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我國與俄羅斯應如何發展雙邊關系

我國與俄羅斯應如何發展雙邊關系

發布時間:2022-02-11 05:09:50

『壹』 中國和蘇聯,俄羅斯的關系是如何發展的

80年代中後期,當時中國穩步發展,蘇聯快不行了,所以又和中國恢復了友好關系。
具體來說可以看看下面這段:
「中蘇關系恢復正常化,是八十年代外交關系的重大突破。 」
1985年10月,鄧小平會見齊塞奧斯庫時,就請他給戈爾巴喬夫捎話:「如果蘇聯同我們達成諒解,讓越南從柬埔寨撤軍,而且能辦到的話,我或胡耀邦願意同戈爾巴喬夫同志會見。我出國訪問的歷史使命雖已完成,但為這個問題,我可以破例,三大障礙這一條應首先解決,我們等待答復。」在1986年9月2日,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六十分鍾」節目記者華萊士電視采訪時,鄧小平闡述更為充分,也更為世界所知曉。此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蘇聯在消除三大障礙上的實際表現和進展,1989年5月,中蘇高級會晤終於實現,兩國、兩黨關系從此正常化。鄧小平高屋建瓴地指出:「我們這次會見的目的是八個字:結束過去,開辟未來。」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他建議:「多做實事,少說空話。」
蘇聯撤回所有技術人員 蘇共二十大 中蘇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最初是由蘇共二十大引起的。在1956年2月舉行的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蘇共新領導人赫魯曉夫作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尖銳地批判了斯大林的嚴重錯誤,並在大會的總結報告中提出資本主義可以通過「議會道路」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觀點。(註:參見《蘇共領導同我們的分歧的由來和發展——一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人民日報,1963年9月6日。)這一不尋常的做法不僅在蘇聯國內,而且也在中國和全世界產生了極大的反響。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獲悉了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後十分重視,立即多次召開政治局常委會,對此事進行討論。討論的結果表明,中國領導人最初的反映比較復雜。毛澤東認為,赫魯曉夫和蘇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錯誤既「揭了蓋子」,又「捅了漏子」。毛澤東說:「說他揭了蓋子,就是講,他的秘密報告表明,蘇聯、蘇共、斯大林並不是一切都是正確的,這就破除了迷信。說他捅了漏子,就是講,他作的這個秘密報告,無論在內容上或方法上,都有嚴重錯誤。」(註:吳冷西:《憶毛主席》,新華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4-5頁。)總之,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一方面並不反對赫魯曉夫批評斯大林的錯誤,甚至認為這樣做也大有好處,解放了各國共產黨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認為赫魯曉夫的做法有缺點,即批判斯大林這樣的重要人物事先未同兄弟黨商量,搞了突然襲擊;對斯大林一棍子打死,或者說是全盤否定斯大林,只講錯誤,不講功績。(註:吳冷西:《憶毛主席》,新華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6-7頁。)這表明,從如何對待斯大林這一問題開始,中共中央並不完全贊同蘇共中央的看法和做法,有了自己的觀點。中蘇之間產生了分歧,打破了過去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總是「完全一致」的局面。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共領導人不僅在內部批評蘇共的做法,而且先後撰寫發表了《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兩篇文章,第一次雖然婉轉卻是公開地表明了不同於蘇共的意見。除了在斯大林問題上雙方產生了分歧外,中共中央對蘇共二十大提出的「和平過渡」理論也不贊成,認為這違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原則。不過,在最初的一年時間里,毛澤東等人並沒有就「和平過渡」問題與蘇共領導人爭辯,也沒有公開發表文章批評赫魯曉夫的觀點,直到1957年11月莫斯科會議召開時,由於蘇共起草的《宣言》稿中又重提和平過渡問題,毛澤東率領的中國黨政代表團才在會議的內部討論中重申自己的不同觀點,要求蘇共同意修改《宣言》稿的看法。

此後不久,除上述兩大分歧外,中蘇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又有新發展。由於受蘇共二十大的間接影響。1956年先後發生波蘭和匈牙利事件。中共中央對蘇共中央處理波匈事件的做法也不甚滿意,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因而批評蘇共和蘇聯在處理兄弟黨、兄弟國家之間的關系時有大國沙文主義的錯誤等等。不過,相對而言,1957年以前,中蘇在其他問題上的分歧都不及斯大林問題與和平過渡問題那麼重要,那麼引人注目。

