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里夫」遠程艦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的介紹
「里夫」遠程艦空導彈的垂發系統飢知談可以說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面艦艇垂發系統。里夫導彈系統已經在蘇聯/俄國海軍中服役超過二十年,證明能高效的提供防禦空中目標能力。配備在所有的1980年以後建猛鍵造的蘇聯/俄羅斯巡洋艦上。爛碰
㈡ 什麼是俄海軍引為自豪的SA—N—6「雷聲」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
在後桅桿的後面有兩個巨型煙悔搏囪,煙囪呈長方形,長約10米,寬3米多,高約10餘米,兩側有許多散熱孔,燃氣輪機的進氣口位於煙囪側壁上。緊接煙囪之後是一部大型起重機碧橘祥,其吊桿可收放於兩個煙囪之間的空處。在煙囪和後部上層建築之間的甲板上有一片空間,上面沒有任何建築物,僅在甲板上布置有兩排圓形蓋板,這就是俄海軍引為自豪的SA—N—6「雷聲」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該裝置共有8個發射單元,對稱排成兩列,每列4個,每個伍梁發射單元沿圓周布置有8枚導彈,共備彈64枚。
㈢ 美國.俄羅斯的海軍垂直發射系統叫什麼
俄羅斯的很雜,有以下這些
S-300F「堡壘」/S-300FM「堡壘M」系統帶裝甲的左輪垂發是B-203型,不帶裝甲的叫B-204型。
3K95「刀刃」系統的垂發是ZS95型。
「無風-1」系統的垂發是3S90E1型。
3K96「多棱堡」系統的垂發是通用垂發3S97型,兼容9M96系列中/遠程防空導彈和9M100近程防空導彈(一坑四彈)。
射各種巡航導彈的通用垂發是3S14系列。
「垂直發射裝置」縮寫轉英文VPU,完全等價於VLS。
「通用化艦載發射裝置」縮寫轉英文UKSK(這個片語沒強調「垂直」,但垂直是不言而喻的,反正毛子沒搞過MK13一類的東西)。
一般後綴E代表出口型(有例外的),U代表改進型。
美國的比較簡單,是MK41\MK48,最新的是MK57
㈣ 俄羅斯S-300F艦空導彈武器系統的組成部分有哪些
S-300F,美國人叫它SA-N-6,也叫「里夫」-M,是一套海軍使用的艦載垂直中遠程防空導彈發射系統。
該系統是從1985年裝備的S-300PMU地空導彈系統發展而來的。作為「一架多彈」的範例,S-30OPMU系統可使用的導彈代號分別為5V55K、5V55B、SV55BUD、48H6E、滾雀御48H6E2、9M96E和9M96E2。「里夫」-M中遠程艦空導彈系統可使用9M96E、48H6E和48H6E2等3種導彈。
48H6E和48H6E2這2種導彈具有對戰術彈道導彈的攔截能力,與「里夫」-M艦空導彈系統標准型配套使用。
9M96E導彈的發射質量、彈徑、戰斗部質量等較48H6E和48H6E2都大大減小,與「里夫」-M艦空導彈系統簡化型配套使用,以攔截掠海飛行的目標為主。
9M96E導彈擁有自身小型儲運發射箱,也可利用裝載48H6E和48H6E2兩種導彈的大型儲運發射箱。一個大型歲粗儲運發射箱內可裝4枚9M96E導彈,從而大大增強了系統的火力密度。48H6E彈長約7.6米,彈徑為0.508米,翼展1.134米,彈重1800公斤,戰斗部144公斤,最大射程150公里,射高約25~25000米,最大飛行速度約7930~8710千米/小時,單發殺傷概率為0.7,制導方式為無線電指令+末段TVM制導,導引方法為比例導引,發射方式為垂直發射,動力裝置是單級單推力高能固體推進劑發動機。
