班輪經營的規模化。近十年來,馬士基始終穩居世界第一,2008年控制運力規模達到204萬TEU。
中國集裝箱班輪公司以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為代表,分別位居世界第五、第八位。從發展模式上看,中國兩大班輪公司主要依靠新造船和租船擴大控制運力規模,僅僅通過聯盟加強與其他班輪公司的合作, 發展速度相對緩慢。中國兩大集裝箱班輪運輸公司只有尋求通過資本運作、兼並收購的發展模式才能取得新的突破。

中國海運發展認識

進入新世紀,中國海運發展大體將經歷2001—2004年的戰略准備階段,2005—2010年戰略框架階段,到2020年基本成為世界海運強國。
1.中國海運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中國90%以上的外貿物資通過海運完成,2007年海運承擔了18.5億噸外貿貨物運輸任務,是世界最大的海運需求國;其中鐵礦石運輸的99%由中國海運完成,進口規模實現4.4億噸,是世界最大的進口國;外貿集裝箱吞吐量達7740萬TEU,佔中國集裝箱運輸9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石油進口1.8億噸,是重要的石油進口國。可見,海運是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戰略通道,是國家實現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重要支撐。
也正是由於這一因素,沿海省市佔中國GDP總量的60%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佔中國92%。以可通航2萬噸級船舶的港口為圓心,以200公里為半徑,囊括的60個城市集中了中國8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
中國運輸服務貿易長期處於服務貿易的第二大項,但增長速度驚人。2000年至2007年,運輸服務貿易年均增長26.9%,同期中國服務貿易增長速度為 21%,世界運輸服務貿易增速僅為11.2%。2000年至2007年,中國運輸服務貿易額佔全部服務貿易額比重由21.3%上升到29.7%,並於 2007年首次超過旅遊業居於第一位。中國海運服務貿易額占運輸服務貿易額的70%,特別是在貨物運輸領域,海上貨物運輸服務貿易占整個貨運服務貿易的比重接近90%。因此可以說海運服務貿易是運輸服務貿易乃至服務貿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海運服務貿易額超過300億美元,具有了一定的規模。 2000至2005年,中國海運服務貿易額年均增長31.9%。特別是出口增長速度更是高達41.7%,是日本、德國、英國、希臘、挪威和丹麥等海運強國平均增長速度的3倍,說明中國海運業已具有相當的國際競爭能力。中國航運業在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在世界各地建設了大量服務網點,初步建成了覆蓋全球的服務網路。從規模上、國際競爭力上、海外商業存在等方面來看,國內其它服務行業與海運業尚存在很大差距,可以說海運業是中國最具規模和真正「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服務行業,是中國發展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世界人民普遍要求和平的同時,當今國際政治、經濟、軍事斗爭也日趨激烈,局部沖突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而海運公司可通過其遍布全球的船隻和網點發揮作用,迅速進行對重要物資和人員的運輸,保障國家安全利益,盡可能減少國家損失,提高該國的國際威望。美國稱其商船隊為僅次於海陸空軍的「第四隻臂膀」,並制定營運補貼政策,保護海運船隊發展。世界許多國家在其航運法中明確規定,本國商船隊除為其經濟發展服務,並在緊急時刻保證或保障為國家安全服務(需要)。因此說海運是中國應對國際政治、軍事和經濟事務的有效力量。
2.中國海運需求、沿海港口發展態勢
2000 年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9.9萬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30萬億元,年均增速9.9%。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連超法國和英國,躍居第四位,目前中國經濟總量保持世界第三。與此相對,中國外貿取得了持續快速發展,200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僅為4743億美元,2008年實現2.6萬億美元,年均增速高達23.5%。
爆發於去年的美國次貸危機,今年以來還在不斷蔓延、加深,以至發生了全球性金融危機,世界經濟出現了明顯的減速,國際經濟環境惡化對中國國民經濟產生了較為明顯的不利影響。2008年中國GDP增速由一季度的10.6%減少到四季度的9%。
同時,全球經濟減退導致國際貿易需求減弱。中國去年8月份進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僅為22%,9月份進一步走低,為21.4%,直至第四季度進出口增速出現1.5%的負增長。
基於對經濟、貿易和主要產業發展的分析,2000~2010年沿海港口吞吐量需求增長可分為兩個階段:2000~2004年稱為戰略准備階段;2005~2010年為另一階段,稱為戰略框架階段。
戰略准備階段「量的增長將取得顯著進展」,這一時期增長速度逐步上升,年凈增量也逐步上升,到2004年這一轉折點,增長速度達到23%的高峰,年增長量達到4.75億噸;進入戰略框架階段,年凈增量維持2004年這一水平,增長速度逐步下降。到2008年後年凈增量也將下降,增長速度明顯下滑。由於金融危機影響,這一下滑將進一步加速。
2000-2007年,中國外貿海運需求快速增長,在國際海運市場上地位日益重要。以港口外貿吞吐量佔世界海運量比重作為一個衡量指標來看,2000年時中國港口外貿吞吐量僅佔世界海運量的9.6%,但到2007年時這一指標已達23.3%。
內河與海運的發展休戚相關,加強內河建設是區域對外貿易發揮輻射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經過多年建設,中國正進入內河航運發展的黃金時代, 2001年至2007年內河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長18.9%。高於同期沿海港口增速。中國內河運輸在逐步發揮其運能大、佔地少、能耗小、污染輕、成本低的比較優勢,因此,內河運輸是中國海運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0 年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為2348萬TEU,2008年達到1.2億TEU,年均增長23.7%。另外,中國沿海港口吞吐量逐年穩步增長,2008年實現 44.6億噸,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中國沿海港口吞吐量超過億噸的大港共計14個,其中超過2億噸的大港8個。
2000年港口貨物吞吐量世界前20位排名中,中國只有4個港口。2006年港口貨物吞吐量世界前20位排名中,中國有九個港口取得一席之地,其中上海港躍居世界第一。
2000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世界前15位排名中,中國港口僅有4個。2008年已有8個港口名列其中,大陸港口共計6個,中國香港和台灣各有1個。上海港由2000年的第6位躍居世界第2位,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實現2819萬TEU。
由此可見,中國港口在世界地位逐年攀升,中國港口總體規模和完成量都居世界前列。
從貨類結構看,近年來沿海港口吞吐量有如下幾個特點:首先適箱貨比重不斷提高,有力地推動中國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其次石油由出口為主轉化為進口為主,成為中國外貿結構調整的特徵之一。第三,由於煤炭資源、生產和消費的不均衡性,使煤炭成為中國沿海運輸的最大貨類。
從碼頭結構調整來看,近幾年明顯加快。第一是碼頭大型化趨勢明顯,特別是10萬噸級以上泊位增長最為突出;第二是專業化特徵顯著,在大型深水泊位中石油、煤炭、鐵礦石、集裝箱和滾裝等專業化泊位已佔57.6%。
3.中國海運船隊與航運企業發展
中國船隊運力近年來取得了穩定增長,國際地位逐步提升。2007年總運力達到了6907萬載重噸,控制運力居世界第四位。其中油輪船隊達1407萬載重噸,居世界第八;散貨船隊達3756萬載重噸,居世界第三;集裝箱船隊,達709萬載重噸,居世界第六。