蘇共二十大以後,中蘇之間產生了重大分歧,以往「完全一致」的情況發生改變,這當然不是偶然的。以筆者之見,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雙方的經歷不同,彼此缺乏了解,看問題的出發點也不一樣,因而難免出現分歧。以斯大林問題為例,不管赫魯曉夫的做法是否完全正確,他畢竟是從蘇聯的情況和蘇聯的需要,包括赫魯曉夫本人的政治需要出發的,而中國領導人對斯大林執政時期的內情並不十分了解,對斯大林的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並無切身感受,又主要是從國際共產主義和中國的需要出發考慮問題的,自然看法也就不會和蘇方完全相同了。二是蘇共二十大和赫魯曉夫對斯大林錯誤的揭露和批判,無情地打破了斯大林一貫英明、正確的神話,打破了蘇共和蘇聯完美無缺的神話,也削弱了斯大林、蘇共和蘇聯長期唯我獨尊、高高在上的地位,破除了迷信,解放了包括中國共產黨人在內的全世界共產黨人的思想,不僅使他們敢於懷疑蘇共蘇聯,也敢於發表不同於蘇共和蘇聯的意見了。而在蘇共二十大以前,特別是斯大林統治時期,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三是經過建國初期幾年的實踐和發展,新中國逐漸壯大起來,中共領導人也有了一定的經驗,尤其是在如何搞建設方面,逐漸有了自己的看法,加之斯大林逝世後蘇聯新上台的領導人,包括赫魯曉夫在內,在資歷、威望、經驗等方面均無法與毛澤東等人相比,這使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強,無須再像過去那樣,在蘇共和蘇聯領導人面前十分謹慎小心。1949年和1957年毛澤東兩次訪問莫斯科時的不同心境,受到的不同待遇及他本人的不同表現,最生動地反映了這一點。

今天看來,蘇共二十大以後中蘇兩黨之間出現分歧,不僅事出有因,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本身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有分歧是正常的,而像「蜜月時期」那樣「完全一致」倒並不正常。更重要的是,只要雙方處理得當,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並不一定對既存的友好合作關系產生消極的影響。這已為1956-1957年的事實所證明。

實事求是地說,在1958年夏天以前的兩年多時間里,盡管中蘇兩黨在斯大林、和平過渡、兄弟黨兄弟國家的關系等問題上有了重大分歧,雙方不斷產生爭執,但中蘇關系不僅沒有倒退,甚至還有新的發展,比1955年以前更為密切。其間,不僅雙方繼續進行友好合作,蘇聯還增加了對中國的援助。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蘇聯答應在導彈核武器的研製方面幫助中國,並同意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樣品,中蘇兩國因而在1957年10月簽訂了《國防新技術協定》。當時的意識形態分歧未使中蘇關系發生逆轉,當然是有原因的。筆者認為,一是雙方的分歧和爭論並不很多,而且局限於一般理論問題的范圍,還沒有直接涉及彼此的國家利益;二是在爭論中,主要是中方批評蘇方,而赫魯曉夫等人因為立足未穩麻煩頗多,特別需要中國領導人的支持,不得不對中方的批評採取忍耐態度;三是中方也需要蘇方的經濟軍事援助,並希望繼續維護中蘇友好合作的大局,因而在批評蘇方時所持的態度和方法均比較謹慎,並沒有上綱上線,更沒有激怒蘇方的意圖和做法,從而使爭論大致上能在心平氣和的氣氛中進行。可見,只要處理得當,意識形態分歧與中蘇關系的惡化並無必然的聯系。

(二)

盡管在蘇共二十大以後兩年多時間里,中蘇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並沒有損害雙方的關系,但從1958年夏天起,中蘇關系還是開始發生逆轉,逐漸惡化了。誠然,中蘇關系的惡化並不能完全歸咎於意識形態分歧,但也不可否認,意識形態分歧也對加劇中蘇關系的惡化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需要認真研究的是,1958年夏天以後,意識形態分歧是怎樣加劇中蘇關系惡化的?

筆者認為,總的說來,1958年夏天之後意識形態分歧之所以開始損害中蘇關系,是因為中蘇之間出現了其他新的爭執,致使意識形態分歧進一步擴大,並和其他爭執交織在一起,而雙方對分歧和爭執又採取了錯誤的態度。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1958年夏天開始,中蘇之間在涉及國家利益的許多問題上發生沖突,這不僅使雙方的分歧和爭執越來越多,而且各種分歧和爭執交織在一起,使原來似乎無關緊要的意識形態分歧陡然變得更加嚴重,更加復雜,更具破壞性了。