48H6E和48H6E2在重量、尺寸和大岩性能上比較接近。比48H6E小很多的9M96E導彈最大射程達到40公里,重量約400公斤,可用來攔截飛機、戰術彈道導彈及飛行高度在5米至25公里范圍內的其他類型導彈目標,該導彈採用了慣性導航系統,並在中段靠地面雷達站進行無線電指令修正。9M96E導彈最大可用過載在距離為15公里時為60g,而在40公里距離時為30g。由於採用末段燃氣動力控制,提高了制導精度。
具有多點起爆能力的殺傷爆破式戰斗部使9M96E導彈戰斗部的重量大大減輕,僅為24公斤。盡管戰斗部重量減輕很多,但由於戰斗部是在導彈與目標最接近點時引爆,破片密度大,故其殺傷威力提高了2.5倍。與48H6E和48H6E2導彈最大的不同是,9M96E導彈不需要相控陣雷達,只需要一部三坐標雷達就能工作。
「里夫」-M導彈武器系統由制導雷達、中央控制艙、自動發射裝置、導彈及發射系統等部分組成。
「里夫」-M導彈武器系統所配置的制導雷達是一個單面旋轉相控陣雷達,西方稱之為「頂罩」雷達。該雷達由五部天線和高頻艙組成一個雷達天線座,該雷達主要依靠艦上的三坐標搜索雷達提供目標指示。制導雷達最上方大圓罩內裝有一個單面旋轉相控陣天線,是主雷達,天線直徑為3.5米;在其下方是3個並排安裝的柱形天線;在大天線罩和柱形天線之間有一個小的圓形天線罩,內裝有一個0.5米直徑的小型相控陣天線陣面。
該雷達的天線群和高頻艙室都在一個大天線座上,三者共重26.5噸,尺寸約為長6.2米寬5.6米高7.65米。其中主天線陣面(主雷達)用來跟蹤、照射目標並跟蹤導彈,接收導彈返回的目標坐標信息並發送導彈控制指令;小天線陣面(小雷達)用來在導彈發射初段時截獲發射後的導彈,將導彈的坐標信息送到主雷達,引導主雷達截獲導彈;3個柱形天線用於電子對抗作戰時旁瓣對消。
主雷達的發射機由三級速調管組成,只能工作在一個頻率點上,更換頻率必須更換速調管。制導雷達天線所在部位由於船體變形而會出現較大的隨機測量誤差。為此,在天線座上配有一個雙軸穩定的陀螺平台來校正此誤差,以對波束進行穩定控制。
中央控制艙包括雷達發射機的激勵器、接收機的中頻和視頻部分、火控計算機、導彈控制台、目標指示設備、數據交換設備、機內檢測設備以及A/D變換等22個機櫃。中央控制艙負責與外部信息交換、信息處理和顯示、系統的工作方式和功能控制以及導彈發射控制並完成系統的檢查及操作訓練等。
導彈控制台是中央控制艙的核心設備,它的任務是完成「里夫」-M系統所要攻擊目標的錄取、射擊諸元的計算、導彈射前參數裝定、導彈的發射控制以及導彈飛行制導指令形成。導彈控制台上有P型顯示器和A型顯示器。P型顯示器顯示威脅目標的方位、距離,A型顯示器顯示目標、導彈的信息以及遭遇點。火控計算機由兩台計算機組成,每台計算機有3個CPU構成多處理機,其中有1個CPU作為備份。每台計算機完成3個目標和6枚導彈的跟蹤照射處理。此外,還可以完成目標參數的模擬,機內檢測以及故障定位等。機內檢測設備完成系統的功能檢查和故障檢測、隔離以及目標模擬等。
「里夫」-M系統的自動發射裝置主要控制彈庫中的轉柱轉動、導彈發射准備、射前檢查、參數裝定,並將導彈射前的狀態信息反饋到中央控制艙。1台自動發射裝置可控制4個發射井。「里夫」-M系統導彈的貯存、運輸和發射都由貯運發射筒完成,導彈貯運發射筒頭部有較厚的易碎蓋,背面刻有預制溝槽,在3個大氣壓下即可破碎。底部有固定導彈機構、導彈彈射器、2個燃氣發生器,沿發射筒水平方向的兩側有活塞筒及推桿,下部有電纜及導軌。貯運發射筒在導彈發射後,經過一定修復如更換頂蓋等,可重復使用3~4次。在每個發射井內都設有大型轉柱,上面掛有帶貯運發射筒的導彈8枚,彈筒圍繞著轉柱分布,掛彈後轉柱直徑為3.8米,轉柱下面還有轉動機構。待發射導彈轉至發射井口後,這枚待發導彈被加電並裝定參數,其他導彈可進行射前檢測。彈庫是一個大通艙,由4個、6個或8個發射井組成,高約9米,四周有裝甲保護。
