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拿破崙在俄國是如何被擊敗的
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使用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在取得了一連串軍事勝利後,9月7日,法軍在莫斯科以西125公里與俄羅斯人展開惡戰,拿破崙得到了「皮洛士的勝利」(公元前三世紀侵略羅馬的希臘國王皮洛士,雖然數次打敗羅馬軍隊,但是因自身也損失慘重最終撤退),而俄國人在損失慘重的同時獲得了戰爭的主動權。
隨後,俄羅斯一代名將庫圖佐夫元帥力主放棄莫斯科,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帶著剩餘的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居民撤出,採取堅壁清野戰術,用游擊戰模式與法軍相持,迎接拿破崙的不是華麗的斯拉夫女郎與伏特加,而是莫斯科沖天的大火。
在俄羅斯的寒冬中,俄軍不斷採取小部隊偷襲的戰術消耗法軍的有生力量(法蘭西軍隊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最後,跟隨拿破崙逃出生天的法國士兵只剩下了三萬人。俄羅斯寒冷的冬天成為了拿破崙的埋葬者,而這群土地上的英雄們,驅趕著法蘭西的敗兵,一直追入了凡爾賽宮。
㈡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要進攻俄國
法蘭西的拿破崙、德意志的希特勒這二位可謂是歐洲近現代歷史上的戰爭狂人。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21年5月5日,病逝於聖赫勒拿島。
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奧地利裔德國人,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1945年4月30日,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自殺。
這二位相隔了120年,根本搭不上界的歐洲戰爭狂人,都幹了同一件事情,就是都對俄國這么感興趣,先後攻打俄國。二人相差120歲,卻都要攻打俄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俄國,又名俄羅斯聯邦,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這兩位歐洲戰爭獵人都要攻打俄國這個龐然大物,是有其共同原因的。
三是先下手為強。斯大林上台後大力的發展重工業,經濟發展速度、蘇軍戰鬥力等都直線飆升。蘇聯擁有22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人口近2億,產油世界第二,1937年工業產值佔世界總額的10%,1938年就升至近20%,而且每年還在翻倍的增長。龐大的國土、龐大的工業產能、龐大的軍工體系以及龐大的軍事能力,讓希特勒非常擔心。也就是說,對蘇聯的進攻越拖延蘇聯實力會越強大,日後的進攻難度將會成倍增大。加之考慮到蘇聯春夏秋三季缺而冬季漫長的氣候特點。鑒於這樣因素,希特勒認為對蘇聯的進攻越早越有利,所以迫不及待地進攻了蘇聯,但是仍然低估了蘇聯的實力。
㈢ 不可一世的拿破崙明明有60萬大軍,為何會栽倒在俄國
因為補給的糧草不夠了,另戰馬士兵死亡太多。
法國軍隊無法在現場獲得食物,這打亂了拿破崙原本的快速決策計劃,也導致拿破崙的計劃在戰斗中搶奪補給品。由於補給草料不足,並且寒冷的冬天臨近,戰馬士兵蒙受了慘重損失,場外行動也壓抑了軍隊的士氣。法國士兵的戰鬥力下降,紀律放鬆,搶劫成為普遍習慣,進攻速度變慢。拿破崙不得不下令停止前進。隨著冬天的臨近,前線正在下雪,法國軍隊太深,補給線太長。拿破崙意識到這個地方不能長期維持,因此他命令南部尋找草料和溫暖的住所,並逐漸向西撤退。看到法國軍隊開始撤退,俄羅斯軍隊的主要力量即將移動,散布到游擊隊中,並經常伏擊和騷擾法國軍隊。一次小小的碰頭,最初只有幾千人。後來,它發展到超過10萬人,拿破崙幾乎被俘虜了。從那時起,俄羅斯軍隊和游擊隊的主要部隊開始追擊並贏得反擊,法國軍隊一路逃離。
