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近代化起航是什麼

俄羅斯近代化起航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4-23 06:14:27

A. 1861年改革對俄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什麼作用

1861年的農民改革使一百萬俄羅斯農奴擺脫了奴隸制,釋放了能源,俄羅斯念拿激因此在經濟發展中取得了巨大的飛躍。 農民的解放推動了勞動力市場的密集增長。 農民的出現不僅是財產,而且公民權利也促敏凳進了仔襪他們農業和工業創業的發展。

B. 俄國兩次改革的知識點

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方式之一。相較於革命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現狀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之內實行變革。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俄國兩次改革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俄國兩次改革的知識點1

彼得一世改革

1、俄國的發展歷程:

9世紀晚期:東斯拉夫人建立基輔羅斯13世紀上半葉: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征服14世紀:莫斯科公國建立15世紀晚期:莫斯科公國統一俄國16世紀: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稱「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國農奴制盛行,封閉落後。農業和手工業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發展及其緩慢。目的:加強封建專制,擺脫落後狀態,實現富國強兵。方式:發出向西方學習的號召,頒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時間:18世紀初領導:彼得一世

材料一:「鼓勵興辦手工工場,准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時,俄國已建起 240多個手工工場。俄國生產的鐵和麻布已輸出到英國市場。不過,工場的勞動力仍然以農奴為主。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影響:材料二:課本P7「俄國疆域擴張圖」和P8「營建新首都聖彼得堡」。

材料三:現代化騎兵、海軍、炮兵與科學院

材料四:農奴生活環境惡劣

積極的:①俄國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俄國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准備了條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局限性:封建農奴制進一步強化,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

俄國兩次改革的知識點2

廢除農奴制

1、背景:

可見,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落後於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可見,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農奴暴動頻繁。

封建農奴制度(俄)VS 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英、法、土)「克里米亞戰爭的特點就是一個採用原始生產形式的民族對幾個擁有現代生產的民族進行絕望的搏鬥。」 ——恩格斯可見:克里木戰爭慘敗,俄國國際地位下降,國內矛盾激化。

2、目的:

材料一:「與其等待農奴自下而上地起來解放自己,倒不如從上面來廢除農奴制度,解放農奴為好。」——亞歷山大二世1861年3月

材料二:諸位會深信,凡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 措施 ,都一一地做到了。

——亞歷山大二世

(1)直接目的:緩和階級矛盾

(2)根本目的:鞏固統治

(3)其他目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增強抵禦西歐國家侵略及擴張能力。

3、開始標志:1861年,頒布廢除農奴製法令。

4、內容:(1)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自由)(2)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們必須出錢(高價)贖買。(份地)

5、性質:是沙皇實行的自上而下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6、影響:材料一:1860-1890年,俄國的生鐵產量增加了2倍,鋼產量和棉紡織業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產量增加超過了19倍,石油產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間,俄國整個工業產量增加了6倍,鐵路線增長了35倍多。

——《俄國社會經濟史》

①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②廢除了農奴制度,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材料二:亞歷山大二世:「諸位請深信,凡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列寧:「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了。」③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知識小結:

異同比較:比較彼得一世改革與1861年改革的異同(1)相同點:①方式相同:都是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②影響相同:都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2)不同點:①背景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在於改變俄國落後面貌;1861年改革,是俄國農奴制出現嚴重危機。②內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推動學校 教育 ,改革社會習俗,絲毫未觸動農奴制度;1861年改革內容主要是廢除農奴制度。③性質不同: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④影響不同: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強了俄國農奴制度,增強了國力,使俄國走上擴張侵略的道路;1861年改革雖然很不徹底,但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學好初中歷史的技巧

