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姓氏有什麼
俄羅斯姓氏有彼得羅夫,屠格涅夫,契科夫,普希金,高爾基,葉卡捷琳娜,彼得,謝爾蓋,米哈伊爾。葉戈爾,謝苗,奧列格,阿列克賽,瓦列里,鮑里斯,根納季,馬克西姆,尼古拉,馬特維,葉菲姆,伊戈爾,葉夫根尼,維克多,亞歷山大,瓦連京,阿納托利,尤里,斯捷潘,馬羅佐夫,波波夫等等。
俄羅斯禮儀服飾文化
俄羅斯人一般的見面禮是握手,但握手時要脫下手套。久別的親朋好友常用親吻擁抱禮,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在隆重的場合,俄羅斯人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貴賓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應邀到俄羅斯人家做客,進屋後應脫衣帽,先向女主人問好,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問好。
男士吸煙,要先徵得女士們的同意。在俄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人當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典型的俄羅斯民族服裝是男子是斜襟長袖襯衣,通常在領口和下擺有綉花,穿時在襯衣外面系一根腰帶。
襯衣一般是用麻紗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鮮艷的花布做成。褲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魚子醬,羅宋湯,還有傳統小煎餅,都是非常有民族特色的。通常在俄羅斯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肉類食品,幾乎每餐都會有牛肉,羊肉,牛肉,香腸等。
俄羅斯人常飲用的飲料有蜂蜜,格瓦斯等。俄羅斯人愛喝酒是世界聞名的,其中最重要的酒類當屬伏特加。俄羅斯人有喝茶的習慣,主要飲用紅茶。
② 俄羅斯人的名字有什麼規則
俄羅斯人姓名排列通常是名字、父名、姓,但也可以把姓放在最前面。人們給孩子們取名大多不講究內容,只要聽起來美麗動聽即可,也有些是帶有紀念意義或表示父母殷切希望、良好祝願之類的名字。其實俄羅斯的姓很多都是非常有趣的,如「戈爾巴喬夫」意思是駝背,「普希金」含「大炮」之意,「托爾斯泰」有「肥胖」之意。有趣的是,有些俄羅斯人的姓取自動物的名稱,如「扎伊采夫」(兔子)、「科羅溫」(牛)、「烏特金」(鴨子),柴可夫斯基(Чайковский)這個姓來源於俄羅斯俗名 Чайка(有海鷗之意)。有些姓竟出自一些食物和蔬菜的名稱,如:「眄拉瓦耶夫」(大麵包)、「卡普什金」(白菜)。還有的姓氏與日常生活用品及生產工具有關,如:「舒賓」(皮襖)、「捷列金」(馬車)等。
③ 俄羅斯有哪些習俗禮儀,有什麼禁忌
日常以麵包為為主食,魚,肉,禽,蛋和蔬菜為副食。他們喜愛牛,羊肉,但不大愛吃豬肉,偏愛酸,甜,咸和微辣口味的食物
俄羅斯人的早餐一般較簡單,吃上幾片黑麵包,一杯酸奶就可以了.但中餐和晚餐很江究,他們要吃肉餅,牛排,紅燒牛肉,烤羊肉串,烤山雞,魚肉丸子,炸馬鈴薯,紅繪的雞和魚等.他們愛吃中國的許多菜餚,對北京的烤鴨很欣賞,但不吃木耳,海蟄,海參之類的是品.
俄羅斯人在中餐和晚餐一定要喝湯,並且要求湯汁濃,如魚片湯,肉丸湯,雞汁湯等,
冷盤小吃中,喜吃生西紅市,生洋蔥,酸黃瓜,酸白菜,酸奶渣和酸奶油伴色拉等.他們吃冷盤時間較長.
俄羅斯以麵食為主,他們很愛吃用黑麥烤制的黑麵包。除黑麵包之外,俄羅斯人大名遠揚的特色食品還有魚子醬、酸黃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時,他們多不削皮
用餐之時,俄羅斯人多用刀叉。他們忌諱用餐發出聲響,並且不能用匙直接飲茶,或
讓其直立於杯中。通常,他們吃飯時只用盤子,而不用碗。
參加俄羅斯人的宴請時,宜對其菜餚加以稱道,並且盡量多吃一些,俄羅斯人將手放在
喉部
一般表示已經吃飽。早餐比較簡單,麵包夾火腿,喝茶,咖啡或牛奶。午餐則豐富的多,通常都有三道菜。第一道菜之前是冷盤。第一道菜是湯,俄式湯類比較營養,有土豆丁、各類蔬菜,還有肉或魚片。第二道菜肉類或是魚類加一些配菜。第三道菜是甜點和茶、咖啡之類。按照俄羅斯的習慣,菜的順序不能顛倒應邀做客時,進屋先脫衣帽,向主人及其他人問好。在主人家裡,先向女主人鞠躬問好,坐在主人讓給的位置上。
