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多少艾滋病人

俄羅斯多少艾滋病人

發布時間:2023-03-10 13:56:23

㈠ 全球哪個國家沒有艾滋病患者

世界上每個地區都有艾滋病的存在.只不過是多少的問題,北歐現在艾滋病人數最少,控制也最好.冰島,挪威,艾滋病人少,控制也很好,但也有艾滋.
到1997年12月全球累積報告AIDS病例已接近190萬例,分布於全球5大洲210多個國家,到2005年現全球累積報告AIDS病例分布於全球每個國家.

盡管非洲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截至2003年底,已累計共有266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發病人數為世界之首,約佔全球感染者和患者總數的65%。2003年,新病人仍然以撒哈拉以南地區幾個國家的人數最多,為320萬人,死亡230萬人,是全球艾滋病疫情最嚴峻的地區。該地區艾滋病流行比例高於其他地區,成年人中每5個人就有1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波札那和史瓦濟蘭的患病率更是高達40%。此外,賴索托、辛巴威、肯亞、衣索比亞和奈及利亞等國也是艾滋病流行嚴重的國家。

亞洲——世界第二大艾滋病傳播地區
2003年,亞洲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已達到740萬,其中100多萬為新增病例,並有50萬人死亡。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印度的狀況相對嚴重,新增病例高達30萬,病毒感染者有300多萬,目前其艾滋病患者人數僅次於南非,居世界第二位。在10年前幾乎沒有艾滋病病例的印度尼西亞,如今艾滋病患者人數也在迅速增加。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等國,艾滋病患者已佔總人口的1%以上。
在亞太地區的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艾滋病正在吸毒者、男性同性戀者等特殊人群中流行。如在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和印度一些地區的靜脈吸毒者中,已有50%以上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柬埔寨的同性戀者和泰國的妓女中,艾滋病患者比例高達14%。在泰國,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已從過去的賣淫活動擴展到婚外戀和青少年性行為。此外,一些南太平洋島國由於缺乏防治知識和保護措施,也開始呈現出艾滋病蔓延的跡象。由於亞洲人口佔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在未來,亞洲很可能取代非洲,成為艾滋病最大的播散地。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艾滋病在不斷蔓延
該地區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有200多萬人,並有10萬人在2003年死亡。中美洲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這一地區國家與北美國家的人口中轉地,加上不均衡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高度的人口流動,成為促使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在這一地區,艾滋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是異性性行為,在邊緣人群中,艾滋病流行最為嚴重和集中。
東歐和中亞——艾滋病增長最快的地區
在俄羅斯,病毒感染者達100多萬,與此同時,艾滋病也在不斷向白俄羅斯、哈薩克和摩爾達維亞等國蔓延。
1994年之前,東歐和中亞沒有一個國家報告過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現在這一疾病卻在該地區迅速蔓延。
在獨聯體國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多數是青年人,而且主要發生在靜脈吸毒者中。近年來,俄羅斯和烏克蘭成為歐洲艾滋病傳播速度最快的國家。注射毒品和無保護措施的性生活等因素,使東歐和中亞地區的艾滋病感染人數呈快速上升趨勢。
西歐及美、加、日、澳等國——繼續受到艾滋病的威脅

㈡ 俄方:俄已研發出艾滋病原型疫苗,如果成真將會有怎樣的意義

俄方:俄已研發出艾滋病原型疫苗,如果成真將會有怎樣的意義?俄羅斯已經研發出了艾滋病的原型疫苗,那麼如果成真,這個意義會是非常重大的。對於病毒的防控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研製出相關的疫苗,因為疫苗能夠使人產生相關病毒的抗體,當人們接觸這種病毒的侵擾時,就能快速的產生抗體抵禦病毒。這也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最快的方法注射疫苗目的就是先讓人類對這種病毒產生一定的應激性,從而能夠在病毒真正來臨的時候更好的抵抗病毒。

因此,俄羅斯如果能夠將艾滋病的疫苗成功研製,那麼可能對於整個艾滋病的研製工作有了一個質的跨越。

㈢ 請問艾滋病所帶來的有哪些社會問題

今年是艾滋病被發現人際傳播的第25個年頭。25年間,艾滋病已經發展為一種全球性的傳染病。作為一種全球現象,艾滋病的預防究竟主要是一個醫學問題,還是社會問題?

