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加加林做的飛船叫什麼

俄羅斯加加林做的飛船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22 11:31:35

1. 20世紀60年代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坐的什麼飛船進入太空的答案

東方一號飛船

當時正是冷戰時期,分為東西方陣營,東方就是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西方就是資本主義國家陣營。而蘇聯就是東方陣營的領導者,所以就以「東方一號」來命名飛船的名字。

2. 我國第一位飛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他乘坐的飛船名稱叫什麼

我國第一位飛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他乘坐的飛船名稱叫什麼?

10月16日清晨,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經過21個小時,完成環繞地球飛行14圈後在內蒙古草原順利著陸走出飛船,他成為了「中國航天第一人」。
楊利偉在參加航天員選拔之前,曾在成都軍區空軍駐渝航空兵某部工作生活了4年,是該部正營職領航主任,一級飛行員,四種氣象飛行員,四機長機,安全飛行1149小時33分,因飛行技術拔尖、正確處置空中特情兩次榮立三等功。1996年8月,楊利偉從這里被選拔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
楊利偉的戰友胡岳彪評價說,楊利偉天生就是一塊干飛行的料,生活習慣好,不抽菸,不喝酒,接受能力強,熱愛體育鍛煉,在航校學習飛行時,他的理論知識、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是全班拔尖的。1984年,胡岳彪和楊利偉一起在學院參加初級教練機訓練時,正巧碰上部隊精簡整編,學院里飛行學員淘汰率高達93%,要求飛行員各方面都要優秀,競爭相當激烈。為了能順利駕機飛上藍天,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他們分分秒秒都用在鑽研航理、進行地面練習、體能訓練上。為了鍛煉堅強無畏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楊利偉和同學們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兩個小時,雙腿腫了消,消了又腫;萬米越野,他們頂著凜冽的北風跑,手、耳凍得麻木,內衣被汗水浸透,也沒有停下來;長途拉練,楊利偉常常走在最前面,雙腳磨出血泡,他總是不吭聲地咬牙堅持。
在同學中,楊利偉給人的印象是成熟和穩重,心理素質特別好,胡岳彪回憶說,他屬於心理「早熟」的那種。1985年夏天,他們參加飛行跳傘訓練,由於空中風速過大,楊利偉和一名學員在空中發生兩傘重疊,情形十分緊急,地面指揮員急得大叫,楊利偉沒有絲毫慌張,沉著冷靜地操作,迅速排除險情,安全著陸。
到部隊後,楊利偉在航校學習時形成的堅持體能鍛煉的習慣從沒有間斷過。他常常打籃球,後來電視轉播美國NBA籃球聯賽,只要不影響飛行,他幾乎每場必看。平日里,他常常到部隊機場旁邊的山上去鍛煉,一座800多米高的山坡,他10來分鍾就能跑個上下。胡岳彪對楊利偉良好的身體素質這樣向筆者介紹道,楊利偉和戰友周末到西安鴻門宴遺址風景區游覽,從部隊出發往返100多公里的路程,楊利偉騎著腳踏車就去了,晚上回到部隊還跑去打了場籃球。
該部副部隊長徐萬華曾經擔任過楊利偉的團長,他用一句話總結道:「楊利偉飛行事業心特別強,他的飛天夢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1992年,因部隊精簡整編,楊利偉被分配到該部改裝殲擊機。從西安大城市來到重慶山區某小縣城、由駕駛得如魚得水的強擊機到重新學習飛殲擊機、家屬工作小孩入托等一系列困難接踵而來。與他一起改裝的20多名飛行員有的選擇了停飛,有的轉業到了民航,種種新的人生選擇擺在楊利偉的面前,此刻的他理想信念沒有絲毫動搖,仍然執著地追逐自己的飛天夢。徐萬華回憶說,對於楊利偉來說,飛行就是生命。
盡管工作生活條件艱苦,楊利偉仍全身心投入到改裝訓練中,重新學習航理,克服飛行中遇到的難題。他認真研究強擊機與殲擊機在戰鬥技術上的變化,仔細琢磨空中戰斗特技的動作要領和西南地區低雲、霧大、飛行能見度低等復雜氣象條件。由於殲擊機飛行中飛行員身體常常要經受自身體重6到8倍重量的負荷,對飛行員抗載能力提出嚴格要求。為此,楊利偉不斷強化體能訓練,每天都進行旋梯、滾輪、單雙杠、1500米中長跑等訓練,身體素質有了大幅度提高。作為楊利偉的團長,徐萬華對自己手下的飛行員十分了解。他說,平時楊利偉在部隊訓練中話不多,愛學習,愛鍛煉,反應和接受能力快,訓練刻苦,特別是善於總結飛行經驗,飛行技術提高很快。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執著的飛行事業心,他順利完成飛行訓練大綱各項訓練要求,對空中目標射擊完成率達到100%,提前1年時間成為一名殲擊機戰斗員。
該部的領航主任孫華培曾與楊利偉一同參加過在空軍殲擊機和強擊機飛行員中進行的航天員選拔,並進入過最後一輪60名航天員的選拔,最後因身體發現小肉瘤而被排除在12名航天員名單之外。回顧當年參加體檢,他感慨地說,當年我們團有6名飛行員參加了初選,楊利偉從近2000名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12名第一代航天員之一,我作為飛行員感到格外高興,楊利偉是我們空軍飛行員的傑出代表。

