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羅斯戰鬥力到底怎樣這六場戰爭給你答案
隨著俄烏開戰愈演愈烈,網友們對俄羅斯這個戰斗民族的戰鬥力愈發好奇,各種討論也是層出不窮:有的人相信俄羅斯能快速拿下烏克蘭;有的人認為一旦這兩天被拖住,俄羅斯就會失敗;有的人乾脆則說打不過烏克蘭。那這個以「戰斗」著稱的民族到底怎麼樣呢?讓我們細數近幾百年來俄羅斯民族都參加了那些戰爭,最終結果是什麼樣的。
第一、拿破崙戰爭(俄法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在通過霧月政變取得政權以後發動的各場戰爭的總稱。於1803年開始,到1815年11月結束。在此期間,拿破崙於1812年集60萬大軍入侵俄羅斯。此役,俄羅斯損失21萬人,拿破崙損失40萬人。戰斗民族大勝!
第二、克里米亞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又稱為東方戰爭,是俄羅斯同英法為了爭奪小亞細亞而發生的戰爭。此役爆發於1853年,結束於1856年。最終是俄軍慘敗,損失52.2萬人,聯軍獲勝,損失了約19.7萬人,簽訂了《巴黎和約》。
第三、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爆發於1904年,結束於1905年,是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而發生的戰爭。最終結果是日本獲勝,俄羅斯戰敗,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但是這兩個國家的戰爭卻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傷害,戰後日本加速了對中國的入侵。
第四、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始於1914年,結束於1918年,是由同盟國與協約國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斗給人類帶來一場空前的災難,戰斗損失和傷亡人口數量之前的 歷史 上從未有過。此役俄羅斯傷亡加失蹤人口數量達到了915萬人,實在是慘勝。
第五、蘇芬之戰
這是一場蘇聯的侵略戰爭,在二戰爆發後,1939年底蘇聯悍然發兵入侵芬蘭,這場戰爭最後結束於1940年3月,芬蘭被迫將十分之一的國土割讓給蘇聯,蘇聯也有了一個緩沖地帶。蘇聯雖然贏得了領土,但是這場戰爭刺激了希特勒的野心,也為以後德國進攻蘇聯埋下了伏筆。
第六、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結束於1945年,它是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發起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是人類 歷史 上規模最大,參戰國家最多,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蘇聯前後投入約2600萬人參戰,光在戰場上死亡的士兵就有約890萬人,總數高達約6000萬人,屬實是最慘烈的勝利。
除了此次俄烏之戰不知道結果外,戰斗民族真的不是白叫的,六次戰爭,勝了四次,失敗一次,戰鬥力確實強悍。雖然有些戰爭是慘勝,但這些戰爭的結果卻影響了整個歐洲的結局:比如俄法戰爭後拿破崙法國因為戰敗分崩離析;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對整個反法斯西戰爭的勝利都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❷ 法西斯對蘇聯有怎樣的開戰
法西斯侵略軍的來勢異常兇猛,總共出動了190個師的兵力,其中有153個德國師、19個裝甲師和14個摩托化師,3700多輛坦克,4900多架飛機,4.7萬多門大炮和193艘艦艇。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向蘇聯發起大規模進攻。希特勒妄想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閃電戰」,在6個星期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打垮蘇聯,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希特勒誇大其詞地說:「我們只要在門上踢一腳,整個破房子就會倒下。」
