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彼得聖德堡又稱什麼

俄羅斯彼得聖德堡又稱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09 13:24:04

1. 聖德堡幼兒園上課時間

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
幼兒園(英文/德文:kindergarten),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是對3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幼兒園適齡幼兒一般為3歲至6歲。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2. 西歐式建築東歐式風情,關於聖彼得堡你知道多少

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處於北緯59°~60° 、東經29°~30°之間,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

當然在俄羅斯其他城市也有著濃重的異域風情,這些在城市的市中心都有,只不過聖彼得堡更值得一去。

3. 誰來教教我歷史!

法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任何一個偉大的思想就像一個美麗的火焰,是否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還要看有沒有所需要的乾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主要的「乾柴」就是國民的素質和教育。依法國為例:
受文藝復興影響的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教分庭抗禮,他們爭奪兒童和群眾的手段就是教育。通過這場爭奪戰,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歷史,注意採用實物教學和進行練習,著意發展學生的智力。這使得法國新一代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辦於1684年的訓練初等學校教師的講習所是歐洲最早出現的師范教育設施,對確保教師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榮譽,其學術水平在西歐是很高的。
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於瑞士日內瓦。10歲時,父親因受人陷害逃離瑞士。盧梭13歲即開始自謀生計。他當過學徒、雜役,為人抄寫過樂譜,做過家庭教師。寄人籬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長期漂泊不定的貧困生活,培育了盧梭對於"殘暴和不正義"的反抗意識。1762年,盧梭的長篇教育哲理小說《愛彌兒》問世。盧梭在這部構思20年,撰寫3年,精思熟慮的傑作中,對當時法國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別是教育進行了猛烈抨擊。他提出培養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新人的構想,描繪了一幅培養新人的藍圖。這部長篇檄文剛一發表,就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法國政府下令逮捕盧梭,焚毀《愛彌兒》。盧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國。1767年,盧梭返回法國,避居於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評傳性的最後一部著作--《懺悔錄》。1778年與世長辭。
盧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齊所繼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齡分組來發展兒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實行教育。後德、法、英、意、俄、美等國政府,也紛紛派遣專家和官員前來學習。裴斯塔洛齊所創建的伊佛東學校成了蜚聲歐美的「國際學園」。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美國政府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盧梭、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想》的運動。前者成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後者成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1789-1794年法國革命是繼17世紀英國革命和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後的一次更徹底、更深刻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教育方面,資產階級執政的各派力量都擬訂過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爾提和拉瓦錫等人所擬的教育方案。這些方案雖然在當時都未來得及付諸實行,但對法國教育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會提出的方案,不僅給法國而且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討論19世紀教育發展的基礎。
由此可見,法國曾在19世紀初有拿破崙這樣的人物並產生過巨大的能量決非偶然,是整個民族素質急速提高後的能量的一次爆發式發泄。但法國的教育在拿破崙期間和之後屈服於宗教勢力變得越來越保守,宗教勢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權。直到進入20世紀後,宗教思想和教會對教育的影響進一步有所削弱,50多個從事教育等方面活動的教會組織被解散,3000多所教會學校被封閉,1905年法國政府明確宣布廢止"法盧法案"。但此時的法國已經喪失了在國民素質上的優勢,尤其是與宗教沖突較大的科學被毀於一旦,終於沒有能再次平地而起。
功虧一簣,令人惋惜!

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期的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比英國和法國都要落後,長期處於分裂狀態,300多個封建邦國各據一方。這些邦國,尤其是普魯士、奧地利等大的邦國,為了強化統治和擴大軍事實力,企圖通過教育造就忠順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兵士,所以急於把國民學校管理權從教會轉到國家手中並大力提倡強迫義務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布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索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制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有的實科中學則增設建築、商業製造、貿易、經濟等科目。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它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古典主義的傾向,適應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需要。但由於它的畢業生不被允許進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學生也不多,很快被沒有門第觀念的美國超過,在科學應用方面輸給了美國。
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現是泛愛主義和洪堡德改革。泛愛主義是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和德國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而產生的。泛愛主義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薩耳士曼、堪比等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1807-1815年普魯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間,新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長,他根據新人文主義的精神對各級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方面,積極貫徹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有所擴充、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出現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後的美國發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實科中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增加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的科目,通過考試選擇教師,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師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較早明確地提出大學的任務一方面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一方面是要發展科學(即辦成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創辦和領導的柏林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由於德國較早地抓教育,國家強大也是來源於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噓的基因、染色體毫無關系!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盪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布《學法令》時,就在《學制布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跡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而中國人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當今中國社會之普遍心理。與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相比是不是還有很大的差距?!

