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振興路在哪裡

俄羅斯振興路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2-28 04:19:35

❶ 俄羅斯與中國搭界的地方叫什麼地方呀

俄羅斯與中國搭界的地方有五個,分別是:

1、黑河

黑河是中國沿邊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城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北部。它有「中俄之窗」和「歐亞之門」的美譽。它是唯一一個在中國與俄羅斯和俄羅斯首都4374公里的邊界上擁有最接近、最大和最高規格的邊境城市。也是「龍江絲綢之路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

2、滿洲里

滿洲里管理呼倫貝爾的扎雷諾區。它是一個有100年歷史的港口城市。它融合了中國、俄羅斯和蒙古的習俗,被譽為「東亞之窗」。

3、綏芬河

綏芬河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是黑龍江省直轄的一個縣級市,由牡丹江市代管。它不僅是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橋梁,也是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橋梁,同時也是中國實施東北振興戰略和俄羅斯開發遠東的重要節點城市。它被稱為連接東北亞和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

4、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延邊朝鮮自治州,簡稱延邊專區或延邊,位於中國東北吉林省東部,中國和朝鮮的邊境。是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首府為延吉市(縣級市)。轄區面積4.33萬平方公里,人口221萬。北部與黑龍江省木丹江市接壤,東部與俄羅斯(俄羅斯)接壤,南部與圖們江為鄰。邊界長768.5公里。

5、琿春

琿春位於吉林省最東端,圖們江下游,隸屬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中國唯一一個位於中國、俄羅斯和朝鮮交界處的邊境窗口城市。它與俄羅斯和朝鮮的風景相連,與韓國和日本隔海相望。

❷ 普金執政二十年——他給俄羅斯和世界帶來了什麼

過去的20年,全球范圍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雲涌,新經濟模式大量產生,而俄羅斯基本上與此絕緣。普京上任之後,盡管確立了擺脫「能源附庸」的產業振興計劃,然而十多年過去了,俄羅斯財政越來越依賴石油和能源的出口,正在快速淪為沙特那樣的能源供應國,用美國參議員麥凱恩的話講就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加油站」,奧巴馬稱之為「什麼都不能製造的國家」,似乎和真正的大國地位漸行漸遠。

目前俄羅斯出口總額的80%來自於能源等原材料部門,在工業產值中,這些部門的比重也接近70%,而在蘇聯解體的1990年,這一比重只有33.5%。從經濟結構的多元化來看,今天的俄羅斯連蘇聯時期都不如。

普京看似強勢,但並沒有給俄羅斯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反而加速了俄羅斯淪為能源供應國的步伐。這裡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普京任內,國際油價曾經在七八年的時間里狂升不止,快錢賺得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指望它抵制誘惑去改善經濟結構,完全不現實。而與美國相比,俄羅斯的差距在迅速擴大。蘇聯最強盛的時期,GDP相當於美國的60%;1991年蘇聯解體時,俄的經濟相當於美國的10%;2017年俄羅斯GDP僅相當於美國的7%左右,總量已經跌出了全球前十。

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這一戰後強行改變戰後歐洲邊界的舉動,普京做得行雲流水,在俄羅斯國內獲得了巨大的掌聲和贊譽,推動他的個人聲望達到新的高峰。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這一做法徹底激怒了美國和歐洲,隨之而來的主要針對能源領域和金融領域的經濟制裁,讓俄羅斯苦不堪言。可以說,普京和俄羅斯上上下下,對現代科技、新經濟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沒有認識,這導致俄羅斯在國家戰略上出現了重大偏差。

「強大的總統,強大的俄羅斯」,普京的這句競選口號,充滿對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感,但強大的普京背後,未必是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❸ 90年代後期俄羅斯國內的重大事件

第一節獨聯體成員國與冷戰後東歐國家的概況

1、獨聯體成員國與東歐國家經濟、政治的轉型

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歷史性變化之後,它們先後都走上制度轉軌的道路。

經濟上從公有制為基礎的計劃經濟體制向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現在各國經濟體制的轉型已經基本完成。

