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俄羅斯族到底是什麼民族
二十一世紀初,經政府批准在呼倫貝爾市建立全國唯一的俄羅斯族民族鄉,所以俄羅斯族是我們中華五十六個民族中最特殊的一種,也是我們大家庭的一部分。
㈡ 俄羅斯族在中國哪裡
俄羅斯族散居在中國的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北京等地。
俄羅斯族,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之一,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中國境內俄羅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漢、維吾爾、哈薩克等多種語言,在社會上,俄羅斯族講漢嘩態租語,使用漢文,在家庭內,在與本民族交往時講俄語亂兆,使用俄文。
中國的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經過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長相、風俗和習慣等,已與俄羅斯的俄羅斯人不同,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俄羅斯族散居在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下轄額爾古納市等地,據《2021中國統計年鑒》,俄羅斯族總人口為16136人,其中男性7615人,女性8521人。
俄羅斯族的發展歷史:
中國的俄羅斯族主要是從俄羅斯移居而閉察來。早在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侵入我國黑龍江地區的部分沙皇俄國士兵被俘歸降後,被清政府送往北京,編入八旗。
在後來的順治七年(1650年)、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二十二至二十四年(1683—1685年)間,又有百餘俄羅斯士兵,隨軍隊自黑龍江北雅克薩邊城亂兆遷居北京。今北京的羅、何、姚、田、賀五姓俄羅斯族人約200餘人,即他們的後裔。
18世紀前後,有部分俄羅斯逃亡士兵、謀生的農民和傳教閉察士等遷入我國新疆北疆。鴉片戰爭以後,隨著沙俄對中國的侵略,在新疆北部和黑龍江北部建立居民點,嘩態租又有大批俄羅斯農民遷入中國境內。
沙俄利用各種不平等的條約,在新疆的伊犁、塔城、烏魯木齊等地設立領事館和貿易圈,不少俄羅斯商人和手工業者遷入。
㈢ 有沒有姓休的
沒
休
拼音:xiū xù 注音:ㄒㄧㄡ ㄒㄩˋ
簡體部首:亻,部外筆畫:4,總筆畫:6
繁體部首:人碰晌
五筆86&98:WSY 倉頡:OD 鄭碼:NFVV
筆順編號:321234 四角號碼:2429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4F11
基本字義
--------------------------------------------------------------------------------
● 休
xiū ㄒㄧㄡˉ
◎ 歇息:~整。~假。~閑。離~。
◎ 停止:~業。
◎ 完結(多指失敗或死亡)。
◎ 舊指丈夫把妻子趕笑弊鋒回母家,斷絕夫妻關系:~妻。
◎ 不要:~想。~提。
◎ 吉慶,美善,福祿:~咎(吉凶)。
◎ 助詞,用於語末,與「罷」、「了」等用法相當:歸~。
◎ 辭去官職:~官。
其它字義
--------------------------------------------------------------------------------
●卜唯 休
xù ㄒㄩˋ
◎ 古同「煦」,溫暖。
㈣ 我從網上看到,俄羅斯境內分布有中國俄羅斯族,那中國俄羅斯族在俄羅斯被稱為什麼族
俄羅斯族在俄羅斯,也叫俄羅斯族,或者斯拉夫人。我們一般所說的華人是說祖先來自中華的人,主要是指漢人,而中國的俄羅斯族的祖先並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自俄羅斯,只是八十多年前,給蘇聯打敗的沙俄部分殘余,為逃避追殺,才遷入中國的,後來共和國成立,就給了他們國民身份,畢竟他們也在中國住了好幾代,與漢人滿人等通婚,基本都會說漢話,大家都是親戚嘛,他們也才那麼一點點人口,中國完全容得下他們,中國就成了他們的第二祖國,他們想要回去自己的祖國,我們也不會妨礙他們。
