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如何演繹俄羅斯鋼琴作品

如何演繹俄羅斯鋼琴作品

發布時間:2022-02-09 10:02:51

A. 近代鋼琴

現代鋼琴大師介紹

介紹一下較常見的大師

克勞迪奧·阿勞(Claudio·Anrau1903-)
智利鋼琴家
阿勞作為智利著名鋼琴家,五歲即在聖地亞哥首次舉行演奏會,嶄露頭角,少兒時期於柏林及德國其他城市和北歐巡迴演出,獲得成功,被樂壇譽為神童。他的演奏技巧精湛輝煌,所詮釋的作品音樂含蓄內在,保持了純正嚴謹的古典風格並與深刻的情感完美結合。他有一雙強有力的大手,演奏以靈活自如、音色明亮、音量宏偉為特徵。阿勞曾獲得一系列國際比賽大獎,舉辦多次大型演奏會,並與數著名樂團合作到奧地利、南非、以色列、印度、日本、布拉格、布達佩斯等地進行巡迴演出。他演奏過巴赫、莫扎特的全部鋼琴作品以及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系列,錄制完成唱片。他一生反對商業性演出,重視鋼琴藝術的人格化追求,並因此而譽滿全球。

迪努·利帕蒂(Dinu·Lipatti1917-1950)
羅馬尼亞鋼琴家
英年早逝的利帕蒂是位傳奇式的鋼琴家。他的演奏技巧堪稱當時最為精湛,但從未刻意展示和過分追求。他對作品的解釋恰如其分,無論是巴赫、勃拉姆斯,還是肖邦、舒曼,或者是拉威爾,他都有令人信服的演繹。利帕蒂所處的年代,正是浪漫樂派大師被世人視為英雄般人物的歲月,人們稱為如燦爛的落日那樣光輝奪目的「鋼琴黃金時代」。作為一個承前啟後的藝術家,利帕蒂與其先行者一樣,既是演奏家,又身兼作曲家的角色。然而,與當時盛行的對作曲家作品的隨意解釋現象大相徑庭的是,他堅持忠實於原作,僅從這方面看,他又是一個真正的現代人,雖然那時他還只是個少年。他說:「我們必須記住,真正偉大的音樂總是跨越時代的,他們從來都是與創作時公認的背景和規則格格不入。」因而,他在演奏每部作品之前都會經過幾年的研究和冥思苦想以達到真正的理解和完美的表達。聽利帕蒂的演奏,對於耳朵和心靈都是一種享受和滿足。

阿爾圖羅·貝內代托·米凱蘭傑利(Arturo·Benedetti·Michelangeli1920-)
義大利鋼琴家
米凱蘭傑利是世界著名的義大利鋼琴家。他的演奏技術無懈可擊,善於恰到好處地把握音色和多聲部層次的控制,有條理地處理整體與細節的關系,以追求音色清澄、干凈的演奏靈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樂派的內在與平衡,又注入了浪漫樂派的熱情與感染力,極具強烈的藝術魅力。米凱蘭傑利對自己的演奏質量要求甚高,決不輕易舉辦獨奏會。因此他演奏的曲目雖然不算廣泛,但質量都十分完美。他演繹的貝多芬作品,擺脫了任何一種巴洛克風味的彈奏方式,將自己的音樂個性隱藏在樂曲自身的內涵下,完美地表達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繹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軟圓滑的線條歌唱,絲毫不帶鋼鐵的森冷,已達」無槌之音」的佳境,因而獲得「音樂哲學家」的美譽。此外,他還是一位卓有貢獻的鋼琴教育家,指導和培養出了一批鋼琴家,不少已名揚世界,義大利鋼琴家波利尼就是其中之一。

毛里奇奧·波利尼(Maurizio·Pollini1942-)
義大利鋼琴家
波利尼是現代義大利著名鋼琴家。他的演奏技巧純熟完美,聲音清晰,手指觸鍵有力而靈敏,音色光輝而分明。他因過分重視技巧而使演奏以「冷峻」著稱。1960年,波利尼曾參加第六屆國際肖邦鋼琴比賽,作為八十九名各國選手中最年輕的一個,獲得第一名,因而聞名世界樂壇,從此與著名指揮和樂隊合作,巡迴演出於歐美各國。他演奏的古典作品精益求精,並對現代作曲家的鋼琴作品也有廣泛的涉獵,如勛伯格的全部鋼琴作品、普羅科菲耶夫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主要鋼琴作品等。1974年,慶祝勛伯格誕辰一百周年,他在幾個國家首都舉行勛伯格鋼琴獨奏作品演奏會。

里昂·弗萊謝爾(Leon·Fleisher1928-)
美國鋼琴家、指揮家
弗萊謝爾師承奧地利鋼琴家施納貝爾十年之久,因此他的演奏與其他美國鋼琴家相比,具有更多的德奧鋼琴學派風范。弗萊謝爾的演奏風格綜合了知識的力量、熱情的情感、優雅的品位和神秘的美感等多種因素。他認為演奏技巧與個人的音樂觀念有關,技術是發出聲音時所有的動作。弗萊謝爾以自己的卓越才能和高超技藝在眾多美國鋼琴家中獨樹一幟。他在音樂的處理方面有著與眾不同的見解,並努力追求音樂中親切、朴實和純粹的美,為了實現這一理想目標,即使右手因病不能彈奏,仍然堅持用左手演奏拉威爾等人專為左手寫的作品。他的精彩演奏倍受音樂界人士的推崇,尤其是他錄制的許多唱片更使他當之無愧地進入20世紀著名鋼琴家的行列。