❸ 日俄戰爭始末過程是怎樣的
1904年至1905年(清光緒三十年至三十一年)日俄兩國為爭奪中國東北和鄰邦朝鮮以中國為主要戰場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長期以來,日俄各對中國東北和朝鮮懷有強烈的領土野心,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強迫中國割讓遼東半島,承認朝鮮「獨立」,實際上由其控制。沙俄看到日本在亞洲大陸積極擴張勢力,於己不利,於是糾合法、德兩國進行干涉,要求日本退還遼東半島。日本被迫屆服,引為奇恥大辱,決意擴軍備戰,伺機報復。俄國隨後引誘清政府訂立密約,取得在中國東北修建鐵路的權利,接著又強租旅順、大連。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沙俄乘機出兵佔領東北全境,企圖據為已有,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和世界輿論的指責。日本借機與英國訂立反俄軍事同盟,要求俄國撤出在中國東北的佔領軍,雙方談判沒有結果。日本便依仗英國的軍事支持和英美等國的經濟援助,1904年2月8日派遣海軍偷襲停泊在旅順港外的沙俄太平洋艦隊,並擊沉在朝鮮仁川的俄國軍艦。日俄兩國遂於2月10日同時宣戰。
其時,日本現役兵員13個師,20萬餘人,海軍艦只152艘。俄國實力遠較日本強大。但俄國陸軍精銳集中西部邊境,駐扎遠東俄軍僅4個師,12餘萬人,海軍分布於太平洋、波羅的海和黑海而且艦齡較老,戰鬥力弱。沙俄兵力分散,交通運輸不便,如調集重兵來遠東作戰,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利在推遲決戰。日本則力圖一舉奪取日本海和黃海的制海權,利在速戰速決。2月,日本黑木第一軍6萬人,在仁川登陸,迅速北上,5月初強渡鴨綠江,擊敗沙俄沿江守軍3萬餘人,攻入中國境內。佔領重要據點九連城、鳳凰城,取得對俄陸上作戰的第一個勝利。沙俄在遼陽修築堅固工事,與太平洋艦隊基地旅順要塞共同作為抗擊日本陸海進攻的強大堡壘。5月5日,奧保鞏第二軍5萬人在貔子窩附近登陸,進攻沙俄金州守軍。雙方經激戰後,俄軍後撤,日軍奪取大連,取得重要補給基地,並切斷旅順俄軍與遼陽俄軍主力的鐵路交通。遼陽俄軍奉命救援旅順,雙方在瓦房溝交戰,俄軍戰敗。野津第四軍接著又在大孤山登陸,與第二軍分道北上,會合第一軍進攻遼陽。6月初,乃木希典率第三軍進攻旅順,7月佔領營口。8月,日海軍在旅順港附近摧毀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奪得黃海、日本海域的制海權,旅順俄軍陷入重圍。8月,日軍在總司令官大山岩指揮下,一、二、四軍會攻遼陽。俄守軍16萬人,憑借重炮和強固工事,重創日本二、四軍。日第一軍渡太子河包抄俄軍,俄軍統帥庫羅巴特金擔心被圍,命令全軍後撤。遼陽戰役中,日軍的人數、裝備均居劣勢,傷亡也超過俄軍,因俄軍指揮失誤,日軍反取得重大勝利。10月7日,俄軍渡沙河企圖包圍日軍,日軍全線出擊,大舉反攻。至16日,俄軍撤至奉天,雙方大規模戰斗暫停,出現所謂「沙河間歇」的膠著狀態。1905年1月1日,經幾個月的圍攻,在雙方均遭極大傷亡後,旅順俄軍投降。乃木遂率第三軍移師北上,參加奉天(今沈陽)會戰。交戰雙方兵力約60萬人,俄國33萬,日本27萬。2月23日,日軍聲東擊西,率先進攻俄軍左翼,俄軍急調右翼兵力增強左翼,乃木率軍立即向俄軍右翼迂迴前進,進攻得手後,於3月4日接近奉天以北鐵路線,同時,日軍又在俄軍左翼加緊進攻,形成對俄軍大包圍的形勢。3月10日,俄軍被迫後撤,日軍佔領奉天,並乘勝進據鐵嶺、開原。俄軍退至四平街,直至戰爭結束。5月27日至28日,遠道趕來增援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在對馬海峽同東鄉平八郎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進行了大規模海戰(即對馬海戰),俄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隨後日軍又佔領了庫頁島的一部分。至此,大規模軍事行動停止。
俄軍陸海軍接連失敗,導致國內政局不穩;日本雖取得勝利,但兵員傷亡重大,雙方都無力再戰。在美國調停下,從8月10日起日俄開始議和,9月5日簽訂《朴茨茅斯和約》,主要內容:俄國承認日本得以「監理」名義處置朝鮮事務,俄國將旅大租借地及該租借地內的一切權益、公產等轉給日本;將長春至旅順間的鐵路連同支路、利權、煤礦等無償轉讓給日本;將庫頁島南部及附近島嶼割予日本。另外在附約中雙方規定在東北各自的鐵路線內每公里駐護路兵15名。自此中國東北成為日俄兩國的勢力范圍,出現從一國獨占變為兩國分據南北的局面。日俄訂約後,日本又強迫清政府承認《朴茨茅斯和約》中有關中國的各項規定,並取得經營安(東)奉(天)路、修築長春到吉林的鐵路以及在鴨綠江右岸伐木等權利,又開放東三省十六處為商埠。戰後,日本加強對朝鮮的控制,至1910年(宣統二年)兼並朝鮮。