㈣ 拿破崙為什麼一定要進攻俄羅斯
首先,俄國始終是一個威脅,進攻也許是遲早的事兒。從戰略地理上看,拿破崙法國居於西歐大陸的中心位置,英俄兩國分處其兩翼,形成半包圍態勢。
最後,先下手為強。拿破崙在衡量萬局勢後覺得,俄國並不能造成致命的威脅,反而應當趁著俄國沒有準備來一場「預防性戰爭」先下手為強,癱瘓俄國的進攻能力、將其驅逐到烏拉爾山以東。
㈤ 拿破崙為什麼要攻打俄國
拿破崙之所以要攻打俄國是因為想要統治整個歐洲,而歐洲大陸上只有俄國沒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崙明白只有把俄國踩在腳下,才能征服英國。
1812年9月7日,拿破崙率領法軍獲得了極為艱難且浩大的博羅季諾戰役的戰術勝利,但雙方均損失慘重,俄軍優秀指揮官巴格拉季昂親王、火炮指揮官庫來索夫戰死。
9月16日,拿破崙進入莫斯科。但在戰略上,俄軍司令庫圖佐夫、巴克萊等人力排眾議,放棄首都,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帶著剩餘的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居民撤出,逐步深入俄羅斯腹地,採取堅壁清野戰術,拯救剩餘的俄軍的有生力量。
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
同時,俄羅斯的寒冬,成為了拿破崙的最大阻力,由於法軍物資補給不足延滯、兵力分散,俄軍迎來重大轉機,庫圖佐夫以逸待勞並趁機不斷襲擾法軍,在幾個星期的災難對戰中,本處以優勢的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
(5)拿破崙為什麼被俄羅斯入侵擴展閱讀:
拿破崙有著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從土倫戰役到滑鐵盧戰役的23年期間,親自指揮各大戰役近60次,其中50餘次勝仗,小戰役數不勝數。
他多次在國內外擊退反法聯盟的入侵和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進行七次與反法聯盟的戰爭,在軍事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他持續不斷的對外擴張打破了歐洲各國的權力均衡,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但拿破崙發動的戰爭並非都是正義的,戰爭的性質從自衛反擊轉變為侵略擴張。大體以1810年為分界點:
①前期:在這之前的戰爭是以正義為主的,他多次在國內外擊退反法聯盟的入侵和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由他所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在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各國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和當地人民的革命運動與解放戰爭。
②後期:在這之後則屬於侵略擴張戰爭,拿破崙先後入侵西班牙,大陸經濟封鎖英國,進軍俄國莫斯科。武裝侵犯了歐洲許多國家的主權獨立,掠奪了歐洲許多國家的財產,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導致了戰爭最後以失敗告終。
㈥ 拿破崙戰爭是怎麼回事
一個世界性的重要歷史人物——拿破崙,從1784年15歲入軍校到1799年發動政變,建立拿破崙戰爭以拿破崙為皇帝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其整個一生幾乎都是在戰爭中度過的。因打仗有出色的才能而崛起,因打仗失敗而跌落。