在國際交往中,任何一個國家無疑都要從本國的國家利益出發,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中蘇之間也不例外。不過,在「蜜月時期」,由於雙方基本上遵循了「平等互利」的原則,不做損害對方國家利益的事,故雙方雖在一些小的問題上也有「磨擦」,但在大的方面沒有什麼爭執。然而,從1958年夏天起,情況卻發生了變化,中蘇兩國在涉及國家利益的一系列問題上發生了沖突。最初的風波就是當年夏天連續發生的長波電台和聯合潛艇艦隊事件。蘇方出於自身的需要,利用中國希望在建造潛艇方面得到蘇方幫助之事,提出雙方共同合作在中國建設一座長波電台和建立一支聯合潛艇艦隊。但中國方面卻認為,這是蘇方以幫助中國為借口,實際上侵犯中國的主權,並有控制中國的企圖。雙方為此爭執了好幾個月。毛澤東為之大發雷霆,赫魯曉夫則為此急匆匆地飛到北京,為蘇聯辯解。此事後來雖然都不了了之,但從此雙方種下惡感。接著,當年8月又發生台灣海峽問題的爭執。中國為打擊蔣介石集團和警告美國不要干涉中國內政,未與蘇方磋商便發動了炮擊金門、馬祖之戰,蘇方雖在表面上表示支持中國,反對美國,但因擔心炮擊金、馬會引起美國的武裝干涉,將蘇聯拖進美蘇大戰之中,故實際上對中國不滿,並且進而單方面撕毀1957年10月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收回了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的承諾。1959年中國為維護自己領土主權,反對印度在中印邊界進行挑釁,採取自衛手段。但蘇方認為中印邊界的武裝沖突對蘇美緩和不利,破壞了赫魯曉夫訪美的和平氣氛,因而不顧中國的一再反對,公開發表了一個袒護印度的聲明。此外,蘇聯也對中國發動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不滿,而中國則對赫魯曉夫熱衷同美國拉關系頗有微詞,如此等等。顯然,上述爭執都涉及彼此的國家利益。一般來說,在國際關系中,國家利益的沖突必然會影響到彼此關系的好壞,因而中蘇之間國家利益的沖突也必然損害雙方的關系,即使沒有意識形態的分歧,中蘇關系也會發生逆轉。然而,與一般的國際關系不同的是,中蘇之間不僅存在著國家利益問題,又有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而且兩者又總是不可避免地交織在一起,這就使問題更加復雜,更加嚴重了。

『貳』 在政治多級化得背景下,我國與俄羅斯的外交展望

斯拉夫民族從本性上說是狼性民族,而漢民族是羊性民族,我們認為靠自己的勤勞質朴得來的財富是正當的,而俄羅斯人通常認為靠自己的勇氣和力量搶奪來的更值得稱道,民族本性上的不同決定了俄羅斯和我國外交上的態度,在同樣面臨國家主權分裂勢力的挑釁時,俄羅斯直接出兵發動戰爭,而我國則完全相反,一直在韜光養晦,致使許多東南亞小國都躍躍欲試企圖夥同大國瓜分南海資源。兩國之間的外交也會受這方面的影響。短期內有相互依存關系,或者說互相利用關系,但從長期看,應該是競爭關系