一,"連綴成篇"法。

就是把時空跨越大, 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知識點歸納聯結成篇進行記憶。如中國古代歷史中所出現的所有朝代, 按先後順序進行排列, 單純記憶就不是那麼容易,若把它們編成 順口溜 的形式連綴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識點趣味性。既容易背誦又容易掌握, 自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試看以下知識點的連綴:炎黃堯舜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統天下劉建漢/ 東漢建朝為劉秀/ 三國爭雄風雲起/ 兩晉南北朝對峙/ 楊堅起兵隋朝立/李淵反叛登唐基/ 五代十國山河破/ 宋遼西夏戰亂多/ 金元兩朝不太平/ 明滅之後立清國。

二,"分進合擊"法。

此法如同作戰採用的戰略戰術, 將每個重大的歷史事件, 化整為零, 分頭進行學習記憶, 然後再進行整合記憶。

如復習"陳勝、吳廣起義"這一歷史事件時, 可實行記憶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義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義的經過;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歷史意義。在分別掌握的基礎上, 再根據事件的內在聯系, 進行整體把握, 綜合記憶, 切忌瞞天過海。

三,"聯想拓展"法。

即在復習掌握有關知識時, 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擴充, 將同類問題進行有機結合。這樣做的好處,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如在復習中國近代史上的《辛丑條約》這個內容時, 你可聯想到《中英南京條約》、《中日馬關條約》, 這三個條約的共性都是喪權辱國的條約, 其影響一個比一個嚴重。第一個是使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個是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加深"; 第三個是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家國家。這種聯想拓展, 復習掌握這三個條約時, 既生動又省力, 更不至於將三個條約中的有關問題張冠李戴, 混為一談。

四,"異同比較"法。

就是將兩個歷史問題進行比較, 找出它們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然後進行復習掌握。

如在復習"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這兩部分內容時, 在比較的基礎上,你就會發現這兩個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 其相同點是: 原因相同, 都是在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背景下爆發的。領導階級基本相同, 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動力相同, 人民群眾在革命中起了推動作用。影響相同, 革命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對其他國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響。其不同點是: 領導階級不完全相同, 英國新貴族也起了領導的作用。特點不同。英國革命經歷了反復、曲折的過程, 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法國革命則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最典型的革命。意義不同。英國革命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開辟了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法國革命掃盪了國內外的封建勢力, 動搖了歐洲其他國家封建制度的基礎。

五, 結構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亂的頭發一般, 就是將看似散亂的知識進行梳理, 使其有一定的頭緒。即抓住每個專題的歷史知識提綱挈領的進行高度歸納概括, 使其在對本部分內容系統學習掌握之前, 在頭腦中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知識結構輪廓, 給人一種一目瞭然之感, 這樣以來, 就會在學習時抓住根本, 同時也會消除畏難發愁的心理。然後只要本著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進行學習,所有具體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如: 八年級 上冊《世界歷史》中的第20課《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知識結構可以這樣梳理:俄國廢除農奴制:俄國盛行農奴制, 資本主義發展緩慢, 農奴暴動頻繁, 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農奴在獲得"解放"時, 可以得到一塊份地, 但必須出錠贖買。是一次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保留大量封建殘余, 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成為俄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六, 集中歸類法。

此種 方法 就是將性質類型相同或相近的有關歷史知識, 按照一定的順序、規律進行有機的分門別類的集中歸納後, 進行各個擊破式的分類學習記憶。


俄國兩次改革的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二歷史俄國農奴制改革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識點內容

★ 高中歷史世界資產階級的67個知識點

★ 高二歷史俄國(蘇聯)知識點

★ 必修1歷史第19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的知識點

★ 高中一年級歷史知識點改革變法

★ 常考歷史知識點整理

★ 蘇聯歷史知識點小結蘇聯歷史知識點

★ 九年級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2020

★ 高中歷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識點總結

C. 什麼事件是俄國走向現代化的開始

1861年時,俄國面臨著嚴峻的經濟社會危機。改變這種情況的方法,就是進行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史稱1861年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廢除農奴制,又叫農奴改革。

