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俄羅斯農業的問題
老大,你這問題答案太多了,你自己看看:
http://www.114nyw.com/new_detail.asp?NewID=1869
中國和俄羅斯聯邦都是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大國。我國經濟發展最大的約束因素之一是人多地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種狀況將難以改變。俄羅斯恰恰相反,廣袤的國土,稀疏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地多人少國家。俄羅斯的農業自然資源得天獨厚,一望無際的平原、森林和草原,豐富的淡水資源和能源,與我國還有4370公里的共同疆界。我國與俄羅斯在經濟上有最強的互補性。在新的世紀,我國要利用國際資源、開拓國際市場,俄羅斯應當是我國的首選之地。
近年來,中俄兩國的關系已經走上了正常化軌道,政治關系良好,經濟交流日趨頻繁,合作領域在不斷拓寬。但是,農業方面的經濟合作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國際貿易也非常有限。這同農業在中俄兩國經濟中所佔的地位是很不相稱的。
在與俄羅斯進行農業合作方面,我國具有一種獨特的優勢,即其他任何國家在中期(10年左右)甚至長期都不具備的優勢。這種優勢可以從兩個意義上來理解:
1.我國應當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在那裡「搶佔有利地形」,站穩腳跟,然後才有可能迅速地向廣度和深度擴展。
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優勢(如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有可能失去其重要性。因此應當抓緊機遇,不能錯過。
本文探討的地域范圍,雖然主要是俄羅斯,還還涉及到它的「近鄰」即原蘇聯的眾多國家,包括烏克蘭等歐洲國家、中亞國家以及蒙古。在這些國家中,有些與我國有漫長的邊界,與我國也有良好的合作傳統,有些經濟還處於困難的轉軌之中,需要我國的援助和投資。在可能的條件下,我國不同地區可以選擇恰當的合作對象進行投資或貿易洽談。
豐富的自然資源
原蘇聯的國土面積達到了2240萬平方公里,約佔地球上有人居住的陸地面積的1/6。人口最多時將近3億,人口密度為12人/平方公里。
隨著1991年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的國土面積仍然保持著世界第一,約1707.5萬平方公里,將近是我國的1.8倍。俄羅斯人口已經多年負增長,最新的統計已經不到1.447億人,居世界第六位。俄羅斯的人口密度為8.5人/平方公里,人口的分布極不均勻。據世界銀行的預測,俄羅斯人口在2015年將減少到1.345億,退居世界第九位,不到我國的1/10。
俄羅斯聯邦是由89個「聯邦主體」構成的龐大的國家。其中有21個共和國、6個邊疆區、49個州、10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首都莫斯科和聖彼得堡)、1個自治州。俄羅斯把這些行政單位劃成7個聯邦區:
1.中央聯邦區(18個聯邦主體),以莫斯科市為中心,包括17州和莫斯科市;
2.西北聯邦區(11個聯邦主體),以聖彼得堡市為中心,包括7個州、2個共和國、1個自治區及聖彼得堡市;
3.南方聯邦區(13個聯邦主體),以羅斯托夫市(頓河畔)為中心,包括8個共和國、2個邊疆區、3個州;
4.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15個聯邦主體),以下諾夫哥羅德市為中心,包括6個共和國、8個州、1個自治區;
5.烏拉爾聯邦區(6個聯邦主體),以葉卡捷琳堡市為中心,包括4個州和2個自治區;
6.西伯利亞聯邦區(16個聯邦主體),以新西伯利亞市為中心,包括4個共和國、2個邊疆區、6個州、4個自治區;
7.遠東聯邦區(10個聯邦主體),以哈巴羅夫斯克市為中心,包括1個共和國、2個邊疆區、4個州、1個自治州、2個自治區;
另外,還有一種根據歷史形成的勞動區域分工、經濟地理位置特點、自然與社會經濟條件、專業化等劃分成的「經濟區」,共分為12個經濟區,基本上是在上述聯邦區的基礎上再劃得小些,有的邊界不完全一致。
烏拉爾山以東的3個經濟區(共32個「主體」)的人口總和才4035萬,卻佔了1312萬平方公里的國土(27%的人口佔77%的國土),那裡的人口密度不到3.1人/平方公里。尤其是最東的經濟區,面積620多萬平方公里,只有710萬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1人,大片領土幾乎無人居住。
俄羅斯有遼闊的平原,占國土的70%。主要有兩個:東歐平原有400萬平方公里,西西伯利亞平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俄羅斯有眾多的大河,淡水資源十分豐富。貝加爾湖深約1620多米,面積3.15萬平方公里,湖水容量近2.3萬立方公里,佔地球表面淡水總容量的1/5!森林也是俄羅斯的寶貴財富,總面積約為8.6億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為50.5%。俄羅斯還是世界上能源儲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其中天然氣佔世界36.1%,石油佔14.3%,煤佔16.2%。
俄羅斯的農用地佔國土面積的12.9%,約2.2億公頃,並且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黑土帶。俄羅斯的耕地面積約有1.25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達到0.84公頃。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約有840萬人,每個農業勞動力佔有耕地15.7公頃。另外,俄羅斯有7260萬公頃草地牧場。
俄羅斯農業生產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氣候條件。以下自東向西介紹一下幾個主要農業區的自然和氣候條件,以及該地區的主要農業生產活動:
1.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南部。全年≥10°C積溫約為1500~2500°C,氣候屬於強大陸性,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多半降於夏季,土壤以草甸土和灰色森林為主。北部為森林草原類型,南部屬乾草原類型。主要作物為春小麥,黑麥和燕麥也佔一定的比重,甜菜與亞麻是近年來新發展的作物,畜牧業居於次要地位,以乳肉兼用養牛業為主。
2.南西伯利亞地區。大致介於北緯50~60度之間,包括伏爾加河流域區的東北部、烏拉爾區的南部、西西伯利亞的南部。地處草原帶,氣候的大陸性較強,全年≥10°C積溫1800~2600°C,年降水量由北部的450毫米減至南部的250毫米,無霜期則相應地由110天增至130天。土壤為肥力較高的黑鈣土和栗鈣土。不利的氣候因素是旱災頻繁,風蝕嚴重,農牧業生產很不穩定。1950年代,蘇聯在此大規模墾荒,共開墾荒地4184萬公頃(包括哈薩克北部的2548萬公頃)。為俄羅斯和哈薩克主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糧食商品率很高。畜牧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也是俄羅斯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