處於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一個充滿血雨腥風的歷史時期,拿破崙似乎命里註定一生要與打仗為伍,他曾率法軍先後7次反擊以英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組織指揮過一系列戰斗,僅大的戰役就達60次左右。因此,他被人們稱為一代「軍事巨人」。
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地中海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卡爾洛·波拿巴是個律師,母親莉蒂西亞·拉莫利諾出身於義大利貴族。在拿破崙出生前一年(1768年),熱那亞共和國以200萬法郎將科西嘉賣給了法國。拿破崙是波拿巴家的次子,按義大利文,拿破崙一詞是「荒野雄獅」的意思。1779年,拿破崙10歲時,以國家公費生的身份進入了法國內地香檳省的布利安陸軍小學,學習成績以歷史、地理、數學為優。1784年,拿破崙升人巴黎軍校。1785年10月30日,拿破崙正式被任命為拉費爾炮兵團少尉軍官時,年僅16歲。他對炮兵專業有著濃厚的興趣,曾閱讀了這方面許多書籍,研讀了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等歷史上著名統帥的傳記,還讀了有關歐洲的歷史、地理、宗教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的書籍,使他年輕時就較快地成熟起來。
1789年法國爆發了震撼歐洲大陸的資產階級大革命。1792年,法國國民公會宣布,廢除國王,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對此,歐洲封建階級公然進行武裝干涉,國內王黨分子紛紛發動叛亂。1793年8月,盤踞在土倫城內的保王黨引狼入室,將土倫拱手交給了英國和西班牙干涉軍。10月15日,土倫前線總指揮部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從正面奪取土倫的作戰計劃。對此,拿破崙列舉數條理由,認為這一計劃是行不通的,他提出了自己的作戰方案,即首先集中主要兵力,攻佔港灣西岸的莫格內夫堡,奪取長卡半島,然後集中大量火炮,猛烈轟擊停泊在內港、外港中的英國艦隊,切斷英國艦隊與土倫守敵之間的聯系。如能這樣,則土倫守敵在一無退路、二無援兵、三無火力支援的情況下,不攻自破。這一大膽而又新穎的作戰計劃,顯示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使與會人員驚嘆不已,拿破崙因此被任命為攻城炮兵的副指揮官。戰爭情況正像拿破崙預料的那樣,戰斗開始的當天晚上,英國艦隊全部逃離土倫港,法軍很快收復了土倫。
拿破崙在土倫嶄露頭角,1794年1月14日,他被任為少將炮兵旅長,為其一生軍事生涯奠定了重要基礎。
1793年春,英、奧、普、荷、西和義大利的一些小國薩丁尼亞等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軍,聯合進攻法國。戰至1794年初,法國基本抵抗住了聯軍的進攻,並將戰爭推至法國境外,迫使普、西、荷蘭退出反法聯盟。1795年,英、俄、奧三國戰略企圖分歧,難以確定統一的對法軍事方針和行動,因而使戰爭進展緩慢。拿破崙1796年3月2日,受命為法國義大利軍司令,年僅27歲,開始了他獨當一面的戰役指揮。這也是他一生征戰的開始。
