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現在有多少赫哲人

俄羅斯現在有多少赫哲人

發布時間:2023-05-02 23:59:25

Ⅰ 赫哲族歷史淵源 赫哲族的歷史發展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

赫哲族它的先民可以上溯先秦時代的肅慎人。赫哲族先民的歷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的密山新開流肅慎文化時期,在先秦時稱肅慎、漢魏時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唐時稱黑水靺鞨,赫哲名字的由來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3年)的《清實錄》上記載並得以傳承。

清順治初期,即自1644年(順治元年)起的幾年內,赫哲部被清 *** 「編戶」形成族體。「赫哲」作為族稱,最早見於官方文獻是《清聖祖實錄》:「康熙二年癸卯……三月、壬辰(公歷1663年5月1日)命四姓庫里哈等進貢貂皮,照赫哲等國例,在寧古塔收納」,這里的「國」是女真各部,不是今天國家的概念。

俄國人曾稱赫哲(那乃)族為「高爾諜」、「戈爾德」、「烏德哥」、「阿槍」及「阿其泱」人,或稱之為「那篤奇斯人」與「納特基」人。譯文中,稱「那乃」之前多稱為「果爾特人」。中國清 *** 刊刻的《皇清職貢圖》中出現了今天赫哲族的三個組成分支——「奇楞」、「七姓」、「赫哲」。「奇楞」的意義和來源有「與鄂倫春同源說」和「姓氏說」等幾種。「七姓」是赫哲族的七個氏族,並非族稱。「赫真」是「東方」、「下游」之意。他們對外都自稱「赫哲」。

「赫哲型肆段」是從「赫真」變音而來,而「赫真」又是「黑斤」、「黑金」、「黑津」、「黑筋」、「黑哲」、「黑折」、「赫斤」、「赫金」、「赫錦」等的同音異寫,這些名稱在《清實錄》、《滿洲源流考》、《寧古塔紀略》、《柳編紀略》、《寧古塔山水記》、《西伯利東偏紀要》、《吉林通志》等歷史文獻中都出現過。俄國東侵之後被分裂為跨國民族。居住在俄國境內的約2萬多人,稱為「那乃人」,居住在我國境內的約4600人,仍稱「赫哲族」。

2010年,全國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處,分別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和八岔赫哲族鄉、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敖其鎮的敖其村。

由於歷史原因,赫哲族是個跨國民族,在俄羅斯境內有赫哲族人口2萬餘人,當地人稱他們為那乃人。他們的民族歷史、民族語言、宗教禮儀、歌曲舞蹈、衣著服飾、民風民俗和我國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內陸漁獵民族生產生活特色。

赫哲族歷史悠久,與中國東北的古代民族「肅慎」、「挹婁」、「勿吉」、「女真」等有著密切的族源關系,清代的「黑斤」、「赫哲哈喇」即是赫哲族的先民。公元1608年(明萬曆三十六年),東海女真赫哲部反抗建州女真的征服,呼爾哈路千餘人圍攻重鎮寧古塔,給建州女真聯軍沉重打擊。

公元1651年(順治八年),烏扎拉村的赫哲人及其附近的滿洲八旗、奇勒爾人(東海女真),配合寧古塔章京海色反擊沙俄入侵者以哈巴羅夫為首的哥薩克;揭開清朝軍民聯合反抗沙俄入侵的序幕。公元1657(順治十四年),沙俄侵略者斯捷潘諾夫等哥薩克入侵松花江流域依蘭縣附近尚堅烏黑等處;赫哲、滿八旗、奇勒爾人配合寧古塔章京沙爾瑚達所率清軍痛擊入侵者。此年於松花江口擊斃斯捷潘諾夫。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赫哲族人民遭受殖民統治。在中國 *** 的領導下,赫哲族人民參加東北各種抗日行列和各族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英勇的斗爭。