2005年12月1日,艾滋病日期間,柬埔寨首都金邊街頭豎起了一個巨大的艾滋病標志。目前,亞洲國家的艾滋病感染率開始呈加速上升趨勢。

采訪對象

JoelRehnstrom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駐華辦事處國家協調員

曾光: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首席科學家

李楯:清華大學教授、衛生部艾滋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艾滋病防治協會法律政策委員

1《新京報》:自從1981年發現艾滋病人際間傳播至今,艾滋病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疾病。25年來,艾滋病的傳播有什麼特點?

JoelRehnstrom:艾滋病傳播的特點是增長速度快,流行范圍廣,發病高峰已經出現。主要通過性接觸———男女之間不加防護的性活動。還有一個方面,像東歐、俄羅斯、中國和印尼這些國家,吸毒時共享針管和輸血也導致了部分人感染艾滋病毒。但是,90%左右的傳播還是通過性途徑。

曾光:自從1981年首次發現艾滋病人際間傳播之後,艾滋病的傳播全世界整體上來說不斷上升的,但是傳播的重點領域又有所變化。

艾滋病首先是在美國發現的,後來在歐洲、澳大利亞等比較發達國家也發現了艾滋病感染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這些國家的診斷水平比較高。實際上,艾滋病在非洲早已經開始流行了,但是人們沒有認識到這種病症,一旦在非洲發現了艾滋病,對於人類來說就是一個災難了,目前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隨後,南亞、東南亞也發現了艾滋病,中國是1985年出現第一例艾滋病人的,出現的高峰是在1994年核1995年,但是目前還有很多當時的患者健在。目前在中國,除了非法采血、注射器污染、同性戀等原因導致艾滋病傳播,年輕人性觀念的開放也應該引起注意,比如沒有商業交易的多性夥伴等情況。目前中國政府做得比較好的就是打擊非法采血,輸血方面的漏洞也基本上堵上了。

鏈接

非洲已成為艾滋病重災區

HIV/AIDS被發現人際間傳播已進入第25個年頭。

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全球健康報告顯示,HIV感染者數量仍呈持續穩定上升趨勢。

全球HIV/AIDS患者主要集中在非洲,但非洲僅佔全球人口總數的11%。非洲由於HIV/AIDS流行抵消了科技進步帶來的人口預期壽命的增長和兒童死亡率的降低。波札那全國人口不足200萬人,成人中HIV感染率達37.3%。全球9個HIV感染者最多的國家中有8個國家是撒哈拉南部非洲國家,南非530萬,奈及利亞360萬,辛巴威180萬,坦尚尼亞160萬,還有剛果、衣索比亞、肯亞、莫三比克4個國家HIV感染者總數均超過100萬例。另外,美國95萬,俄羅斯86萬,巴西68萬,泰國57萬,蘇丹40萬,烏克蘭36萬,緬甸33萬,海地28萬,越南22萬。印度的估計總數非常不精確,患者估計為220萬~760萬。

近年來HIV/AIDS的傳播途徑也有所變化,直接血液暴露包括共用注射毒品用具是傳播HIV病毒最有效的方式。但是HIV/AIDS在不同地區或國家的流行特點不同。撒哈拉南部非洲和加勒比海國家男女感染HIV的幾率相等;印度HIV感染者主要是性工作者和長途卡車司機;中國、印度、泰國、越南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注射毒品;柬埔寨、緬甸、泰國和越南與性工作者性交的男性是主要的感染因素。

5月4日,東非國家肯亞首都內羅畢,一個孤兒躺在路邊的草地里酣然熟睡。因為艾滋病,南部和東部非洲的許多孩子每時每刻都面臨失去父母的可能。

2《新京報》:近年來艾滋病的傳播速度變得更快,全球感染人數屢創新高,其中只是單純的醫學原因嗎?有沒有社會原因推波助瀾,比如吸毒、性濫交等?艾滋病主要是一個社會危機還是醫學危機?