范·克萊本(Uan·Cliburn1934-)
美國鋼琴家
克萊本一生充滿了傳奇式的浪漫色彩,四歲即登台演出,十三歲實在德克薩斯州的鋼琴比賽上獲獎後受聘於休斯敦交響樂團擔任鋼琴獨奏。1958年參加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榮獲一等獎,蜚聲國際樂壇。因為他是在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第一個美國人在蘇聯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因而成為美國的寵兒,在他回到紐約時,像凱旋歸來的英雄一樣受到市民的夾道歡迎和總統接見。克萊本在青年時期就掌握了扎實的演奏技巧,具有簡朴熱情的演奏風格,在他演奏的黃金時期,有著高妙無暇的技術、如訴如歌的音色和出神入化的音樂表現力,擅長演奏浪漫派的作品。而遺憾的是,到60年代中期他的演奏沒有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失去了新鮮感,往往單憑直覺而又矯揉造作,聲音也變得粗糙,以至他的本人的演奏,似乎只是曇花一現已成了歷史陳跡。1962年在德克薩斯州沃恩堡創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克萊恩國際鋼琴比賽。

默里·佩拉希亞(Murray·Perahia1947-)
美國鋼琴家
佩拉希亞被譽為當代最為抒情的鋼琴詩人。他尤其擅長演奏浪漫樂派作曲家舒曼、門德爾松、肖邦和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並以其多樣化的風格展現出非凡的才能和潛力。在演奏技巧方面,他駕輕就熟、得心應手,有鍵盤魔術師的美譽;而對作品的詮釋,也因其多年的不懈努力而在音樂深度上表現出非同尋常的特點,廣受各方好評。佩拉希亞的演奏曲目涵蓋了上至巴赫、下至巴托克的各個時期中的鋼琴經典之作。他四歲就開始學琴,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長時期的刻苦學習使他奠定了應付各種技術難題的深厚功底,在演奏19世紀浪漫派某些作品技術艱難的段落中,給人以毫不費力的輕松感。在演奏協奏曲和室內樂等體裁方面,他最有心得,這兩類作品占他唱片錄音中的主要地位。由於他曾學過指揮專業,所以經常邊彈琴邊指揮樂隊演奏莫扎特等人的奏鳴曲。

格倫·古爾德(Glenn·Gould1932-1982)
加拿大鋼琴家
古爾德無疑是一位個性怪異獨特並富有才華的加拿大著名鋼琴家。以其演奏姿勢經常前伏後仰、邊彈邊吟,技巧純熟,對節奏、聲部和力度層次的驚人把握,處理手法稍有古怪而不落俗套,具有獨特的悟性和感覺而著稱。在獨奏音樂會曲目的選擇上他也經常獨辟蹊徑,從巴赫到爵士樂都有演繹,被公認為是巴赫作品詮釋的權威。他所錄制的《十二平均律》被譽為鋼琴演奏的「舊約全書」;此外,他還錄制過勛伯格的全部鋼琴作品和平常很少有人演奏的作品,但卻從不接觸肖邦的音樂,並極度恐懼面對聽眾。同時,他還在報刊雜志上發表了不少的文章。1959年,獲柯恩-巴赫獎章,1964年多倫多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1968年獲加拿大最高的人文科學獎--摩爾森獎。

瑪爾塔·阿格里奇(Martha·Argerich1941-)
阿根廷女鋼琴家
阿格里奇是當代著名的鋼琴家之一。她的演奏技巧高超,音色華麗,風格浪漫豪放,充滿了吉普賽人的灑脫熱情,同時也具有陰沉憂郁的格調,表現出內在、沉思的詩意。她善於演繹樂思豐富的多樂章作品,琴聲鏗鏘有力、氣勢磅礴,又甜蜜溫柔、細膩柔美,被人稱為「音樂的女大祭司」。阿格里奇涉獵作品廣泛,曲目包括李斯特、肖邦、貝多芬、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著名鋼琴作品,她對這些作品精彩演繹,錄製成大量唱片,深受當代聽眾的喜愛和歡迎。她與阿巴多合作的幾首浪漫樂派鋼琴協奏曲作品,多年來一直受到音樂愛好者的青睞,成為德國DG唱片公司的鎮庫之寶和樂迷們爭相收藏的目標。

瑪利亞·胡奧·皮爾斯(Maria·Joao·Pires1944-)
葡萄牙女鋼琴家
在近代世界樂壇上,女鋼琴家可謂是鳳毛麟角,葡萄牙出生的皮爾斯以精湛的演奏技藝和獨特的藝術處理方式,成為眾多著名鋼琴家中的一位佼佼者,其演奏不像巴西女鋼琴家奧爾蒂斯那樣輕柔灑脫,而以細膩、典雅、秀麗、嫵媚而享譽世界。皮爾斯擅長演奏莫扎特和肖邦的作品,其演奏和錄制的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肖邦前奏曲集散發出濃郁的法國沙龍氣息。而肖邦夜曲則在浪漫氣氛里,蘊涵著些許陰柔。她與小提琴家杜梅組成的二重奏,是目前活躍在世界樂壇的最佳組合,深得各種媒體和樂迷們的好評。

