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是什麼時候擁有坦克的

俄羅斯是什麼時候擁有坦克的

發布時間:2023-05-05 16:56:41

1. 俄羅斯T系列坦克家族的戰後第一代

軍事專家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各國的坦克裝甲車輛發展了三代(有些國家已裝備擁有第四代技術的坦克)。50年代研製的坦克裝甲車輛便是戰後的第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人民同心協力醫治戰爭創傷,致力於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到1948年,工業生產便恢復到戰前的水平。1953年,蘇聯在工業產品的產量上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科學技術水平也躍上一個新台階。但在當時,世界處於「冷戰」時代,美國等12個歐美國家於1949年率先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旨在「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實則對蘇聯和東歐各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在這種嚴峻的形式下,蘇聯不得不優先發展重工業,發展軍事工業,竭盡全力來加強蘇聯的國防實力。一般說,蘇聯的坦克發展採取漸進的發展方針。在戰後一段時期,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再加上充份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寶貴實戰經驗,蘇軍裝甲兵的裝備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研製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T-54/55中型坦克,以及PT-76水陸坦克、T-10重型坦克、BTR-40、BTR-50、BTR-152等裝甲輸送車,使蘇軍裝甲機械化部隊的戰鬥力大為增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蘇軍裝甲部隊的編制就作了重大調整。取消了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分別改編為坦克師和機械化師。但這些師中的戰斗車輛的裝備數量比原來相應的軍還多,火力也大大加強。此外還組建了機械化集團軍,每個機械化集團軍編有2個坦克師和2個機械化師,還有其他戰斗保障部隊,成為在戰役中發展勝利的強大突擊力量。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在陸軍重的比重大為提高,成為陸軍中的基本突擊力量。ASU-85空降自行火炮戰後第二代六十年代發展的坦克裝甲車輛是戰後的第二代車輛。在蘇聯,赫魯曉夫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期間,宣揚的是「沒有武器、沒有軍隊和沒有戰爭的世界」,並認為「戰爭的結局取決於使用火箭-核武器」,陸軍和海軍軍艦存在的意義已大大減少。所以,在此期間,蘇軍先後裁減兵員240萬人,1964年還撤銷了陸軍司令部。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在軍費不斷增加的同時,加強了炮兵、坦克兵、空降兵和海軍的建設,1967年恢復了陸軍司令部。從1969年起,將陸軍師從140個擴編到170個左右。60年代末,蘇軍坦克的數量和1939年相比,增加了15倍;裝甲輸送車和其他裝甲車輛增加了36倍;蘇聯摩托化步兵的人均機動功率已達到22kw,是1939年的10倍。蘇聯陸軍「正沿著提高火力、突擊力、快速力和機動力的方向發展」,使「坦克兵是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的地位得到提高。這期間,蘇軍裝備的坦克裝甲車輛主要有:T-62中型坦克、BMP-1步兵戰車、BTR-60裝甲輸送車、BRDM-2裝甲偵察車、ASU-85空降自行火炮等。
60年代的蘇聯,在大力發展主戰坦克的同時,很注意發展各種戰斗配套車輛,因而,顯著的提高了蘇軍坦克部隊的綜合戰斗能力。

2. 坦克的起源

坦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

英國人E.D.斯文頓在一起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戰鬥力會變得很強,1915年,英國政府採納了E.D.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制了坦克的樣車。

1916年生產了「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

1916年9月15日,有48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但因為各種原因只有18輛投入了戰斗。同時丘吉爾也為了不讓德國人察覺這樣新式武器,於是便以「水箱(tank)」這一海軍術語為這個新式武器命名。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

在1918年,法國也研製出了雷諾FT-17坦克,亦在一戰中立下戰功。這種稱為「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德軍防線,從此開辟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

(2)俄羅斯是什麼時候擁有坦克的擴展閱讀:

各代坦克的主要特點 :

