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揭秘:蘇聯第一顆原子彈是如何研製成功的
1949年8月29日,蘇聯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俄羅斯核物理專家葉·韋利霍夫接受記者采訪,介紹了當時研製原子彈的經過。
應當考慮到那些年代的特殊背景。美國人在日本使用原子彈向蘇聯敲響了警鍾:這意味著,明天我們也可能遭到襲擊,盡管蘇聯在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但對許多人來說,研製原子彈是戰爭的繼續。誰也不知道,自己將派往何處,也不知道什麼是輻射,誰也不能拒絕。
尤里·梅德韋傑夫:難道人們真的以為美國人會向前不久的盟友投擲原子彈嗎?
葉·韋利霍夫:不少院士對此確信無疑。
『貳』 俄羅斯一修道院發生爆炸,至少7人受傷,這是一起意外事件嗎
俄羅斯一修道院發生爆炸,至少7人受傷,根據相關報道,這應該不是一起意外事件,因為報道表示有一名身份不明的男子引爆了一個爆炸裝置,才導致了這次爆炸事件的發生。
『叄』 1988年俄羅斯有沒有核彈爆炸或航天器升空失敗
1988年一年,蘇聯(當時還沒有解體,所以沒有俄羅斯)就進行了16次核試驗,時間是從4月6日~12月28日,地點全在今天哈薩克境內的試驗場。航天器這一年沒有失敗。
『肆』 中國第一顆核彈爆炸時間是什麼時候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在1964年10月16日15時發射的。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時間下午3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核武器試驗場爆炸成功,從此中國走出了核威脅和核訛詐的陰影。當天傍晚,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給3000名演職人員宣布這個驚人的好消息,23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才正式對外宣布。
這顆原子彈在羅布泊102米的高塔上爆炸的,根據試驗場的爆炸效應,估計當量約兩萬噸級。第一顆原子彈中國耗資約28億人民幣,僅用了2年零8個月就試驗成功。
(4)俄羅斯p4實驗室什麼時候爆炸擴展閱讀:
其他國家第一顆核彈爆炸時間:
1、美國: 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
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爾空軍基地的沙漠地區爆炸成功,其威力相當於1500—2000噸TNT炸葯。
2、俄羅斯:1949年8月29日4時
1949年8月29日4時,蘇聯在哈薩克的米什克瓦核試驗場成功進行了首次核試驗,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3、英國:1952年10月3日
1952年10月3日,英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澳大利亞蒙特貝洛沿海的船上試爆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伍』 俄羅斯核爆炸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1986年4月26日當地時間1點24分,前蘇聯的烏克蘭共和國切爾諾貝利(Чорнобиль,Chernobyl)核能發電廠(原本以列寧的名字來命名)發生嚴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導致31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於放射性物質遠期影響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線影響而導致畸形胎兒的出生。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輻射塵隨著大氣飄散到前蘇聯的西部地區、東歐地區、北歐的斯堪地維亞半島。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受污最為嚴重,由於風向的關系,據估計約有6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的土地。但根據2006年的TORCH(The Other Report On Chernobyl)報告指出,半數的輻射塵都落在前述的三個前蘇聯國家以外。此事故引起大眾對於前蘇聯的核電廠安全性的關注,事故也間接導致了蘇聯的瓦解。蘇聯瓦解後獨立的國家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等每年仍然投入經費與人力在事故的善後以及居民的健康保健方面。因事故而直接或間接死亡的人數難以估計,且事故後的長期影響到目前為止仍是個未知數。
2005年一份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認為直到當時有56人喪生—47名核電站工人及9名兒童患上甲狀腺癌—並估計大約4000人最終將會因這次意外所帶來的疾病而死亡。