波蘭、斯拉夫風格體系
阿圖爾.魯賓斯坦(Artur·Rubinstein1887-1982)
波蘭鋼琴家
阿圖爾.魯賓斯坦是20世紀權威的美籍波蘭鋼琴演奏大師。他的演奏不僅具有超人的技巧和獨到的見解,而且還賦予樂曲以深邃的內涵,甚至使那些不太重要的樂曲,經過他處理後也身價倍增。他的音樂記憶力特別好,對位感較強,並且特別擅長處理自由速度,對他而言,無論是演奏技巧還是樂曲詮釋,都達到了一種藝術的極致。阿圖爾.魯賓斯坦演奏的曲目貫通今古,尤其鍾情於浪漫主義作曲家的作品。他溫暖親切的抒情敏感的分句,豐富變幻的音色和濃郁的詩意,使他被視為20世紀最權威的肖邦作品演繹專家——「真正的肖邦代言人」。此外,他還喜愛勃拉姆斯的作品,所演奏的這位作曲家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雄渾與詩意並存,被樂評人視為精品。阿圖爾.魯賓斯坦的藝術生命頗長,80多歲高齡還舉行音樂會。他一生所得到的多種世界性獎賞和榮譽,更顯示出他藝術成就的至高無上。

克里斯蒂昂.吉默爾曼(Krystien·Zimermann1956-)
波蘭鋼琴家
吉默爾曼在1975年參加第九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獲第一名,他是繼車爾尼–斯特凡斯卡和哈拉謝維奇之後第三位獲得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一等獎的著名波蘭鋼琴家,而且也是歷屆肖邦比賽第一名獲得者中最年輕的一個。他具有斯拉夫人的浪漫氣質、高超的演奏技藝和驚人的記憶力,詮釋作品以其自然、親切,情感豐富和極有新意而贏得廣泛的世界影響和贊譽。吉麥曼的演奏曲目較廣,早年以肖邦鋼琴作品為主,近年涉獵麵包括古典樂派到現代樂派作曲家的全部作品。此外,他錄制的許多唱片曾分別獲得各種大獎,特別是魯托斯瓦夫斯基的鋼琴奏曲和德彪西的《前奏曲集》更是受到全球廣泛的矚目和好評。

伊沃.波戈雷利奇(Ivo·Pogorelich1958-)
南斯拉夫鋼琴家
波戈雷利奇是近年來逐漸被人們熟悉的南斯拉夫鋼琴界的後起之秀。曾參加第十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演奏帶有強烈的個性富於感染力,華沙聽眾為之傾倒,而評為認為其演奏不符合肖邦風格未獲頭獎,但卻名聲大噪。此後他在倫敦、紐約等地舉行的獨奏音樂會,以其演奏技藝高超、才華橫溢而極受歡迎。波戈雷利奇的演奏風格傳承了李斯特學派的技藝,詮釋作品時照譜演奏,在觸鍵、音質、深度等技巧方面都無懈可擊,音樂清晰、精練和鮮活,特別是他那強烈的演奏個性,極受聽眾歡迎。波戈雷利奇錄制的唱片數量不多,但每張都有新意,尤其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更是讓樂迷們愛不釋手,爭相收藏。1993年,他與妻子在美國加州創辦了規則與眾不同的鋼琴大賽。

俄羅斯風格體系
海因里希.涅高茲(Heinrich·Neuhaus1888-1964)
俄羅斯鋼琴家
涅高茲是舉世公認的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創始人和卓越的音樂教育家。他以學識淵博、演奏富有情感、詩意和獨特的見解而著稱於世。涅高茲擅長演奏舒曼、肖邦和斯克里亞賓的鋼琴作品,曾在一場音樂會上演奏德彪西的24首前奏曲而被後人廣為傳頌。特別是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的42年中,辛勤的耕耘,為前蘇聯乃至世界培養了一批著名的世界級鋼琴家,里希特、吉列爾斯、加夫里洛夫、扎克、馬里寧等都是他的學生。其影響之深廣難以估量,以至今日樂迷們提起他的名字時,敬慕和崇拜之情油然而生。鑒於他在音樂藝術上做出的巨大貢獻,曾獲「藝術博士學位」,及「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弗拉基米爾.霍羅維茨(Vladimir·Horowitz1904-)
烏克蘭鋼琴家
霍羅維茨可謂是一位我行我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偉大鋼琴家。他的演奏雖然素以離經判道著稱,但其超群的技藝卻委實令人為之震撼。演奏技巧方面,他對速度和力量的控制卓爾不凡,特別在八度的彈奏方面,有著驚人的能力,既有鏗鏘有力的金屬聲音,又有夢幻般的柔美音色。他的演奏構思不僅只限於充分表現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同時還經常滲入自己的個性以及對作品的獨到見解。他對作品的詮釋時而熱情時而平淡,十分耐人尋味,並產生出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他注重對作品的重新創造和注入新的感受,特別善於演奏的斯克里亞賓、舒曼、莫茨考夫斯基、李斯特、普羅科菲耶夫等人的作品,因此而獲得鋼琴界的「梅菲斯特」的綽號。他一生錄制了大量唱片,其中不少被公認為鋼琴演奏藝術的傳世之作。1972年,英國皇家愛樂協會授予他金質獎章,表彰他在鋼琴演奏藝術方面的卓越貢獻。