農奴制度是一種盛行於歐洲封建社會的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少數封建領主或農奴主佔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絕大部分生產資料,並部分佔有農奴,農奴從農奴主手中分得一塊份地,作為代價他們必須無償耕種領主土地,服各種勞役,並上繳大部分勞動產品。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於農奴主。歐洲在資產階級革命時,廢除了農奴制。俄國由於非常落後,一直沿用著農奴制。

農奴制改革有深刻的社會背景。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無法進入城市,滿足不了工業對自由勞動力的需求;農奴極其貧困,沒錢購買商品,限制了工廠產品的銷售;農奴制下農奴生活艱苦,起義不斷,威脅到統治穩定;歐洲的文明思想已開始傳到俄國,很多知識精英對農奴制不滿,認為缺乏人道;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部分原因也在於農奴制的落耐態後造成了整個俄國的落後。所有這些加在一起,使改革不可避免。

1856年3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對莫斯科貴族的一次講話中指出:現行的農奴所有制不能一成不變,與其等待農奴自下而上的廢除農奴制度,到不如從上面來廢除農奴制度為好。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權擁有財產、擔任公職和工商業,地主不能買賣農奴和干涉農奴的生活;規定土地仍然歸屬地主所有,農奴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份地,但必須出錢向地主贖買。

農奴制改革以後,俄國進入了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可是,這次改革很不徹底,留有大量封建殘余。改革既沒有派畝虧改變封建專制政權的階級實質,也沒有改變地主土地佔有制。貴族地主繼續掌握著國家政權,照舊控制著大量土地;工役制農奴經濟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農民在缺乏土地的情況下,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場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條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塵神制剝削。

當然,改革仍然有它的積極意義。1861年農奴制度改革畢竟加速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861~1881年間,布匹的生產增加了兩倍,織布工廠排擠了手工織布業。1860~1890年,生鐵的產量由2,050萬普特增至5,660萬普特;鋼產量由1,250萬普特增至5,2000萬普特;煤的產量由1,800萬普特增至36,700萬普特。1866年俄國的工廠不到3千個,1903年已近9千個了。

D. 開啟俄國近代化進程的改革是

開啟俄國近代化進程的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

E. 俄國的歷史

兩次轉變:由二月革命轉變為十月革命;由戰時共產知臘主義政策轉變到新經濟政策。
原因:
第一次轉變:(1)二月革命後出現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2)資本主義的發展使無產階級隊伍進一步壯大。(2)布爾搭裂滑什維克黨進行正確的領導。
第二次轉變:(1)生產力水平較低,小農源慎經濟占優勢。(根本原因)(2)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利於恢復發展經濟,鞏固工農聯盟。(直接原因)

F. 經歷了什麼改革的俄國開始告別東方走向西方

經歷了彼得一世改革這次改革的俄羅斯,開始告別東方,走向西方,告別中古,走向近代。彼得一世改革,17世紀的彼得一世改革是當時俄國社會提出的要求。

在沙皇的專制統治下,俄國農奴制盛行,是一個封閉落後的國家。農業和手工工場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的發展極其緩慢。

18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後面貌,實現富國強兵。他發出向西方學習的號召,頒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但是,在他的統治下,農奴制卻進一步強化,後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

對俄國影響

1、國力壯大,躋身歐洲強國行列。通過俄國與瑞典的兩次戰爭結果的比較,凳褲可清楚認識到,俄國通過彼得一世的改革,整罩消體實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歐洲的影響力也得到了增強。

2、保留封建農奴制,走上擴張道路。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在加強農奴制基礎上實行的,俄國的經濟基礎沒有改變,這決定了俄國仍然是一個落棗悶簡後的封建農奴制國家。

G. 農奴制改革後俄國近代化的表現是什麼

,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權擁有動產和不動產、擔任公職和工商業,地主不能買賣農奴和干涉農奴的生活;規定土地仍然歸屬地主所有,農奴可以得到談擾宏一含冊定數量的分地,但必須出錢向地主贖買;農民仍舊歸村社管李手理