『叄』 現在的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如何

A 中俄關系的現狀與發展前景

中俄之間,現在是戰略性合作夥伴關系。目前兩國關系發展很好。
中俄開展戰略協作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兩國由冷戰時期的對手變成了朋友和夥伴,兩國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資源防備對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設、發展自己。同時,兩國在國際舞台彼此多了一個有利的支持者;兩國在一些重要的具體領域實現了優勢互補,兩全其美;中俄戰略協作產生了良好的輻射效應,帶動了兩國各自與有關國家關系的發展。另外敘利亞問題,集中體現了中俄戰略協作是當今世界重要的和平與穩定因素。
但很多人一提到中俄關系,就會想到兩國互相靠近取暖,是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敵人美國,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 我們先來看看中俄關系的現狀:
(一)兩國建立起完善的高層定期會晤及其他各級別交流與會晤機制
1996年4月,雙方決定建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定期會晤機制以及戰略安全磋商等高層次的合作機制。基本覆蓋中俄合作的所有領域,是中國對外合作中規格最高、組織結構最全、涉及領域最廣的磋商機制。如此完備的大國合作機制,對中國來說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少見的,它為中俄雙方開展合作提供了一個穩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二)兩國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
(三)兩國在涉及對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相互支持
俄在台灣、西藏、「東突」等問題上堅定地支持中方立場。中方還在俄維護二戰歷史榮譽、反對改寫二戰史觀等問題上堅決地站在俄一邊。
(四)兩國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軍事合作
中俄軍事合作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說明,雙方已不再相互視為潛在的軍事對手或軍事威脅,兩國間的互信程度已發展到很高水平。
(五)兩國經濟合作穩步上升,經濟合作長期滯後的局面逐漸有所改觀,中俄關系的物質基礎開始增強
中俄能源合作穩步發展。兩國天然氣、核電等領域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
(六)邊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為兩國合作的新增長點
(七)兩國民間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躍
(八)兩國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二、中俄戰略合作的「弱點」
1、兩國關系相當利益化
中俄兩國都反對美國的全球擴張和單邊霸權主義。雖然中俄兩國的夥伴關系並非直接針對美國,但它們達成的共識和主張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遏制美國單邊主義的擴張。
不過,中俄關系有其內在的邏輯關系,並不完全受中美關系的影響。除了共同抵禦美國的單邊主義外,中俄之間也有其他賴以緊密合作的原因。兩國的關系可謂是相當利益化,基本上,雙方都只想從自己利益出發,對於對方的要求,大家都有一定的保留。例如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石油,但同時也對日本市場垂涎三尺;俄羅斯賣給印度的先進武器往往比中國還要多;俄羅斯對中國迅速崛起的擔憂更甚於比中國害怕俄羅斯崛起。在政治層面,雙方達成了相互支持的共識:我可以支持你打擊恐怖主義和鎮壓車臣分裂分子的活動,但你也得支持我反對『台獨』的行動。
2、中俄關系未來或有質變
俄羅斯在處理俄中關系時有所保留,也許是因為俄羅斯擔心中國的崛起及其對俄羅斯安全的影響,但中國對俄羅斯的國內穩定也心存疑慮。因此中國更注重其石油和武器進口的多元化,避免對一個大供應商過度依賴。一旦中國經濟對俄羅斯資源的依賴性減小,俄羅斯在中國的戰略考慮中的地位就將貶值。
與此同時,在中俄關系正進入所謂的經濟發展高速軌道後,俄羅斯卻在能源開發方面拖拉,而且對未來的規劃也跟不上潮流。兩國目前都處於後社會主義改革階段,這是兩國的共同使命。一旦中國在經濟改革方面領先一步,進入更高的改革層次,中俄關系將會經歷一次質變,這一點從兩國對上海合作組織(SCO)的不同期望可以證明。
3、單純雙邊交流難敵全球整合
俄羅斯仍然狹隘地以為SCO的使命應該是反恐、反分離主義和反原教旨主義,而中國希望將SCO的使命提升到經濟發展的層次。中國建議兩國共同建立歐亞自由貿易區,但遭到對方拒絕。其原因看來是俄羅斯覺得自己深陷危機,而且有一種被人圍困的感覺。它相信一旦自由貿易區得以建立,俄羅斯和整個中亞地區的經濟將受中國操控,屆時俄羅斯將失去它在這些前蘇聯共和國的影響力。
三、中國放眼未來20年
和目前的政治關系相比,中俄經濟合作關系則過於虛弱和單調,缺乏動力和創造力。迄今為止,中俄合作仍然局限於能源和反恐兩個方面。
與俄羅斯相比,中國處於更強勢的戰略地位。中俄戰略夥伴關系應該而且必定會被中國用來實現其和平崛起的宏偉目標。因此要理解中俄戰略夥伴關系,應該從中國宏偉目標的戰略階段和空間的視角來審視它。要把握未來20年的戰略合作機遇,以犧牲空間來贏得時間的方式是中國的基本選擇。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何爭執多年的中俄邊境沖突,最終在有利於俄方的方式下解決了。這種中俄關系的戰略階段與空間與中國的大戰略是相容的,因而在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一)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入了深化、細化合作的關鍵階段
中俄戰略協作需要進一步向縱深發展,追求更多具體的合作成果。西方諺語說「細節出魔鬼」,隨著中俄雙方合作越來越具體,越來越觸及兩國的切身利益,利益協調難度無疑會有所增大,出現利益分歧的情況在在所難免。
(二)中俄兩國同時快速發展使兩國戰略協作面臨新的形勢
中俄兩國目前都在快速發展,綜合國力迅速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這是當前國際形勢中的一個突出現象,在中俄兩國300多年的關系史上也是第一次。隨著中俄兩國國力的同步增強,兩國關系中的競爭性會不會擴大?兩國會不會調整對對方的政策?會不會提高甚至改變與對方合作的條件?這些問題都是值得認真研究和考慮的。
(三)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發展仍然是不均衡的,突出表現在經濟合作仍然遠遠滯後於政治合作,中俄兩國經濟合作還有很大的潛力未能挖掘出來。
四、中俄潛在沖突
1、 需要解決一個核心思想認識問題,就是中俄兩國彼此如何看待對方的強大。
中俄兩國都在走向強大。中國如何看待俄的強大?俄如何看待中國的強大?是否認為一方的強大將會對另一方構成威脅?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中俄政治互信的基礎就難說牢固。
2、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兩國關系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
3、一定要下大力氣把經濟合作盡快搞上去。中國的快速發展,俄方越來越擔心自己恐有淪為中國原料市場的風險。而中美經濟關系的發展是對中俄經濟關系發展的一個吸引力提醒。