㈤ 俄羅斯族有多少人口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境內俄羅斯族人口為16136人。
中國的俄羅斯族主要是從俄羅斯移居而來。早在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侵入我國黑龍江地區的部分沙皇俄國士兵被俘歸降後,被清政府送往北京,編入八旗。
在後來的順治七年(1650年)、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二十二至二十四年(1683—1685年)間,又有百餘俄羅斯士兵,隨軍隊自黑龍江北雅克薩邊城遷居北京。今北京的羅、何、姚、田、賀五姓俄羅斯族人約200餘人,即他們的後裔。
俄羅斯族的禁忌
1、俄羅斯族忌諱星期五和13這兩個數字,請客不請13人,結婚也要避開每月13日,認為是不祥之日。
2、忌諱送黃顏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
3、忌諱問婦女的年齡。
4、到俄羅斯人家做客或辦事,進門必先敲門,否則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
5、不能將客人引到廚房,認為是最不禮貌的接待。
6、忌諱生人坐床上。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俄羅斯族
㈥ 俄 羅 斯 族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人口為15609人。主要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盟等地。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俄羅斯族人口數為15609。使用俄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通用俄文。
「俄羅斯」一詞起源於歐洲古代一個東斯拉夫部落的名稱「羅斯」,俄羅斯族的先民最早居住在歐洲東部,公元1世紀時被羅馬史家稱為「維勒底人」,他們居住在維斯杜拉河及波羅的海南岸,從事農牧業,公元6世紀時,已有羅斯之稱。10世紀,羅斯大公奧列格控制了以基輔為中心的周圍部落,13世紀,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吞並,歸入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元朝文宗皇帝時,曾征調金帳汗國境內的1萬名羅斯軍人入大都充扈衛親軍,並賜給土地令其耕種,這是歷史上俄羅斯人大批進入中國的最早記載,中國的史書中稱他們為色目人。從14世紀起,俄羅斯人脫離古代羅斯部族,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在以莫斯科為中心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在種族分類上,俄羅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白種人),人體特點是膚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藍色,鼻高、唇薄、細軟黃發、身材較高,第三斯毛發(胡須、腋毛等)中等發達,中國俄羅斯族由於與周圍民族通婚,體質逐漸變化,具有黃種人特徵。建國後,在華的俄羅斯人被確認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力。
在種族分類上,俄羅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白種人)。中國的俄羅斯族由於與周圍民族通婚,體質逐漸變化,具有黃種人特徵。早在18世紀,但主要是19世紀以及俄國十月革命前後,俄羅斯族從沙皇俄國遷到我國新疆。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的時期,他們被稱「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俄羅斯族。