第一代坦克按照重量的不同,分為重型,中型和輕型三類。它們好像各自大小不同的但兄弟,可根據形體的不同進行辨認。

第二代坦克(第一代主戰坦克)主要有:美國M60.蘇聯T-62,聯邦德國"豹"1,英國"酋長",法國AMX-30,印度"勝利",日本61式,瑞典Strv103(簡稱S),瑞士PZ61,中國69式等。

第三代坦克(第二代主戰坦克)主要有:蘇聯/俄羅斯T-72和T-80及T-90,美國M1系列,德國豹2系列,英國挑戰者系列,法國"勒克萊爾",日本74式和90式,以色列梅卡瓦系列,韓國K1系列,中國79試和88式和99式等;總體結構仍為傳統的炮塔式結構,總體布置多為駕駛室在前,戰斗室居中。

3. 二戰蘇聯有多少坦克

坦克:1941年到1945年6月,蘇聯一共生產了11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8萬輛是中型和重型坦克,具體的型號如下:T-34/76型中型坦克3.5萬輛、T-34/85型中型坦克2.9萬輛,高達6萬輛的T-34系列坦克成為蘇軍坦克部隊的絕對主力型號。此外還有KV系列和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這兩種坦克分別為4468輛和3854輛,Su型系列自行火炮9652輛。加上戰前就有的坦克和西方援助,蘇聯一共擁有過13.3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此外還得到了5.9萬輛裝甲車。

4. 俄國大地上最早的坦克戰|俄國十月革命後,在中國大地上

蘇聯坦克部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中都令人生畏,這支龐大「鋼鐵洪流」的發端可以追溯至一戰結束後不久的歲月。那時,來自西方陣營的干涉者帶來了它們的坦克,這是俄國大地上頭一回出現這樣的東西,很快就分別塗著紅軍和白軍的標記,投入了十月革命後的慘烈內戰之中……

法國人「送禮」
俄國人很早就對坦克發生了興趣。當英軍1916年秋於西線首度使用Mk I型坦克後,沙皇政府特別派出一個技術委員會帶著定金趕往倫敦,就購買英制坦克展開談判。不過,革命的爆發終結了上述努力。
第一種出現在俄國的坦克是法國製造的雷諾FT-17,時間是1918年12月18日,地點是黑海港口敖德薩。此時俄國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已經開始,俄國大地上最早的坦克戰也就此拉開帷幕。
總數為20輛的FT-17被編為當地俄軍第501特種炮兵團1營303連,准備和先期到達的希臘師聯手作戰。值得一提的是,指揮官加維特上尉是知名的埃斯丁尼將軍的侄子,這位將軍被認為是「法國坦克之父」。FT-17是世界上第一種炮塔可以周向旋轉的坦克,其整體布局為後世大部分坦克效仿,不過好坦克加上將門之後,卻無法為干涉者帶來預期的勝利。
1919年2月7日,這種坦克首次投入使用,但很快就有一輛突然起火而遭放棄,成為紅軍擁有的第一輛坦克,在粉刷一新後被運往莫斯科,作為獻給列寧的禮物。
接下來,法國坦克在3月21日又和紅軍交戰,這回創下記錄:FT-17和裝甲列車的第一次交手。不過結果卻很糟糕,有5輛坦克被遺棄於戰場上,紅軍回收了其中4輛,全部送往哈爾科夫搶修。4月中旬,1輛完成修理的FT-17按照列寧的要求北上莫斯科,參加第一次五一國際勞動節閱兵式,隆隆駛過紅場。

