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軍事哪些領域比中國強
俄羅斯核武與美國發展差不多,原蘇聯的核武庫不僅花樣繁多,門類齊全,而且數量龐大,是當今世界唯一能與美國核武庫相抗衡的核大國。
多少年來,有關原蘇聯核武器的秘密一直是世人望而生畏且又想揭開的「謎」。
航母,俄羅斯航母有「庫茲涅佐夫」號一艘,還有直升機航母
空軍,俄羅斯的空軍力量和現代化還是數一數二的
Ⅱ 俄羅斯空軍戰力如何
俄羅斯聯邦空軍 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軍種之一。實行空防合一體制。主要任務是:保衛俄聯邦的空中疆界,監視對國家大氣層空間使用規則的遵守情況;消滅敵在各空間的兵力兵器;掩護國家重要目標,使之免遭敵偵察和空中打擊;消滅敵航空兵、核導彈集團、預備隊和重要目標等。
簡史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俄聯邦繼承了蘇聯空軍總兵力的75%。在此基礎上,於1992年5月開始重新組建空軍,初期,總兵力為38萬人,飛機6000餘架。1993年起,對接管的蘇空軍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調整指揮機構、撤銷軍區空軍建制和裁減員額等。至1995年底,總兵力減至20萬人、飛機3 500架。1998年3月1日,空軍與防空軍合並,成立空軍總司令部,下設殲擊航空兵、防空火箭兵、無線電技術兵3個專業兵種司令部。2個戰略空軍集團軍,4個空防集團軍、2個獨立空防軍和l個防空區(莫斯科防空區)。空防合並前,俄空軍、防空軍總兵力為31.8萬人。合井中共有540支部隊撤編,134支部隊改編,600多個軍事單位改變隸屬關系;絕大部分武器裝備進行重新配置原屬防空軍的導彈航天防禦部隊和航天部隊編入戰略火箭兵。1998年底完成合並後,空軍兵力縮減到19.3萬人。在此基礎上,俄空軍繼續對部隊結構進行優化調整,撤銷殲擊航空兵司令部,將第5獨立空防軍升格為集團軍。2002年,宣布解散莫斯科防空區,將所屬部隊調入新恢復的第16空軍集團軍,首都防空部隊編組為一個專門指揮機構。
編制體制 空軍總司令部是空軍最高領導機構,駐莫斯科。空軍總司令是空軍最高指揮官。空軍總司令部下設司令部、戰斗訓練局、裝備局、後勤部、無線電技術兵局、防空火箭兵局、獨聯體統一防空局、教育工作方向局、幹部局、軍事教育局、飛行安全局、機場工程局、財政經濟局和新聞處等14個機構。編有1個防空區、8個集團軍,分別駐守在俄6個軍區和莫斯科,直屬空軍總司令部指揮。其中,第4空防集團軍駐羅斯托夫,第5空防集團軍駐葉卡捷琳堡,第6空防集團軍駐聖彼得堡,第11空防集團軍駐伯利,第14空防集團軍駐新西伯利亞,第16空軍集團軍駐皮賓卡,第37、第61空軍集團軍駐莫斯科。俄空軍按集團軍、軍(師)、旅(團)、大隊(營)、中隊(連)編成,並編有部分直屬單位。遠程航空兵最大編成為師,每個師通常轄2個團,每個團裝備中、遠程轟炸機15—33架;殲擊航空兵、殲擊轟炸航空兵、強擊航空兵最大編成為師,一般轄2—4個航空兵團,裝備飛機60—180架;軍事運輸航空兵最大編成為師4—6個團,每個團編制飛機30架。防空軍(師)中,防空火箭兵最大編成為防空火箭團(旅),轄數個防空火箭營,通常裝備導彈發射裝置40餘部。雷達兵最大編成為雷達團(旅),轄數個雷達營,通常裝備雷達32部。
人員裝備 至2001年,俄空軍兵力為18.46萬人,占武裝力量總兵力的19%。裝備各型飛機4527架,其中作戰飛機3833架。主要有圖—160、圖—95、圖—22等型轟炸機198架;米格—29、米格—31、蘇—27、蘇—30、蘇—37、蘇—25等型作戰飛機3384架、伊爾—22等型偵察機199架;A—50型預警指揮機21架;伊爾—78型空中加油機20架。機載武器主要為AA—8、AA—10、AA—11等型空空導彈,AS—4、AS—7、AS—10、AS—11、AS—12、AS—13、AS—14、AS—15、AS—17、AS—18等型空地導彈。地面防空部隊裝備C—300等型地空導彈發射架2570餘部,雷達2600部。