3.黑海沿岸亞熱帶地區。位於外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地區,為俄羅斯境內僅有的濕潤亞熱帶地區,≥10°C積溫均在4000°C以上,無霜期長達240~250天,一月平均溫度3~8°C,熱量條件充足。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適於亞熱帶作物的生長。茶樹、柑桔類(檸檬、桔、甜橙)和油桐樹等亞熱帶作物是本區農業的最主要部門,並種植芳香油料作物及煙草。本地區農業專門化程度較高,對勞動力需求較多,商品率也較高,糧食需靠區外供應。
4.西北部地區。大部分屬於非黑土地帶,是俄羅斯穀物、奶牛、亞麻、馬鈴薯的重要產區。農業開發歷史悠久,是俄羅斯民族興起的核心部分,工業中心較多,城市人口比重高。兩個特大城市——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均位於此,農業緊密為工業和城市服務。冬季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氣溫高,≥10°C積溫在1600~2200°C之間;降水也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多,由西向東從800毫米減至600毫米。氣溫及降水的年變率都較小,氣候比較穩定,不受乾旱的威脅,有利於牧草與麥類作物的生長,需採取排水及改良土壤等措施,才能取得較好收成。農業生產的潛力較大,是俄羅斯土地資源潛力較大的地區,一些農業用地還有待開墾。
5.西部地區。位於歐洲部分的森林草原帶,是俄羅斯的黑土區,農業自然條件有利於作物生長。這是俄羅斯的甜菜、穀物、畜牧業生產帶。這里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氣溫高,水分充足。全年≥10°C積溫2400~3000°C,生長期150~160天,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土壤水分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地帶性土壤以肥力較高的黑鈣土為主。本地帶是俄羅斯主要的甜菜、穀物及乳―肉用畜牧業生產基地,並以甜菜糖、小麥及肉類、乳製品等供應其他地區。
無論從資源條件和地理位置來看,俄羅斯與加拿大都十分相似,有許多理由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農業出口國。今天,加拿大的人口只有俄羅斯的21%,農業勞動力只有俄的4.8%。加拿大的農業出口額早已躋身世界10強,而原蘇聯卻以頭號的農產品進口大國而著稱。俄羅斯農業發展的潛力是巨大的。當然,要把潛力轉化為生產力卻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另外,俄羅斯人的整體素質較高,具有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在城市佔85%以上,農村在65%以上。俄羅斯技術工人和專家的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不相上下。但是,由於經濟狀況的惡化,俄羅斯人的健康素質已經與北方的發達國家拉開了差距,人均期望壽命從1992年的73.8歲下降到2000年的72.4歲,其中男子從67.9歲下降到65.0歲。
⑵ 俄羅斯的基礎商品經濟
俄羅斯經濟概況
(經 濟)
俄羅斯是前蘇聯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在當前世界也是經濟大國。從工農業總產值來看,它占原蘇聯工農業總產值的70%。與原蘇聯平均水平之比(%),199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14%,人均消費為108%,人均國民財富為117%,工業勞動生產率110%,農業勞動生產率為108%。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占原蘇聯國民生產總值的58.7%。
〔工 業〕
俄羅斯已經形成了以9大工業部門(能源、黑色冶金、化學和石油化工、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木材加工和造紙、建築和材料、輕工、食品和微生物)為中心的完整的工業體系。無論從經濟實力的基礎情況來看,還是從工業、科技區域布局來考察,俄羅斯佔有了原蘇聯工業的絕對優勢。
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區集中了原蘇聯紡織工業1/2以上,機械工業1/5。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西北區是原蘇聯重要的加工工業區,精密機械製造、機電、化學和有色冶金等部門均較發達。北方區木材採伐、鋸木製材、經濟用材運出量和制漿造紙工業均居原蘇聯的首位。烏拉爾區的採煤業居原蘇聯第二位。
俄羅斯主要工業產品,有原蘇聯經濟中也佔有決定性地位。主要產品占原蘇聯同類產品的比重,分別為:發電量佔62.5%,石油佔90.9%,水泥佔60.2%,天然氣佔77.3%,煤佔55.4%,鋼佔57.9%,商品木材佔91.6%,紙佔84.6%,玻璃佔61.9%,機床佔50%,汽車佔80%,拖拉機佔45%。能源 電力,1988年發電10660億度,1991年為10460億度。煤1988年為4.25億噸,1991年為3.53億噸。石油,1988年5.69億噸,為歷史最高紀錄,1990年
5.15億噸,1991年減至4.6億噸。鋼鐵 1988年鋼產量為6387.7萬噸,1991年為5510萬噸,原蘇聯5大鋼鐵基地中的烏拉爾、中央區和西西伯利亞3個位於俄羅斯境內。1991年大多數消費品生產比1990年下降2~6%,食品生產下降9%。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工業很不發達,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僅佔1/3,而工業部門結構中又以輕工業為主,其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2/3。 本來就十分落後的俄國工業,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後外國武裝干涉及國內戰爭的破壞,使工業瀕於崩潰的邊緣。國內戰爭結束後,在國民經濟恢復基礎上,原蘇聯通過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決議。決議明確規定,工業化的總路線的基礎就是從重工業開始,從發展重工業的核心,即機器製造業開始,這實際上就是偏重於甲類工業,即生產資料生產。當前,俄羅斯已成為擁有高度發達的機械化農業的工業強國。這是原蘇聯幾十年間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果。 目前,工業在俄羅斯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俄羅斯工業的特點是:重工業發展始終占優先地位,同時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涌現出許多新興工業部門。工業生產集中程度很高,這是俄羅斯生產力布局政策的結果。 俄羅斯工業部門分工很細,現共有12個行業及其下屬300多個不同的部門和相當數量的個別生產部門。
12個行業是:
電力工業;
燃料工業(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工業);
黑色冶金工業;
有色冶金工業;
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
微生物和復合飼料工業;
醫葯及醫療器材工業;
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
(包括:動力和機械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
冶金設備製造業、機床製造業、化工和石油機
械製造業、建築機械和築路機械製造業、機車