我國第一位飛上太空的宇航員是誰

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經過21個小時,完成環繞地球飛行14圈後在內蒙古草原順利著陸走出飛船,他成為了「中國航天第一人」。

楊利偉

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是楊利偉。
2003年07月,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時為中校軍銜。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10月15日,晉升上校軍銜。10月16日,楊利偉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公民(2003年10月15日),在他之前,美國有四位華裔航天員曾進入太空。

楊利偉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於2003年10月15日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現由俄羅斯承繼)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我國的第一位女宇航員是誰?

楊利偉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劉洋畢業於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中國首位女航天員。神九是中國第一個宇宙實驗室專案921-2計劃的組成部分,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常識航天篇。

我國第3次飛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

他們分別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其中翟志剛是我國第一個進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

首先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他是哪個國家的,乘坐的飛船叫什麼?

1961年俄羅斯宇航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載人飛船「東方」1號

我國第一個實現飛天夢的宇航員是誰?他乘坐的宇宙飛船叫什麼號?

應該是楊利偉,神州五號

3. 首先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他是哪個國家的,乘坐的飛船叫什麼

我只知道 是俄羅斯的人先進入太空的『『
不好意思

4. 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坐什麼飛船完成世界上首次太空飛行

東方1號宇宙飛船為蘇聯東方系列宇宙飛船中的第一艘,也是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此次任務飛行員為尤里·加加林。

5. 搭載俄美3名宇航員!俄飛船奔赴國際空間站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當地時間9日,載有3名宇航員的俄羅斯「加加林」號(「聯盟MS-18」號)飛船藉助「聯盟-2.1a」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將宇航員運往國際空間站。

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送去三名宇航員,即俄羅斯宇航員奧列格·諾維茨基、彼得·杜布羅夫以及美國宇航員馬克·范德·海伊。對於諾維茨基來說,這是第三次飛行,對范德·海伊而言是第二次。而對於杜布羅夫,這是其生涯的第一次飛行。

預計,發射約9分鍾後,飛船將進入軌道,莫斯科時間14時07分(北京時間19時07分),即發射3小時25分鍾後將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載人飛船完成了人類第一次太空飛行壯舉。為紀念加加林赴太空60周年, 「聯盟MS-18」載人飛船被命名為「尤里·加加林」號。

目前國際空間站考察組成員包括俄羅斯宇航員雷日科夫和庫季-斯維爾奇科夫,美國宇航員魯賓斯、霍普金斯、格洛韋爾和沃克,以及日本宇航員野口聰一。

6. 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船的情況怎樣

為了將人類送上太空,實現世世代代的夙願,無數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建造了載人飛船、太空梭、空間站。直接參加飛行活動的航天員,更是以他們高度的智慧、敢於探險的膽識、熟練的駕駛技術,開拓人類從未進行過的偉大事業。他們在航天活動中的事跡,永遠值得後人稱頌。載人飛船的航天活動,自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上天開始,至1998年底,短短的37年中,進行了共6種型號119次載人飛船飛行任務。其中114次飛行任務取得成功,成功率達到95%。

