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世紀上半紀對中國音樂發展影響巨大的音樂家
俄羅斯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其民族深厚的藝術底蘊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在音樂方面,更是引人注目。俄羅斯這片沃土培養出了許多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如柴可夫斯基、格林卡、拉赫瑪尼諾夫等均享譽世界。多年來,俄羅斯音樂在國際樂壇始終佔有重要的一席。在20世紀上半葉,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俄羅斯音樂對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在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史中,深深地鐫刻著俄羅斯音樂的印痕。
一俄羅斯音樂家對中國音樂家的影響
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音樂人才的培養方面,俄羅斯音樂家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音樂人才,為中國音樂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想,對中國音樂家在創作風格、表演技巧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俄僑音樂家在華任教,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音樂人才
20世紀上半葉是俄羅斯音樂對中國音樂影響最為深刻的一段時期,這主要是由兩國特定的歷史環境促成的。1898年中東鐵路通車後,沙俄大批移民來到中國東北,致使東北的重要城市聚居大量的俄羅斯人[1]。俄僑十分喜愛文藝。為了滿足需要,他們不但建立了各種俱樂部,而且創辦了許多音樂學校。這不僅為中國增添了異國風情,而且推動了西洋音樂在當地的傳播,客觀上為中國的
音樂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俄僑音樂學校也為中國培養了一些音樂人才。在來華的俄僑中,不乏音樂家。這些音樂家的到來使中國的一些有識之士看到了發展西洋音樂的契機。他們推動政府成立了一些音樂院校,大量聘用俄僑音樂家任教。1927年,中國最早的新型高等音樂學府——國立音樂院成立,教務主任蕭友梅[2]廣聘外籍音樂家任教,其中,俄僑音樂家占據多數。到1947年春,該校共有教授38人,其中一半為俄人或俄籍猶太人[3]。這些俄僑音樂家不但為中國的音樂教育植入了西方的音樂教育理念,而且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音樂人才。其中俄國著名的鋼琴
家、音樂教育家扎哈羅夫在擔任國立音專的鋼琴組主任後,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演奏技能和音樂素養,使國立音專鋼琴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在華工作期間,扎哈羅夫先後為中國培養了蕭淑嫻、賀綠汀、李獻敏等一批著名的音樂家,為近代中國的鋼琴專業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㈡ 俄羅斯來中國多少技術人員
2000年全俄有各類科研組織4099個……在冊人員共有88。77萬人,其中研究人員42。6萬人,技術人員7。52萬人,科研輔助人員24。05萬人;具有博士學位的科技人員有21949人,具有副博士學位的科技人員有83962人。
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俄羅斯以及其他獨聯體國家大約引進上萬名專家,2000多個技術項目,其中僅由科技部歸口管理的就有400多項。從俄引進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對於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實施經濟跨越式發展都起到了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打破了西方的軍事遏制和技術封鎖,在一些常規武器的研製方面大大縮短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增強了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