車輛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造船業、航空工業、
軸承製造業、拖拉機製造業、農業機械製造業);
林業、木材加工業、制漿造紙業;
建築材料工業;
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縫紉工業、製鞋工業);
食品工業。
在工業生產中,俄羅斯把以上工業部門分成幾個綜合體來進行計劃和組織發展。這幾種綜合體是:燃料動力綜合體、冶金綜合體、機器製造綜合體、化學森林綜合體、建築綜合體、社會綜合體和東部的區域性生產綜合體。 這里要著重強調一下俄羅斯東部的工業。東部包括西伯利亞和遠東,面積為1276.59萬平方公里,佔俄羅斯面積的2/3以上。近年來東部的地位越來越高。 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聯邦,東西兩大部分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很大。歐洲部分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產值佔全俄羅斯的3/4以上。可是,歐洲部分因其資源有限,經濟進一步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東部地區卻擁有各種各樣蘊藏量極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這里的工業基礎薄弱,部門單一,資源遠未得到充分利用。為了改變這種生產力布局的不合理狀況,俄羅斯實行了工業東移政策,稱之為「綱領性政策」。目前,俄羅斯經濟對東部地區的依賴日益增強。今後,東部地區在增強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保障出口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在將是「亞太時代」的下個世紀,俄羅斯將更為重視其東方的發展。
俄羅斯的電力工業包括火力、水力和核能發電三大部門。發電量僅次於美國,居第二。其中火力發電為主,約佔72%。 俄羅斯豐富的電力資源大部分集中在東部地區。進入70年代後,由於歐洲部分有機燃料日益匱乏,俄羅斯決定在該地區加速發展核電工業。目前,俄羅斯擁有8座核電站(1985年)。 俄羅斯電力生產的突出特點是高度集中,絕大部分電力是由大型電站生產的。目前,俄羅斯已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輸電系統,發電量佔全國總發電量的90%,保證了主要工業區的動力供應。 俄羅斯電力的主要消費部門是工業,其用電量佔全國用電量的60%。俄羅斯電力也用於出口,由於經互會的解散,現在出口量急劇減少。
俄羅斯的燃料工業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工業。目前,俄羅斯是世界上工業國家唯一燃料能夠完全自給並可保持一定出口的國家。
石油工業是俄羅斯最重要的能源工業部門。天然氣工業是俄羅斯一個發展很快的新型能源部門。煤炭的生產在能源生產工業中一直占重要地位,它是燃料平衡的基礎。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在十月革命前是俄羅斯工業部門中最薄弱的一環。當認識到化學工業是保證工業物質基礎最重要的部門,是推進國民經濟工業化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時,俄羅斯才採取緊急措施來建立和發展這一部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俄羅斯化學工業有了顯著提高。俄羅斯的化肥、硫酸、焙燒蘇打的產量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80 年代以來,在化學工業中,化學制葯工業、基本化學工業、化學纖維工業發展最快;在石油化學工業中,基本有機合成產品發展最快。 俄羅斯目前共生產9萬余種化工產品,其中90%以上的生產工藝不是最先進的,質量亦不如國外產品。為此,俄羅斯開始進一步擴大新型結構材料的生產,增加品種和提高質量。 但是,近幾年,由於政局動盪,經濟急劇衰退,能源和原材料工業萎縮,化學工業產量也急劇下降。
機器製造業和金屬加工工業是俄羅斯的工業核心、科技進步的基礎。其發展受到極大重視,發展速度亦十分迅速。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機器製造業和金屬加工工業只有3個獨立部門:機車車輛製造業、造船業和農機製造業。現在,俄羅斯這個部門已發展到100多個分部門。其產品已超過13萬種。 機器製造業發展的方向是:迅速發展能保證技術進步和提高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的分部門;大幅度增加自動化工具、儀表和儀器;金屬加工設備中優先增長先進的鍛壓設備、數據控制機床、速控和速算成套設備。
建築材料工業 建築材料工業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之一,十月革命前就已具有一定的生產基礎。主要部門有水泥、混凝土預製件和玻璃製品工業等。俄羅斯建築材料工業70%集中在歐洲部分。俄羅斯發展建築材料工業的基本方向是,優先發展既能降低金屬用量、降低造價和勞動量、減輕建築物重量,又能提高其保暖程度的建築材料;擴大高標號、多成份和特種水泥的生產;增加拋光玻璃、強化玻璃和玻璃纖維布以及建築用瓷器等高效裝修材料的生產。進一步研製開發新產品並注意提高其傳統產品質量。
輕工業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傳統工業部門之一。十月革命之前,俄羅斯輕工業就已初具規模。輕工業的主要部門有紡織工業、皮鞋業、針織業等。俄羅斯的輕工業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人口稠密的地區。 由於原蘇聯長期片面執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嚴重製約了輕工業的發展。俄羅斯輕紡工業的設備落後,長期以來生產質量差、產品款式陳舊。 為了改變這些現象,原蘇聯和俄羅斯新政府都曾努力加速輕工業的發展。但是,整個國民經濟體制幾十年來一直重重工,輕輕工,一時難以扭轉。加之近幾年經濟衰退,輕工業生產趨於下降。
食品工業在俄羅斯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食品工業由24個分部門構成。主要部門有肉類及罐頭加工工業、奶和奶製品工業、捕魚業、製糖工業、飲料和麵食製品工業等。 肉食品工業是本部門中最大的分部門,其產值約占食品工業總產值的1/4。大型肉類製品聯合企業大都建在大中城市。近年由於經濟全面衰退,肉食品工業產量亦大幅度下降。另外近年麵食製品亦明顯下降。 長期以來,由於對食品工業投資的不足,加上農業生產不穩定,食品工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因為,市場供應長期緊張不是短期內所能改善的。
〔農 業〕
從60年代以來開始實行集約化經營,主要是全盤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水利化、科學化和知識化,從而逐步改變以前的粗放經方式,使農業生產水平有所提高。
俄羅斯農業中的主要項目,如穀物、馬鈴薯、亞麻、肉乳等產品,占原蘇聯的1/2到1/3。近年來農業生產發展水平速度受到動盪局勢的影響。1991年農工綜合體產品總值,包括農業總產值比1990年減少5%,並低於最近5年的平均產值。1991年,國家谷類收購量達2250萬噸,比1990年低34%,是最近25年以來最低的一年。1991年國家向日葵收購量170萬噸,比1990年少產25%。國家土豆收購量470萬噸比1990年少產6%,國家蔬菜收購量440萬噸,比1990年少產28%。1991年,向國家交售油料的數量是近6年以來最低的,土豆和蔬菜交售量是近18年以來最低的。但1992年10月國家已征購到12300萬噸糧食,較去年增加150萬噸,糧產量為250萬噸,較去年增加50萬噸,土豆產量基本與去年持平。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年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82%。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值的57%。十月革命後,原蘇聯經歷了一條曲折的農業發展道路。