『肆』 俄羅斯和我國的關系怎樣

21世紀的俄羅斯和中國——俄專家縱論兩國關系

據俄羅斯《議會報》16日報道,該報日前舉行圓桌會議,討論21世紀俄中關系的現狀和前景。與會者有《議會報》政治觀察員伊·米哈伊洛夫、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米·季塔連科、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阿·德米特里耶夫、聯邦委員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席弗·古謝夫、俄羅斯科學院社會政治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列·雷巴科夫斯基和社會學副博士伊·羅曼諾夫等人。與會者認為中俄在發展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長期根本戰略利益並不抵觸,而是吻合或相近。普京總統遵循同中國發展戰略夥伴關系和全面合作的路線是正確的。俄中需要建立相互依存機制。俄需要與中國建立長期合作與協作計劃,但俄要實行新的移民政策,完善移民登記制度。俄應走振興經濟之路,否則中國將成為俄的競爭對手。
俄不應「淪為中國可憐的朋友和西方弱小的夥伴」
米哈伊洛夫:我們成為最近10—15年全球變化的見證者———蘇聯解體,南斯拉夫解體,出現新的主權國家,北約東擴,日益擴大的全球化進程。一個重要因素是,世界經濟和政治重心漸漸從西方向東方、向太平洋沿岸轉移。這個因素對於現代文明的意義越來越重大。
如今,亞太國家及其領袖中國的經濟成就,頻頻在世界媒體和政治家的會晤中被提及。為更好地理解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如下數據很有說服力:195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僅佔世界生產總值的3%稍強,1992年這個數字已經是10%,根據西方和我國許多專家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所佔比重將達20%。而俄羅斯的這個指標現在僅為2%。
俄羅斯在推行對外政策時應當擁有盟友。西方卻不止一次地表現出對俄利益的輕視。東方的情況則不同,除歷史上形成的友好基礎外,俄中於2001年6月15日共同倡議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在今年7月5日在阿斯塔納舉行的第五次峰會上,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獲得了該組織的觀察員地位。上合組織的成立再度表明,華盛頓的單極世界模式未必可以實現。
普京總統和江老主席於2001年簽署了《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有效期為20年。兩位領導人在聯合聲明中宣布,俄中「世代友好,永不為敵」。戰略上,莫斯科不能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俄羅斯淪為中國可憐的朋友和西方弱小的夥伴。
俄中的根本戰略利益吻合或相近
季塔連科:中國軍隊裝備的是蘇制武器,多數產於上世紀60年代。因此,美國和日本在這方面是有意誇大其辭。因為若論實際武器購買量,中國根本無法同它們相比。
現在談談俄中關系問題。
中國有句古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今天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米哈伊洛夫為我們引用了一組數據。中國正在實現使國家現代化的宏偉計劃。但它的一系列重要戰略資源短缺。大城市人均水供應量只有公認標準的20%。中國現在實行的是混合型經濟。
中國人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原則:當前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福利。他們在完成這個內部任務的過程中創造了奇跡。這個曾有成百上千人死於飢餓的貧窮落後國家,短期內就解決了13億人口衣食住的問題。現在,中國的手機數量和電子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最前沿的大型跨國公司都將總部設在中國。
米哈伊洛夫:前不久有報道說,在中國,70%的城市居民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
季塔連科:問題是判定中產階級的標準是什麼?中國現在人均年收入為1200美元。國家的戰略任務是到2020年人均年收入達到3000美元。實際上,現在整個中國東部地區沿海省份的人均年收入在5000—6000美元上下,上海和廣州甚至達到了7000—8000美元。這已經是真正中產階級的收入水平。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第一個問題是這些經濟繁榮地區與西部內陸地區的差距。是的,中國正在大力扶貧。但現在仍有200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中國提出了在兩三年內解決這個問題的任務,制定了加速發展西部和東北部地區的計劃。第二個問題是貧富差距。第三個問題是城鄉差距。
我們的一些專家提出中國的侵略和擴張威脅,可這從何說起呢?他們不會擴張,因為這么做意味著改變全盤計劃,放棄現代化。中國今天需要安定的局面。他們不希望美國插手他們的事務。中國需要俄羅斯,因為它是原料來源,並可能成為吸納中國商品的巨大市場。
普京總統遵循同中國發展戰略夥伴關系和全面合作的路線。這是正確的。但相關部門卻執行不力。我們失去了中國市場,失去了使156家大企業現代化的機會,這使我國工業停滯不前,而中國工業卻在大踏步發展。
俄中彼此需要。當然,兩國都有各自的問題。但我們可以一道去解決。因此,我們需要建立相互依存機制。上合組織是一個新型組織,俄中是國際關系實踐中的先行者和革新家。我們需要與中國建立長期合作與協作計劃。兩國在發展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長期根本戰略利益並不抵觸,而是或吻合,或相近。
「俄羅斯應走振興經濟之路」
德米特里耶夫:合作是俄中關系的主題。但合作之路不會一帆風順。還涉及到大量具體問題。我們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到中國這一個籃子里。應當利用中日之間在勞動力和經濟問題上的矛盾。不要完全依賴一個鄰國,哪怕它是戰略盟友。
古謝夫:聯邦委員會支持俄中合作小組是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誕生的。小組成員一開始只有5人。我從2001年接手這個小組。3年後成員發展到23名,今天它成為議會上院最大的小組。我們的小組曾兩次訪華,親眼目睹了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我認為,如果僅僅做一個旁觀者,感嘆中國變得多麼強大,那是毫無用處的。俄羅斯應走振興經濟之路,否則中國將成為我們的競爭對手。
雷巴科夫斯基:俄羅斯需做好兩手准備。一方面,密切與中國的經濟聯系。為實現這一點,顯然必須實行新的移民政策,完善移民登記制度。另一方面,應當為中國成為領袖作好准備。俄羅斯需要制定一個在烏拉爾以外地區的行動政策。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政策。中國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做事不受限制,在哈巴羅夫斯克受排斥,阿穆爾州對他們態度尚可。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州長,就實行什麼樣的政策。不應當忘記,中國文明不同於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和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惟一的曾經十分發達過、然後衰落了、後又重新崛起的文明,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的一種文明。
季塔連科:您說得對,中國文明是絕無僅有的、獨一無二的文明。按照通常的規律,一種文明平均能夠存在兩千年,而中國文明已經存在了五千多年。它消逝過,但又重生了。
「中國承認我們的選擇,我們也承認中國的選擇」
羅曼諾夫:我認為,俄羅斯的國家發展戰略制定得太遲了。在我們討論遠東政策的必要性時,中國正在順利開發我們的東部領土並使用那裡的資源。這些消極趨勢只有通過綜合快速地開發俄羅斯東部來消除,首先是完善移民政策。綜合的移民政策應當把著眼點放到大型經濟項目上。
季塔連科:俄科院遠東研究所多次提出倡議,並在1992—1993年起草了一份重要的計劃文件。該文件已散發給各政府機關。我們長期致力於研究中國的經驗,以便將這些經驗為我所用。但我們不能照搬中國經驗,因為我們的文化不同,思維方式各異,國情也大相徑庭。
俄羅斯是一個歐洲國家,這在每個人的腦海中紮下了根。但我們還需意識到,三分之二的俄羅斯領土位於亞洲,而今天國家之所以能夠存在,也是因為開發亞洲部分的資源————石油、森林、黃金、稀有金屬和金剛石。因此,俄羅斯應當奉行同所有國家合作的獨立自主的政策。
為何經過20年的彼此疏遠,我們同中國的關系仍能發展得如此迅速?因為我們沒有強加於中國人如何建立民主,如何保護人權。中國承認我們的選擇,我們也承認中國的選擇。