另一方面,載人航天是一項前無古人、異常龐大復雜並帶有很大探險性的活動。雖然從一開始就從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上嚴密進行論證、設計和試驗,但難免有不周到之處。因此,在美、蘇實施各自的載人航天工程以來,在地面試驗、訓練、發射、在軌運行、返回再入中,都曾發生過重大災難性的事故,為此付出了15名航天員的生命和其它政治、經濟上的巨大代價。與載人飛船試驗訓練有關而死亡的航天員8名,其中地面模擬訓練死亡1人,地面試驗死亡3人,返回再入死亡4人。就飛行安全性來說,1961-1998年底,共有268名航天員啟航,安全返回地面的264名,安全生還率達到98.9%。

每次載人飛船發射都非常壯觀,每艘載人飛船的安全返回都很激動人心,每次災難性事故都使千百萬人寢食不安。整個載人航天是一部史詩,一部巨著;每次飛行都是一首美好的詩篇,一則令人難忘的故事。下面記錄的是三次影響重大的飛行事件的前後經過。

一、東方1號飛船將人類第一次送入太空

蘇聯東方號載人飛船工程從1957年開始論證,1959年春完成設計,1960年初運載火箭和飛船都研製出來,並於當年1月進行了兩次無人亞軌道飛行試驗。1960年5月15日,在拜科努爾發射場東方號發射工位,首次進行無人駕駛的衛星式飛船1號的發射試驗,以考核飛船密封性能和控制系統、生命保障系統、通信系統工作情況。在返回時,由於飛船姿態控制系統故障,制動火箭點火後將返回艙推向了更高的軌道,1962年9月5日飛船才進人大氣層燒毀。

1960年8月19日,載有兩只狗兩只大白鼠、40隻小老鼠和其它一些動植物的衛星式飛船2號發射入軌,進行了生物和航天醫學試驗,檢驗了飛船的安全性能和返回系統。返回艙飛行18圈後,返回著陸成功。

1960年12月1日,又發射了衛星式飛船3號,船上裝有兩只小狗和一些植物,飛行27圈後再入回收時失敗。

1961年3月9日,蘇聯發射衛星式飛船4號,船內裝有模擬假人及1隻幾內亞豬、1隻狗、若干小動植物。該飛船和載人飛船狀態完全一致,結果獲得圓滿成功,按指令在指定地點著陸。

與此同時,在莫斯科郊外的航天員培訓中心,准備上天的首批航天員季托夫、加加林、邦達連科等人正在進行一系列上天前的模擬訓練。

1961年3月23日,邦達連科在為期10天的地面訓練的最後一天,在充滿高濃度氧氣的氣壓室里訓練後,他用酒精棉球擦拭身上固定過感測器的部位,然後順手將棉球扔向一旁,恰巧落在熾熱的電熱器上,火苗一下躥了起來,立即引起大火。他被嚴重燒傷,經搶救無效而死亡。這是第一個死於事故的未上天的航天員。1961年3月25日,又一次進行了衛星式飛船5號的發射試驗,獲得了圓滿結果。

至此,蘇聯已進行了9次無人飛船試驗,除了用衛星式飛船編號的5次外,另外4次用了衛星編號。9次試驗中,失敗4次,成功5次,其中最後兩次連續成功。蘇聯決策機關認為已完全具備了載人飛船的發射能力。1961年4月8日,蘇聯國家航天委員會研究決定發射載人的東方1號飛船。10日晚,加加林被決定為第一個上天的航天員,季托夫為替補航天員。

11日2時,已對接成水平整體狀態的東方號運載火箭和飛船運往發射陣地,然後進行火箭飛船的測試、加註。

12日7時10分,加加林進入東方1號飛船座艙,等待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進入太空飛行時刻的到來。

蘇聯火箭之父、東方號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坐陣指揮了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發射。

