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在公元前是什麼情況

俄羅斯在公元前是什麼情況

發布時間:2023-01-26 10:27:53

① 俄國歷史從哪一年算起的在我國漢朝時候那裡有國家嗎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為「沙皇」,其國號稱俄國。16—17世紀,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各族先後加入俄羅斯,使它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17世紀中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並為統一的國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親政。經過1700—1721年的北方戰爭,俄羅斯得到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羅斯從內陸國變為瀕海國。17世紀它擊潰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羅斯消滅了入侵的拿破崙軍隊。1825年12月貴族革命者在彼得堡舉行起義(即12月黨人起義),被鎮壓。1861年2月俄國廢除農權制。1898年成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蘇聯共產黨前身),在它的領導下,俄國工農群眾經過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於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成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共和國成立不久,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保衛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包括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喬治亞)一起加入。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聯邦第一次人代會通過《俄羅斯聯邦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12月21日,前蘇聯11個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決定,前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由俄羅斯繼承。12月2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決定,將國家正式名稱改為「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http://tieba..com/f?kz=148729289

我國漢朝時候那裡是「匈奴」

匈奴
當伊朗人種的游牧民(斯基泰人和薩爾馬特人)占據著草原地帶西部即南俄羅斯時,無疑地還包括圖爾蓋河流域和西西伯利亞;草原地帶的東部是處於突厥-蒙古種民族的統治之下。其中在古代史上占統治地位的民族是以"匈奴"一名而被中國人所知。匈奴一名與後來羅馬人和印度人稱呼同一蠻族的名稱(Huns〔Hunni〕和Huna)是同詞源的。可能這些匈奴人(直到公元前3世紀的秦朝,才在中國編年史上清楚地記載了匈奴一名)在公元前第9和第8世紀時已經被中國人稱為嚴狁。更早一些的時候,他們可能被稱為"草粥",或更含糊地被叫作"胡人"。在歷史的黎明時期,中國人所知的胡人是指那些當時居住在中國邊境上,即在鄂爾多斯、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那些民族。馬斯佩羅推測:所謂北戎即"北部之戎",分布在今天的北京西部和西北部,是一支胡人部落。其他的部落在公元前第4世紀時已經歸降於趙國的中國人。趙武靈王(大約公元前325-298年在位)甚至從他們那裡奪取了山西最北部(大同地區),實際上還奪取了今鄂爾多斯北部地區(約公元前300年)。正是為了有效地防範這些游牧民的進攻,秦國(陝西)和趙國(山西)的中國人都改他們的重車兵為靈活的騎兵。這一軍事改革帶來了中國服裝上的徹底變化;弓箭時代的長袍被從游牧民那裡學來的騎兵褲子所取代。從游牧民哪裡,中國武士們還模仿了羽毛裝飾的帽子、"三尾服"和後來對名為"戰國時期"的藝術起到很大作用的"帶扣"。也正是為了防禦匈奴,趙國及其鄰近諸國的中國人開始沿其北部邊境壘起最初的城牆,後來秦始皇統一和完成了城牆的建築,成為了長城。
據中國史家司馬遷記述,正是在公元前3世紀後半葉,匈奴似乎成為一支統一的、強大的民族,他們由一位名叫單於的首領統帥著,單於的全名漢文譯音是撐犁孤塗單於,中國人把這些詞解釋為"像天子一樣廣大的首領"。在這些詞中可以發現突厥-蒙古語詞根,特別是"撐犁"是突厥-蒙古語詞(Tangri,天國)的譯音。在單於之下,有兩個最大的官職,即屠耆王,意為左右賢王。漢文譯音"屠耆"與突厥字(doghri)有關系,意思是"正直的"、"忠實的"。就基本上以游牧生活為主的民族所能談到的固定居住地而言,單於住在鄂爾渾河上游的山區,以後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這兒。左賢王--原則上是單於的繼承人--住在東面,可能在克魯倫高地。右賢王住在西面,可能像阿爾伯特·赫爾曼認為的那樣,在杭愛山區、今烏里雅蘇台附近。接下去,匈奴統治集團內依次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然後是千夫長、百夫長,十夫長。這個游牧民族,在行進時被組織得像一支軍隊。一般行進的方向是朝南,這在突厥-蒙古種各民族中已成為習慣;類似的現象在匈奴的後裔、6世紀的突厥人中,以及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中都可以看到。