H. 俄國農奴制改革怎樣推動俄國的近代化

農奴制改革與俄國的近代化 一、資余寬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近代化) 1、原因: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推動俄國封建經濟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 2、表現: (1)農業: 農奴制改革後,由於農民在法律上獲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權利;通過交納贖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擁有土地的合法權利.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這就大大促進了俄國農業生產的發展. 1糧食產量和耕地面積增加:據統計,1861年後的30年間,俄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從經濟結構來看,改革後,俄國基本上還是一個靠輸出穀物換取外國工業品的農業國,80%左右的人口仍在村社的份地或地主的土地上從事傳統的農業生產,2/3的國民經豎遲亮濟產值來自農業. 2農村社會分化加劇:在農村,農民階級一方面分化出少數富農,他們擁有優良的牲畜、農具和大量土地資金,是農村中的資產階級.他們不僅購買農民所出賣的份地,而且還買進地主所出售的庄園.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產的農民,他們不僅失去了土地,而且喪失了其他生產資料,淪為農村中的無產階級.這些農村無產階級和農奴制改革所造成的無地農民就形成了一支僱傭大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十九世紀末,根據全俄人口調查材料,俄國雇傭工人大約已有1千萬. 3資本主義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分化促進地主經濟循著資本主義道路演進.農民破產後,由於失掉了馬匹和農具,不能再為地主服工役了,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採取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80年代末,歐俄(俄國歐洲部分)43個農業省份中,有19個省已是資本主義經濟占優勢了.農民的分化進一步破壞了自然經濟,農村和市場的聯系也日益頻繁,這些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工業: 農奴制改革後,由於俄國擁有了充足的自由勞動力和不斷擴大的市場,加上政府採取措施扶植工業的發展,俄國的工業發展趕速度也明顯加快 ① 19世紀後期,在主要工業部門中,機器生產逐漸占據統治地位: ② 工業部門增加: 隨著紡織、鋼鐵、煤炭等主要工業部門的發展石油、機器製造等新的工業部門迅速崛起;火車和輪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發揮重要作用.1865~1895年,俄國的鐵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旦碼.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俄國已基本完成工業革命.走上了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道路,成為了繼英法美之後的一大工業強國. 3、存在問題:即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就總體而言,俄國資本主義經濟較西歐、美國仍然落後: 1861年後的俄國還不具備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主要通過政府部門推行的不均衡發展戰略而使某些部門獲得有限發展,於是工業經濟的資源配置處於人為的扭曲狀態,數量擴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後是經濟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國的工業發展存在嚴重的弊端.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沒有占絕對優勢. (2)對外國資本尤其是法國資本依賴嚴重: 長期內部積累的缺乏,使俄國關於經濟對外國資本的依賴十分明顯.從19世紀70年代起,法國就向俄國大量投資,1887年法國借款5億法郎給俄國,1888~1889年,俄國又在法國發行19億法郎的公債;到1906年,俄國向法國借款已達79億法郎之巨.20世紀初,外國資本大量湧入俄國,沙俄政府為彌補資金虧空而大借外債,一戰前,俄國外債總額達40億盧布. (3)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非常不平衡: 表現在一是教材所提到的工業發展布局的不平衡:二是工業部門發展的不平衡:三是企業發展水平的不平衡: 二、改革的拓展: 為了使沙皇專制制度適應資本主義的需要,亞利山大二世也在其他方面推行了一些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1、措施: (1)政治體制的變革:(政治近代化) 1)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 特點:①參照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模式; ②自治機構由選舉產生,但有嚴格的財產限制; ③自治機構在衛生、教育以及經濟領域發揮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實際權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裡. 2)司法制度的改革:廢除原來按登記審判的制度,建立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實行公開審判. 