50年代以前,原蘇聯全力發展重工業,加上國內戰爭、衛國戰爭和農業全盤集體化政策失誤的影響,農業生產發展緩慢。50年代中期起,農業開始得到重視,舊的農業體制和政策都得到了一定的調整和改革。60年代,開始從粗放式經營轉向集約化經營,擴大農業投資,促進了農業發展。但70年代到80年代初,農業生產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戈爾巴喬夫執政後實行了擴大農庄農場自主權,改善農村經濟關系,採用各種承包制、租憑制,改變農業投資取向,加強基礎設施和農業社會改造等措施,試圖挖掘農業的發展潛力,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力爭在短期內解決食品供應問題。
但是,近幾年來,由於整個國民經濟的混亂,從原蘇聯晚期開始,農業就處於滑坡狀態。1990年起,農業產值呈負增長。1991年,俄羅斯農業產值下降5%;到1992年,農業產值下滑速度更快,下降幅度達12%,畜產品下降幅度更大,如頭9個月肉產品產量下降27%。
種植業
俄羅斯的種植業主要包括谷類作物、經濟作物(棉花、甜菜、向日葵、亞麻等)以及土豆、蔬菜、瓜類、水果和飼料作物等生產部門。
十月革命前,俄國的種植業以穀物為主,其播種面積佔全部播種面積的90%。 1909~1913年,穀物年均產量為7250萬噸,其中每年出口15%。
十月革命後,種植業遭受到國內戰爭和衛國戰爭以及農業集體化運動的破壞,生產發展緩慢。50年代以來,種植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其內部結構也得到了調整。 1950年種植業中穀物種植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70%,經濟作物佔8.1 %,土豆、蔬菜和瓜果作物佔7.4 %,飼料作物佔14. 5%。1988年,種植業中穀物種植面積佔54%,經濟作物佔6,4 %,土豆、蔬萊和瓜果作物佔4 %,飼料作物佔到34.6%。1988年與1950年相比,穀物播種面積比重有所下降,而飼料作物比重則明顯上升。
1.谷類作物
50年代中期,由於大面積墾荒,迅速擴大了穀物播種面積,穀物產量大幅增加。 60年代初,由於農業政策的嚴重失誤和墾荒地區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穀物產量增長緩慢。60年代中期,俄羅斯農業生產開始由粗放經營轉向集約化經營,增施化肥、培育優良品種、改良土壤和興修水利等措施,穀物產量有所提高,1976~1980年平均穀物產量比60年代上半期提高56%,同期穀物單產量提高了54.9%,1981年到80年代後期,由於旱災和經營機制方面的問題,穀物產量持續下降。
數十年來,盡管穀物生產有了大幅度增長,但由於飼料糧消費量的不斷上升,俄羅斯每年需大量進口糧食。近幾年,對糧食的進口需求量日勝一日。
在穀物播種面積中,小麥占重要地位,小麥的產量和國家收購量在穀物中均占首位。小麥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40%,產量占總產量的39%,國家收購量占總量的48%。在小麥播種面積中,春小麥佔2/3,但單產較低;冬小麥單產比春小麥高得多。大麥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僅次於小麥。播種面積占穀物播種面積的26%,總產量佔到穀物總產量的27.1 %。
燕麥的播種面積比40年代減少了40%,但其單產高於大麥和春小麥,適於作飼料。播種面積占穀物總面積的10%左右。
黑麥的播種面積不斷縮小,這是單產較低沒有較高生產價值的原因所造成。
此外,俄羅斯遠東地區還種植水稻。另外還生產高粱、養麥等,但種植面積不大,產量也不多,不佔重要地位。
2.經濟作物
俄羅斯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甜菜、亞麻和向日葵等。
十月革命後,政府為了發展經濟作物,採取了增加投資、提高收購價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因此,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不斷上升。
棉花的生產在十月革命後得到迅速發展。播種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增長了一倍半。
亞麻是俄羅斯的傳統紡織原料之一。其種植面積一直在減少,主要原因是其收獲和加工的機械化程度低,費勞力,而亞麻的種植主要分布在勞動力十分缺乏的中央黑土區。亞麻單產量也較低。
向日葵籽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其播種面積約佔全部油料作物播種面積的3/4,產量約佔80%。滁此之外,油料作物還有亞麻籽、棉籽、大豆、油菜籽、大麻籽。但產量都不是太多。
3.上豆、蔬菜和瓜果作物
土豆是俄羅斯居民的基本食品之一。但是土豆產量日益下降。主要因為,一部分土豆生產者是個人副業者,隨著農村居民的減少及其生活方式的改變,其土豆生產量下降。二是種植土豆機械化程度低。
戰後,蔬菜種植面積,一直都保持不變,其中約有2/3是水澆地。俄羅斯人均年消費量為100公斤。
瓜類作物的種植主要是西瓜、甜瓜和南瓜。俄羅斯盛行水果和漿果。為了提高水果產量,俄羅斯建立了大型果園。目前,鼓勵農村居民發展果園合作社,農庄農場協助合作社建立基礎設施,並提供農業技術與各方面服務。
畜牧業
俄羅斯的畜牧業包括的主要部門有:養牛業、養豬業、養羊業、養禽業。此外,還包括小規模的各個部門,如養馬業、養蠶業等。當前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5%,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畜牧業的意義會越來越大。
十月革命前,俄國畜牧業的經營方式落後,畜產品產量不高。十月革命勝利初期,農畜產品產量減少,到20年代末,已經超過1913年,然而,在農業全盤集體化期間,由於政策嚴重失誤,使畜牧業遭受重大損失。加之二戰的巨大創傷,直到1950年後,畜產品產量尚未恢復到1913年的水平。
50年代中期後,俄羅斯採取了增加投資、加快發展專業化和集中化、提高畜產品的收購價格、擴大質量差價和加強科研工作、採用科學的飼養工藝、加強飼料基地等措施,大大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全俄經濟衰退,投資危機、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問題致使畜牧業大大停滯不前。畜產品產量大幅度下降。1992年頭9個月,畜產品產量就下降21%。
1.養牛業
這是俄羅斯規模較大的畜牧業部門。目前這個部門提供98%的奶和40%以上的肉。此外,還提供高質量的皮革原料。
全俄飼養的牛,80%是由農庄農場、跨單位組織或其他農業生產企業飼養的:另外20%由個人副業飼養。
80年代末,奶牛業的專業化和集中化水平有所提高,有的地方出現了奶牛業跨單位綜合體或養牛聯合公司,其內部分為繁育、育成、飼養及產奶、加工飼養等專業化企業,以提高生產效率。
2.養豬業
這是俄羅斯第二大畜牧業部門。按標准頭數計算,養豬業約占牲畜總頭數的15%。養豬業提供肉類、皮革、豬鬃和其他輕工原料。
近些年來,養豬業進行了技術改造,逐漸建立了許多工業型大豬場。內部分為專業化繁育、肥育企業等具有完整工藝的大型企業,此外,還有專門從事良種畜培育和繁育的豬場,負責提供優良種豬。
3.養羊業