斯維亞托斯拉夫.里希特(Sviatoslav·Richter1915-)
俄羅斯鋼琴家
里希特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新一代傑出鋼琴家。他的演奏極富節奏感,分句富有句子彈性和詩意,同時兼具歌唱性,在演奏一首樂曲時自始至終都使人清楚地聽到他的聲部層次和樂曲構思。他追求一種特殊清淡剔透的音色,使音樂產生出夢幻般的瑰麗色彩,令人嘆為觀止。在表演上他具有強烈的即興性,既善於宣洩音樂激情,又善於恰到好處地處理音樂內部層次結構,使之達到完美的、詩意般的境界。里希特演奏曲目廣泛,但卻不太喜歡「湊熱鬧」。他錄制的音樂會曲目不少是首演或鮮為人知的作品,如普羅科菲耶夫的第六、第七、第九鋼琴奏鳴曲,德沃夏克的鋼琴曲等。這位彈奏鋼琴習慣熄滅燈光拋棄一切而專心致志於音樂的人,的確是一位將全身心都融入音樂的鋼琴大師。

埃米爾.吉列爾斯(Emil·Gilels1916-)
俄羅斯鋼琴家
吉列爾斯這位被音樂家稱為「小巨人」的前蘇聯著名鋼琴家,以其演奏技巧高超無暇、觸鍵強勁、力度驚人、演奏幅度宏大而著稱。他早期的演奏,音色變化豐富,既蘊涵著宛然欲泣的柔情,又充滿了火焰般的熱情生命力;後期的演奏由於受涅高茲的影響,熱情減退,但卻注入了安靜、深沉、內在表達等新的因素,用吉列爾斯自己的話說:「這種演奏風格象徵著現代俄羅斯鋼琴樂派的真正開始。」吉列爾斯演奏的曲目廣泛,從巴赫到巴托克的鋼琴作品都有。他錄制的唱片也包括從古典樂派到近代樂派各個時期的著名鋼琴作品。這些作品的演繹都有著令人無法預料、無法想像的完整美感,堪稱是當代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卓越表現。

拉扎爾.貝爾曼(Lazar·Bermen1930-)
俄羅斯鋼琴家
貝爾曼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鋼琴家之一,以觸鍵輕巧、音色厚實、有光澤,和弦處理鮮明,彈奏速度自然,表情細致而著稱於世。他對作品的詮釋,常常是在整體把握音樂的創作構思下,充分表達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既有纏綿、柔美之情,也有鏗鏘、恢宏之勢。貝爾曼擅長演奏李斯特的作品,他於1963年演錄的李斯特的《超級練習曲》的唱片,深得卡拉揚的賞識。其次,他更擅長演奏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尤其是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那種在獨自黯淡色調中隱藏著溫暖情感的演繹無人能及,經他演奏和錄制的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被公認為是權威性的版本,深受樂迷的喜愛和歡迎。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吉(Vladimir·Ashkenazy1937-)
俄羅斯鋼琴家、指揮家
阿什肯納吉是享有世界聲譽的俄羅斯著名鋼琴家,俄羅斯與東歐民族樂派浪漫主義作品的優秀演繹者,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傑出代表。他的演奏吸收了諸多俄羅斯鋼琴家的優點,手指技巧高超,觸鍵敏捷,速度感優異,音色表現豐富,舞台表演氣質高雅智慧、熱情誠摯。他的演奏范圍廣泛,對於莫扎特、貝多芬、肖邦的音樂有著卓然的表現,特別是對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拉赫瑪尼諾夫、斯克里亞賓等人的作品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感人至深的詮釋。此外,他還錄制了大量唱片,其中包括巴托克、貝多芬、莫扎特、普羅科菲耶夫等多位作曲家的鋼琴協奏曲、奏鳴曲全集,被人們譽為是「鋼琴全集錄音大師」。

安德烈伊.加夫里洛夫(Andrei·Gavrilov1955-)
俄羅斯鋼琴家
加夫里洛夫是涅高茲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又一位世界級著名鋼琴家。他擁有著俄羅斯鋼琴學派無懈可擊的高超演奏技藝,奔放熱情的表達方式和智慧控制音色變化的能力的演奏風格,以及對作品獨特理解的才能,因而在西歐和世界各地贏得了高度的贊譽和廣泛的影響。加夫里洛夫擅長演奏普羅科菲耶夫、李斯特和拉威爾等人的作品,1978年,他首次到日本舉行獨奏音樂會,演繹的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奏鳴曲獲得很高評價。他錄制的拉威爾的《夜的幽靈》、李斯特的練習曲《鍾》、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魔鬼的誘惑》等唱片,也給人深刻的印象,不愧為俄羅斯新一代鋼琴家的卓越代表之一。

斯坦尼斯拉夫.布寧
俄羅斯鋼琴家
布寧是俄羅斯鋼琴學派創建人之一涅高茲的嫡傳,他的母親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涅高茲班,是他的啟蒙老師。布寧是一位深具想像力和詩意的鋼琴家,他富有表情的音色表達了他對作品內容的深刻理解和熱愛。其音樂感最早來自莫扎特作品對他的啟迪。他說:「我初次聽到的音樂就是莫扎特的《A大調鋼琴協奏曲》,並被深深地打動了,那種體驗沒有任何東西可與之比擬。所以莫扎特是我第一和永遠的愛。」在巴黎瑪格麗特?隆國際鋼琴比賽中,他演奏莫扎特《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榮獲大獎,評論家稱他的詮釋充滿光輝,近乎完美。