政治上從原來的共產黨一黨執政向多黨制和三權分立原則為基礎的西方式民主政治體制過渡。多黨制、三權分立、議會民主、民族分離等主導了社會思潮,全盤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和歷史。因此,社會政治領域的矛盾、沖突異常激烈,許多國家發生政權不穩。特別是在東歐、中亞部分國家政治轉型引發民族矛盾,民族分離主義盛行,有的釀成多年的戰亂。目前,東歐中亞各國向資本主義民主制的轉軌大體趨於完成。政治多元化、三權分立原則也通過憲法得到貫徹,新的政治體制框架初步確定。東歐國家大多選擇議會民主制,而獨聯體較多地採取總統制建國。自由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為該地區的有影響的社會政治思潮。很大程度上這三種思潮及其政黨力量的消長決定著這些國家的前途與發展。

2、獨聯體及東歐國家的對外政策

冷戰結束後東歐中亞地區的戰略地位和地緣政治發生很大變化。轉型之初,各國一度奉行全面倒向西方國家的政策。但事實證明此路不通,西方國家的經濟援助口惠實不至。於是大多數東歐中亞國家不得不對其政策做出調整。在保持優先發展同西方國家關系的前提下,更注意保障本國的利益,對外關系趨向於多元、務實。不過,同西方國家的合作仍是這一地區絕大多數國家對外關系的重點。他們希望「回歸歐洲」,以此作為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他們積極申請要求加入北約和歐盟,力爭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盡快與西歐實現一體化。現在這些國家與西方的合作也全面啟動。

本節小評此節內容系對獨聯體成員國和東歐國家在劇變後經濟政治外交的簡略介紹,只需一般了解即可。

第二節俄羅斯的經濟、政治與外交

1、俄羅斯經濟、政治的轉型

1992年俄羅斯開始從中央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模式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模式轉軌。初期由於相信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萬能,以為融入西方經濟體系就能實現繁榮,所以採取了激進的方式即西方國家推薦的「休克療法」,使得俄羅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俄經濟大幅滑坡,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幾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業者眾多,占國民總數70%的居民處於最低生活水平線以下。直到激進的「休克療法」失敗之後,俄才開始被迫採取比較穩健的辦法,但經濟總體上在衰退與危機中徘徊。另外,俄國內的政治斗爭和蘇聯解體後造成的原有經濟關系的斷裂也嚴重影響了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直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經過多年的努力,俄羅斯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從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向資本主義混合型所有制經濟的過渡。21世紀以來俄經濟開始出現增長、發展的勢頭。

俄羅斯的政治轉型經歷了不少波折。自俄羅斯獨立開國以來,實行三權分立制度,但各派政治力量始終圍繞權力分配問題明爭暗鬥,多次發生全國性重大事件。1993年12月,舉行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確定國家的新體制。憲法規定總統享有很大權力,集內政外交大權於一身。議會的權力和作用縮小,在權力結構中處於弱勢地位。政黨活動逐漸納入法制軌道,黨派斗爭受到法律制約。雖然總統、議會和各政黨之間的斗爭仍未停止,但俄羅斯國內左、中、右三派基本保持了平衡,政動盪逐漸趨於平靜。多黨制進一步向西化方向發展。

蘇聯解體之後,俄國內另一政治動向就是地方主義膨脹,極端民族主義泛濫,中央權力受到削弱。它造成地方各行其政,中央權力被架空。直至1999年末,普京上台執政,這一趨向得以控制,加強了中央權力,政局趨於穩定。

2、俄羅斯外交政策的調整

獨立之初,俄羅斯一度實行親西方的政策,以爭取西方國家的經濟援助和政治支持。但西方的援助是虛多實少,並不可靠。在政治上不把俄羅斯視為可信賴的合作夥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反而乘機蠶食俄羅斯傳統的勢力范圍,削弱和限制俄羅斯的國際作用。1993年大選後,俄羅斯決心從實行向西方一邊倒的方針,調整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被稱為「以西為主,東西兼顧」的「雙頭鷹外交」。總的目標是,復興俄羅斯,重新確立俄的大國地位,維護俄羅斯的國家利益與民族利益,為本國的改革和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具體政策是:加快獨聯體一體化進程,鞏固俄在這一地區的盟主地位。與西方國家關系強調「利益均衡」,既合作又抗爭。在北約東擴問題上採取軟、硬兩手的方針,一面在政治上強硬反對北約東擴,另一面在實踐上又進行有條件的妥協,允許東歐國家加入北約,但反對北約軍事向東擴展。外交上力爭在亞太地區有實質性的突破,以發揮歐亞大國的作用。積極發展對華關系,著手建立和完善面向21世紀的俄中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加強同亞太地區的經貿合作,以帶動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開發。有重點的恢復發展同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特別是與南亞和中東國家的關系。經過幾年的調整,俄羅斯在國際上爭得較大的迂旋空間。1998年,俄國成為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的正式成員。二戰後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的俄日關系有了較大的改善。俄國同中國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發展。1997年俄國成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