對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結論,卻有著針鋒相對的調查結果。在結論和觀點相反的調查中,以環境保護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的結果最令人震驚。該組織於2006年4月18日發表報告稱,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導致27萬人患癌,因此而死亡的人數達9.3萬。
與此同時,英國兩名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表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長期影響可能導致另外6.6萬人死於癌症。也就是說,除了國際原子能機構承認的死亡數外,還有6.6萬人死於輻射所致的癌症,僅僅這個數字就是國際原子能機構所承認的死亡數的15倍還多。
這個是前蘇聯的吧...另外當年還有個通古斯大爆炸,但是至今真相還是個迷...是20世紀初的事情
『陸』 什麼叫P4實驗室
P4實驗室也稱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是依據密封程度的不同進行分級,等級和安全性最高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從事致病性微生物實驗的單位,作為各類傳染病菌(毒)研究操作的基本單元,實驗室必須有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擴散的制度和人體防護措施;不同危害群的微生物,必須在不同的物理性防護條件下操作,一方面防止實驗人員和其他物品受污染,同時也防止其釋放到環境中。
『柒』 還有什麼東西比原子彈還要可怕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大致分為三大類: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學武器。
原子彈就屬於核武器的范疇中。但是原子彈威力遠不是最大的。
核武器中的氫彈,威力要比原子彈大得多得多。1961年蘇聯在新地島測試了一枚性能縮水的氫彈,爆炸當量達5800萬噸;而原子彈最大爆炸當量不過10萬噸而已。蘇聯還設計出了當量為10億噸和100億噸的氫彈,但是不敢測試。因為會把自己人也炸死。
化學武器里目前最厲害的就是神經性毒劑,這種毒劑只要人吸一口就當場死亡。不過它的威力沒有原子彈大。
威力最大的應該是生物武器里的病毒武器和基因武器。有些大國採用可怕的埃博拉病毒作為生物戰劑。埃博拉病毒死亡率高於90%,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險的病毒,發病後9-10天內死亡。而且目前無葯可治。
基因武器最最恐怖,俄羅斯某P4級實驗室研製出過一種基因武器,量還沒有指甲蓋那麼多,無色無味不揮發,極易溶於水。投入河中無法被檢測出來,可輕易殺死100億人。
『捌』 斯大林在世時蘇聯為什麼沒有造出原子彈這與他個人有關系嗎
斯大林與原子彈
(俄)若列斯·麥德維傑夫 劉顯忠、王桂香編譯
一 、蘇聯原子彈情報的由來
1939年年初,德國公布了奧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的論述鈾—235的核在中子誘發下裂變的研究結果後,製造原子彈就被認為是有了實際可行的方案了。1940年上半年,美國的各種報紙刊雜志上也在討論製造原子彈的可能性和這種武器可能會對戰爭的結局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問題。但從1940年年中開始,這一研究領域已經轉入了秘密狀態。
前不久公布的解密文件表明,蘇聯駐倫敦的情報機關首先向蘇聯政府匯報了有關可能製造原子彈的最初資料,1941年 9月底.該情報機關匯報說,在英國已成立了具體研究和製造原子彈的專門的鈾委員會(估計這種炸彈在兩年內有可能被製造出來),隨後匯報了一些技術細節和英國戰時內閣准備的有關這個問題的報告全文。
1941年10月13日的《真理報》首次報道了有關原子彈的非同尋常的破壞力。彼·列·卡皮察院士指出,「理論上的計算結果顯示,如果威力很大的炸彈可以毀掉整個街區,那麼一個不大的原子彈就能毀掉一個有幾百萬人口的首都大城市。」這份報道引起了蘇聯物理學家格·尼·弗廖羅夫的注意,他馬上寫信向蘇聯當局提出恢復被戰爭中斷的鈾問題研究的必要性。1942年年初他帶著幾封信直接去找斯大林談製造原子彈的可能性,以及德、美、英等國無疑已經開始研究原子彈的情況,他是第一位向斯大林談此事的蘇聯物理學家。
1942年,蘇聯情報機關獲得了有關製造原子彈的核心原料鈾方面的大量文件,主要是來自英國和美國的原子物理學家們提供的資料。具體來說,得自英國的最為珍貴的資料主要是由1933年離開德國的原子物理學家克勞斯·富克斯以及一位戰時內閣大臣漢基勛爵的秘書約翰·凱恩克羅斯提供的;得自美國的情報是來自1942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鈾反應堆的恩里科·費米的最親密助手、義大利僑民布魯諾·蓬泰科爾沃。他們都信仰共產主義,所以主動地把原子彈的資料轉交給蘇聯駐外的情報機關。這些資料是一份在美英鈾計劃的積極參與者中傳閱的特殊「內部出版物」的復印件,只有精通高等數學和理論物理的科學家才能看懂。根據現存的文件和回憶錄判斷,在1942年5~6月份斯大林得到了貝利亞和卡夫塔諾夫分別提交的兩份有關原子彈的簡要報告後,就下決心要研製原子彈。