赫哲族的歷史發展

據史料記載,赫哲族先民的歷史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開流時期,在先秦時稱肅慎、漢魏時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唐時稱黑水靺鞨,元明清時稱女真。赫哲名字的由來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2年)的《清實錄》上記載並得以傳承。現在,全國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處,分別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和八岔赫哲族鄉、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敖其鎮的敖其村。

由於歷雹歷史原因,赫哲族是個跨國民族,在俄羅斯境內有赫哲族人口2萬餘人,當地人稱他們為那乃人。他們的民族歷卜譽史、民族語言、宗教禮儀、歌曲舞蹈、衣著服飾、民風民俗和我國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內陸漁獵民族生產生活特色。

赫哲族歷史悠久,與中國東北的古代民族「肅慎」、「挹婁」、「勿吉」、「女真」等有著密切的族源關系,清代的「黑斤」、「赫哲哈喇」即是赫哲族的先民。反抗滿族統治者:公元1608年(明萬曆三十六年),赫哲族反抗滿族統治者的政征服,呼爾哈路千餘人圍攻滿族重鎮寧古塔,給滿族統治者以打擊。

反沙俄入侵:公元1651年(順治八年),烏扎拉村的赫哲人及其附近的滿、奇勒爾人,配合寧古塔章京海色反擊沙俄入侵者以哈巴羅夫為守的哥薩克;揭開清朝軍民聯合反抗沙俄入侵的序幕。公元1657(順治十四年),沙俄侵略者斯捷潘諾夫等哥薩克入侵松花江流域依蘭縣附近尚堅烏黑等處;赫哲、滿、奇勒爾人配合寧古塔章京沙爾瑚達所率清軍痛擊入侵者。此年於松花江口擊斃斯捷潘諾夫。

反抗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赫哲族人民遭受殖民統治。在中國 *** 的領導下,赫哲族人民參加東北各種抗日行列和各族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英勇的斗爭。

Ⅱ 赫哲族歷史 赫哲族民族概況

中國北方現存唯一的漁獵民族。使用赫哲語,屬通古斯語系-滿語族那乃分支。

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 清代稱其一部為費雅喀。赫哲人在俄羅斯境外有幾支,在俄羅斯稱為那乃人(俄語:нанайцы)人數約2萬多人 ,烏爾奇族,奧羅,烏德蓋,也是赫哲人,整個東北亞原女真人口總數接近10萬人(1989年)。 赫哲人,可以分為四部分:那乃、奇勒爾、烏爾奇和奧洛克。那乃這個部分在中國境內東北地區,被叫做赫真的時候更多。俄羅斯部分的那乃人在1860年之後的歷史變遷過程,發展為那乃、烏爾奇和奧洛克三部分。

要注意的有宴局昌三點:第一,那乃部分包含奇勒爾人;第二,奇勒爾人由奇勒爾、塞馬爾(也可以叫撒瑪吉爾)和涅吉達爾三部分組成,涅吉達爾人目前分布在俄羅斯,也成了一個民族,人口在600上下;第三,奧洛克,也叫烏勒日塔、烏伊勒臘蠢塔,分布在俄羅斯遠東和日本北海道兩個國家,而且,奧洛克語目前日本研究得較好。

「赫哲」一詞有「下游」或「東方」之意。赫哲人自稱『用日貝」、「那尼卧」、「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又稱「赫真」、「黑真」(意為:「東方之人」、「東方女真」、「東海女真」)、「奇楞」(意為「住在江邊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晌扒」。

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共有赫哲族人5354多人,是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僅次於珞巴族、塔塔爾族。赫哲族大部分居住在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同江、撫遠、饒河等市、縣,其餘分布在佳木斯、富錦、集賢、樺川、依蘭等地。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全國四處赫哲族聚居地之一。

赫哲族生活的地方,是中國黑龍江省松花江下游與黑龍江、烏蘇里江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三江沃野,山水縱橫,這里有馳名中外的特產——鰉魚、鮭魚、三花五羅、貂皮、麝鼠……自古以來,就是富饒的天然漁場和逐獵之地。人們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來描述這里的富庶。