亞歷山大二世認為,廢除農奴制使原來的等級法院無法再存在了,必須改造以適應新的形勢.1864年11月,亞歷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規定了無等級審判,原告和被告的律師進行公開辯論,實行審判的公開性,保證法官的獨立性等. (2)軍事方面的改革:縮短服役年限,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體系,促進軍隊的近代化進程.(軍事近代化) 亞歷山大二世意識到,克里米亞戰爭暴露了沙俄帝國軍隊的許多弊病,如軍事機構重疊、龐雜;裝備落後,戰術陳舊;軍官指揮無能,士兵地位低下,沒有能動性,必須進行軍事改革.軍事改革內容主要包括:提高士兵的地位,廢除對士兵的體罰,縮短服兵役的期限;在全國成立15個軍區,直接受陸軍部管理;炮兵、近衛軍、工程兵、作戰軍和軍事院校轉歸陸軍部管轄,結束政出多門的現象;加強對軍官的培訓,高等軍事學院培養高級軍官,士官學校培養軍事工程專門人才;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男性居民不分財產多少,均應服兵役. (3)教育方面的改革:鼓勵社會和個人辦學,擴大大學的自主權,允許引進西方書籍.(教育近代化) 2、成果: (1)出現了一些民主化的氣息,沙皇專制政權逐漸成為俄國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 (2)客觀上促進了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在俄國的傳播,出現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近代化. 三、對1861年改革的認識: 1、改革的評價: (1)性質:由封建地主實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是封建地主階級同資產階級妥協的結果. (2)目的: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鞏固沙皇專制統治.(根本目的) (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農奴制殘余,阻礙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激化了社會矛盾. 改革後,俄國社會經歷著深刻的變動,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傳統的經濟體制趨於瓦解;另一方面,沙皇專制制度仍然統治著這個國土遼闊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俄國資本主義工業和傳統農業的發展不斷失衡,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矛盾不斷深化,使改革後俄國的近代化進程面臨著深刻的危機. 2、改革後面臨的新社會矛盾: (1)新興資產階級:既不滿政治上無權,又要依附封建地主階級. (2)農民階級: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生活貧困,反抗斗爭不斷. (3)平民知識分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形成民粹派. 主張:①號召知識分子去農村發動農民革命; ②消滅沙皇專制制度和封建農奴制殘余; ③廢除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給農民; ④遭沙皇鎮壓,分化後的民粹派主張通過恐怖手段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展開對沙皇的暗殺行動. 3、沙皇遇刺: 經過:1881年3月,亞歷山大二世遭暗殺身亡. 影響:新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中止了許多改革措施,進一步加強專制統治,激化了階級矛盾 經濟方面:農奴制廢除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必要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俄國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俄國工業生產大幅度增長,農村中資本主義的成分也得到增長. 政治方面:在政治體制方面上作了比較深層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在司法制度方面,參照西方的司法制度,進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專制獨裁的俄國也出現了一些民主化的氣息. 軍事方面: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機構. 教育方面:鼓勵社會和私人辦學,擴大大學自主權,允許引進西方書籍. 思想方面:西方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統治方式開始傳入俄國,越來越多的俄國人看到了差距,變革的願望日益強烈.