樓主可以去這個網站論壇看看 http://www.5ikhs.com/bbs
參考資料:http://www.5ikhs.com/bbs/read.php?tid=98

B. 本人跪求一鋼琴曲

世界上最難的十首鋼琴曲(2009-03-08 14:03:44)標簽:文化 情感 隨筆
NO.1 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表現了最堅毅的俄羅斯精神與最強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瑪尼諾夫是用鋼鐵和莧金鑄成的,鋼鐵是他的手臂,黃金是他的心靈。」這正是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最珍貴之處。

拉赫瑪尼諾夫本人作為鋼琴獨奏者在紐約首演時,曾把自己這首協奏曲戲稱為「大象之作」,比喻其龐大與沉重。一位著名的音樂學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體力上的付出等於「鏟十噸煤」,其難度可見一斑。澳大利亞的音樂家傳記影片《閃亮的風采》描寫過鋼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導致精神崩潰,我們可以籍此想像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拉赫瑪尼諾夫說,能把這首鋼琴協奏曲演繹好的只有霍洛維茨。

NO.2 李斯特的《帕格尼尼大練習鍾》

《鍾》這首樂曲又譯成《康派涅拉》,是李斯特根據義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的主題改變的鋼琴獨奏曲。

《鍾》用迴旋曲式寫成,主題每次出現都變換一種新的演奏手法,充分發揮鋼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編的《鍾》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協奏曲《鍾》篇幅要短,由於主題多次出現,給人印象很深刻。《鍾》這首樂曲是鋼琴家們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出的曲目,因為,它可以充分表現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

當然,我們的李雲迪和朗朗也曾在演奏會上彈過此首樂曲。

NO.3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野蜂飛舞》

《野蜂飛舞》是首世界名曲,生動地表達出大黃蜂振翅疾飛的情景。作曲者和演奏家用音樂將野蜂飛舞的情景表現得那麼傳神逼真。野蜂在人們眼中是個討厭而可怕的東西,看見野蜂就躲得遠遠的,生怕被它們所傷。自從接觸到《野蜂飛舞》這曲子後,聽著聽著......覺得彷彿在頭頂上方和耳旁,不斷盤旋的「嗡嗡」聲特別悅耳,眼前一幅群蜂亂舞的可愛景象,可謂別具一格,百聽不厭!

NO.4 拉威爾的《水妖》

拉威爾,為法國著名印象派作曲家。他的作品大致上都有細致精巧的風格。《加斯巴之夜》共由三首曲子組成,第一首為《水妖》,其後為《絞刑台》和《史卡柏》。這首作品的靈感來自布里諾(Ch. Brugnot)之詩,內容描述一愛上凡人的水妖精,如泣如訴的悲戀故事。

整首曲子極具技巧性,用透明而繁復的音樂來詮釋水精靈哀怨的愛情,相當傳神深刻。

NO.5 李斯特《唐璜的回憶》

李斯特根據莫扎特歌劇《唐璜》改編的鋼琴曲《唐璜的回憶》是李斯特眾多改編曲中的精粹,技術之艱深,場面之宏大,在原作的豐富表情上製造出驚人的氣勢。

莫扎特的歌劇《唐璜》本來長約兩個半小時,被李斯特改編後,成了簡短的鋼琴曲。鋼琴曲沒有刪除歌劇中的一個音符,整首曲子無論是節奏還是技巧,都是難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憶》被稱為是最難的鋼琴曲之一,鮮少有人彈奏。

NO.6 巴拉基耶夫的《伊斯拉美》

巴拉基耶夫是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他彈琴都是憑記憶,從不看譜。他創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鋼琴作品,最著名者,就是這首《伊斯拉美》。這首《伊斯拉美》作於1869年由尼古拉·魯賓斯坦首演。這是一首極難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區采風的產物,這部作品的副標題為「東方幻想曲」。其正主題是高加索達開斯坦地區勒斯基人的一種舞曲,第二主題(彷彿是一個中段)則是巴拉基耶夫在莫斯科聽一個歌劇演員演唱的一首歌曲的旋律。這首作品三段體:先是主奏,表達主題;然後是中段,奏出充滿感情的小行板;然後結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題,尾奏是十分狂熱性的激烈的急板。因為其極高的難度,許多鋼琴家把它當作一個挑戰。

NO.7 麥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

英國作曲家麥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創作出來的「EnglishCountry-Tunes」鋼琴曲。這首號稱是全世界最難演奏的鋼琴曲,琴譜上有時一個小節里就擠進三百個音符,彈奏的時候手指頭和手肘都要用......俄羅斯女鋼琴家絲羅克蘭德曾在日本首度演奏這首曲目。

NO.8 貝利尼《諾瑪的回憶》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文森佐· 貝利尼在《諾瑪》中鋪陳出華麗而渾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強烈對比的劇情張力,展現愛情、仇恨與寬恕的角力,更提早一個半世紀預告了女性主義的到來。

網友們可在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中感受其演奏的難度!

