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芬蘭到底是哪一方的
芬蘭在二戰中一直保持中立的態度,是一個中立國,沒有協助參戰的任何一方。二戰時期芬蘭和蘇聯有過兩次戰爭,即冬季戰爭、繼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與蘇聯兩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戰爭(這場戰爭中瑞典向芬蘭提供了部分協助,在元帥曼納海姆領導下創下了以少勝多的經典)以及1941~1944年的繼續戰爭(納粹德國對芬蘭提供了重要幫助,芬蘭人通過該戰爭收復了卡累利阿地區)。
芬蘭在二戰中一直保持中立的態度。1944年,蘇聯發動反攻,重新佔領了被芬蘭奪回的領土。
1944年~1945年間的拉普蘭之戰中,芬蘭又將德國人趕出了芬蘭北部地區。
1947年和1948年與蘇聯簽署的多份條約規定了芬蘭對蘇聯的義務與限制,芬蘭也在1940年和約的基礎上作出了更多的領土讓步。1991年蘇聯解體後芬蘭終於可以自己決定命運,並且在1995年加入歐盟。
(1)芬蘭被俄羅斯佔領了多少領土擴展閱讀
芬蘭現代發展
中國與芬蘭之間航線由芬蘭航空公司(Finnair)經營,北京、上海、香港至赫爾辛基每日均有航班對飛,其中北京、上海至赫爾辛基航班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與其實行代碼共享,重慶(每周四班)和西安(三月至十月,每周三班)至赫爾辛基有航班對飛。
赫爾辛基—萬塔國際機場是芬蘭最繁忙、最重要的現代化空港,每天大約有120架國際航班抵達,它距離赫爾辛基市中心有19公里,開車約需30分鍾。
往返機場與赫爾辛基市區,可以乘坐芬蘭航空公司自營的機場巴士(票價約 6 歐元)或者市中心火車站的615路公交車(票價約4歐元)。乘坐出租汽車從機場到市中心大約需要35歐元至40歐元。
火車:芬蘭主要大城市之間都有列車線路,包括北部的拉普蘭地區。首都地區擁有優良的本地通勤火車網路。此外,赫爾辛基每天都有開往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火車。
公交及長途車:赫爾辛基的公交網方便快捷、覆蓋面廣,可抵達芬蘭各地。同時,來自芬蘭境內各個地區的長途巴士都抵達市中心公交車站(Matkahuolto),發往大城市約每小時出發一輛巴士。中心公交車站位於康比(Kamppi)中心。
⑵ 談不攏就搶!芬蘭10%的領土是如何被俄羅斯吞並的
說起 芬蘭 ,其周邊的幾方豪強不容忽視:北歐的 瑞典、挪 威,以及東邊的 俄羅斯 。
隨著 俄烏沖突 的日益加劇,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矛盾也與日俱增。在這樣的境況下,芬蘭忽然 放棄了自二戰以來「永不結盟」的中立立場 ,忽然宣布 加入北約 ,讓國際 社會 震驚不已。要知道,作為一個中立國,卻忽然加入一個 軍事集團組織 ,這在世界 歷史 上幾乎是 史無前例 的事情。
芬蘭此舉也意味著俄羅斯北方 第二大城市以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 - 聖彼得堡 將完全暴露在北約的威脅之下,使得俄羅斯面臨 兩面夾擊 的戰略困境。不過,芬蘭忽然背刺俄羅斯並非沒有原因。要知道,芬蘭人對於俄羅斯的恨意抵觸刻入骨髓,兩國之間的 恩怨 可謂是源遠流長。所以,芬蘭會選擇在俄烏沖突的關鍵時刻忽然與俄羅斯撕破臉,似乎一點也不意外。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芬蘭為何患上 「恐俄症 」?俄羅斯是如何與芬蘭結下恩怨的?
