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超級雷達有多少馬赫

俄羅斯超級雷達有多少馬赫

發布時間:2023-03-21 00:38:42

① 俄羅斯S-37「金雕」戰斗機主要性能參數有哪些

S-37戰斗機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第四代多用途隱身戰斗機,綽號為「金雕」。該機獨具匠心地採用前掠翼式布局,具有超強的機動性。

S-37於1997年9月25日首飛。該機翼展16.7米,機長22.6米,機高5.4米,具有超聲速巡航能力,最大速度時馬赫數為1.6。

該機採用多種隱身技術,雷達反射面積僅有0.5米2,裝備數字式X波段多模相控陣雷達,對空探測距離為245千米,對地探測距離為170千米,可同時探測跟蹤20個目標並引導攻擊其中8個目標,機載射程達400千米高超聲速KS-172空空導彈、RVV-AE中程空空導彈和1門20毫米航炮。外形兇猛強悍的「金雕」在空戰中,還可以利用後視雷達和R-73後射空空導彈攻擊身後的目標。

② 導彈速度一秒多少

一般反坦克導彈速度200m/s
空空/地空導彈速度為600-1200m/s,2-4馬赫,有些更快。
反艦導彈200-900m/s,約2-3馬赫,有些更快。
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的速度,的確可以高達每秒數公里,但那是墜落速度,不是飛行速度。

就現代火箭發動機的性能和結構水平來說,單級火箭所能達到的飛行速度不超過每秒6千米

以運載神六的火箭為例,在大氣層中1300公里/小時的速度,摺合下來,約為360m/s,1馬赫出頭一點,的確看起來不是很快。出了大氣層,地球引力、空氣摩擦力逐漸變小,這樣才能在大推力火箭的加速下,達到或者接近第一宇宙速度:7.9km/s。

③ 導彈速度達到10馬赫時,就能夠突防全球所有的現役防空系統。這是為什麼

導彈突防能力的反戰和反導系統的發展,就像是“矛”與“盾”之間的關系一樣。由於戰場上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任何反導系統都無法百分百攔截導彈,任何導彈也都存在被攔截的幾率,只是攔截成功率的大小不同而已。例如一些原始導彈的攔截成功率可能高達70%,而一些高性能導彈被攔截的幾率可能只有10%,這種攔截概率較低的導彈,就已經具備了突破全球所有的現役防空系統的能力。

例如俄羅斯的S500防空系統,就號稱能夠攔截速度接近20馬赫的“隕石”。假如S500防空系統攔截“隕石”的宣傳屬實,那麼S500防空系統肯定也具備末端攔截洲際導彈的能力。在2017年5月美國曾經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這次中段反導試驗中反導導彈攔截的對象就是一枚洲際導彈。因為洲際導彈的飛行速度普遍超過10馬赫,這次試驗的成功也說明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的導彈並非是無法攔截,只是攔截的難度比較大而已。

④ 現役世界最先進空對空導彈是什麼

空對空導彈,英文為air-to-air missile。其定義為從飛行器上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殲擊機的主要武器之一,也用作殲擊轟炸機、強擊機、直升機的空戰武器。此外從理論上講它也可以作為加油機、預警機等軍用飛機的自衛武器。空空導彈由制導裝置、戰斗部、引信、動力裝置、彈體與彈翼等組成。它與機載火力控制、發射裝置和測試設備等構成空空導彈武器系統。

目前國際上最為先進的空對空導彈應該是美國的AIM-120導彈。

1、搭載機型:F-15,F-16,F-18,F-22和F-35

2、主要參數:

AIM-120空空導彈 (AMRAAM)


研製國家: 美國


生產商:美國雷聲-休斯飛機製造有限公司


使用國家和地區: 美國、北約、台灣。


彈頭: 22千克高爆穿透


制導: 中段雷達半主動/數據鏈制導+末段雷達主動制導


推進: 固體火箭發動機


射程: 75公里 AIM-120C-5射程超過110公里


研製歷程飛行時速:4馬赫


2、外形特點:採取兩段式常規布局,長3.65米、彈體直徑0.17米、發射重量150.7Kg。中段雷達半主動/數據鏈制導+末段雷達主動制導體制,最大射程90公里,最大速度4馬赫。