Ⅲ 赫哲族文化

赫哲族的文化有什麼特色? 民族概況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傲」。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是中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
魚皮製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
據2001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的同江、饒河、撫遠等市縣境內。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全國四處赫哲族聚居地之一。

赫哲民族文化村大門――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克楞
來到文化村大門,我們便看到了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克楞。走進文化村,同樣是木克楞建築的赫哲展覽館里,赫哲人漁獵生產使用的工具、赫哲人捕獲的各種野獸及獸皮製品、民族文藝、民族歌舞的實物和影像資料讓我們對赫哲人的生活習俗、文化藝術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坐落於室外的一根椴木雕成的圖騰柱,刻畫了熊、虎、鹿、鷹等多種動物,展示了赫哲族的宗教信仰。
追根溯源說赫哲
據史料記載,赫哲族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薯滲開流時期,在先秦時稱肅慎、漢魏時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唐時稱黑水,元明清時稱
女真。赫哲名字的由來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2年)的《清實錄》上記載並得以傳承。現在,全國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處,分別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和八岔赫哲族鄉、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敖其鎮的敖其村。
由於歷史原因,赫哲族是個跨國民族,在俄羅斯境內有赫哲族人口2萬餘人,當地人稱他們為那乃人。他們的民族歷史、民族語言、宗教禮儀、歌曲舞蹈、衣著服飾、民風民俗和我國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內陸漁獵民族生產生活特色。
衣食住行話赫哲
捕魚和狩獵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來源。赫哲族人喜愛吃魚,尤其喜愛吃生魚。這一習俗沿襲至今,顯示了這個民族與其他民族不同的特點。赫哲族人一向以殺生魚為敬。
不僅以魚肉、獸肉為食,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魚皮、狍皮和鹿皮製成。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狍皮大衣,衣襟上綴兩排用鯰魚骨做的紐扣,女子多穿魚皮或鹿皮長衣,式樣很像旗袍。男女都穿魚皮套褲以及狍皮、鹿皮和魚皮製的鞋子。用魚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婦女的一大特長。故歷史上赫哲人又被稱為「魚皮部」。在文化村的展館里數緩脊,我們看到了展出的兩套用熟好的大馬哈魚皮縫制的男女魚皮套裝,做工考究,款式古樸大方。
赫哲人住的臨時房屋撮羅安口(尖頂窩棚)
在居住上,赫哲人住永久性房屋木克楞、哪型拉合辮子草正房和臨時的房屋撮羅安口(尖頂窩棚),胡如布(地窖子),闊布如安口(圓頂窩棚)。
狗拉雪橇是赫哲人主要的交通工具。經過訓練的狗,每隻可拉70公斤左右,日行100至150公里。狗是赫哲人的好幫手,它們在運輸、狩獵、看家、保護主人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故歷史上赫哲人又被稱為「使犬部」。
時代發展至今天,赫哲族人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在街津口鄉,赫哲人住進了寬敞的新居,種地、發展旅遊事業,過上幸福生活的赫哲人正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樣向著小康邁進。
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屬於肅慎系統的挹婁、勿吉、黑水H、野人女真等古代民族,與赫......>>