吃西餐,請左手持叉,右手持刀,麵包用手拿,一般只有在使用久時才把刀放下。舉杯飲酒請用右手。嚼東西時把嘴閉上,不能嚼出聲來。吃水果一般削皮。在宴會上須「紳士」一些,照顧身旁的旁的婦女。
禮貌禮節
他們和啤酒佐餐,酒量也很大.他們喜歡高烈性的伏加特\'\',對我們國產的"二鍋頭\'\'等白酒也是愛不釋手.他們在喝紅茶時有加檸檬和糖的習慣,通常他們不喝綠茶.酸奶和果子汁則是婦女兒童們喜愛的飲料
他們與人見面先問好,再握手致意.朋友間行擁抱禮並親面頰.與人相約,講究准時.他們尊重女性,在社交場合,男性還幫女性拉門,脫大衣,餐桌上為女性分菜等.稱呼俄羅斯人要稱其名和父名,不能只稱其姓.他們愛清潔,不隨便在公共場所仍東西.他們重視文化教育,喜歡藝術品和藝術欣賞.當代俄羅斯青年中也有不少開始崇拜西方文化.他們普便習慣洗蒸氣浴,洗法也很特別,洗時要用華樹枝抽打身子,然後用冷水澆身
當我們去俄羅斯人家裡做客時,主人一開房門,而俄羅斯人站在門口從來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進門後才握手。(斯拉夫人把夭折的孩子、亡故的長輩埋在自家門檻下,認為死者的靈魂會保佑全家平安無事。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門檻是極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門檻上,不能坐在門檻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門檻。)
俄羅斯民族的煙俗,到俄羅斯族人家裡作客,吸煙須徵得主人的同意;不能隨便吸煙、磕煙灰、扔煙頭;遞煙時忌單獨遞給一支,而要遞給煙盒;點煙時不能用一根火柴點三支煙,吸煙借火時不能拿對方已經點燃的煙。在俄羅斯族,客人來訪,若是吸煙斗,主人要將煙斗裝上煙絲後再遞給客人。
禁忌
與俄羅斯人交往不能說他們小氣.初次結識不可問對方私事.不能與他們在背後儀論第3者.對婦女忌問年齡
一、 鮮花是最好的禮物
俄羅斯人酷愛鮮花,無論生日、節日,還是平常做客,都離不開鮮花。贈送鮮花必須是單數。三八婦女節時,給女友送相思花;送給男人的花一般是高莖、顏色艷麗的大花;對方有人去世時,要送雙數的鮮花,可以送康乃馨或鬱金香。
二、 三記吻
俄羅斯人見面和告別時,習慣於接吻和擁抱。特別是親人和好友,要在面頰上連吻三下:左右左
三、 贊語要恰當
通常情況下,俄羅斯人在寒喧、交談時,對人的外表、裝束,身段和風度都可以誇獎,面對人的身體狀況不能恭維,這習慣正好與中國人不同。在俄羅斯,幾乎聽不到諸如:「你身體真好」、「你真健康、不生毛病」這些恭維話,因為在俄羅斯人的習慣中,這類話是不準說的,人們覺得說了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五、 看見空桶不吉利
俄羅斯人認為,如果你在路上看見有人手提空桶,或者挑著兩只空桶,是不祥之兆。如果遇見桶里盛滿了水,就是好兆頭。
六、 數字的好惡
與許多西方國家的公民一樣,俄羅斯人也不喜歡13這個數字,因為背叛耶穌的猶太在「最後的晚餐」中排列第13。俄羅斯人也不喜歡666這個數字,認為它是魔鬼。俄羅斯人喜歡7這個數字,可能與東正教有關,因為7得到上帝的寵愛,上帝用6天時間創造了世界,一天休息,這就是一周的來歷。在俄語里,7經常被用來形容好的事情。
服裝
在冰天雪地,腳蹬長統靴,腿穿單絲襪,身著超短裙,外套一件銀狐或蘭狐段大衣,是莫斯科冬天一景。不過莫斯科的風硬,必須帶帽子。參加晚會、觀看演出,俄羅斯人習慣穿晚禮服,尤其是看芭蕾舞劇,顯得特別高貴
習俗俄羅斯大都講究儀表,注重服飾。在俄羅斯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
在城市裡,俄羅斯目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
前去拜訪俄羅斯人時,進門之後務請立即自覺地脫下外套、手套和帽子,並且摘下墨鏡。這是一種禮貌。
:俄羅斯人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貴賓,這是因為在古俄羅斯鹽很珍貴,只有款待賓客時才用。麵包在當時代表著富裕和地位。一般將麵包放在鋪有精緻刺綉方巾的托盤上。由主人獻給尊貴的客人。客人先對麵包示以親吻,然後掰一小塊,撒上點鹽,品嘗一下,表示感謝