從這兩段可以看出一個情況,俄羅斯全國研究技術人員才 50。2萬人,副博士以上10。6萬,我國就引進了上萬專家;當然這是整個獨聯體,會比俄國專家總數多4——5成。如果是研究技術人員就算專家,那我們引進了其中的1。4%;如果副博士以上算專家,那我們引進了6。7%,不管怎麼算,這比例都夠高的。
在863計劃實施10周年之際,我國評選出的10項重大科技成果獎中就有4項得益於同俄羅斯的合作。這就是6000米水下機器人、合成孔徑雷達、轉基因羊和大功率激光器。通過與俄合作開展 6000米水下機器人項目的研究,我不僅掌握了全部關鍵技術,而且提前10年完成了863國家計劃中對水下機器人所規定的任務,使我國水下機器人的研製能力躋身於世界前列。與俄合作研製成功的第二代L波段星載合成孔徑雷達在1998年抗洪斗爭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與俄——獨聯體科技合作,"衛星行波管研製線技術改造工程",在空間行波管研製能力方面實現了由單一管子的研製向整個器件研製的重大的轉變。在空間技術領域,通過引進、合作和自主開發,我獲得了突破性進展:掌握了諸如小衛星總體設計技術及其姿態與軌道控制技術和發射以及自主導航技術,登月飛行技術和空間飛行器系統技術,載人飛船部件,空間材料技術等。我在一些領域的應用技術水平扶搖直上,縮短了10年甚至於20年的研發時間。
2000年以來,中俄兩國就共同使用俄GLONAS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進行商談並有望達成協議……通過與俄的合作,我掌握了下一代激光武器研製的關鍵技術;與俄合作研製的"多注寬頻速調管"使我成為繼俄之後第二個掌握該項雷達技術的國家。根據我有關部門的專家估計,通過與俄的軍工技術合作,我在一些常規武器的研製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大約可以縮短10——15年甚至於20年。
這兩段的內容很關鍵,為什麼我國水下機器人突飛猛進,激光技術敢號稱世界第二,航天領域捷報頻傳,能參加人類基因組工程,答案都出來了。只把眼光盯在蘇——27戰斗機、現代級驅逐艦等成品身上,是要忽略大問題的。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經濟連年下降,俄科技院所處境艱難,許多專家、學者生活窘迫,其中一些人曾經表示,可通過個人關系向我轉讓其技術成果。據悉,我一些留學蘇俄的專家和學者通過學術交流、個人友情聯絡等多種形式,已從俄拿到不少我所需要的先進技術。其中,一些關鍵性技術已經用於軍事領域,一些先進的應用成果如金屬自修復技術、蠶性別控制配套品系及有關技術等,已經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一些技術是怎麼得到的,也透露出來了。普京為什麼要成立國家武器出口公司統一管理軍火貿易,看來是有重要原因的,不過法不責眾,2002年前的事情他也沒法追究。
中俄軍工科技合作仍然躲藏在大幕後,只露出冰山一角。作為軍事愛好者,我們無需關於鑽研細節,看看公開的材料、知道有這么一件對我們大為有利的事情就足夠了,我們佔了便宜不賣乖。
㈢ 俄羅斯在中國生活著多少人
俄羅斯人到中國來定居生活,也就是近年的事。大概有幾萬人,並沒有形成移民潮。
一、近年來,每年大約有近200萬來自俄羅斯的遊客到中國。
除東北外,俄羅斯人還喜歡去北京、上海,到海南省度假。不少人不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在中國休假。這些數字,都意味著中國對俄羅斯人的吸引力。
當然,不能把旅遊與移民搞混,目前並沒有形成一個移民潮,也很難統計多少俄羅斯人在中國定居,不過,這個數字應該達到幾萬人。
二、俄羅斯人選擇在中國定居的原因。
1、大多數在華生活的人是從俄羅斯遠東地區過來的。
他們在中國開小生意、做買賣相當容易,起碼這里不如俄羅斯復雜。這點挺重要:中國的官僚問題沒有俄羅斯嚴重。
2、安全感好。