中國的中遠和中海兩大海運企業經過多年的改革和戰略的調整,最終奠定了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目前中遠集團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網點100多個。中遠的目標是要在2010年左右將自身建成世界級跨國公司。全球十大班輪公司中中遠和中海分別位列第5位和第8位,總控制運力為49.7萬TEU和45.5萬 TEU。
全球十大散貨海運公司排名中,中遠位列第一位,其總運力為1932萬載重噸。中海位列第八位,總運力為440萬載重噸。但在全球十大油輪海運公司排名中,中國航運公司沒有取得一席之地。
4.船員與海運事業發展
目前,中國有海船船員53萬餘人,其中高級船員(不含值班水手值班機工)17萬餘人。內河船員102萬餘人。中國船員共計155萬人,船員總量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國外派海員有10餘萬人(含派往中資方便旗船舶海員),其中較大型船員對外勞務公司外派船員(不含中資方便旗船舶海員)分別為中遠集團9000餘人 /年、中海集團6000餘人/年、華洋海事中心3500餘人/年、廈門海隆對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2200人/年。中國持有甲級證書的遠洋船長近5000 人,遠洋輪機長5000人,成為世界公認的船員大國。
進入新世紀,隨著中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逐步加快,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航運業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船員建設取得了繁榮發展。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現階段,中國船員隊伍結構不合理,普通船員過剩,高級船員尤其是能勝任操縱大型集裝箱船、VLCC、LNG等船舶的高級船員緊缺,船員綜合素質不高;另外,由於船員職業優勢的不斷下降,高素質船員流失比較嚴重等突出問題的現實存在。
5.中國是世界海運大國的主要特點
需求方面看,中國港口吞吐量從2003年起成為世界第一。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從2002起成為世界第一。2007年中國外貿海運需求18.5億噸(外貿吞吐量),沿海運量9.2億噸(沿海運量),海運需求規模居世界第一位。供給方面看,中國控制海運船隊規模達到6907萬載重噸,位居於世界第四,其中國旗船佔45%。港口操作效率已居於世界前列,2008年1月 3日,上海洋山港區船時效率850.53自然箱。海運裝備製造方面,中國造船能力和造船量世界第三;集裝箱造箱能力和生產量世界第一;振華港機在集裝箱岸橋市場佔世界70%份額。國際地位看,中國已連續10次當選IMO的A類理事國。同時擁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網路遍布全球的大型海運企業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因此可以說,中國已經步入世界海運大國的行列。
6.中國海運發展面臨的機遇
航運企業是中國企業中最早走向國際,融入國際航運市場的。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不僅使中國航運業了解和吸收國際航運業發展的經驗,也在國際競爭中逐漸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地位,成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的重要支撐。
海運行業正是緊緊抓住黨和國家改革開放重大決策部署以及加入WTO等歷史機遇,不斷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開放,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有效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推動了海運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目前,中國海運發展面臨的機遇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開放。綜觀國際國內形勢,從長期來看,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下,中國逐步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帶動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這一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海運需求,為中國海運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二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於2007年末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國際經濟貿易產生了重大的沖擊,也對中國海運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但同時也應注意到,「危機」中也孕育著「機遇」。首先,國際金融危機中,歐美發達國家金融市場首當其沖,使得很多優秀企業市場價值大幅下跌,與此同時,中國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這為包括中國海運企業在內的大型企業「走出去」控制航運、碼頭、能源、資源等戰略資產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其次,為減少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中國政府出台了10項「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其中諸如鋼鐵業、汽車業等產業發展必將刺激鐵礦石、原油等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這也為海運需求提供了短期支撐。而「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強調了加快發展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該規劃的實施也將促進海運發展。
三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海運具有運能大、佔地少、能耗小、污染輕、成本低的優勢,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國務院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有效緩解能源資源短缺的瓶頸制約、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海運作為水路交通的一部分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更是服務性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具有明顯優勢。因此,又好又快地發展海運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落實,同時相關國家宏觀政策措施的出台將為海運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
在識別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中國海運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目前主要挑戰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水運發展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二是水運安全形勢總體穩定,隱患依然存在;三是海運通道控制力弱,戰略資源海運通道安全面臨挑戰;四是基礎設施發展面臨資源可得性與代價提高;五是加快水運技術創新,提高人員素質、完善激勵機制等方面面臨挑戰。