3、發展型號:AIM-120C,AIM-120B,AIM-120C,AIM-120C-4、AIM-120C-5,AIM-120C-7、AIM-120P3-IP3、AIM-120P3-IP4、AIM-120D。

4、作戰性能:AIM-120作為全世界最頂尖的空空導彈,具有重量輕,直徑小,速度快等特點,特別是其最新型號AIM-120D使用了革命性的新型數據鏈和中繼制導手段,可以確保彈載雷達末端開機時,雷達主瓣穩穩套住目標,而其他各項導彈往往只能利用副瓣,於是達到增加了導彈的不可逃逸范圍,減小了脫靶量。此外其機動能力超過40G,具有全向攻擊和大離軸功能,配合美軍戰機先進雷達,一旦被AIM-120D攻擊,基本很難生還,世界第一,當之無愧。

圖片參加下圖:

6、其他鏈接(十大空對空導彈排行榜):

第一位、AIM-120空空導彈 (AMRAAM)

第二位、中國,霹靂-12

第三位、以色列,「德比」導彈

第四位、法國,米卡空空導彈。

第五位、歐洲,流星導彈(Meteor)

第六位、日本,AAM-4導彈

第七位、俄羅斯R-77空空導彈

第八位、俄羅斯R-27空空導彈

第九位、中國台灣,天劍Ⅱ空空導彈

第十位、印度,阿特拉斯空空導彈

⑤ 美國立體導彈防禦和預警系統,一旦發生戰爭,俄羅斯導彈真能打到美國嗎

許久就想說這個話題,今天就從非專業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首先要說的就是,本問題核心應該是說俄羅斯的核導彈,而不是常規導彈,因為常規導彈打到美國,相對於核彈而言基本沒意義,因此本文所稱導彈均指核導彈!

首先,要做一個算術題,美國需要多少導彈,才能全部防禦來自於俄羅斯的導彈!

⑥ 蘇聯曾經有多少令人震驚的黑科技你都了解多少

蘇聯的存在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是在兩極的水平,蘇聯除了國土面積非常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軍事實力也非常強大,無論是常規部隊還是核武庫,而在蘇聯的歷史上,它也留下了很多 "黑 "的科技設備,這些設備,在時間上是今天,仍然處於領先地位。那麼,蘇聯到底留下了多少 "黑科技",有多少令人震驚的黑科技?你知道多少?

戰略轟炸機:現在是俄羅斯的國寶,能夠直接飛入美國的AIRSPACE,打擊其本土,是當時所有轟炸機的實力。它的長度為54米,最大起飛重量為275噸,最大飛行速度為2.05馬赫,是當今世界上最快、最大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以上是蘇聯典型的 "黑科技"。即使是現在,這些裝備也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但是蘇聯的 "黑科技 "相信遠遠不止這些。蘇聯雖然維持了短短的70年,但它在人類歷史上留下的科學技術財富,卻是很多的。