二、蘇聯原子時代的開端
1942年9月28日,斯大林簽署了《關於組織鈾研究》的第 2 352號國防委員會密令。該密令的草案是由莫洛托夫在同阿布拉姆·越飛和卡夫塔諾夫兩位院士協商的基礎上擬訂的。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莫洛托夫此時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和政府方面「鈾問題」的總負責人。
原子工業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是鈾礦。1942年11月27日,蘇聯國防委員會通過了《關於開采鈾》的第2542cc(「cc」代表「絕密」)決議,這被視為蘇聯原子時代的開端。
1943年2月11日,一位較年輕的原子物理學家伊·瓦·庫爾恰托夫被正式任命為鈾研究工作的領導人,國防委員會和斯大林賦予他調動解決問題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資源的特命全權。庫爾恰托夫在內務人民委員部和國防委員會研究了蘇聯情報機關收集到的約有2 000頁的關於研製原子彈可行性的技術資料。他宣布說,這些資料「對我國和科學具有重大的、無法估量的意義……所有的材料都表明了在極為短暫的期限內解決鈾問題的技術可能性,這要比不了解國外這項工作進展的我國科學家所想像的期限要短得多。」
1943年3月10日,蘇聯科學院成立了秘密的原子能科學研究所,它被命名為「2號實驗室」。從1943年4月起,庫爾恰托夫堅持讓主持「2號實驗室」的各牽頭科學家——越飛院士、阿里汗諾夫、基科因、列夫·阿爾齊莫維奇、尤里·哈里頓和基里爾·曉爾金——熟悉上述機密技術資料,讓他們每個人都主持研究一個獨立的科學技術問題,庫爾恰托夫本人主要負責建立鈾—石墨反應堆和分離鈈。為了不暴露蘇聯情報機關的整個間諜網,獲准接觸情報機關秘密的所有人都無權透露自己所了解情況的來源,他們都不得不把在內務人民委員部情報局獲得的某些材料說成是自己的發現和發明,這也為他們創造了天才的光環,庫爾恰托夫被視為蘇聯原子之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盡管蘇聯情報機關繼續為物理學家提供大量的能證明美國很快就擁有真正的原子彈的情報,但是蘇聯在這方面的進展速度還是不快,其原因是到1944年年底之前蘇聯還沒有開采、提煉出鈾。伊·庫爾恰托夫指出,研製原子彈至少需要200噸純金屬鈾(50噸用於試驗反應堆、150噸用於工業反應堆),但當時蘇聯只有戰前保留下來的700克鈾粉。開采、提煉鈾的任務相當艱巨,因為從鈾礦地到濃縮廠的鈾礦石運輸問題非常嚴峻,而鈾的提取率也很低,要獲得一噸濃度為40%的濃縮鈾需要把大約兩千噸的鈾礦石運到工廠,即便在「富」鈾礦中金屬鈾也只佔10%。
1942年年底,蘇聯的第一個鈾聯合公司建在塔吉克的塔博沙爾地區鈾礦所在地,由有色金屬人民委員部具體負責。1943年7月30日,蘇聯國防委員會通過第3834 cc決議,吸收地質學事務委員會、黑色金屬人民委員部、機械製造人民委員部、煤炭人民委員部、彈葯人民委員部等參與解決對鈾礦的開采和濃縮,以保證必需的設備和幹部,但蘇聯缺少到條件極為艱苦的中亞荒漠的鈾礦上進行工作的志願者,到1944年年底在蘇聯整個鑽工業系統中的工作人員僅有約500人。
1944年12月8日,斯大林簽署了國防委員會第7102 cc決議,決定改由貝利亞領導的內務人民委員部負責鈾的開采和加工,把具有專業知識的礦工、地質專家、化學專家、機械師、動力工程專家以及技術工人等囚犯派往鈾聯合公司,到 1945年8月已有 2 295名專業技術囚犯從事鈾的開采,截至1950年已達7 210人。盡管鈾礦石的加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從1945年年底能加工大約1萬噸(獲得了7噸濃縮鈾),到1950年年初加工量已達60多萬噸,但這仍然無法保證工業反應堆的需要。1948年春夏,來自戰利品鈾及捷克斯洛伐克和東德恢復的鈾礦場冶煉出來的濃縮鈾進行了補充,截止到1953年年初,幾乎裝入新一代反應堆的所有鈾的一半都是來自處於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監管和保護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東德的鈾礦。
眾所周知,二戰末期美英盟軍就和蘇聯開始爭奪德國鈾戰利品,盟軍在歐洲登陸後美國成立了「負有特殊使命」的特殊聯隊——原子「特命隊」,奪取德國與鈾方案相關的一切設備以及鈾和重水儲備,1945年年初兩個還沒有完成的德國重水試驗鈾反應堆就被拆毀並送到英國。此外,他們還把德國的原子能科學家逮捕並關押在英國。
1945年5月中旬,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和「2號實驗室」才組成自己的「戰利品」鈾小隊——內務人民委員部軍官們和精通德語的原子科學家,他們有幸得到了曾在俄國生活過近20年的德國純金屬鈾生產專家尼古拉斯·里爾教授的自願幫助。里爾教授把蘇聯科學家帶到了奧拉寧堡市,但那裡的德國生產反應堆所用的純鈾的總工廠在戰爭結束的前幾天就被美國的蓄意轟炸完全破壞了,受損壞的剩餘的工廠設備沒有經過維修就運往了蘇聯,而且最終還在其他小城市成功地發現了大批的鈾原料、鈾氧化物,差不多能有100噸的鈾氧化物,以及12噸鈾。里爾教授帶著全家和幾名德國鈾工廠的工程師自願隨同這批鈾原料來到了莫斯科。1945年7月,他們開始把莫斯科州的諾金斯克「電爐鋼廠」改建成鈾工廠(它在內務人民委員部中的代號是「7131地」,在這里工作的絕大多數都是囚犯——被德國俘虜後返回的蘇聯士兵,因此它是第一批原子古拉格「群島」中的一個)。1945年年底得以把鈾氧化物加工成純金屬鈾,第一批煉出來的金屬鈾在1946年1月進入了庫爾恰托夫的實驗室,用在鈾—石墨實驗反應堆的裝置上。