中國人描繪的匈奴肖像上的特徵,我們在他們的繼承者突厥人和蒙古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威格爾概括道:"他們的身材矮而粗壯,頭大而圓,闊臉,顴骨高,鼻翼寬,上胡須濃密,而領下僅有一小撮硬須,長長的耳垂上穿著孔,佩戴著一隻耳環。頭部除了頭頂上留著一束頭發外,其餘部分都剃光。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長齊小腿的、兩邊開叉的寬松長袍,腰上系有腰帶,腰帶兩端都垂在前面,由於寒冷,袖子在手腕處收緊。一條短毛皮圍在肩上,頭戴皮帽。鞋是皮製的,寬大的褲子用一條皮帶在踝部捆紮緊。弓箭袋系在腰帶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帶上橫吊在腰背部,箭頭朝著右邊。"

上述服裝的一些細部,特別是裹齊踝部的褲子,對匈奴人與斯基泰人來說都是共同的。有許多習慣也是相同的:如葬禮上的犧牲。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在酋長(或首領)的墓上,割開其妻子及隨從們的喉嚨,至於匈奴人,其人數達到上百或者上千。希羅多德(IV.65)記載,斯基泰人將敵人的頭蓋骨在沿眉毛平處鋸開,在外面用皮套蒙上,裡面嵌上金片,作為飲器使用。《前漢書》證實了匈奴人中有同樣的習慣。這一習慣特別是從老上單於用月氏王的頭蓋骨來飲酒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確實,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把頭看作戰利品的。希羅多德(IV.64)曾提到斯基泰人在戰利品中展示他們砍下的敵人的頭顱以及掛在馬韁繩上的頭皮,以示誇耀。

在匈奴的後裔,即公元第6世紀的突厥人中,一個戰士墳墩上的石頭,其數目是與他一生中所殺敵人的數目成比例。這種嗜血性的風俗也同樣盛行於印歐種和突厥-蒙古種的游牧民中。斯基泰人用敵人的血灑在插在一個小土堆上的神聖的短彎刀上,以及喝一杯被他殺死的第一個敵人的血。匈奴人在訂盟約時,要用人頭蓋骨製成的容器喝血。在悼念死者時,斯基泰人和匈奴人用小刀把臉劃破,"讓血和淚一起流出來"。

像斯基泰人一樣,匈奴人基本上是游牧民,他們生活的節奏也是由他們的羊群、馬群、牛群和駱駝群而調節。為尋找水源和牧場,他們隨牧群而遷徙。他們吃的只是畜肉(這一習慣給更多是以蔬菜為食的中國人很深的印象),衣皮革,被謝裘,住氈帳。他們信奉一種以崇拜天(騰格里)和崇拜某些神山為基礎的、含混不清的薩滿教。他們的單於或者最高君主,在秋季召集全體匈奴人(這個季節馬最壯)課校人畜。所有的中國著作家都把這些野蠻人描述成頑固的掠奪者,他們會出其不意地出現在耕地邊緣,侵襲人畜和搶劫財產,然後在任何還擊可能來到之前帶著戰利品溜走。當他們被追趕時,他們的戰術是引誘中國軍隊深入大戈壁灘或是草原荒涼之地,然後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況下,以雷雨般的箭懲罰追趕者,直到他們的敵人被拖垮,被飢渴弄得精疲力竭,他們才一舉而消滅之。由於他們的騎兵的機動性以及他們的弓箭技術,這些方法相當有效。在從最初的匈奴到成吉思汗時期的所有草原居民中,這些方法都很少變化。對於所有那些由馬上弓箭手組成的部落,無論是東方的匈奴人或是西方的斯基泰人,這些方法都是共同的。正如希羅多德所陳述的,斯基泰人對付大流士就是採用同樣的策略。大流士及時地意識到這種危險,並且在這種"退出俄羅斯"可能終止災難的來臨之前就撤退了。有多少中國將領後來因為缺乏這種謹慎,他們受到匈奴人佯裝逃逸的蒙蔽而進入沙漠荒涼之地,在那兒遭到了屠殺呢?