⑦ 現代戰斗機最快速度是幾馬赫

3.25馬赫,MIG25創的
研發背景
米格-25的研製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的研發中的XB-70「瓦爾基里」轟炸機與A-12/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這種偵察機的最高速度同樣達到3馬赫,普通的截擊機根本無法追上更遑論跟蹤監視攔截,只有米格-25可以輕松的尾隨在SR-71的後面隨時監視其航向,並在其有不軌舉動時提出警告。
五十年代末開始設計,原型機於1964年首次試飛慧桐,1969年開始裝備部隊。總產米格-25戰斗機圖片欣賞(19張)量約1200架左右,其中60%是偵察型,30%是截擊型,10%是雙座教練型。除在前蘇聯空軍中服役外,還向利比亞、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印度、伊拉克等國出口。該機在設計上強調高空高速性能,曾打破多項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世界紀錄,可在拍昌24000米高度上以M2.8的速度持續飛行,最大飛行速度達M3.0,是目前世界上闖過「熱障」(M2.5)的僅有的三種飛機之一(另兩種是美國的SR-71和俄羅斯的米格31)。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據米高揚設計局的型號副總設計師列.格.申格拉婭透露,米格-25的預研工作是在1958和1959年進行的。當時美國空軍正開展M=3的戰斗機F-108和轟炸機B-70的研製。
1960年,用米格-21改裝的發動機試飛驗證機E-150,對米格-25的動力裝置R-15-300加力式渦噴發動機開始試飛。次年4月第二架驗證機E-152上天。隨後裝生產型發動機R-15B-300的第3架驗證機E-152M試飛。
1961年3月10日,米高揚簽署研製米格-25原型機E-155的指令。1962年偵察機全尺 米格-25戰斗機寸樣機審定委員會開審定會。1963年12月米格-25的第一架原型機(偵察型)E-155R-1出廠,1964年3月6日,蘇聯著名試飛員費多托夫首次駕機升空。同年9月9日第二架原型機(截擊型)E-155P-1開始試飛。隨後第三架原型機(偵察型)E-155R-3也參加試飛。三架原型機各裝兩台R-15B-300發動機,並在1965~1977年間,以E-266代號創造過8項飛行速度,9項飛行高度和6項爬升時間的世界紀錄。
E-155R-1
E-155R-11967年7月,在莫斯科土希諾機場舉行的蘇聯航空節檢閱中,4架米格-25預生產型首次作公開飛行表演。
1968年,米格-25的教練型開始試飛。為簡化設計,教練員艙設在原駕駛艙之前,以便將設計修改局限於前機身,為此,取消了機頭雷達和武器。
1969年和1970年R型和P型先後通過國家驗收並投產。後來分別於1972年5月和12月交付部隊使用。
E-152M
E-152M1971年改型偵察機米格-25RB試飛並投產,所有的R型後來均按其改裝。
1976年11月至1978年,設計局完成對改型米格-25PD設計、製造、試飛並投產。在隨後兩年內對部隊服役的全部P型飛機按PD型進行了改裝。
1984年,米格-25停產。
編輯本段設計特點改進機型
米格-25有以下幾種改型:
米格-25Π,高空高速截擊型,主要裝備前蘇軍,還輸出到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
米格-25P,高空高速偵察型,在機頭介電質雷達罩後面開有5個照相機窗口,機翼翼展略減小,翼前緣取直。
米格-25y,雙座教練型,1975年底首次公開露面,兩個座艙分開,各有獨立的艙蓋。
米格-25P電子偵察型,與P型大體相似,但具有較大的側視雷達,安裝在機頭兩側較後部分。 兩架 MiG-25P 原型機米-25MΠ,先進截擊機型,雙座,前後座襲碧扒串置,它是米格-25Π的改型,雷達和機載設備作了改進,可帶6枚主動制導的AA-9空空導彈和一門內裝機炮;
E-266M,改進型,是米格-25MΠ的原型機,飛機改裝了推力更大的P-31Ф渦輪噴氣發動機,結構也作了加強。
動力裝置