芬蘭,人們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可能就是 北歐國家裡存在感不太強的一個國家 ,它的名氣比起同為北歐國家的 瑞典、挪威 要小很多。也許很多中國人知道芬蘭還是從 諾基亞手機 開始的,也許還有很多人到現在都以為諾基亞是來自英法美日等電子 科技 知名大國。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 被許多人遺忘的國家 ,在連續三年蟬聯世界上 最幸福的國家 之時,忽然選擇 走出舒適圈 ,加入對外沖突日益劇烈的 北約 陣營。顯然,這一舉動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芬蘭感受到了來自 東邊俄羅斯的擴張威脅。
芬蘭雖然富足發達,卻是一個 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 。它的國土面積僅有33.8萬平方公里,差不多 兩個河南省這么大 。在這本就小得可憐的領土之中,還有 三分之一的土地常年被北極冰封 ,全部人口更是不到600萬,發展空間極其有限。
再縱觀芬蘭的地緣政治環境,被夾在 北歐老大瑞典 和 超級大國俄羅斯 的夾縫中間,兩面老大都對芬蘭這個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國虎視眈眈,讓芬蘭著實感覺身不由己。
單從 民族發源 來看,芬蘭雖然地處北歐,同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但是芬蘭人的人種卻 並非北歐本土的維京人 ,而是發源於現如今 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流域 ,經過兩次大規模的移民遷徙和擴張,才來到如今波羅的海的芬蘭地區。所以,單從血緣上來說,芬蘭人與北歐維京人根本就毫無關系,反而 與斯拉夫人的血統最近。
在11世紀, 瑞典 實現統一,隨即旋風般地入侵芬蘭,對芬蘭展開了 長達600多年的統治 。在這個過程中,瑞典不僅強迫芬蘭人信仰 基督教 ,還讓芬蘭人將 瑞典語 列為芬蘭第一語言,要求所有的公務員和老師都必須說瑞典語, 不許說芬蘭語 。即便是在瑞典接連不斷地擴張戰爭里,芬蘭也要被迫幫忙打仗,搞得自己不堪重負,十分狼狽。
在這樣的境況下,芬蘭的日子過得自然是非常憋屈。直到16世紀,受 歐洲宗教改革思潮 的影響,芬蘭開始奠定 芬蘭語 的書寫體系,他們的民族意識才逐漸覺醒,自此開啟了 反抗瑞典 的獨立思潮。
與此同時,東歐平原也誕生出一個正在 急速擴張 的斯拉夫民族- 俄羅斯帝國 。直到18世紀,俄羅斯的擴張爪牙逐漸觸碰到瑞典的勢力范圍,一場惡戰在所難免。此時,夾在俄羅斯與瑞典中間的芬蘭,便成為了兩個大國交鋒的主戰場。
最終, 瑞典落敗 ,芬蘭地區的統治權劃歸俄羅斯帝國所有,芬蘭由此成為了沙俄麾下的一個藩屬國- 芬蘭大公國 ,開啟了 被俄羅斯統治 的時代。接手芬蘭後,沙俄為了進一步瓦解瑞典在芬蘭的影響力,給予了芬蘭 高度自治的權力 ,不但讓芬蘭恢復了 芬蘭語的官方語言地位 ,還讓芬蘭各級官員都由芬蘭人出任,芬蘭議會還可以決定除外交與軍事以外的大部分事務。
在這一期間,芬蘭也充分利用自治權, 大力發展國內經濟 ,為如今的繁榮奠定基礎,日子過得欣欣向榮。所以,經歷600多年限制初嘗自由的芬蘭,對於芬蘭大公國的體制和俄羅斯帝國的統治都十分滿意,局面一度和諧異常。
直到19世紀末,隨著沙俄的 由盛轉衰 ,人民生活水平急轉直下,境內 民族情緒和分裂勢力開始滋長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帝國也開始轉變政策,對少數民族採取強硬的 「俄羅斯化」 進行高壓管理。
對於 芬蘭 這個少數民族,俄羅斯顯然也不例外。他們開始在芬蘭推廣俄語,縮小芬蘭語的適用范圍,還限制了芬蘭議會的立法權,並強行要求芬蘭人在俄軍服役,而不是向過去那樣維持一個相對獨立的芬蘭軍隊。
俄羅斯此舉,顯然與當年統治芬蘭時的瑞典別無二致,從而徹底激怒了芬蘭人。於是,趁著沙俄國內政局不穩,芬蘭掀起了轟轟烈烈的 反俄運動 , 要求獨立 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直到1917年 沙俄倒台 、蘇俄政權建立,芬蘭便 趁勢宣布獨立 。
蘇俄建立初期,由於列寧曾承諾 交還所有沙俄時期被侵佔的別國領土 ,所以蘇俄起初對芬蘭十分寬容,不但交還了部分芬蘭領土,還第一個承認芬蘭是獨立國家。直到蘇俄轉變為 蘇聯 ,列寧逝世、野心勃勃的 斯大林 上位,蘇聯對於芬蘭這個夾縫中的小國再度開啟虎視眈眈的模式。
二戰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簽訂之後,蘇聯加緊建立「東方戰線」,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 蘇芬戰爭, 最終如願以償地佔領了芬蘭包括卡累利阿地區的大片領土。那麼,蘇聯為何要侵佔芬蘭呢?