此外,蘇聯還與1925年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古·赫爾茨領導的以及由曼·馮·阿爾登涅領導的兩批德國科學家在東德簽訂了合作合同,這些科學家的主要任務就是以各種方法分離鈾—235和鈾—238的同位素。在黑海沿岸靠近蘇呼米的地方蘇聯方面為他們建了研究所,隨後又建了進行放射化學和放射生物學研究的德國人研究所。1945~1955年,在蘇聯總共大約有300位德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在從事鈾方案的研究工作。
三、廣島和長崎之後的斯大林與原子彈計劃
1945年7月16日,美國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7月20日或21日,斯大林已從蘇聯情報機關獲知此消息,即在7月24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告知斯大林之前就已知曉了,但斯大林沒有想到兩周之後原子彈就付諸使用了。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在德國投降約3個月後蘇聯開始對日作戰,對斯大林來講,對日作戰不只是幫助盟國的一個行動,斯大林在亞洲有其重大的戰略意圖,他通知盟國,蘇聯計劃在8月中旬與日本開戰,但8月6日美國原子彈在廣島上空爆炸的消息促使斯大林和總參謀長A.H.安東諾夫迅速簽署了關於當地時間8月9日清晨在滿洲全線開始對日採取軍事行動的命令。8月9日,美國空軍根據杜魯門的命令在長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彈,日本迅速宣布投降。此時,蘇聯軍隊佔領了幾乎整個滿洲以及從1905年起就成了日本殖民地的朝鮮的一半,決定亞洲遠東地區政治前途的主動權轉到了蘇聯手中。
美國在日本使用原子彈及其原子彈的生產能力,促使斯大林要加速蘇聯的原子彈研製。1945年8月,斯大林曾在孔策沃別墅同原子彈計劃的領導人及國防委員會的成員舉行鈾規劃會議,其結果是斯大林簽署了1945年8月20日國防委員會第9887號決議。該決議規定要成立管理原子彈計劃的新機構——特命全權委員會,被稱之為「原子政治局」,斯大林任命貝利亞為該委員會主席,並指定馬林科夫、沃茲涅先斯基、瓦尼科夫、扎韋尼亞金、庫爾恰托夫、卡皮察、B.A.馬赫涅耶夫和別爾烏辛為委員會成員,情報機關的科技部也轉歸特命全權委員會管轄。委員會下設執行機關——蘇聯人民委員會第一管理總局,局長是瓦尼科夫,庫爾恰托夫的研究中心也從科學院轉給了第一管理總局,它變成了一個龐大的秘密超級人民委員部。
1946年1月25日和1947年1月9日,斯大林曾兩次接見過蘇聯研製原子彈計劃的主持人庫爾恰托夫。據前不久公布的庫爾恰托夫記錄的筆記顯示,會見中斯大林談了對科學家的關心,要求有關部門減輕他們的負擔,幫助改善他們的物質和日常生活狀況,並建議制定必要的措施以加速工作,加速提供所需要的一切,以及擴大科研隊伍建設,進一步吸引一些科學家參加原子彈的研製工作。1947年1月9日,斯大林召開了長達3個小時的原子問題會議,其中庫爾恰托夫向斯大林匯報了1946年12月在「2號實驗室」里建成了歐洲第一個實驗「物理」反應堆,斯大林進行了詳細的詢問並要求對這一事實要嚴格保密。斯大林下令責成蘇聯人民委員會第一管理總局保證在1948年造出原子彈、鈾彈和鈈彈。
第一管理總局的規模迅速擴大,轉到第一管理總局的還有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工業建設勞改營總管理局以及礦山冶金企業勞改營總管理局,到1946年年初勞改營中共有29.3萬名囚犯。眾所周知,參與美國原子彈計劃的共有12.5萬人,到1950年被納人第一總管理局系統的參與蘇聯原子彈計劃的人數已超過了70萬人,其中一多半是因犯,1/3是內務部的軍人建築部隊,只有 10%左右的人員為行動受到了嚴格限制的「自由僱傭者」。
四、蘇聯成功地製造出原子彈
1945年,蘇聯獲得了在長崎上空爆炸的鈈彈的詳細描述和圖紙,但這時蘇聯還沒開始生產鈈。1946年在「2號實驗室」里建成的不大的實驗反應堆內用的是戰利品鈾。為了開采德國的鈾礦,在薩克森建立了一個蘇聯的「鈔」股份公司,一些被囚禁在巴爾乾的德國人和德國戰俘被招來從事這些礦山的開發工作。1946年,在蘇聯境內也發現了鈾礦,但開采鈾礦很困難。1947年,生產出第一批國產鈾,鈾的開采地點在1990年前都是保密的,甚至在鈾礦上工作的工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在開采鈾礦,官方稱他們開採的是一種「特殊的礦產」,而在當時的文件中使用的是「鉛」或「A—9」產品來代替。在烏拉爾建設第一個工業反應堆和「燈塔」放射化學工廠,建設規模很大,有3萬多名囚犯和內務部3個軍事建築團的戰俘在這里工作,以「車里雅賓斯克—40」而著稱,庫爾恰托夫親自領導向新建的反應堆填充鈾。1947年,又展開了3個原子城的建設工作。其中,兩個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斯維爾德洛夫斯克—44和—45,用來分裂鈾同位素,一個在高爾基州——阿爾扎馬斯—16,用來製造鈈彈和鈾彈。由於鈾不夠,以至於在1948年初第一個工業反應堆都無法投入生產,造成政府規定的製造第一批原子彈的期限錯過了。