至於匈奴在突厥-蒙古種各民族中的語言位置,一些作者,如白鳥庫吉傾向於把他們歸入蒙古種人。相反,伯希和從漢文譯本所提供的反復核對的幾次巧合中,認為全面來看,這些匈奴人應該屬於突厥種,特別是他們的政治領導人。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族屬尚無定論,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說。無文字。戰國末,常擾掠秦、趙、燕北邊,三國相繼築長城以拒之。冒頓單於在位(前209~前174)時,統一各部,建立國家,統有大漠南北廣大地區。老上單於(約前174~前160)時,匈奴勢力東至遼河,西越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草原游牧帝國。漢初,匈奴不斷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圍漢高祖劉邦於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遂迫漢朝實行和親,且歲奉貢獻,並開關市與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屢屢背約南侵,成為漢朝一大邊患。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舉出兵反擊匈奴,匈奴勢力漸衰。漢代,匈奴由於天災、人禍及漢軍的打擊,發生過兩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現的五單於並立局面。結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於歸漢,引眾南徙陰山附近。公元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發西域各國兵遠征康居,擊殺與漢為敵的郅支單於,消滅了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公元前33年,漢元帝以宮人王嬙(昭君)嫁呼韓邪單於,恢復了和親。另一次是王莽篡漢後,匈奴的勢力有所發展。但到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邊八部擁立為南單於,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於的稱號,請求內附,得到東漢允許。匈奴又一次分裂,成為南北二部。南下附漢的稱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雲中(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等郡,東漢末分為五部。至西晉,南匈奴人在逐步轉向定居農耕生活,但除了上層貴族生活習慣和文化教養受漢文化影響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會結構變化不大。304年,匈奴劉淵建立政權,民族共同體開始瓦解,逐漸漢化。除劉趙政權外,十六國中的夏(赫連氏)和北涼(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公元91年,漢軍出居延塞(今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旗一帶),圍北匈奴單於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北匈奴戰敗後部分西遷,余眾後來歸附於興起的鮮卑。多數學者認為,西遷的北匈奴就是歐洲史上的匈人。

起源

中國部分史籍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史記索隱》引張晏的話說∶「淳維以殷時奔北邊。」意即夏的後裔淳維,在商朝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還有一說認為,移居北地的夏之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部分學者根據《史記》記載的後半段文字,認為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余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為匈奴。還有人認為匈奴與先秦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不可混為一談,匈奴應是西方草原的一個游牧民族,戰國末期之前,還未游牧至中國北部。上述看法,在近現代學者中並未取得統一。由於匈奴的起源問題不能解決,匈奴的族屬與匈奴的語系也都成為懸案。

周朝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戰國末期趙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秦朝

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

西漢

真正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斗是在漢朝。漢初前201年,韓王劉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冒頓單於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計逃脫,之後開始與匈奴和親。其後的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漢朝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元朔二年(前127年)派衛青佔領河套地區,前121年派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衛、霍分東西兩路進攻漠北。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東路掃平匈奴王庭。右賢王率領四萬餘人投歸漢朝,單於及左賢王逃走。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以和親(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的空間。

前73年,漢與烏孫聯兵20萬進行進攻匈奴,直搗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單於獲勝據漠北,呼韓邪單於前51年南下投靠漢朝。後來郅支單於則率部眾退至中亞康居(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即阿富汗、烏茲別克、哈薩克一帶),呼韓邪單於占據漠北王庭。前36年,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甘延壽、陳湯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殺郅支單於。前33年呼韓邪單於娶王昭君與漢修好。

西漢時期的單於有: 頭曼單於、冒頓單於、老上單於、軍臣單於、伊稚斜單於、烏維單於、兒單於、呴黎湖單於、且鞮侯單於、狐鹿姑單於、壺衍鞮單於、虛閭權渠單於、握衍眴鞮單於、呼韓邪單於、郅支單於

東漢

48年,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呼韓邪單於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從此北匈奴就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內訌。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

漢朝之後

南匈奴南下漢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4世紀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的混亂時期,劉淵起兵佔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自稱漢王,311年攻佔洛陽,316年攻佔長安,滅西晉。史稱前趙或漢趙。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稱為羯人。漢趙的大將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趙國,史稱石趙或後趙。後被氐人苻氏前秦所滅。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後涼漢官段業為主,在現甘肅地區建立北涼。後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北涼主。後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

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劉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後投奔羌人的後秦。後自認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創立夏國,史稱胡夏。後被北魏所滅。

匈奴融入靠近高麗的鮮卑的宇文氏部落,進入朝鮮半島。後來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後被漢族外戚楊堅所篡。楊堅創立隋朝,統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匈奴在中國歷史舞台上進行了最後一場演出。之後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華夏族為主體的漢族。