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清政府無力約束交戰雙方,屈辱地宣布局外中立。
❹ 如果打仗的話,戰略縱深很重要,以色列能夠拿什麼跟俄羅斯斗
如果以色列要打俄羅斯那麼只能依靠在美國的身上,就相當於抓住了一把保護傘,而他能夠依靠的也就只有美國這把大保護傘,以色列的領土和俄羅斯就像平時說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是放在一起對比以色列自己也會害怕。首先要講的就是這兩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以色列的領土辛辛苦苦才搞到兩萬五千多一點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而俄羅斯的領土就有1700萬平方公里,那簡直就是大海與河流的對比。
但是大家想想,難道就只有以色列有核武器,俄羅斯就沒有嘛,俄羅斯裝在敘利亞的武器發射比以色列的更快,可能以色列的還沒有過來,俄羅斯就已經把以色列先發制人了。
❺ 去俄羅斯打仗怎麼樣
提到俄羅斯,相信大家對他們人民的印象大多都是十分勇敢好勝。在中國,也有不少網友將俄羅斯人親切地稱為「戰斗民族」,說明他們在打仗方面的確有才能。不過,雖然在俄羅斯還名為俄國的時候,他們就幾乎戰無敗績。但實際上,他們的戰爭幾乎都是險勝,很少有大獲全勝之時。
就比如說,俄國最為著名的一場戰斗擊敗了拿破崙來說。其實,俄國在剛開始打仗時,連續被擊退了兩次,當時幾乎沒人看好他們。也是直到俄國最終獲得勝利之後
❻ 中國對蘇聯的戰爭過程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里,歷來為中國領土,當地居民祖祖輩輩在這里從事生產活動,中國邊防軍也一直在這一地區執行巡邏任務。自六十年代初期後,隨著中蘇關系的不斷惡化,中蘇邊界開始多事。六十年代中期後,蘇聯不斷對中國實施軍事壓力和威脅,在中蘇邊界上挑起事端,從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蘇聯軍隊在中蘇邊境地區挑起各種邊境事件達4180餘起。1967年後,蘇聯邊防軍開始入侵中國領土珍寶島,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巡邏隊上島巡邏,多次製造流血事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巡邏官兵多人,抓捕中國漁民。對於蘇軍的挑釁行徑,中國邊防部隊嚴格執行中國政府、中央軍委的指示,採取了極大的剋制忍讓,但蘇聯政府對中國政府的嚴正抗議和警告置若罔聞,蘇聯邊防軍的挑釁行為毫無收斂。
1969年3月2日8時,中國邊防部隊派出巡邏分隊登島執行巡邏任務。蘇軍發現後,立即出動70多人,分乘2輛裝甲車、1輛軍用卡車和1輛指揮車,從蘇聯境內分路向珍寶島急進,接近珍寶島後,列開戰斗隊形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進逼,並以一部兵力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的一個小組側後穿插。入侵蘇軍不顧中國邊防巡邏分隊向其發出的警告,突然開槍射擊,打死打傷中國邊防巡邏人員6人。中國邊防巡邏分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中國邊防巡邏第二小組聽到槍聲後,在班長周登國的指揮下,給側後的入侵蘇軍以沉重打擊。隨後,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發起反擊,但遭到叢林中蘇軍的猛烈射擊。中國邊防戰士於慶陽猛然躍起,向叢林蘇軍射擊,吸引火力。蘇軍火力向他射擊,擊中他的頭部,他倒下後不久,頑強地站起,端起沖鋒槍繼續向蘇軍沖擊,直至英勇犧牲。副連長陳紹光指揮一個班迂迴到叢林中蘇軍側後,但一股蘇軍又從他的側後沖來,兩面機槍夾擊他們。陳紹光一面指揮分隊英勇還擊,一面奮勇向蘇軍一個機槍火力點沖去。這時他身受重傷,仍然堅持移動到有利位置,打掉了這個火力點後,倒在了血泊中。經1個多小時激戰,中國邊防部隊擊退了入侵珍寶島的蘇聯邊防軍。