英國人和美國人「送禮」
一個所謂英軍「北俄坦克分遣隊」於1919年8月11日抵達阿爾漢格爾,共編有4輛Mk V型重型坦克和2輛Mk B型中型坦克,一來可以支援干涉軍,二來可以測試一下沒來得及參加一戰的Mk B型。
不過事與願違,除了月底在沃羅格達鐵路線附近配合裝甲列車作戰,這些坦克在密布著森林和沼澤的俄國北方很難得到施展的空間。英國人在9月27日悻悻離開,把2輛坦克留給了白軍。但到了次年2月,白軍就土崩瓦解,2輛英國坦克被沉到河底,不過紅軍又把它們打撈起來,送去莫斯科。
此前1919年8月,英軍另一支「西北俄坦克分遣沒或隊」也到達愛沙尼亞,6輛Mk V型負責支援尤登尼奇將軍的西北集團軍。開局不錯,先是在8月底東進至納爾瓦,接著在9月初的首戰中擊退了紅軍。前沙皇海軍軍官斯特拉科夫站在一輛綽號「白色戰士」的英國坦克上,宣稱「戰壕里的敵人們一看到坦克,便紛紛拔腿逃跑」。
在另外兩次戰斗中又取得友梁了類似的效果後,有3輛坦克參與了10月中旬奪取盧加河上重要據點的戰斗,這些重型坦克開過木橋,沖入了雅姆堡城區,一旦成功,接下來就可以進攻蘇維埃的心臟。
在這座俄國西北最重要城市的外圍,戰斗極為激烈,紅軍投入野戰炮和裝甲列車,尖刀營則展開近身肉搏。在這樣高強度的對抗下,所有英國坦克25日全部因故障退出戰斗。
很快,尤登尼奇的部隊也被全線擊退,英國人再次悻悻離開,坦克被扔給愛沙尼亞人。
在遠東,向紅軍「送」坦克的是美國人――應西伯利亞白軍首領高爾察克的要求,將10輛本國製造的FT-17運到了海參崴,結果成了一個黑色玩笑――坦克在1920年3月到達,高爾察克已於上月被處決。鐵路工人扣押了坦克,轉交給紅軍,這些美製坦克在當年秋天參與對遠東的白軍殘部作戰,被使用到1922年。

鄧尼金的家當
和上述地區白軍的「小打小鬧」相比,在俄國南部的鄧尼金擁有數量最多、最強的坦克部隊。
最初的「資本」同樣來自好察運英國人,即1919年3月22日抵達諾沃羅西斯克的英軍「南俄坦克分遣隊」,包括6輛Mk V型和6輛「獵犬」式坦克。英國人還在庫班地區對白軍展開為期5周的坦克培訓,有超過200名俄國軍官參加。
鄧尼金的部隊還使用法國坦克,即最早到達敖德薩的FT-17。到達俄國的法國人和希臘師充滿著強烈的厭戰情緒,1919年4月離開敖德薩,留下了大約10輛可用的坦克給鄧尼金。
而更多的坦克在源源不斷到來,鄧尼金開始制訂坦克部隊的編組方案,甚至出現了「坦克師」,不過其中只編有若干個坦克分遣隊,每個分遣隊裝備4輛坦克、1台牽引拖拉機、1輛油罐車、4輛卡車、3輛汽車和幾輛摩托車。另外,每個分遣隊還配有1列鐵路列車。這樣的編制雖然頗為完善,但只停留於「理論」,在內戰中很難真正滿編。根據11月資料顯示,鄧尼金坦克部隊包括第一「坦克師」(14輛)和第二「坦克師」(15輛)以及直轄分遣隊和訓練單位,總數約為71輛坦克。
英國坦克作戰理論先驅富勒將軍於1919年9月與鄧尼金會晤,專門考察了白軍陣營的坦克。富勒滿意地發現,英國最初提供的12輛坦克狀態良好。