匈奴後裔漢化後,所改漢姓有劉、賀、呼延、萬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等地。

匈奴在東北亞之外的影響

北匈奴遠走歐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爾加河地區(今天的俄羅斯韃靼自治共和國),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亞),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亞匈奴,一部分與圖蘭低地民族融合(中亞兩河地區),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區,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在3世紀末,這個幾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內,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匈奴人於350年左右進入了歐洲,隨後在稱為巴蘭比爾王的領導下開始了他們的征服戰爭,第一個目標便是當時稱為阿蘭的突厥人國度。

阿蘭人的滅亡

350年,當時的阿蘭國堪稱強國,阿蘭王傾全國之兵與匈奴軍戰於頓河沿岸,卻遭慘敗,阿蘭王被殺,阿蘭國滅,阿蘭余部最終臣服於匈奴。匈奴在西方史書第一次出現即伴隨著阿蘭國的滅亡,整個西方世界為之震動。滅亡阿蘭國後,匈奴在頓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幾年,然後在他們年邁的國王巴蘭比爾的帶領下繼續開動他們極具毀滅性的鐵蹄,踏向西方。

對日耳曼民族的征服

374年時,位於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東哥特王國是一個成立不久的國家。它遼闊的疆土東起至頓河,與阿蘭人接壤;西至德聶特河與西哥特人為鄰;南起黑海北至德聶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匈奴聯同被征服的阿蘭人,大軍進入東哥特領土,被曾被東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機造反,內亂以致東哥特人屢戰屢敗,終於475年投降。 東哥特人滅國後,匈奴人接著繼續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聶斯特河為險,布兵防守,試圖擊匈奴軍於半渡。匈奴軍一邊在河對岸作勢佯攻,大部卻從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這邊西哥特人在河岸構築工事備戰正酣,卻不料被攔腰一頓痛打,數十萬人馬渡過多瑙河逃入羅馬帝國境內,並於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敗羅馬皇帝瓦倫斯,由此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沒法控制管轄下的諸侯和領土。 匈奴人再征服北方的諸日耳曼部落,奪取了匈牙利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盡入匈奴人之手。

對拜占庭和色雷斯各省的進攻

395年冬,匈奴人攻入色雷斯,大掠而返。400年,匈奴人再次攻入色雷斯,以後對色雷斯連年侵擾。431年,東羅馬帝國不得已,答應每年向匈奴交納頁稅,並允許他們在境內的幾個城鎮同進行互市。 435年左右,阿提拉殺死與自己共同掌政的兄弟而大權獨攬。他對南俄羅斯和波斯帝國發動了一系列的突襲。不久他將目光投向了拜占庭,逼使東羅馬繳納更多的貢稅,並且不繼插手西羅馬帝國的外交事務。羅馬自然無法滿足這年年高升的貢稅,匈奴人則以此為借口於441年向拜占庭宣戰,大肆洗劫巴爾干半島,442年才被東羅馬的阿斯帕爾將軍阻截於色雷斯地區,被迫後撒。 443年,匈奴攻到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東羅馬全軍覆沒,不得已簽城下之盟,與匈奴訂立和約。

阿提拉的統治時期,盛極時的匈奴帝國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國的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

對西羅馬的侵略和匈奴帝國的瓦解

羅馬軍隊在教皇里奧一世的率領下,打敗阿提拉帶領的匈奴人。451年,在義大利本土,入侵的匈奴人被擊退。

450年,阿提拉轉而進攻西羅馬帝國,他帶著大約十萬名戰士渡過了萊茵河。在向前推進的一百英里內,匈奴軍團洗劫了位於現今法國北部的大部分村莊。羅馬將軍阿提紐斯組織了一支高盧羅馬軍團以抵抗正在圍困奧爾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決戰中,阿提拉終於被打敗。盡管匈奴人的戰力沒有被完全毀滅,這埸戰役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具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戰役之一,它阻止了整個基督教的覆滅和游牧民族控制歐洲的嚴重後果。 453年,阿提拉在迎娶日爾曼公主的第二天被發現死於動脈破裂。在失去了強有力的領導人之後,曾經稱雄一時的匈奴帝國面臨著崩潰的邊綠。異族的奴隸紛紛起來反抗,不同的派系為了爭奪統治權而激戰不休。匈奴帝國最終由於汪逹爾部落等新敵人的入侵而滅亡,從歷史的長河中消逝不見了。