「里夫」系統有兩種工作方式:一種是接收艦上指控的目標指示工作方式,另一種是在某一位置制導雷達自主搜索、跟蹤目標工作方式。通常「里夫」-M系統工作在前一種方式下,艦上三坐標雷達給出目標信息,經艦上作戰情報指揮系統進行目標識別、威脅判斷,再分配到「里夫」系統,由中央控制艙內的目標指示設備接收,並送到導彈控制台;控制制導雷達天線調轉到目標指示方向,雷達截獲目標後轉入自動跟蹤狀態,計算機根據導彈控制台送來的目標參數計算目標射擊諸元。
與此同時,自動發射裝置進行導彈選取、加電,並對待發導彈進行射前參數裝定。導彈發射後離艦面25~30米高度,主發動機點火。當導彈穿過制導雷達的小雷達(截獲雷達)的截獲屏(320320)時,小雷達將導彈的坐標參數送到主雷達;當主雷達截獲導彈後,制導雷達對導彈、目標進行跟蹤,並對目標照射。艦上計算機根據目標、導彈的信息計算導彈偏離彈道數據,以此形成指令,並發送給空中的導彈,指令周期為0.1秒。制導雷達對目標的照射是脈沖式的,當導彈的導引頭搜索、捕獲到地面照射經目標反射回來的信號後,就由中段指令制導轉換到TVM末段制導。
與其他系統相比「里夫」-M系統具有如下特點:
射程遠、作戰空域大。「里夫」有效射程為90公里,低界為25米,可攔截各種攜帶近程空艦導彈的載機和如「冥河」類大中型反艦導彈,具有遠程區域防空作戰能力。
對付多目標的能力較強。由於採用了垂直發射技術、相控陣制導技術,「里夫」-M系統在900方位角范圍內能同時發射12枚導彈攔截6個目標,因此該系統具有一定的抗飽和攻擊能力。
抗干擾能力較強。這主要是因為該系統採用TVM制導體制以及相控陣制導雷達技術,抗干擾措施多。
可靠性好。導彈的貯存、運輸、發射都用同一個筒,使用維護方便,筒內導彈可10年不用檢測,導彈第10年時的發射飛行可靠度還大於0.75。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對付中程和遠程目標時,「里夫」-M系統均可從容應對。
㈤ 垂直發射系統是什麼
導彈垂直發射的概念是相對於傳統的發射模式而發展起來的。傳統的發射模式是導彈的發射架指向目標的方向發射的,當發現目標後,導彈的發射架轉向目標方向,當射擊參數裝定後,導彈可以指向目標發射出去。隨著打擊的密度增加之後,這樣的發射模式會因發射架需要轉向目標,需要發射架做隨著目標的轉動,在對抗多方向,多批次的對方攻擊武器時,它的效能就會不適應了。隨之就發展除了導彈的垂直發射系統,這首先是前蘇聯發展起來的。它的最主要的提升就是,導彈的發射架處於最中性的方納遲向,垂直方向,這個方向對於所有的目標都是同等的,在對抗目標時,不管對應哪個方向的攻擊,都是相同,而且,少了發射架的轉向,它的發射速率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對於對抗所謂的「飽和攻擊」,就能大大地適應了,這就是為什麼要發展垂直發射系統的根本目的。相對於傳統的導彈發射架指向飢茄宴目標的發射,垂直發射系統,需要導彈跟傳統發射模式下的導彈有技術上的不同了,為了滿足多方向的對抗目的,需要導彈具有在發射後很迅速的轉向目標的能力,這就需要導彈裝備能快速轉向的燃氣舵系統,為什麼需要燃氣舵,這是因為,導彈在發射初期,導彈的速度很小爛銀,如果還是採用傳統的舵機結構,它的氣動操作能力會因為速度很小,無法得到很迅速的氣動操作力矩,那導彈發射之後就不能很快指向目標方向,那反應速度就會很慢。