普京政府致力於振興經濟、加強中央集權和提升大國地位的全方位外交。2000年3月26日,普京順利當選俄羅斯總統,這標志俄羅斯社會進入一個「以穩定經濟為頭等任務」的新階段和俄羅斯「民主改革嘗試階段」的結束。幾年來,俄羅斯在經濟上由降轉升,國家財政狀況不斷好轉,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雖然世界油價高漲使俄外匯收入大增,但俄羅斯把經濟工作置於首位功不可沒。

政治上,幾年來俄羅斯進行了系統的行政改革和司法改革。加強了中央對地方事務的調控能力,強化了中央集權制度。

在對外關繫上,普京上台以後更多地體現了全方位、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基本特點。他強調「務實外交」,總的原則是最大限度維護俄羅斯的國家利益,為俄羅斯國家復興服務。在做法上重視「內部目標高於外部目標」,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取決於俄羅斯能否成功地解決自己內部的問題。突出俄羅斯外交政策中的經濟色彩,把經濟領域里的國家利益看做是最重要的利益。強化俄羅斯的核威懾能力,強調俄羅斯擁有「足夠的力量」捍衛主權與安全、維護國家利益。調整與大國的關系,特別是「9·11」事件後,與美國關系大為改善,並加入北約20國委員會,積極融入國際社會。視獨聯體為「戰略利益范圍」,把發展與獨聯體國家關系作為其對外政策的「絕對優先方面」。加強與中國、印度、日本等亞洲國家的關系。

經過幾年的努力,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大國地位有所恢復,俄羅斯將是構築未來多極化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不過,俄羅斯目前雖已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要全面振興俄羅斯,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本章是2003年新增的一章,目的是為了加強對俄羅斯的認識與了解。俄羅斯是當前「一超多強」世界格局中的一個重要力量。經過十餘年艱難的經濟政治體制的轉型過程,目前終於走出混亂、動盪、沖突的時期,基本完成了經濟政治體制的轉型,進入了一個平穩的發展期。俄羅斯潛在的巨大能力正在逐步的得到恢復與實現,在未來的國際舞台上將充分顯露出來。我們對這一變化應有大致的認識與了解,應認識俄羅斯的經濟政治及在國際舞台的新面貌。

本章從命題的角度來看,有兩個要點值得注意:(1)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俄羅斯在對外政策上的重大轉折及其原因。(2)普京時代俄羅斯的對外政策的基本特色。不過,正因為本章內容較新,還不很成熟,單獨出分析題的可能性不大,而與其他章的內容聯在一起命題的可能性較大。

課後訓練

1. (分析題)下面是關於俄羅斯對外政策的有關材料:

材料1 種種跡象表明,最近同西方,首先是同美國的關系發生轉折,這並非只是常見的態度搖擺,而是對形勢加以認真考慮的結果,也是出於自衛。

不過這絕不意味著,俄羅斯外交部門會來一個180度大轉變,用對抗代替昔日同西方合作的方針。政策依舊,只是做了必要的修改,俄羅斯再也不想替人受過,毫無所獲地做單方面讓步了。

摘自俄國《俄羅斯報》文章《俄美關系蜜月已經結束,今後如何發展?》(1996年4月28日)

材料2 俄羅斯國徽中的「雙頭鷹」彷彿正在密切地注視著俄羅斯的東西兩側。葉利欽總統之所以強調「國徽象徵著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中生存的道路」,是因為作為連接歐美與亞洲之橋梁的歐亞大陸國家,俄羅斯要擴大在外交上的決定權,防止在冷戰後的國際政治中政治地位的下降。

由於北約東擴,被歐美國家疏遠並處於孤立之中的俄羅斯開始將外交政策的重點轉向東方,首先與中國接近。兩國提出建立戰略性夥伴關系,並多次牽制了美國的一極控制。

摘自日本《東京新聞》文章(1998年1月3日)