『伍』 求中國與俄羅斯的外交關系

俄關系現狀良好。不久前,梅德韋傑夫先生當選俄羅斯總統,中方對此表示熱烈祝賀。同時,我們對普京總統多年來為推進中俄關系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高度贊賞。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第二個十年。雙方一致同意,要以《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指導,繼續推進雙方關系。我們對中俄關系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我認為,中俄雙方努力的重點應是:一是要進一步加強高層交流機制,保持高層會晤互訪勢頭。加大在對方核心利益上的彼此支持。二是要進一步推進經貿合作,優化貿易結構,規范貿易秩序,努力把經貿關系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三是要擴大人文交流,辦好2009年在中國舉行的「俄語年」,2010年在俄羅斯舉行的「漢語年」,加強相互交流。現在學中文的人很多,我希望在座的外國記者,也能抓緊學中文。我認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之一,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麼有13億多人講中文。最後一點,雙方要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合作,從而進一步有力地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

中俄兩國關系文件
關於中*俄相互關系基礎的聯合聲明 (1992年12月)
中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聯合聲明 (1994年9月)
中*俄聯合聲明 (1996年4月)
中國和俄羅斯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 (1997年4月)
中*俄聯合聲明 (1997年11月)
關於中*俄邊界問題的聯合聲明 (1998年11月)
關於世紀之交的中*俄關系的聯合聲明 (1998年11月)
關於江*澤*民主席訪問俄聯邦並與葉*利*欽總統舉行非正式會晤的聯合新聞公報 (1998年11月)
中*俄聯合聲明 (1999年12月)
中國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非正式會晤聯合新聞公報 (1999年12月)
中國和俄羅斯聯邦北京宣言 (2000年7月)
中國主席和俄羅斯總統關於反導問題聯合聲明 (2000年7月)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2001年7月)
中*俄元首莫斯科聯合聲明 (2001年7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2年12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3年5月)
世代睦鄰友好 共同發展繁榮━━胡*錦*濤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2003年5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4年10月)
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 (2005年7月)
中*俄聯合公報 (2005年7月)
中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 (2006年3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7年3月)
中*俄合理利用和保護跨界水協定 (2008年1月)

中國政府對俄政策
胡* 錦* 濤
2007年3月25日,堅定不移地推動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向前發展,實現世代友好,是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意願和必然選擇。中方願同俄方一道,著力從以下4個方面推動兩國關系全面深入發展:一是增強政治互信,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繼續相互支持。二是本著互利共贏精神,推動兩國經貿、能源、科技等領域務實合作。三是以在俄羅斯舉辦「中國年」為契機,擴大人文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國和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四是加強兩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戰略協作,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溫*家*寶
2004年9月25日,作為戰略合作夥伴,中*俄應對雙邊合作作出長期規劃。他為此提出了兩國合作的六項任務。一是進一步改善貿易結構,規范貿易秩序。二是擴大相互投資,將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加工製造、高科技作為相互投資的重點領域,為此中方計劃到2020年向俄投資120億美元。三是推動能源合作。能源合作是中俄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是兩國經貿關系的重要支撐,爭取早日簽署政府間的能源合作長期協議。四是加強高科技合作,將核能、航天、生物工程、化學、新材料、信息等作為合作重點。五是促進邊境和地方交往,鼓勵兩國已建立經貿結對和友好關系的省州和城市開展互利合作。六是重視人文合作,加深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旅遊等方面的交流。>>