3月15日凌晨,蘇軍邊防軍60餘人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從珍寶島北端侵入。中國邊防部隊某部營長冷鵬飛奉命帶領一個加強排登島,與入侵蘇軍形成對峙。8時許,蘇軍發起攻擊,冷營長沉著指揮,堅守有利地形,指揮部分兵力分割蘇軍,經一個小時激戰,打退了蘇軍的進攻。
9時46分,蘇聯邊防軍在炮火掩護下,出動6輛坦克5輛裝甲車向珍寶島接近,從南北兩側發起攻擊,並以密集火力封鎖江叉,攔阻中國邊防部隊登島支援。堅守在2號陣地上的無坐力炮班長楊林,佔領有利地形阻擊蘇軍,待蘇軍坦克駛近到只有10餘米遠時,他接連投出5枚手雷,打亂蘇軍隊形,使其一輛坦克闖入雷區被炸壞。楊林帶兩個炮班機動射擊,他連續擊中3輛裝甲車,但他也不幸被蘇軍坦克炮火擊中壯烈犧牲。
13時35分,蘇軍邊防軍縱深炮火猛烈襲擊中國防禦陣地,正面達10公里,縱深約7公里。炮擊2小時後,蘇軍100餘人在10輛坦克和14輛裝甲車掩護下,發起第三次進攻。守島的中國邊防部隊分割其步兵與裝甲、坦克聯系與蘇軍近戰,減弱其火力。火箭筒手華玉傑越打越勇,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里,甩掉棉衣和絨衣,先後擊毀擊傷蘇軍4輛裝甲車。經50多分種激戰,勝利地粉碎了蘇聯邊防軍的第三次進攻。
這一天,蘇軍先後出動50餘輛坦克、裝甲車和100多名步兵,運用直升飛機和縱深炮火掩護,並炮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同入侵蘇軍共激戰9個多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擊退了蘇聯邊防軍的3次進攻,勝利地保衛了珍寶島。
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70多人,向島上敷設地雷,企圖阻止中國邊防部隊登島並拖回被中國邊防部隊擊壞滯留在江叉的一輛T-62型坦克。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被炸壞的蘇軍坦克被中國邊防軍繳獲,成為蘇聯侵略中國領土的鐵證。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國邊防部隊在嚴寒條件下,面對蘇軍的先進坦克、裝甲戰車,毫不畏懼,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採取靈活的戰術,用鮮血和生命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作戰中,人民群眾積極支前,保證了反擊作戰的勝利。為了表彰黑龍江邊防部隊的英雄事跡,中央軍委於7月30日發布命令,授予孫玉國、杜永春、華玉傑、周登國、冷鵬飛、孫征民、楊林、陳紹光、王慶榮、於慶陽等10名官兵以「戰斗英雄」稱號,給邊防部隊偵察連、一連和公司邊防站等10個單位各記一等功一次。
❼ 中國如何才能吞並俄羅斯。(我沒開玩笑,說不可能的就不要說了。)
不可能。俄羅斯核武器很多,冷戰時期存的。另外中國主張不主動用核武器,所以處在下風。另外,你把人家俄羅斯吞了,美國誰去對付?何況你吞了俄羅斯正合美國的心意,你豈不是現在的韓國、日本、印度那樣的美國狗?
❽ 德國和俄國戰斗的過程是怎樣的
斯大林沒有去想西方面軍面臨的是數倍的德軍,更沒有去想由於自己的失誤,使西方面軍的部隊在戰爭爆發時,軍區還在進行整編,5個坦克軍、1個空降軍、3個反坦克旅都沒有組建完畢,物資裝備都不齊全。斯大林唯一想起的是,巴甫洛夫的西方面軍在連連打敗仗。斯大林獃獃地站在窗前,一動不動地注視著莫斯科的夜色。他不由得想起圖哈切夫斯基以前給自己寫的一封信,其中一段話還記得很清楚。「未來的戰爭將是發動機的戰爭。裝甲坦克部隊的集中可以形成強大的突擊拳頭,要抗禦他們是很不容易的。」他設想如果讓圖哈切夫斯基處在巴甫洛夫的位置,也許很多事情就會是另一番景象,往事不堪回首。看來,現在要扭轉不利局面,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撤換軍事長官,加強對軍隊的指揮,改變目前的混亂局面。
6月30日,他打電話給總參謀長朱可夫,命令召回西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宣布解除他的職務。由鐵木辛哥接任他的職務。與巴甫洛夫一起被解除職務的還有方面軍參謀長克利莫夫斯基赫少將、方面軍通訊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少將、第4集團軍司令員科羅布科夫少將。不久,這些人立即被送交軍事法庭,以叛國罪、瀆職罪判處死刑,並沒收全部個人財產。