9時07分,東方號火箭載著飛船從拜科努爾發射場東方號火箭發射工位發射升空。兩分鍾後,捆綁在東方號火箭上的4個助推器分離並脫落。又過30秒,衛星整流罩打開並被拋掉。起飛後5分鍾,芯級發動機關機,2級火箭點火。當飛船達到預定軌道時,火箭關機。東方1號飛船按預定程序同火箭分離,進入了一條近地點181公里、遠地點327公里、傾角為65度的橢圓軌道。

加加林駕駛飛船飛行44分鍾後,飛船開始調姿,准備返回。至78分鍾,制動火箭點火,儀器艙與座艙分離。距地面7公里時,加加林連同座椅一起被彈射出來。在4公里的高度時,他從座椅中又一次被彈射分離出來,乘降落傘徐徐落在薩拉托夫州的斯梅洛夫卡村。

這一歷史行程從發射到著陸歷時108分鍾。

加加林1934年3月9日出生於俄羅斯格扎茨克盧希洛鎮的木匠家。1955年參加空軍,成為空軍飛行員。後來被挑選為蘇聯第一批航天員。1964年4日14日,加加林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以後又獲得列寧勛章。1968年3月27日,已晉升為上校的加加林與另一名飛行教官在演習飛行中,因為天氣不好出事故而喪生。為了紀念他,蘇聯將他的出生地改名為加加林區,將發射東方1號飛船的發射陣地命名為加加林發射陣地,並在陣地旁邊修建了加加林塑像,把莫斯科郊外的航天員培訓中心命名為加加林航天員培訓中心。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加加林山。國際航空聯合會設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加加林金質獎章,以獎勵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航空人員。

二、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行

阿波羅工程是美國於60年代至70年代初組織實施的一項大型登月航天工程。1961年5月25日正式宣布開始實施,1969年5月18日發射了阿波羅10號飛船,進行了登月全過程的演練並安全返回。

1969年7月16日是人類首航月球的日子。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梅里特島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人們正在忙碌著,准備在此將人類首批赴月使者送上月球。

土星V號運載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聳立在39A發射台上。飛船上載有指令長N·A·阿姆斯特朗、登月艙駕駛員E·E·奧爾德林和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

在離發射台5公里的控制室里,1300多台計算機和其它設備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轉。

格林尼治時間13時32分(以下所用時間均指格林尼治時間),火箭點火發射。土星V火箭在火山爆發似的氣浪中,騰空而去。

第1級火箭工作2分42秒後燃盡而分離。這時,飛行的速度已達到了2.7公里/秒,高度67公里。

發射後3分17秒,拋掉救生塔。

發射後9分11秒,速度增加到6.8公里/秒,距發射點1550公里,飛行高度為182公里,第2級火箭關機並分離。

第3級運載火箭可以多次啟動。它第1次啟動於發射後9分5秒,第1次關機於起飛後11分40秒。這時飛船已加速到7.7公里/秒,進入了近地點180公里、遠地點185公里的繞地球運行的停泊軌道。

發射後2小時44分,第3級火箭再次點火加速。工作約5分鍾後,3級火箭再次關機。此時,飛船離地球高度為328公里,速度達到10.9公里/秒的速度,飛船按計劃進入登月過渡軌道。

7月16日16時40分,指令艙從第3級火箭中脫開,並調頭180度,然後再和與火箭連在一起的登月艙對接。重新對接後的飛船和3級火箭再次分離。

飛船在起飛前的對接順序是登月艙-服務能-指令艙,經過調頭對接後,飛船艙段的排列順序變為服務艙-指令船-登月般。整個調頭過程直到14時12分才結束。

第3級火箭完成任務後,點燃剩餘燃料,奔向繞太陽飛行的軌道。

當飛船飛離地球12萬公里,快飛完距地球1/3的路程時,3名航天員已順利完成第1天的航行。

第2天,即17日16時17分,在飛往月球的過渡軌道上,點燃飛船小發動機進行第1次軌道修正。

第3天,即18日20時40分,飛船距地球約32萬公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進入登月艙,檢查艙內設備,並為地球上的人們拍攝登月艙內實況錄像。