這也是畜牧業一大部門。按標准計算,綿羊和山羊占牲畜總數的14%。該部門主要提供肉、奶、油脂、羊毛、羊皮等。由於養羊業產品價格偏低,處於低贏利狀態。所以,養羊業發展緩慢。
4.養禽業
這是俄羅斯一個作用日漸提高的畜牧業部門。養禽業提供高營養價值的肉、蛋以及絨毛和羽毛。
目前,俄羅斯養禽業產品的主要供應者是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提供的產品大大超過了副業。這改變了60年代以前主要靠個人副業提供禽產品的狀況。 這是俄羅斯大力發展機械化養禽場,實現了養禽工序的綜合機械化的結果。
畜牧業部門結構近20年來變化較大。其中,養禽業由於技術改造和工廠化飼養方法的採用,發展速度最快。肉用養牛業發展也較快,而奶牛業由於工廠化程度低而發展也較慢。在養豬業中,肉用和腌肉用方向得到較大發展,這方面的產品,居民需求量很大。
從肉類總平衡表的結構來看,豬肉和羊肉的比重下降,牛肉和禽肉比重上升。這主要是經濟發展總水平的提高、產品消費量的增長和食品結構的完善起著重作用。
發展畜牧業最重要的條件是建立可靠的飼料基地,它對增加牧畜頭數和提高其產品率以及增加產品產量和降低成本有直接影響。俄羅斯飼料作物,以多年生牧草面積最大,此外有一年生牧草、玉米、大麥、燕麥、豌豆、飼用黑麥、糧豆作物、瓜類作物等。
另外,在農業集體化後,俄羅斯允許農庄庄員和國營農場職工經營個人副業,作為農村居民的收入補充。個人副業主要是經營畜牧業,其畜牧業產值約占其全部產值的2/3。
〔交通運輸〕
鐵路為主導,1990年鐵路運營線總長85000公里。西伯利亞7416公里長的鐵路中的600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電氣化鐵路。
公路在交通運輸中佔有重要地位。公路總長71萬多公里。以莫斯科為中心,14條公路干線,四通八達。
海洋運輸和內河航運發展都較快。此外還有發達的管道運輸。航空運輸以客運為主,與80多個國家有航線相通。
商業概況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經濟建設戰略重點的調整,俄羅斯的商業在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些不穩定因素。
幾十年來,商品零售總額逐漸增加,與此同時,商品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在零售總額之中,非食品商品(文化生活用品、日用品,特別是耐用品)的比重不斷增加,而食品的比重則相對下降。在食品商品中,高質量食品,如魚、肉、奶、蛋、水果等比重在增加,糧食製品比重下降。這反映了俄羅斯居民生活的提高和日用輕工業的迅速發展。
60年代以來,商業的物質技術基礎有所發展和改善。現代化的商業網路和公共飲食業網相繼出現。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營方式也得到一定的應用。
俄羅斯商業雖然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這是商業體制不完善、商業與工業嚴重脫節的後果。同時存在一些技術和設備上的問題,如商業網點、營業面積嚴重不足,設備陳舊,機械化程度低等。
近幾年,由於經濟全面衰退,商業也相應蕭條。這主要由兩個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社會產品急劇減少,尤其是消費品。1992年1~9月,消費品生產下降14%,其中食品生產下降23%,輕工業生產下降24%。二是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大大低於價格上漲速度,同時居民存款也大大貶值,這使居民購買力急劇下降。消費品嚴重不足加上居民購買力降低,致使1992年前9個月的零售商品流轉額下降39%。
伴隨著零售商品流轉額的急劇下降,商品價格急劇上漲。1992年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了33倍,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5倍,其中許多食品價格提高了上百倍,到1993年上半年,食品價格又上漲了數倍,尤其是食品價格。這些造成了商業的一片混亂。表現在市場上,一方面是商品供應奇缺,百姓家庭了無存儲,一方面是私營商人囤貨居奇,哄抬市價。
為了刺激商業的發展,俄羅斯政府推行私有化,把大量的百貨商店轉入私人手中。並訂出計劃,每月出售大約8000家百貨商店和服務性企業,這將大大提高商業私營化程度。
商業形式
目前,俄羅斯存在著四種商業形式。即國營商業、合作社商業、集體農庄貿易,以及近幾年隨著私有化的推行而日益壯大的私營商業。在這四種形式中,國營商業日益失去主導地位,而私營商業發展勢頭迅猛,極有可能會後來居上。
國營商業
這是國家所有制商業,國營商業是經營消費品的主要形式。國營商業除包括俄羅斯商業部系統的商業組織和企業外,還包括工業部系統的職工供應處、文化部、衛生部等非工業部系統的專業網點。
國營商業企業和組織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由國家預算撥款和本單位所得利潤組成。絕大部分國營商業網點設在城鎮,主要為城市居民服務。國營商業在全國批發商業和零售商業中仍占優勢。約佔48%的工農業部分產品目前還集中於國營商業。
合作社商業
這是集體所有制商業。其財產由合作社成員所繳入社費和股金、經營活動所得利潤形成。建立合作社商業的原則是自願原則和物質利益的原則。主要為農村地區和小城鎮居民服務。其出售價格與國營商業相比較為靈活。除提供商業服務外,合作社商業還從事收購農產品和原料,發展個人副業等。合作社商業佔全國商業零售總額的23%左右。
從事合作社商業的主要有:消費合作社商業網路和手工業合作社商業網路。除國營商業、消費合作社商業外,近年來,又出現了國營一合作社聯合公司和跨部門聯合公司,如農工商聯合公司。
集體農庄貿易
原蘇聯時期,農業合作化過程中,集體農庄貿易就已出現。在集體農庄和公民個人的財產基礎上建立集體農庄市場。經營國營農場、集體農庄和勞動者個人完成任務後剩餘的農副產品,以及副業產品。這種形式是城市居民食品供應的必要補充來源。
集體農庄貿易主要是經營私人生產的剩餘產品的一種形式。因此,這種形式能刺激農副產品產量的增加,擴大城鄉商品交換的渠道,改善農產品的供應,同時增加集體農庄和勞動者個人的收入。
近幾年,俄羅斯出現了農貿市場,這是改革措施推行的結果。這種商業形式對居民的農副產品供應能起到促進作用。這種市場,由官辦改為民辦,管理由行政管理改為經濟杠桿調控。在農貿市場上,產品價格不加明確限制,由市場自行產生、浮動。
私營商業
在長期的中央計劃經濟指導下,俄羅斯私營經濟一直增勢甚微。原蘇聯解體後,隨著私有化的推行,私有經濟開始迅猛發展,私有商業企業的不斷建立。這是原蘇聯經濟市場化的重要步驟,也是對商業形式的一個補充。俄羅斯提出《關於財產非壟斷化(私有化)》法律草案,使更多的居民和勞動集體擁有私有財產,甚至把國營企業、合作社企業自願聯合改造成股份制公司,出售或拍賣給私人業主。
私有化的推行,在商業領域尤為顯著。如批發性和零售商業設施企業、公共飲食業及生活服務設施、國營合作社貿易等領域。目前俄羅斯已有40%以上的商店實行了私有化,農村出現了37萬多個私人農場,而且每月以約8000的速度增加,資本額也越來越大,僅在商業流通領域,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私人業主已超過1 萬。他們正在改變俄羅斯的商業服務內容和形式。
⑶ 養豬只使用俄羅斯飼料菜,會出現什麼情況嗎
1.俄羅斯飼料菜喂豬是非常不錯的,種過俄羅斯飼料菜的朋友們都知道它是一種高產的飼料草,所以被稱為「飼草之王」。俄羅斯飼料菜也比較抗寒,溫度20度左右的時候長勢最快,冬季雖然能安全越冬,但是產量上沒有春秋季節高,但也算是飼草里產量高的了。
⑷ 俄羅斯農業採用大型機械而日本農業多採用小型機械,請從自然因素分析及原因
D(日本人口相對國土面積來說比較密集,不適合從事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同時,日本科技發達,單位面積產量高,同時日本主要是水稻業。。