再說西北方向,在西北方向組織防禦的是西北方面軍的第8、第1和第27集團軍,共有44萬人,庫茲涅佐夫任司令員。西北方面軍與防守列寧格勒的北方面軍合作,由伏羅希洛夫元帥統一指揮。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防守蘇聯十月革命的搖籃、有蘇聯第二首都之稱的列寧格勒。
德軍的攻勢十分凌厲,很快佔領了維爾紐斯、陶格夫匹爾斯、里加。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對庫茲涅佐夫的失望,他決定改組西北方面軍,撤銷庫茲涅佐夫上將司令員的職務,由原第8集團軍司令索賓尼科夫少將接任,瓦圖京中將任參謀長。但是,倉促改組的班子一時無法扭轉被動局面,德軍就像潮水一樣繼續向蘇軍沖來,處於被動之中的蘇軍不僅沒有還手之力,也沒有招架之功。集團軍在寬大的正面上作戰,又沒有建立縱深梯次防禦所需的兵力兵器,預備隊又沒能及時趕到。結果,德軍從行進間佔領了普斯科夫城,打開了通往列寧格勒的最後一道門戶。
西南方向的情況盡管比前面兩個方向要好些,但是也不妙。到7月初,德軍在南翼推進了300~350公里,蘇軍在南翼共死172323人,傷69271人,平均每天死傷16106人。這樣,在短短的3個星期,蘇軍就向後後退了300~600公里,德軍佔領了拉脫維亞、立陶宛全境、白俄羅斯大部、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的部分領土,並進入俄羅斯聯邦西部,進抵列寧格勒,威脅到斯摩梭斯克和基輔。蘇軍死58萬餘人,傷10餘萬人,並損失了大量物資裝備。
❾ 日俄戰爭的情形是怎樣的
日俄戰爭指俄國和日本之間為控制遠東的重要戰略經濟區和重新瓜分遠東勢力范圍而進行的戰爭。就戰爭本身的性質而言,雙方均是帝國主義的、非正義的戰爭。當時,侵佔中國部分領土的日本在遠東的競爭特別活躍,從而使俄日關系中的矛盾加劇。1898年起,俄國向中國租借了關東半島,並在該半島的旅順口建造了海軍基地,而1900年,又佔領了滿洲。1902年,日本與英國結盟後,便開始准備對俄國的戰爭。英國以及美國認為,在世界這一地區俄國是自己的主要競爭對手,因此,積極支持日本的侵略計劃。俄國統治階級則指望打勝遠東的戰爭,以鞏固自己在那裡的地位,同時,克服日益迫近的革命危機。1904年2月6日,日本斷絕了同俄國的外交關系,2月8日發動了戰爭,到2月10日正式宣戰。
戰爭前夕,日本擁有一支雖然為數不多,但訓練有素,裝備有最新式武器的基幹軍隊。經動員後,日軍增至37.5萬多人、火炮1140門、機槍147挺。日本海軍計有戰斗艦艇80艘,其中包括艦隊裝甲艦6艘、裝甲巡洋艦8艘、輕型巡洋艦12艘、驅逐艦27艘、小型雷擊艦19艘,而且擁有一些第一流的軍港。
俄國當時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基幹軍隊,在遠東共2個軍,總兵力約9.8萬人,警衛部隊2.4萬人,火炮148門、機槍8挺。這些兵力分散在滿洲、濱海地區和外貝加爾廣大地區。俄國在遠東的艦隊轄有各種艦艇63艘:艦隊裝甲艦7艘、裝甲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7艘、驅逐艦27艘、小型雷擊艦10艘、布雷艦2艘及其他艦艇。戰爭爆發前夕,遠東日軍人數是俄軍的3倍多、火炮幾乎8倍、機槍18倍、艦艇1.3倍。
俄軍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1891式彈倉式步槍和最好的1902式76毫米速射野戰炮。然而,在遠東的海岸炮兵和要塞炮兵基本上是一些老式火炮,很少有山地炮和機槍。俄國艦艇的火炮射程、裝甲、航速均不如敵艦,旅順口的海軍主要基地尚未建成,基地的陸地設防薄弱。遠東戰區的遙遠和構築簡單,以及一條唯一的,還未敷設完工的西伯利亞鐵路的通行能力又不足,這些就嚴重地削弱了俄國軍事力量。整個說來,俄國沒有做好對日本戰爭的准備。
爭取時間在遼陽、海城地區集中和展開兵力的意圖是制訂俄國戰爭計劃的基礎。為此,打算以部分軍隊阻止日軍進攻,逐漸向北方撤退,同時扼守旅順口要塞。爾後計劃轉入總攻,消滅日軍,在日本諸島登陸。海軍擔任奪取制海權和阻止日軍登陸的任務。日本的戰爭計劃規定:以陡然突擊消滅俄國艦隊,奪取制海權以確保己方的海上交通線,迅速將全部陸軍調往大陸,奪取旅順口,粉碎遼陽地區之俄軍。同時計劃奪取薩哈林島,爾後攻佔滿洲、烏蘇里邊疆區和濱海邊疆區。
1904年2月8日夜,日本艦隊突然攻擊停泊在旅順口外停泊場的俄國分艦隊,2月9日晝間,又突然攻擊了停泊在濟物浦港的俄國巡洋艦「瓦良格」號和炮艦「朝鮮人」號。盡管遭受損失的俄國艦隊仍有戰鬥力,但是,日本人封鎖了旅順口因而能將軍隊暢通無阻地從海上調往陸地。在敵海上交通線積極行動的僅有符拉迪沃斯托克巡洋艦艇隊。