中*俄雙邊關系
中*俄高層互訪與會晤 歷年來中俄首腦會晤
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議會第二次會議 中俄雙邊經貿關系和經濟技術合作
中俄文化、科技與教育等領域的交往與合作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0年7月)
江*澤*民主席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1年7月)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2年12月)
胡*錦*濤主席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3年5月)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4年10月)
胡*錦*濤主席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5年6、7月)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6年3月)
胡*錦*濤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7年3月) 中俄「國家年」活動俄羅斯年中國年
2006年:中*俄友好合作之花全面綻放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入第二個10年
溫*家*寶總理訪俄(2007年11月) 中*俄邊貿合作常設工作小組第六次會議
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 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
中*俄戰略穩定磋商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將訪華

中*俄兩國邊界問題
中*俄邊界全長4300多公里,分為東、西兩段。雙方以有關兩國邊界的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准則,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經過多年談判,分別於1991年5月16日、1994年9月3日和2004年10月14日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中俄國界西段協定》和《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上述三個協定一起將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專家談《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俄羅斯的前身是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蘇聯。在冷戰時期,中蘇同盟關系是蘇聯發展社會主義國家來對抗美國的產物。
目前的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一方面是在繼續發展中蘇同盟時代的關系,另一方面都是為了加強雙邊關系,致力於世界的和平和發展,維護世界的和平環境。
現代的中俄關系與中蘇關系的背景不同,不能進行簡單的比較。本人認為中俄關系是中蘇關系的繼承和發展,是作為地區大國的共同責任。
選我

『陸』 中俄雙邊貿易發展如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6月7日表示,在中俄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經貿合作加速提質升級,呈現出增長快、范圍廣、成效實、潛力大等特點,雙方基本實現了合作領域和地域的「全覆蓋」,預計全年雙邊貿易額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

從合作地域看,雙方合作從傳統的邊境毗鄰地區向中國東南沿海、中西部省區和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擴展,兩國地方間累計已締結了137對友好城市和友好省州,基本實現了合作領域和地域的「全覆蓋」。據介紹,中俄雙方貿易和投資呈現出「增長快」的特點。從貿易看,2017年雙邊貿易額達840億美元,同比增長20.8%。今年前4個月實現312億美元,同比增長27.3%,貿易增速在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位列第一,俄羅斯在我貿易夥伴中由去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9位。來源:
新華網

『柒』 如何發展中國與俄羅斯的邊界貿易

網上找的,可以看看規范並促進中俄邊境貿易的發展
(一)組織力量,切實落實雙邊已達成的共識。自中俄建立戰略性夥伴關系以來,中俄之間的經貿關系日益好轉,且總理領導下的經貿分委會也就提供貿易便利、提高通關效率等達成共識。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因此,可以考慮成立執行委員會,負責監督協議的落實。(二)做好預研工作,爭取通過俄羅斯加入WTO的談判,解決中俄邊境貿易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如要求俄羅斯承諾增加經貿政策的透明度,為中國企業、產品進入俄市場提供平等待遇等。(三)為了增加政策的可靠性,應規范統計工作,豐富中俄邊境貿易的統計資料。目前,除黑龍江省以外,其他省區對外公布邊境貿易數據中沒有將中俄邊境貿易區分開,對總體掌握中俄邊境貿易發展狀況造成困難。另外,在統計口徑上,存在各地區不統一的問題。如旅遊「倒包」納入統計問題。(四)調整政策,及時解決中俄邊境貿易中短期內存在的問題。如在邊境貿易配額分配上,考慮到通過邊境貿易進口的多數是能源、礦產、木材,非常有助於彌補我國自然資源的不足,在配額分配上應給予邊境貿易企業一定的優惠。目前,中央切塊、地方分配的方式無法做到對邊境貿易企業的傾斜,可以考慮由邊境貿易企業直接向外經貿主管部門申領配額,主管部門在發放進口許可證時對邊境貿易企業實行同等優先的原則;在加大對邊境貿易企業的資金支持方面,可以考慮設立邊境貿易發展基金,幫助其開拓俄羅斯市場。(五)根據WTO的規則,修訂現有的邊境貿易政策,改變針對邊境小額貿易企業的優惠政策。由於稅收雙減半的優惠措施對邊境貿易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如果徹底取消,將會阻礙邊境貿易的發展。今後應考慮改變針對邊境小額貿易企業的優惠措施,而應以特殊經濟區為背景實行優惠政策。一方面,在邊境線附近的合理范圍內設立邊境貿易區,貿易區實行稅收優惠,其功能應包括互市、倉儲、包裝、展覽等多方面。在邊境貿易區內實行稅收優惠是符合WTO最惠國待遇例外的規定的。另一方面,可以在邊境地區增設出口加工區,將從俄羅斯進口的木材、礦石等深加工後出口。這樣既可以避免引起其他國家企業的質疑,又可以提高邊境地區出口商品的附加價值,改善出口商品結構。