樂極生悲
最能體現鄧尼金所擁有坦克價值的戰斗,發生在1919年6月的察里津。從1918年10月到1919年1月,哥薩克三次攻打該地,均遭挫敗。察里津從此以「紅色凡爾登」的響亮名頭而成為南線紅軍的精神支柱。
而到了6月,至少有16輛白軍坦克加入攻打察里津,成了白軍的「士氣催化劑」,而紅軍只能用加裝了火炮的裝甲車勉強對抗。
白軍在6月29日發起主攻,6輛坦克沖鋒在前,2輛因故障停下,另外4輛拉斷了鐵絲網,沖破了紅軍的防線,白軍的步兵和騎兵接著蜂擁進城。鄧尼金宣稱俘敵4萬,繳獲300挺機槍和2列裝甲列車。在這座堅城之下吃足苦頭的哥薩克人對坦克的感激真是無以復加,跪在履帶旁親吻坦克的鋼板!
紅軍對於坦克重要性絕非一無所知,但他們苦於得不到足夠的裝備。在6月反制鄧尼金的戰斗中,紅軍僅有能用的坦克就是本文開始提到的繳獲於敖德薩附近的那幾輛FT-17。這些坦克組成一個分遣隊參加戰斗,但經過和結局卻完全是悲劇。白軍擊退了紅軍的側翼部隊,將坦克包圍起來並繳獲3輛。這個紅軍坦克分遣隊於1919年9月在莫斯科解散,此後便在正史中「消失」,另一個1920年夏天和波蘭軍隊交戰的分遣隊被蘇聯官方稱作「第一個投入實戰的蘇聯坦克部隊」。
鄧尼金視察察里津之後,於7月3日下令全軍進攻莫斯科,結果犯了戰線過長的兵家大忌。許多坦克都亟需修補,但白軍既沒有足夠的技術手段,也沒有零件儲備。於是,當白軍在10月開始進攻奧廖爾時,大部分坦克的機械故障都很嚴重,而其他部隊也已是強弩之末。
結果,鄧尼金的部隊全線崩盤。在年底到次年初的冬季潰敗中,那些還能用的坦克藏身草垛中充當掩護,但往往被紅軍的騎兵包抄。到1920年4月,紅軍不僅徹底擊敗了鄧尼金,而且將其50餘輛坦克據為己有。

紅色發端
在最終擊敗鄧尼金之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已經開始致力於構建坦克部隊。對紅軍來說幸運的是,他們手裡掌握著彼得格勒、下諾夫哥羅德、莫斯科、哈爾科夫和基輔等地的大型工廠,軍事工業委員會很快決定:1919年8月責成下諾夫哥羅德的工廠仿製雷諾坦克。
整整一年之後,第一輛成品出廠,被命名為「自由鬥士列寧同志」。到1921年夏天,又有14輛坦克完成,名字同樣有著革命年代特色:卡爾・馬克思、紅軍戰士、紅星、利昂・托洛茨基……
紅色發端預示著未來,而在內戰最艱苦的階段,為紅軍沖鋒陷陣的坦克則來自於敵方陣營。據官方記載,紅軍從1919年到1921年共繳獲或修復了59輛Mk V型坦克、17輛Mk A型和1輛Mk B型,大部分來自鄧尼金所部。
鄧尼金不光為紅軍「輸送」坦克,紅軍還在8名前白軍坦克教官的幫助下,創建總課時136小時的訓練課程,培養了最初的坦克手和軍官。
1920年4月25日,波蘭人進攻烏克蘭西北部,紅軍第1坦克分遣隊的1輛Mk A型坦克在6月4日首次參戰,成功掩護了本方撤退,不過後來卻被敵軍炮火擊傷。
緊接著,第2分遣隊的3輛Mk V型於7月4日加入戰場。這些坦克同裝甲列車「解放者」號以及若干輛裝甲車有效支援了第15集團軍步兵。戰斗中,有1輛坦克陷入了濕地,另外2輛毀於波軍炮火,但其餘坦克成功突破敵軍陣地。
紅軍此時的坦克分遣隊編制為:每隊轄2個排,每排2輛坦克。當7月這場戰斗證明各兵種間可以實現有效的協同後,紅軍很快於9月6日發布戰術條例,其中明確規定坦克的任務是「支援步兵實施突破」,同時「由炮兵提供掩護」。