中國的俄羅斯族人最早是18世紀初從沙皇俄國遷來的。18世紀後期,由於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殘酷統治,大批俄羅斯人遷來我國,尤其是在19世紀末和俄國十月革命前後,更多的俄羅斯人從西伯利亞等地湧入我國新疆北部地區。那時他們被稱為「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新中國成立後改稱為俄羅斯族。我國俄國斯族的生活習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與蘇聯的俄羅斯人相同。
由於俄羅斯族遷來我國的時間不長,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在前蘇聯還有自己的親友。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之間又恢復了關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鄉與親人團聚。50年代,經中蘇兩國政府協商同意、並幫助他們陸續遷回家鄉。此外,也有部分俄羅斯族遷往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因為那裡也有他們的親族,因此,我國現有俄羅斯族的人數已經不多了。
俄羅斯族的語言文字
俄羅斯族的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分為南北兩個分支。講南方方言的俄羅斯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北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額爾古納右旗等地。語言的特點是:只有單母音沒有復母音,名詞分單數和復數,有格的變化,動詞有式、時、人稱、體的范疇。文字是俄文,使用斯拉夫字母,共有43個字母。不少人精通漢、維、哈等數種民族語言。
俄羅斯族的生產技術
中國俄羅斯族人的經濟生活比較多樣,居住在城鎮的,大多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的還兼營農業。他們善長經營園藝和養蜂,有些人專門經營園藝、飼養家畜、養蜂專業。在農村的俄羅斯族人,大多是數十戶聚居在一起,獨自成為一個村落,他們多在伊犁河、特克斯河兩岸墾荒種地。在靠近牧區的一些地方,也有從事畜牧業的。
俄羅斯族的宗教信仰
俄羅斯族人多信仰東正教。與國外的俄羅斯人的一樣,我國的俄羅斯人最初信奉靈魂不滅,認為人死了其靈魂還在。近代,他們多已改信東正教,也有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教派的,俄羅斯族宗教活動有兩種,一種是在家中做晨禱和晚禱,一種是到教堂去聽神父宣經佈道。做祈禱時,在胸前畫十字,東正教徒在畫十字的橫道時是先右後左,有別於天主教的先左後右。
俄羅斯族的歷史
元至順三年(公元1333年),元朝統治者曾徵集其轄區內的1萬名俄羅斯人,組建「宣忠扈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令其保衛大都(今北京市)和宮廷。
俄羅斯族的文學
俄羅斯族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文學藝術,其中書面文學主要有詩歌、小說等,如加入中國籍的俄羅斯移民伊萬寫了一部名叫《逃亡記》的小說,主要描述了他們從俄羅斯逃到中國的經歷,俄羅斯族女教師曾寫過《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成員》一詩,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融洽和團結。另外俄羅斯族還有大量的民間口頭文學,有神話傳說、故事、寓言、格言、諺語、謎語、說唱等多種形式,其內容大多是歌頌勞動人民勤勞、智慧、善良,富於創造,勇於克服困難的高貴品質。
俄羅斯族的音樂
巴拉來克是俄羅斯族獨特的弦樂器,因琴身的共鳴箱為正三角形,故又稱「三角琴」。上有長長的扁平把柄,正面用白色骨片嵌有音階的品位,把柄上部略有雕飾,斜立四個弦柱。音箱正中偏下,立有支弦的琴碼,一般為四度定弦,有高、中、低音等不同規格。音色清脆明亮,經常與曼陀林、吉他、手風琴等合奏,深受青年人喜歡。