教育訓練 分為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兩部分。院校教育,建有高、中、初三級體系,其中高等院校有14所,學制4年,重點院校有加加林空軍軍事學院、茹科夫斯基空軍軍事航空技術大學、朱可夫防空軍事大學和巴拉紹夫、克拉斯諾達爾、塞茲蘭、阿爾馬維爾等軍事航空專科學院。飛行訓練由戰斗訓練局和飛行訓練管理中心負責,各集團軍、師也設有相應的訓練管理機構,建有梁贊遠程航空兵訓練中心、利佩茨克前線航空兵訓練中心、薩沃斯特列伊斯克防空殲擊航空兵訓練中心和伊萬諾夫斯克軍事運輸航空兵訓練中心。軍事訓練主要包括戰斗訓練和戰役訓練。
發展趨勢 根據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軍事改革發展規劃,俄軍種結構將進行調整,空軍將主要由導彈太空兵、航空兵、導彈太空與對空防禦兵等組成,進一步裁減空軍員額3—5萬人,研製第五、六代突擊飛機和發展新型高精確制導航空毀傷兵器及專門防禦高精確制導武器的綜合系統,開發新型地基和機載電子戰綜合系統;建立能探測隱身空中目標的統一自動化雷達系統;進一步建立和發展與獨聯體其他國家的聯合防空系統及聯合戰斗值勤。
Ⅲ 俄羅斯空軍在世界空軍中的地位如何
俄羅斯空軍世界第二,盡管蘇聯已經解體,分為十五個國家,烏克蘭、哈薩克等大國,分別擁有前蘇聯的戰機,但俄羅斯第一線戰機,目前約有2,900架包括500架MiG-23、MiG-25的110架、MiG-29的450架、SU-27有150和若干架SU-30戰機均屬空優戰機,對地攻擊機以MiG-27的600架、SU-17及SU-20有300架、SU-24有480架、SU-25有340架。
俄羅斯第二線本土防衛戰機也約有2,000架,若再加上約300架海軍SU-24鐵匠式戰機,其總共空軍戰機約達5,200架,雖然俄羅斯近年經濟景氣不佳,許多戰機都被封存甚至兩三年內不到十架新戰機服役,實際運用出勤率可能未達半數,但俄羅斯事實上仍然是空軍的大國。
Ⅳ 俄羅斯不是很窮嗎為什麼其 空軍 研發力量這么強呢
你應該想到當年的蘇聯,俄羅斯是當年蘇聯的主體部分.當年蘇聯的首府就在莫斯科的.當年冷戰時斯蘇聯可是與美國兩雄並立的.你所指的很強是說們的蘇系,米格系戰機,和米系的,卡系的直升機.圖系的轟炸機,安系\伊爾系的運輸機
俄羅斯強大的研發力量是蘇聯時留下的.
蘇霍伊飛機實驗設計局(蘇)
地址:新西伯利亞(北緯55.02度,東經82.55度)
負責人:總設計師 伊凡諾夫
蘇霍伊飛機實驗設計局(簡稱蘇霍伊設計局)於1939年組建,首任總設計師帕維爾.奧西波維奇.蘇霍伊。研製成功的著名機種有截擊機蘇-9,蘇-15;殲擊轟炸機蘇-7,蘇-17,蘇-24,蘇-30,蘇-34;強擊機蘇-25;殲擊機蘇-27,蘇-35,蘇-37,是前蘇聯著名的設計局之一。
米高揚設計局(米格)
1940年,米高揚和格列維奇組建了自己的設計機構——實驗設計室。以後這個室發展成了龐大的米高揚設計局。從那時起,米高揚的「高空高速」的設計思想便成了當時該局的指導思想。米格飛機也從此開始孕育,並陸續誕生。
為了實現自己的設計思想,米高揚設計集團夜以繼日地幹了起來。他們僅用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高空高速殲擊機伊-200的設計。這種飛機採用木質機翼和尾翼、焊接的金屬機身,並且採用了轟炸機發動機AM-35,這一種大膽嘗試使伊-200受益非淺。與當時同類飛機相比,它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機動性方面佔有一定優勢。投產前,伊-200定名為米格-1。
像現如今的有超強機動性能的米格29\米格35等等.