俄羅斯人見面一般接吻和擁抱,是俄羅斯人的重要禮節,男女在隆重的場合相遇,常常是男子彎腰吻女子手背,日常生活中,長輩吻晚輩的面頰三次(先右、後左、再右),男子間只能擁抱,親兄弟姐妹見面,可擁抱親吻。尊重女子是俄國社會風尚,女士優先顯示了俄羅斯紳士風度。男士吸煙要先徵得女士們的同意,讓煙時不能單獨遞一支,要遞上一整盒,相互點煙時,不能連續點三支煙。俄羅斯人喜歡結交朋友,待人友好親切,感情真摯熱烈。公共場合人們相互談話低聲細語,從不大聲喧嘩,妨礙他人。與人交談,不打斷別人講話,以表示尊重。談話時不習慣問長問短,聽對方講話時不能左顧右盼或做小動作。初次見面,不宜問生活細節,尤其對婦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當面問她們的年齡。朋友久別重逢,寒喧問候時,切不可談論胖瘦,俄羅斯人有這一習慣,特別是對婦女,他們覺得這是形容他們臃腫醜陋。俄羅斯人十分注重儀表美,外出時衣冠楚楚,他們認為不扣好紐扣或把外衣搭在肩上都是不文明的表現。 羅斯人視「葵花」為國花,最討厭「 13」這個數字,最忌諱13個人聚在一起,而數字「7」卻意味著幸福或成功。黑色表示肅穆、不祥或晦氣。鏡子被視為「神聖物品」,打碎鏡子意味著個人生活將出現疾病和災難,打翻鹽瓶,鹽罐是家庭不和的預兆,但要打碎盤、碟子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俄羅斯人都有兩個神靈,左方為凶神,右方為善良的保護神,因此學生忌用左手抽考簽,熟人見面不能用左手握手,早晨起來不可左腳先著地。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對兔子的印象很壞,認為兔子是一種 怯弱的動物,如果兔子從自己跟前跑過,那便是一種不祥的預兆。認為看到提空桶子過街的人,是凶兆
在稱呼方面,在正式場合,他們也採用「先生」、「小姐」、「夫人」之類的稱呼。在俄羅斯,人們非常看重人的社會地位。因此對有職務、學銜、軍銜的人,最好以其職務、學銜、軍銜相稱。
依照俄羅斯民俗,在用姓名稱呼俄羅斯人時,可按彼此之間的不同關系,具體採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與初次見面之人打交道時,或是在極為正規的場合,才有必要將俄羅斯人的姓名的三個部分連在一道稱呼
1.忌諱黃色,俄羅斯人認為黃色是不吉利的顏色,送禮時一般忌諱送黃色的東西,衣服也忌諱純黃色的。
2.忌諱五月成婚。一般人忌諱在五月成婚。認為這個月里的婚姻是充滿了苦難很失敗的婚姻。
3.忌諱就餐時照鏡子,就餐時不可以照鏡子,也不能戴帽子做到餐桌旁,這些被認為會招來不幸。
5.忌諱送蠟燭。俄羅斯人通常把蠟燭認為是能帶來死亡的不詳之物,因而送此物等於詛咒對方早日死去。
6.忌諱學貓頭鷹叫。這預示著人將受到死亡的威脅。
1)忌交叉握手。
2)忌議論婦女長相。
3)忌詢問婦女年齡。
4)忌過分贊美。
5)忌恭維身體健康。
6)忌隔著門檻交談和握手。
7)忌一根火柴點3支香煙。
8)忌提前祝賀生日。
9)忌用手指點對方。
10)忌做「不速之客」。
數字禁忌
1)忌「13」。
2)忌「星期五」。
3)忌雙數。
生活中的禁忌
1)忌黃色。
2)忌坐桌角吃飯。
3)忌看見兔子或黑貓橫穿道路。
4)忌左腳先下床。
5)忌用死人觸摸過的東西。
6)忌五月成婚。
7)忌結婚日下雨。
8)忌親人離家遠行時打掃房間。
9)忌打翻鹽罐。1
10)忌就餐時照鏡子。
11)忌把麵包底朝天倒放。
12)忌把吃剩的主食留放在盛骨頭的盤內。
13)忌用刀把食物送進嘴裡。
14)忌在房屋裡吹口哨。
15)忌學貓頭鷹叫。
16)忌衣服穿在身上縫補釘或鈕扣。
17)忌婦女婦女不戴頭巾進教堂。
18)忌縫制衣服時線纏在一起。
19)忌反穿衣服。
20)忌考試前理發。
送禮時的禁忌
1)忌贈送刀叉等有利刃或齒狀物品。
2)忌送手帕。
3)忌送蠟燭。
4)忌送野花。
5)忌送黃色和三色以上混雜的花。6)忌送活貓。
7)忌送空錢包。
④ 俄羅斯人忌諱什麼
忌諱學貓頭鷹叫。這預示著人將受到死亡的威脅。
忌諱雙數,俄羅斯人認為單數才是最好的,所以送花給俄羅斯人的時候不要送雙數的花
俄羅斯認為左手主凶,不管是握手還是遞東西,最好用右手
俄羅斯人忌諱在室內吹口哨
也忌諱在室內打傘
俄羅斯人忌諱黃色,俄羅斯人認為黃色是不吉利的顏色,送禮時一般忌諱送黃色的東西,衣服也忌諱純黃色的。
想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嗎?可以關注微信視頻號:全球范。帶你了解更多俄羅斯方面的內容,還有美女哦
⑤ 關於俄羅斯人姓名的學問,向了解俄羅斯文化的人請教!
我也不太清楚,為了你這五分,專門查的資料,挺全的,將就看看吧,呵呵..