NO.9 伊薩克·阿爾貝尼茲《伊比利亞》

著名的《伊比利亞》,一部由12首鋼琴作品所組成的組曲,共四卷。這部作品有著豐富的內涵以及復雜的作曲技巧,它們是西班牙民族音樂(特別是安達路西亞音樂)與歐洲印象派以及浪漫樂派音樂所交織成的復合體。

NO.10 《一根煙》

大部分的人乍一看到這首鋼琴曲目一定會很疑惑的,那麼請您欣賞一下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所拍攝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電影中,從不吸煙的1900從馬克斯要過一根煙,他以震撼人心的鋼琴演奏技巧使在場的所有人目瞪口呆,琴鍵在飛舞,曲終,他將未點燃的香煙放在琴沿上,香煙竟然被彈的灼熱的琴弦點燃了。這時,如夢初醒的聽眾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大家欣賞到主人公的精彩演奏之後,一定不會質疑這首鋼琴曲的難度的。

音樂家創作的源泉來自於生活,來自於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有洞察世事的滄桑就才會有流芳百世的不朽作品,在給我們帶來音樂享受的時候,也讓我們在音樂的旋律中感受音樂家的內心世界。而同時,只有超脫世俗,才能擁有一顆空靈的心,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從而創造獨有的樂章

C. 俄羅斯舞曲鋼琴曲如何識譜

摘要 初學者可以先學會記住五線譜上的幾個固定音高的位置關系,比如先記住幾個C音的位置,然後再拓展記住幾個G音的位置,之後再逐步記住更多音的位置,掌握好線和線間以及間與間之間的關系,這樣既可以提高識譜能力又能加深對曲譜的印象。

D. 如何評價俄羅斯鋼琴家 Vladimir Sofronitsky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俄羅斯鋼琴家之一,無與倫比的斯克里亞賓演繹者。

論輩分李赫特和吉列爾斯還要小上一輪,他們倆還在念書的時候索神已經開始任教了。之所以西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知道吉和李,甚至貝爾曼的名氣都大得多,是因為索弗羅尼茨基在全盛時期幾乎沒有到西方演出的機會,唱片錄音也極少流入西方,更是在文化界解凍前夜的1961年不幸去世(Flier也是戰後一直被禁足,但在六十年代就有機會去英國演出了)。這不是索弗羅尼茨基的水平問題,而是西方音樂界的信息匱乏所造成的無法彌補的損失。

Denon和Vista Vera都出版了他的大量錄音,現在要搞到是非常容易的。他無疑有著鍵盤樂器上最高等級的溝通技巧,以及無法復制的音樂風格,他的音色是那種一聽之下就能銘記終生的類別。

E. 跪求俄羅斯鋼琴音樂的特點,特別是蘇聯時期的著名鋼琴家及其作品!知道的話幫幫忙,謝謝啦!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藝術天分極高的民族。廣袤的大地,悲壯的歷史,為無數作曲家創造獨特的旋律提供了素材;漫長的專制統治,惡劣的自然環境,激發了他們創作的動力與激情。
與音樂文化傳統底蘊深厚的西歐各國相比,俄羅斯無疑是後起之秀。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前,俄羅斯人對西歐古典音樂幾乎是聞所未聞。由於自我封閉,俄羅斯人只了解古羅馬的舞者,卻對11世紀以來歌頌愛情的游吟詩人和12世紀以來德國的詩人音樂家一無所知。但是,歷史的演進有其自身的規律,人文主義的腳步無法阻擋。隨著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逐步發展,歐洲文化的影響不斷深入到俄國的各個領域。到19世紀70年代,俄羅斯舞台上已有反映城鄉生活的歌劇上演,標志著其民族音樂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與此同時,俄羅斯也開始形成了獨特而新穎的音樂流派,俄國古典音樂的奠基人米·伊·格林卡正式登上歷史舞台。他將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芬蘭、波蘭、喬治亞、西班牙等不同風格的曲調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以表達愛國主義思想,歌頌仁人志士的高尚品德。作品一經問世,立刻使他躋身於世界著名作曲家之林,至今聲譽猶存。
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當屬柴可夫斯基,其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見長。他的抒情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後》,芭蕾舞曲《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都是俄羅斯音樂藝術史的高峰之作。柴可夫斯基的創作以悲歌為基調,勾勒出19世紀80年代俄羅斯知識分子的情感脈絡,也發掘出人們對幸福的渴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音樂家及其作品的氣質既與本人的境遇息息相關,又與其民族性格緊密相連。1840年,柴可夫斯基出生於一個礦業小鎮,其父是一位礦業工程師。他最早能接觸到的音樂只有一個古老音樂盒的叮咚聲響和母親充滿憂郁感傷的歌聲。幾年後,母親染上霍亂而去世,留給柴可夫斯基的是無限的悲傷,這種格調一直清晰地反映在他的音樂作品中。那時,音樂是他唯一的歡樂之源。父親雖支持他學習音樂,但只同意將音樂作為娛樂,並要求他必須以法律作為他的終身職業。但他志不在此,而是到處求師,堅持學習他所痴迷的音樂。直至柴可夫斯基遇到富有的梅克夫人,才使他不再有後顧之憂,能夠住在舒適的家中安心創作芭蕾舞曲、歌劇和交響曲。通過音樂,柴可夫斯基盡情地抒發著內心的感受,抒發著俄羅斯民族的心情。所以,在他的六部偉大的交響曲甚至所有的音樂作品中,聽眾都能夠感受到俄羅斯民族精神的流淌。地球上只要有人類生存,音樂的旋律就永遠不會停息。獨樹一幟的俄羅斯音樂自18世紀到19世紀初達到高峰後,以柴可夫斯基為代表的民族音樂流派不僅風靡俄羅斯,而且傳遍五洲四海。
歷史的脈絡無法割斷。十月革命以後,蘇聯仍然重視對音樂傳統的繼承,在交響樂、歌劇和芭蕾舞曲創作中取得了很多成就。新一代作曲家各有側重,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芭蕾舞劇《紅罌粟》和《青銅騎士》便是在吸收民間曲調的基礎上創作而成,而著名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灰姑娘》、《寶石花》和大型歌劇《戰爭與和平》等也同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蘇聯時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應該是肖斯塔科維奇。他的創作以交響樂為主,多反映重大社會主題,並以戰爭與和平、反法西斯斗爭等為主要題材。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在藝術特色上表現為強烈的激情與細膩而隱秘的抒情相結合,在風格上則接近於巴赫和貝多芬。他寫過15部交響曲,還有歌劇《卡捷琳娜·伊茲麥洛娃》、清唱劇《森林之歌》、小提琴協奏曲等,並為《馬克辛三部曲》、《帶槍的人》、《青年近衛軍》等數十部影片和戲劇譜曲配樂。不過,真正給他帶來聲譽的作品是第一、第五、第七、第十一交響曲。其中第七交響曲是在列寧格勒被圍困期間完成的,以悲壯著稱,是戰爭年代紀念碑式的作品。
在中國,俄羅斯音樂的影響非常大。比如有些音樂作品的作曲風格、演奏技巧,還有音樂教育體系,俄羅斯音樂模式的痕跡十分濃重。例如鋼琴協奏曲《黃河》,無論是和聲,還是在鋼琴技術方面,都明顯受到非常典型的俄羅斯音樂的影響。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伏爾加纖夫曲》、《山楂樹》、《紅莓花兒開》、《三套車》、《喀秋莎》等令幾代中國人難以忘懷的歌曲,至今仍在傳唱。