只是到1948年年初,才成功地積累了裝填工業反應堆所必需的150噸鈾。6月8日,反應堆開始在極低的功率下試運行,6月22日,建成了功率為10萬千瓦的反應堆。1948年和幾乎1949年的一半時間,科學家庫爾恰托夫、瓦尼科夫和扎韋尼亞金都在烏拉爾坐鎮,就地解決出現的所有問題,貝利亞也到過那裡幾次,他要向斯大林解釋原子彈製造工作拖延的原因。1948年夏,斯大林開始封鎖西柏林,這導致了蘇聯和西方國家之間戰後最嚴重的一次危機,對斯大林來講,缺少原子武器限制了「從實力地位」推行自己外交政策的能力。
1949年5月,「燈塔」放射化學工廠在鈾—235分裂的短衰期產品完全發生裂變之前就從「燃燒完」的鈾塊中分離出鈈,這通常需要把這些鈾塊在水下保藏3個月。由此造成許多放射化學家受到了過度輻射,其中有120人患上了鈦肺硬化放射病,而放射性廢料當時就堆放在流經工業帶的一條不長的捷恰河裡,造成數十公里的河流遭到了嚴重污染,在當地的農民中出現了大量的輻射病。
1949年6月,在蘇聯已經以金屬的形式積累了10公斤鈈,相當於美國投向長崎的炸彈(在廣島上空投的是鈾彈)中的鈈的數量。據物理學家估算,只需用一半如此珍貴的物質即可完成試驗性爆破。但是斯大林下令要求進行精確的「復制」。
第一枚蘇聯原子彈的成功試驗,是1949年8月29日在哈薩克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州專門修建的試驗場進行的。這是一枚工程技術和「科技含量」都更為復雜的鈈彈。但蘇聯對外沒有宣布這次成功的試驗,因為擔心美國會對蘇聯的原子工程實行先發制人的打擊。
1951年,蘇聯造出鈾彈並進行了試驗。這已經是獨創的蘇聯式樣了,它要比第一枚美國鈾彈更小巧、更完美。正是原子彈保證了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
(摘自2004年第5期《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玖』 求:上世紀俄國西伯利亞通古斯大爆炸的詳細資料
通古斯大爆炸(Tunguska event)
1908年6月30日,在俄羅斯帝國西伯利亞森林的通古斯河畔,突然爆發出一聲巨響,巨大的蘑菇雲騰空而起,天空出現了強烈的白光,氣溫瞬間灼熱烤人,爆炸中心區草木燒焦,七十公里外的人也被嚴重灼傷,還有人被巨大的聲響震聾了耳朵。不僅附近居民驚恐萬狀,而且還涉及到其它國家。英國倫敦的許多電燈驟然熄滅,一片黑暗;歐洲許多國家的人們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晝般的閃光;甚至遠在在洋彼岸的美國,人們也感覺到大地在抖動……
具體的發生的時間是早上7:17分,位置在北緯60.55度、東經101.57度,靠近通古斯河附近(今屬俄羅斯聯邦埃文基自治區 )。其破壞力後來估計相當於10~15百萬噸TNT炸葯,並且讓超過2150平方公里內的6千萬棵樹倒下。
大約當地時間早上7:15分左右,在貝加爾湖西北方的當地人觀察到一個巨大的火球劃過天空,其亮度和太陽相若。數分鍾後,一道強光照亮了整個天空,稍後的沖擊波將附近650公里內的窗戶玻璃震碎,並且觀察到了蕈狀雲的現象。這個爆炸被橫跨歐亞大陸的地震站所記錄,其所造成的氣壓不穩定甚至被當時英國剛發明的氣壓自動記錄儀所偵測。接下來幾個星期,歐洲和俄國西部的夜空有如白晝,亮到晚上不必開燈讀書。在美國,史密松天文物理台(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和威爾遜山天文台(Mount Wilson Observatory)觀察到大氣的透明度有降低的現象至少數個月。
如果這個物體撞擊地球再遲幾小時,那麽這個爆炸應該發生在歐洲,而不是人口稀少的通古斯地區,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
當時俄國的沙皇統治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無力對此組織調查。人們籠統地把這次爆炸稱為「通古斯大爆炸」。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於1921年派物理學家庫利克率領考察隊前往通古斯地區考察。他們宣稱,爆炸是一次巨大的隕星造成的。但他們卻始終沒有找到隕星墜落的深坑,也沒有找到隕石。只發現了幾十個平底淺坑。因此,「隕星說」只是當時的一種推測,缺乏證據,庫利克又兩次率隊前往通古斯考察,並進行了空中勘測,發現爆炸所造成的破壞面積達20000多平方公里。同時人們還發現了許多奇怪的現象,如爆炸中心的樹木並未全部倒下,只是樹葉被燒焦;爆炸地區的樹木生長速度加快;其年輪寬度由0.4—2毫米增加到5毫米以上;爆炸地區的馴鹿都得了一種奇怪的皮膚病棗癩皮病等等。不久二戰爆發,庫利克投筆從戎,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前蘇聯對通古斯大爆炸的考察,也被迫中止了。 二戰以後,前蘇聯物理學家卡薩耶夫訪問日本,1945年12月,他到達廣島,四個月前美國在這里投下了原子彈。看著廣島的廢墟,卡薩耶夫頓然想起了通古斯,兩者顯然有著眾多的相似之處:
爆炸中心受破壞,樹木直立而沒有倒下。
爆炸中人畜死亡,是核輻射燒傷造成的。
爆炸產生的蘑菇雲形相同,只是通古斯的要大得多。
