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古戰場在哪裡

俄羅斯古戰場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2-18 00:59:07

1. 荒野大鏢客2古戰場在哪

羅滋南邊,在地圖上左下角的方向上。

2. 介紹一下聖彼得堡的歷史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 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里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

1924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為聖彼得堡。聖彼得堡和歷史中心古跡群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聖彼得堡市在俄羅斯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綜合性工業城市。 聖彼得堡經常被稱為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許多外國領事館、跨國公司、銀行和其他業務據點均位於聖彼得堡,也是一座科學技術和工業高度發展的國際化城市。

聖彼得堡位於北緯59°~60°、東經29°~30°之間,處於俄羅斯西北部,是芬蘭灣的最內處,面積1439平方公里,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25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匯聚的三角洲地帶。

在18世紀初,這里還是一片沼澤。隨著聖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運河在市內縱橫交錯,這些運河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開鑿,以舒緩因芬蘭灣水淺而倒灌進入聖彼得堡的海水。聖彼得堡共有42個小島,由423座橋梁連接。

(2)俄羅斯古戰場在哪裡擴展閱讀

聖彼得堡的名字意思即為彼得之城,開創者是彼得大帝。就到了一戰時期了,當時的俄羅斯輸給了德國,德國尼古拉二世掌權,佔領了聖彼得堡,更名為「彼得格勒」,帶著濃濃的斯拉夫色彩。

過了十年,蘇維埃偉大領袖列寧逝世,為了紀念他,蘇聯政府將之更名為「列寧格勒」。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之後,列寧格勒的第一任市長,也就是普京的老師,通過了全民公決,再次恢復了聖彼得堡這個名字。

聖彼得堡是一座堅守了九百天而不被攻破的城市。俄羅斯人是戰斗民族,因為在二戰期間,殘酷的蘇德戰場上,聖彼得堡的人民被圍困了整整九百天,斷水,斷糧,飢餓,寒冷,炮火……

這使得聖彼得堡失去了大約九十萬的子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聖彼得堡的人民仍然堅守著自己的城市,頑強拼搏,用自己的身體,築起了城牆,保衛了自己的家園,這座歷史名城,終是恢復了往日的柔和。