俄羅斯族的舞蹈
俄羅斯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經常舉行各種家庭宴會、晚會,跳交誼舞、俄羅斯舞、天鵝湖舞、烏克蘭舞、俄羅斯的集體舞,以及踢踏舞、頭巾舞、馬車舞等,舞姿優美,參加的人多,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
踢踏舞是俄羅斯族的一種民間舞蹈,復活節時跳的舞蹈之一。跳此舞時,男女老少穿上皮鞋一起參加。用手風琴伴奏,眾人圍成一圈,用腳尖、腳跟、或腳掌的某一部位擊地,發出踢踏響聲。婦女們邊跳邊揮手絹,男人們邊跳邊吹口哨,拉琴者亦加入跳舞行列邊拉邊跳。節奏清晰多變,腳下動作靈活而響聲大,場面活躍熱烈。
九、俄羅斯族的美術
俄羅斯族是一個心靈手巧的民族,其民間工藝十分豐富和發達,富有藝術性和民族風格,對新疆和黑龍江等地的民間工藝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俄羅斯族男性主要從事靴鞋加工、裁剪縫紉和木工雕刻等行業,他們設計製作的男女皮鞋、皮帶等品種多樣,色彩鮮艷,加工精美,深受人們的歡迎。俄羅斯族女性主要從事編織與刺綉,她們能用各色毛線、絲線編制掛毯、坐墊、地毯、頭巾等,上面還綉有人物、花鳥、野獸等圖案,美觀大方,精緻高雅,都是精美的手工藝品。
俄羅斯族的娛樂
俄羅斯族世代生活在北方,其體育活動多與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有關。冬季冰天雪地,俄羅斯族人喜歡溜冰、滑雪,以及節奏快、運動量大的摔跤、踢足球。夏季時他們喜歡釣魚,秋季他們喜歡打獵。他們還有踏青的習俗,每天春暖花開,青年男女相約春遊踏青,人們攜帶豐盛的食品,到風光秀麗的地方跳舞、唱歌、野餐。
俄羅斯族的服飾
俄羅斯族人的服飾豐富多彩,人們在不同季節里,選擇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衣著。尤其是青年人,愛穿各種時裝。男子夏季多穿絲綢白色直領汗衫、長褲,腰扎帶子,春秋季節,外穿茶色或鐵灰色西裝,佩帶各色寬葉領帶,有時皮甲克短上衣,也有少數人穿白色、寬袖口的綉花襯衫和燈籠褲,頭戴八角帽。冬季穿翻領皮大衣或棉衣,戴羊皮剪絨皮帽,穿高筒皮靴或氈靴。婦女夏季多穿淡色、短袖、半開胸、卡腰式、大擺綉花或印花的連衣裙,春秋季節多穿西服上衣或西服裙,頭戴色彩鮮艷的呢禮帽,上面插著羽毛做裝飾,冬季穿裙子,外套半長皮大衣,腳穿高筒皮靴,頭戴毛織大頭巾。男女汗衫的衣領、袖口和前胸等部位綴精美細密的刺綉幾何圖案或花草圖案,色彩鮮艷,對比強烈。
老年人的衣著保持了傳統的款式,男的大多穿制服、馬褲、皮靴或皮鞋,也有穿分岔長袍,大襠長褲的;女的大多穿無領綉花短衣,下穿自織的棉布長裙,腰系一條花布帶,也有穿連衣裙的。中年人大多穿漢族服裝。
俄羅斯族婦女的頭飾頗具特色,年輕姑娘與已婚婦女的頭飾有嚴格區別。少女頭飾的上端是敞開的,頭發露在外面,梳成一條長長的辮子,並在辮子里編上色彩鮮艷的發帶和小玻璃珠子。已婚婦女的頭飾則必須嚴密無孔,即先將頭發梳成兩條辮子,盤在頭上,再嚴嚴實實地反辮子裹在頭巾或帽子裡面,不讓有一根頭發露出外面,否則就被認為是否禮貌的行為。
俄羅斯族的飲食
俄羅斯族人一日三餐,早晚兩頓的飲食比較簡單,以茶點或喝奶茶、吃糕點、赫列巴為主。中午飯比較講究,花樣繁多。
俄羅斯族人的飲食不僅繼承了傳統的煎、烤、燉、炸、煮等烹飪習慣,又吸收了漢族以及其他民族飲食文化的長處和經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醇厚的鄉土氣息。
俄羅斯族人的主食主要是自己烤制的列巴(一種較硬的麵包)和煎餅,副食有肉、雞蛋、灌腸、牛奶、黃油等,他們喜歡吃俄式夾餡麵包和無餡麵包及各種糕點,喜歡吃烤鵝、烤牛肉片、牛肉煮土豆、雞蛋腌豬肉片等俄式熱菜,喜歡吃黃瓜、西紅柿、土豆、胡蘿卜、圓白菜等蔬菜。愛喝加有牛肉和土豆的各種菜湯、白酒(伏特加)和自己釀制的醇香甜美的啤酒。他們的日常飯菜主要有俄羅斯風味的合列布、布拉其尕、魯列特、古力其、比羅哥、蘇波、尕德列得、土豆燒牛肉、比拉什給、布里內、阿拉嘰等。
合列布是一種麵包,是俄羅斯族最古老、最尊貴的食物。它的作法不同於一般麵包的烤制,製作時先將酵母在溫水盆中化開,然後加糖鹽各一勺,再加入適量的乾麵粉攪拌成糊狀,放置在較暖和的地方使其發酵,待盆里的麵糊成泡沫狀時,再加入乾麵粉和成團繼續讓其發酵。等面再次發酵後,取出來揉成圓形或長圓條,放進烤盤蓋上蓋布再使之發酵,然後才放入烤爐或烤箱中烤熟,等其冷卻後食用。