李楯:我認為,艾滋病問題首先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簡單的醫療技術問題。

因為即使是醫療技術,也牽扯到政策、投入等問題,比如疫苗研究就存在技術決策問題。另外,隨著各國日益重視,艾滋病已經成為一個高度的政治問題。

有人認為艾滋病的傳播無國界,這只講出了一半道理。從病毒蔓延的角度來說,艾滋病的傳播是沒有國界的。但是在各國范圍內,艾滋病的傳播態勢和控製程度絕對是不同的。在西歐和北美,艾滋病的傳播特點就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南亞、東南亞完全不同。可以說,艾滋病的傳播是和文化、社會制度密切相關的,也和世界發展不平衡及貧困密不可分。

JoelRehnstrom:艾滋病問題既是一場醫學危機,也是一場社會危機。

艾滋病的迅速傳播有很多原因。首先是由於人們缺乏對艾滋病的認識和了解。

也有社會、經濟、文化的原因。有很多人因為經濟原因出賣性、媒體也越來越熱衷於報道性事,某種程度上助長了不良性活動的增加。

曾光:一般意義上的災難都是社會的災難,因為這不光是治療的問題。醫學是社會的一部分,確切的說,這不僅是個人或者是群體的健康問題,還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民族素質,影響到國家的倫理道德,影響到整個經濟發展,影響到社會和諧和安定,對政府的政策也是一個考驗,對財政等各方面都是一個挑戰。如果這樣的人很多的話,一個國家的進步都彌補不了他們帶來的損失。它對社會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鏈接

染病因為貧窮,貧窮因為染病

艾滋病每年使成千上萬人喪生,尤其是病發率最高的非洲撒哈拉以南和南亞,營養不足和極端貧困已經給窮人帶來了沉重打擊,艾滋病又奪去了許多家庭養家者的生命或使他們背上沉重的醫療、喪葬和孤兒養育負擔,導致這些家庭深陷飢餓和貧窮之中。

20世紀90年代以來,非洲艾滋病感染率呈爆炸性增長,目前佔全球患者總數的2/3;亞洲近年來增長較快,已經佔到全球總數的1/5.截止到2003年底,全球HIV感染者估計為3460萬-4230萬例,死亡患者超過2000萬例。

最新統計學資料顯示,在抗擊艾滋病的過程中,人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盡管治療經費不斷增加,全球關注力度不斷加強,政府承諾也不斷增加,但艾滋病流行速度還是超過了全球反應速度,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都在持續增加。全球15-49歲年齡階段人群的HIV感染率為1.1%.全球AIDS病死率有很大差異。不經過任何治療的HIV感染者通常要9-11年發展為AIDS.2003年,非洲撒哈拉南部國家共有220萬例死於AIDS,佔全球總死亡數的76%;西歐國家大多數患者能接受有效的治療,2003年僅有6000例患者死於AIDS.由於亞洲近年來AIDS增長較快,2003年,僅泰國就有58000例患者死於AIDS.

3《新京報》:如何看待艾滋病所引發的恐懼心理?

JoelRehnstrom:我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擔心都是毫無根據的。在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都有嚴格的程序保證獻血和輸血過程的安全,雖然很不幸在很多國家都有人通過輸血感染艾滋病。

李楯:艾滋病是一種無法治癒,但是非常難傳播的疾病。即使是性傳播,感染的概率也非常低,如果採取保護措施,感染概率更低。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形成恐懼心理呢?有人認為,是無知造成恐懼。我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事實上,即使了解艾滋病也不見得就不恐懼,更不見得會去幫助、關愛艾滋病患者。這種非理性狀態是有著社會根源的。首先,艾滋病不可避免地會牽扯到一些邊緣人群的生活方式,主流社會不能容忍。

另外,各國傳媒在製造恐慌氣氛、妖魔化艾滋病方面也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有人認為,製造對艾滋病的恐懼心理會有助於人們提高警惕、防控艾滋病。但是艾滋病並不是簡單的控制高危行為(如性行為等)就能夠解決的,還涉及如何對待傳染源,即已經感染艾滋病的人。妖魔化艾滋病產生的負面作用就是,人們更加不能接受這種疾病,這是於事無補的。艾滋病作為一種疾病的危害是傷及人的健康,這與其他任何疾病是相同的,人們應該以平常心來對待這種疾病。