F. 關於一個MV,是一個很有名的現代俄羅斯作曲家的鋼琴曲

伊戈爾·克魯托伊 - 悲傷的天使
我空間有所有和這個曲子有關的下載,包括高音質MP3、原版MV和鋼琴譜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853c00100h5wi.html

另外還有伊戈爾·克魯托伊其他作品下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853c00100nco7.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853c00100nfjm.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853c00100nj17.html

G. 俄羅斯的一首極短的鋼琴曲

fykfkyfyyy

H. 求一首俄羅斯鋼琴曲的名字。

少女的祈禱

本曲作於1859年,最初刊登在法國巴黎一家音樂雜志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脛而走,成為暢銷一時的名曲,此後相繼以八十餘種不同版本風行全球。很多音樂愛好者往往對於本曲的旋律十分熟悉,卻不知道樂曲的作者是誰。
作者芭達捷芙斯卡是一位女鋼琴家,她生於波蘭首都華沙,二十四歲時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留給我們的只有這一首名曲。雖然世人對於本曲的作曲經過已無從知曉,但這首樂曲在形式上只不過是簡單的變奏曲,卻由於命名為《少女的祈禱》而蜚聲世界、久盛不衰,也許應歸功於作曲者的匠心獨具,抑或是出版商的精明,總之,這不能不說是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跡。

I. 世界鋼琴十大名曲是那十首呀

NO.1 《夢中的婚禮》

夢中的婚禮是Paul de Senneville(保羅·賽內維爾) Olivier Toussaint奧利佛·圖森)作曲 ,而夢中的婚禮(法文是Mariage D'Amour)由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

NO.2 《給愛德琳的詩》

理查德·克萊德曼作了一首世界名曲《給愛德琳的詩》,自此,理查亦因而名揚國際,創下法國藝人在全球最高的銷售記錄。慈祥和藹的臉龐如同他的音樂令人親近與熟悉,保羅·塞內維爾至今依舊不斷地創作浪漫唯美的音樂,因為他始終堅信,不論什麼時代,都有人追求美的音樂。

NO.3 《水邊的阿狄麗娜》

阿狄麗娜來自於希臘神話的故事。希臘神話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孤獨的塞普勒斯國王,名叫皮格馬利翁(Pygmalion)。

他雕塑了一個美麗的少女,每天對著她痴痴地看,最終不可避免地愛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眾神祈禱,期盼著愛情的奇跡。他的真誠和執著感動了愛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賜給了雕塑以生命。從此,幸運的國王就和美麗的少女生活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

NO.4 《藍色多瑙河》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於1866年,作品第314號,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

原為一首由樂隊伴奏的男聲合唱,後去掉人聲,成為一首獨立的管弦樂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圓舞曲及一個較長大的尾聲(部分再現前面主要的音樂主題)連續演奏而成。樂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圓舞曲節奏貫穿,音樂主題優美動聽,節奏明快而富於彈性,體現出華麗、高雅的格調。

NO.5 《致愛麗斯》

《致愛麗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作於1810年4月27日,相傳是為其學生特雷澤·馬爾法蒂而作。後來特雷澤將這個曲譜轉送給居住在慕尼黑的女友布萊托露。德國音樂學家諾爾發現此譜,於1876年公諸於世。