I. 俄羅斯近代史誰知道

18 世紀初至20 世紀初俄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長期演變,直至資本主義最終確立及其終結的歷史。在200 年左右的時間內,俄國從處於東歐一隅的內陸國家發展為橫跨歐亞兩大陸、在國際事務中舉足輕重的大帝國;由於溶歐亞兩大洲的歷史文化傳統於一身,沉重的封建關系贅附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上,俄國最終成為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一環。史學界一般以彼得大帝啟動俄國近代化過程的改革為俄國近代史的開端。彼得大帝執政時期(1689—1725 年)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更加完善,完成了從等級君主制向絕對君主制的轉變。沙皇個人擁有整個國家的最高權力,不受任何限制。貴族數虛地主階級是統治的支柱,廣大人民沒有任何權利。經濟上由於國家的扶持而出現近代工業,但農奴制也日益強化。手工工場基本上也使用農奴勞動。18 世紀下半葉葉卡特琳娜二世時期,商品貨幣關系有所增長,使用僱傭勞動的手工工場增多。但是農奴制也達到鼎盛時期,成為輪宴資本主義因素成長的嚴重桎梏。因此,俄國近代前期的一大特點是,當西歐已經進入資本主義時代、農奴制早已消滅的時候,俄國農奴制方興未艾;當西歐資產階級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俄國封建專制制度的根基越來越穩固。
俄國歷代沙皇都是野心勃勃的擴張主義者。18 世紀前,由於力量不足,只實行地域性蠶食政策。彼得大帝使俄國轉向爭奪世界霸權。通過與瑞典的北方大戰和不斷的對土耳其戰爭,俄國終獲波羅的海和黑海出海口。18 世紀後期三次瓜分波蘭,實現對烏克蘭的完全佔有。19 世紀上半葉又征服中亞、高加索地區,佔領整個東西伯利亞。1809 年合並芬蘭。1801—1812 年合並喬治亞、比薩拉比亞等地。俄國成為龐大帝國,從單一的俄羅斯民族變成擁有100 多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俄國政府在各民族地區推行大俄羅斯民族主義,強迫俄羅斯化。在國際舞台上,沙俄充當扼殺一切進步事業的「國際憲兵」。18 世紀末、19 世紀初參加反法同盟,鎮壓法國大革命。1848 年歐洲革命時出兵鎮壓。19 世紀俄國資本主義有長足進步,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取得優勢。到30年代至50 年代廣泛使用機器,工業革命開始。農村出現為出賣而進行的生產,開始使用僱傭勞動,農民進一步分化。農奴制出現嚴重危機。農奴制問題成為19 世紀上半葉一切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的焦點。俄國先進思想家認識到專制制度和農奴制的孿生關系,提出推翻專制制度、廢除農奴制的革命要求,開始了幾代革命志士前赴後繼的俄國解放運動的漫長歷程。18 世紀末拉吉舍夫是擎起這一旗幟的第一人。19 世紀20 年代出現第一代解放運動:貴族革命家——十二月黨人運動。從40—50 年代起進入第二代解放運動——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運動時期。赫爾岑、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是這一代的傑出代表。
俄國是通過統治階級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不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1861 年廢除農奴制後,俄國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發展,形成了新的社會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到19 世紀末、20 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開始向壟斷階段過渡。但是俄國仍保存大量農奴制殘余,政治上從專制君主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制的演變極其緩慢,專制制度仍然擁有絕對權力,繼續實施黑暗統治。俄國社會各階級間的矛盾也因此表現得更加深刻和復雜。革命民主主義運動在60 年代繼續發展,70—80 年代展開大規模的民粹派運動。80 年代至90 年代初工人階級的作用愈加顯著。普列漢諾夫和勞動解放社的活動對傳播馬克思主義有重大作用。19 世紀末、20 世紀初俄國解放運動進入第三代——無產階級時期。列寧是這一時期運動的卓越領導者。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發揮了巨大的歷史作用。1905 年革命被鎮壓下去後,雖然國家杜馬的召開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使國家制度向資產階級君主制的道路上進一步演變,但不能徹底挽救危機。俄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劇了國內危機,導致1917 年二月革命的勝利和沙皇臘畢銀制度的覆亡

J. 引領俄國走向近代化道路的是什麼

引領俄國走向近代化道路的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統治俄國期間(1682年至1725年),他通過一系列改革推動了俄國的現代化進程。
彼得大帝推進了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叢銀個領域的改革。他建立了現代化的軍隊和政府機構,修建了道路、港口和城市,推進了工業化和科技發展。他還推行了新的教育制度,提高了文化水滲做宴平。彼得大帝還引胡歷進了西方文化和科技,推動了俄國走向近代化。
彼得大帝的改革不僅推動了俄國的現代化進程,還深刻地影響了整個東歐和中亞地區的現代化進程。他是俄羅斯歷史上最重要的改革者之一,被譽為俄羅斯近代史上的建設者。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近代化起航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