材料3 華盛頓對俄羅斯的過渡情況的幻滅正在促成一個相互失望且不耐煩的惡性循環。

在俄羅斯,有下述看法的人不僅僅是日里諾夫斯基。他們說蘇聯的垮台是西方策劃的,西方希望俄羅斯虛弱無力、不穩定,經濟上依靠西方的投資,並要靠廉價出售人才、科學、石油、木材和天然氣過日子。因為在莫斯科的西方人和西方產品劇增,所以他們認為迄今西方市場給俄羅斯帶來的主要是投機、犯罪和公開的腐敗現象。而感到不滿的俄羅斯人不僅僅是共產黨人,人們常常可以聽到中間派人士、工業家,甚至還有感到失望的民主派人士發表上述批評性意見。

摘自美國《紐約時報》文章《俄羅斯的反西方之風日趨強勁》(1994年5月17日)

請回答:

(1)20世紀90年代初期俄羅斯對外政策做了哪些重大調整?

(2)調整後的俄羅斯的對外政策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3)說明俄羅斯為什麼要調整其對外政策。

2. (分析題)現在俄羅斯的主要問題不是民主將是什麼樣的,而是新資本主義將是什麼樣的。確切地說,是國家將在經濟中起什麼樣的作用。最近幾個月發生的事件使人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經濟基本上仍在私人手中,但國家將加強監督。在對外政策中,俄羅斯會盡量利用與發達國家的友好關系,把它看做是現代化的資源,同時在原蘇聯地區開始經濟擴張,將來有可能提高莫斯科對新獨立國家的影響。俄羅斯仍將留在北約和歐盟這樣的一體化政治、經濟和軍事組織之外,它將努力保持自己在其他方向上(中國、印度、中東)的自由。換句話說,在可預見的將來,俄羅斯仍將留在西方社會之外,這一趨勢是早就形成的,俄羅斯沒能突然變成「另一種國家」。

摘自俄羅斯《莫斯科時報》

試評析以上材料,說明2004年俄羅斯總統大選及俄羅斯對外政策的基本走向。

參考答案

1. 【答案要點】(1)俄羅斯改變曾一度實行的向西方「一邊倒」的方針,在對西方政策上趨向強硬,並重視發展同伊斯蘭世界和中國等國家的關系,努力維護俄羅斯的國家利益,爭取恢復它的世界強國的地位。

(2)調整後的俄羅斯的對外政策的基本方針是:以西方為重點、東西兼顧,簡稱為「雙頭鷹」戰略。

(3)促使俄羅斯調整其對外政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俄羅斯一度實行的向西方「一邊倒」的方針,使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顯得無所作為,國際地位日趨下降。第二,俄羅斯希望通過外交戰略支持西方國家,來獲取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援助,但結果卻令俄羅斯人感到失望。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援助往往是口惠而實不至,實際上西方國家仍害怕俄羅斯的強大,希望俄羅斯繼續保持虛弱無力、不穩定的狀態。這引起了俄羅斯國內越來越多人的反對,對西方不滿的情緒日益加強,他們強烈要求奉行獨立的對外政策。第三,俄羅斯國內政局發生變化,民族主義勢力抬頭,迫使俄羅斯政府修改其對外政策。

2. 【答案要點】(1)自從2000年3月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以來,俄羅斯國內外的形勢和景況大為改觀,它標志延續10年的動盪與貧困時期的結束,一個新的時期的開始。幾年來,普京對內力求穩定,高舉秩序法治、社會公正的旗幟;對外強調維護國家利益,力爭恢復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政績。2004年3月俄羅斯舉行總統大選,普京再次在沒有懸念的情況下當選為總統。正是蘇聯解體後的10年震盪使俄羅斯人民分外珍惜普京執政所帶來的穩定、增長與希望,真誠支持普京的連任。

(2)在對外政策上,普京政府將繼續致力於提升大國地位的全方位外交,以維護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在具體政策上,視獨聯體為俄羅斯「戰略利益范圍」,把俄同獨聯體國家發展關系作為其對外關系的「絕對優先方面」;重視內部目標高於外部目標,突出外交政策中的經濟色彩,強化俄羅斯的核威懾能力;調整、發展與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的關系,保持密切合作,以爭取有利於俄現代化進程的外部條件;加強同中國、印度、中東等國家的合作關系。總之,在現在和可預見的將來,俄羅斯將繼續奉行東西方兼顧的全方位政策,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積極作用,使俄羅斯作為大國,成為構築未來世界多極化格局的主要力量之一。