美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美國早在是英國殖民地時就對教育非常重視,到1775年,英屬13個殖民地人口不過260萬,但已仿效英國牛津、劍橋等大學創辦了哈佛、耶魯等9所學院,教育環境甚至都強過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時期的初等教育相當發達。北部幾個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為代表,特別重視普及教育,當局曾於1647年發布法令,規定市鎮中只要有50戶居民就應設立一所小學,於是市鎮學校在北部興起。這種由地方當局辦理、干預教育的做法,超過了其宗主國--英國的教會辦學的方針,一舉奠定國民素質的優勢!
在這個世界,凡是受過教育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美國的《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一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當我們熱血沸騰地聽著這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聲音的時候,請不要忘了美國還有一個偉大之處,那就是《憲法》所標榜的以教育培養國家公民。為了普及教育,他們先是採用了英國的蘭卡斯特導生制。1818年蘭卡斯特本人還應邀到美國宣講導生制。英國式的教育不能滿足這個新國家對教育的要求。1843年,賀拉斯• 曼(Horace Mann,當時任麻省教育廳長)考察德國,才引進了當時普魯士的教學制度,同時大力宣傳盧梭、裴斯塔洛齊等歐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國各地的小學遂開始採用西歐最先進的教學制度。
南北戰爭以後,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邁得更快,這期間新成立的大專院校就有二百餘所! 它一面學習當時歐洲重視學術的樣板——柏林大學,於1876年創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立大學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學術研究;一面根據國會於1861年、1890年所通過的二個《摩雷爾法》,由國會撥地、撥款資助各州大辦農(業)工(藝)學院,很快培養出大批適合工農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當今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由此而來。工農學院初辦時,由於眾多貧苦學生求學其中,曾被譏為"牧牛娃學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領先於歐洲。事實證明,窮人的對財富的渴望遠遠高過富人子弟!這就為美國造就了一批敢於冒險和創新的高知識人才,當他們對財富的渴望的慾火被點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嘯,那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
南北戰爭以後,公立中學本來是兼顧學生升學與就業兩方面要求的4年制綜合中學,由於此時學生逐年猛增,准備升學者日少而准備就業的日眾,所以逐漸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公立中學逐漸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不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學院創辦了工業中學,1888年明尼蘇達州首創農業中學,此後各種職業中學不斷大量涌現。歐洲人由於世俗觀念而不喜歡職業中學,以"生來平等"為信念的美國人則沒有這種歷史包袱。職業中學造就了一批實業家和發明家,第一架飛機的發明家萊特兄弟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據統計,1870-1940年,美國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學生則增加了90倍。當時的口號是:"中等教育為所有適齡青年敞開大門",到1918年時美國高中已發展到2萬多所,而12億人口大國的中國到1998年才有1萬多一點的高中。由此可見,美國的高效率、高技術、高產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進的教育。今天,美國基礎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礎上幾經改進,教育的口號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各州都將40%的稅收用於教育。上世紀80年代壟斷著大約70%左右的專利發明,70%以上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奧運會獎牌總數第一。
「2061計劃"是美國促進科學協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個機構於1985年啟動的一項面向21世紀、致力於科學知識普及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工程,它代表著美國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趨勢。為此計劃,美國動員了800多位科學家、企業家、大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參與了這項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們總結戰後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的深刻變革和未來發展趨勢,汲取美國80年代以來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紀新的美國人。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結論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4. 聖德堡在歷史上有哪些名字