發動機選型是米高揚設計局面臨的頭一個挑戰。當時,第一代渦扇發動機的研製剛剛起步,在已有的加力式渦噴發動機中也選不出合適的型號,從頭研製勢必延遲飛機研製進度。於是決定以當時為高空無人駕駛飛機研製的低增壓比試驗型渦噴發動機 15K 為基礎,由米庫林/圖曼斯基設計局按米格-25 的設計要求進行改進。據負責發動機改型的型號總設計師費·烏-蘇霍夫稱,改型設計的工作量很大:為增大喘振裕度修改了壓氣機;為適應高空工作重新設計了燃燒室;渦輪前溫度提高了 50℃;消除了加力燃燒室的燃燒振動;採用了三種工作狀態的可調噴口。改型發動機實際上只保留了原來的機匣,編號為 R-15-300。
生產型 R-15B-300 系採用 5 級壓氣機和 1 級渦輪的加力式渦噴發動機,增壓比為 7,最大推力 86.24 千牛,加力推力 109.76 千牛。發動機原採用液壓機械式推力調節系統,但 E-150/-152試飛發現,在飛機急劇爬升時該系統表現出明顯慣性,在由小油門(150 公斤/小時)迅速增加到大油門(15,000 公斤/小時)時不能保證充分供油。於是通過 1963~1964 年在圖-16LL 發動機試飛台上試飛之後,改用了 RRD-15B 綜合多功能電調系統,它能自動監測 6 個參數,十分可靠。飛機燃油系統中的主要執行機構也由液壓助力器改為電磁閥。
為改進米格-25 的低空截擊能力,曾試制過改型 R-15BF-2-300,加力推力提高到 132.3 千牛,井曾裝在 E-155M(又稱 E-266M)驗證機上試飛,但未能投產。據稱原因是 D-30F 加力渦扇發動機將其取代,改型飛機最後也演變為米格-31。
高溫措施
高溫是米格-25 研製中面臨的另一挑戰。最大速度下機體表面駐點溫度高達 300℃以上,鋁合金只能承受 140℃,必須選用新材料和新工藝。當時鈦合金的開發和應用尚處初期。而且蘇聯在這方面還落後於美國。米高揚設計局選用了不銹鋼和焊接工藝來製造機體的主要結構,與美國的F-108和 B-70選擇同樣的技術途徑。選用的是塑性好、不易開裂和便於補焊的不銹鋼 VNS-2、-4、-5,占機體結構重量的 米格-25戰斗機80%,其餘 11%為高溫鋁合金 D-19 和 8%的鈦合金。除機翼採用焊接的整體油箱外,機身的焊接整體油箱結構占其容積的 70%,機體上的焊縫長達 4,000 米,焊點多達 140 萬個。整體油箱結構使飛機的總貯油量高達 14.5 噸。偵察型還採用垂尾油箱,使油量增加 574 千克。
發動機在某些工作狀態下,個別部件的溫度超過 1,000℃,為防止熱傳入機體,發動機艙用鍍銀的防熱隔板包住。鍍層厚 30 微米,鍍層吸熱系數為 0.03~0.05,每架飛機耗銀 5 千克。所吸的 5%的熱量又藉助於玻璃纖維隔熱毯防止傳給機身油箱。
駕駛艙和設備艙採用通風冷卻。飛行員借專用的空氣噴頭提供的冷卻空氣降溫,風擋由導流環噴出的空氣冷卻。雖然艙內溫度仍較高,但飛行員認為可以接受,只是必須帶手套才能工作。
冷卻系統的設計功率為 18~24 千瓦。從發動機壓氣機引出的 700℃的空氣,通過進氣道內的空氣-空氣熱交換器、燃油系統的熱交換器(用耐高溫燃油 T-6 作熱沉)和空氣-蒸氣熱交換器(蒸發水-甲醇混合液)後,至設備艙入口處時溫度已降為 -20℃,從而使艙內工作溫度保持在 50~70℃。
氣動布局
米格-25 的氣動布局與以前的米格式飛機的傳統風格有較大差別,採用中等後掠上單翼、兩側進氣、雙發、雙垂尾布局型式。這是該設計局與蘇聯中央空氣流體動力學研究院共同的研究成果。
機翼的後掠角為42°,下反角 5°,相對厚度 4%,展弦比 3.2,翼面積 61.9 米2。翼面積滿足在 20,000 米高空作巡航飛行的要求,而小展弦比和中等後掠角則為了保證機翼的剛度。原型機的機翼原來無下反,試飛後發現機翼有嚴重上反效應,遂改用 5° 下反角。 米格-25戰斗機由於布局方案的尾臂很短,為保證航向穩定性採用雙垂尾和尾部腹鰭。經過試飛多次修改後,加大了垂尾面積,減小了腹鰭,克服了原尾腹鰭過大對著陸的不利影響。
飛機採用矩形二元進氣道,用水平調節斜板進行調節。這是米格式飛機首次採用兩側進氣布局,但尚未解決在土質跑道上起降時外物進入的問題。
在一次高速飛行中偏轉副翼時因機翼嚴重扭轉而出現副翼反效,飛機墜毀,試飛員喪生。查明原因後規定在高速下不用副翼,改用差動平尾進行操縱。但因全動平尾的轉軸位置安排不當,在個別飛行狀態下助力器的功率不足,再次機毀人亡。經分析後將平尾轉軸向前緣移動了 140 毫米。
略有不足