影響

匈奴人在歐洲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但他們的帝國是短命的。他們的帝國很快被瓦解後,甚至整個民族也消失在歐洲的歷史和文化當中。匈奴人促成了歐洲歷史的發展,他們把叢林里的日耳曼人推上了歷史舞台,並與後者一起摧毀了羅馬人的時代。帝國的歷史消失後,多元化的封建國家政治開始了,一個幾乎延續至今的歐洲國家的主要劃分格局形成了。

匈奴後裔

有些學者認為匈奴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並入侵歐洲,與第4、5世紀侵入歐洲的匈人有血緣關系或系同一民族。匈人驅逐日耳曼人等野蠻民族使得蠻族大遷徙,從而滅亡羅馬帝國。

從史書中似乎找到了匈人即北匈奴的證據。關於匈人滅阿蘭國,是匈人首次出現在歐洲歷史典籍中,但這次戰役在中國典籍中也有記錄。《北史》中說:「粟特國,在蔥嶺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溫那沙,居於大澤,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里。先是,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但粟特國並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於大澤,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里」的條件,奄蔡卻符合,關於奄蔡,《後漢書》中說:「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松、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三國志》為:「又有奄蔡國一名阿蘭,皆與康居同俗。西與大秦東南與康居接。其國多名貂,畜牧逐水草,臨大澤,故時羈屬康居,今不屬也。」在中國古書中,「大秦」即為羅馬帝國。《史記》為: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國,與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餘萬。臨大澤,無崖,蓋乃北海雲。」《北史》中那段記錄的是該國遣使節到北魏。匈奴滅其國的「已三世矣」即75年,而遣使節到北魏為西元445年,正好為西元370年左右,與歐洲記錄一致。

另外,有少量的匈奴邦徹底消失在異國,在東、西羅馬帝國軍隊服役的匈奴軍人不少,大多駐扎在北敘利亞、北非洲與南英格蘭地區,有幾個匈奴邦隨西哥特人進入法國與西班牙,有一個匈奴部落隨東哥特人進入義大利。 有人認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後裔,這個問題現在仍是個疑問。

匈奴語

《後漢書》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學者用蒙古語、突厥語、葉尼塞語言等進行過分析和解讀,都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

除此之外,匈奴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稱號都可以用來研究匈奴語。例如:「撐犁孤塗單於」據說在匈奴里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撐犁」(上古漢語*thrang rii)和「單於」(上古漢語*dar wa)分別和蒙古語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

關於匈奴語的來源,由於資料闕如,很難得到肯定的結論,有些認為匈奴人講蒙古語,而其他則認為他們的語言屬於葉尼塞語系。 http://..com/question/41670797.html?si=1

② 俄羅斯與白俄羅斯有什麼淵源現在關系如何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作為東歐地區特別重要的兩個國家,歷史上的淵源非常的深厚,在之前蘇聯時期一直都是一個國家,直到蘇聯解體之後為了分出烏克蘭徹底的分開,到現在的關系也是非常的好,因為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經濟都受到了影響,都需要彼此加強對方的合作關系來度過難關,為此兩個國家都簽署了非常多的合作協議,主要是為了在經濟和軍事方面共同發展。

三、在現在的國際社會上,兩個國家經常在經濟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來往,在對待西方國家也是意見比較一致,緩和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關系,並且維護對一些小國家的援助和優待,在對待中國的關繫上,兩個國家都是表現的非常積極,因為他們知道中國的實力不可估量,如果長期能夠和中國保持夥伴關系的話,對兩個國家的各方面發展都能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俄羅斯和白羅斯兩個國家都在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利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但還是形同手足一般。

③ 現在的俄羅斯,以前叫俄國、蘇聯、蘇俄,都是什麼時期的名字

不給你抄網路,簡單說說
俄國是莫斯科公國崛起之後改稱的,一直沿用到今天,大概從蒙古帝國倒台開始.
沙俄=沙皇俄國,俄國皇帝稱為沙皇,沙皇時期俄國嚮往西方資本主義影響但是又保留農奴制度,基本上是西方文明社會成員中最野蠻的.
蘇聯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俄就是蘇維埃俄國,這是十月革命之後的稱呼.首先成立的蘇維埃俄國,在蘇維埃俄國的基礎上,烏克蘭等國加入同盟形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所以蘇聯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等非俄羅斯地區,蘇聯范圍大於蘇俄.由於蘇聯基本上以俄羅斯為中心,西方有時習慣性或者說有目的的泛泛稱呼蘇聯為蘇俄.
蘇聯和蘇俄的結束時間就是蘇聯解體.
現代俄羅斯稱呼為俄羅斯聯邦,是類似於美國的聯邦制政府,沿用俄國的稱呼