聖彼得堡,彼得格勒,列寧格勒。

5. 歷史世界女王的標志

女皇帝即女性的皇帝,日本稱女性天皇(日文:女性天皇),是君主為皇帝的君主制國家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為女性時的稱號,一般簡稱女皇,在中國和日本也可簡稱為女帝。開創日本飛鳥時代的女天皇推古女帝(公元592年登基)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這個存在一定爭議,因日本自天武天皇才開始改稱天皇,在此之前,其正式稱號應為大王),而整個世界歷史上被普遍承認的只有19位女皇帝,遠遠少於男性皇帝,這與父系社會確立以來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有直接關系。
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頭銜為「皇帝」的女性君主,也就是帝國的女性首腦才能被稱作「女皇帝」,但在大英帝國則是例外;大英帝國的女性君主在嚴格意義上是女王而非女皇,只有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期才有了「印度女皇」的頭銜,但她仍然不是整個大英帝國的女皇,而只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英屬印度的女皇,且印度女皇只有她一位,她也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的擁有「女皇」稱號的君主;現在很多媒體(包括官方的)和個人把如今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稱作「英女皇」,實際是不嚴謹的,因為一來她本人並沒有獲此頭銜,二來大英帝國已經解體,即使想要成為女皇都沒有帝國了,而如今英國只是王國,女性君主只能是「女王」而不是「女皇」;不過鑒於使用習慣,仍然可以「英女皇」稱之。本條目敘述的是嚴格意義上的女皇帝。
中國武周王朝

(共1位)

大周聖神皇帝(武曌、武則天)(690年—705年在位)

年號: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神龍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繼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拜占廷帝國

(即東羅馬帝國,共3位)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

拜占廷帝國伊蘇里亞王朝皇帝利奧四世皇後,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廷帝國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奧四世死後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為帝,為皇太後,掌握實際大權;797年又廢兒子,自立為女皇;802年被廢黜,伊蘇里亞王朝告終。她是拜占廷帝國歷史上唯一使用陽性的男皇帝(希臘語:βασιλεύς,英語:emperor)而非陰性的女皇帝(希臘語:βασίλισσα,英語:empress)稱號的女皇。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

又稱「正統嫡系佐伊」,拜占廷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與海倫娜皇後之女,皇帝羅梅納斯三世皇後,拜占廷帝國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後,夫羅梅納斯三世即位,她與心腹宦官約翰共謀,於1034年殺其夫,同年與出身微賤的帕夫勒戈尼亞人米海爾結婚,助其登位為米海爾四世;1041年米海爾四世死,她立侄兒兼養子米海爾五世為帝;米海爾五世圖謀將她排除,但她被忠誠於馬其頓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擁立,廢米海爾五世,作為馬其頓王朝正統嫡系與妹狄奧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餘歲之身與君士坦丁九世結婚,三位皇帝共同執政。

狄奧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

拜占廷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與海倫娜皇後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廷帝國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女皇,馬其頓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與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為拜占廷帝國共主,三位皇帝共同執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與姐夫君士坦丁九世兩人執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後為單獨的女皇;無嗣,1056年臨終前指定米海爾六世即位,馬其頓王朝告終。


越南

(共1位)

李昭皇(1224年—1225年在位):

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稱昭聖公主;1224年因惠宗長女順天公主已嫁,又無男嗣,乃立其為皇太女;同年權臣陳守度廢惠宗,立其為帝,時年僅七歲,實際權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陳日煚(即陳太宗),同年禪位於夫君,降為昭聖皇後,李朝為陳朝所取代;因無子嗣,於1237年被陳守度逼令太宗廢其後位,復稱昭聖公主;1258年太宗內禪於太子陳晃,是為陳聖宗,聖宗遂娶昭聖公主為皇後,為亂倫之舉,同年生子陳昑(即後來的陳仁宗);死後謚昭皇帝。她做過女皇,後又成為父子兩代皇帝的皇後,兒子也是皇帝,是越南史上的傳奇女性。


俄羅斯帝國

羅曼諾夫王朝(共4位)

葉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

全名葉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羅斯帝國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後,俄羅斯帝國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為立陶宛一農民之女,在大北方戰爭中為俄軍所俘虜,旋為彼得一世所寵,成為他的情婦;1712年正式成為彼得一世的皇後;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後得到近衛軍支持,成為女皇。在位時間短,政治上無所建樹;她與彼得一世育有二子五女,其中二子三女皆早逝,唯次女與此女長大成人,次女即後來的伊麗莎白女皇;死後無男嗣,令繼孫彼得二世繼位。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