正是由於高達3.2馬赫的高速度,為了保證機體能夠承受住高速帶來的高溫,米格-25大量採用了不銹鋼結構,但這樣的高密度材料卻給米格-25帶來了更大的重量和更高的耗油量,在其突破3馬赫高速飛行時油料不能支撐太久,而且機體本身的高重量也一定限制了其載彈量,因此,米格-25隻是一架能夠高速運行的戰斗機,在真正的與F4鬼怪等同時代先進戰機作戰時僅僅有一定的速度優勢,而這一點也在日後的實戰中被驗證。
編輯本段實戰表現
米格-25裝備蘇軍初期由於其極高的性能參數,一直為西方世界所關注,西方甚至以此推測蘇聯的軍用航空製造技術已經領先於世界。直到1976年9月6日蘇軍飛行員別連科中尉駕駛米格-25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開了該機神秘的面紗。美日專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後運到東京以北100多公里的百里空軍基地,經過徹底的檢查,該機70%的部件是不銹鋼,雖然極限速度很高,但是技術性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從整體性能上說僅僅相當於美國的F-4「鬼怪」戰斗機。與美國當時正在研製的F-15「鷹」和F-16「戰隼」戰斗機相比更是相距甚遠。 但是不管怎麼說,蘇聯工程師能用相對落後的技術生產出某方面性能突出的戰機,某些設計理念至今仍為世人推崇。米格25在其服役期間擊落過各類戰機,甚至有消息說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米格25曾擊落過美軍的F/A-18大黃蜂戰斗機。[1]
米格-25攜帶的紅外空空導彈米格-25在70、80年代的局部戰場頻頻上鏡,尤其是其偵察型。1971年秋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4架蘇聯米格-25R偵察型進駐埃及,不時前往以色列上空偵察。以色列空軍派出了當時西方最好的戰斗機——美國研製的F-4「鬼怪」攔截。米格-25P打開了加力燃燒室,一會就拋開了尾追的F-4。F-4連忙發射AIM-9「響尾蛇」近距空空導彈,試圖導彈尾追米格-25,沒想到連導彈都沒追上。此時以色列地面站發現,這架米格-25的速度超過了馬赫3.2!這讓西方大為震驚。
前蘇聯出口伊拉克的米格-25偵察型全被伊拉克改裝為偵察/轟炸型,並使用其多次轟炸了伊朗目標。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米格-25憑借高速性能,也給了美軍不少壓力。曾至少擊落了一架F/A-18戰斗機[2]。在「沙漠風暴」中,兩架MiG-25成功用側轉以及降低高度的動作逼近F-15的視線范圍,但當F-15進入纏斗動作時,便輕而易舉地咬住MiG-25的尾巴,將這兩架超視距空戰動作漂亮、纏斗動作不及格的MiG-25打落到沙漠。此外,海灣戰爭中至少2架Mi-25在地面被美軍繳獲。(其中一架現在陳列在奈麗斯空軍基地「侵略者的威脅」博物館)
1992年12月, 伊空軍一架MiG-25飛機在伊拉克北部禁飛區被美F-16戰斗機使用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擊落。但後來伊軍在長期的對抗中總結了經驗並創立了行之有效的新戰術,曾有米格-25戰斗機在被美機發現並發射AIM-120中距空空導彈(此前該導彈在實戰中從無失手)攻擊的情況下居然能夠以高速轉彎迅速脫離,使美國人大跌眼鏡。 飛行中的前蘇聯空軍MiG-25RB2002年12月23日,伊軍出動的米格-25戰機成功擊落了美軍一架「捕食者」無人偵察機。2003年2月27日,一架伊軍米格-25「狐蝠」戰斗機更越境深入沙特領空大約30公里左右。不過,當這架飛機的駕駛員發現自己被高空迎面飛來的美軍F-15C戰斗機雷達「鎖定」後,立刻調頭返航。米格-25成為伊空軍挑戰禁飛區的有力兵器。
編輯本段性能參數武器裝備
無內裝機炮, 利比亞空軍裝備的MiG-25PD翼下4個掛架帶4枚AA-6空空導彈,
內側兩枚為紅外製導型,
外側兩枚為半主動雷達制導型,可帶AA-7、AA-8空空導彈各兩枚。
尺寸數據
翼展13.95米,
機長22.30米,
機高5.70米,
機翼面積56.20平方米,
前緣後掠角(靠近翼尖)40度、(內側)42度,展弦比3.50。
重量數據