到1904年4月中旬,陸上戰斗行動開始時,滿洲軍共計12.3萬多人、野戰炮332門。其軍隊的3個主要集團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和阿穆爾河沿岸地區;遼陽、奉天地區關東半島。此外,從滿洲抽調了2個獨立支隊:南滿獨立支隊調往遼東灣沿岸,東滿獨立支隊調往同朝鮮接壤的邊境,戰爭一開始日軍就佔領了朝鮮。
日軍指揮部1904年2月命黑木為楨將軍的第1軍團在朝鮮登陸。到4月中旬,該軍團推進到同滿洲接壤的邊境,在鴨綠江戰斗中擊潰了俄東滿支隊。日軍掌握戰略主動權後,第2軍團於5月5日開始在遼東半島登陸。5月26日攻佔了金州並切斷了旅順口與滿洲軍的聯系。6月14~15日,前往支援旅順口的西伯利亞第1軍與日第2軍團在瓦房溝的戰斗結局失利,被迫向北撤退。日第2軍團主力跟蹤追擊,沿鐵路向遼陽展開進攻。為包圍旅順口,組建了新編第3軍團。第1軍團從東南進攻遼陽。7月23~24日,配置在第2軍團道路上的滿洲軍南滿支隊於大石橋戰斗中勝利地擊退了日軍的所有沖擊。但是,他們卻按照庫羅帕特金的命令撤至遼陽。7月,新組建的第4軍團同第1、2軍團從南面一起進攻遼陽。8月24日至9月3日實施了遼陽交戰,雙方主力均參加了這次交戰。盡管俄軍連戰皆勝,但庫羅帕特金錯估形勢,再次下達了退卻命令。9月6日日終前,俄軍退至沙河。
到1904年秋,滿洲軍增至21.4萬人,火炮758門。日軍為17萬人,火炮648門。兵力上的優勢使俄軍指揮部能夠轉入進攻。然而,10月5~17日在沙河展開的遭遇交戰卻不分勝負。雙方損失慘重,因喪失進攻能力而轉入防禦。在沙河首次建立了綿亘正面,戰斗也具有了陣地戰的性質。
隨著兵力對比的變化及日軍轉入防禦,日軍在滿洲的態勢更為復雜。因此,大山決定在最短時間內攻佔旅順口,以便將圍困旅順口的10萬軍隊騰出來在主要方向上作戰、雖然日軍發動的各次強攻都被擊退,但是斯特塞爾將軍和福克將軍不顧軍事會議的意見,於1905年1月2日將旅順口讓給日本人。
1905年1月,俄第l、2、3集團軍佔領沙河幾乎100公里的綿亘防禦正面。1月25~28日,俄軍指揮部企圖在敵第3軍團從旅順口附近抵達之前,在沈旦堡交戰中將其擊敗。但進攻兵力有限,未獲勝利。日軍指揮部將第3軍團調來並新組建了第5軍團後,於2月19日發起了進攻。在奉天交戰中,俄軍大敗,退至預有準備的四平街陣地。1905年3月中旬起,陸地戰場的頻繁的戰斗活動實際上已經停止。失敗使俄軍的戰鬥士氣一蹶不振。
然而俄國1905年開始的革命卻給了軍隊以巨大影響。奉天交戰後,日軍也表現消極。戰爭使雙方民窮財盡。但到戰爭結束前,俄軍和日軍在戰區的人數分別增加到78.8萬人和75萬人。沙皇政府在戰爭中孤注一擲,重建了太平洋第2區艦隊和太平洋第3區艦隊第1中隊,它們分別於1904年10月和1905年2月,從波羅的海開往遠東。1905年5月27日,它們在對馬海峽同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日本艦隊遭遇,並在對馬海戰中被殲。9月5日在朴次茅斯市簽訂了朴次茅斯和約。俄國承認朝鮮為日本的勢力范圍,將薩哈林島南部割讓給日本,把旅順口、大連及毗連的領土和中東鐵路南支線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沙皇制度在遠東的政策徹底破產了。列寧指出:「不是俄國人民,而是專制制度遭到了可恥的失敗。」俄國在戰爭中損失約27萬人,其中陣亡5萬多人。日本損失27萬人,其中死8.6萬多人。日本在英美的廣泛支援下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英美借給日本貸款共4.1億美元,約占日本軍費的40%。沙皇政府的遠東冒險遭到慘重失敗,帶來巨大犧牲,因而引起了俄國各族人民的憤怒,加速了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爆發。
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社會政治制度反動和腐朽,人民厭惡戰爭,經濟與軍事組織落後以及軍隊指揮方法不當和最高統帥部的消極防禦戰略。戰區距國內中部地區遙遠也起了消極作用。
日俄戰爭是帝國主義時代的第一個大戰,它表明,一個國家的軍事經濟潛力和精神因素對奪取勝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列寧在1905年寫道:「一個國家的軍事組織和它的整個經濟文化制度之間的聯系,從來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密切。」日俄戰爭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戰爭期間,俄國和日本各動員了120萬人加入自己的軍隊。在日俄戰爭過程中,首次廣泛使用機槍和速射炮。出現了迫擊炮、輕機槍和手榴彈,獲得了將無線電、觀測氣球、探照燈和高壓電流鐵絲網等等運用於軍事目的的初步經驗。軍事行動有了廣大規模,超出了戰斗和交戰的范圍。