全名安娜•伊凡諾夫娜,俄國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羅斯帝國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與庫爾蘭公爵結婚,但不到三個月其夫死,遂以遺孀身份成為庫爾蘭女公爵,以後終身未嫁;174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後無嗣,遂即位為女皇;在位期間長期對外用兵,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與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亦即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聯合對抗波旁王室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並取得勝利,但在南下進攻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第四次俄土戰爭)中受挫;以風流著稱,無後,令其甥孫伊凡六世繼位。

伊麗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

全名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發動宮廷政變,推翻其甥孫伊凡六世,自立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繼承人自居;在位期間鼓勵商業發展,使俄國經濟有所復甦;資助文學藝術創作,創建莫斯科大學和藝術院;對外參加七年戰爭,與法國和奧地利帝國結盟,對普魯士作戰屢屢獲勝;但她給貴族以特權,
使廣大農奴處境更加艱難;亦以荒淫著稱,終身未婚,死後無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繼位。

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

即葉卡捷琳娜大帝,全名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三世皇後,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女皇;本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於後來的彼得三世為妻;1762年伊麗莎白女皇死,無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為皇後,同年發動宮廷政變,廢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為女皇。其在位期間發動第五、六次俄土戰爭並取得勝利,擊敗奧斯曼帝國,吞並克里米亞汗國,獲得黑海的出海口;與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三次瓜分波蘭,使俄國的地位空前提高,成為地跨歐亞大陸的全世界最大帝國,故被尊稱為「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大帝」之一(另一個是彼得大帝);與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舊保守,反對法國大革命;亦以風流著稱,男寵眾多,兩個兒子(包括後來繼帝位的保羅一世)都有可能是她與男寵之子(因為其夫彼得三世沒有生育能力)。


日本

(共8位、10代)

(這個存在一定爭議,因日本自天武天皇才開始改稱天皇,在此之前,其正式稱號應為大王,所以推古天皇及皇極天皇應不在此列。)

推古天皇(592年—628年在位):

欽明天皇之女,敏達天皇妹、皇後,崇峻天皇妹,日本歷史上第33代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蘇我馬子殺害後被擁立為天皇;即位初立侄兒聖德太子為皇太子,推行改革;在位期間限制貴族權力,推崇佛教,4次遣使團訪問中國隋朝,開創飛鳥時代;屢次發兵朝鮮半島,討伐新羅,未果。

皇極天皇(642年—645年在位,重祚為齊明天皇,655年—661年在位):

舒明天皇皇後,孝德天皇姐,日本歷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642年其夫舒明天皇死後被權臣蘇我蝦夷擁立即位;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後來的天智天皇)發動宮廷政變,滅蘇我入鹿,乃內禪於其弟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後於次年重祚,而實權掌握在兒子中大兄皇子手中;統治後期奢侈揮霍,廣營宮室;在位最後一年發兵朝鮮半島,支援百濟,對抗新羅和大唐聯軍,未交戰先病逝。兩年後(663年),日本、百濟聯軍在白江口之戰中大敗。

持統天皇(690年—697年在位):

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皇後,日本歷史上第41代天皇、第三位女天皇;686年其叔兼丈夫的天武天皇死後臨朝稱制;689年其子草壁皇子死,乃於次年正式即位;697年內禪於其孫文武天皇,稱太上天皇;統治期間日本文化得到很大發展,開始了白鳳時代。

元明天皇(707年—715年在位):

天智天皇之女,持統女帝妹、兒媳婦,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親,日本歷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707年其侄孫、也是兒子的文武天皇死後,由於其侄兒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乃即位;715年內禪於其女元正女帝,為太上天皇;710年遷都平城京,開創了日本歷史上的「奈良時代」;715年內禪於女兒元正女帝,為太上天皇。

元正天皇(715年—724年在位):

草壁皇子與元明女帝之女,日本歷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內禪,乃即位;724年內禪於其侄兒聖武天皇,為太上天皇。

孝謙天皇(749年—758年在位,重祚為稱德女帝,764年—770年在位):

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後之女,日本歷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749年其父聖武天皇內禪,乃即位;758年內禪於遠房表弟淳仁天皇,為太上天皇,仍掌握實際大權;764年因藤原仲麻呂之亂,廢黜淳仁天皇,重祚;在位期間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國,是「奈良時代」的全盛期;晚年寵信道鏡法王,頗多弊政。

