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俄戰爭,為什麼日本居然能打贏俄羅斯俄國在當時軍事實力如何
日俄戰爭前的沙俄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且動員能力最強的陸軍,以及一隻經過長久改革(克里米亞戰爭的戰敗促使)規模中上的近代海軍艦隊。這個軍事實力放在歐洲,俄羅斯說第二,除了英國應該沒有人敢站出來提出異議,就是克里米亞半島戰爭也是英法+奧斯曼土耳其三國對陣俄羅斯,再加上北歐的日常經濟封鎖,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日俄戰爭,毫無疑問的,大家一致性看好俄羅斯贏,就連日本國內也是很悲觀的。正值明治維新的日本已經全方位提升到了一個近現代化強國水平,再加上日本龐大的人口數量和用甲午海戰的中國賠款及超過國民稅收40%的金錢采購的鐵甲艦(比如對馬海戰日本旗艦 三笠號),還是有實力一戰的。
日本能贏有幾個方面把
1.俄羅斯遠東鐵路並未修建完成,開戰前乃至戰爭中期遠東方向的軍隊實力並不比日本要好到哪裡去。日本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殊死一搏。
2.此時的俄羅斯在歐洲方向連連受挫,國內改革也很遲緩,部隊的士氣低下且輕視日本,時常喚之為猴子。同時,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是殖民擴張,並非是本土作戰,並沒有抱著決一死戰的心情去應對。而日本剛剛經歷甲午海戰,士氣高漲,且旅順港和海參崴卡住了日本的命門,用東鄉平八郎的話說就是:「皇國興衰,在此一戰。」
3.俄羅斯海軍。這個其實是日俄戰爭的關鍵,日本海軍之所以能贏也並非完全依靠實力,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在被歐洲各國合夥封路+集體不給其補充燃料+外行指揮海軍的情況下,開了一萬多海里到對馬島進行海戰,這本身就很尷尬了。日俄戰爭的旅順港爭奪戰,對馬海戰都是戰爭關鍵點,是直接促使俄羅斯停戰的原因。盡管俄羅斯尚且擁有強大的陸軍,但是膠著狀態的戰爭都不符合雙方利益,最後以和談告終。
還有一些細節,篇幅有限,建議你看一下坂上之雲,這個電視劇相對來說已經很客觀了。
❷ 日俄戰爭是怎麼爆發的日俄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兩個國家之間爆發戰爭往往是因為利益沖突,日俄戰爭也不例外。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日本和沙俄對中國領土虎視眈眈、垂涎已空歲友久,趁著中國內外交困,趁機搶佔中國東北大片領土,但是領土就那麼多,一方占的多,另一方勢必占的少。因此,正是為了爭奪中國領土引發了兩國戰爭。
兩國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得到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掌控權,這也是日俄爆發的主要原因,戰爭爆發之時不宣而戰,可見是蓄斗槐謀已久的。
❸ 日俄戰爭是怎麼回事
日俄戰爭是指日本與沙皇俄國為了侵佔中國東北和朝鮮,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以沙皇俄國的失敗而告終。
日俄戰爭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次與一個資本主義帝國的戰爭,也是它第一次贏得的和資本主義帝國的戰爭,這之後在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面前掙足了面子。
雙方實力對比