布拉其尕也是一種麵包,是用麵粉、奶油、砂糖和雞蛋等原料攪拌發酵後烤制而成的,酥軟香甜,營養價值很高,是俄羅斯族人常吃的一種早點。
蘇波,是俄羅斯族人最普通、最常吃的一道菜,分葷素兩種。葷的蘇波是先將牛肉洗凈切塊,放進湯鍋里煮,邊煮邊撈去湯面上的血沫,待肉熟了以後,加入少量土豆塊、胡蘿卜塊或蓮花白絲,再放入幾片蘇波葉繼續煮。另取一個鍋,鍋內放入適量的植物油,油熟後倒入切碎的西紅柿和洋蔥一起翻炒,同時放入適量的食鹽、花椒粉等調料。把西紅柿炒成糊狀後,倒入煮肉的湯鍋內,輕輕攪拌幾下,這道菜就算是做好了。
尕德列得,又叫紅燜肉餅,是用牛肉或羊肉、土豆、雞蛋、乾麵包等原料製作而成,略帶酸味,香而不膩,色澤亮麗,深受俄羅斯族人喜歡。
俄羅斯族的居住
俄羅斯族人的住房又高又大,多為土木結構的平房,也有單一木材構築的房屋,分為卧室、客廳、廚房和儲藏室。他們的住房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牆壁很後,多在 50厘米以上。房屋呈四方形,房頂傾斜,有的上面還覆有漆著綠色油漆的鐵皮,正門前有門庭和圍廊,門內有過道,過道兩旁是卧室和客廳。室內的牆角有土坯壘砌的火牆。有的人家是大型壁爐,外包一層鐵皮,鐵皮上抹一層黑油,俗稱「毛爐」,是很好的取暖設備。室內陳設比較講究,卧室擺放著木床或鐵床,鐵床欄桿雕有花草圖象,給人以古雅之感。客廳里的桌椅多為圓形,也有方形的。雖是鋪地磚,但上面又鋪有地毯。
俄羅斯族的婚戀
俄羅斯族實行婚姻自由、戀愛自由,但結婚須徵得父母同意。俄羅斯族與其他民族皆可通婚。俄羅斯族的傳統婚禮十分隆重,程序和儀式也十分繁瑣、復雜。舉行婚禮要事先通知親朋好友,如果接到邀請不來,則被認為是一種失禮行為,會引起主人的不悅。婚禮先在女方家舉行,來客用餐、唱歌、跳舞,熱鬧一陣,結束後,由男方親友及新郎組成迎親隊伍到女方家去迎親。迎親隊伍快到新娘家門口時,女方的親友把大門關上,並派一群小孩向新郎要開門錢,給錢後新郎才能進女方家的門。按照傳統習俗,新郎新娘還要到教堂去舉行證婚儀式,新娘身穿白色禮服,頭戴桂冠,與新郎一起站在神像前,由神父詢問男女雙方是否同意結為夫妻,在雙方肯定答復之後,雙方要交換定情的信物,然後由神父誦念規定的祈禱經文,並對新婚夫婦祝福。儀式完畢,由男方家宴請親友和賓客,接著舉行舞會。晚上還要仿照漢族人的習慣,鬧一鬧新房。
俄羅斯族人的家庭實行一夫一妻制,父親是家長,掌管家庭經濟。子女長大結婚以後,另立門戶,獨立生活。父母死亡,遺產由兒女共分。東正教是禁止離婚的,俄羅斯族人受東正教的影響,一般很少離婚。
俄羅斯族的人名,由本名、父名和姓三部人組成。女人結婚後,一般隨夫姓,也有男的隨女姓或雙方都不變姓的。通常以名字或小名稱呼未成年人。對成年人通常稱本名和父名,對平輩親各或晚輩,可直呼其名;朋友間在非正式場合下,亦可直呼其名。
俄羅斯族的喪葬
俄羅斯族的喪葬習俗同他們的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有密切關系,一般實行土葬,棺槨大都用松柏木製成。人死後即要沐浴全身,穿好壽衣,把屍體停放在用幾條長凳拼起來的停屍台上,頭朝聖像,腳對著大門,三日後入殮。出殯時,棺木不能從正門抬出,要從後門或窗戶出去,葬式為頭東腳西。埋葬後親人要定期舉行悼念活動。死者的家人要守孝40天,穿孝服,臂纏黑紗,不能在家裡舉行各種娛樂活動,現在,城鎮居民多改土葬為火葬。
俄羅斯族的節日
俄羅斯族人傳統的民族節日大都與宗教信仰有關,主要有「復活節」、「聖誕節」、「舊歷年」、「清明節」、「主領洗節」等。
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復活節」又叫「帕斯喀節」,是為了紀念耶穌死後復活,沒有固定的日期,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一般在4月4日至5月10日之間。節前,人們按照宗教傳統齋戒49天,每天只吃一頓飽飯,其餘兩頓只吃半飽,而且不吃葷,只吃素,戒期也不許唱歌跳舞。不過現在除了老人和教徒,我國很多俄羅斯族人已經不再守戒了。過節這天,每家除准備豐富多彩的「比切尼」(糕點)之外,還要准備煮熟的彩蛋,即將煮熟的雞蛋塗上紅、黃、藍、咖啡、綠、紫等色彩,每當客人來到,主人就分一個彩蛋,以象徵生命的昌盛。節日期間人們要以上好的點心、餅干款待來客,親友們互登門祝賀,青年男女則載歌載舞,跳起節奏強烈的俄羅斯踢踏舞,拉起三弦琴和手風琴,盡情歡樂。每年復活節後50天為降靈節,降靈節亦稱聖靈降臨節,是東正教紀念耶穌門徒領受聖靈的節日。