對外國人而言,中國是一個相當安全的國家。人們可以不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發展自己的生意,實現自己的願望。
3、中國對生意人不歧視。
而在俄羅斯,歧視生意人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年輕人不願意自己做生意,而希望當官。
4、更重要的原因是房價。
俄羅斯布拉格維申斯克市與中國的黑河市是鄰居,中間只有幾百米的距離,但房價差距很大。黑河的房價雖然不低,但比布市便宜得多。
在俄羅斯拿退休金和其他收入,在中國花錢,那就是小康水平的舒適生活,而在俄羅斯那就是掙扎式的拮據生活。
這個現象在整個俄中邊境地區都有。因此,一些俄羅斯人在俄羅斯賣掉住宅,用這筆錢的一部分在中國買更大的房子,剩下的一部分發展生意,是很合算的。
據統計,中國現在有3萬到4萬個俄羅斯籍的購房者,主要分布在東北的綏芬河、黑河、琿春等市,海南省也有。
5、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人對俄羅斯人的友好態度。
對這點,在華生活的俄羅斯人大都能感受到。民間層面偶爾會出現一些摩檫,但兩國總體上是友好的。
三、不僅是生意人,大學畢業生也越來越多地選擇中國作為工作和居住地點。
他們的考慮很簡單:第一、這里生活費低;第二、中國現在對科技專業的人才需求大,容易就業。雖然工資可能低於俄羅斯,但這里生活費也低,彌補了這一不足。
另外,從2011年10月起,在華工作的外國人也要納入當地社保體系,這意味著,俄羅斯人也開始享受中國的部分國民待遇,如拿退休金等。
㈣ 抗戰時期蘇聯曾給中國哪些援助
抗戰時,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貸款和物資援助,一類是人員及技術援助。
1、抗戰爆發後,蘇聯很快與中國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並向中國提供了三筆援華軍購貸款,貸款金額高達2.5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約為1.731億美元。
這些貸款主要用於購買蘇聯的武器,以中國的茶葉、桐油等物資進行償還。此外,蘇聯還給予了中國非常優惠的物資購買價格,大部分武器其實是半價出售的。
由於當時中國抗戰形勢危急,對物資需求非常迫切,所以很多軍事物資還沒簽訂合同就已經運到了。
2、抗戰中,蘇聯向中國提供了1200餘架飛機、1317門火炮,82輛坦克、1800餘輛汽車、14025挺機槍以及大量的武器彈葯和石油等物資。
抗戰勁旅200師就是由蘇聯援助物資組建的。蘇聯的援助一定程度上解了中國的燃眉之急,有力的支持了中國的抗戰。
(4)俄羅斯為中國培養多少人才擴展閱讀:
揭秘:抗戰時期蘇聯對中共的資金支持
抗日戰爭時期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援助問題是蘇聯與中共關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長期以來,學術界比較關注的是蘇聯對中共的武器援助問題,而對資金援助問題的研究較少。
抗日戰爭時期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1937—1943.5)》等一批俄羅斯檔案文件的陸續披露和出版,使這一問題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
蘇聯向中共提供資金援助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共一大召開以前。
到1934年夏秋間,莫斯科與中共中央及中共在各地的武裝力量失去電訊聯系後,蘇聯和共產國際對中共的援助基本都停止了。
此後直到1936年,在三個重要因素的作用下,又恢復了蘇聯對中共的援助。
第一,中共建立了穩定和可靠的根據地;第二,雙方的電訊聯系得到恢復;第三,中共的經濟狀況需要資金幫助。
1936年冬,蘇聯和共產國際的資金援助終於送來了,共產國際通過宋慶齡轉交給中共中央5萬美元。
1940年底以前,陝甘寧邊區、各抗日根據地及軍隊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由兩部分構成:其一是根據國共協議,國民政府發給的薪餉;其二是國內外進步人士的一些財力物力援助。