追擊南部殘敵
與波蘭的戰爭在1920年10月12日宣告停火,這樣一來,紅軍得以南下對付盤踞在克里米亞半島的白軍弗蘭格爾部。
此時的克里米亞半島號稱白色陣營的「最後堡壘」,弗蘭格爾手下集納了鄧尼金部的大部分殘軍,1920年7月時有25000名步兵、500名騎兵、13輛坦克,還有數量不少的軍艦。到了10月,更擴充為41000名步兵和17000名騎兵。白軍的坦克包括第1分遣隊(6輛Mk V型)、第2分遣隊(4輛「獵犬」)、第3分遣隊(6輛Mk V型)、第4分遣隊(4輛「獵犬」)、直屬隊(2輛雷諾FT-17)。
趁著波軍入侵,弗蘭格爾在夏天一度展開攻勢,坦克、飛機、軍艦聯合突擊的場面頗為壯觀。在攻向第聶伯河沿岸陣地的戰斗中,白軍的第一和第四坦克分遣隊突破較深,但也在紅軍的炮火打擊和步兵的手榴彈近戰中被擊毀了3輛。
進入10月,從西線戰場上抽出手來的紅軍搶渡第聶伯河,並在卡霍夫卡地區建立橋頭堡,在10月的剩餘時間里,此地就成為雙方爭奪的核心。
弗蘭格爾全力撲向卡霍夫卡,而白軍坦克的最後一次「師」級作戰也在此地展開。10月14日清晨,共有12輛坦克保持著乘員彼此目力可及的間距,以直線隊形向前推進。它們撞上了鐵板――紅軍的橋頭堡有三道防線,密布著戰壕、鐵絲網、反坦克壕、地雷場、火炮、機槍陣地。僅兩天,白軍損失了9輛坦克,失掉了繼續前進的勇氣。
22日,紅軍的4個坦克分遣隊開到戰場,共計14輛MK V型和1輛MK A型。在轉進途中,有的坦克沒有由鐵路運輸,而是進行了長距離的履帶行軍,結果都得大修。順利抵達的坦克中,有幾輛在11月1日突然發生散熱箱凍裂。調查後才明白,原來乘員們把坦克上用作防凍劑的酒精給全部喝掉了。
當然這些只是插曲,紅軍坦克和更多有生力量的到來,宣告內戰進入了尾聲。弗蘭格爾所部丟盔棄甲,克里米亞半島被紅軍解放。
而值此內戰的收官階段,又有多輛坦克成了紅軍的戰利品,這些坦克此前已經在雙方陣營間經歷了多次易手,其經歷恰好映證了托爾斯泰描寫俄國內戰的《苦難三部曲》里的名句:「在清水裡泡三次,在血水裡浴三次,在鹼水裡煮三次。」

奠基
綜觀整個俄國內戰的進程,紅軍在裝甲列車和裝甲車方面佔有明顯優勢,而坦克力量處於絕對劣勢。新生蘇維埃的第一批自製坦克是以FT-17為藍本,稱作M型(「小型」之意)或者KS型。
數年之後,設計師扎斯拉夫斯基對這種坦克加以改進,導致了T-18輕型坦克的出現,這成為上世紀20年代產量最高的坦克。有意思的是,正如FT-17在法軍中參與了1940年西線戰役,數百輛T-18M成為了衛國戰爭爆發的親歷者。
至於那些繳獲自白軍的坦克,直到1931年才全部轉入二線,供坦克學校、地方哨衛或者博物館收藏。不過,蘇聯紅軍在1940年從愛沙尼亞又繳獲了4輛Mk V型坦克,它們當年曾參與進攻彼得格勒,後來則被紅軍用於防守塔林,一直使用到1941年8月。
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武器。這用來評價俄國內戰時期的坦克極為恰當。
當時的坦克技術缺陷很多:火力較弱,防護不足,機動性能無法令人滿意,一旦在戰場上發生機械故障就幾乎不能修理。坦克手也不是令人羨慕的兵種,不得不忍受發動機的難聞氣味、火炮發射後的濃煙以及高得嚇人的車內溫度。而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無論在哪個戰場上,坦克的數量總是太少。
盡管如此,坦克在俄國內戰中的亮相仍然是至關重要的。日後強大的蘇軍坦克部隊,正是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埋下了第一塊奠基石。