聖誕節也是我國俄羅斯族人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是為了慶祝耶穌的誕生。俄羅斯人的聖誕節在每年俄歷的1月7日舉行,當節日來臨時,俄羅斯族人都要用柏樹或松樹布置成華麗的聖誕樹,准備豐盛的節日食物。晚上團聚時,裝扮的聖誕老人要給大家贈送聖誕禮物,還要舉行唱詩會。
報喜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傳統歲時活動,一般在農歷三月上旬舉行。據《新約聖經》載:聖母瑪利亞在這天領受了天使向她宣布上帝的旨意,她將由「聖靈」感孕而生耶穌。節日期間人們要進行各種慶賀活動。三月四日孩子們把烤好的百靈鳥形狀的餅干帶到田地里,拋向天空,然後再接住,以示迎春。婦女們於三月九日把一塊亞麻布鋪在村外的地上,擺上一個大圓麵包,請春天母親享用。姑娘們則用紙或布紮成各種小鳥,用繩子拴的折下的樹枝下。各人自找山披、屋頂、柴垛等較高的地方,搖動樹枝,唱迎春歌。也有的地方於三月二十五日慶祝報喜節,因為這時春天已來臨,候鳥也已返回。在這一天,人們唱迎春歌。
洗禮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公歷1月19日舉行。據《新約聖經》載:耶穌曾三次顯示其神性,第二次受洗禮時,「聖靈」和鴿子降在他頭上,顯示他為上帝的兒子。東正教注重這次顯聖,定於公歷一月十九日為此節日。洗禮本是基督教的一種入教儀式。在洗禮節那天人們除去教堂祈禱外,還要到江河裡破冰取「聖水」,有的人還要跳進冰窟窿里洗一洗。十八日晚按風俗習慣是占卜時間,尤其是女孩子們要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
豐收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傳統農祀活動,每年公歷十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收割結束時,人們特意在地里留下最後一束小麥,將它周圍的雜草除盡、然後擺上麵包、鹽和奶酷等供品,表示感謝大地的恩賜,祈求來年獲得更大豐收。
謝肉節,又稱「送冬節」,新疆等地俄羅斯的傳統見時節日。時間由原來每年的公歷2月底或3月初改定為大齋(東正教的齋戒日期在復活節之前7周開始,無固定日期,一般不得早於每年的3月22日或晚於4月25日)前的一周舉行。節期為七天。按照民間習俗,節期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內容:星期一是迎春日;星期二是娛樂日;星期三是美食日;星期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姑爺回門日;星期六是姑娘相新嫂子日;星期天是送冬日和寬恕自己的言行。在謝肉節期間,家家戶戶大擺酒宴,因為在謝肉節過後的齋戒期內不能吃葷和喝酒。
俄羅斯族的禁忌
俄羅斯族人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一般都好客,講究禮節。迎接客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著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一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用於一般社交場合。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社交中,接吻禮節也較盛行,但也有種種禁忌,如朋友之間只能互吻面頰,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婦女的手背,只有長輩才能吻晚輩的額頭等等。與老年人同行時,年輕人不可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時,男子不可走在前面;在宴會上,男子不可以在婦女入座前先坐;男子不得戴手套和別人握手,見到長者或婦女時,應先鞠躬,等對方伸出手來時才可行握手禮。