俄羅斯人的姓名全稱由名字、父稱和姓三部分組成,男女性別的不同,一般在詞尾的變化中表現出來。此外,尚有各種各樣的小名、愛稱和昵稱等。
一、俄羅斯人的名字
在古俄羅斯,任何一個詞都可以用來作為人的名字,人們把名字視為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認為幸福或成功、疾病或死亡、堅強或軟弱等,往往和名字聯系在一起。當時,人們的名字更多的是渾名、綽號,它們五花八門。有些名字反映了父母的情緒和他們對孩子的感情,如「日丹」來源於「等待」一詞,意味著「盼望的孩子」;
「米利亞」來源於「親愛的」一詞,意味著「可愛的孩子」。有些名字根據孩子的外表而取,如「庫德里亞什」——一個卷發的孩子,「洛班」——額頭高或寬的人。有些名字則表示孩子出生的順序或他們在家庭中的地位,如「別爾夫什卡」——第一個孩子,「弗托里亞克」——第二個孩子,「奧金涅茨」——惟一的兒子,
「鮑爾沙克」——大兒子, 「門沙克」——小兒子。如果孩子出世時恰逢春天,常常會給他取名為「維什尼亞克」,因為這個季節正是櫻花盛開的時候;而如果孩子在冬天降生,往往會取名「莫洛斯」,即寒冷之意。有的名字和人的職業相聯系,如「柯熱米亞卡」,表示這個人是制皮匠。有些名字則和植物、動物的名稱有聯系。有些名字與不好的、不美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是貶義的,如「格良茲努哈」源於「骯臟的」一詞,「扎赫沃基」源自「生病」一詞,這些難聽的名字是起預防作用的,保護孩子免受邪惡、死神的侵害。古俄羅斯人相信,惡神對用這樣名字的孩子不感興趣,也不會加害他們,這些醜陋的名字甚至能夠嚇住一些惡神而保護孩子的安全。
10世紀末,東正教傳人古羅斯。弗拉基米爾大公娶了拜占庭的公主為妻,把東正教定為國教。從此,俄羅斯開始了一個東正教統治的時代。同時,由教會在洗禮時取教名的習俗也傳人俄國。這就是說,根據教會的規定,必須在洗禮時給孩子取名,所取的名字就是這一天或出生至洗禮之間幾日內所慶祝的那個神的名字。這種教規名字記載在教會的日歷上,所以又稱做日歷名。而其他一切名字都被宣布為非教規名字,是不允許給孩子取的。因此,從10世紀末開始,教會名字逐漸取代古俄羅斯名字,到17—19世紀,古俄羅斯名字已經完全被遺忘,也停止使用了。這樣,十月革命前,俄國的所有孩子取的都是教會名字。因此,過去俄國人給孩子取名並不自由,而且名字的范圍相當窄,絕大部分孩子的名字大多取自200多個最常用的名字中。據統計,每千個男孩中有240個取名為「伊凡」,每千個女孩中有200個取名為「瑪麗婭」。這些名字都來源於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古猶太等語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並不十分重視個人名字有什麼意義和來自何方,但是,每一個名字就像其他詞一樣,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最初的意義。幾乎所有出自古希臘語的名字,都強調人們精神或體質上的優點,如「安德烈」——勇敢的,「葉夫根尼」——高尚的,
「葛利高里」——精神十足的, 「列昂尼得」——獅子般的, 「葉卡捷林娜」——純潔, 「葉蓮娜」——光明的, 「卓婭」———生命,「伊林娜」——和平,「拉利莎」——海燕,「塔吉揚娜」——創辦者。大多數拉丁名字也表示人身上好的品質,如「維克多」——勝利者,
「瓦連京」——健康的, 「維塔里耶」——有生命力的,「娜塔利婭」——天然的,「瑪林娜」——海洋的。古猶太名字與古希臘和拉丁名字的區別在於對待上帝的態度,如「丹尼爾」——上帝法庭,「伊凡」——上帝贈給,「伊利亞」——上帝之力,「葉利扎維塔」——敬仰上帝的,
「瑪麗婭」——上帝所愛的。俄羅斯和斯拉夫的名字也有自己普通的意義,如「瓦吉姆」——莽漢,「鮑里斯」——為光榮而斗爭,「拉達」——可愛的,「柳德米拉」——熱愛人的。總之,俄羅斯人的教會名字來源於國外,從10世紀以後逐漸在俄羅斯廣泛流行和使用。
沙俄時期曾經形成了一個教士尤其是僧侶使用的名字類別,教士和僧侶們要改變自己的世俗名字為僧侶名字。斯拉夫字母的創始人基里爾這個名字就是僧侶名,他的世俗名字是「康斯坦丁」。這類僧侶名逐漸地分離出來,世俗之人幾乎不再使用,如「尼康」、「安德洛尼克」、「巴拉基」等。不過僧侶名與世俗名使用同樣的字母。
十月革命後,教會與國家、學校分離,父母獲得了給孩子自由取名的權利。人們給孩子們取名大多不講究內容,只要聽起來美麗動聽即可,也有些是帶有紀念意義或表示父母殷切希望、良好祝願之類的名字。於是,出現了一些十月革命前沒有見過的名字。新名的創造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父母們自己開始組成新名字,力求以此反映發生的新事件、新思想,如「列夫米拉」——世界革命,「列夫捷特」——革命的孩子,「奧克吉勃林娜」——十月革命, 「尼涅爾」——「列寧」拼音的倒讀等。其次是開始廣泛採用外國名字,尤其是為女孩取名,如「埃維林娜」、「愛利扎」、「若娜」、「黛安娜」等,當然也有給男孩取的,如「托姆」、「愛德華特」、「埃米爾」等。如「朱麗葉」的名字就來自莎士比亞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在30年代,給孩子起外國名字的風氣達到高潮。第三是某些古老的斯拉夫名字開始復興,如「斯塔尼斯拉夫」、「柳芭娃」、「維利斯托夫」等。總之,給孩子取新名字成為當時的一種時髦和風尚,許多人給自己孩子取的名字都有具體的含義,力求避免毫無意義的字母組合,使人們明白它的意思。然而,在俄語中,名字與意義不聯系的傳統極其根深蒂固,仍有許多人對新名字不習慣,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取了新式名字,大多數孩子取的仍是傳統名字。