赫哲族的民風民俗 二三百年前,布匹、綢緞開始進入赫哲族上層人士的家中。由於民族上層首領人物向中原歷代王朝進貢,皇室也以布匹、綢緞等作為回賞。清末,布匹開始輸入三姓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以後,赫哲人便皮、布兼用。解放後,普遍穿布制衣裝,只有男人出獵才穿皮衣。由於製作衣裝原材料的改善,為赫哲人原有的刺綉、圖案藝術的迅速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赫哲族的圖案藝術非常發達,他們常常在用魚皮、獸皮製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綉制各種雲紋、花草、蝴蝶及幾何形圖案等。婦女們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褲腿等處用綵線刺綉的花紋、圖案更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綉如「雄雞(口卸)花」、「花籃與蓮藕」等圖案,構圖新穎別致,格外精彩。此外,赫哲族的各種花紋圖案、補纖圖案、幾何花紋圖案、拼接圖案和套層拼接圖案等,都以獨特的形式,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人的聰明才智和審美的群體意識。
赫哲人的餐具:木構、木碗、鹿骨筷等,別具一格。他們製作的雕花樺木盒、雕花樺皮箱和各種樺皮工藝品,做工精細、雕刻美觀大方。樺皮製品上有各種二方連續紋樣、雲紋、山水、花朵、鳥獸等,形象生動,造型美觀的雕刻圖案。雕刻在「激達」--扎槍上的花紋,也以協調勻稱、細致精美著稱。
赫哲族的圖案藝術,吸收了漢族圖案藝術的精華,並能不斷創新,既富有本民族的生活氣息,又能反映民族生產、生活特點,極富民族特色,為中華民族刺綉、圖案的藝術寶庫增添了新的光彩。
雪原之「舟」
「拖日氣」--狗拉雪橇(漢族稱它為雪車、爬犁或冰床),是赫哲人冬季經常使用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
赫哲人家家養狗,主要用來拉雪橇。「拖日氣」速度很快,在雪地上賓士如飛,日行可達200餘里,載重三四百斤。拉「拖日氣」的狗,冬季用魚肉喂養,異常健壯。頭狗經過特殊訓練,能服從駕馭人發出的行、止、轉彎等命令。每個「拖日氣」根據載重量大小,可套三四隻至幾十隻狗。「拖日氣」形狀象船,在裡面鋪上柳條,可坐人或載物,史書稱它為「陸行乘舟」。因赫哲人善於使用狗,在歷史上又被稱為「使犬部」。
很早以來,赫哲人就能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黑龍江一帶因地制宜地使用「拖日氣」。元、明兩代,從烏蘇里江到黑龍江下游出海口,遠至庫頁島之間設置許多「狗站」--狗車驛站,促使地處極寒、積雪時間長達半年的這一邊遠地帶和內地溝通。主要以赫哲、費雅喀族的先世為站戶的「狗站」。在戍守邊疆,方便官兵往來,傳遞政治、軍事、經濟使命、運送物資、確保衛、所供給,促進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方面,起過在當時條件下用其他方式不能取代的不容低估的作用。
除使用「拖日氣」外,赫哲人還普遍使用滑雪板、雪橇、「烏沒日沉」--樺皮船、「古錄板」--快馬子、「特莫特肯」--小板船、「吉拉船」、「風船」、「飛船」--輪船等作交通運輸工具。近百年來,赫哲人已用馬代替了狗。現在,汽車、拖拉機、播種機、聯合收割機、汽船等在交通運輸和生產中已經普遍使用,有的漁民還買了摩托車。但婦女兒童外出,仍喜歡使用「拖日氣」。冬季出獵追捕野獸,赫哲人也離不開「拖日氣」。
禮儀節慶
赫哲人注重禮儀,有敬老尊長的良好社會風尚。晚輩出遠門回來,與長輩相見時,要向長輩行跪拜禮,依次向父母、兄嫂問安,以示敬重。長輩吻小輩的額頭,以示親熱愛護。
赫哲人講究過節,「舊歷年」(春節)被視為最大的節日。「什克斯」(除夕)晚上。供奉「別布瑪發」--祖宗三代、「五碼子」--諸神畫像以及灶神和火神。他們的故事中,有關過「舊歷年」的傳說是不少的。正月過「元宵節」、「二月二」吃豬頭肉、三月「清明」掃墓、五月過「端午」、八月過「中......>>