3. 雅克薩城現在那

歷史上中國東北邊疆古城。位於黑龍江上游左岸,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地扼水陸要沖。中俄在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但雅克薩城仍屬中國,由黑龍江將軍所屬黑龍江副都統和布特哈總管派兵巡邏。但進入19世紀以後,沙俄野心萌發,不斷入侵中國東北,非法佔領黑龍江下游地區和庫頁島,進而向黑龍江中游推進,迫使清政府於1858年5月(清咸豐八年四月)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把黑龍江以北包括雅克薩城在內的中國大片領土劃入俄國版圖。俄羅斯稱阿爾巴津鎮。
基本信息
中文名:雅克薩
外文名稱:Jaxa
別 名:阿爾巴津鎮
行政區類別:歷史上 中國東北邊疆古城
所屬地區:現俄羅斯阿穆爾省(原中國清朝黑龍江)
地理位置: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位於黑龍江上游左岸
方 言:俄語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雅克薩之戰紀念碑
地理形勢
從漠河北極村沿207省道(加漠公路)向南經金溝林場、漠河縣城、圖強、勁濤(阿木爾)至長纓路口左轉進入林區,經長山林場,穿過209省道,過龍河林場,便到達了興安鎮。這個小鎮坐落於黑龍江西岸,不大,百十戶人家,320年前,這里叫做「雅克薩」。雅克薩古戰場遺址位於黑龍江江心中的古城島上,曾是著名的雅克薩戰役的古戰場。島中上有古城牆遺址,呈長方形,系夯土築成,南北長200多米與「尼布楚」相比,知道「雅克薩」的人並不多,其實正是清政府在雅克薩戰役中的勝利才促成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署。時光回轉到16世紀,地處歐洲東部的沙皇俄國開始越過烏拉爾山向亞洲擴張,逐步侵佔了西伯利亞地區,並窺視我國東北,17世紀40年代,清兵入關,中國改朝換代,沙俄趁機越過貝加爾湖和外興安嶺,侵佔我國領土,強占雅克薩地區。
自衛反擊戰
雅克薩地勢險要,土地肥沃,黑龍江在這里一分為二,環繞出一個小島(古城島)後又合二為一,中國索倫部的達斡爾族世代居住於此,並在江東岸築雅克薩古城。沙俄強占雅克薩城後以此為據點,燒殺搶奪,擄掠人口,無惡不作,激起我國軍民強烈義憤,並展開英勇的反擊,數次將侵略者趕走,但等我國軍隊撤走後,這伙匪徒又數次卷土重來,繼續為非作歹。面對這種情況,康熙皇帝認識到:「若輩非創以兵威,則罔知懲畏。」(《平定羅剎方略》卷 1)決心組織自衛反擊。清政府採取恩威並用、剿撫兼施的方略,發兵扼其來往之路,屯兵永戍黑龍江,建立城寨,與之對壘。1685年康熙下令從墨爾根(今黑龍江省嫩江市)修驛路直達雅克薩,全長700公里,平均30公里設一驛站,共設25站,以傳遞軍情、運送軍用物資。1686年一切准備就緒,清軍水陸並進發動總攻,先在江中小島(古城島)築城寨,以巨炮轟擊雅克薩,在城下東、南、北三面掘壕築壘,里外一共三層,又在西面派戰艦巡邏斷其水道,死死困住俄軍達半年。最後沙俄派特使請求撤圍和談,清政府才同意俄軍退出雅克薩撤往尼布楚。雅克薩戰役以清政府大獲全勝告終。

4.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的主戰場在哪一個洲

蘇聯在二戰前期的主戰場是歐洲,蘇聯與日本於1941年4月13日簽訂的在戰爭中相互保證中立的條約,保證了遠東地區的暫時安全,同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實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三路大軍進攻蘇聯,直到1945年5月8日德國簽訂投降書。而後蘇聯依照雅爾塔協定開始對日本在東北亞的關東軍發動進攻,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和盟軍代表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簽訂投降書。