戰爭前夕俄國總人口達1.41億隱森人,1904年陸軍常備軍總兵力約105萬人,後備役軍人達375萬人。其中將90%的兵力部署在西部地區,在遠東只有正規陸軍部隊9.8萬餘人(148門炮、8挺機槍),戰爭前夕,俄國海軍擁有200餘艘戰艦,其中太平洋分艦隊擁有60餘艘作戰艦艇(19.2萬多噸)。整個戰爭期間進行過9次動員,先後徵召近120萬人入伍。有線電報電話只裝備到軍和集團軍。師以下一律採用徒步或乘馬通信。西伯利亞大鐵路環貝加爾湖段沒有修通,每晝夜只能開兩三列軍車,從歐洲到我國東北將近6星期行程。後勤保障情況的混亂驚人,當前線最需要炮彈的時候,部隊領到的卻是一車箱一車箱的神像。在速射火力空前猛烈的條件下,俄軍主導的軍事思想卻特別強調刺刀白刃戰,崇尚約100年前蘇沃洛夫和拿破崙的作戰方法。對俄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拿攜散旅順要塞工程遠未完成,海軍10年擴軍計劃也未完成。東北戰場俄國陸軍統帥庫羅帕特金是一個缺乏實踐經驗的典型的軍事官僚,做事優柔寡斷,決而不行。率領歐洲艦隊增援太平洋方向的統帥——羅日傑斯特溫斯基只具有帆船時代的作戰經驗,不懂鋼甲戰艦時代的海軍戰術。再加上俄國陸海軍統帥機構和指揮系統的內部矛盾和混亂局面,包括彼得堡派來的皇親國戚的插手干預,決定了俄軍必然慘敗的命運。 日本總人口約4400萬。戰時可動員200餘萬後備兵員(實際上動員了118.5萬人)。戰爭初期,陸軍總兵力約37.5萬人(1140門炮),其中25萬人可用於日本列島以外作戰。火炮中37%為山炮,適於東北戰場的地形特點。機槍147挺。海軍是日本建軍的重點。戰爭前夕日本海軍有戰艦約80艘(26萬多噸),多數是在英國建造的新型艦只,性能良好,規格統一。 日軍兵役制度比較嚴密,後備力量動員准備的程度較高。官兵受軍國主義、沙文主義和「武士道」的毒害甚深。陸軍以師為最大的戰術單位,一般由2個旅,加上騎兵團和炮團等單位組成。戰時兩三個師編為1個軍。全軍有統一的作戰思想,基消氏本上是學習德國名將毛奇的理論。核心是強調進攻;進攻的主要樣式是翼側迂迴,力避正面進攻,以減少傷亡。對刺刀白刃戰並不完全排斥,但更加重視火力,特別是交叉火力。沖擊前通常要進行火力准備。步兵基本的戰斗隊形是散兵線。日軍不少軍官曾到德國留學。部隊和院校也雇請了許多德國教官,按德軍條令進行訓練。東北戰場日軍統帥大山岩元帥就是毛奇的信徒。普法戰爭期間,他在普軍中親自觀察毛奇軍事思想的運用。他總想在日俄戰爭中打出一個「色當」來。他的指揮藝術比俄軍高明。日本海軍的作戰思想,同陸軍一樣強調進攻。「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曾在英國學習。他積極求戰,但重視准備,行動謹慎而詭詐。 就總體而言,俄國人口和陸海軍數量都大大超過日本。但具體到遠東戰場,則日本的實力超過俄國。加上其他有利條件,如後方近,訓練和裝備較好,指揮能力較強,對我國東北情況熟悉等等,則日本的優勢更為明顯。
雙方作戰計劃
沙皇政府歷來把遠東看作次要戰場,俄軍總參謀部遲遲沒有制訂統一的對日作戰計劃。最早的計劃是由黑龍江沿岸軍區和俄國駐遼東地面部隊的參謀部制訂的,1901年經沙皇批准,1903年訪問日本以後,俄國陸軍大臣阿列克塞·庫羅帕特金大將作出結論:「一個俄國兵可以對付三個日本兵,而我們只需要14天的時間就能夠在滿洲集結40萬大軍,這已經是擊敗日本陸軍所需數量的三倍了。所以說將來要發生的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一場軍事散步更為合適」。雖然他認為一個俄國士兵能夠對付三個日本士兵,但他還是計劃採用三倍於日本陸軍的兵力,雖然他認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只是一次「軍事散步」,可他的作戰計劃卻是以現有兵力堅持6個月的防禦作戰,直到集結足夠的兵力之後進行反攻,在日本登陸,擊潰其本土部隊,平定人民的反抗,佔領都城,生擒日皇」。 太平洋海軍作戰計劃是由遠東總督阿列克塞耶夫的參謀部制訂的。計劃規定俄國海軍在遠東的主要任務是:依託旅順,控制黃海和朝鮮海峽;不允許日本陸軍在朝鮮西海岸登陸;轉移日本海軍部分兵力對主戰場的注意,並從海參崴方向採取輔助作戰行動,藉以防止日軍在黑龍江口沿岸登陸。計劃強調一切行動的主要目的,是「盡可能持久保存海軍力量,無論如何不採取冒險行動」。這也是一個消極保守的計劃,而且與地面作戰計劃沒有聯系。 日軍作戰計劃的基本精神,是利用俄方准備不足,以突然襲擊首先殲滅太平洋艦隊,奪取制海權,保障陸軍在朝鮮和遼東半島登陸,並佔領旅順口。爾後集中地面部隊主力,力爭在俄國增援部隊到達遠東之前,殲滅俄軍於遼陽、奉天地區。這是一個積極進攻、速戰速決的計劃,但具有一定的冒險性。
❹ 強大的俄國,為何會在日俄戰爭中被小國日本擊敗呢
❺ 在20世紀初,為什麼日本和俄國之間會發生日俄戰爭呢