拿破崙率3萬餘人,翻越了阿爾卑斯山沿海山脈的有名「天險」,對奧薩聯軍實行中間突破,在蒙特諾特、洛迪、卡斯特萊奧內、阿科萊、里沃利等會戰中,接連獲勝,迫使奧地利於1797年10月簽訂《坎波福米奧和約》,從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聯盟徹底瓦解。在一年多義大利之戰中,法軍共俘敵15萬名,繳獲軍旗170面,大炮550門,野戰炮600門,並獲艦船51艘等。從奧地利手中奪取了不少地區,統治了北義大利,並使「自由、平等」的口號和制度在義大利半島流行起來。義大利之戰,拿破崙在軍事上有許多成功之處,如:打破了畏懼山地戰的傳統思想,他指揮部隊敢於翻越人跡罕至的「天險」,收到了出奇之效,同時發展了山地戰經驗;能正確處理攻城和野戰的關系,法軍曾圍攻曼圖亞要塞達7個月之久,但沒有強攻硬打,而把重點放在打擊奧國援軍,在野戰中予以殲滅;培養了部隊頑強的戰斗精神,使其能夠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贏得戰爭。這些,恩格斯針對拿破崙軍隊突破阿爾卑斯山情況說:「從拿破崙在1796年進行第一次阿爾卑斯戰局和他在1797年越過朱利思阿爾卑斯山脈向維也納進軍直到1801年為止,整個戰爭歷史證明:阿爾卑斯山的山嶺和深谷已再不能使現代軍隊望而生畏了。」
1798年5月,拿破崙率法軍遠征埃及。同年12月,英國聯合俄、奧、葡萄牙、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等國,結成第二次反法聯盟,企圖推翻法國督政府,奪回被法國佔去的領土。1799年10月,拿破崙從埃及回國,11月9日發動政變,成立以他為第一執政的新政府。1800年5月,拿破崙率軍攻入義大利,6月14日進行馬倫戈會戰,大敗奧軍。12月,法軍又在霍恩林登擊敗奧軍。1801年1月,法奧簽訂《呂內維爾和約》,第二次反法聯盟隨之解體。
1805年4—8月,英、俄、奧、瑞典和西西里王國等結成第三次反法聯盟,預期用50萬聯軍打敗法國。拿破崙率法軍大敗俄奧聯軍。法奧簽訂《普雷斯堡和約》,俄軍撤離奧地利,第三次反法聯盟失敗。
1806年9月,英、俄、普、薩克森和瑞典等國結成第四次反法聯盟,企圖將法軍從其侵佔的地區逐出。10月14日,法軍與普薩聯軍在耶拿和奧爾施泰特及與俄在埃勞、弗里德蘭會戰,法軍均獲勝利,第四次反法聯盟隨即崩潰。
1807年11月,法軍入侵葡萄牙;翌年3—4月,法軍搶佔西班牙的戰略要地,並佔領馬德里。1809年1月,英國和奧地利結成第五次反法聯盟。4月中、下旬,法軍5戰5勝,擊退進到巴伐利亞境內的奧軍;5月13日再占維也納。同年10月14日,法奧簽訂《申布倫和約》,第五次反法聯盟自行解體。
1812年6月,拿破崙率大軍60多萬人入侵俄國。戰爭初期,俄軍被迫後撤。8月17日進行斯摩棱斯克會戰後,俄軍繼續後退。9月14日法軍進入莫斯科。俄軍於10月18日開始反攻;翌日,法軍撤出莫斯科,爾後節節敗退,到12月,幾乎全軍覆滅。拿破崙的侵俄戰爭,以喪失50多萬人的慘敗告終。
1813年2月,俄普結盟。3月,普魯士對法宣戰。隨後,俄、英、普、西、葡和瑞典等國,結成第六次反法聯盟(奧地利於8月加入)。隨後進行了一系列會戰,拿破崙多處轉戰,接連獲得小勝,但是擋不住聯軍的多路逼近。3月30日,巴黎守軍投降。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放逐到厄爾巴島。1815年3月1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秘密逃回法國,20日進入巴黎,重新掌握政權(史稱「百日」王朝)。出席維也納會議的俄、英、普、奧、瑞典等國代表,當即結成第七次反法聯盟,決定出兵70萬,分5路進攻法國。6月,拿破崙率法軍主動出擊;16日進行利尼會戰,普軍失利後退;18日進行滑鐵盧會戰,英軍在普軍配合下徹底擊敗法軍。拿破崙逃回巴黎,22日再次退位,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直至去世。