5. 誰有俄國克里米亞戰爭的資料

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戰爭」),在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爭,土耳其、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從而引發了國內的革命斗爭。這場戰爭中英法聯軍使用了線膛槍、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陸海軍作戰效能,鐵路和電報也使軍事行動的後勤指揮產生了革命性變革。
1853年7月3日:俄軍開入多瑙國家。 1853年10月16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向俄羅斯宣戰。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國和法國向俄羅斯宣戰。
1854年4月20日:奧地利和普魯士簽署防禦聯盟協議,這個協議在這場戰爭內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奧地利的壓力下俄羅斯撤出多瑙國家。 1854年8月16日: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奧蘭的一個要塞被佔領。 克里米亞半島地區圖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登陸並開始圍攻塞瓦斯托波爾。 1854年12月2日:英國、法國和奧地利在維也納簽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薩丁尼亞加入戰爭。 1855年5月22日:英法艦隊進入亞速海,但沒有獲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聯軍在圍攻349日後佔領塞瓦斯托波爾。俄軍戰敗。 1856年3月30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薩丁尼亞王國、法國、英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簽署《巴黎條約》,正式結束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放棄所有佔領地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域被保證,黑海內不得駐軍。
編輯本段背景歷史
俄國在19世紀前半期,封建農奴制度危機日益加深,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一步發展,並且開始了工業革命;農奴反對農奴制度的斗爭也日益高漲;以赫爾岑、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和杜勃洛留波夫等為代表 俄皇尼古拉一世
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思想興起,這一切便為促使俄國農奴制度瓦解的國內因素。 沙皇尼古拉一世於1828—1829年對土耳其戰爭中,佔領了多瑙河口和附近島嶼及高加索的大片上地。1848年革命晚間,沙俄軍隊幫助奧軍摧毀了匈牙利的獨立,同時鎮壓了多瑙河流域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兩個公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為鞏固勝利,俄國又與土耳其簽訂了《巴爾太·立曼條約》,規定俄軍在兩公國「秩序恢復以後」撤兵。 土耳其皇帝素丹也是伊斯蘭教的教主,君主獨裁與教會專斷合為一體的政教 國家機構,對內進行殘酷統治,財政混亂,國庫空虛,國債增加。皇室為了滿足揮霍享受的需要,把商港、鐵路、礦產、資源等出賣給列強各國,從而換取它們的財政支持,因而列強各國政府盡力支持素丹政府,同時也都企圖獨占土耳其,這也加強了它們之間的磨擦。 英國在19世紀上半期完成了工業革命。50─60年代的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英國對土耳其的商品輸出1850年比1840年增長一倍半以上,即從144萬增至376萬英鎊。由於1775—1783年的北美獨立戰爭,使英國失去了大塊殖民地,因此印度的地位就十分突出了,聯接本土與印度的地中海通道必須保持。英國不可能使沙俄在瓜分土耳其過程中得到比它更多的好處,只要俄國佔領海峽就會為俄國獨占土耳其創造條件,這就會從根本上威脅英國的利益。 法國在1848年革命後,工業革命進展較快,大規模的紡織廠與冶金企業相繼出現。從1852—1870年期間,法國蒸汽機的數量從6000部增到27000部。由於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因此對土耳其市場決不輕易放棄,何況法國是土耳其的傳統盟國。為爭奪在土耳其的利益,拿破崙一世就曾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兵戎相見。
編輯本段起因
這場戰爭的表面起因是宗教問題。俄國向奧斯曼帝國提出為保護奧斯曼帝國境內 克里米亞戰爭的想像復原圖