在戰爭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集團軍和方面軍戰役的特點,在客觀上為軍事學術的新領域——戰役學的產生創造了先決條件。構築有掩體、掩蔽部、鐵絲網的長達數十公里的防禦陣地代替了過去的築城工事。防禦開始有了縱深。由於新兵器的使用和火力的增強,密集的步兵行動和白刃突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爭取獲得對敵火力優勢和在戰斗中各軍種的密切協同具有頭等重要意義。軍隊開始較好地利用地形和進行迫近作業。夜間戰斗行動得到廣泛推廣。日俄戰爭中,俄軍炮兵首次在戰斗條件下從遮蔽發射陣地進行射擊。後勤保障的作用不斷增長,因為戰斗結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此。戰斗命令代替軍令而用於軍隊指揮的實踐中。
日俄戰爭對發展海軍學術也起了重要作用。它揭示出必須進一步提高戰斗艦艇的速度,加強其火力和裝甲防護,提高其觸雷後的生命力。戰爭經驗證明大口徑遠程火炮是艦隊的主要武器。在日俄戰爭進程中,取得了巡洋艦在敵海上交通線行動的經驗以及海上夜間戰斗行動的經驗。首次使用了潛艇和水雷。戰爭表明,陸海軍協同動作的意義正在不斷增長。
❿ 十次俄土戰爭的歷史故事
第一次俄土戰爭(1676年-1681年)
第一次俄土戰爭,這是沙皇俄國的羅曼諾夫王朝與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之間第一次較為重要的戰爭。為爭奪第聶伯河下游地區,沙皇俄國同土耳其發生的戰爭。1676年,俄國對土耳其宣戰,戰爭持續5年,雙方都沒能分出勝負,於1681年簽署和約,奧斯曼帝國承認沙皇俄國對第涅伯河左岸地區的統治。
第二次俄土戰爭(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軍圍困維也納。1684年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結成反對奧斯曼帝國的神聖同盟,1686年俄國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兩度進攻亞速海,被奧斯曼帝國與其屬國克里米亞汗國的聯軍擊敗。1697年9月奧軍在蒂薩河畔進行的澤特戰役中大勝土軍,俄軍佔領了頓河河口。戰爭的結局是: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屬俄國,俄國獲得亞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個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戰爭(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軍遂北伐,收復頓河河口。俄土戰爭爆發。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亞韃靼人軍隊的重圍。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其被迫放棄亞速,並需拆毀亞速海沿岸的防禦工事。根據1711年7月俄土《普魯特和約》,亞速重歸土耳其統治。
第四次俄土戰爭(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亞韃靼人襲擊烏克蘭和高加索成為了戰爭的借口。在1736年,俄國的指揮官們期望能奪取亞速和克里米亞半島。但是,由於缺乏補給以及流行病的爆發,俄軍不得不率軍撤回烏克蘭。1737年,為了接應瓦拉幾亞和波斯尼亞的奧軍,俄軍於1739年初向摩爾達維亞展開進攻,使戰爭發生了轉折。俄國面臨瑞典入侵的威脅,而盟國奧地利又退出戰爭,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簽訂了貝爾格萊德和約。根據1739年9月俄土《貝爾格萊德和約》,亞速再次歸俄國所有。