拿破崙戎馬一生,親自指揮過的戰役約計60次,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著名的義大利、馬倫哥、奧斯特利茨、耶拿、弗里德蘭、阿斯佩恩和瓦格拉姆、博羅季諾、萊比錫、滑鐵盧之戰等,在戰爭史上都有較高的地位。約20年的拿破崙戰爭,前期主要是為了抵禦外來侵略,後期也有反抗民族壓迫的因素。但戰爭已具有明顯的侵略性質和掠奪別的民族和兼並別國領土的反動目的,給歐洲和法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拿破崙繼承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初期的傳統,廢除雇傭兵制,代之以徵兵制和志願兵制,廣泛地動員和徵集農民當兵,建立了一支新型的能征善戰的強大的資產階級軍隊,兵力最多時達百萬之餘,恩格斯曾經指出:「拿破崙的不朽的功績就在於:他發現了在戰爭和戰略上唯一正確使用廣大的武裝群眾的方法,而這樣廣大的武裝群眾之出現只是由於革命才成為可能。」拿破崙「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選拔將帥,平時注重教育訓練,積極改善裝備,特別注重發展炮、騎兵。在世界軍事史上,從拿破崙開始才將炮兵正式定為一個兵種,並得到非常成功的運用,對世界炮兵發展起了重大推進作用。這些對資產階級軍隊建設及其作戰理論發展都曾發生了深遠的影響。
拿破崙在戰爭指導上,善於集中兵力,敢於以少擊多,力求以一兩次總決戰決定戰爭的結局;遠距離機動迂迴,乘敵不意,出奇制勝;採取以縱隊和各兵種密切協同的散開隊形相結合的縱深戰斗隊形,不斷加強軍隊的突擊力;以積極進攻作為主要的作戰類型,審時度勢,靈活用兵;對作戰指揮有過許多創新,包括在世界上最早組建參謀部等。這些把資產階級作戰思想發展到了一個頂峰,引起了西方軍事界廣泛關注。近200年來,許多國家的軍事學家和歷史學家懷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對拿破崙戰爭及其軍事思想進行反復研究,約米尼和克勞塞維茨這兩位著名的資產階級軍事學家都是拿破崙戰爭傑出的研究者和解釋者。正是他們的研究,才使拿破崙戰爭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影響不斷擴大。一些國家和軍事院校把拿破崙的軍事言論和戰爭戰例作為教材。後來西方許多國家所進行的戰爭,都曾受到拿破崙戰爭思想的影響。
㈦ 為什麼希特勒和拿破崙都是栽在俄羅斯人手上
不外乎四點:
1.俄羅斯土地廣袤,有豐富的戰略縱深,不論拿破崙還是希特勒就算全佔領了俄羅斯的歐洲部分,他也還有物質和人力資源豐富的亞洲部分,因此也贏得了了解對方的並制定合適策略反擊的時間。
2.俄羅斯的自然條件。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處扒洞於內陸或高緯度地區,比起地處沿海的法國和德國來,俄羅斯的冬季氣溫實在是太過嚴苛了。而且俄羅斯地廣人稀,侵略軍在冬季進入俄羅斯後,萬一沒能做好應付嚴酷冬季的准備的話,很難再從俄羅斯本地搜集到足夠的禦寒物品。
3.俄羅斯人民的名族性。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是封建農奴體制,在這樣的體制下俄羅斯人形成了艱苦耐勞的品質,再加上俄羅斯氣候和自然條件的惡劣也幫助俄羅斯人具備了忍耐力強、剽神螞悍、好勇的習性。
4.侵略者的策略制定錯誤,希特勒和拿破崙都只看到俄羅斯當時的落後,所以簡單認為只要佔領了俄羅斯的精華—歐洲部分,那俄羅斯的其餘部分就唾手可得。因此都有速戰速決,想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想法。
所以面對希特勒和拿破崙侵略軍,哪怕俄春瞎枯羅斯人初期在裝備和人員素質方面有劣勢,但憑藉以上條件,也給了俄羅斯人充足學習和趕超的時間和機會。因此橫行西歐的兩大梟雄最後都是栽在了俄羅斯人手裡。
㈧ 世界歷史之拿破崙兵敗莫斯科了嗎他為何要發起戰爭
在世界歷史上,時機是稍縱即逝的,抓住了,你就勝者,失去了,迎接你的將會失敗,而且還會很難翻身的。譬如說拿破崙當時為了封鎖了英國,英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又和俄羅斯進行經濟上的往來,進而得罪了拿破崙,為了對俄羅斯的報復,做出了一些得罪俄國的舉動,從而兩國進行了兵戎相見。
就是這場戰爭,是拿破崙一生的轉折點。
19世紀初,拿破崙幾乎征服了歐洲的各國,但英國始終不與法國議和。拿破崙為毀掉英國人的貿易體系,實行了高壓政策,使歐洲各國拒絕和英國進行經濟交往,對英國實行經濟封鎖。