的東正教徒在「聖地」建立俄國的保護地的要求,這個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帝國蘇丹拒絕。法國的天主教徒和英國的新教徒也反對俄國在巴勒斯坦建立據點的企圖。俄國在蘇丹拒絕後決定以此作為採取軍事行動的理由。1853年俄國與奧斯曼帝國斷交並開始佔領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屬國。 戰爭的真正原因是奧斯曼帝國逐漸的、內部的瓦解,俄國認為這是它將它在歐洲的勢力不斷擴大的好機會,尤其是它獲得一個通向地中海和佔領巴爾干半島的好機會。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半島上的統治此時顯然搖搖欲墜,而俄國則爭取獲得對恰納卡萊海峽和伊斯坦布爾海峽的控制。英國和法國反對俄國的擴張,它們不希望俄國獲得這些戰略要地,以維持英法它們自己在東南歐的勢力和利益。
編輯本段過程
戰爭爆發後英法按兵不動,土軍單獨在巴爾干、黑海、高加索與俄交 克里米亞戰爭中的海戰
戰,在巴爾干,土軍憑借兵力優勢擊敗俄軍,1854年6月俄軍在普奧壓力下撤出侵佔的摩爾多瓦瓦拉幾亞兩公國。在高加索,土軍1853年於10月27日對聖尼古拉發動進攻,11月土軍受挫,12月俄軍擊敗土軍。在黑海方向,兩國爆發了海戰,1853年11月俄黑海艦隊在錫諾普海戰中全殲土耳其分艦隊,俄國獲得黑海制海權。1854年1月英法艦隊進入黑海,俄對英法宣戰,6月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半島的瓦爾納登陸,海軍將俄艦隊封鎖在塞瓦斯托波爾。7月俄軍在高加索擊潰土軍主力。9月,英、法、土聯軍在克里木半島登陸,20日,聯軍突破俄軍防線,逼近塞瓦斯托波爾,俄軍盡一切可能迅速加強了防線,10月17日聯軍開始進攻塞瓦斯托波爾。10月25日,俄軍襲擊了聯軍後方,11月5日,俄軍對聯軍發動反攻被擊敗,第二年6月18日聯軍強攻塞城,被擊退。8月16日,俄軍再次發動大規模反擊被擊退,聯軍隨後進行了大規模炮擊,9月8日,聯軍攻佔塞瓦斯托波爾,此戰進行了11個月,雙方損失慘重。 1855年雙方在高加索卡斯進行激戰,6月俄軍包圍卡斯,9月攻城受挫,圍困致11月土軍投降。1856年3月俄法簽定《巴黎和約》,黑海中立化,俄國失去了在黑海擁有艦隊的權力,俄國對黑海擴張的長期努力前功盡棄。
編輯本段克里米亞戰爭與水雷戰
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沙皇俄國曾將這種觸發錨雷應用於港灣防禦戰中。西方最早出現水雷是在 1769年的俄土戰爭期間,當時俄國工兵初次嘗試使用漂雷,炸毀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橋。此後,各型水雷不斷地被研製和改進,並廣泛使用。
編輯本段結果
克里米亞戰爭的後果之一是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之間的神聖同盟終止。 普魯士在這場戰爭中持中立,戰後普魯士與俄羅斯的關系變好,與奧地利的關系變壞,而俄奧之間的關系惡化。英國與法國在戰後也開始與俄羅斯修好,因此奧地利日趨孤立。到此為止奧地利在德意志邦聯中處支配地位,但這個地位日益減弱,而普魯士的地位則日益增高。由此歐洲各強國之間的勢力均衡開始對奧地利不利地變化。奧地利的削弱同時也使薩丁尼亞不斷增強。薩丁尼亞在義大利統一運動中起了一個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國的支持下薩丁尼亞達到了建立一個義大利王國的目的。
編輯本段對俄國的影響
1.暴露了農奴制的腐朽,加重了國內的經濟危機,農民起義不斷,沙皇的專制統治岌岌可危,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進行了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2. 俄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從1815年組建「神聖同盟」開始,就充當了歐洲的霸主,對各國的革命運動進行干涉,充當歐洲的憲兵。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使俄國失去了干涉別國內政的可能性,俄國的國際地位下降,歐洲霸主的地位喪失。 3.俄國加緊了在遠東地區的擴張。正如馬克思所說,俄國由於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要向英法復仇,當英法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時候,俄國趁火打劫,從中國割佔了大片領土,攫取了很多特權。
編輯本段對諾貝爾事業的影響