諾爾稱樂譜手稿題詞為「獻給愛麗斯作為紀念,4月27號,路·馮·貝多芬」,將「特雷澤」誤為「愛麗斯」,因此就以訛傳訛,「致愛麗斯」成為了正式曲名。

NO.6 《悲愴奏鳴曲》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作品第13號,創作於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獻贈給他的贊助人與仰慕者利赫諾夫斯基王子。本曲是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NO.7 《藍色的愛》

保羅.莫里哀的名曲 流傳最廣的是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的版本

保羅·莫里哀(1925.3.4—2006.11.3),1925年3月4日出生於法國馬賽一個熱愛音樂的家庭中,4歲開始學習鋼琴,他音樂天賦極好,聽覺靈敏,有驚人的音樂記憶力。10歲時進入馬賽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

由於對爵士音樂的熱愛,莫里哀放棄了做鋼琴家的願望而投身於流行音樂。1944年19歲的保羅開始了通俗樂隊的指揮生涯,由於為唱片公司改編音樂樂曲而名聲日噪。1965年他組建了自己的樂團,也就是後來成為世界著名三大輕音樂團之一的保羅·莫里哀輕音樂團的創始人和首席指揮。

NO.8 《雨的印記》

Kiss The Rain ,中文翻譯成《雨的印記》,出自韓國最擅長描繪愛情的音樂家YIRUMA之手,寫這首歌的時候,是在一個星星滿天的夜晚,忽然間一場雨,讓YIRUMA有感而發寫下Kiss The Rain這首曲子。

NO.9 《杜鵑圓舞曲》

《杜鵑圓舞曲》是根據挪威作曲家約納森創作的一首同名鋼琴曲移植的手風琴曲。

約納森(1886~1956)
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國學習音樂,他寫過一些音樂作品,但以這首《杜鵑圓舞曲》流傳最廣,也使得約納森名傳於世。

這首鋼琴曲也常以管弦樂或其他器樂形式演奏。據說在1918~1930年間約納森曾在斯德哥爾摩「金杜鵑電影院」專為無聲影片的放映作鋼琴配音,本曲即為當時影片即興配音而作。

NO.10 《愛的紀念》

《愛的紀念》,又名《童年的回憶》《愛的克里斯丁》,是由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的鋼琴名曲。共收錄曲目10首。

(9)如何演繹俄羅斯鋼琴作品擴展閱讀

世界上最難的十首鋼琴曲(排名不分先後)

1、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本人作為鋼琴獨奏者在紐約首演時,曾把自己這首協奏曲戲稱為「大象之作」,比喻其龐大與沉重。一位著名的音樂學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體力上的付出等於「鏟十噸煤」,其難度可見一斑。

2、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協奏曲,g小調,OP。16原作於1913年,因當時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殺,故此曲呈獻給斯密特霍夫,因原譜丟失,普羅科菲耶夫1923年憑記憶再整理而成。

3、李斯特——「西班牙走私販」幻想迴旋曲。作於1836年,完美得表現了李斯特青年時代的奔放氣息。由於它的難度巨大,被俄羅斯鋼琴家瓦倫蒂娜描述為自己曾演奏過的最難鋼琴曲。

4、李斯特改編——唐璜的回憶。根據莫扎特歌劇《唐璜》改編,是李斯特眾多改編曲中的精粹,技術之艱深,場面之宏大,在原作的豐富表情上製造出驚人的氣勢。

5、李斯特——死之舞

李斯特為鋼琴和樂隊所作的《死之舞》,作於1839年,題獻給自己的女婿漢斯·吉多·馮·彪羅。

6、李斯特——諾瑪的回憶

《諾瑪的回憶》是李斯特《諾瑪》啟發而寫的一首大幻想曲,它技巧艱深、篇幅宏大、音色輝煌燦爛、情潮佚宕磅礴,濃縮了最震撼人心的劇情,表達了李斯特最熾烈和崇高的贊頌之意。

7、李斯特——超技練習曲

李斯特的《12首超技練習曲》是鋼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難曲目。超技練習曲鬼火擁有高難的雙音技術,是12超技當中最難的一首,就連拉赫馬尼諾夫都表示,它是最難的練習曲,技術刁鑽不說,還必須彈得輕靈有趣方能服人。

8、勃拉姆斯——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no 2 in B flat major, Op. 83)

勃拉姆斯為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增加了諧謔曲樂章,從而使作品擴充成為四個樂章,形式和性格都已接近於交響曲,獨奏樂器也成為樂隊的一員,這種交響化的理念脫離了協奏曲原來「競奏」的意義,因此,這首樂曲有時候也被後人稱為「由鋼琴主奏的交響曲」。

9、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魯斯卡

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西方現代派音樂的重要人物。《彼得魯斯卡》原為管弦樂曲,後來改編為鋼琴曲,獻給魯賓斯坦。因為具有管弦樂隊的效果和編排,故此曲難度極高,可以說是「各種高難技巧的大雜燴」,鮮有鋼琴家能夠完美地演繹它。

10、巴拉基耶夫——伊斯拉美

他創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鋼琴作品,最著名者,就是這首《伊斯拉美》。這首《伊斯拉美》作於1869年由尼古拉·魯賓斯坦首演。這是一首極難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區采風的產物,這部作品的副標題為「東方幻想曲」。

閱讀全文

與如何演繹俄羅斯鋼琴作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