赫哲族有什麼民族特徵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傲」。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是中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 清代有人叫他們其中一部落為費雅喀,赫哲人在俄羅斯境外有幾支,納乃,烏爾奇族,奧羅克,烏德蓋,也是赫哲人,有人提議成立納乃語支
魚皮製衣酒敬神 狗拉雪橇赫哲人
據2001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的同江、饒河、撫遠等市縣境內。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全國四處赫哲族聚居地之一。赫哲族 魚皮衣
赫哲民族文化村大門――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克楞
一唱起赫哲族民歌《烏蘇里船歌》那優美舒展的「赫尼哪」調,總會讓人想起生活在我國東北三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以漁獵為生的赫哲族人民。
「赫哲」一詞有「下游」或「東方」之意。赫哲人自稱『用日貝」、「那尼卧」、「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又稱「赫真」(意為:「東方的人」)、「奇楞」(意為「住在江邊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人口約4200多人,主要居住在同江市、饒河縣、依蘭縣、佳木斯市郊區敖其村等。
赫哲族生活的地方,是我國黑龍江省松花江下游與黑龍江、烏蘇里江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三江沃野,山水縱橫,這里有馳名中外的特產――蝗魚、蛙魚、三花五羅、貂皮、麝鼠……自古以來,就是富饒的天然漁場和逐獵之地。人們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來描述這里的富庶。勤勞的赫哲人世世代代生息

赫哲族的漁獵文化有什麼特點? 是我國北方地區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他們是捕魚的能手,他們吃魚,用的東西也是魚製品,包括服飾也是魚皮縫的,有魚線等等。

求介紹幾本寫關於赫哲族文化的書。謝謝! 黑龍江赫哲族文化

中國有赫哲族嗎t 據2001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僅次於珞巴族。赫哲族大部分居住在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同江、撫遠、饒河等市、縣,其餘分布在佳木斯、富錦、集賢、樺川、依蘭等縣。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全國四處赫哲族聚居地之一

赫哲族的東極撫遠赫哲文化 在東極撫遠的赫哲族,他們身著傳統服裝,膜拜萬物靈性,崇拜著最原始的信仰,每逢節日他們會唱著『伊瑪堪』跳著『鹿神舞』,這就是祖國最東方的赫哲族部落。他們的造衣方式獨特。由於生活在江河一帶,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所以在早年,撫遠赫哲族人在外捕漁回家,婦女會挑選出魚質較好的魚,揉制加工成魚皮魚線,並且用野花染成各種顏色,然後用赫哲族人精巧的雙手縫製成各種魚皮服飾。他們用剩餘的魚骨作為扣,拾掇各種各樣的貝殼作為邊飾。用魚皮製作出來的服飾具有輕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濕、易染色的特性,特別是在冬季,不硬化、不會蒙冰,是東極撫遠赫哲人漁獵生活的好好助手。

Ⅳ 赫哲族現在主要居住在哪裡,人口有多少人,有怎樣的歷史背景

主要居住在中國黑龍家東北的三江(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
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
赫哲族歷史襪敗汪悠久,與中國東北枯知的古代民族「肅慎」、「挹婁」、「勿吉」、「女真」等有著密切的族源關系,清代的「黑斤」、「赫哲哈喇」即是赫哲族的先民告仔由於歷史原因,赫哲族是個跨國民族,在俄羅斯境內有赫哲族人口2萬餘人,當地人稱他們為那乃人。他們的民族歷史、民族語言、宗教禮儀、歌曲舞蹈、衣著服飾、民風民俗和我國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內陸漁獵民族生產生活特色。

Ⅳ 大家對於俄羅斯的滿族後裔知道多少.有何看

赫哲族與滿族一樣同為「女真」後裔,曾經是滿洲的一個部落,在俄羅斯聯邦境內的那乃人就是我國的赫哲族同族。 有人將清代的赫哲人稱為魚皮部落,因為赫哲人的祖先是標準的漁獵民族。赫哲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與今天的錫伯語非常接近,可以理解為滿語的另外一種方言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現在有多少赫哲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