第五次俄土戰爭(1768年-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戰爭是發生在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的一場影響重大的戰爭,其主要結果是南烏克蘭、北高加索地區和克里米亞從此被沙皇俄國控制。戰爭一開始俄軍的名將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很快輕松打敗了巴爾聯盟的軍隊,在1773和1774年間多次取得大勝。在海上戰場,俄軍最終於1770年的切什梅海戰消滅了土耳其海軍的主力。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最終不得已於1774年7月21日簽訂《庫楚克開納吉和約》,俄國得到割地賠償和二百五十萬盧布的戰爭賠款,同時還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和刻赤海峽,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俄土戰爭(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國歸還克里木,承認喬治亞為土耳其屬地,授權土耳其檢查通過海峽的俄國商船。俄國拒絕了這一最後通牒。土耳其出動了20萬軍隊和一支強大的.艦隊對俄開戰。在1791年的戰局中俄軍取得了巨大勝利。6月15日,庫圖佐夫將軍所部強渡多瑙河,在巴巴達格附近擊潰土一個軍。7月9日,俄軍主力在默欽戰役中重創土軍。1792年1月,俄土簽定《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國兼並克里木和喬治亞。這次戰爭俄國作了充分准備,實現了稱霸黑海的野心,獲得了黑海不凍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戰爭(1806年-1812年)
1806年,奧斯曼帝國受到法國拿破崙一世的支持,加上俄國在奧斯特利茨會戰中遭到慘敗,決定對俄國進行軍事行動,以奪回對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兩地的控制權。不久,米哈伊爾·庫圖佐夫接管了俄軍指揮權,他制定了一次大膽的誘敵戰術,以期盡快解決戰事來抽調主力北上防備拿破崙。10月2日,兩軍決戰,土耳其軍徹底崩潰,並於11月23日向俄軍投降。土耳其於1812年5月28日承認戰敗,簽定《布加勒斯特條約》,割讓比薩拉比亞。
第八次俄土戰爭(1828年-1829年)
1828~1829年的俄士戰爭是歐洲列強瓜分興起於亞洲西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區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在巴爾乾地區的屬地的斗爭所引起的。此時正值希臘人擺脫土耳其統治的希臘獨立戰爭,俄國趁火打劫,法國也支持希臘,英國詩人拜倫率領一支志願軍赴希臘作戰,土耳其與埃及聯軍戰敗。1829年9月,俄土雙方簽定《亞得里亞堡和約》,土耳其向俄國割讓外高加索沿海的領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認希臘獨立。
第九次俄土戰爭(1853年-1856年)
一開始它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但因為其最長和最重要的戰役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爆發,後來被稱為克里米亞戰爭。1854年底英國和法國對俄羅斯宣戰,1855年薩丁尼亞加入這個同盟。奧地利迫使俄羅斯從多瑙河撤軍,但並沒有幫助英法圍攻克里米亞上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艦隊。塞瓦斯托波爾被圍攻近一年後英法聯軍佔領了這個重要的堡壘,此後俄軍退出克里米亞半島。最後簽署的巴黎和約使俄羅斯喪失了幾乎歷次對土戰爭的成果,這也是土耳其在對俄作戰中取得的唯一一次勝利。
第十次俄土戰爭(1877年–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國向土耳其宣戰,從巴爾干半島及高加索兩地發動進攻。俄軍主力進入羅馬尼亞後,6月及7月在不同地點渡過多瑙河,12月攻佔土軍重要據點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國提出的和平條件,最後1878年歐洲列強在柏林舉行了柏林會議並以《柏林條約》取代《聖士提法諾條約》,保加利亞、東魯梅利亞改由土耳其保護,土耳其賠款2億盧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