對諾貝爾事業的影響 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已經回到了聖彼得堡,同他兩位哥哥一起在父親的企業里工作。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他父親的企業這時又擴大了,並且改名為「諾貝爾父子機械鑄造廠」。 當時俄國的軍隊急需武器裝備和現代化,大批國家訂貨使這家工廠生意興隆。盡管在那個很多方面落後的國家,招收技術工人和原料供應方面都有困難,伊曼紐爾·諾貝爾仍然設法生產了大量軍用材料,有些是他自己設計的,利用他自己製造的機床,並從瑞典招來了一些工頭從事生產。這個國家第一條鐵路使用的鐵器製品,他自己構造的快速火槍,以及裝配俄國第一批推進器兵艦所用的大炮和蒸汽機械等,都是由這家企業製造的。幾艘於19世紀50年代建造的兵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仍然服役這一事實,明顯地表明這家工廠產品質量是高超的。伊曼紐爾·諾貝爾於1853年曾被授與帝國金質獎章,表彰他在俄國工業中的「勤奮和技藝」,這對一個外國人來說是一種罕見的榮譽。 在工廠中,兒子們有廣闊天地進行實踐訓練,他們也充分利用了這一機會。水雷是伊曼紐爾·諾貝爾進入俄國時所持的一張王牌。它很早就是一項軍事機密,是這個國家一項被遺忘了的財產;在戰爭期間,它也突然引起了人們直接的興趣,並且被證明是成功的。在他兒子羅伯特的幫助下,這位發明家在芬蘭的港口以及聖彼得堡的戰略要地喀琅施塔得城堡冰凍的入口布了雷。這一措施曾幫助防禦了由海軍上將內皮爾所指揮的英法艦隊的進攻,它有很大的重要性,並且由於這位海軍上將在給海軍部的報告中曾說過「芬蘭灣充滿了炸彈」這句話,從而被載入史冊。
編輯本段發現子彈碎片
克里米亞戰爭的古戰場位於烏克蘭境內,由於這里經常能發現各種戰爭遺存物,所以引得許多烏克蘭人前往這里淘金尋寶。 2009年2月,烏克蘭的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男子也來這里,試圖找到一些古戰場的遺存物以出售給軍事博物館,換取一定的費用。在被沙土覆蓋的克里米亞古戰場,這位男子找到多顆150多年前戰爭留下的子彈碎片,但其中的一顆卻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他將這枚子彈送交軍事博物館後,專家鑒定這顆奇特的子彈碎片其實是兩顆子彈在空中直接相撞後形成的,這一罕見景象發生的幾率不到十億分之一。 經過烏克蘭軍事博物館的鑒定專家仔細地對比檢驗,他們發現這兩顆子彈分別屬於當時的沙俄軍隊和法國軍隊。在當時的戰爭中,交戰雙方使用的子彈均為尖頭圓錐形子彈,這種形狀設計的子彈在空氣中高速飛行時可以受到更小的阻力。這位鑒定專家還表示,這顆新發現的古代戰爭的子彈碎片,對於研究當時俄法兩軍的軍事技術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意義,至少可以證明當時的子彈設計水平比人們此前想像的要高很多。
編輯本段意義
克里米亞戰爭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現在大多數人已經將這場戰爭遺忘了,但它從軍事上和從政治上改變了歐洲列強之間的地位和關系。在19世紀的歐洲歷史中,它與隨後的巴黎條約是繼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後的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鐵甲船和現代的爆炸性的炮彈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壕溝戰和靜止戰。電報首次在戰爭中被使用,火車首次被用來運送補給和增援。
關於戰地記者
戰地記者首次參加並可以在同日將戰況報告給家鄉的報紙。由於一個英國軍官的錯誤,使得在一次不到20分鍾的攻擊行動中,就造成了約900名英國騎兵的喪生(之後有學者專家指出,當時英軍騎兵的死傷並不若外界所想像的多,事實上有八成左右的士兵最後安然抵返家園,九百多名的傷亡人數全是英國報紙渲染誇大後的數字)。當晚《泰晤士報》就報道了這個損失,在英國掀起了一場危機。此外在這場戰爭中記者還第一次使用了攝影術來記載戰爭實況。
野戰醫院條件改善
在這場戰爭中共約50多萬人死亡,其中法軍的損失最高。大多數士兵不是陣亡,而是因飢餓、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和野戰醫院的條件差而死於其戰傷。弗羅倫斯·南丁格爾改善了野戰醫院的衛生條件,僅此一項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傷戰士的生存率。戰後南丁格爾在倫敦創辦了第一所護士學校。
當英法聯軍包圍了塞瓦斯托波爾,陸戰隊准備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陸時,黑海上突然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聯軍不戰自潰,幾乎全軍覆沒。 按照軍方的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長勒弗里埃研究這次風暴。他向各國氣象學家發信,收集風暴發生前後的氣象報告。之後,他依次把同一時間各地的氣象情況填在一張圖上。將不同時間的圖聯系起來分析,他發現這次風暴是自西向東移動的,在到達黑海的1~2天,已經先影響了西班牙和法國。 勒弗里埃分析後認為,如果當時歐洲設有氣象站,風暴情報就可以及時電告英法艦隊,使英法艦隊避免這次風暴的襲擊。1855年3月,他向法國科學院建議,組織觀測網,迅速地將觀測資料集中到一地,分析繪制天氣圖。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古戰場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