鏈接

羞辱與歧視攔住抗艾進程

艾滋病由於其高致死率、多途徑傳染和不可治癒的特徵,在世界各地引發了社會恐懼和相伴隨的社會排斥與社會歧視。在世界各國和各地區中,圍繞艾滋病產生的社會歧視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之所以如此,除了恐懼和羞恥等感情因素外,還有其他的客觀因素,如公眾對艾滋病感染途徑的認知能力、治療資源的缺乏、缺乏責任心的媒體報道等。

有資料顯示,羞辱和歧視是艾滋病/艾滋病毒有效預防和護理中的主要障礙。

由於害怕遭受歧視,人們可能不願意為艾滋病尋求治療或公開承認自己的艾滋病毒狀況。如果一個人攜帶或被懷疑攜帶艾滋病毒,則可能無法獲得衛生保健服務、住房和就業,朋友和同事不願與其接觸,保險公司不願為其保險,也可能被外國拒絕入境。更有甚者,他們可能被趕出家門、被迫離婚、遭受暴力,甚至被殺害。

與艾滋病毒/艾滋病相關的羞辱可能會延伸至下一代,給兒童帶來精神負擔,而兒童同時還要面對艾滋病造成的父母死亡。

2001年,關於艾滋病毒/艾滋病問題的聯合國大會特別會議通過《承諾宣言》後,在社區、國家、區域和全球各層面針對這一流行病採取了多種應對措施。艾滋病毒攜帶者和艾滋病患者、社區和村鎮工作者及國際名流,都積極參與,努力克服與艾滋病毒/艾滋病有關的羞辱與歧視。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也通過《行動呼籲》作出個人承諾,從而激勵了越來越多的全球參與和承諾。支持受艾滋病影響者是《行動呼籲》的優先事項之一,其他優先事項為預防、護理、兒童經母體感染艾滋病問題和科學突破。

2002-2003年,聯合國開展了為期兩年的世界防治艾滋病運動,主題就是克服羞辱和歧視。聯合國總部將世界防治艾滋病日活動集中於世界防治艾滋病運動的主題「相互關愛,共享生命」———克服羞辱和歧視。

2005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期間,曼谷婦女舉行紀念活動,她們舉著「我們也有交友的權利」的標語。資料顯示,羞辱與歧視已成為防治艾滋病的主要障礙。

5月5日,全球青年艾滋病組織形象大使、美國演員阿什莉·賈德在一次防艾集會上給尼加拉瓜總統恩里克·博拉諾斯戴上防艾標志。近年來,非政府組織號召名人參與抗艾的宣傳活動,對喚起政府對重視艾滋病、加強人們對艾滋病認識、消除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發揮了重要作用。

泰國首都曼谷以北150公里的一座佛教寺廟前,一名男子抱著寵物狗坐在艾滋病雕塑前。

4《新京報》:世界各國,艾滋病的防控主要有兩種力量參與———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如何看待它們各自的作用?

JoelRehnstrom: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都有自己獨特的作用,兩者缺一不可。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政府和強大的醫療部門,也需要強大的社會支持(communitysupport)和非政府組織積極的參與。在很多醫療機構和服務不健全的國家,非政府組織在防治艾滋病上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它們在引起人們對艾滋病的重視、加強人們對於艾滋病認識、消除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等方面,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李楯:艾滋病的防控,當然是需要政府、社會、公眾共同合作。雖然在一些國家,非政府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控非常多,但是我認為,政府重視仍然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但是在世界各國,也出現了一大批「吃艾滋病飯」的人,也就是,艾滋病沒有控制好,反而出現了艾滋病防控成為「產業」的趨勢。在很多國家,只要搞艾滋病,就可以很容易取得大筆資金。但是艾滋病的防治方法,卻是一種麥當勞流水線似的、非常規范的做法,而不是可以根據各國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地解決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艾滋病在全球的防控。

5《新京報》:目前各國在防治艾滋病方面,還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可以突破的地方?