在俄羅斯,哪些名字最常見呢?在不同的地區,甚至不同的階層,最流行的名字都不盡相同。在農民階層中,最常見的名字是:「加夫里拉」、「葉緬利揚」、「達尼婭」、「瑪爾華」、「格拉西姆」、「阿里娜」等,這些名字在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在H·A·涅克拉索夫、H·C·屠格涅夫等文學巨匠的著作中,都是這樣稱呼農夫的。即使現在,在農村中也可見到叫這類名字的上年紀的人。而在城市中,這種名字則很少見。這種名字往往是和昔日農村中被壓迫的形象聯系在一起的,因此現在誰也不願給孩子取這種名字。而諸如「尼古拉」、「亞歷山大」、「伊凡」、「彼得」、「安娜」、「瑪麗婭」這類名字並不具有特定階層的印記,所有的人,不分階層,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百姓,在農民、市民、工人等各式人中都可見到,使用比較普遍。俄羅斯人最常見的名字是「伊凡」,民間傳說中的諸神之一就叫伊凡·庫帕拉,東斯拉夫人的夏至節就稱做伊凡節,是祈求豐收、健康和幸福的節日,因此,伊凡常常成為俄羅斯的代名詞。俄羅斯人常用的名字不多,只有幾十個。
俄羅斯人的名字有性別的區分。
俄羅斯人的名字相當於中國人的大名,即為正式名字。此外,尚有小名、愛稱。愛稱含有愛撫的意思,是小名的一種,所以也可稱為表愛的小名。大名與小名、愛稱的關系是固定不變的,即有什麼大名,就有與之相對應的小名和愛稱。愛稱是由小名演變而來的。同一個名字可以加不同的後綴,因此,一個名字可以有幾個小名和愛稱。由於小名經常以—α、—я結尾,所以根據它們很難確定這個小名的性別。如「沙尼亞」和「薩沙」既是「亞歷山大」的小名,也是「亞歷山德拉」的小名;
「瓦利亞」既是「瓦連京」、「瓦連利」的小名,又是「瓦連京娜」、「瓦連莉婭」的小名。小名和愛稱有時也往往混用,無嚴格區別,要視雙方之間的關系、習慣以及當時的情況而定。
昵稱是一種隨便的、不客氣的稱呼,其構成方法大都是在名字或小名之後加—ка(卡),如「阿勃拉沙」呢稱為「阿勃拉什卡」,等等。
小名不是正式的名字,護照里、個人證件里和戶籍冊內的名字才是正式的名字,是大名,人們在正式場合要用大名稱呼。
二、父稱和姓
(一)父稱
父稱由父名變化而來,是人名全稱的一部分。這是俄國人姓名的特點之一。
父稱的組成是:男性在父名後加後綴—ич、—ович、—евич(音譯分別為—依奇、—奧維奇、—耶維奇),女性在父名後加後綴—овна、—евна、—нична(音譯分別為—奧夫娜、—耶夫娜、—妮契娜)。如彼得——彼得洛維奇(彼得之子),彼得洛夫娜(彼得之女);安德烈——安德烈維奇(安德烈之子),安德烈耶夫娜(安德烈之女)等。
在古代,後綴—ич並非指父稱,而是表示動物的幼雛,可加在普通名詞之後;以—ович等後綴結尾的詞,最初也不是父稱,而是稱呼貴族和宗教界孩子的普通名詞。古時候,人們按父名稱呼兒子時,可在父名之後加後綴—ич、—ович、—евич,它們只不過是具有表示這是某人的兒子之意的字母,並非是完全現代意義上的父稱,只是到了後來,帶有這些後綴的個人名字作為父稱鞏固了下來。
(二)姓
每個人都有姓,姓是世代相傳的,在一切正式文件中都要使用。因此,姓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社會性符號,是姓名的重要部分。但在14世紀以前,俄羅斯人沒有姓。姓氏在俄羅斯的傳播經歷了一個相當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姓氏」一詞是拉丁語,是彼得大帝學習西歐後引進俄語的。在俄語中,「姓」起初用來表示「家庭」,只是到了19世紀,「姓」才逐漸獲得了第二層意思,而後成為可繼承的家庭姓氏,與個人的名字組合在一起。從14世紀到16世紀中葉,大公們和貴族開始使用姓氏,在16~17世紀時期,地主豪門形成了姓氏,而一般普通平民,除了有名望的殷商巨富外,直至19世紀初尚未最終確定姓氏,甚至僧侶們的姓也是在18世紀和19世紀初才確定的,而絕大部分農奴直至19世紀中葉還沒有姓。因此,姓氏起初是上層貴族的一種特權。
在姓出現以前,俄羅斯人的先祖廣泛使用父稱和綽號,以後由這些父稱和綽號演變成各種不同的姓氏,在每個家族內代代相傳。綽號是出於玩笑、譏諷等原因而給人的稱呼,它一般表示該人的性格、外表、行動等方面的某些特點。綽號是在較窄的圈子中、彼此很熟悉的人之間的一個非正式的補充性名字,用於口語中。因此,給人取綽號的是那些和他共同生活和勞動的親人、朋友、鄰居等。在俄羅斯,所有的人都有綽號,即使現在,在孩子和未成年人中間,綽號仍很流行。如一個姓斯托羅尼柯娃的女孩,就可能獲得「巴拉萊卡」的綽號,因為巴拉萊卡琴是一種弦樂器,上面有弦,弦的音為「斯托羅娜」,和女孩的姓近似;而一個名叫葉夫根尼的男孩,則可能獲得了「奧涅金」這個文學名著中主角的綽號。