面臨經濟破產的英國認識到,只有引誘俄國脫離歐洲大陸組織,英國才有生機,否則英國只有屈服。在英國的說服下,沙皇接受了英國的貨物。
於是拿破崙對俄羅斯的做法非常的不滿,為了報復俄羅斯,拿破崙兼並了由沙俄支持的賽爾登公國,開始對俄加強封鎖。這使沙皇大怒,俄法關系迅速惡化。
俄方要求法軍撤到賽得河以西,遭到了拿破崙的拒絕。拿破崙意識到戰爭不可避免,就組織兵力東征俄羅斯。
1812年6月24日,拿破崙調集大軍68萬人,火炮1400門,開始了對俄羅斯的入侵。拿破崙計劃在維爾紐斯及其以東的地區殲滅俄軍的主力。
面對咄咄逼人的龐大的法軍,俄軍採取主動撤退策略,法軍步步緊逼,但每次都落空。
俄軍撤退的同時,沿途實行堅壁清野,以阻滯法軍前進。隨著法軍快速深入,前後方出現脫節,補給發生困難。拿破崙命令部隊停止前進,進行調整。
這時,俄兩路大軍在斯摩棱斯克會和,組織防禦工事。獲得供給的拿破崙迅速向該地進軍。8月16日,雙方在斯摩棱斯克展開激戰。俄軍在法軍猛烈的攻勢下,頑強抵抗三天後,終於招架不住,棄城繼續後退。
俄軍只退不打,俄國內部輿論嘩然,怨聲載道。8月29日,沙皇任命庫圖佐夫為總司令對抗法軍。深知撤退是正確決策的庫圖佐夫迫於輿論和沙皇的壓力,決定和法軍展開一場會戰。他把陣地選擇在莫斯科以西124千米的博羅迪諾村附近。
庫爾干納亞高地高踞周圍地形之上,視野開闊,前方寬8千米,右翼為莫斯科河,左翼為難以通行的森林,後方是森林和灌木林,可隱藏預備軍。在陣地上,俄軍構築了多面堡等完備的防禦工事。庫圖佐夫企圖以積極的防禦手段達到最大程度地殺傷法軍的目的。
9月7日,拿破崙率領13萬大軍開始進攻,在這種對己不利的地形上交戰,拿破崙失去了軍隊的機動性,從兩翼迂迴包圍陣地也是不可能的。如果從南縱深迂迴,只能分散削弱兵力,可能導致被各個擊破。拿破崙只好採取正面突擊,他選擇比較狹窄的地段,採取突破俄軍防線直插敵後方的策略,實施強攻。
會戰開始後,雙方都以炮兵對射發起進攻。在炮兵的掩護下,兇猛的法軍使俄軍退過科洛恰河,法軍遂緊追過去,遭到了猛烈火力的反攻,又被迫撤回。凌晨6時,法軍向鈍角堡猛攻,雖說人數和火力都占優勢,但法軍仍被擊退。7時許,法軍又開始新的一輪進攻,攻佔了左邊一個鈍角堡,俄軍又以勇猛的反擊奪回,雙方這時都增加了兵力。
法軍對左右兩個鈍角堡發動了第三次攻擊,俄軍也不甘示弱,抵抗極為頑強,堡壘幾易其手。這也顯示出庫圖佐夫排兵布陣的藝術:他把俄軍戰斗隊形縱深配置,縱深達3~4千米,使步兵、騎兵和炮兵之間配合默契,保障了積極防禦的堅固性,使法軍幾次易得手後又被迫放棄。雙方反復的進攻,短兵相接,展開肉搏戰。
為徹底突破俄軍的防線,拿破崙調集兵力實行猛攻,庫圖佐夫在危急時刻,果斷決定調強大的預備軍襲擊法軍的左翼。戰斗持續到18時,俄軍扔堅守陣地,法軍也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戰後,庫圖佐夫將俄軍撤回內地,堅壁清野積聚力量。9月14日,拿破崙進占已成廢墟的莫斯科。10月18日,俄軍大舉反攻,法軍節節敗退。到12月,法軍損失50萬人,拿破崙的侵略俄羅斯戰爭以慘敗而告終。
拿破崙在俄國的失敗使法國損失慘重,也成為歐洲再次爆發反拿破崙戰爭的導火索,也成了拿破崙軍隊覆滅的標志。
㈨ 拿破崙為什麼被俄國打敗
法、俄矛盾由來已久。兩國表面上相安無事,實際上在奧斯曼、波蘭和中歐地區的爭奪十分激烈、為稱霸歐陸,拿破崙以俄國破壞「大陸封鎖」為由,集結「大軍」60餘萬人(其中第一梯隊44萬餘人),於1812年6月24日入侵俄國。戰爭初期,法軍擁有絕對優勢,俄軍被迫退卻。9月7日博羅季諾之戰後,法軍進入莫斯科。俄軍總司令M.I.庫圖佐夫率部告念轉移至莫斯科西南160公里的卡盧襪頌困加,威脅法軍後方交通線。俄國櫻衫軍民堅壁清野,開展游擊戰。拿破崙的處境每況愈下,被迫向沙皇求和,遭拒絕。10月,法軍冒著嚴寒撤退,俄軍跟蹤追擊。11月26~28日,法軍西渡別列津納河時遭重創,幾乎全軍覆沒(見法俄戰爭)。與此同時,法軍在西班牙屢遭失敗,被迫撤出馬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