明正天皇(1629年—1643年在位):

後水尾天皇與德川和子之女,日本歷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後水尾天皇內禪,乃即位;1643年內禪於異母弟後光明天皇,為太上天皇。

後櫻町天皇(1762年—1770年在位):

櫻町天皇之女,桃園天皇姐,日本歷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後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園天皇死,由於桃園天皇之子英仁(後來的後桃園天皇)尚幼,乃即位;1770年內禪於侄兒後桃園天皇,為太上天皇,繼續輔政。
印度帝國

(共1位)

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1877年—1901年在位),

即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之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英屬印度皇帝,英屬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獲得「女皇」稱號的君主,英國國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後即位為英國女王;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擊敗大清帝國,簽訂《南京條約》,開西方列強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之先河;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稱號;其在位期間英國空前強盛,經濟、科學、文學、藝術都有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殖民統治方面,使大英帝國進入全盛時期,成為第二個「日不落帝國」(第一個是西班牙帝國),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如今世界上許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她的名字來命名的;其子女眾多,與歐洲各國王室聯姻,有「歐洲的祖母」之稱。


阿比西尼亞

所羅門王朝(今衣索比亞,共1位)

佐迪圖(1916年—1930年在位):

阿比西尼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衣索比亞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稱號是「眾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異母姐妹之子埃雅蘇五世繼位;1916年埃雅蘇五世被廢,遂即位為女皇,以堂弟塔法里•馬康南親王攝政並立為皇儲;後與攝政王在改革還是守舊的問題上發生分歧,秘密策動前夫發動地方叛亂,但被攝政王鎮壓;1930年4月在驚恐中病逝;攝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亞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
在歷史上還有些朝代中也有權力超越了皇帝但並未篡權稱帝的皇後、皇太後等女性統治者,這種情況在歷史上被稱為臨朝稱制,自武則天以後又叫垂簾聽政,最典型的例子是呂後和慈禧太後。慈禧太後是同治、光緒兩朝大清國的實際統治者,甚至被稱為「無冕女皇」。

其他例子如西遼的感天後和承天太後,蒙古帝國的乃馬真後和海迷失後等,她們臨朝稱制時皇位空缺,成為實際上的一國之主,雖然未稱帝,但一般把她們作為君主甚至准皇帝,最典型的標志就是以她們的名字和年號來紀年。

女性臨朝稱制在中國的各個朝代歷史中較常出現,原因在於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孝」,即雖然不允許,但亦以孝心和容忍來對待女性的干政。

日本傳說中和歷史上也出現過帝位空缺而皇後稱制的現象,如神功皇後,在明治維新以前,她也被視為天皇或准天皇。

日本南北朝時期,在足利尊氏的策劃下使北朝方面完全沒有任何天皇坐鎮朝廷(天皇、上皇、法皇皆無),因此由後伏見上皇的女御-西園寺寧子,以國母(光嚴天皇及光明天皇生母)的身分代行天皇職權,成為實際上的治天之君。

在日本歷史中,還有一個特別的「女帝」例子,她就是開創德川幕府江戶城大奧的首任御年寄-春日局夫人,因為她的權力足以左右幕府政策,又間接迫當時的後水尾天皇退位,因此被部分人喻視為女天皇。

6. 聖比德堡位於哪個國家

俄羅斯。

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處於北緯59°~60° 、東經29°~30°之間,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面積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1712年彼得一世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里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24年為紀念列寧曾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為聖彼得堡。聖彼得堡和歷史中心古跡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6)俄羅斯彼得聖德堡又稱什麼擴展閱讀:

聖彼得堡旅遊景點:

1、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是根據沃羅尼欣的設計於1801一1811年建成的,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當時帝國風格的特徵。教堂最顯著的特徵是它有一個呈半圓形的柱廊。柱廊的後面露出高達70米的教堂圓頂。 建築師在設計這座教堂時遇到不少困難。

其中之一,就是東正教要求教堂必須面向東方;受地理環境的制約,教堂只能以它的側面對著主要大街。建築師們採取了把側面設計得十分壯觀的方法解決了這一難題。因為人們一看氣度非凡的柱廊,就忘記了這不是教堂的正面。