④ 俄國公元前221是什麼時代

公元前221是族長時代吧,當時還沒有俄羅斯這個國家。有人的話,也是氏族公社。

⑤ 俄羅斯這個國家的歷史起源是怎樣的

歷史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就是根,列寧曾說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過去,所以一個國家的歷史有助於我們理解這個國家的現在與未來。俄羅斯作為一個大國,經常因為國際局勢的變化而惹人討論,在與烏克蘭的對峙當中,歷史遺留問題又一次被擺到了明面上。相較於烏克蘭的晦暗不明,俄羅斯的歷史清晰明了得多。

沙皇名稱的由來

沙皇這一名稱在最開始並不是特指俄羅斯的領導者,而是指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早期的羅斯人受到東歐基督教也就是東正教的影響認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世界的重心,當東羅馬帝國分崩離析之後羅斯人開始借鑒這一稱號,並將自己的國家稱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當蒙古的金帳汗國在此建立統治的時候,莫斯科大公便將其統治者成為沙皇,直到羅曼諾夫王朝建立沙皇俄國,沙皇這一稱呼才成為沙俄皇帝的特指。

⑥ 西漢時期的俄羅斯存在沒那時候的俄羅斯叫什麼

沒有!那時候還沒有俄羅斯國家,只有蠻荒狀態的斯拉夫各部落,當時地球上能稱作國家的也沒幾個,西漢向西有烏孫、大宛、大月氏、安息、大秦(羅馬)等

⑦ 俄羅斯是什麼時候建國的

一、基輔羅斯的形成和俄羅斯的關系

1、俄羅斯人的來源。現代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斯拉夫部落,一些學者認為其原始家園是平斯克沼澤的樹木繁茂的地區。東斯拉夫人在兩波浪潮中逐漸定居西俄:一個從基輔轉向現今的蘇茲達爾和穆羅姆,另一個從波洛茨克轉向諾夫哥羅德和羅斯托夫。

從7世紀開始,東斯拉夫人佔俄羅斯西部人口的大部分。

2、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是一個鬆散的國家聯盟,存在於9世紀末至13世紀中期。現代俄羅斯人從基輔羅斯那裡獲得了他們的名字和文化血統。

在10至11世紀,基輔羅斯成為歐洲最大,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基輔羅斯統治者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烏克蘭語:aлаjhjfhр Сjkhjghславоlkhj,受洗後取教名瓦西里;約955年至960年之間—1015年7月15日)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羅維奇(智者)(Ярослав I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удрый;約978年~1054年2月20日)構成的黃金時代基輔羅斯,東正教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俄羅斯文化。

3、基輔羅斯演變成俄羅斯。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13世紀以後,莫斯科逐漸成為原先基輔羅斯文化的中心。16世紀中葉伊凡四世時代,莫斯科大公國改稱沙皇俄國。到18世紀彼得一世時代,已變成為龐大的俄羅斯帝國,橫跨從波蘭到太平洋的廣袤地域。

4、俄羅斯歷史簡述

公元862年抵達魯里克

公元882年:基輔羅斯

公元1283年:莫斯科大公國

公元1547年1月16日:俄羅斯的沙皇

公元1721年10月22日:俄羅斯帝國

公元1917年9月14日:俄羅斯共和國

公元1917年11月7日:俄羅斯

公元1922年12月30日:蘇聯

公元1990年6月12日:主權宣言

公元1991年12月8日:獨聯體宣言

公元1991年12月25日:俄羅斯聯邦

5、俄羅斯以智者雅羅斯拉夫爾命名的城市。雅羅斯拉夫爾的歷史有許多地方和莫斯科有關,人稱是莫斯科的兄弟城,從莫斯科東北方向到雅羅斯拉夫爾的距離僅為282公里。

根據歷史傳說,9世紀初此地就已成為了聚居點。1071年出現了有關此城的史書記載。該城建於1010年以前,據說當時智者雅羅斯拉夫爾大公沿科托洛斯爾河來到伏爾加河上時,在河口遭到當地部族襲擊,之後他帶著戰士、能工巧匠、神職人員再次來到這里,征服了土著人,命令築城,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城市。