特別是在通古斯拍到的那些枯樹林立、枝幹燒焦的照片,看上去與廣島上的情形十分相似。因此,卡薩耶夫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認為通古斯大爆炸是一艘外星人駕駛的核動力宇宙飛船,在降落過程中發生故障而引起的一場核爆炸。
此論一出,立即在前蘇聯科學界引起了強烈反應。支持者和反對者乏其人。索羅托夫等人進一步推測該飛船來到這一地區是為了往貝加爾湖取得淡水。還有人指出,通古斯地區馴鹿所得的癩皮病與美國1945年在新墨西哥進行核測驗後當地牛群因受到輻射引起的皮膚病十分近似,而通古斯地區樹木生長加快,植物和昆蟲出現遺傳性變異等情況,也與美國在太平洋島嶼進行核試驗後的情況相同。
五、六十年代,前院多次派出考察隊前往通古斯地區考察,認為是核爆炸的人和堅持「隕星說」的人都聲稱考察找到了對自己有利的證據,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對於沒有找到中心隕星坑的情況,有人認為墜落的是一顆彗星,因此只能產生塵爆,而無法造成中心隕星坑。
1973年,一些美國科學家對此提出了新見解,他們認為爆炸是宇宙黑洞造成的。某個小型黑洞運行在冰島和紐芬蘭之間的太平洋上空時,引發了這場爆炸。但是關於黑洞的性質、特點,人們所知甚少。「小型黑洞」是否存在尚是疑問。因此,這種見解也還缺少足夠的證據。直到今天,通古斯大爆炸之謎仍未解開。
調查歷史
令人驚訝的是,當時只有很少的科學家對這個沖擊感到興趣,大概是因為通古斯地區過於偏遠。就算當時有任何對這地區的調查,那些記錄也應該會在接下來混亂的時代遺失—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革命和俄國內戰。
現存第一個對此地區最早的調查已經是幾乎20年後了。1921年,俄羅斯科學院(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的礦物學家Leonid Kulik到達通古斯河地區,並在這個地區調查當時隕石撞擊的確切地點。他用隕石上的鐵可能解救蘇聯工業的理由,說服蘇聯政府對科學調查隊給予資金。
Kulik的調查隊在1927年終於找到爆炸地點。讓他們驚訝的是,沒有發生任何隕石坑。燒焦枯死的樹橫跨了大約50公里。少數靠近爆炸中心的樹沒有傾倒,它們的樹支和樹皮則被脫去。傾倒的樹則是向爆炸中心相反的方向傾倒。
接下來10年,有另外3支隊伍被派到這一地區。Kulik發現一個小沼澤可能是隕石坑,但在排光其中的水後,他在底部發現一些樹木殘支,所以確定那不是隕石坑。1938年,Kulik又找人來空照整個區域,顯示樹是以一個像蝴蝶的巨大形狀傾倒,然而他仍然沒有發現任何隕石坑。
50和60年代的調查隊在這個地區發現了極小的玻璃球灑在土地上。化學分析顯示球內含有大量的鎳和銥—在隕石中常見的金屬,而且也確定它們是來自地球以外的。另外由Gennady Plekhanov所領導的研究隊發現並沒有輻射異常的跡象,這表示這並不是自然的核自爆現象。
歷史上關於通古斯大爆炸的各種學說
多年來,有關通古斯大爆炸的原因說法不一,從1927年開始尋找隕石碎片以來,人們不斷提出各種假說,試圖揭示通古斯大爆炸的原因,其中包括隕石撞擊說、核爆炸說、飛船墜毀說、黑洞撞擊說等……
·1927年 出現隕石轉化為氣體的猜想
·1929年 提出隕石與地球相切
·1930年 提出彗核爆炸說
·1932年 提出宇宙塵埃雲與地球相撞說
·1934年 提出彗尾撞擊地球說
·1945年 提出宇宙飛船核爆炸說
·1946年 提出火星飛船爆炸說
·1947年 提出反物質隕石湮滅說
·1958年 提出冰隕石說
·1959年 提出行星星核碎片說
·1961年 提出飛碟分裂說
·1962年 提出流星破壞地球電離層說
·1963年 提出隕石靜電破壞森林說
·1964年 提出外星文明回應地球信號說
·1965年 提出雪人飛船入侵說
·1966年 提出白矮星超密碎片撞擊說
·1967年 提出閃電引發甲烷氣體爆炸說
·1968年 提出爆鳴氣爆炸和水分解說
·1969年 提出反物質彗星撞擊說
·1993年 提出冰隕石撞擊說
·1995年 提出反物質湮滅說
·1995年 提出含碳球粒隕石說
·1996年 提出60米直徑小行星撞擊說
·1996年 提出無線動力魚雷發射影響說
·1996年 提出地外物質(可能是銥含量極高的行星)撞擊說
通古斯大爆炸六大熱門假說
隕石撞擊說:
前蘇聯科學家、第一位親臨通古斯現場的萊奧尼德·庫利克認為,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是由於一顆流星落到了地面。後來,美國科學家也在實驗室里用計算機模擬出了隕石高速撞地引發的大爆炸效果,計算機摹擬很好地解釋了沖擊波揚起的地面塵埃高達大氣外層,反射回的日光造成了當年通古斯卡周邊地區如晝之夜的景象。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很長時間以來,所有的實地考察都沒有發現任何隕石殘骸。
核爆炸說: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震驚世界的第一顆原子彈。這顆在距離地面1800英尺上空爆炸的原子彈,給廣島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然而,廣島原子彈的破壞景象卻意外地給研究「通古斯大爆炸」的科學家們以新的啟示。那雷鳴般的爆炸聲、沖天的火柱、蘑菇狀的煙雲,還有劇烈的地震、強大的沖擊波和光輻射,這一系列的現象與通古斯大爆炸簡直相似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於是,前蘇聯的軍事工程專家卡薩茨夫第一次大膽地提出了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是一場熱核爆炸的新見解。