5. 一戰俄羅斯坦克有哪些

1、英國坦克

英國是最早設計使用坦克的國家:

——原型「小遊民」,未批量生產

——Mark I 坦克在1916年8月開始服役,並於1916年9月15日首次應用在索姆河戰役上。

——Mark II 坦克

(Mark III 坦克用作訓練)

——雌性Mark IV(配備5台路易斯(Lewis)機槍);而雄性則配備兩台霍奇基斯(Hotchkiss)6磅快速炮

——雄性Mark V

——Mark VIII

——Mark IX

——「賽犬」,模仿法制FT17坦克

2、法國坦克

雖然法國比英國晚一些裝備坦克,但卻設計出更好的型號:

——雷諾 FT17是現代坦克的雛形,擁有旋轉炮塔

——中國最早裝備的坦克也是FT17,是奉系張作霖於一戰結束後以「廢舊拖拉機」名義購買的

——法制「聖沙蒙」坦克

——斯納德坦克

3、德國坦克

在遇到英法坦克後,德國才恍然大悟,然而研製的唯一坦克:AV7的性能卻不行

戰斗全重達到30t ,乘員人數高達16~26人

4、美國坦克

美國當時主要使用英法坦克,自己也研製了一種:M1918型。但是還沒有裝備部隊,戰爭已經結束了。

6. 俄羅斯T90坦克發展史

除了信息化系統落後以外,T-90在火力和防護水平上也要明顯落後於國外現代化的M1A2 SEP、「豹-2A6」、「勒克萊爾」和「挑戰者-2」主戰坦克,其125毫米火炮已經很久沒有實質性的性能改進提升了。

俄羅斯《獨立軍事觀察》日前刊登分析文章指出,俄羅斯陸軍目前裝備的坦克絕大部分已經過時,總體性能遠遠落後於北約的同類裝備,而且這種局面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改變。同時,俄軍現在所實施的坦克現代化改裝工作根本無法改變落後於北約的現狀。

根據俄羅斯2007-2015年間的國家武器計劃,對T-90主戰坦克的采購數量將達到1400輛。之所以要如此大量地采購T-90,是因為俄軍方領導層認為這是一種現代化的坦克。那麼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俄軍汽車、裝甲車和坦克管理總局前局長弗拉基斯拉夫·波隆斯基將軍曾在2007年撰文對俄羅斯與北約現役裝甲技術裝備的數量和質量進行了對比。他當時指出,現代化坦克在俄軍坦克總量中所佔的比重大約為5%(主要是T-90和T-80U),而在北約國家中,這一比重超過了40%。至於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俄軍中的現代化程度只有區區2%(現代化裝備主要是BMP-3),而在北約國家中,這一數字卻高達80%。

與此同時,俄軍坦克的技術性能也要落後發達國家20%-50%。例如,俄制T-90坦克的軍事技術水平系數為1.5,而美國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系數則有2.2;俄制BMP-2戰車的軍事技術水平系數為1.0,而美國M2A2的系數則有1.87。

波隆斯基將軍本人和其前任在2003和2005年時曾宣稱,T-90是一種現代化的坦克。但到了2007年,時任俄陸軍總司令的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卻提出了相反的觀點,認為T-90也已經過時,因為其未裝備車載信息管理系統,而當時這種設備已普遍安裝在了國外的現代化裝甲車輛上。

除了信息化系統落後以外,T-90在火力和防護水平上也要明顯落後於國外現代化的M1A2 SEP、「豹-2A6」、「勒克萊爾」和「挑戰者-2」主戰坦克。俄制T-90、T-80和T-72坦克的頂部和底部均缺乏有效的裝甲防護,極易被現代化的反坦克武器擊毀。同時,這三種坦克在面對國外先進的高精度武器時也幾乎無法完成作戰任務--它們在進入自己火炮的射程前便會被摧毀。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是什麼時候擁有坦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