中國海運發展目標

1.中國海運發展的使命與目標
基於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自然資源相對短缺和環境容量有限的基本國情,面對中國是經濟、貿易規模位於世界前列的發展中國家,而不是軍事強國的基本國際地位,為了實現中國和平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未來中國海運發展的戰略使命為:建立起以世界先進技術武裝的,保障客貨運輸和國家安全的,便捷、高效、環境友好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運系統,滿足社會進步、經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國家安全不斷提高對海運的需求。
發展海運的總體目標概括為一句話就是「建設海運強國」!
2.海運強國的內涵
海運強國是指海上運輸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國家。海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激烈競爭的、開放的國際市場,海運強國是相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海運而言的比較定位。海運強國是動態的,是發揮國家綜合實力,在海運市場、技術標准和規則制定激烈競爭的中逐步形成的強者,是在海運大國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
3.海運強國的宏觀目標
海運強國是通過國際競爭產生的,建設海運強國的目的是為了有效保障國民經濟發展,其宏觀目標可以概括為競爭性和引領性,競爭性可以通過海運服務貿易出口來體現。引領性具體體現為對世界海運發展做出顯著貢獻。
4.海運強國的業內目標
從海運業內部看,實現「海運強國」戰略目標的內部支撐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具有強大的國際海運船隊,二是形成現代化的港口體系,三是擁有立足國內、面向全球的海運品牌,四是完善的支持保障系統,五是高效的快速反應能力。