外星人飛船說:
1946年,提出「熱核爆炸說」的卡薩茨夫不僅肯定了「通古斯大爆炸」是一場核爆炸,更驚人的是,不久後他還第一次提出了這樣一個大膽推測:通古斯大爆炸的神秘怪物是第一艘訪問我們地球的太空飛船。
反物質撞擊說:
1965年,三位美國科學家提出,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可能是從太空降到地球來的一種反物質———反隕石造成的。他們在調查報告中說,當天,一個由「反物質」組成的隕石意外地闖入了地球並導致了這場災難。他們認為:半克「反鐵」與半克鐵相撞,就足以產生相當於在廣島爆炸的那顆原子彈的破壞力。
黑洞撞擊說:
1973年,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傑克遜和萊伊安根據黑洞天體的理論,認為「通古斯大爆炸」是由於微型黑洞天體的強大引力所造成的,他倆斷定:「小型黑洞是在冰島和紐芬三島(加拿大)之間大西洋某地區穿過地球。」
彗星撞擊說:
第一位提出「彗星撞擊說」的,是前蘇聯科學院院士彼得洛夫。他認為引起通古斯爆炸的,是一個來自太陽系遙遠地方的由稀鬆的雪團組成的彗星。當它以每小時4萬公里的速度沖破地球表面的大氣層時,由於摩擦產生了過熱的氣體。這種氣體一接觸地面,就發生了相當於數顆原子彈破壞力的巨大沖擊波,由於彗星很快便蒸發完了,所以地球上沒有留下任何殘骸作為「物證」。
正如在6500萬年前,昌盛一時的爬行類動物恐龍神秘地從地球上消失了一樣,「第一代人類文明」也是因為某種原因,從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當然,這種假設還有待於科學家作進一步的考證。如果這種假設成立,那麼毀滅」第一代人類文明」的元兇又是什麼呢?
發生在本世紀初,位於西伯利亞的一場神秘的大爆炸,就為尋求答案的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線索。
1908年6月30日,在位於今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卡地區,一團巨大的火球劃破蒼茫的夜空,隨即,引發了一場相當於1000枚廣島原子彈能量總和的大爆炸,爆炸引起的大火,燒毀了周圍數百英里內的原始森林,成群的馴鹿在大火中化為灰燼。大爆炸後的數日內,通古斯卡地區方圓9000英里的天空,被一種陰森的桔黃色所籠罩,猶如一個巨大的火球,遠在西歐的人,竟然能在夜間不用燈火看報!
由於通古斯卡地區地處偏遠,大爆炸發生的最初十幾年中,一直無人問津。直到1927年,前蘇聯的地質學家庫里克才帶隊親臨現場考察。一望無際的被燒焦的樹木,使考察隊員得出結論:大火是在大范圍內輻時燃燒起來的。部分考察隊員推測,大火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但爆炸區內,並沒有找到火山口,顯然,這種推測是錯誤的。庫里克決心弄清大爆炸的真實原因,他訪問了許多火球從天而降的目擊者,並先後4次進入通古斯卡地區,進行了詳盡的實地考察,最後,他得出結論:是一顆寵大的隕石在在快速運動中,與大氣摩擦後,充分燃燒分解,引起大爆炸。但是,如果真是這種情況,就一定能在該地區找到隕石碎片,遺憾的是,庫里克和眾多考察隊員,費盡了周折,也沒有找到任何隕石碎片。
二戰期間,通古斯卡大爆炸的確定曾一度中斷。二戰後,由於人類首次領略了核爆炸的威力,因而,有人指出,只有核爆炸,才會有如此巨大的摧毀力。但是,人類掌握核爆炸的技術是在本世紀40年代,那麼1908年的核爆炸是如何產生的呢?只能有一個解釋:此乃外星人所為。一時間,這一觀點轟動一時,整個平常界為此沸沸揚揚。科學家們紛紛推測是,是外星人的飛船事故呢?還有外星人的地球上做的實驗?然而,這種推測卻找不到任何科學的依據。
通古斯卡引起了前蘇聯科學家的足夠重視,許多一流的科學家每年夏天都要去通古斯卡考察,他們搜集了大量的資料。
其中有個叫法斯特的科學家,測出了大爆炸所摧毀的樹木佔地約850平方英里。在這之後,又經過35年的艱苦努力,法斯特拼出了該區域內被毀樹木的詳解圖。根據此圖,科學家們推算出,這片原始森林,當年是被一個自西向東飛行的,相當於1~2千萬TNT當量的天體,在距地面4的英里的高空爆炸所毀。就此,大爆炸的真實原因逐漸露出端倪。
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結束。大批西方科學家蜂擁而至,他們對通古斯卡的興趣是顯而易見的,搞清大爆炸的真實原因,對人類本身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暫且不說「第一代人類文明」是還存在,又是如何毀滅的,僅是搞清6500萬年前,恐龍神秘消失的原因,對科學家們來說,就是個不小的進步。
義大利核物理學家用重同位素法測試出,1908年被擊毀的冷杉,其微量元素的含量遠遠高於其它年份的含量,而這些微量元素不可能源於地球,顯然,大爆炸與隕石有關。
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里,用計算機模擬出了大爆炸的真空效果:當一塊直徑約200英尺的隕石以45°角撞向地球時,由於與大氣的劇烈摩擦,使其充分燃燒和分解,恰好在距地4英里的高空處爆炸,沖擊波揚起的地面塵埃高達大氣外層,反射回的日光恰好解釋了當年通古斯卡周邊地區的如晝之夜.