這種處理方法極其大膽,富有特色。高大的圓頂居中聳立在一排排圓柱上空,圓頂有70米高。大教堂正面的浮雕、北面柱廊上的雕刻、殿內裝飾和油畫均出自名家之手。

2、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的歷史與聖彼得堡的城市歷史一樣長久,從一開始單純的交通要道,到遍布華麗宮殿與優雅小樓的貴族大街,再到銀行商廈林立的資產階級大道,涅瓦大街與聖彼得堡一起經歷了無數風雲變換、潮起潮落。

事實上,涅瓦大街的名字與俄羅斯歷史上眾多歷史事件和歷史名人緊密相連,它也頻繁地出現於俄羅斯近現代的文學作品中,例如果戈理的※瓦大街》,精準地刻畫了19世紀中期聖彼得堡的市井人生。

7. 湯姆索亞歷險記梗概500字

題目:
《湯姆·索亞歷險記》故事梗概
越少越好

解答:
湯姆·索亞是一個調皮、聰明、愛在女孩兒面前逞強的孩子,他和同父異母的弟弟錫德一起接受波莉姨媽的監護.他總是能想出各種各樣的惡作劇,讓波莉姨媽無可奈何,而他也總能想盡辦法來躲避懲罰.一天,湯姆見到了可愛的姑娘貝琪·薩切爾,她是撒切爾法官的女兒.湯姆一見到她就對她展開了攻勢.而他的愛似乎也得到了回應.鎮上有一個孩子叫哈克貝利·費恩.他的父親總是酗酒,因此他跑出來自己生活.他看起來和文明社會格格不入,大人們都不喜歡他,可湯姆和他卻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們約好晚上一起去墓地,卻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他們看到魯濱遜醫生、惡棍印第安·喬和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在他們混亂的廝打中,印第安·喬把醫生殺死了,然後又嫁禍於被打昏的波特身上.湯姆和哈克被嚇壞了,立了血誓決不泄密.波特被捕以後,湯姆十分內疚,經常去看望他.此時的湯姆事事不順,貝琪生了他的氣,不再理睬他,波莉姨媽也總是呵斥他,他覺得沒有人關心他.於是,湯姆、哈克和村上的另一個孩子一起乘小船去了一個海島.可沒過多久,他們便發現村裡的人們以為他們淹死了,正在搜尋他們的屍體.湯姆晚上悄悄回到了姨媽家,發現波莉姨媽正在為他的「死」悲痛欲絕.湯姆覺得十分慚愧.最終,他們三個人在村民們為他們舉行葬禮的時候回來了.夏天來臨時,湯姆便感到更加不安,因為法官將對波特的罪行作出判決.湯姆終於戰勝了恐懼與自私,指出了印第安·喬就是殺人兇手.可兇手還是逃走了.後來,湯姆又想出了一個主意:尋找寶藏.湯姆和哈克偶然發現了印第安·喬和他一大筆的不義之財.但他們卻不知道他把錢藏在哪裡了.在貝琪和同學們外出野餐時,哈克得知印第安·喬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婦,因為她的丈夫曾經送他進過監獄.幸虧哈克及時報信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可印第安·喬再一次逃之夭夭.此時,湯姆和蓓姬在野餐時走進了一個山洞,因為洞太深而找不到回來的路,被困在裡面.他們在山洞裡又一次遇見了印第安·喬.村民費盡周折救出湯姆和蓓姬之後便封死了山洞.後來湯姆告知村民印第安·喬還在裡面.當他們找到他時,他已經死在山洞裡了.惡人得到了應有的報應.湯姆和哈克再次回到山洞裡,找到了那筆藏著的寶藏.
更短的:
湯姆索亞是一個聰明又調皮的男孩,他總是能想出各種各樣的惡作劇,讓波莉姨媽無可奈何,而他也總能想盡辦法來躲避懲罰.他喜歡上一個女孩就努力去討她喜歡,終於有了回報.哈克貝利·費恩是他的好朋友,一天他們約去墓地玩,卻看到喬殺了一個人,還嫁禍給波特.兩個孩子嚇壞了,立誓不說出去,後來就帶上另一個小孩去了一個島上.到最後湯姆回到家裡,拿出勇氣指證喬.可是喬還是逃走了.後來湯姆想到去某地的山中探險,進了一個山洞,遇到了喬,發現了喬藏著的一大筆財產,最後喬被封死在山洞中死了,湯姆就得到了那筆財產了

