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俄國「列特維贊」號戰列艦
「列特維贊」號是那個時期的戰列艦中性能比較突出的一艘,事實上也是美國的下一級戰列艦「緬因」級的原型。美國海軍採用這樣的設計建造的最初意圖便是它的高航速,只要保證高航速和最大的裝煤能力即可。當時美國海軍的戰列艦最快也只有16節,所有提交的新艦設計中沒有能夠超過克朗普船廠提出的計劃!尼克勞斯鍋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有安裝了它才可能達到18節的航速。
事實上「緬因」級在尺寸、外表特徵上非常接近「列特維贊」號,確切地說更像是在黑海建造的「列特維贊」號改進型「波將金」號。更加強大的火力和低矮的後甲板,這些特徵也一一在「緬因」級上得到體現。不過兩者最大的不同,也是俄國海軍和美國海軍在防護裝甲安裝上的不同:「緬因」級主裝甲帶較薄,不過不包括向艦尾方向的裝甲,艦尾沒有水線防禦裝甲,而且還多裝備兩門152毫米炮。
這樣,聖彼得堡俄國海軍技術委員會所選擇的樣式最終出現在一級美國戰列艦上,也算是另外的一個傳奇。
㈡ 俄羅斯(包括蘇聯),歷史上建造哪些比較有名的戰列艦
蘇聯-俄羅斯真正裝備的戰列艦只有4艘「甘古特級」;蘇聯在二戰前夕設計的「蘇聯級戰列艦」( 23號海軍計劃)因二戰爆發被取消;1947年開工的2艘「斯大林格勒」級因1953年斯大林去世而被取消,當時1號艦體已經完成了92%,隨後成為靶艦。
甘古特級戰列艦開始建造於1909年,1911年下水並進行海試。是俄羅斯第一級無畏艦,也是蘇聯海軍從沙皇海軍繼承的唯一一級戰列艦,也是蘇聯海軍唯一的戰列艦。
標准排水量:23400噸(25464噸);滿載排水量:25850噸(26700噸)
艦長:181.2米(184.86米);艦寬:26米(27.3米);吃水:8.4米
最大航速:23節(設計)/24.6節(實際);燃料:1000-3000噸煤(1170噸油料)
續航力:5000海里/10節,4000海里/16節,900海里/23節
武備:主炮四座三聯裝305毫米/52倍口徑炮;副炮16門120毫米/50倍口徑炮廓炮
高射武器:2門76毫米高炮;4門47毫米高炮(6門45毫米高炮);8挺高射機槍(二戰期間在跑塔頂部加裝了6門76毫米高炮)
魚雷:4座457毫米(18英寸)魚雷發射管(水下)。
原沙皇時代的戰艦大都於1922年-1924年期間拆毀,只有四艘甘古特級被保留下來,並重新命名:
①1925年5月27日「甘古特」號更名為「十月革命」號, 1943年恢復「甘古特」號艦名。
㈢ 360戰艦世界俄系戰列艦怎麼樣
挺強的。
因為雷神的削弱,意戰,德戰2線,各種厚甲板船的出現,現在環境對噴火船已經不太友好了。
目前推薦的線,蘇巡2線,ap依然很強,為了孔代最好把法巡爬出來,毛航和德戰二線強而有力,金船的話沒有太好的推薦,目前環境下廢鐵偏多,一定要選的話,馬可波羅和卡諾都算不錯了
㈣ 俄羅斯的彼得大帝號戰艦是一艘怎樣的戰艦總排水量多少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簡介
「彼得大帝」號是俄羅斯海軍4艘基洛夫級巡洋艦中的最後一艘,是目前俄海軍唯一在役的、也是世界上僅存的一艘核動力巡洋艦,始建於1986年,1989年下水,但由於前蘇聯解體後財政困難,進一步的建造工作被迫一度中止,直至1998年才完成試航後正式服役。與此同時,俄羅斯已決定停止建造巡洋艦,這就使「彼得大帝」號成了俄海軍獨具特色的巡洋艦家族中的最後寵兒。作為最新服役的「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其技術水平相當高,配備武器裝備齊全且數量多,有很強的作戰能力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建造背景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是第4 艘也是最後一艘建成服役的1144型「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原稱「基洛夫」級,是冷戰高潮時期美蘇海上爭霸的產物,是蘇聯海軍第一級核動力水面艦艇。該級巡洋艦的噸位之大、火力之強是同時期美國海軍核動力巡洋艦所無法比擬的。作為前蘇聯北方設計局的傑作,「烏沙科夫」級導彈巡洋艦的設計工作始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4年後完成初步設計,1974年初拿出最終設計方案,首制艦「基洛夫」號1974年3月在位於今天聖彼得堡市的波羅的海造船廠開工建造,1977年12月下水,1980年7月加入北方艦隊服役。