推進海運發展的措施,今後要做的工作、努力方向

海運發展特別是面臨激烈國際競爭的海運發展影響因素很多,許多方面已經遠遠超出了交通運輸的范疇,因此海運發展除交通運輸部應作出努力外,還需要諸如金融、貿易等多方面管理部門的支持。本部分談一談我個人關於推進海運發展得一些想法。
1.制定水運資源長遠開發、維護和使用規劃
船隊、港口公共基礎設施等能力建設是海運發展的重要保障。應盡快完成建港岸線資源徹查,在此基礎上,結合國民經濟發展目標以及對海運發展的需求,制定港口岸線規劃,切實為長遠海運發展的資源開發、維護和使用提供支撐,逐步做到合理使用、節約和保護海運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海運發展持續提供優良資源。同時建設可控制的資源運輸船隊,提升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保證運輸通道暢通。
發展江海直達運輸具有超出航運本身的意義,應切實做好開發規劃,努力完善與周邊國家國境河流合作開發機制,一旦出現有利時機,能夠快速投入,與國家相關部門、企業密切協作,爭取早日實現通向泰國灣、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上通道,推動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
2.完善法規體系,規范海運市場
在現有法規基礎上,加快制定《航道法》、《航運法》等法律法規。根據《港口法》實施效果,制定與《港口法》配套的管理規定或實施辦法,提高港口管理法規的可操作性。根據中國自由貿易港發展實際,制定《自由貿易港區法》和配套實施細則。
完善重點物資運輸保障機制,使重點物資運輸管理規范化、法制化,建立分級負責的運輸協調機制,加強對樞紐港口、沿海運輸通道的監管和協調,保障煤炭、石油、礦石等大宗物資和軍事物資、搶險救災物資、農副產品以及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運輸暢通。
制定產業安全評估規定和實施細則,成立跨部門的跨國投資、購並審查委員會,對外商向海運投資、收購中國海運企業進行經濟安全評估。並做出該並購是否造成壟斷、威脅國家經濟安全的裁決。
建立現行法律法規的定期評估機制,及時調整、修改不符合實際需要和公平競爭的條文與規定。在條件成熟的地區逐步取消外資優惠政策,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完善執法和健全市場監督機制,嚴格海運市場企業、裝備、船員等准入的市場標准。全面落實安全管理責任,提高安全事故代價。優化運力和運輸組織結構,推動運輸裝備技術升級。
鼓勵行業協會發揮「提供服務,反應訴求,規范行為」的積極作用,加強行業自律行為建設,成為企業間有序競爭的重要協調力量之一。
3.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提升海運以及相關服務企業國際競爭力
再造海運行業發展鏈條。形成完整的政府、運輸服務供給者、運輸裝備提供者、運輸服務需求者、運輸服務相關者互動機制和互動體系,由單一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轉變為海運產業鏈整體參與國際競爭。
結合水運周期性波動特點,為避免國有企業為保障年度效益而採取不當措施,應著手完善企業長效考核機制,鼓勵大型海運企業實現持久發展。
鼓勵大型海運企業、碼頭運營商與金融系統合作,探索建立良好融資平台,基本具備逆周期操作的融資能力。
結合企業研發投入,政府配套投入資金,扶持海運企業提高技術水平。
鼓勵大型海運企業通過資本手段,進行國內並購整合,實現快速發展,改善企業結構。鼓勵海運以及相關服務企業走出去。
結合歐洲國家經驗,建立個人投資國旗船隊個人收入調節稅抵扣政策,鼓勵全民向海運業投資,降低海運企業造船融資成本,提高融資能力。
提高船員個人所得稅起征額、降低所得稅率。
4.積極參與國際海運事務,充分發揮中國日益提高的海運大國地位優勢
大型碼頭公司、航運企業、CCS與政府攜手定期舉辦各類國際海運發展論壇,組織國際海運問題研究,積極參與有關國際公約的研究、制定、修訂工作,實現與國際公約的良性互動,應加強與各國的聯系,合力開展打擊海盜的行動,保證國際海上運輸的安全開展。
5.鼓勵科技創新,加快人才培育
結合國家知識產權政策,營造海運行業發展人才培養、使用、激勵的環境和創新激勵機制,培育一批國際交通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
政府在加快海運服務貿易基礎資料庫和信息系統建設的同時,充分發揮、利用國內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的作用,建立運輸服務市場第三方電子化信息服務系統平台,加快完善海運服務貿易基礎資料庫和信息系統,使之能夠反映中國外貿海運和第三國海運需求承運比重,以及海運服務貿易細化結構。為企業決策、行業發展、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持。
政府加大對教育、應用基礎研究、科研基地建設和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建設的投入,鼓勵採用產學研相結合、聯合攻關等多種方式,提高成果轉化效率。鼓勵節能降耗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的研發,通過市場准入管理淘汰高耗能設備和裝卸工藝。加強信息化建設,參加中國電子口岸建設,推進海運管理電子政務和海運行業電子商務發展,佔領海運行業信息制高點,用信息管理行業、服務行業,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結合海運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裝備製造和管理進步,以及大型海運企業、碼頭公司的發展,加快形成具有眼光的企業家、技術專家和戰略家。
加大水路交通學歷教育,著力完善技能教育培訓體系,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培訓,大力推進職業資格制度,鼓勵技術革新,培養數量充足、富有創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Ⅹ 中國怎樣運貨到俄羅斯價格 海運運費時間多少

你好,海運從深圳港出發正常需要25天左右到港,運費是非常的有優勢的,運費取決於

到哪個港口,什麼物品。

圖片來源網上

閱讀全文

與中國對外海運對比俄羅斯對外海運強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1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6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