曾光:艾滋病涉及很多問題,所以在全世界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艾滋病傳播中很大的一個問題是正常人沒有機會做檢查,人們在外表看不見這種疾病,等到發現了為時已晚,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可能就會使自己增加很多暴露的機會。

JoelRehnstrom:艾滋病防控在過去的5年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政府———不是所有國家,但是在很多國家———承諾的財政支持不是過去的幾百萬美元,而是數十億美元,這是巨大的進步。葯價也在進一步下降。即便如此,去年全球還是新增了500萬艾滋病病人,防治的任務仍然很艱巨。

鏈接

「烏干達經驗」彰顯政府作用

國際經驗證明:政府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烏干達經驗」常被提及。烏干達曾是非洲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後來該國政府以國家意志推行「貞潔、忠貞、安全套」運動,15-19歲少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下降到10%,成年人感染率到2001年下降至5%,全國艾滋病總感染率從21%降低到6%。「烏干達經驗」就是所謂ABC模式:A(Abstinence)———禁慾,B(Befaithful)———忠貞,C(Condom)———避孕套。這一模式的背後是政府大力支持,使性渠道流行的艾滋病疫情顯著下降。

但是,在更廣泛的區域內,尤其是南部和東部非洲,成人艾滋病毒感染率現已達到迄今為止難以想像的程度,這種流行病正在嚴重削弱該地區許多國家實現第一個千年發展目標的能力。許多國家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率普遍達到10%,有些國家已經達到15%,波札那、賴索托、史瓦濟蘭和辛巴威的感染率超過30%,且仍呈上升趨勢。

無力阻止和逆轉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傳播(這本身屬於一項千年發展目標),正在削弱許多國家的資本基礎和生產能力。據計算,除非情況得到改善,否則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將需要100多年才能將極端貧困和飢餓減少一半。雖然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為世界上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但其他一些國家的艾滋病毒感染率上升趨勢也令人擔憂。

抗擊艾滋病從全球獲得的資助數量仍然太少、速度太慢、太零星且交易費用太高。全球合作正在加強,但仍是零零碎碎的,有時在實質上同國家的優先事項格格不入。

聯合國艾滋病方案估計,包括所有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基本艾滋病毒/艾滋病方案每年至少需要92億美元,這是目前投入額的六倍。在全球所需的92億美元方面,估計1/2到2/3的錢將由外援提供。此外,這筆數額只包括艾滋病毒/艾滋病方面的直接費用,尚不包括需要用於加強衛生系統基本設施的一大筆額外費用。

㈣ 我聽朋友說俄羅斯女人很多都有艾滋病這是真的嗎

那個國家的都有艾滋病,很難說具體說多少,只是發生性關系,各個國家人有沒有採取保護措施,相對而言,非洲國家保護措施低,故感染率高,

㈤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約有多少人

自美國1981年診斷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來,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速度驚人。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11月公布的《2004年艾滋病流行報告》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的艾滋病感染人數2004年又創新高,突破3900萬人,新增感染者490萬名,另有300多萬患者在2004年死亡。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仍然是艾滋病感染最嚴重的地區,感染率超過25%,該地區9個國家的平均壽命甚至低於40年前。該地區疾病不僅在毒品使用者、色情從業者等高危人群中蔓延,還已擴散到普通人群中。2003年,該地區共有300萬名新增感染病例,220萬人因感染艾滋病死亡。目前,只有全球人口10%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有2500萬名艾滋病毒攜帶者,佔全球總數的70%。報告稱,擁有眾多人口的亞洲目前正處於控制艾滋病蔓延的關鍵時刻。一方面,大部分亞洲國家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人數不到總人口的1%,病毒的傳播仍主要局限於高危人群中;另一方面,該地區已成為疾病傳播最快的地區之一,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病例出現在亞洲。2003年,亞洲地區共有110萬人被感染,50多萬人死於艾滋病,該地區目前共有740萬名艾滋病毒攜帶者。此外,在中東、北非和東歐等地區,也沒有跡象顯示疾病蔓延有所減緩。在歐美等高收入發達國家,隨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普及,艾滋病死亡率已大為下降。但因為一些人放鬆警惕,參與吸毒、色情交易、同性性交等高危行為,許多發達國家的新增染病人數又呈現反彈趨勢。據美國疾控中心估計,美國平均每年新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萬人左右,全美感染者總數約為85萬至95萬(2003年12月)。在加勒比海地區,艾滋病已經成為15歲至44歲年齡段人群的主要死因;在北美地區,女性感染人數在不斷上升。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04年11月23日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報告顯示,拉丁美洲有170萬人感染艾滋病,感染情況呈上升趨勢。最近一年中拉美9.5萬人死於艾滋病,24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多年來,國際社會為防治艾滋病作出了積極努力,防治工作也有所進展,但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11月21日發表的2005年度全球艾滋病疫情報告顯示,2005年度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9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總人數已達4030萬。報告指出,2005年以來,全球已有310萬人死於艾滋病,使自1981年以來因感染艾滋病而死亡的總人數達到2500萬。