2號艦「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原「伏龍芝」號)和3號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原「加里寧"號)分別在1984年10月和1988年12月服役,前者部署在北方艦隊,後者加入太平洋艦隊。4號艦「尤里DangerCode; 安德羅波夫」號於1986年4月25日在波羅的海造船廠開工,但到1991年蘇聯解體時,在完成了80%的工程量之後被中止建造。1992年初,葉利欽總統在視察北方艦隊時拍板繼續建造該艦,同時下令「基洛夫」級全數易名:前3艘改用俄羅斯籍海軍名將命名,4號艦則以俄海軍的締造者之名命名。 為確保「彼得大帝」號巡洋艦能夠順利建成入役,俄羅斯政府和海軍在國防預算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仍然「勒緊褲帶」繼續為該艦撥款,使其得到特殊的照顧。1996年8月,「彼得大帝」號在俄羅斯海軍300周年慶典前掛上安德烈旗,編入北方艦隊,但其真正服役卻是在1998年4月19日。從1986年4月開工建造,到1998年4月建成服役,期間歷經整整12年。雖然那時候冷戰早已經結束,俄海軍不再在大洋上與美國海軍對抗,但姍姍來遲的「彼得大帝」號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仍然是俄羅斯海軍的「明星」戰艦。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技術參數
「彼得大帝」號導彈巡洋艦的艏部細長,頂端上翹。艉部呈方形,設有飛行甲板,下方為機庫,從艦體最寬處到艉部末端的寬度幾乎不變。全長252米,寬28.5米(比美國海軍「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約長32米、寬6.2米),標准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24300噸(比「長灘」號大6775噸),堪稱巡洋艦之最。編制727人,另搭載航空人員18名和旗艦參謀人員15人。動力系統獨具特色,為混合式動力(CONAS) ,採用2座KN-3型壓水反應堆(功率為3OOMW)、2台燃油鍋爐和2台GT3A-688型蒸汽輪機(單台功率7萬馬力),核動力裝置和蒸汽動力裝置平行運作,4軸推進,最大航速30節。由於採用了核動力裝置,理論上「彼得大帝」號具有幾乎無限的續航力,可在無海外基地補給的情況下,執行遠洋巡邏和作戰任務。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姊妹艦艇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當「彼得大帝」號披掛上陣時,其姊妹艦卻走向沒落:5號艦「庫茲涅佐夫」號在僅完成了約35%的工程量後被肢解;首艦「烏沙科夫」號和2號艦「拉扎列夫」號由於故障原因在1997年先後轉入預備役;其後3號艦「納希莫夫」號也出現故障而無法出海執勤。1999年夏末,「烏沙科夫」號和「拉扎列夫」號先後被拖至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緊接著「納希莫夫」號也駛入海參崴准備進行改裝,但由於缺少資金,改裝計劃一直沒能實施。2004年5月俄羅斯海軍決定不再對「烏沙科夫」號進行維修和改進,並將其退出戰斗序列,而其他2艦重新服役的可能性也基本上沒有了,並已經在討論其銷毀問題。這就使「彼得大帝」號成了俄海軍獨具特色的導彈巡洋艦家族中的最後寵兒。美國海軍建造的「長灘」級、「班布里奇」級、「加利福尼亞」級和「弗吉尼亞」級4級8艘核動力巡洋艦均已退出歷史舞台,且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尚無建造新型核動力巡洋艦的計劃,「彼得大帝」號也因此成了世界上最後一艘核動力巡洋艦。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排水量大、作戰半徑遠
該艦長252米,寬28.5米,比美國海軍最大的長灘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約長32米、寬6.2米,滿載排水量24300噸,比長灘級重6775噸,堪稱當今世界巡洋艦之最。該艦排水量大,為其採用核動力和加裝完備的武器系統奠定了基礎。它採用的是兩座核反應堆和兩座燃油鍋爐的混合式動力系統。核動力裝置和蒸汽動力裝置以平行的方式工作,其中兩台核動力裝置的總功率達8萬馬力,可以使該艦以24節的速度航行。兩台蒸汽動力裝置的總功率是4萬馬力。兩種全部動力裝置共可發出12萬馬力的功率,能使該艦以30節的速度航行。由於採用了核動力裝置,使該艦具有(從理論上來講)幾乎是無限的續航力,故其作戰半徑也可達到任意遠的距離,可以在無海外基地補給的情況下,進行遠洋作戰。