❹ 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城市伯力和海參崴,綜合實力比得過哈爾濱嗎

海參崴和伯力是全球華人心中永遠的痛,這兩個城市原本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但是由於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俄羅斯的貪得無厭,這些領土無法回到原先它主人的懷抱,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在這種情形之下,整個遠東地區將會更加凋零,能源和資源將會進一步向莫斯科等歐洲部分聚集,隨著哈爾濱在可預見的未來越變越好,對於海參崴和伯力的優勢將還會進一步拉大,用難以望其項背來形容,絕不算誇張。

❺ 俄羅斯國家能源及資源戰略制定的背景

在世界資源形勢的大背景下,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開始調整其能源及資源政策,以確保自身能源安全,提升其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經濟地位。在俄羅斯領導人看來,能源生產可以讓俄羅斯加強與西方的對話,還可以作為俄對美外交的一張王牌。俄羅斯領導人也希望通過調整與西方關系振興能源工業,以支撐其社會經濟轉型。能源已成為俄羅斯參與國際合作的重要條件,國際能源合作使俄羅斯擺脫危機並走上振興之路。能源工業是俄羅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當前,國際能源及資源戰略格局正醞釀深刻變化,俄羅斯能源政策也經歷著重要調整。中俄能源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面對新形勢,中國要正確看待中俄能源合作的現實困難與長遠前景,適時調整思路,制定對俄能源合作的總體戰略,特別是要綜合考慮國際能源價格走勢與國內能源價格政策改革之間的平衡。在對俄能源合作的價格談判中確定根本原則,協調中俄在中亞能源開發與外運中的利益,努力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實現互利共贏。

從冷戰後的地緣政治格局看,俄羅斯的國際安全環境不容樂觀。在歐亞大陸,西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極力向東擴展,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東面,美日聯盟不斷強化———從純粹防禦性質發展到帶有一定程度的向西進攻態勢;南面,美、日、歐以中東為基地,逐步向中亞推進,直指俄「心臟」。面對如此強大壓力,俄羅斯只有調整能源戰略,施展能源外交,才能加強其在國際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在俄領導人眼裡,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地緣政治影響力,石油天然氣不僅是出口換匯的商品,同時還是推行對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首先,從政治角度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社會混亂,經濟衰退,無論從政治影響力還是經濟實力,都淪為一個二流國家,因此,重振俄羅斯雄威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俄政府制定了優先發展與獨聯體國家關系的對外政策,穩住歐洲,在此基礎上開展以西方為主,兼顧東方的雙頭鷹外交政策。石油和天然氣是普京施展其富國強兵戰略的重要資金來源,石油外交更是普京打造新時代俄羅斯外交空間的王牌。在俄羅斯石油外交的版圖上,歐洲是俄羅斯能源的傳統出口市場,歐盟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中分別有16%和41%來源於俄羅斯。利用石油合作換取歐盟對其國內基礎設施、工業生產的投資,密切俄歐關系,是俄羅斯近期的主要目標。這體現在《俄羅斯2020年前的能源戰略》中,俄羅斯將歐盟放在優先的油氣合作夥伴的位置。普京在2004年也曾明確表示:建立俄歐統一經濟空間是「俄在歐洲方向的主要任務」,當前的工作重點也是加速與歐盟的全面合作,盡快實現與歐盟的「大歐洲」計劃。所以俄歐之間的油氣合作比中俄油氣合作更具有優先地位。此外,俄羅斯對中國始終有一種不信任感,擔心中國強大後會對其安全造成重大威脅。這種擔憂在俄羅斯決策層中很有市場。美國外交委員會副主席IlanBerman認為,普京已經意識日漸強大起來的中國終將成為俄羅斯的戰略競爭對手,在修建通往中國的原油管道問題上需要慎重考慮。而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地方政府,在石油管道問題上向俄羅斯聯邦政府施壓,也是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受阻的一個不可忽視因素。例如,在2003年5月13日,俄總統駐遠東全權代表普利科夫斯基曾召開聯邦區州長聯席會議,向普京上書「遠東州長聯名信」,要求鋪設「安納線」。此外,俄羅斯的媒體經常報導中國對俄羅斯的人口壓力以及未來有可能出現的中國對俄羅斯的擴張,使得俄羅斯社會民意對中國存在戒心。