7月19日11時33分,飛船到達了地球和月球引力相等的分界點。此時,飛船離地球37萬公里,距月球僅有2.8萬公里。

7月19日16時50分,服務艙制動發動機點火,飛船速度不斷降低。當速度降至2.57公里/秒時,飛船被月球吸引拐了彎,隨後進入近月點103公里、遠月點312公里的橢圓軌道。阿波羅繞月飛行了12圈後,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進入代號為"鷹"的登月艙。又飛行了1圈後,登月艙和指令艙分離。

科林斯仍留在指令艙內,繼續沿環月軌道飛行。

登月艙分離後.啟動下降發動機,使速度降至31米/秒,然後下降到距月面15公里的高度。

當"鷹"下降到9000米時,計算機報警燈亮了。這表明計算機出了故障。從9000米到1900米的幾分鍾內,弄得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休斯敦航天中心的人都十分緊張。休斯敦指揮人員判斷可能是計算機過載運行所致,指揮部叫航天員不要什麼事都詢問計算機。兩名航天員互相鼓勵:"沉著,沉著!"關閉了輸入計算機的交會對接雷達數據,計算機報警燈才熄滅了。

登月艙繼續下降。

離月球高度還有1000多米時,航天員發現預定的著陸點是一個怪石磷峋的火山口。航天員改為半自動操作,越過火山口,選擇了一個較為平坦的地方降落。實際著陸點比預定區域中心偏離9.5公里。

登月艙座艙里的藍燈一閃一亮,說明長1.5米的探針已觸到月面,登月艙就停在那裡不動了。

此時是1969年7月20日格林尼治時間20時17分43秒,"鷹"在月球靜海西南角著陸。人類派出的兩個探險者第一次成功地來到月球。

兩名航天員利用4個多小時做好了出艙登月的准備工作,然後激動而急切地向地面指揮中心請求,放棄原計劃5小時的用餐休息時間,提前出艙登月。

7月21日2時39分,登月艙的門打開了,阿姆斯特朗在奧爾德林的幫助下,倒著鑽出艙口。阿姆斯特朗穩穩地站在舷梯上,奧爾德林准備好了電視錄像機和照相機,分分秒秒地拍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珍貴鏡頭。阿姆斯特朗一步步地爬下舷梯,到了最後一層,他若有所思地向月面邁出了左腳,輕輕地用穿著月面靴的腳蹭蹭月面。此時是7月21日格林尼治時間2時56分。接著,他使勁踩了一下,既不滑也不下陷,於是右腳也踏上了月面。

他激動地說:"這對一個人來說,只不過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對人類來講,卻是巨大的一步。"

19分鍾後,奧爾德林也一級一級地從舷梯上走下來。當剩下最後兩級時,索性一步跳了下來。

他們拿出一塊薄薄的金屬紀念牌,上面鐫刻著地球東西兩半球的畫面和一段留言:"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跡。我們代表人類來這里進行了一次和平旅行。"

接著,他們在月面上豎起了一面美國國旗,兩個人站在國旗旁,接受了美國總統尼克松在休斯敦指揮大廳里的祝賀。

隨後,他們開始了緊張的科學探測,放置了1台激光反射器、l台測量月震的月震儀、l個捕獲太陽風粒子的鋁箔帆。他們同時還拍照了月面照片,搜集到2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

5時10分,兩個人把兩箱月球標本裝進登月艙後,互相招呼著鑽進狹小的艙口。為了減輕返回時的負擔,他們再一次打開艙口,脫下了在月面上用過的背包、航天服、手套和靴罩,連同其它不再需要的物品,統統扔到月面上。一切安排就緒以後,他們才吃飯並睡了7小時。