這是因為蘇芬邊境距離蘇聯北方第二大城市以及經濟中心-列寧格勒僅有32公里,一旦發生戰事,列寧格勒將 無險可守 。所以,芬蘭的政治倒向,幾乎就決定著蘇聯經濟重鎮的生死存亡。為了保障列寧格勒的地緣安全,斯大林便對芬蘭提出「換地計劃」,企圖 用5523平方公里的蘇聯領土來換取列寧格勒北部芬蘭的2761平方公里領土。
然而,這一看似十分劃算的要求卻遭到了芬蘭的果斷拒絕。因為蘇聯要求換取的2761平方土地里,包含著芬蘭耗費12年時間修築起的長達135平方公里、縱深95公里的「曼納海姆防線」。一旦換地,這一防線將落入蘇聯手中,芬蘭對於蘇聯就將無險可守,極有可能被蘇聯再度吞並。
1939年11月13日,蘇芬談判破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正式發出最後通牒:「 外交官無能為力,接下來該軍隊發言。 」便急速開啟了蘇芬戰爭。但蘇聯並沒有就此收手,而是成立了與俄羅斯、烏克蘭等加盟共和國平級的 「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 企圖藉此吞並芬蘭全境,實在是 「談不攏就搶」。
蘇聯此舉也讓芬蘭感受到莫大的威脅,為了對抗蘇聯,芬蘭竟然站在 納粹德國的陣營 。而德國自然也樂於利用芬蘭完成自己的侵蘇大業,鼓動芬蘭收復失地。就這樣,芬蘭從本就不多的人口之中勉勉強強地湊出了10萬軍隊,與德軍一同參加侵蘇戰爭,其結果可想而知。最終,芬蘭節節敗退,不得不 被迫割讓領土向蘇聯求和。
直至1945年,芬蘭共計有 10%的領土喪失於蘇聯手中, 它們不但沒有如願以償地收回失地,連最重要的 北冰洋出海口不凍港 都賠了進去,可謂是得不償失。在吃了大虧之後,芬蘭從此「收心不愛」,宣布自己成為中立國,既不加入北約也不加入華約。
誰料隨著美蘇爭霸的日益激烈,芬蘭的 中立地位 反倒變得十分吃香,西方國家和蘇聯都在想方設法地拉攏芬蘭,對芬蘭施以援手。而芬蘭也在 兩面通吃 的滋養下成功成為一個工業國,國力迅速崛起,成為了發達國家之一。
蘇聯解體後,即便是面對依舊龐大的俄羅斯,芬蘭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依舊保持著中立地位。如今, 「恐俄症」 頻發的芬蘭選擇毅然失去這個中立地位, 結局究竟是好是壞,就只能交給時間去檢驗了。
⑶ 俄羅斯最強大時是否控制力芬蘭最大國土面積是
沙俄時,確實芬蘭是被沙俄控制。1809年俄瑞戰爭後,芬蘭被瑞典移交給沙俄。芬蘭成為俄羅斯帝國內的一個大公國,沙皇兼任芬蘭大公。1917年12月獨立。
以1916年沙俄所做的最後一次國土勘察測量統計,沙俄領土面積為22,400,000 平方公里。
⑷ 百萬蘇軍差點折戟芬蘭,蘇芬戰爭到底誰贏了呢
1939年爆發的蘇芬戰爭,就軍事上來說,贏肯定是蘇軍贏了,但贏得極其窩囊;不過就戰爭的後果、影響來看,蘇聯是弊多利少,得不償失的,更遑論贏?