以陝甘寧邊區為例,1937年7月至1940年底,其財政收入的半數以上均來自外援。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外援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國民政府提供的經費。由於對外援依賴較大,根據地財經很容易受其影響而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困境,中共多次向蘇聯和共產國際尋求幫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揭秘:抗戰時期蘇聯對中共的資金支持
㈤ 建國後蘇聯的對華援助有哪些
主要有人才援助、技術援助、工業援助
新中國建立以後,共產黨面臨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局面,八年的抗戰,多年的內戰,都讓這個古老的帝國變成了一片廢墟,而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失敗,蠢蠢欲動,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仇視新中國,對中國的發展虎視眈眈。新中國面臨著新的內憂外患,這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給予了新中國無私的援助,幫助中國度過了一個個難關
新中國經濟建設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缺乏科學技術人才。建國之初,陳雲便告訴蘇聯大使,恢復國民經濟的一個嚴重障礙是缺乏懂專業而又忠於人民政府的技術幹部。新中國從國民黨那裡接收下來的工程師和專家總共只有2萬人,而他們大多數人的政治觀念是反動的,親美的。以最大的鞍山鋼鐵企業為例,那裡的70名工程師中競有62名是日本人,他們在心理上仇視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共產黨。
情況確實如此,據中國有關統計資料,作為全國鋼鐵工業中心的東北,在日本人被遣送回國後,其技術人員占該行業人員總數的比例已經降至0。24%。1951年7月,周恩來仍然認定技術幹部嚴重不足"將是中國工業化的一個主要障礙"。盡管中國政府正在努力"組織訓練班和技術大學,派大批學生到蘇聯留學。但是,目前戰爭還在繼續,這個問題很難解決"。直到恢復時期結束,全國也僅有16。4萬工程技術人員,地質專家總共不到200人。
顯然,派遣大量蘇聯專家和技術人員來華,對於中國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建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早在1948年夏,蘇聯已經派遣專家技術小組到東北幫助修復鐵路,1949年8月劉少奇訪蘇後,又帶來一批幫助制定經濟恢復計劃的專家,到建國前在華蘇聯專家已有600餘人。中國領導人對蘇聯專家非常重視。當第一批蘇聯顧問團到達沈陽時。劉少奇在東北局召開的歡迎大會上告誡中國同志,要"把他們當作很好的老師"。織夢內容管理系統
與蘇聯專家的關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壞",如果出現問題,中國同志要負責任,"有理扁擔三。無理三扁擔"。毛澤東在中南海親自接見了來京的全體蘇聯專家及蘇聯專列的服務員。周恩來則邀請蘇聯專家登上天安門觀禮台,參加開國大典。隨後,毛澤東又同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一起前往座落在鐵獅子胡同的蘇聯顧問總部參加專家工作會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周恩來親自領導了蘇聯專家工作指導小組,日常工作由伍修權,楊放之主持。中國領導人對這批蘇聯專家的生活起居也給予特別的關照,劉少奇曾專門致電周恩來,對到京專家的住房,辦公室和用車,乃至被褥,洗漱用具和紙筆,每個細節都作了認真交待。蘇聯在華專家總顧問最初是柯瓦廖夫,因其給斯大林寫報告攻擊中共領導人,很快便被調回國內。接替柯瓦廖夫職務的是阿爾希波夫,在華工作一年多後也奉調回國。1952年年中來華擔任總顧問的是畢考爾金,曾負責協助中國政府研究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一年後阿爾希波夫再次來華擔任總顧問,一直在中國工作達8年之久,經常與中國領導人接觸,並結下了深厚友誼。關於1950—1953年來華蘇聯專家的人數,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和統計。