17時54分,他們利用下降段作發射架,打開自動開關,點燃了爆炸螺栓,推力為15.6千牛的上升發動機點火,登月艙以10.8米/秒的速度離開月面。

飛離月面780米後,他們改為手動操作。飛行4分鍾後,進入近月點19.2公里,遠月點83.3公里的環月軌道,並逐漸接近指令艙。

21時15分,隨著"哐當"一聲響,登月艙穩穩地嚙合在指令艙上。等候在指令艙的科林斯早就漂到對接通道口迎接他們兩人的返回。

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帶著月球樣品,費力地爬過連接通道回到指令艙。

載著兩位航天員成功地登月和返回的登月艙,完成使命以後,最後與指令艙分離了。它載著航天員在月面用過的手套、安全帽等物品,繼續在月球軌道上運行。

7月22日5時30分,啟動服務艙的主發動機,飛船以2.4公里/秒的速度,脫離環月軌道,進入月-地過渡軌道。

22日17時39分,阿波羅11號又一次通過了月球和地球引力分界點。

7月24日16時20分8秒,飛船飛回到距地球高度1500公里處,指令艙已飛入返回走廊。在此之前15分鍾,與3名航天員飛行中相依為命的服務艙也被拋掉。

24日16時35分8秒,指令艙以11公里/秒的速度沖入大氣層。由於高速再入,使飛船周圍空氣溫度上升到2700"C,指令艙底部和它的周圍燒成了一個大火球。當高度降到60公里時,指令艙以45度角圓底朝前飛行,並不斷調姿,利用空氣阻力減速。

在20公里的上空時,執行監視任務的噴氣飛機已看到火球。執行回收任務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也發現了目標。

在8公里高度上,指令艙降落傘打開,隨後打開3個大主傘。

24日16時50分22秒,飛船指令艙在預定海域-夏威夷西南太平洋海面上濺落。

阿姆斯特朗高喊:"我們已經濺落。"休斯敦控制中心的人們全體起立,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指令艙大頭朝下沉入海里,3個圓形救生圈又把它浮到海面。

3個人在熱烈的掌聲中揮手走進大黃蜂號的隔離室。在此等候的總統尼克松隔著玻璃向他們表示了祝賀。25日,他們回到休斯敦空軍基地,隔著玻璃與家人會了一面。因為他們要同帶回的月球樣品一起,到月球資料研究所接受1個月的身體、防疫方面的檢查。

8月10日,經認真檢查,未發現異常現象。

8月11日,他們提前離開月球資料研究所,回到溫暖可愛的家。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生於俄亥俄州瓦帕科內塔。1962年選為航天員以前是飛行員。1966年3月16日曾與D·R·斯科特同乘雙子星座飛船進入太空。由於他對航天活動的重大貢獻,阿姆斯特朗獲美國自由勛章、美國航天局卓越服務獎章和國際航空聯合會金質獎章。

三、阿波羅和聯盟號飛船聯合對接飛行

1962年6月,在蘇聯和美國載人飛船相繼進入太空不久,蘇聯科學院和美國航天局就簽訂了第一個太空合作協議。1969年,雙方把載人航天飛行中的安全及相互救援問題作為合作的首選問題,醞釀進行兩種飛船對接的可行性。1970年10月,兩國成立了聯合工作組,具體研究實現兩國飛船對接的技術途徑及所需經費。

1972年5月24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在莫斯科簽署一項美蘇進行聯合載人空間飛行協議。協議上說:"發展蘇聯和美國載人飛船和空間站的相容會合與對接系統,以提高載人太空飛行的安全性,並為將來進行聯合科學實驗提供機會。"協議定於1975年安排一次阿波羅和聯盟號飛船的聯合飛行,使兩國航天員到彼此的飛船互訪。

此後,兩國航天專家解決了為實現對接而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諸如兩種飛船會合對接時的距離測量問題、通信問題、對接機構插入定位問題、氣壓及成分不同的問題、發射窗口問題等。這些問題中,最難解決的是兩種飛船生命保障系統體制不一樣的問題。阿波羅飛船內為純氧環境,氣壓大約為地面的1/3。而聯盟號飛船內用21%的氧和79%的氮,混合大氣壓約為1個大氣壓。聯盟號航天員直接進入低氣壓的阿波羅飛船,會造成減壓病,體內液體會形成氮氣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經雙方反復協商,最後決定在兩船之間設計一個對接過渡艙。過渡艙長3.15米,直徑1.42米,兩端可以分別與兩艘飛船對接。同時設計了爪式對接機構,兩艘飛船均可實施主動對接。其它問題經過協調也都-一得到解決。