8. 俄羅斯是什麼時候建國的

一、基輔羅斯的形成和俄羅斯的關系

1、俄羅斯人的來源。現代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斯拉夫部落,一些學者認為其原始家園是平斯克沼澤的樹木繁茂的地區。東斯拉夫人在兩波浪潮中逐漸定居西俄:一個從基輔轉向現今的蘇茲達爾和穆羅姆,另一個從波洛茨克轉向諾夫哥羅德和羅斯托夫。

從7世紀開始,東斯拉夫人佔俄羅斯西部人口的大部分。

2、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是一個鬆散的國家聯盟,存在於9世紀末至13世紀中期。現代俄羅斯人從基輔羅斯那裡獲得了他們的名字和文化血統。

在10至11世紀,基輔羅斯成為歐洲最大,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基輔羅斯統治者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烏克蘭語:aлаjhjfhр Сjkhjghславоlkhj,受洗後取教名瓦西里;約955年至960年之間—1015年7月15日)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羅維奇(智者)(Ярослав I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удрый;約978年~1054年2月20日)構成的黃金時代基輔羅斯,東正教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俄羅斯文化。

3、基輔羅斯演變成俄羅斯。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13世紀以後,莫斯科逐漸成為原先基輔羅斯文化的中心。16世紀中葉伊凡四世時代,莫斯科大公國改稱沙皇俄國。到18世紀彼得一世時代,已變成為龐大的俄羅斯帝國,橫跨從波蘭到太平洋的廣袤地域。

4、俄羅斯歷史簡述

公元862年抵達魯里克

公元882年:基輔羅斯

公元1283年:莫斯科大公國

公元1547年1月16日:俄羅斯的沙皇

公元1721年10月22日:俄羅斯帝國

公元1917年9月14日:俄羅斯共和國

公元1917年11月7日:俄羅斯

公元1922年12月30日:蘇聯

公元1990年6月12日:主權宣言

公元1991年12月8日:獨聯體宣言

公元1991年12月25日:俄羅斯聯邦

5、俄羅斯以智者雅羅斯拉夫爾命名的城市。雅羅斯拉夫爾的歷史有許多地方和莫斯科有關,人稱是莫斯科的兄弟城,從莫斯科東北方向到雅羅斯拉夫爾的距離僅為282公里。

根據歷史傳說,9世紀初此地就已成為了聚居點。1071年出現了有關此城的史書記載。該城建於1010年以前,據說當時智者雅羅斯拉夫爾大公沿科托洛斯爾河來到伏爾加河上時,在河口遭到當地部族襲擊,之後他帶著戰士、能工巧匠、神職人員再次來到這里,征服了土著人,命令築城,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城市。

1218年這里成為雅羅斯拉夫公國的首都。1463年成為莫斯科公國的一部分。1612年波蘭入侵莫斯科,曾作為臨時首都,地位日益重要,逐漸成為當時莫斯科至阿爾漢格爾斯克間的重要商埠。

二、公元7—14世紀中國歷史簡述

公元7—9世紀: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朝代,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唐朝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中:公元873年—888年是惠聖恭定孝皇帝唐僖宗(李儇)

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公元10-13世紀:南北宋(960年-1279年)。其中,公元960年-1127年(167年)宋太祖(趙匡胤),定都開封。公元1127年-1279年(152年)宋高宗(趙構),定都杭州。宋朝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朝代之一。

公元13-14世紀: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中:公元1271年—1294年是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忽必烈。

三、歷史上的俄羅斯是在公元882年建立基輔羅斯成為一個國家,當時的中國屬於唐朝惠聖恭定孝皇帝唐僖宗李儇(公元873年—888年)。

公元13世紀基輔羅斯消失時間相當於當時中國元朝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忽必烈(公元1271年—1294年),就是忽必烈的大軍橫掃了基輔羅斯,導致俄羅斯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分裂消失。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謝謝採納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彼得聖德堡又稱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