在俄羅斯還有一種渾名,它的使用有三種情況:第一是表示與人生活在一起的動物的名字,如沙利克(狗)、瓦西卡(貓)、維赫里(馬)等;第二是某些秘密組織成員的化名;第三是表示一個人的非正式的玩笑名,即綽號。許多俄羅斯姓氏就是由綽號演變而來的,如一個白頭發的人,鄰居根據他一頭淺發給了他一個綽號「別里亞克」(白兔),這個人的孩子就往往被人稱為別里亞克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成了他的姓----別列科夫,一代代傳了下去,盡管現在有這個姓的人的頭發也許是深褐色的。又如,有的人因好鬥而被叫做「佩圖赫」(公雞),有的人因腿長而被稱為「茹拉夫萊」(鶴)等,這些綽號逐漸變成為姓氏——佩圖霍夫、茹拉夫廖夫等。
俄羅斯的姓氏不僅可由綽號演變組成,個人名字的各種形式也可作為姓氏的基礎,這就使得俄羅斯姓氏愈加多樣化。「瓦西里」是一個流行的俄國名字,源自希臘語,由這個名字及其多種形式組成了50多個感情色彩彼此不同的姓,而「伊凡」這個名字可以組成100多個不同的姓。還有許多俄羅斯姓氏是由父稱組成的。
俄羅斯神職人員的姓頗有特點,他們有的用所服務的教堂的名稱作姓,如托洛茨基(三聖教堂)、波戈洛夫斯基(聖母教堂)等。很多神父的姓常以—ский(斯基)結尾,這是模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姓,因為當時有許多來自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神父在教會管理部門任職或教會學校中任教,以—ский結尾的姓是神職人員最典型的姓。一些孩子本來已經有姓,但一旦入了教會學校,他的原姓後面就加上—ский,如伊凡諾夫就變成了伊凡諾夫斯基;如果孩子沒有姓,就在他父親的名字後面加—ский,如他父親叫費多羅夫,他的姓就是費多羅夫斯基。有時把姓的詞根譯成拉丁文,然後加—ский,如納捷什金,其本意是「希望」,譯成拉丁文,則為「spero」,於是就變成了斯別洛斯基。
以—結尾的姓還常常由地域名稱演變而來。如果某人出生在名叫別洛佐沃的村子,他就可以姓別洛佐夫斯基。許多古代大公常常以他們管轄的領地名為姓。某些以—ич結尾的姓是由白俄羅斯轉變來的,如斯塔謝耶維奇、馬圖謝耶維奇等。以—цх、—ых結尾的姓,如切爾雷赫、列基赫等在西伯利亞很流行。
在俄羅斯還經常能見到外國姓氏。許多來自其他國家的人,娶了俄羅斯妻子後,他們的外國姓氏就保留了下來。此外,在俄羅斯自古以來就生活著不少講不同語言的少數民族,他們和俄羅斯族人混居一起,在許多情況下保留了本民族的名字,並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外國姓氏也俄羅斯化了,如義大利的姓「契切利」變成了「契切林」;匈牙利的姓「卡拉什」變成了「卡拉紹夫」,以後又變成了「卡拉切夫」。少數民族的姓也有類似情況,如韃靼人的名「穆罕」演變成「穆哈諾夫」,等等。
農奴在解放後開始獲得姓氏,因此可以認為19世紀後期是俄羅斯全部居民開始有姓氏的新時期。這時,一部分農民被授予他們往日地主的姓氏,出現了全村姓一個姓的村子;一部分農民在證件中被授給俗姓,即全家的綽號;一部分農民則把父名轉為姓。整個過程極為復雜,並且仍有不少人繼續沒有姓氏。1897年全俄居民進行登記時,幾乎75%的鄉村居民沒有姓,他們只滿足於為最要好的鄰居及親朋至友取熟悉的所謂俗姓或綽號。直到本世紀20~30年代,還有幾乎近一半的農村人口尚無真正的姓氏,只是到了1932年12月至1933年1月辦理國民身份證時才有了姓。可以說,只有這時俄羅斯人獲得姓氏的過程才算完成。
需要指出的是,許多文學巨著中主角個人的名字,尤其是姓,是具有文學內涵的,它們的選用不是偶然的。作者在給自己作品的主角取名和姓時,一般都給其注入某種特徵,並隨作者的意圖而呈現不同色彩。如格利鮑耶陀夫的《聰明誤》中的「莫爾恰林」,這個姓來自動詞молчаяь(沉默)。顯然,這個人物喜歡沉默,在上司面前一言不發,並以此來討好上司。
「莫爾恰林」在著作中就成為逢迎巴結上司的奴顏心理的化身。普希金的名著《葉夫根尼·奧涅金》中的主人翁「奧涅金」,這個姓是由一條流經北方注入白海的河名演變而來的,作者取這個姓是想強調葉夫根尼嚴厲的性格、冷酷的心腸以及過於理性的智慧。因此,文學作品中主角的姓是別具意義的。
俄羅斯人的姓氏雖然繁多,但常用的姓並不很多。據莫斯科住址問訊處的資料表明,在首都900多萬人中,姓伊凡諾夫的有11萬多人,姓彼得洛夫的約6萬多人,姓西多羅夫的有2.5萬多人。這三大姓在全俄也是人數最多的,而姓其他姓氏的人就較少。最短、最少見的姓氏是一個俄文字母「o」(奧),在莫斯科只有一人。
按照俄國的風俗習慣,女子出嫁後一般應改用丈夫的姓,當然姓氏的結尾應是陰性的,名字和父稱不變。不過有的人仍保留原姓,有少數人夫姓和原姓並用,中間用連詞符號連接。