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載彈量大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彼得大帝"號的主要武器是以60度的俯仰角安裝在甲板下的20枚"花崗岩"對海巡航導彈(北約稱其為SS-N-19"艦毀")。該彈裝有750公斤重的高爆炸葯或重量為35萬噸的核彈頭,以2.5馬赫的高速最大射程為500千米。該彈由衛星-地面中繼制導+末端主動雷達制導,攻擊力極強,甚至不裝任何彈頭即可將一首驅逐艦擊成重傷,是蘇-俄海軍攻擊美國航母的"撒手鐧"。「彼得大帝」號不僅擁有完整和先進的電子系統,其武器裝備更是應有盡有,並配有完善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彈葯庫」。艦上防空武器從點防禦到區域防空組成了多層火力重疊的攔擊火力網,射程從8公里至100公里,射高從10米至27400米。包括12座8聯裝(共96枚)V-601「堡壘」/ SA-N-6「雷聲」區域防空導彈;2座8單元RZ-130( 9M330) 「克里諾克」/ SA-N-9「劍」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28枚;6座3M-87「板栗」/ 「卡什坦」/CADS-N-I彈炮合一系統。在任務分工上,遠程區域防空攔截由SA-N-6導彈負責,該型導彈裝在甲板下面的垂直發射裝置中,射程100公里,飛行速度6馬赫,可同時發射12枚導彈對付12個不同的來襲目標;中程點防禦任務由SA-N-9導彈完成,射程45公里,飛行速度2馬赫。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防空性能
該艦的防空火力很強,它由SA—N一6艦空導彈、SA—N一4艦空導彈、SA—N一9艦空導彈、CADS—N一1彈炮結合近程防空系統和艦炮,構成五層防空火力網。其中SA—N一6艦空導彈系統共有12個裝在甲板下面的垂直發射箱,每個發射箱配8枚導彈,總計96枚導彈,這種導彈射程為100公里,速度6馬赫,垂直發射裝置可以同時發射12枚導彈,對付12個同時出現的來襲目標;2組SA—N一9艦空導彈八聯裝發射艙,射程45公里,速度2馬赫,備彈128校;2座雙聯裝SA—N一4艦對空導彈擔負該艦的中距離點防禦任務,這種導彈射程為15公里,速度2.5馬赫,全艦備有40枚這種導彈。此外還有1座雙聯裝130毫米自動對空、對海兩用火炮與其配合使用,擔負中距離對空防禦任務。該艦的對空末端防禦是6座CAD3—N一1彈炮結合近程防空系統,2座在前甲板,4座在後甲板。該系統由8枚SA—N一11艦空導彈、1座雙聯裝30毫米艦炮、l部中心火控雷達和光學測距儀組成。導彈射程為8公里,火炮為2公里,火炮射速為4500發/分。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對艦攻擊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對艦攻擊武器包括AK-13O高平兩用主炮和20 枚垂直發射的P-700「花崗岩」/ SS-N-19「海難」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導彈的最大射程5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採用慣性加雷達主動尋的制導,可進行超視距對艦攻擊(由該艦所載卡-27直升機或陸基圖-22M「逆火」轟炸機進行中繼制導), 20個導彈發射單元可多枚齊射,對敵艦實施「飽和」攻擊。艦上還裝備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既可發射魚雷(備彈20枚),也可發射SS-N-16反潛導彈,後者射程45公里,可攜帶核彈頭;1座Udav-1反潛深彈發射裝置,備彈40枚。聲吶系統包括「馬顎」主動搜索攻擊聲吶和「馬尾」可變深聲吶。艦上最多可搭載3架卡-27PL「蝸牛」A直升機。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影響
以在全艦的四周形成密集的彈幕,有效地抗擊那些突破了前幾道防空火力的來襲目標,保證本艦的安全。 [1]
總而言之,如此攻擊力強大的武器裝備加上同樣性能先進的電子雷達設備,構成了"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無與倫比的強大戰鬥力。"彼得大帝"號目前駐扎在北方艦隊,他的兄弟艦--首艦"基洛夫"號,2、3號艦"伏龍芝"及"加里寧"號(蘇聯解體後已分別於1998、1999與2000年3月分別進塢改裝,改裝後的它們將擁有更為強大的作戰能力,屆時它們與"彼得大帝"號一起,將共同構成俄羅斯海軍未來的中流砥柱,在遏制北約東擴的斗爭中發揮其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