1218年這里成為雅羅斯拉夫公國的首都。1463年成為莫斯科公國的一部分。1612年波蘭入侵莫斯科,曾作為臨時首都,地位日益重要,逐漸成為當時莫斯科至阿爾漢格爾斯克間的重要商埠。

二、公元7—14世紀中國歷史簡述

公元7—9世紀: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朝代,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唐朝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中:公元873年—888年是惠聖恭定孝皇帝唐僖宗(李儇)

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公元10-13世紀:南北宋(960年-1279年)。其中,公元960年-1127年(167年)宋太祖(趙匡胤),定都開封。公元1127年-1279年(152年)宋高宗(趙構),定都杭州。宋朝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朝代之一。

公元13-14世紀: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中:公元1271年—1294年是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忽必烈。

三、歷史上的俄羅斯是在公元882年建立基輔羅斯成為一個國家,當時的中國屬於唐朝惠聖恭定孝皇帝唐僖宗李儇(公元873年—888年)。

公元13世紀基輔羅斯消失時間相當於當時中國元朝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忽必烈(公元1271年—1294年),就是忽必烈的大軍橫掃了基輔羅斯,導致俄羅斯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分裂消失。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謝謝採納

⑧ 俄羅斯起源是什麼

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

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公元9世紀,在建立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古羅斯部族人東斯拉夫人,並成為此後國家名稱。

俄羅斯這個稱呼是中國人通過較早接觸俄羅斯人的蒙古人學來的,在蒙古語中很少有以輔音R開頭的,而蒙古人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都要加上相應的母音O,因此羅斯在蒙古語便譯為OROS,第一個音節為O,這也是中國元朝史籍中稱為斡羅斯或鄂羅斯的原因。

到了明朝,中俄聯系中斷,直到明末中俄才有直接接觸,那時候中國人便直譯為羅剎,羅剎國這一稱呼直到清初仍舊存在,比如康熙帝下令編纂的中俄交涉史料就定名為平定羅剎方略,但清朝的統治民族是滿洲族,受蒙古族影響較深,故採取源於蒙古語的間接音譯,在康熙以後統一稱為俄羅斯並沿用至今,俄羅斯帝國簡稱沙俄,即沙皇俄國。

⑨ 俄羅斯以前叫什麼國家

以前的俄國是在前蘇聯之前的國家名稱,也叫沙皇俄國或沙俄。而俄羅斯也叫俄羅斯聯邦,則是前蘇聯時期最大的一個加盟國而已,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正式獨立。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

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俄羅斯國名的由來

公元9世紀,在建立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古羅斯部族人(東斯拉夫人),並成為此後國家名稱。俄羅斯這個稱呼是中國人通過較早接觸俄羅斯人的蒙古人學來的,在蒙古語中很少有以輔音R開頭的。

而蒙古人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都要加上相應的母音O,因此羅斯在蒙古語便譯為OROS,第一個音節為O。這也是中國元朝史籍中稱為「斡羅斯」或「鄂羅斯」的原因。到了明朝,中俄聯系中斷,直到明末中俄才有直接接觸,那時候中漢人便直譯為「羅剎」。

羅剎國這一稱呼直到清初仍舊存在,比如康熙帝下令編纂的中俄交涉史料就定名為《平定羅剎方略》。但清朝的統治民族是滿洲族,受蒙古族影響較深,故採取源於蒙古語的間接音譯,在康熙以後統一稱為「俄羅斯」並沿用至今,俄羅斯帝國簡稱沙俄,即沙皇俄國。

⑩ 俄羅斯國名的由來是什麼

俄羅斯的全稱是俄羅斯聯邦,它是1991年12月以後由原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中的「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更名而來。

傳說那是在公元6世紀,居住在第聶伯河兩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羅斯部落領導下聯合了起來。這個部落因第聶伯河的支流羅斯河而得名。

加入這個聯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漸都被稱為羅斯人。

後來,莫斯科大公伊萬三世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

伊萬之子瓦西里三世繼續擴張,完成了俄羅斯統一大業。彼得大帝時首次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

1917年十月革命後,俄羅斯加入了前蘇聯。1991年12月,它改名為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在公元前是什麼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9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