除此之外,垂直發射系統的導彈跟傳統的導彈在控制數據上也有所不同,為導彈裝定的參數裡面,還包含了導彈發射之後的轉向控制數據,為了使得導彈系統有很快的反應能力,也需要在數據裝定上有高速度,為了得到導彈的高密度發射,在火控系統上,還需要制導系統有更多的活力通道,以滿足同時對多枚導彈的制導。所以,跟傳統的導彈發射系統相比,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導彈垂直存放,對於各個方向的目標,方向上是均等的;第二,導彈發動機裝備有燃氣舵系統,具備發射初始階段的快速轉向能力;第三,制導雷達具有多通道制導能力;第四,火控系統具有高速的目標參數結算能力和高速的發射指令裝定能力。
㈥ 誰能介紹一下俄羅斯軍艦轉輪式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它的優點和缺點
俄羅斯軍艦轉輪式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其實跟左輪手槍的工作原理非常接近,要連續發射就必須不斷轉動轉輪,當帶有備彈的轉輪轉動到發射口位置時,停止轉動鎖定導彈並點火發射,因此缺點非常明顯,就是不能高頻率連續不間斷發射導彈,有一定的准備間隙,另外如果發射口出現故障,則整個發射系統就將癱瘓。而美製垂直發射單元是矩陣式工作模式,每一個發射單元都可以獨立發射導彈,不需要進行任何轉動准備階段,可以快速高效地進行批量發射,戰鬥力和防護能力顯然更高!
㈦ 俄羅斯海軍軍艦有垂直發射系統嗎
有,這個必須有
垂直發射系統是蘇聯開的先河
SA-N-6就是第一滑舉枯種垂直發射的艦空導彈
還有SA-N-9也是蘇聯時代研發的答做垂直發射艦空導彈
俄羅斯自主研發的有
「信洞施利基」改版垂直發射系統,使用比較廣泛的名字有Shtil-1,3S90E垂發系統
「棱堡」艦載垂直發射系統,中文名稱有「多面堡」「棱堡」,魯道特,3K96,3S97(SA-N-6的升級版)
3S14U\3S14E型垂直發射系統,已裝備於印度塔爾瓦級護衛艦、垃圾普特級驅逐艦、什瓦里克級護衛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俄羅斯22350型護衛艦,目前還未出中文名,專門發射反艦導彈
毛子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射系統不能通用
㈧ 俄羅斯有能夠讓SA-N-7和SA-N-12垂直發射的系統嗎
有的,俄羅斯新研製的外銷型956U型現代驅逐艦艦首配備的就是8座8聯裝SA-N-12垂直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前幾年我國第二次向俄羅斯訂購兩艘現代艦的時候(138.139艦),外界就傳聞訂購的是裝備垂直SA-N-12系統的956U(現代2)型,但我國不知為何原因還是購買了不帶垂直發射系統埋友的956M型。
有傳聞054A護衛艦的HQ16垂直防空春手系統就是借鑒了SA-N-12垂直發射系統的技術。
SA-N-7和SA-N-12是同一種防空導彈,90年代初,俄羅斯對 SA-N-7進行改進,使其加強攔截導彈性能和增大射程,改進型號就是SA-N-12。兩種導彈可共公用一種發射架
SA-N-12性能還是比較先進的,略優於美「標准1」型,稍遜於「標彎森槐准2型」
㈨ 世界上有幾種軍艦上垂直發射裝置
大的分為兩種衡罩
一種是美國的箱式垂直發咐裂鬧射系統
另一種是俄羅斯的發射系源斗統,也就是左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