目前,婦女、青少年已成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容忽視的兩大群體。在全球4030萬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達1750萬,15歲以下的兒童230萬。本年度新增的感染者中,年齡在15到24歲之間的人數超過一半,15歲以下的兒童70萬。

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分布狀況來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仍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地區。本年度該地區新增感染者32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總數達2580萬。東歐和中亞地區是病毒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區,感染人數比2003年度增加了25%,死於艾滋病的人數增加了1倍。中國自1985年報告首例艾滋病以來,至2005年9月底,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5630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1143例。專家估計,中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84萬,其中艾滋病病人約8萬。

㈥ 為什麼非洲的艾滋病患病率這么高主要是通過什麼傳染的

眾所周知,非洲是艾滋病的重災區。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艾滋病在非洲泛濫成災呢?有兩種普遍的說法是,非洲落後,衛生條件差和非洲人性放縱盛行。問題真的如此簡單嗎?說非洲落後,衛生條件相對較差不假,它也確實多次發生像埃博拉病毒等流行性疾病,但是艾滋病不屬於消化道傳染疾病。就是與消化道、呼吸道相關的傳染病也不只發生在非洲。性放縱雖然是艾滋病傳播的重要條件,但也不是問題的全部。前不久,供職於華盛頓大學的社會與統計學教授、艾滋病問題專家馬丁娜·莫里斯比較三個國家的數字發現,烏干達人與美國人生活中的性夥伴大致相同,兩個國家大約有25%的人(男女都有)說他們一生有過10個以上性夥伴。泰國竟有65%的男性說自己有10個或更多的性夥伴,但這三個國家艾滋病的感染率卻相去甚遠。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烏干達的艾滋病感染率就已高達18%,而美國從未超過1%,泰國也並沒超過2%。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差別呢?難道這其中有著不為人知的艾滋病魔傳播的新途徑嗎?比如和人種有關?非洲抗艾為何收效甚微?非洲諸國尤其是在近些年來,都把控制艾滋病作為自己的基本國策,對預防艾滋病更是做了種種努力,積極實施相關的教育計劃,發放安全套,免費治療淋病和梅毒(這兩種潰瘍性性病極易促使艾滋病的傳播),可是他們的努力總是收效甚微,艾滋病的感染率仍居高不下。

以波札那為例,僅僅20年前那裡還沒有一個艾滋病感染者,可到1992年成年人感染的比例是20%,三年後增至33%,而如今的感染率已高達40%,在它的第二大城市佛朗西斯敦,有近一半的孕婦艾滋病毒檢測呈陽性。

對非洲艾滋病迅速蔓延的深層原因,一直沒有統一的認識。有人還將其歸咎於非洲人的營養不良,和艾滋病病毒發源於此,所以它的毒性極強等等。最後,人們還是不約而同地把焦點瞄準在非洲人有一夫多妻制的傳統和多性伴的寬容上。但是,這並沒有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

在辛巴威的調查再一次對這種觀點提出了挑戰。調查顯示,在這個艾滋病毒攜帶者已高達33%的國度里,大多數成年人一年中會有2~3個性伴侶,這與在歐美國家的調查數字基本吻合。此外,這里的娼妓一年可能會有一百多個性交對象,也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娼妓差不多,而且娼妓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與普通人基本持平,絕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高。這組研究數字,讓很多專家如墜霧中,莫名其妙。