1939年11月30日,在經過連續幾天的邊境交火後,蘇軍大部隊開始侵入芬蘭本土。這場由蘇聯挑起的戰火,因為時值冬季,故又稱「冬季戰爭」。一開始,蘇軍的計劃實施得很順利,芬蘭的前線部隊根本抵檔不住蘇軍的猛烈攻擊。
在南線進攻的蘇軍第7集團軍正面,許多芬蘭士兵有生以來首次面對坦克,驚慌失措地逃跑,而協同第7集團軍沿拉多加湖北岸向西進攻的蘇軍第8集團軍的進展也不慢。負責切斷芬蘭與瑞典之間陸地聯系的蘇軍第9集團軍更是攻勢如潮,當面的兩個芬蘭民兵營根本就像是大象面前的螞蟻一樣,很容易就被趕開。而布置在最北邊的蘇聯第14集團軍也輕易地攻佔芬蘭極地重鎮皮薩摩。
在戰爭的頭3個月,德國北方兵團向前推進了450—500公里,8月底德國就佔領了列寧格勒東南方向的托斯納、姆加等地,同時假道芬蘭沿涅瓦河左岸向拉多加湖推進,9月8日德軍進攻到拉多加湖南畔,占據了什利謝爾堡,從陸上封鎖了列寧格勒,9月17日列寧格勒亞歷山大羅夫卡電車終點站被德軍佔領,18日又佔領烏利茨克,列寧格勒危在旦夕。
正當德國迅速擊潰蘇軍防線而順利地向蘇聯境長驅直入之時,芬蘭軍隊亦乘機收復了失地,從卡累利阿地峽進攻的芬蘭兩個集團軍也打到了1939年蘇芬冬戰前的邊境上。由此可見,蘇聯佔領的芬蘭領土及所取得的權益對防禦和阻止希特勒德國的進攻並沒有起多大作用。列寧格勒最終之所以未能陷入敵手,根本不是因為蘇芬戰爭使蘇聯得到天然屏障的緣故,而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的列寧格勒軍民頑強抵抗、浴血奮戰的結果,是千百萬蘇聯人民在長達90天的英勇戰斗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綜上所述,蘇芬戰爭中,蘇聯雖然擁有軍事上的慘勝,卻給自己帶來了弊多利少、得不償失的後果,這是一場雙輸的戰爭。
⑸ 芬蘭歷史上與俄羅斯的關系是怎樣的
芬蘭,這個聖誕老人的故鄉,從十二世紀建立芬蘭大公國以後,長期被瑞典統治,後來被俄羅斯奪走,俄羅斯沙皇的頭銜里就有“芬蘭沙皇”這一項。直到1917年12月芬蘭共和國宣布獨立,成為一個永久中立國。再後來蘇芬戰爭,芬蘭不得不向蘇聯割讓領土,二戰期間芬蘭親近納粹德國,但在緊要關頭又投靠了盟國。
在戰後,芬蘭和蘇聯保持了良好關系,同時芬蘭與西方國家保持了很好的外交關系,一直小心翼翼的在西方和蘇聯之間保持平衡。俄羅斯和瑞典曾經打了幾個世紀的仗,那時俄羅斯只是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第一次戰爭爆發的時間已經太久遠了,最後一次俄羅斯瑞典戰爭史稱芬蘭戰爭。1808-1809年,亞歷山大入侵瑞典統治下的芬蘭,佔領了奧蘭群島。
戰爭結束後,瑞典將整個芬蘭和奧蘭群島拱手相讓。亞歷山大堅信對法一戰勢在必行,面臨著在新領地可能會遭遇的一連串游擊戰的處境,亞歷山大承諾保留芬蘭的土地和人們的自由權利,並親自召開選舉產生的議會。由此,芬蘭成為沙皇控制下的一個大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