1975年7月15日格林尼治時間12時20分,聯盟19號飛船在拜科努爾發射場加加林發射陣地准時發射升空(誤差小於5毫秒)。飛船上的兩名航天員是指令長阿·列昂諾夫上校和隨船工程師瓦·庫巴索夫。列昂諾夫曾在上升2號飛船中作為第一個進行太空行走的人而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庫巴索夫在聯盟6號飛船上進行了人類第一次太空焊接實驗,也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蘇聯進行了實況轉播,l億多人收看了這一壯觀景象。美國駐蘇大使、美國航天局副局長及其他官員到拜科努爾發射場觀看了發射。

飛行530秒後,運載火箭末級發動機關機,飛船和火箭分離。飛船進入了近地點180公里,遠地點228公里,傾角5l.8度的初始軌道。

聯盟19號在第4、第17兩圈的遠地點,分別做了兩次機動飛行,使飛船進入了225公里的圓軌道,以等待和美國阿波羅飛船對接。兩次機動飛行都極其成功,設計要求軌道最大偏差1500米,到達軌道時間允許最大偏差90秒,但實際軌道最大偏差僅為250米,時間相差僅7.5秒。

聯盟19號發射後7小時30分,美國土星1B火箭從肯尼迪航天中心39號發射陣地發射阿波羅18號飛船上天。飛船上乘載著3名航天員。指令長是美國空軍准將斯坦福爾德。他參加過3次太空飛行,包括乘坐阿波羅18號飛船1969年5月18-26日的月球軌道飛行,獲得過美國航天局服務功勛章3枚。登月艙駕駛員斯萊頓和指令艙駕駛員布蘭德則是第1次參加太空飛行。

阿波羅飛船進入了近地點149公里、遠地點167公里、傾角引51.8度的軌道。

飛行1小時後,阿波羅與土星1B運載火箭分離,並執行了調頭飛行,以便從運載火箭里拉出對接密封艙,然後完成了可能和火箭碰撞而進行的躲避操縱,並為對接作好姿態調整。

在第3次經過遠地點時,阿波羅做了機動飛行,使飛船進入169公里的圓軌道。以後又進行了5次機動飛行。

在聯盟19號飛行至36圈,阿波羅飛行到29圈,即聯盟號發射51小時49分鍾之後,兩船進行了對接。對接完成得非常順利,比原計劃還提前了幾分鍾。接著進行航天員互訪活動。阿波羅飛船的指令長斯坦福爾德和對接駕駛員斯萊頓首先進入對接過渡艙,然後關閉通往阿波羅飛船的艙門,將對接船充上氧、氮混合大氣,並調整艙內壓力。待和聯盟號氣壓平衡後,將對接船和聯盟號的通道艙門打開。

阿波羅飛船兩名航天員進入了聯盟號。

斯坦福爾德緊緊握住列昂諾夫的手。

列昂諾夫微笑地用英語說:"很高興見到您!"

兩人相互擁抱,非常激動。

通過電視轉播,全世界數以萬計的觀眾目睹了這一重要歷史場面。

會見期間,美國總統福特同航天員通了電話。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向兩國航天員發了賀電。

會見中,兩國航天員交換了國旗,共同進餐,一起做體操,還聯合舉行了太空答記者問的電視節目,回答了蘇、美新聞記者的問題。第一次會見進行了10小時。

會見完畢後,美國航天員返回阿波羅飛船。

第2天,聯盟號飛船的指令長對阿波羅飛船進行了回訪。

在對接狀態下,共飛行了兩天。

分離後,7月19日又做了32項科學實驗,其中聯合實驗5項。此5項中有1項是著名的人造日蝕實驗。兩飛船對接分離後,阿波羅飛船作為遮掩物擋住太陽,聯盟號的航天員進行了觀測並拍下日冕照片,並報告了美麗的日冕情況。另外還進行了帶狀菌生物節律、微生物交換、紫外吸收等實驗,均取得滿意的效果。

分離後,聯盟19號又經過43小時的飛行,於7月20日在哈薩克的阿爾卡利克東北87公里處安全著陸。

阿波羅18號飛船分離後,又繼續飛行了6天,7月24日返回,濺落於夏威夷以西434公里的太平洋上。返回時,由於回收系統開關故障,致使有毒的四氧化二氮氣體泄漏,進入返回艙,航天員眼睛被刺激和灼傷,並引起肺炎。