空重15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36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37500千克,
載油量(機內)140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帶導彈)M2.8,
實用升限24400米,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208米/秒,
作戰半徑1130~1300千米,
航程3000千米,
起飛滑跑距離1380米,
著陸滑跑距離2180米。[3]
編輯本段相關內容
米格-25叛逃
1976年9月6日,發生了一件更加震撼世界的事件,主角仍是米格-25。當天下午1點11分,日本航空自衛隊地面雷達發現在北海道東海岸360千米,高度約6200米有一飛行物正高速飛向日本領空,控制中心發出了問訊訊號但沒有任何回應。1點20分兩架自衛隊的F-4戰機緊急起飛攔截。1點24分,不明飛行物進入日本領空。1點26分不明物突然在雷達屏幕上消失,派出的F-4也未能發現目標,後來才知道這架飛機突然降低高度,躲過了雷達探測。正當自衛隊防空控制中心亂成一團時,北海道函館機場航空管制和地勤人員看見一架塗有紅星軍徽的灰色飛機在330米高處盤旋。很快這一飛機飛到一架正在12號跑道上滑行准備起飛的全日空波音727客機的後面,待客機一離開跑道,就在跑道上強行降落,隨後沖出了跑道末端並撞倒兩排雷達天線,才停了下來。上面跳下一個飛行員,並用手槍朝天連開數槍,還呼喊了幾句話語。當地日本航空自衛隊很快查明了此人身份,原來是蘇軍飛行員維克托·別連科駕駛一架米格-25叛逃到日本了!美國情報人員立即趕到了現場,迫不及待而有條不紊的開始檢查測量這一夢寐以求的從天上掉下來的寶物。 米格-25 大量採用不銹鋼結構蘇聯方面用了幾個小時才弄清楚這架米格-25不是失事,而是叛逃了。蘇聯立即向日本和西方施加了強大的外交和軍事壓力。蘇聯對外宣稱別連科迷航,誤降函館,要求歸還飛行員和飛機(蘇聯外交官之後在與別連科的會面中也展開了軟硬兼施的心理戰),當時在英參加法恩巴勒航展的蘇聯代表團立即退出航展。當天僅從別連科叛逃的下午起,直到午夜,日本自衛隊就先後緊急起飛了143架次去攔截靠近日本空域的蘇聯飛機。當然美日方面是絕對不會放過這一機會的。幾天後被卸下機翼的米格-25由一架C-5運輸機,在十幾架戰機護航下,運至東京近郊的空軍基地。隨後米格-25被大卸八塊,日美聯合檢查了它的每一部分。直到11月12日,這架米格-25P才歸還蘇聯。
這時西方才發現米格-25根本不是以前他們所想像的那種先進的全能的戰斗機,而是一種獨特的高空高速專用截擊機。鋼結構讓西方匪夷所思,落後的電子管技術更是讓西方深刻了解了蘇聯電子技術的滯後。別連科的口供也證明了米格-25截擊型帶導彈高速飛行時,仍存在穩定性問題,所以截擊型不能像米格-25R偵察型那樣以馬赫3.2飛行,帶彈最大速度限制在馬赫2.8。西方對蘇聯航空技術的無名恐慌從此被緩和,並確立了信心,70年代後期出現的西方戰斗機在服役時間和整體性能上開始超越蘇聯戰斗機。但西方仍為蘇聯整體系統整合技術的高超而驚嘆。這件事還讓日本政府在輿論壓力下大力改善了空防體系,美國廠商得到大量合同。
在蘇聯方面,這一事件導致了巨大的損失。首先是空軍、防空軍部分的高層軍官被解職受罰,事件相關的許多基層官兵也難逃一劫。更慘痛的是由於雷達、無線電、敵我識別等絕密外泄,所有米格-25被迫回廠改換上述系統,其他作戰飛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當然借這一機會米格-25也得到了改進的機會,但損失仍是慘重的。
日本和美國專家研究了叛逃到日本的米格-25戰斗機後認為,這種飛機通常飛不到M=3,並且外掛武器高速飛行時振動的也很厲害,這可能是米格-25П截擊機的速度表上在M=2.8處標有紅色警告線的原因。據試飛員介紹,米格-25飛機交付使用後確實有在最大速度(M=2.83)下只允許飛3分鍾的限制。後來通過在中東戰爭中的實踐,限制時間一度延長到8分鍾,最後取消了這種時間限制。而且據說在一次躲避導彈的攻擊時飛機的速度曾超過3馬赫。
米格25現最高時速
米格25現在最高放出的是3.2馬赫,是在一次因超界逃跑時創下的,後來有消息稱那架米格25的引擎燒壞了,是在1小時後,不過那時已著陸了