俄羅斯米里直升機設計局(米)
早在40年代初,前蘇聯就成立過一個布拉圖欣直升機設計局。著名設計師市拉圖欣曾設計過一些直升機。但是,那個時候的蘇聯,直升機工業時代尚未到來,生產直升機的條件還不具備,所以布拉圖欣設計局不久就自消自滅了。實際上,它就是米里設計局的前身。
米哈伊爾·列昂季耶維奇·米里1909年生於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1931年畢業於諾沃切爾卡斯克航空學院,畢業後就到中央流體動力學研究院(ЦАГИ)從事旋翼機研究工作,以後轉入直升機的研究。1945年他被任命為ЦАГИ直升機部實驗室主任。
1947年12月剛滿38歲的米里受命組建米里直升機設計局,他擔任第一任總設計師,直到1970年病逝。在這23年中米里領導設計局共研製出9個直升機型號:米—1、米—2、米—4、米—6、米—8、米—10、米—12、米—14和米—24。
設計局剛建立時非常簡陋,連固定的辦公地點也沒有,一會兒遷到這里,一會兒又遷到那裡,最後遷到了從前布拉圖欣設計局的舊址——雷賓斯克街。他們正是在這里研究米—1直升機的。1948年米—1研究成功,1950年投入批生產並交付部隊使用。米— l是前蘇聯第一種投入批生產的直升機,這標志著蘇聯自己直升機製造業的建立。
1951年斯大林召見航空設計師,要求研製一種12座的運輸直升機供部隊使用。米里接到任務後,領導設計師們日夜奮戰,僅用一年時間就研製出部隊急需的米—4直升機。米—4直升機1953年投入批生產,並大量裝備部隊。米—4在載重量和速度方面有7項打破當時的直升機世界紀錄並在國際航展上獲得金獎。米—4直升機連續生產14年,有四十多種改型,銷往世界34個國家。
1957年米里領導設計局研製成功了重型直升機米—6,1959年投人批生產。米—6的研製成功是前蘇聯直升機製造業的一個巨大飛躍。同米— 1相比,米—6在許多方面都邁上了新台階。第一,由渦軸發動機取代了以前的活塞發動機,並且由雙發取代了以前的單發。第二,直升機的起飛重量比米— l增大16倍,達到42噸。在60年代中期以前,米—6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單旋翼直升機。第三,其飛行時速首次超過300千米。
從米—6開始一直到現在,米里設計局在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機研製方面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以後研製成功的米—10,最大起飛重量達到43.7噸。60年代末研製的橫列式雙旋翼直升機米—12,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5噸。有效載重40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裝有渦軸發動機的中型直升機米—8,是世界上生產數量最多的直升機,共有百多種改型,生產萬余架,銷往世界四十多個國家。這是前蘇聯直升機製造業的又一個奇跡。米里領導研製的最後一個型號是戰斗直升機米—24A。60年代中期,在前蘇聯,米里第一個提出了戰斗直升機的設想。這一設想一提出來,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他們的理由是:直升機速度那麼慢、防護又那麼差,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是根本無法生存的。讓直升機上戰場作戰,簡直是冒險家的幻想。米里不理會那一套,默默地進行方案論證,踏踏實實地進行技術儲備。他們用米—4直升機掛上機槍、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進行試驗,取得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在此基礎上,米里提出了研製一種既能對地作戰,又能運送一個作戰小分隊的戰斗運輸直升機的研製方案,得到了當時蘇聯國防部的全力支持。