馬丁娜·莫里斯為了徹底搞清艾滋病在性接觸中的傳播機理,親自來到了烏干達和泰國。在一年多的時間內,為了獲得相對准確的數字,她在美國———烏干達———泰國三地往返穿梭。她試圖用數學統計的方法揭開問題的謎底。莫里斯發現非人性化的調查問卷並不能得到真實的情況。因為,性行為在任何國度都是最隱私的話題,板著面孔讓人家白紙黑字地寫出來,並非易事。所以,她拋棄了哪怕是最科學的調查問卷方式,而是採用面對面促膝談心,使對方感到關注關懷的溫暖。在得到尊重理解的前提下,人家才可能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莫里斯發現,烏干達與泰國的最大區別是,烏干達男人常常同時與兩個或兩個以上性夥伴保持長期的性關系。在泰國,大多數男人只與一個女人保持長期性關系,那就是他們的妻子。在莫里斯調查的泰國男人中,有一半說他們曾與妓女發生過性關系,但很少與同一人發生兩次。他們平均一年找5次妓女。盡管很多妓女是艾滋病毒攜帶者,但這些男人受感染的危險相對來說並不大,因為他們一般與一個妓女只發生一次性關系。

經進一步研究證明,由一次性行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幾率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所以,如果一個攜帶艾滋病病毒的男人與100個未感染的女性每人發生一次性關系,那麼,他只可能使一人受到感染。眼下,烏干達之所以有33%的感染率,最大的可能就是人們在不斷地與病毒接觸。正如莫里斯所發現的,烏干達的男人和女人會與他們的多個性夥伴發生多次性關系,並持續多年。如果性夥伴中的一個感染艾滋病病毒,他們之間長期保持這種關系就很危險。這不僅是艾滋病在性接觸中傳播的規律,可能也是艾滋病在非洲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

性學家首先支持莫里斯的觀點,他們的研究成果顯示,非洲人的男女關系通常是環環相連的,不僅性夥伴兩者之間有關系,而且和性夥伴的夥伴也有關系,以次類推,形成一個范圍廣泛的性關系網。如果這個大網中的一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麼其他人就很難倖免。在預防艾滋病宣傳中只警告人們不要接觸娼妓,現在看來,長期同時擁有多個性夥伴其實更危險。

莫里斯在完成的數學模型中繼續闡釋道,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最有可能在被感染的頭幾個星期或頭幾個月將病毒傳染給別人。病毒傳染性的強弱決定於血液中病毒數量的多少,病毒越多,越容易在性交時通過體液傳染給別人。在受到感染的頭幾個星期或頭幾個月內,感染者的血液中充滿了病毒。但隨後其免疫系統就會產生抗體,於是病毒就會下降,並在數年內保持低水平。據估計,艾滋病病毒的初期感染者,將病毒傳給性夥伴的可能比長期感染者要大一百倍。

自然免疫是進化賦予人類或生物的一種寶貴財富。人類在與各種疾病抗爭的過程中自然獲得免疫力可以通過基因變異傳給後代,同時也為人類模仿這種免疫力提供了線索,以便於找到最佳的免疫方式。在醫學界早就有不同種族具有不同的免疫力的說法。艾滋病的出現使科學家對不同種族自然免疫內在表現的研究更加深入,從人種基因的角度解釋了艾滋病傳播的一些道理。

8年前,美國科學家發現,人的第三號染色體短臂上CCR5基因與HIV攻擊人的免疫T細胞有直接關系。一般情況下,HIV是通過識別T細胞表面的一種叫做CCR5趨化因子的感受器蛋白質而攻入人體免疫T細胞,並在其內部復制從而造成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其實CCR5就是一種特殊標記。但當CCR5基因編碼區域第185號氨基酸後面發生32個鹼基缺失時,就不能編碼產生這種正常的趨化因子蛋白,HIV不能識別這種蛋白,所以也就不能攻擊T細胞。這就是人類依靠基因變異而獲得自然的免疫力,它是抵抗艾滋病病毒的一道天然屏障。艾滋病與自然免疫差異有關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多少艾滋病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7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3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6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