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父稱和姓雖然相同,但由於性別不同,表達形式也不一樣,主要表現在詞尾的變化上。男性的父稱在父名後加表示陽性的後綴,多數為「維奇」;女性的父稱是在父名後加表示陰性的後綴,多數為「芙娜」。男人姓的結尾多為「夫」、「斯基」等,女人姓的結尾多為「娃」、「卡婭」等。如一家兄妹,其父姓伊凡諾夫,名伊凡,則他們的父稱和姓分別是:伊凡諾維奇·伊凡諾夫(男性)、伊凡諾芙娜·伊凡諾娃(女性)。
三、姓名的使用和化名
(一)姓名的使用
俄羅斯人姓名的全稱用於正式場合,全稱有三部分,其順序一般是:名字+父稱+姓。由於情況不同,這一順序可以變化,有時姓會放在第一位,近些年來這種排列順序已不鮮見。全稱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作用范圍。名字用來區別某個熟人圈子或家庭中的各個人,姓用來幫助區別這個家庭和另一個家庭的成員,父稱用以表示孩子們與父親的關系。俄羅斯人對姓名的使用很講究,交際性質、場合不同,使用的方式也就不同。父稱並非總是要用,只是在傳統習慣很牢固的情況下,為了表示尊敬或強調說話者與對話者關系的正式性時才使用。小名或愛稱不能和父稱連用,如米哈依爾·維克托洛維奇不能說成米沙·維克托洛維奇。現將各種使用情況分述如下:
名字+父稱+姓,這一全稱形式是在非常正式的場合下使用的。如在正式場合,陌生成年人之間相互介紹時,一般用全稱;在正式公文、各種正式證件中,姓名的書寫必須用全稱,如「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非正式文件中,一般情況下,名字和父稱可以縮寫,只寫第一個字母,但姓氏必須完整,不能縮寫,如「Л·H·托爾斯泰」,各部分之間用圓點分開,翻譯時譯第一個音節,即「列·尼·托爾斯泰」。縮寫詞可以不讀,必要時仍須全讀。
名字+父稱,這是俄羅斯人相互稱呼的正式形式。在工作集體中,關系友好、熟悉的人之間的日常稱呼可以直接使用名字,但是如果具有工作性質時,則要用正式的稱呼,即名字十父稱;在學校里,學生對教師要用名字+父稱來稱呼;在家庭關系中,青年夫婦對對方的父母、祖父母一般用名字+父稱的稱呼(如果這家並未規定用爸爸或媽媽的稱呼);對關系較遠的親戚也使用名字+父稱的稱呼。總之,對上級、長輩、地位較高的人,或對已婚婦女,為表示對對方的尊重,都使用名字+父稱的稱呼。這一稱呼還可以表示客氣或雙方關系一般。
名字+姓,這是較為正式的稱呼,是尊稱,在各種場合都可使用,較為廣泛。一個人成為名人後,有了一定的社會聲望,一般使用名字十姓的稱呼;在海報、廣播、劇場報幕等類似情況下,往往也用演員、作家、運動員的名字+姓;記者、作家等在報道、攝影、寫作等作品中,一般也只署名字+姓。
此外,在相互介紹和自我介紹時,往往只稱姓氏,如「我來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彼得洛夫,是英語教師」等。大學生之間只用名字,少年兒童之間也只用名字,而且大多用愛稱。成年人向少年兒童作自我介紹時,一般按兒童習慣,只說自己的名字。長者對年幼者、教師對學生、軍官對士兵、技師對青年工人等,通常只用姓來稱呼。但如果是鄭重其事的正式稱呼,則一般使用名字+姓的形式。
姓加上先生、同志,或和職稱、職務等詞連用,是一種公式性的稱呼,沒有任何含義,使用得較為廣泛,它既可用於一些較嚴肅的正式場合,如會議、工作時間稱呼同事,這是強調人們關系的正式性;也可用於其他非正式場合,如在大街上、公共汽車上等。對不知其名字和父稱的不太熟悉的人,也可使用這一稱呼。不過,當姓與職務連用時,大多在不太熟悉的人之間,或表示對比較有名望的人含有某種敬意,如葉利欽總統等。但是,名字、名字+父稱、全稱不能與先生、同志之類的詞連用,只是在某段時期,即革命年代,曾出現過名字十同志的連用法,它為的是強調這個人是屬於黨的人。
父稱可以單獨用來代替名字,在這種情況下,說話者想強調對某人的特殊關系,帶有好感和愛戴的色彩。如高爾基的小說《母親》中稱女主角為尼洛夫娜,這不是名,而是父稱,代替了名字。這種用法在俄羅斯淵遠流長,在古史籍《伊戈爾遠征記》中就有先例,伊戈爾大公的妻子被稱為雅拉斯拉夫娜,這並不是名字,而是真正的父稱。在口語中。人們對有生活經驗的年長者也只用父稱稱呼,這時它具有特別的尊敬色彩和某種古老的風味。不過,學生對自己的教師盡管懷有極大的尊敬,從禮節觀點看,不能只用父稱來稱呼他。老年人之間,尤其在農村,彼此往往只用父稱相稱,不過這種情況主要用於口語中。對青年人不能只用父稱,因為這相當於叫一個小青年為老爺爺或老奶奶,是十分可笑的。因此不能隨便用父稱來稱呼人,要用得恰如其分。
親人朋友之間一般使用名字互相稱呼,但年幼者對年長者很少只使用名字相稱,而是使用名字+父稱的稱呼,以表示禮貌和尊敬。
小名和愛稱則用於關系更加密切的人們之間,兩者往往混用,視雙方之間的關系、習慣以及當時的情況而定,沒有嚴格的區別。年長者對年幼者經常使用小名和愛稱。
昵稱則是日常生活中比較隨便和不客氣的稱呼法,隨使用者的關系和語氣而含有不同的意味。在不拘束的朋友之間,它是一種不拘禮節的隨便稱呼,表示雙方關系極為親密和融洽;在關系並不親密的人之間用呢稱,往往表示對對方某種程度的輕視。
(二)化名