『捌』 我想知道我們現在和俄羅斯的關系具體怎樣

地緣因素是中俄關系迅速發展的初始。在冷戰時期的中美俄大三角構架中,中國與前蘇聯地理接近而政治遙遠;隨著冷戰結束,大三角構架重心轉移,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必須重新確定。首先,中俄都是具有世界地位的大國,其雙邊關系的遠近直接影響東北亞乃至國際局勢的發展;其次,中俄又是近鄰,雙邊政策的走向對彼此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第三,由前蘇聯脫胎而出的中亞各國是否穩定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和俄羅斯歷史性轉型的影響不容低估。建立「睦鄰友好關系」對於兩國來說,是一種「雙贏」的選擇。
政治遠見是中俄關系迅速發展的動力。「建設性夥伴關系」確定了中俄關系的內涵,「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又使得這一內涵進一步得到了充實,中俄正在成為大國理性合作的典範,兩國都藉助於這一關系提高了自己的國際戰略地位。這首先得力於兩國決策者的政治遠見。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國際政經體系中仍然活躍的冷戰思維和單邊主義沖動是中俄致力發展雙邊關系的外部動因。一方面,這是國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這是構建更為平衡、合理的國際秩序的必然要求。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在經貿領域,俄羅斯的能源供應能力與中國的經濟發展需求形成了互補,中國的產品加工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經驗也有助於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在安全領域,中俄不僅都面臨著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現實挑戰,也面臨著個別國家軍事聯盟的潛在挑戰。所有這些,都要求兩國進一步提升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水平。
目前,中俄關系中尚有陰影存在。俄羅斯一些人對於中國的發展仍持有疑慮,中俄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也未完全解決。拉夫羅夫在訪華期間與中方簽署了中俄政府關於成立移民問題聯合工作組的協議書和關於在黑山頭和舊粗魯海圖居民區額爾古納河現有界河橋處共同建設新橋的協定,就明年年底前如期完成兩國邊界勘界工作、依法鼓勵和規范兩國間正常的人員和貿易往來等達成了共識,這對於保持兩國在各個方面的良好合作意義重大。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具有不針對第三方、不具有擴張性的特點,這種關系是國際政治中的一種建設性的正面力量,對於仍處在冷戰後的調適期中的國家間關系來說,其發展歷程具有借鑒意義。

『玖』 我國跟俄羅斯的關系怎麼樣

不是軍事節目中的大嘴說的那樣,從90年代初中國的發展,有3輛馬車的運行,俄羅斯就是提供能源支持的一輛馬車,由於入侵克羅里亞,西方在經濟制裁,中國是俄羅斯少有的支持者,所以在一起報團取暖,但各有心腹事,俄羅斯是事實上討厭中國人的國家之一,俄羅斯是中國唯一不敢罵的國家,只要你罵就收拾你,和美日民主國家絕對不同。

『拾』 分析下我國和俄羅斯以後的各項關系

從政治角度來講,表面上看中國與俄羅斯是戰略夥伴。俄羅斯和中國是兩個大國,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離開俄中兩國有分量的權威性表態,當代任何一個重要問題都不可能得到解決。近年來,全球和各地區范圍內出現了許多新的極其尖銳的國際問題、挑戰和威脅。這使俄中兩國增添了許多新的共同點和實際合作領域。在美國試圖利用全球化進程謀求單方面經濟優勢和地緣政治優勢的條件下,俄中兩國在國際事務中捍衛多邊原則、尊重國家主權原則和各國人民有權自主選擇本國發展道路原則就具有特殊的意義。
但是實質上中國與俄羅斯之間還存在著很多矛盾,中國和俄羅斯有著漫長的邊界線,兩國的領土爭端到現在就沒有完全解決過,雖然前段時間克里姆林宮與北京方面簽定了一些領土條約,但是存在爭議的邊界線還有很多。此外,俄羅斯保守派對中國還存在很大戒心,他們對中國日益崛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很擔憂,對中國的強大有著一定的防備。隨著中國實力的上升,我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俄羅斯會繼續保持著對中國的戒備。
軍事上的關系將不再是以前那種依賴關系,從近幾年中國向俄方武器進口數量來看,相對於以前那種中國作為俄羅斯最大的武器出口國的關系,已經明顯改變了。這是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的科研經費和國防經費得到很大保障,中國的科技實力有了很大提升,國產武器裝備基本上能滿足解放軍現在戰爭的要求。但不得不說,中國的某些關鍵技術還得借鑒俄羅斯,例如航空發動機和導彈技術等。不過隨著中國的這種飛速的經濟增長態勢,不久的將來中國一定會解決所有瓶頸技術,將來中國的軍事技術將完全脫離俄羅斯。
經濟方面,中國與俄羅斯有著很大的利益關系,中國經濟增長有很多值得俄羅斯借鑒的經驗。而且俄羅斯是一個能源大國,中國高速增長的能源需求需要尋求多方面的能源來源,俄羅斯豐富的能源將會降低中國因能源進口單一而面臨的威脅。
文化方面恕本人才疏學淺,未能解答。
本文僅代表個人看法,如有不正確地方,請雅正。3Q!

閱讀全文

與我國與俄羅斯應如何發展雙邊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