1968年5月軍方下達了研製戰斗直升機的任務。米里領導他的設計局僅用—年時間就成功研製出米—24A戰斗運輸直升機。該直升機採用並列雙座駕駛艙,駕駛艙後面是寬大的運兵艙,可載8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機上攜帶機槍、火箭、導彈等武器,屬於一種武裝/運兵直升機。
米里1970年1月逝世後。他的學生馬拉特.尼古拉耶維奇.季申科擔任了米里設計局的第二任總設計師,直到1991年退休。
在擔任總設計師的21年中,他的巨大貢獻主要表現在戰斗直升機的研製上,其次是重型民用直升機的研製。
首先,季申科領導設計局對米—24進行重大改進。由於米里領導研製的米—24A存在不少缺點,它不是「純」戰斗直升機,又要作戰,又要運兵,勢必顧此失彼;並列駕駛艙設計影響飛行員的視界,不利於作戰;駕駛艙後面的運兵艙,使機身特別寬大,雷達截面積大、被彈面積大,容易被探測和攻擊;同時,由於「包袱」沉重,直升機的機動性受到影響。
從1970年開始,季申科領導設計局重新設計了米—24的前機身:將並列雙座的寬大駕駛艙改為兩個各自獨立的串列式階梯型座艙,射擊員在前,駕駛員在後。這樣的改進有很大益處。
第一,大大改善了飛行員的視界,有利於貼地飛行時觀察地面障礙物,有利於搜索和攻擊目標;第二,前機身變窄,減小了阻力,能防止一彈擊中兩名機組人員,有利於提高生存力。此外,武器系統也有所增強,其導彈攻擊目標的准確性提高了兩倍。軍事專家們認為,經過重大改進的新型號米—24D優於 美國AH—1S「眼鏡蛇」。米—24D型戰斗直升機連續生產20多年,共生產數千架,其出口型米—25和米—35銷往世界二十多個國家。70年代中期以後,季申科領導設計局開始根據軍方要求研製新一代戰斗直升機米—28。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重大改進。首先米—28不再擔任運兵任務,是專門用於作戰的「純」戰斗直升機,直升機的性能和機動性明顯提高;其次由於機身變細,減小了雷達截面積,降低了被探測概率、有利於提高直升機的生存力。該機在設計上採取巧妙的安排,讓不太重要的部件作為屏障,保護那些關鍵部件。兩台發動機距離較遠,中間由主減速器隔開,防止一彈擊中兩台發動機。前後駕駛艙防護增強,前有防彈玻璃,周圍有陶瓷裝甲,能經受子彈的多次打擊。可以說,米—28是世界—上防護最強的戰斗直升機。米—28裝有新型的瞄準—駕駛—導航綜台系統,其武器威力大,所攜帶的16枚反坦克導彈,射程可達8千米。優於西方的導彈。許多西方軍事專家認為,米—28的生存力高於美國的 AH—64「阿帕奇」。
除了研製戰斗直升機以外、季申科還領導設計局研製了迄今世界大使用過的最大的單旋翼直升機米—26。米—26最大起飛重量56噸,最大載重20噸。從1979年開始投入批生產並獲得適航證。
1991年申季科退休,由馬爾克.弗拉基米洛維奇·萬貝爾格接替他,擔任米里設計局第三任總設計師,到1997年病逝,只有6年時間。他的主要功績就是,領導設計局對米—28進行改進。當時俄軍方對米—28還不夠滿意,因為它沒有夜間或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萬貝爾格領導設計局很快推出米—28的新改型——米—28N。該直升機與美國的 AH—64D「長弓阿帕奇」相似,旋翼軸上方的大園球內裝有毫米波雷達,又裝有先進的夜視設備,從而使米—28成為具有威懾力的「夜間大盜」。
此後,萬貝爾格領導設計局進行了許多新方案直升機的探索,例如戰斗直升機米—40方案,民用直升機米—58方案,與歐洲直升機公司合作的米—38方案等。
1997年春,萬貝爾格突然病逝後,米里設計局選舉西涅爾希科夫擔任總設計師兼總經理。他是四位總設計師中最年輕的—位。他繼續進行萬貝爾格未竟的事業,完善夜戰直升機米—28N並領導米—38的研製工作。
卡莫夫設計局(卡)
卡莫夫, 海軍用直升機. 精品:卡28, 32, 卡50戰斗直升機.