通古斯爆炸之謎新說:冰質彗星撞地球所致
2007年2月15日新浪科技訊 據俄羅斯有關媒體2月11日報道,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科學家們最近公 布了他們關於通古斯爆炸之謎的新設想--1908年發生的震驚全球的通古斯爆炸並非石質隕石撞擊地球,而 是由水和碳構成的冰質彗星引發的。
俄羅斯科學家提出新設想
據物理學家戈納迪-貝賓表示,爆炸發生20年後找到的濃縮冰裡面含有可燃性氣體就充分證明了新設想的 真實性。他稱,對於來自遠方的彗星來說,地球就是一個燒得熾熱的煎鍋。彗星在飛臨地球時迅速融化並 發生了爆炸。他認為,他從事頗令研究人員頭痛的通古斯爆炸已經30多年了,如今終於在列昂尼德-庫利 克(第一個在墜落地進行實地研究的科學家)的日記中找到了能證實這一新設想的線索。
戈納迪-貝賓認為,列昂尼德-庫利克也曾找到了上面覆蓋著泥煤的冰狀物質,但這並沒有給他任何啟發, 因為列昂尼德-庫利克要找的是別的其它東西。戈納迪-貝賓稱:「他試圖尋找傳統意義上的隕石--石質或 鐵-石構成的隕石,但這只是夢想,因為一切都已經融化了」。
當前,該理論已經對外公布並需要進一步分析。2008年6月30日將是通古斯爆炸100周年。戈納迪-貝賓希 望他提出的這一新設想會成為通古斯爆炸之謎的最終答案。
眾多科學家說法不一
盡管通古斯爆炸的真實面目尚未最終揭開,但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引發通古斯爆炸的是一種特殊的物體, 其特點是強動能、低密度(比水的密度還低)、低強度和高揮發性。只有擁有了上述特性,爆炸發生後該物 體便立即遭到破壞並迅速蒸發。從種種跡象來看,擁有這一特性的物體很可能是由冰和氣體構成的彗星, 或者是混入高熔點微粒的雪狀氣體。有些科學家則認為,通古斯隕石的質量至少不小於百萬噸,速度達 30-40公里每秒。在事發當地的土壤中科學家們找到了含硅酸鹽和磁鐵礦的微粒,其外部特徵很像隕石粉 末和燃燒殘余的彗核。當然,在結果尚未澄清之前,科學家們眾說紛紜,甚至有的科學家還說構成通古斯 隕石的是一種「反物質」。通古斯隕石墜落後發生的爆炸是這種「反物質」和地球「物質」相互作用的結 果。但是通古斯爆炸發生當地並沒有發生放射現象加強的情況。還有一種更有趣的設想是,通古斯隕石很 可能是一種微型黑洞,它在撞擊到通古斯森林中後穿過地球進入了大西洋。不管是多麼完美和離奇的設想 ,最終都經不起進一步研究的推敲和具體細節的考證,這些設想自然也就只能破產。
通古斯隕石是如何落下的?
通古斯隕石無疑是一顆巨大的天體與地球不期而遇。撞擊於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偏僻的西伯利亞原始森 林--今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通古斯卡河地區。當地時間早上7時15分,天空飛來一個巨大的火球。 東西伯利亞的許多居民都見證了這一奇觀。這個不明天體在飛行過程中還伴隨著轟轟的雷鳴聲。接下來的 爆炸發生後引起了地面的震動,葉尼塞河、勒拿河與貝加爾湖之間方圓百萬平方公里內都能感覺到震動。 上世紀20年代開始首批科學家開始研究通古斯現象,蘇聯科學院曾組織以庫利克為首的探險隊四次前往災 難發生地進行考察研究。他們的發現是,通古斯隕石墜落地周圍的樹木成扇形倒落在地,中心地區的樹木 只留下根部。大片的樹林全被燒毀。在此之後的探險(約有20次)還發現,該地區傾倒的樹林呈「蝴蝶」狀 ,中心對稱軸與隕石的飛行軌跡非常吻合,「蝶翼」呈東-南-東對西-北-西對稱狀
『拾』 突發!俄羅斯軍火庫爆炸,爆炸後的空氣對人體是否有影響
爆炸後的空氣當然是會對人體有影響的,這種物質吸入到的人的肺裡面,就會造成身體機能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