⑸ 如何正確利用俄羅斯飼料菜降低養殖成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養殖業的風險越來越大,降低飼料成本是抵禦價格風險的有效手段。俄羅斯飼料菜粗蛋白含量高、粗纖維少、維生素和礦物元素含量也較全面,加上其產量高、適口性好、適應性廣等特性,已廣泛作為青飼料代替糧食用於養殖業中,並且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適時收割 如用作青飼料則在現蕾至開花期收割為宜,用作青貯或調制乾草則應在盛花期收割。用於飼喂雞、鴨、鵝、兔等小型動物時應在俄羅斯飼料菜較鮮嫩時收割;用於飼喂豬、牛、羊等較大型動物時則可割老些。 (二)飼喂方式 俄羅斯飼料菜可青飼,青貯,也可製成乾草粉,以青草狀態飼喂最好。 A:收割的鮮草,經切碎直接飼喂或切碎拌人其它干飼料飼喂。如果有條件可打漿或打草泥拌人配合飼料飼喂。 B:在盛花期將俄羅斯飼料菜與玉米、大麥及燕麥等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貯。 C:俄羅斯飼料菜夏、秋收割後,可直接製成乾菜,乾菜粉碎後製成草粉。乾草粉可作為畜禽的蛋白、高礦物質和多維素營養的補充來源。 D:對草食性魚類的飼喂方式與畜禽類似,飼料菜對草魚、蝙魚的適口性好,可切碎後投喂,也可青貯或製成草粉,摻入配合飼料中飼喂。
⑹ 俄羅斯以什麼糧食為主
問題一:俄羅斯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麼 小麥
問題二:俄羅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麼? 小麥是俄羅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60%以上
問題三:俄羅斯的糧食主產區分布在哪裡? 您好
俄羅斯農作物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東歐平原和西南部的頓河流域以及伏爾加河中上游,以小麥、馬鈴薯、向日葵、甜菜、亞麻為主。東部和北部大片寒冷地區均不適於農作物生長。
在這五個地區的的自然條件比較好
1.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南部。全年≥10°C積溫約為1500~2500°C,氣候屬於強大陸性,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多半降於夏季,土壤以草甸土和灰色森林為主。北部為森林草原類型,南部屬乾草原類型。主要作物為春小麥,黑麥和燕麥也佔一定的比重,甜菜與亞麻是近年來新發展的作物,畜牧業居於次要地位,以乳肉兼用養牛業為主。
2.南西伯利亞地區。大致介於北緯50~60度之間,包括伏爾加河流域區的東北部、烏拉爾區的南部、西西伯利亞的南部。地處草原帶,氣候的大陸性較強,全年≥10°C積溫1800~2600°C,年降水量由北部的450毫米減至南部的250毫米,無霜期則相應地由110天增至130天。土壤為肥力較高的黑鈣土和栗鈣土。不利的氣候因素是旱災頻繁,風蝕嚴重,農牧業生產很不穩定。1950年代,蘇聯在此大規模墾荒,共開墾荒地4184萬公頃(包括哈薩克北部的2548萬公頃)。為俄羅斯和哈薩克主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糧食商品率很高。畜牧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也是俄羅斯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
3.黑海沿岸亞熱帶地區。位於外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地區,為俄羅斯境內僅有的濕潤亞熱帶地區,≥10°C積溫均在4000°C以上,無霜期長達240~250天,一月平均溫度3~8°C,熱量條件充足。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適於亞熱帶作物的生長。茶樹、柑桔類(檸檬、桔、甜橙)和油桐樹等亞熱帶作物是本區農業的最主要部門,並種植芳香油料作物及煙草。本地區農業專門化程度較高,對勞動力需求較多,商品率也較高,糧食需靠區外供應。
4.西北部地區。大部分屬於非黑土地帶,是俄羅斯穀物、奶牛、亞麻、馬鈴薯的重要產區。農業開發歷史悠久,是俄羅斯民族興起的核心部分,工業中心較多,城市人口比重高。兩個特大城市――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均位於此,農業緊密為工業和城市服務。冬季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氣溫高,≥10°C積溫在1600~2200°C之間;降水也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多,由西向東從800毫米減至600毫米。氣溫及降水的年變率都較小,氣候比較穩定,不受乾旱的威脅,有利於牧草與麥類作物的生長,需採取排水及改良土壤等措施,才能取得較好收成。農業生產的潛力較大,是俄羅斯土地資源潛力較大的地區,一些農業用地還有待開墾。
5.西部地區。位於歐洲部分的森林草原帶,是俄羅斯的黑土區,農業自然條件有利於作物生長。這是俄羅斯的甜菜、穀物、畜牧業生產帶。這里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氣溫高,水分充足。全年≥10°C積溫2400~3000°C,生長期150~160天,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土壤水分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地帶性土壤以肥力較高的黑鈣土為主。本地帶是俄羅斯主要的甜菜、穀物及乳D肉用畜牧業生產基地,並以甜菜糖、小麥及肉類、乳製品等供應其他地區。
希望幫到您 望選為滿意回答 謝謝
問題四:什麼平原是俄羅斯最主要的糧食產地 東歐平原 西西伯利亞平原
問題五:俄羅斯的主要糧食產地是...,俄羅斯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您好:
=======================
東歐平原 ===================================================俄羅斯歐洲部分屬於溫帶濕潤性氣候,夏季水熱充足,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是俄羅斯主要糧食產地...
===================
問題六:俄羅斯的糧倉有哪幾個 A 俄羅斯的四大糧倉
俄羅斯土地資源十分豐富,其土地總面積為17億多公頃,以莫斯科為中心的黑土區、頓河流域、伏爾加河沿岸和外高加索地區是俄羅斯的主要農業區。
蔬菜產地主要集中在俄南部地區及一些大城市、工業中心的城郊地區。俄羅斯的種植業以小麥、亞麻、甜菜、馬鈴薯為主。
俄羅斯農業受自然地理條件和氣候的影響較大。其北部主要產糧區雖土壤水份充足,但熱量不足,春夏季容易發生低溫和乾旱。南部地區的總體氣候條件好於北部地區。但從總體上看,俄羅斯的土地條件尤其是土、熱、水諸因素的結合條件較差。
問題七:俄羅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麼?俄羅斯人的主食是什麼? 小麥 俄羅斯 主食一般是 麵包
問題八:夏商周:商代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黍、稷。黍和稷是什麼糧食? 黍是黃米,稷是高粱,他們都屬於六穀
⑺ 種植牧草收益好嗎
收益是很好的。種植牧草,在同等土壤條件和灌水施肥條件下以及同等政策條件下,種植牧草的收益顯著高於種植小麥和玉米。
牧草品種介紹
1、菊苣