去俄羅斯族人家作客時,有不少規矩。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方可進屋,進屋後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客人若要吸煙,必須事先徵得主人的同意;點煙時,不可以用一根火柴連續給三個人點煙;不能問別人的收入,也不可以問婦女的年齡,否則被視為不禮貌;赴家庭宴會時,一般應比預訂的時間晚15 分鍾到,但不宜更晚。俄羅斯族人在生活中還很忌諱數字,尤其是「13」,被他們稱為是鬼數,最不吉利。
俄羅斯族人愛吃肉,但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時必須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
傑出人物
柯爾波娃·娜佳(?—1985),女,全國人大代表,新疆伊犁地區紅旗農業機械廠醫生。
娜嘉出生於鞏留縣英合爾山區一個貧苦的家庭,她12歲就給地主家當傭人。後來父母生病,生活無法維持,她不得不帶著兩個妹妹沿街乞討。解放後,她們終於翻了身,當了國家的主人。1951年,她作為第一批少數民族的先進分子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52年被選派往烏魯木齊衛生專科學校學習,經過刻苦努力,她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在新疆伊犁地區,她身背葯箱,走遍了這里的草原和草甸,在當時醫療設備比較簡陋的情況下,她以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湛的醫術,解除了許多人的病痛,挽救了數十條生命。時至今日,伊犁當地的各族群眾,年老的一輩還對她感念不忘。娜佳因其突出的表現,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好乾部,並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
李莎(1914—),女,生於蘇聯薩拉托夫州,1964年加入中國籍,教授,俄語語言學家。1941年畢業於莫斯科外語師范學院法語系,曾任莫斯科地質勘探出版社、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技術編輯。1945年被授予「衛國戰爭期間英勇勞動獎章」。1946年隨其夫李立三來到中國,任哈爾濱俄語專科學校教員。新中加成立後,李莎即在北京外語學院任教授,並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俄語編輯部顧問。
李莎培養了大批俄語專業工作者,並為俄語教材的審定做出了很大貢獻,是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主編有《蘇聯當代文學原著選讀》,譯有《水怪》、《春芽》等。
戈沙(1931—),黑龍江人,高級編輯、畫家。195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西北畫報社創作室主任,《長春畫報》編輯,吉林日報社美術組主任、高級編輯。主要從事報刊插圖、油畫、版畫的創作。曾有許多作品獲獎。如版畫《古老的歌》獲日中藝術交流金獎,《山村女教師》獲全國少數民族美術展覽佳作獎,《布達拉官》獲全國第十屆版畫展銅牌獎。戈沙還出版有《戈沙版畫選》、《戈沙絲綢之路版畫選》、《蘇聯藏書票選》等。
㈦ 俄羅斯族是中國人嗎
俄羅斯族是一個跨國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今天的俄羅斯。其他國家上百個國家也有這個民族。尤其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人占很大比例,如烏克蘭45%的人口是俄羅斯族(說實話烏克蘭這個民族也是俄羅斯族的分支,畢竟烏克蘭是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
中國的俄羅斯族是中國人,持有中國護照和戶口的中國人,人數不多總共千餘人吧。歷史上也比較久遠了可以,也是分好多批進入中國的。大概明清時期就有,以後白俄那批只現在俄羅斯族的主要來源。在中國也有上百年歷史了。現如今中國的俄羅斯族基本上已經被漢化的很厲害了,很少有人會說俄羅斯語,也看不懂俄文,風俗習慣也基本上漢化了。即便是血統上,也和本地漢族等其他民族通婚很久,估計現在80歲左右老人還能找到一半俄羅斯血統的,其他最新一代估計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的俄羅斯血統就不錯了。