在生活中常常由於某種原因,有的人必須隱瞞自己的真實名字而使用化名。「化名」一詞來自希臘文,意為假的名字。但實際上,有不少化名現在很難說是假的名字了,實際上已成為真名,證件中的真實名字僅僅從法律角度說是真的,而社會廣泛認同的化名也是真名。《真正的人》一書的作者鮑利斯·波列伏依,其真正注冊的姓是坎波夫,波列伏依只是他的化名,但對於廣大讀者來說,他的真姓與其說是坎波夫,到不如說是波列伏依。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列寧這個姓也是化名,他的真姓是馬里揚諾夫;馬克西姆·高爾基也是化名,是阿列克塞·馬克西姆·彼什科夫開始自己文學生涯時所用過的許多化名中的一個。這些化名國內外聞名,因此常常出現化名排擠真名的有趣現象。
最經常使用化名的是作家和演員這個階層的人。十月革命前,貴族們認為上舞台是卑賤的事,但是劇場的神奇、演員職業的不尋常又非常吸引貴族家庭的青年男女。為了不給父母和家庭丟臉,他們在參加劇場工作時不得不變更自己的真姓。著名戲劇藝術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真姓是阿列克塞,他第一次使用化名是在1885年1月的演出中。這種使用化名的習慣流傳了下來,不過原因已經不同了。作家或詩人,有時因擔任公職,或者由於其他原因,不能公開承認自己的作者身份,不得不用化名發表自己的作品。如M·E·薩爾蒂科夫是副省長,他發表自己的小說時用的化名是謝德林,大部分讀者知道的是他的復姓——薩爾蒂科夫—謝德林。許多現代俄羅斯作家和記者也有化名,尤其是記者,經常用化名在同一期刊上發表自己兩篇以上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往往用真名,這已成為一種傳統。但是創作集體用化名的情況很少見。
⑥ 俄羅斯的姓氏
原來,14世紀前,俄羅斯人沒有姓。「姓氏」一詞是彼得大帝學習西歐引進俄語的。再晚些時候,俄羅斯人有了姓,但只是豪門貴族的特權,貧民百姓不能使用姓。
最早出現的姓來源於河的名稱。例如「庫爾布斯基」這個姓,就來源於庫爾巴河,意思是「住在庫爾巴河邊的人」。有些姓原本是根據一些人的外貌特徵和舉止風度所起的綽號,但隨著光陰的流逝,這些綽號便成了姓,如:「爾布恩·尼希」是「駝背乞丐」的意思;「別列科夫」最初是長淺黃頭發的人的綽號,現在自然長黑頭發的人也可以用這個姓了。
有趣的是,有些俄羅斯人的姓取自動物的名稱,如「扎伊采夫」(兔子)、「科羅溫」(牛)、「烏特金」(鴨子)。據說,古代俄羅斯人非常迷信,許多傳說中,某些動物、禽類不是呼風喚雨的神,便是點石成金的仙。於是人們就以它們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姓,以求具有那些「神仙」的本領,或者求得它們的保佑。
我們還可以從一些人的姓中分別出其祖先所從事的職業, 如:「洛特尼克夫」(鐵匠)、「邦達列夫」(箍桶匠)等等。
俄羅斯姓氏起源各種各樣,不勝枚舉。有些姓竟出自一些食物和蔬菜的名稱,如:「眄拉瓦耶夫」(大麵包)、「卡普什金」(白菜)。還有的姓氏與日常生活用品及生產工具有關,如:「舒賓」(皮襖)、「捷列金」(馬車)等。
十月革命後,由於連年戰爭,蘇聯出現了大量不知生身父母姓氏的孤兒,其中很多人給自己起了帶有濃烈時代色彩的姓,譬如「馬爾林」就是以馬克思和列寧兩個人的姓的第一音節組合的。據說,「斯大林」(鋼鐵)的姓是列寧給起的,列寧認為他的性格像鋼鐵一樣堅強,而列寧本人的姓則取自俄羅斯著名的勒拿河,此河流經西伯利亞,是列寧流放的地方,由此可體會到列寧博大胸懷。
⑦ 俄羅斯族禁忌有什麼
俄羅期族很講究禮節,見面時要打招呼。或鞠躬行禮、握手。在社交中,接吻禮節也比較盛行,但也有種種禁忌,如朋友之間只能互吻面頰,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婦女的手背,只有長輩才能吻晚輩的額頭等等。
到俄羅斯族家作客時,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方可進屋,進了屋子要摘帽,坐在主人讓給的座位上,不能坐床。客人若要吸煙,必須事先徵得主人的同意;在給人遞煙時,不得單獨遞一支,而要遞煙盒,點煙時,不能一根火柴點三個人的煙,吸煙借火時不能拿對方的煙。婦女在長輩或客人面前,必須戴頭巾,以示尊重。
赴家庭宴會時,一般應比預訂的時間晚15分鍾到,但不宜更晚。吃飯用過的刀、叉、勺不得放在桌布上,要搭在盤沿上。俄羅斯族人愛吃肉,但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時必須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進屋,過去是用於迎新娘和貴賓的,現在也用於一般社交場合。
俄羅斯族人在生活中還很忌諱數字,尤其是13和星期五,被稱為是鬼數,最不吉利。原因出自宗教。據《聖經》記載:耶酥曾召12門徒,傳教於猶太各地。後為猶太教當權者所仇視,被捕送交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於星期五被釘死於十字架。此後,信仰基督教的民族都以這兩個數字和日子為忌諱。俄羅斯人請客時從不請13個客人,結婚時也要避開每月的13日,家庭一般不在星期五舉行較有紀念意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