聯盟號和阿波羅飛船聯合對接飛行,引起了全世界的極大關注,各國都表示歡迎。中國當時正准備在這期間發射一顆衛星,應美國之約,也推遲到了7月26日才發射。(東方平)

7. 俄「加加林」號飛船將3名宇航員送抵空間站

來源:新華社

運載「加加林」號飛船的1枚「聯盟-2.1a」火箭於莫斯科時間9日10時42分(北京時間15時42分)從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飛船內載有俄羅斯宇航員奧列格·諾維茨基、彼得·杜布羅夫和美國宇航員馬克·范德·海伊。該飛船在與火箭分離後,按照快速抵達工作模式繞飛地球兩圈便追上了國際空間站,並與其「黎明」號實驗艙順利自動對接。

按計劃,新入站的這3名宇航員將從事共計50多項科研和實驗,涉及航天醫學、宇宙射線物理學、太空材料學、開發太空技術等領域。此外,他們將在今年7月把國際空間站上的俄制「碼頭」號對接艙拆卸下來,並讓一艘貨運飛船將該對接艙送入地球稠密大氣中焚燒殆盡。在此之後宇航員將迎來俄建造的「科學」號實驗艙,並使其對接在「碼頭」號騰出的位置上。

完成此次「載客」任務的「加加林」號飛船的發射代號為「聯盟MS-18」。它之所以被命名為「加加林」號,是為了紀念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於1961年4月12日成功實施人類 歷史 上首次太空飛行,今年是其完成這一壯舉60周年。

8. 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加林乘坐了什麼飛船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飛船飛上了太空並且返回。後來前蘇聯又發射了上升號和聯盟號飛船。美國也相聚發射了,水星號雙子星座號阿布羅號等載人飛船。中國的載人飛船是神舟五號。

加加林生於蘇聯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區的克盧希諾鎮一個集體農庄庄員家庭,白俄羅斯人。1955年從薩拉托夫工業技術學校畢業後參軍。1957年在契卡洛夫第一軍事航空飛行員學校結業,成為紅旗北方艦隊航空兵殲擊機飛行員,同年與瓦蓮京娜結婚。

相關內容解釋

1949年當加加林15歲的時候,他停止了中學的學業,並進入工廠工作,以便盡早地從經濟上幫助他的父母。翻砂車間的工作是繁重的。它不僅需要知識和經驗,而且需要體力。這對於年僅15歲的人來說決不是一種輕松的事。然而年輕的加加林依然每天堅持去工人夜校學習。

1951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柳別爾齊職業中學,成為受訓冶金工人,並繼續在薩拉托夫工業技術學校學習。加加林的飛行員生涯就是從薩拉托夫開始的,他加入了薩拉托夫航空俱樂部,業余時間學習飛行。

1955年以優異成績從工業技術學校畢業後進了航空學校,開始在奧倫堡航空軍事學校學習飛行,1957年參加蘇聯軍隊,並成為蘇聯北海艦隊航空軍團的一名殲擊機飛行員,同年與瓦蓮京娜結婚。這是他人生中光輝的一年。

9. 「尤里·加加林」號載人飛船從哈薩克發射場升入太空,目前情況如何

尤里加加林號載人宇宙航天飛船已經從哈薩克發射場升入太空,目前狀態良好三名宇航員不日將會抵達國際空間站進行為期三年的科研任務。

3、國際空間站的狀況?

這一次之所以要更換太空艙,就是因為國際空間站目前已經達到使用年限了。理論上來說,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年限是2020年,但是由於國際空間站過於重要,俄羅斯和美國方面一致認同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時間推遲到2024年。話雖如此但是國際空間站的問題就沒有斷過,特別是美國段自從2020年就開始漏氣,時至今日依舊沒有找出漏氣的地方在哪裡?而且美國方面也沒有出資來修復,可見載人航天的未來還要依靠我們的天宮一號。

與俄羅斯加加林做的飛船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1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