⑧ 航程遠、速度快,俄羅斯的米格-41戰斗機究竟有多牛

米格41戰斗機曾經是米格設計局設計的一型非常先進的截擊機,可以肯定是具有隱身功能和高音速飛行的性能。而且飛行高度非常高,基本上是為了攔截地方戰略轟炸機和其他突防飛機而設計的一型高空高速截擊機。對於米格41來說,首先就是其在高空高速飛行的本領,這一點頗有些像米格之前搞的米格31和米格25的繼承者的意思。畢竟這兩型飛機最為人著稱的就是其能夠在高空高速進行截擊任務。其次就是其能夠對敵方發射的導彈進行攔截,這是筆者感到非常驚奇的,畢竟攔截導彈的飛機美國也開發過,不過是將激光武器裝上了波音客機的機頭。最後就是其擁有無人機一樣的自主駕駛功能,這是非常奇特的,也許這也是俄羅斯在無人駕駛戰斗機領域的一次探索活動。

最後就是其擁有無人機一樣的自主駕駛功能,這是非常奇特的,也許這也是俄羅斯在無人駕駛戰斗機領域的一次探索活動。似乎無人駕駛的戰斗機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關於戰斗機研發的一個潮流了。這個潮流從美國海軍研發的X-47B開始。但是俄羅斯這次似乎並不打算冒進,而是採取先實用有人和無人進行結合的辦法進行探索,之後再研究專門的無人戰斗機。

⑨ 全球最大的唯一的核動力巡洋艦,俄羅斯的彼得大帝號真的落後了嗎

武器裝備的使用原則是能用,管用,好用,能用就是具備殺傷能力的武器裝備都可以用於戰斗,管用的意思是這款武器要適合一個時間段的使用要求,好用不難理解,就是先進可靠。從這個原則來說,「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符合前兩個條件,首先,它是能用的。這艘核動力巡洋艦服役時間是1998年,二十多年的艦齡並不算老,並沒有到退役期限,所以,它是能用的。

首先定義一下彼得大帝號是否好用,應該是不怎麼好用,屬於能用,夠用,不好用的層面,但是,如果俄羅斯對彼得大帝號進行性能改進,安裝更先進的雷達,具備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同時安裝俄羅斯的高超聲速反艦導彈、巡航導彈,提高打擊射程,依然是一個海上堡壘地位,所以,好不好用還要看俄羅斯是不是對它有興趣。

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排水量超過2.4萬噸,有改造空間,也有改進餘地,還是有很大的威懾能力的。實戰中不可能讓它單槍匹馬去找美國航母編隊,需要有一個體系配置,問題是俄羅斯除了核潛艇,又有幾艘可以陪著它去編隊的軍艦呢?如果說彼得大帝號落後,倒不如說整個俄羅斯海軍水面艦船總體落後。假如美國航母編隊中有彼得大帝號顯然是最好的選擇,所以,不能說彼得大帝號落後了,而是體系化作戰模式下,它太孤單了。

⑩ 幾大國洲際導彈速度對比,美軍15馬赫,俄軍20馬赫,我國是多少

如今,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很少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了,不過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卻並沒有停止,畢竟「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每個國家都懂。而在所有的武器中,核武器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只要擁有了核武器就沒有國家敢隨意和它發生軍事沖突,萬一引發了核戰爭就得不償失了。

而在所有核武器裡面,威力最大的就是洲際導彈,同時它也是一個國家戰略核打擊力量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射程超過8000千米的導彈才算的上是洲際導彈,所以這款武器的研製也十分復雜,世界上擁有這款武器的也只有幾個國家。不過洲際導彈雖然威力巨大,但是它也存在著一個明顯的缺陷,那就是它的飛行軌跡是固定,所以如果我們對敵方發射了一枚洲際導彈,只要對方可以分析出它的彈道就能成功攔截住這枚導彈了。要想解決這一問題,目前除了提升洲際導彈的速度以外,暫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超級雷達有多少馬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