有俄國學者說,到1952年3月,在中國已有蘇聯顧問和教師332名,各種技術專家471名。1953年7月,中國政府又要求在現有277名專家的基礎上,再增派172名。③而據1952年9月21日周恩來給莫洛托夫的信上說,當時在華工作的蘇聯專家共有252名,除明年需辭聘31名和聘期滿後回國需另聘37名外,請蘇聯在明年再增派237名來。鑒於他們人數大量增加,且分散在許多城市,因此,"有必要增加脫離其他工作的兩名副總顧問,一名具有蘇聯高等學校教育工作及領導工作經驗的,負責領導全體在中國的蘇聯教員的工作,一名負責領導在財經機關及各工業部工作的蘇聯專家的工作"。
就專家總數而言,據中國檔案材料,自1950年至1953年先後到中國幫助經濟建設工作的蘇聯專家共計1093人,截至1953年底已回國741人,留在各廠礦企業的尚有342人(其中重工業部系統159人,燃料工業部系統102人,第一機械工業部系統52人)。而蘇聯有關材料統計,到中國工作的高級專家1951年為557人,1952年為258人,1953年為395人。按這個統計,不算1950年,蘇聯來華專家(還是高級的)已達1210人。考慮到在華專家工作狀況的復雜性(即有到期回國者和續聘,新聘者之交叉),以及計算標準的差異性(即有高級顧問,技術專家,教師和一般工作人員之分),出現上述統計上的差別是正常的,特別是由於最初派遣專家工作缺乏計劃性,想要得到精確數字也未必可能。不過,大體可以確定的是,在本文考察時期,蘇聯來華的經濟技術專家(不算教師)總數至少在1100人以上,同期在華工作的大約保持在250—480人之間。
專家來華的高潮出現在1951年和1953年,即兩次確定援建重點項目之後。蘇聯專家對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經濟建設的起步階段,中國首先感到不足的是設計力量,到1953年,全國總共只有78個設計單位,每個單位一般都不足500人。如此單薄的力量根本無法滿足中國全面恢復經濟和建設的需要,於是應中國政府要求,蘇聯派遣了大批設計專家來華。與中國確定了第一批蘇聯援建項目,1950年2月毛澤東和周恩來訪蘇時聘請了第一批共16個蘇聯設計組。朝鮮戰爭爆發後,為了建設東北地區工業基地,中國政府又聘請了第二批3個蘇聯設計組。第三批23個蘇聯設計組是1951年聘請的。這樣,到1951年夏,僅設計專家,蘇聯就派來了42個小組,其中30個安排在東北地區。
為了執行一五計劃,中財委決定再請求蘇聯政府派出5個綜合專家組於1952年下半年來華進行全國性規劃,配置和設計工作,其任務是全國電氣化規劃,全國鋼鐵工業的發展遠景和產品品種方案確定,全國機械製造工業現有工廠調整和新廠建設規劃,全國船舶工業工廠及鐵路機車車輛製造廠的調整,擴建和新建規劃。同時還有6項地質勘察工作需請求蘇聯幫助。對於中方提出的設計要求,蘇方都盡量予以滿足。據李富春和宋邵文報告,在1952年底關於煤礦設計項目談判中,對於中國提出的設計要求,蘇聯方面在可能的范圍內全部予以接受,即使地質資料不完備,也"勉強接受設計"。在具體工作中,蘇聯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為中國經濟建設提供了巨大幫助。例如,過去中國被認為是貧油國家,而蘇聯專家根據石油生成的原理並將中國地層構造與周邊國家比較後指出,「中國處在油田國家」。從而是我國擺脫了無油可用的歷史。
盡管後來由於國家利益方面的沖突,中蘇關系迅速惡化,蘇聯不顧協議,單方面撕毀合約,並撤走全部在華專家,給新中國的建設帶來巨大障礙,但是,建國初期蘇聯專家對中國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而略的,他們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送來了資金,技術,改變了我國一窮二白的局面,初步建立了國家工業化的基礎,並為我國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為新中國的崛起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㈥ 俄羅斯有多少專家在中國工作
2萬名。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兩洲,東西距離約一萬公里,俄羅斯有2萬名專家在中國工作,特別是重型直升機、大飛機、艦艇設計、航母設計和導彈、魚雷、潛艇專家都是其中的重點挖掘對象。