圖波列夫設計局(圖)
1925年,圖波列夫擔任了蘇聯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設計局(從事陸上飛機和水上飛機的研製)的領導工作。在1925年至1930年間,該局設計製造了AHT-3(P-S)、AHT-4(TB-1)、AHT-5(刃-4)和AHT-6(TB-3)等不同類型的全金屬結構飛機,並都投入了批量生產。特別成功的是TB-1和TB-3單翼重型轟炸機。1929年,被稱為「蘇維埃國家」的TB-1出色地完成了從莫斯科經過西伯利亞到紐約的飛行。圖波列夫設計的轟炸機,長期在蘇聯空軍中服役,所生產的TB型飛機總數超過了一千架。 在這些年代裡,該局還設計試制了一些水上飛機:如AHT-8、AHT-22、AHT-27等,以及一些特種飛機,如長航時的AHT-25、巨型的AHT-20、以及高速飛機AHT-40等。 在戰爭年代裡,圖波列夫和他的助手們為滿足前線的要求,研製了一種新型前線轟炸機圖-2。該機載彈量大、機炮火力強,且具有較高的飛行速度和較大的航程。圖-2飛機於1943年末投入批生產,1944年參加作戰。直到戰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圖波列夫設計局的主要機種都是轟炸機,從重型轟炸機圖-4、圖-85,到噴氣轟炸機圖-12、圖-14,以及後來的圖-22「眼罩」、圖-26「逆火」和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 在轟炸機的基礎上,圖波列夫設計局開始研製運輸機,從圖-104、圖-114、圖-124、圖-134、直到圖-154,圖式客機的舒適性和經濟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為後來的圖-204打下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在60年代末,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了一種超音速客機圖-144,這種兩倍音速的客機同英法合作的「協和號」驚人的相似,不論是外形還是在性能上,而圖-144要早上天三個月。
安東諾夫設計局(安)
安東諾夫在列寧格勒工學院畢業後就成了滑翔機製造廠的主要設計師。他的輕型滑翔機成為了當時標准滑翔機。許多蘇聯飛行員在他的滑翔機yC-4、yC-6等上訓練自己成為快速飛機駕駛員。在國防體育的滑翔運動中,也被廣泛應用。安東諾夫自己也成為一個優秀的滑翔運動員,他曾駕駛過契拉諾夫斯基設計的世界上獨創的拋物線型機翼的滑翔機作了試飛。在1932年全蘇滑翔運動大會上,他榮獲了「A級運動員」的稱號,他駕駛著自己設計的滑翔機,作了精採的飛行。他的「前哨」號滑翔機,創造了許多次世界紀錄。`
1959年初,他設計成功了一種新型「A-11」教練翱翔滑翔機。這是全金屬的張臂式單翼滑翔機,機上裝有離地後會自動收起的升降輸,尾翼成45°裝在機身上,同時起水平和垂直安定面的作用。用飛機牽引只要滑行四五十公尺即可脫離地面,滑翔機的最大容許速度可達200公里/小時,可以在任何普通和復雜的氣象條件下飛行。
天才的安東諾夫後來又成為飛機設計家。他的創造性思想,表現在飛機製造中,有著特別的生命力。安東諾夫和自己所領導的設計小組在近代雙翼機已無用處的議論下,用傑出的技巧設計了超過當代世界上所有雙翼飛機水平的「安-2」。這是一架單發雙翼多用途飛機,具備許多其他飛機所沒有的優點:它可在田野等處起飛降落,滑跑距離只有180公尺,能作5公尺低空飛行;設有最新的無線電導航、定向、盲目飛行和著陸設備;操徽和維護簡單;載重量大,用作運輸機可載運一噸半貨物或十多名旅客;可作播種、滅蟲、施肥、除草等四十多種用途。此外裝上浮簡可在水上使用,裝上雪橇可用在雪地。
1957年,安東諾夫領導下的設計局研製了安-10「烏克蘭」式巨型客機,它比圖-104噴氣式客機的耗油量小,可乘坐84名旅客,並能帶3噸半貨物。安東諾夫還為旅客的舒適和安全,駕駛員操稱的簡單作了獨特的創造。
在安東諾夫主持設計局期間,他還領導設計了安-8, -12, -22, -26, -32, -72, -124軍用運輸機, 安-2, -14, -28多用途運輸機,安-24旅客機以及全金屬滑翔機安-11, -13, -15等著名飛機。