菊苣是非常優質的一種牧草品種,它的產量非常高,而且有著不山逗錯的利用年限,在市面上只要買到優良的種子之後,播種一次能夠利用6~8年左右,不過在這段期間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養護,它的產量能夠達到一年比一年高的目的。每年可以收割4~5次,在南方地區因為氣候比較溫暖,收割的次數能夠達到6次到8次左右。產量是非常驚人仿敏的,一畝地能夠達到2萬斤到3萬斤左右的新鮮牧草。對於多種動物都是可以使用的,它的葉子非常的鮮嫩柔軟並且多汁,有不錯的口感,讓動物非常容易消化。
⑻ 俄羅斯的農業帶是哪兩個地方此區域布局的優勢自然條件有哪些
1.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南部。全年≥10°C積溫約為1500~2500°C,氣候屬於強大陸性,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多半降於夏季,土壤以草甸土和灰色森林為主。北部為森林草原類型,南部屬乾草原類型。主要作物為春小麥,黑麥和燕麥也佔一定的比重,甜菜與亞麻是近年來新發展的作物,畜牧業居於次要地位,以乳肉兼用養牛業為主。
2.南西伯利亞地區。大致介於北緯50~60度之間,包括伏爾加河流域區的東北部、烏拉爾區的南部、西西伯利亞的南部。地處草原帶,氣候的大陸性較強,全年≥10°C積溫1800~2600°C,年降水量由北部的450毫米減至南部的250毫米,無霜期則相應地由110天增至130天。土壤為肥力較高的黑鈣土和栗鈣土。不利的氣候因素是旱災頻繁,風蝕嚴重,農牧業生產很不穩定。1950年代,蘇聯在此大規模墾荒,共開墾荒地4184萬公頃(包括哈薩克北部的2548萬公頃)。為俄羅斯和哈薩克主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糧食商品率很高。畜牧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也是俄羅斯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
3.黑海沿岸亞熱帶地區。位於外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地區,為俄羅斯境內僅有的濕潤亞熱帶地區,≥10°C積溫均在4000°C以上,無霜期長達240~250天,一月平均溫度3~8°C,熱量條件充足。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適於亞熱帶作物的生長。茶樹、柑桔類(檸檬、桔、甜橙)和油桐樹等亞熱帶作物是本區農業的最主要部門,並種植芳香油料作物及煙草。本地區農業專門化程度較高,對勞動力需求較多,商品率也較高,糧食需靠區外供應。
4.西北部地區。大部分屬於非黑土地帶,是俄羅斯穀物、奶牛、亞麻、馬鈴薯的重要產區。農業開發歷史悠久,是俄羅斯民族興起的核心部分,工業中心較多,城市人口比重高。兩個特大城市——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均位於此,農業緊密為工業和城市服務。冬季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氣溫高,≥10°C積溫在1600~2200°C之間;降水也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多,由西向東從800毫米減至600毫米。氣溫及降水的年變率都較小,氣候比較穩定,不受乾旱的威脅,有利於牧草與麥類作物的生長,需採取排水及改良土壤等措施,才能取得較好收成。農業生產的潛力較大,是俄羅斯土地資源潛力較大的地區,一些農業用地還有待開墾。
5.西部地區。位於歐洲部分的森林草原帶,是俄羅斯的黑土區,農業自然條件有利於作物生長。這是俄羅斯的甜菜、穀物、畜牧業生產帶。這里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氣溫高,水分充足。全年≥10°C積溫2400~3000°C,生長期150~160天,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土壤水分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地帶性土壤以肥力較高的黑鈣土為主。本地帶是俄羅斯主要的甜菜、穀物及乳―肉用畜牧業生產基地,並以甜菜糖、小麥及肉類、乳製品等供應其他地區。
⑼ 蘇聯的配給制是什麼
在一戰後穩固的俄國蘇維埃政權,在好幾年中,由於長期戰爭所造成的困難,在居民中實行口糧定量配給制。
隨著列寧新經濟政策的調整,國民經濟的恢復,口糧定量配給制一度取消。消費合作社成為人們取得食品的主要渠道。在「公共飲食公司」、「麵包及其他農產品貿易公司」、「肉品公司」的商店和售貨亭里可以買到比私人便宜的東西。斯大林上台後20年代末~30年代初,蘇聯實行嚴酷的集體農庄化政策,以盤剝農民大量出口農產品,來完成工業的原始積累,蘇聯國內幾次出現食品供應危機,由於集體化的偏差、農民負擔過重引起的破壞性後果,加上城市、工礦人口的增加,又出現糧食、副食品供應緊張的局勢。為保證工人和城市居民的供給以及軍糧的儲備,蘇聯政府又不得不對農產品的消費加以控制,並仿照過去口糧定量配給的辦法,發給購物證。這種購物證大體有3類。
第一、工人、工程師、技師、科學家和作家每日可買白麵包400克。黑麵包400克,每月可買麵粉或其他糧食1公斤,糖1公斤,茶葉25克,蔬菜若干公斤。有重要職務的人還可買肉、魚、黃油和糖若干公斤。重工業工人也可買牛羊肉2公斤,黃油、果醬各1公斤半。
第二、秘書、會計、店員和輕體力勞動者每日可買白麵包200克,黑麵包200克,蔬菜若干公斤,每兩個月可買茶葉25克。
第三、兒童所購數量和第二類差不多,但可加買牛羊肉、黃油若干公斤。以上3類人,領到購物證後,須先持證至附近的內部商店蓋印,固定在該店購買,不得移動。
接著,又實行了擴大對工人的食品供應和增加公共飲食網點的措施。1931年,成立了工人內部合作社。1932年,國營農場和副食品生產附屬於工人內部合作社。這樣,工人可以得到許多超過配給的食品。在大企業中都辦了食堂,給工人用餐以優惠。據統計,1928~1940年,全國公共飲食企業從1.46萬處增加到8.76萬處。1928年,莫斯科的食堂只有167處,就餐人數18萬。1932年,莫斯科的食堂已增加到1000處,就餐人數160萬,相當於居民總數的1/3。到公共食堂吃飯成為普遍的習慣。
蘇聯人的飲食,早飯都比較簡單。以職員為例,起床後,在家裡或在街上喝一杯茶,吃幾片麵包就行。中午,有的到機關小賣部買塊麵包夾香腸或乳酪、黃油,喝杯紅茶就打發一頓。有的持機關發的飯票到機關食堂好好地吃一頓午飯。午飯通常是一盆湯,一盤肉或魚和一杯飲料。湯、肉、魚、飲料都有幾種,任人選擇。麵包有白麵包和黑麵包,在任何餐桌上都是黑白參半,任人選擇。此外,食堂有時也供應烤羊肉串、油炒米飯加上洋蔥、羊肉、雞蛋等(如手抓飯)的著名食品。晚飯也比較簡單,少去一道湯,大多隻吃一道肉菜或魚。
傳統的伏特加酒仍受人喜愛。喜慶、待客時,都以飲酒為樂。但酗酒受到普遍的譴責。在工廠、娛樂場所、廣告欄里,可以看到對酗酒的諷刺漫畫和反對酗酒的標語。克瓦斯、果子羹是常見的飲料。茶葉為居家必備,大多從中國、印度、日本進口。19世紀從中國引種的喬治亞茶亦時有出售。咖啡已進入普通居民家庭。街上有咖啡館。但人們進咖啡館只是飲一杯咖啡或紅茶,吃幾塊點心餅干充飢解渴,不是去交際。
農業集體化完成後,蘇聯食品供應緊張狀況已經緩解。1935年1月1日,正式取消了麵包、麵粉配給制。到蘇聯衛國戰爭前夕,各種食品配給通通取消。
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爭的災難導致了蘇聯農業產量的急速下滑。1941年,蘇聯穀物產量從前一年的9560萬噸猛跌到5590萬噸,到1942年又狂跌到2970萬噸,當年的土豆產量也只有2380萬噸,肉類屠宰重量約180萬噸,糖用甜菜更是跌落到210萬噸,僅相當於戰前水平的12%。而雪上加霜的是,戰前蘇聯儲備的600多萬噸糧食大部分不是落入快速推進的德軍手中,就是被蘇聯人自己燒毀。