㈦ 俄羅斯在中國提供多少崗位
大家都知道,中國和俄羅斯是全世界領土面積較大的2個國家,大家可以看出,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假如在政治上有大動作得話,那麼民俗的項目投資都是會慎重的看熱鬧。而中國和俄羅斯2個國家,從90時代出的「倒爺「,到兩國大中型國營企業中間的協作,國防、文化藝術、度假旅遊的溝通和協作,促使中國企業家愈來愈認同俄羅斯銷售市場。
從大的自然環境上而言,中國和俄羅斯相互之間藉助,政治上的密切最少幾十年內不容易帶來更改。那麼政冶密切,彼此便會發布許多特惠的現行政策,吸引住民間投資,來使利潤最大化。從中大型國企協作,到現在大家從新聞報道上常常能見到中國知名企業(華為公司、京東商城、淘寶網、中國石化、攜程網等)和俄羅斯簽定合作合同,項目投資俄羅斯,兩國之間的經濟發展文化藝術政冶等溝通交流在近幾年獲得了質的飛躍。
一、緊緊圍繞俄語找個工作
靈活運用俄語的確是留俄海外留學在找個工作中的關鍵優點。2015年國家公務員招考中,中國外交部俄語崗位要求14名,國家商務部俄語崗位要11名,需要量在小語種專業職位中較多。
不難看出,俄語優秀人才存有較為大的空缺。伴隨著中國俄羅斯彼此領袖的經常互相訪問,中國俄羅斯在鐵路線、燃氣、通信等層面簽訂了大批量的合作合同,因而中鐵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華為公司等公司陸續逐漸很多招騁熟練俄語的專業性人才。
二、專業人才空缺大
立思辰留學詳細介紹:俄語是一塊必備品,是兩國之間經貿溝通交流的語言的前提條件。除開傳統式的翻譯工作類、進出口貿易類俄語優秀人才,在某一個專業領域有著突顯工作經驗和主要表現的人,將在未來數年內十分火熱。尤其是像IT、家用電器、金融業、工業設備等領域,中國俄羅斯協作的深層在增加,優秀人才空缺較為大。
因為中國俄語教育體系限定,學習培訓俄語的學員大多數是文史類環境。現如今中國學生赴俄羅斯出國讀研的優選技術專業也集中化在法律學、社會心理學、經營管理學和俄語語言學專業等人文科學行業。
而核電廠、航空航天、機械設備製造等俄羅斯傳統式優點技術專業則由於跨距大、難度系數高,很少有中國學生問津者。
但是,這一發展趨勢已經變化。據俄羅斯新聞媒體,國立大學薩馬拉航空航天大學從2014年起,將推行航空工程和直升飛機生產行業中的俄青年協作方案,學習培訓為研製開發俄中寬整體機身民航客機新項目工作中的專業性人才。
三、造型藝術行業成自主創業閃光點
對比於出國讀研歐美國家國家的海外留學,留俄海歸創業者只佔全聯合會數量的20%上下。藉助兩國之間持續不斷的雙邊貿易和我國每一年300人次的俄羅斯入關遊人,俄羅斯海歸創業關鍵聚集在對俄進出口貿易和旅遊業,且規模小。
據調查,約10%的赴俄中國留學生挑選了文化藝術藝術類專科。伴隨著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造型藝術行業變成留俄海歸創業的新亮點。
較高的俄語水準和俄羅斯大學學歷有利於留學生回國後尋找薪酬更高一些的作業並還有機會在俄羅斯學生就業,例如在我國企業駐俄羅斯及俄語區國家辦事處工作中。
除開俄羅斯外俄語區國家還包含白俄羅斯,俄羅斯,白俄羅斯,土庫曼,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塞爾維亞,土耳其,愛沙尼亞,亞美尼亞,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外蒙古等二十幾個國家(都通用性俄語)。
在俄羅斯早已有中國諸多知名品牌進駐,如國營企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種都是有在俄創建子公司,也有三一重工、zte中興、華為公司、美的、海信、想到等。這類公司無論是我國的或是外派的都必須俄語生,總體來說留學人員因為了解海外自然環境、英語口語較好對比中國的俄語生更易於被以上大型企業所接納。
俄羅斯留學回國的文憑在我國是肯定的,在我國留學服務中心可以開展驗證,因而,在高文憑的出國讀研環境,俄語的優點扶持下,在國有制機關事業單位、私企這些都能夠從業工作中。在生活中,各類留學人員的優惠全是可以擁有的。
㈧ 俄羅斯公費留學名額在中國大概有多少,哪些專業較多,本科生有機會嗎
不分國家,中國人去國外任何國家的總數是6000,其中聯合培養3500,留學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