近年來,俄羅斯國力逐漸恢復,推行「能源外交」,實現國家復興的戰略日漸明確。在政治關系明顯改善的背景下,俄積極擴大同美國在石油市場上的合作,為「新戰略夥伴關系」充實經濟方面的內容。與此同時,俄還努力擴大同歐洲的傳統能源合作。不可否認,石油生產及出口的增加將擴大俄羅斯的政治迴旋餘地。能源對於俄羅斯參與國際合作的保障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俄羅斯除了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外,還擁有相對發達的基礎科學、尖端技術資源,而且仍然保持著雄厚的人才資源和教育潛力。如因政治動盪引發石油危機,俄羅斯很可能通過增加出口來平息危機。這不僅有助於擴大石油出口,同時還將給俄羅斯與西方關系帶來深遠影響。

其次,從經濟角度看,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是俄羅斯現階段經濟復甦和增長的支柱。近幾年,得益於世界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俄羅斯經濟快速復甦,並連續5年穩定增長。然而,俄國內東部與西部之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俄東部地區盡管資源豐富,但是經濟發展明顯落後於西部地區。利用西伯利亞和遠東的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積極促進西伯利亞和遠東加入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通過和亞太地區國家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拉動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經濟的發展,是21世紀俄羅斯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因此,基於經濟的考慮,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必須既能夠有效帶動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還要符合俄長期能源戰略。俄羅斯當局認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對能源迫切的巨額需求的確可以保證俄羅斯開拓亞太市場的能源戰略,但是中國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低下,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可以極大地滿足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對於俄遠東和西伯利亞經濟發展的帶動能力卻相當有限。對此,俄媒體也有報道。俄《獨立報》在2004年1月20日刊登了一篇名為《為了避免中國擴張,俄羅斯需要變成中國的原料附庸嗎?》的文章,該文稱:中國正在大量吸納資源以保持經濟增長,俄羅斯豐富的資源可能成為中國對外擴張的首選目標。不論擴張是通過政治、金融、經濟還是移民手段,都將使俄羅斯成為中國的能源附庸。

俄羅斯以石油天然氣的出口為主的對外貿易出口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深重。自1997年8月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市場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俄羅斯亦未能倖免。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亞洲一些國家對石油天然氣的需求減少,使國際石油天然氣價格大幅度下跌,這對於以能源部門作為支柱產業,其出口佔俄出口2/3並為俄主要外匯來源的俄羅斯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隨著整個經濟的復甦,同時又得益於世界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等有利因素,近幾年俄石油業發展迅速。「9·11」事件後俄美能源關系的迅速發展,伊拉克戰爭背後的能源因素和石油管道路線之爭都表明了能源因素對新世紀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重要影響。在這種國際背景下,俄羅斯只有積極調整能源戰略,使之適應國際環境,才能獲取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政治形勢發上了重大變化。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趨勢,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工、農業生產均下降50%以上,生產投資逐年減少,外債、內債交織在一起,使俄羅斯經濟陷入長期衰退之中。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對經濟部門的投資減少了80%,其中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減少了70%,俄羅斯經濟的物質基礎正在受到破壞。對此俄總統普京也有清醒的認識,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一文中指出,「俄目前面臨著十分復雜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整個90年代俄國內生產總值幾乎下降了50%,其總量僅相當於美國的1/10,中國的1/5。」

長期以來,俄羅斯歐洲部分一直都是俄羅斯東部地區的能源的主要輸出地。蘇聯解體後,東部地區經濟陷入危機,由於各種原材料的開采量下降以及運費上漲等原因,造成東部資源輸出量減少,嚴重製約了歐洲部分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的恢復,歐洲部分資源日益枯竭,其經濟發展更加依賴於東部地區資源的開發。因此,現階段俄羅斯對東部地區自然資源的開發更為迫切。當前,俄羅斯正處於一個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中,出於經濟和國家安全上的考慮,大力開發東部地區的能源資源是一項明智之舉,也是擺脫經濟困境的捷徑。

能源是俄羅斯的優勢資源。俄羅斯擁有世界石油資源的13%,天然氣資源的45%。不過同其他經濟部門一樣,俄羅斯石油工業也經歷了一個從衰退到爬升的痛苦過程。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間,石油產量從4.6億噸下降到3.23億噸,開采能力下降了2.82億噸,鑽探規模減少了2/3。近幾年俄羅斯石油業才重現生機。石油天然氣工業是俄羅斯經濟主導部門和出口創匯的重要基礎。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約占工業產值的12%,佔俄羅斯聯邦收入的40%,佔俄羅斯出口總額約60%。