截至1941年11月,隨著紅軍的崩潰,蘇聯38%的糧食產地,84%的食糖產地,38%的大牲畜,60%的豬都落入德國人之手。到了1942年,全蘇47%的耕地已經喪失。與此同時,蘇聯還把他們在1940年所擁有的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丟失了40.5%和32.86%。剩下的拖拉機和汽車又有80%以上被徵用。同時被送上前線的還有大量的青壯勞動力。用以填補他們空缺的,則是大量的婦女,蘇聯官方還做出了動員14歲以上少年參加糧食生產的決定。而由於戰時農用機械供應停止,眾多婦女老弱必須用身體來拉犁。
在農業產值僅相當於1940年38%的1942年,蘇聯後方需要養活的人口卻有1億3千萬人。其中商品糧人口6170萬人(4090萬城市人口,2080萬農業人口),而重點供應的軍隊以及國民經濟部門職工,約為2500-2600萬人,飢餓死神的陰影籠罩在全體蘇聯人頭頂。但得到重點確保的紅軍情況其實也未必有多好,在1942年,很多士兵每天只有1公斤「摻雜使假」的黑麵包。
而在集中供應軍隊和工人的同時,數千萬集體農庄庄員卻被要求勒緊褲腰帶,在1942年僅分配到200萬噸穀物在田裡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也只能在勞動日得到糧食800克,土豆400克。但是集體農庄庄員的食品不見得緊張。他們除了從集體農庄獲得一份食品外,還可以在宅旁空地上種植蔬菜、雜糧,每戶農民可以養母牛一頭,小豬一、二隻,羊一、二隻,雞10一15隻。這些蔬菜、雜糧、牲畜、雞,除了自用外,可以出售。戰爭期間,由於食品漲價,農民靠黑市出售剩餘產品增加不少收入。
蘇聯卻已經開始廣泛採用強制手段增加工時。早在1941年6月25日,也就是戰爭爆發的第四天,蘇聯就通過了《戰時職工工作時間規定》。12月又規定了《追究軍工企業職工曠工責任》。怠慢和遲到次數過多的人,將要被判刑。而刑罰,其實就是去從事強度更高,條件更為惡劣的工作。甚至超過蘇聯職工一半以上的婦女和少年也不能免於這種懲罰。
在1942年,蘇聯繼續強化其軍工生產管理。工人工作時間被定為14個小時。此外,蘇聯還通過強制增加工時,加班、停止休假等手段,增加了150萬個工時。眾多缺乏營養的工人在車床旁沒日沒夜地工作著。
1941年——1942年,西方一共援助坦克6000輛,飛機3000架,卡車3.6萬輛。同期蘇聯武器產量:坦克2.8萬輛、飛機3.3萬架,卡車4萬輛。
1942年全年,蘇聯損失了2.4萬輛坦克。戰爭期間68%的蘇聯坦克旅完全使用國產坦克,17%~22%的坦克旅混合使用外國坦克(比重在40%左右),10%~~15%的坦克旅使用盟軍坦克。
為了集中供應軍隊和軍工工人,蘇聯不僅在1941年11月10日開始在各個城市實行糧食配給,並對農產品進行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將1942年全部2970萬噸穀物中的1251萬6千噸,180萬噸肉中的120萬噸,約100萬噸甜菜,200多萬噸牛奶收集到國家手中。這些糧食又被用來重點供應紅軍。在戰時,軍隊每年可以獲得1000萬噸糧食和飼料。從1942年開始,這支軍隊的總額(包括訓練兵員)一直維持在970萬到1000萬人(或)以上,並擁有大量的牲口。除了國家配給糧食外,城市居民還可以在自由市場上買到大量的肉,奶,土豆,蔬菜。礦工企業和工人被允許耕種土地,而且規定5到7年內可以不收回,但如果工人擅自離開工廠,就無權耕種這塊土地。在1942年,蘇聯共有500萬塊這樣的土地。
民用服裝實際上已停止製作,在國營商店內只可買到舊貨。黑市有服裝,但價格昂貴。所有的人,除了軍服以外,幾乎沒有添新衣服、鞋襪。但沒有衣不蔽體,也都有鞋穿。沒有穿得特別闊,也沒有穿得特別難堪。如果出現—個穿新衣服的,一定引人注目。但是,如果在莊重的場合,如在看戲、參加婚禮、逢年過節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破舊的衣服完全消失,而現出整潔、端莊、艷麗多彩的氣象。原來,人們大都有一套好衣服,在必要的時候穿。在艱難的年代,為避免飢餓,蘇聯政府採取了食品定量分配的果斷措施。定量分配有若乾等。軍人、某些黨政領導人、高級幹部、有特權的外國人、重要的技術人員和專門人才可以得到特別份額,並可到特設的商店買東西。
其他居民按4類分配食品:學生和普通職員每人每天300克麵包,工作的人500克,在最重要工作崗位的人才有800克。一、工人,包括兵工廠工人及其他體力勞動者;二、自由職業者、職員;三、家庭婦女、靠人供養的老人、在校兒童;四、6歲以下小孩。一類可分得較多的麵包、糖、肉、黃油、穀物和魚。二類次之。三、四類,尤其家庭婦女、靠人供養的老人所得最少。6歲以下小孩可享受特殊供應,有牛奶,還有一頓熱午餐。但在食品緊張的時候,糖、黃油、肉常常供應不上,不論按哪一類分配都一樣。
今天你對俄羅斯人說起「125克黑麵包」,那麼他的反應一定是列寧格勒保衛戰。125克黑麵包幾乎可以和列寧格勒保衛戰畫上等號。在德軍重兵圍困列寧格勒的最艱難日子裡,列寧格勒的平民每天所能得到的唯一的食物,就是這125克摻鋸末的黑麵包。
俄羅斯人記憶中排隊的人群在一個高高的櫃台窗口裡領取125克黑麵包的畫面,那個場景就像是在銀行領取巨款一樣緊張和凝重。
列寧格勒人民遭受飢餓和寒冷的嚴重痛苦。看到一輛載著襁褓包著的孩子屍體的雪橇被孩子的母親拖往墓地已經是件很平常的事情,有時甚至會看到她因為拉雪橇耗盡體力而倒在她的嬰兒身旁死去。
盡管有卡車隊自殺性地通過拉多加湖冰面行駛,但估計每天有大約3,000人死於飢餓。這些卡車在夜間沿著標記出來的路徑行駛,承受著德軍大炮的火力,幾乎每夜都有一輛車滑進冰窟並被吞沒。
公共汽車沒有燃料,房屋內也沒有電熱,古老的燒木材的爐子被從廢物堆中找出來,許多人只能靠燃燒他們的傢具取暖。人們還遭受營養不良帶來的疾病。
壞血病盛行。那些排上數小時隊伍等候經常不會到來的麵包的婦女厚大衣下面掩蓋著因飢餓而腫脹起來的肚子。
麵粉被和鋸末混合起來。強壯的人冒險經過漫長而危險跋涉來到冰凍的田地里挖掘土豆。隨著列寧格勒長期遭受極度的痛苦,出現了有關吃人肉的流言。
當列寧格勒900天地獄般的日子結束的時候,城市付出了80萬平民被餓死、凍死的代價。
戰時西方共向蘇聯提供448萬噸食品,包括:
小麥、麵粉1154180噸
糖672000噸
肉類罐頭782973噸
香腸、動物油730900噸
植物油517522噸
奶粉、蛋粉、乳酪和其它脫水食品362421噸
其它食品61483噸,食用鹼9000噸。
上述食品共可摺合成350萬噸壓縮食品,或折算成200萬噸麵粉,120萬噸畜類屠宰量。
戰時蘇聯自身農業生產:
國家共收購70000000多噸穀物(總產量160000000噸)、5000000噸肉類(總產量8000000噸)、10000000噸牛奶(總產量70000000噸),這些還不包括大量的土豆(土豆一直是一種高產量作物,所以並不列入計劃統計范圍,估計至少有1.5億噸產量)。
有人說美國援助蘇聯的糧食食品只佔到蘇聯戰時糧食總量的3%,所以不值得宣揚。可實際情況是,蘇聯的所謂戰時糧食總產量只是統計數字的糧食產量,連土帶糠加上了。(蘇聯解體後許多經濟甚至是軍事工業統計數字證明有很大水分)因為大批男人都上了前線,機械和牲畜也支援了前線。集體農庄都剩下婦女和孩子老人,使用原始的耕作方式,蘇聯戰時糧食生產降到歷史最低點,1942年的糧食產量比1940年下降了60%多。如果沒有盟國援助,蘇聯恐怕自己就因為飢餓崩潰了。即便少量生產出的這些糧食經過層層低效率的運輸到了麵粉廠和飼養牲畜的牧場,再成為麵包和肉罐頭後還會有多少呢?美國援助的食物很多可以完全可以立即食用的野戰食物,蘇聯天氣冷,人必須吃大量肉食,蘇聯的肉食主要靠牲畜吃糧食產生(天氣冷,缺乏牧草,只能吃穀物,所以蘇聯的肉食成本也高於其他國家),美國的肉罐頭馬上就能食用,非常方便,這不是紙面上後方多少頭牛,多少口豬能相比的。西方的援助起碼保證了蘇聯軍隊的溫飽。
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國,蘇德戰爭初期其GDP達433億美元,軍隊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這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了,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萬輛在戰爭中被擊毀,在盟國的物質援助下,蘇聯的生產能力及時的補充了這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