伊柳辛設計局(伊爾)
伊柳辛設計局設計的第一架飛機是DB-3型轟炸機。它的試飛結果非常理想,性能不亞於當時其他國家的同類型產品。成機於1936年8月裝備蘇聯空軍,並曾在當年五一勞動節的活動中,在紅場上空做了精採的飛行表演。 伊柳辛是從該局設計的第二架飛機——伊爾-2強擊機開始聞名的。伊爾-2強機於1939年設計製造,它具有獨特的射擊一轟炸武器系統,能攜帶專門的反坦克炸彈,機身裝有防護裝甲。衛國戰爭期間,該機共生產了36,163架。後來,該局又設計了伊爾-10強擊機。同時,該局仍繼續進行著轟炸機的設計製造工作,並於1940年和1943年分別製成了雙發遠程轟炸機伊爾-4和伊爾-6,有力地支援了前線作戰。伊爾型強擊機是衛國戰爭中參戰數量最多的飛機,在粉碎德軍的戰斗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蘇聯的《真理報》當時曾評價道:「伊柳辛的飛機不僅是航空科學的成就,而且還是重大的戰術發明。」
戰爭後期,伊柳辛設計局開始研製噴氣式轟炸機。1946年,研製的第一架噴氣式轟炸機伊爾-22開始試飛,它裝有四台渦輪噴氣發動機。1948年,該局又設計製造了蘇聯第一架噴氣式前線轟炸機伊爾-28,它裝有兩台離心式渦輪噴氣發動機,採用平直上單翼,時速為900公里。以後,伊柳辛設計局又設計製造了伊爾-46和伊爾-54轟炸機。伊爾-46和伊爾-28在外形上沒有什麼區別,但最大航程可達5000公里,最大載彈量為6噸,時速為930公里。伊爾-54和以前的飛機區別較大,機翼後掠角為55",採用自行車式起落架。同時,第一架後掠翼噴氣式強擊風伊爾-40也順利地通過了國家鑒定。但是,在伊爾-28之後,該局設計的軍用機沒有被投入使用;因為在戰爭後期,蘇聯政府已決定各航空設計局進行專門化生產,伊柳辛設計局被指定專門研製旅客機。
1943年,伊柳辛設計局開始了旅客機的設計工作。 1946 年,第一架旅客機伊爾-12試製成功。它裝有兩台 AIII-82ΦH活塞式發動機,有27~32 個客座。接著,該局又制了伊爾-14旅客機。這兩種飛機的質量都很好,曾在蘇聯民航和空軍中廣泛使用,世界上先後有20多個國家購買了這兩種飛機。 1947年,又一種新型旅客機伊爾-18問世。它可載客60人,起飛重量42噸,裝有兩台 AIII-73活塞式發動機,以時速500公里巡航時,最大航程可達6,200公里。但它沒有投入批量生產,因為當肘蘇聯政府要求航空工業盡快向噴氣式方向發展。十年之後,裝有四台AH-20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伊爾-18問世,載客量為110人。這是該局的第一種裝有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飛機,也是當時在蘇聯國內航線上使用最普遍的旅客機。
1967年9月 15日,新的大型旅客機伊爾-62投入航班飛行,這是伊柳辛設計局最成功的設計成果之一,它可以與當時美國的波音707和DC-8相媲美。該機裝有四台渦輪風扇發動機,經濟巡航速度為820~90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為9820公里,最大載客量186人。
Ⅳ 俄羅斯空軍在世界上處於什麼位置呢
其實,隨著中國空軍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在國際上各大智庫以及權威部門有關對世界空軍實力排名中俄羅斯空軍頗有爭議,不管是哪個組織進行排名,美國毫無例外拔得頭籌,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排名一直存在爭議,各自評判的角度都有所不同。
所以,對於俄羅斯空軍還需客觀地去看待,世界第二的寶座十拿九穩,畢竟空基核打擊能力是一般的國家承受不了的,這也是大國的底氣所在。
Ⅵ 俄羅斯的空軍實力很強嗎
俄羅斯空軍只是世界領先水平,但不算很強。從歷史上蘇俄的空軍成績都是用人肉堆砌成的,二戰時期蘇聯空軍更加是造就德國王牌飛行員的「水分和土壤」!不過目前俄羅斯擁有先進的技術,充沛的資源,和眾多軍火市場買家,但是政治上的不穩定,和樹敵過多的俄羅斯還是讓很多人捏一把汗。
Ⅶ 俄國的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蘇聯軍力,以1988年為例,分列如下:
1、陸軍199萬,分為16個軍區。編為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約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方面軍炮兵師,裝備主戰坦克5.3萬輛、裝甲戰斗車輛6.3萬輛、火炮2.9萬門、地對地導彈發射架約1570部。
2、海軍45.1萬,分為4個艦隊和一個區艦隊。裝備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主要水面作戰艦只193艘,小型水面作戰艦只797艘,登陸艦艇187艘,主要輔助船隻269艘。擁有巡航導彈核潛艇44艘(「奧斯卡」級8艘、C-Ⅱ級6艘、C-Ⅰ級9艘、E-II級18艘、Y級3艘);攻擊核潛艇65艘(「阿庫拉」級7艘、「塞拉」級3艘、A級6艘、V-Ⅲ級25艘、V-Ⅱ級7艘、V-Ⅰ級16艘、Y級1艘),此外還有常規潛艇100多艘。
3、空軍45.3萬,遠程航空兵約10萬,編為5個集團軍,裝備中遠程轟炸機752架;方面軍航空兵約31.5萬人,編入12個軍區和駐東歐四國蘇軍集群的空軍序列,裝備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5167架——具體裝備有防空截擊機2370架(米格-23型890架、米格-25型480架、米格-31型270架、蘇-15型500架、蘇-27型230架、伊爾-76型預警機15架等)。空軍則為42萬人,裝備有殲擊轟炸機2240架(米格-27型610架、蘇-17型和蘇-22型330架、蘇-24型840架、蘇-25型460架),殲擊機2130架(米格-21型550架、米格-23型590架、米格-25型110架、米格-29型700架、蘇-27型180架),此外還有運輸機620架、直升機220架。
4、防空軍,人數為63.5萬,編入5個防空區和10個軍區的防空軍序列。擁有各型殲擊截擊機1300架,防空導彈發射架9600部,雷達約7000部,有反彈道導彈發射架100部。
5、戰略火箭軍29.8萬,編為6個火箭集團軍,有發射控制司令部300個。擁有洲際導彈1398枚,戰略作戰飛機1690架。
6、另外,蘇聯另有邊防軍25萬,內務部隊35萬。
7、外國駐軍:
蘇聯最強盛時期曾在多國駐軍(比如東歐國家、阿富汗、蒙古等),並與大多數中東阿拉伯國家(比如敘利亞)、部分非洲(比如安哥拉)、美洲(比如古巴)以及亞洲國家(如越南)等軍事交流與合作頻繁。其勢力范圍可謂遍及全球。
補充:
在地面部隊和地面支援部隊上:(對比當時美蘇中)
蘇聯:主戰坦克55200輛(包括海軍陸戰隊),各型壓制火炮/火箭炮51700門/輛,共有坦克和機械化步兵師193個,炮兵師10多個,機械化空降師7個,戰術攻擊機:4900架
共計: 193個重裝機械化師, 7個輕裝機械化師.
美國:主戰坦克11920輛(包括海軍陸戰隊),各型壓制火炮/火箭炮9130門,共有重裝師(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9個,步兵師3個,空降/空降突擊師2個,海軍陸戰師3個,戰術攻擊機:3210架
共計:9個重裝機械化師, 6個步兵師, 2個輕裝步兵師.
中國:主戰坦克11600輛(包括海軍陸戰隊),共有160多個師, 其中裝甲師10個, 其餘大部分為步兵師。
在機械化力量上:
在80年代初期,蘇聯的坦克部隊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大大優於美軍和整個北約軍隊,北約當時最先進的, 火力最強的坦克是剛剛投產的德國豹-2坦克,僅僅1000輛上下。
而蘇聯125毫米炮的T-64/72/80此時已經裝備了2萬輛左右了
在軍備生產上:
在冷戰高峰時期, 蘇聯每年生產主戰坦克3000輛左右, 每年生產裝甲車輛4000-6000輛, 洲際彈道導彈300-500枚, 地空導彈5萬枚, 作戰飛機和直升機2000-3000架, 軍用運輸機200-400架(注意這些都是年產量).潛艇10艘, 水面主力艦10艘, 輕型作戰艦艇60-70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