文革時期因為中蘇關系惡化,導致國內俄羅斯族被大量懷疑是間諜迫害,甚至導致部分人死亡。文革後予以平反,可以看出,即便這樣迫害,即便當時生活很苦,即便他們家門口那條河對面就是蘇聯,這些人還是堅定的留在了中國,大部分俄羅斯族後代在文革後有了本族不通婚的規定,這個規定現在還在執行。
小時候生活在東北,班裡一半漢族,剩下一半三分之二是蒙古族,剩下三分之一是滿足,回族,鄂倫春,鄂溫克,俄羅斯,朝鮮等民族的小朋友,俄羅斯族就一個小女孩,估計四分之一血統的吧,但是皮膚確實很白,我記得當時班裡所有小朋友都喜歡摸他的皮膚,然後每天都被摸哭。不國其實頭發已經是棕黑色了,說漢語,寫漢字,去他家裡玩也基本上就是東北平常人家的傢具擺設,吃飯也是東北常見的。
也許再過十或者十幾年,中國的俄羅斯族就被完全同化沒有了。
㈧ 俄羅斯族是56個民族嗎
俄羅斯族是五十六個民族之一。中國境內俄羅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漢、維吾爾、哈薩克等多種語言,在社會上,俄羅斯族講漢語,使用漢文,在家庭內,在與本民族交往時講俄語,使用俄文。中國的俄羅斯族是古代俄羅斯移民的後裔,經過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長相、風俗和習慣等,已與俄羅斯的俄羅斯人完全不同。而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中國的俄羅斯族詳情
早在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侵入我國黑龍江地區的部分沙皇俄國士兵被俘歸降後,被清政府送往北京,編入八旗。在後來的順治七年(1650年)、康熙七年,康熙二十二至二十四年間,又有百餘俄羅斯士兵,隨軍隊自黑龍江北雅克薩邊城遷居北京。今北京的羅、何、姚、田、賀五姓俄羅斯族人約200餘人,即他們的後裔。
㈨ 俄羅斯人的姓氏都有哪些
俄羅斯姓氏有彼得羅夫,屠格涅夫,契科夫,普希金,高爾基,葉卡捷琳娜,彼得,謝爾蓋,米哈伊爾。葉戈爾,謝苗,奧列格,阿列克賽,瓦列里,鮑里斯,根納季,馬克西姆,尼古拉,馬特維,葉菲姆,伊戈爾,葉夫根尼,維克多,亞歷山大,瓦連京,阿納托利,尤里,斯捷潘,馬羅佐夫,波波夫等等。
俄羅斯禮儀服飾文化
俄羅斯人一般的見面禮是握手,但握手時要脫下手套。久別的親朋好友常用親吻擁抱禮,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在隆重的場合,俄羅斯人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貴賓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應邀到俄羅斯人家做客,進屋後應脫衣帽,先向女主人問好,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問好。
男士吸煙,要先徵得女士們的同意。在俄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人當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典型的俄羅斯民族服裝是男子是斜襟長袖襯衣,通常在領口和下擺有綉花,穿時在襯衣外面系一根腰帶。
襯衣一般是用麻紗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鮮艷的花布做成。褲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魚子醬,羅宋湯,還有傳統小煎餅,都是非常有民族特色的。通常在俄羅斯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肉類食品,幾乎每餐都會有牛肉,羊肉,牛肉,香腸等。
俄羅斯人常飲用的飲料有蜂蜜,格瓦斯等。俄羅斯人愛喝酒是世界聞名的,其中最重要的酒類當屬伏特加。俄羅斯人有喝茶的習慣,主要飲用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