俄羅斯國家財政和經濟狀況極易受到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世界石油價格每變動1美元,俄羅斯的國家預算就會出現大約10億美元的變化。對俄羅斯來說,石油就是經濟和財政收入的晴雨表。世界能源價格的上揚,刺激了俄羅斯能源的生產出口,成為俄羅斯經濟復甦和國力增強的重要前的因素。經濟轉軌以來,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與經濟危機條件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需求密不可分,俄羅斯的產業結構調整不僅要考慮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而且應服從於經濟轉軌中的反危機任務。俄羅斯外債負擔沉重,正處於還債高峰期,經濟現狀不堪重負,還談不上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就俄羅斯近些年的經濟狀況來看,增進能源生產,擴大能源出口,增加外匯儲備,提高還貸能力,已成為其經濟復甦的主要出路之一。

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比較發達,是最有競爭力的部門,也是其支持產業部門在俄國內需求不足、必須靠出口帶動經濟走向穩定以至擺脫危機的情況下,俄政府利用以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燃料能源工業為結構改造的龍頭,通過提高該部門的設備創造水平,一方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其產品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帶動作為工業骨乾的整個及其製造業獲得根本革新和發展的需要。

自蘇聯解體後不久,俄羅斯就開始制定中長期的能源發展規劃與戰略,分別經歷了1995年、2000年和2003年3次大的修改。自2003年年底以來,特別是2004年後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俄羅斯政府對其能源石油天然氣法規、政策,以及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思路做了較大的調整。2000年俄羅斯編制了《2020年俄羅斯能源戰略的基本原則》,2001年又在原部長卡柳日內的主持下編制了《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綜合體發展構想的基本原則》。為了確保政府對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控制權,俄羅斯還通過各種途徑將能源企業國有化,並限制國外資本對能源企業的投資。例如,2006年7月初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的《俄羅斯聯邦天然氣出口法》就規定,俄天然氣出口業務將全部由國有公司承擔,這部法律實際上確立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對本國天然氣出口的壟斷地位。

根據俄羅斯推出的新世紀國際能源發展戰略,俄仍將以能源為杠桿加強其在世界的地位,利用能源因素發展與世界各國能源、經濟組織的合作關系,對能源、經濟等問題施加影響,提升其在中東、歐洲、特別是在亞太地區的分量,今後俄羅斯燃料和能源部門的主要出口戰略將傾向於進入亞太地區市場,即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新石油天然氣,拓寬出口渠道,保證石油天然氣產品出口安全。

俄羅斯能源戰略規定,2020年以前的中期發展戰略目標是:保障擴大再生產,滿足國內需求,合理開采已探明資源,加強運輸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出口,擴大在國際市場的存在。為此,俄羅斯的國家政策重點將轉向以下幾個方向:改善投資環境;在新採油區修建石油管道;支持中小石油公司發展;積極介入世界石油市場;更多地參與其他國家的石油項目。

❻ 俄羅斯口岸城市有哪些

中國靠近俄羅斯的口岸城市有四個,分別是:琿春、綏芬河、黑河、滿洲里。

1、琿春地處吉林省東部,是中國唯一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的邊境窗口城市,與俄羅斯、朝鮮山水相連,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由於琿春市處於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開發的核心地帶,也被稱為「東北亞的金三角」。

2、綏芬河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是由牡丹江市代管黑龍江省直轄縣級市。綏芬河既是中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橋梁,也是承接我國振興東北和俄羅斯開發遠東兩大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被譽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

3、黑河,是中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

黑河市市區愛輝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為界,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隔江相望,最近距離僅750米,是中俄4374公里邊境線上唯一一座與俄首府相對應的距離最近、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邊境城市,也是「龍江絲路帶」上重要的節點城市。

4、滿洲里是由呼倫貝爾市代管的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縣級市和內蒙古自治區計劃單列市 、准地級市,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旅遊試驗區 。

滿洲里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融合中俄蒙三國風情,被譽為「東亞之窗」。

滿洲里曾連續三次獲得「全國文明口岸」稱號,六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殊榮,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普示範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CCTV十佳魅力城市。

(6)俄羅斯振興路在哪裡擴展閱讀:

一、口岸城市定義:

1、口岸是供人員、貨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國境的港口、機場、車站、通道等。
2、口岸的開放和關閉,由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審批後公布執行。
3、凡開放口岸,應根據需要設立邊防檢查、海關、港務監督、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查驗機構和國家規定的其他代理服務機構。

二、 口岸城市的劃分:

一類口岸

1、對外國籍船舶、飛機、車輛等交通工具開放的海、陸、空客貨口岸。
2、只允許我國籍船舶、飛機、車輛出入過境的海、陸、空客貨口岸。
3、允許外國籍船舶進出我國領海內的海面交貨點。

二類口岸

1、依靠其他口岸派人前往辦理出入境檢查檢驗手續的國輪外貿運輸裝卸點、起運點、交貨點。
2、同毗鄰國家地方政府之間進行邊境小額貿易和人員往來的口岸;
3、只限邊境居民通行的出入境口岸。

參考資料:網路-口岸城市

網路-琿春

網路-滿洲里

網路-綏芬河

網路-黑河

❼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外交政策

俄羅斯從1993年後開始調整外交政策,實行東西方平衡外交。全方位、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基本特點。葉利欽於1997年12月簽署《俄羅斯聯邦安全構想》,初步確立了跨世紀的國家戰略構想。普京政府推行全方位外交,提升了俄羅斯的大國地位。當今俄羅斯全方位外交的兩根主線是反恐與經濟。俄羅斯在努力改善與西方關系的同時,積極發展與其他大國的關系。

在蘇聯解體後的十多年間,俄羅斯聯邦依然掙扎著建立現代化的市場經濟以及實現較強的經濟增長。俄羅斯聯邦的行政和立法機構也意識到,國家的工業基礎以及進一步的改革面臨了嚴重的問題,並使俄羅斯聯邦的經濟在蘇聯解體後連續5年下滑。盡管如此,俄羅斯的經濟還是相對快速的從世界最大的中央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2006年底,俄羅斯完成了持續八年的增長,從1998年的金融危機開始年均6.7%的增長率,盡管其間人口呈高負增長。

❽ 俄羅斯周邊國家有哪些呢

俄羅斯周邊國家: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海岸線長37653公里。同時,俄還與日本、加拿大、格陵蘭、冰島、瑞典和美國隔海相望。

俄羅斯的外交政策

俄羅斯對外戰略體現為多方位外交。多方位外交基於兩點,一是國家利益原則,這與俄羅斯作為一個歐亞大國的地緣因素有關;二是對世界多極化的認識,這與俄羅斯自身在當今世界中的定位構想有關。俄羅斯自1990年6月12日宣告獨立以來,其外交經歷了從「一邊倒」向多方位轉變的過程。

普京執政後,將多方位外交進一步提升到「平衡性」原則的高度加以運作。其結構態勢大致為:

1、俄羅斯與獨聯體其他成員國的關系在其外交藍圖中的地位最為凸顯,俄羅斯將其看作是「外交中的內政,內政中的外交」。

2、在對美國和西歐的關系中,排序作了調整,將西歐放在了美國前頭。

3、對亞太地區國家的關系,特別是與中國、印度、日本、朝鮮半島和東盟國家的關系,重視程度大為提升。

4、對非洲和拉美國家的外交也有重點地擴大,手段更趨靈活。

進一步說,平衡性本身還分為若干層次。在全球實行歐亞平衡,在西方實行歐美平衡,在亞洲實行中國印度平衡,在朝鮮半島實行韓國朝鮮平衡,等等。不過,從具體運作來看,這種平衡的某些環節仍有相對性。例如歐亞相比,歐洲排序在前,這也就是普京所說的俄羅斯作為一個歐亞大國,首先是一個歐洲文明國家的緣故。但後來亞洲的分量加重了。

外交政策平衡性是由俄羅斯進入新轉折時期的國家利益決定的。利益平衡性決定了政策平衡性。俄羅斯力圖振興,首先需要把經濟搞上去,要求有一個可靠的安全環境,為此其外交必須面向世界,著眼全局,而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僅僅瞄準某些國家。

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俄羅斯面對外來壓力,出於平衡性的需要,既要斗爭又得妥協。這種矛盾狀況和復雜心理,決定了普京在同美國等西方大國打交道時,一直採取硬軟結合的兩手對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俄羅斯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振興路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