日俄戰爭是20世紀初一場非常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可謂是極大地決定了當時世界的政治格局形勢。那麼在21世紀初的時候,為什麼這兩個強國之間會爆發這么一場戰爭呢?這一切都是因為日本和俄國當時都以中國為侵略對象,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們當時蠶食的地方都是中國的東北,以至於雙方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利益沖突。再加上沙皇俄國到處擴張,也引起了西方其他國家的不滿,所以英美等國就暗地裡支持日本挑起戰爭,最終重創沙俄。
不久又發生了義和團事件,八國聯軍合謀侵華,沙俄除了派遣軍隊參加八國聯軍攻打北京之外,又派出13萬大軍直接侵略東北,清軍駐守東北的9萬大軍被俄軍殲滅,東北三省當時全境都被沙俄事實上侵佔。辛丑條約簽訂之後,各國軍隊都從中國撤軍,但是沙俄的軍隊一直賴在東北三省不走。當時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都躲在西安,沙俄找不著清滿清的中央政府,就強迫東北地方政府簽訂臨時協定,然後打算再逼迫滿清政府簽訂割讓東北的條約。
❻ 日俄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 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那麼你知道日俄戰爭的起因是什麼嗎?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日俄戰爭的起因,希望能幫到你。
日俄戰爭的起因
日俄戰爭是日本和俄國兩個國家在中國戰場上發起的戰爭。這場戰爭給中國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後果,那麼日俄戰爭起義是什麼呢?
日俄戰爭起因有兩個方面。首先,俄國之前就已經通過發動戰爭佔領了其他國家的很多土地,這一做法雖然擴張了領土,但也導致俄國開始被其他國家孤立。俄國為了避免本國被孤立,就利用德國與法國的之間的矛盾,使得俄國和法國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發展,之後俄國又通過阿富汗邊界區的劃分緩解了與英國的矛盾。這樣一來,俄國的處境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國家已經處於相對於平穩的狀態。在穩定了國家在歐洲地區的地位之後,俄國將目光放在了東方國家上。
其次,日俄戰爭的起因和當時的 國際 形勢有很大的關系。當時,多個帝國主義國家都在積極的佔領殖民地區,擴大他們領域的范圍。其中,中國是帝國主義進行分割的重點目標。而又因為中國東北地區離俄國最近,俄國想要佔領整個東北。除此之外,俄國想要佔領東北的原因還在於俄國氣候寒冷,港口冬季不能使用,所以他們急需要一個可以終年使用的港口。為了佔領東北,俄國還修建了通向中國的鐵路。
可是在甲午戰爭後,作為失敗方的中國已經在《馬關條約》中把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了,這就導致了日本和俄國之間有了利益上的沖突。隨著雙方矛盾的升級,日俄戰爭也就一觸即發。
日俄戰爭的時間
日俄戰爭指的是在中國東北地區發動的一場戰爭,從戰爭名稱上也可以看的出戰爭雙方正是日本和俄國,他們為了得到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這兩個地區的領土控制權,在中國的東北地區發起了。最終這場戰爭以日本的勝利而結束。那麼日俄戰爭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關於日俄戰爭時間這個問題 歷史 上有著比較明確的記載。根據歷史資料可以得知這場戰爭時間是在1904年的時候進行的。其實從十九世紀開始,西方國家就不斷的爭奪其他國家的殖民地,而中國則面臨著被瓜分的境地。在列強瓜分中國的這段時間內俄國開始加快腳步想要侵佔更多的中國領土,甚至想要將中國的東北地區全部吞並。而日本則是在1894年的時候就進行了入侵中國的戰爭,中國軍隊遭遇失敗,並且和日本簽訂了一些不平等的合約,遼東半島從此歸為日本所有,這個消息對俄國來說卻十分的不容樂觀,所以這兩個國家有了沖突。
1895年,俄國和日本之間已經不斷的有小范圍的爭斗,然而在1900年的時候義和團的興起又讓這幾個國家勾結起來,同時俄國也以此為借口侵入了東北地區,在這之後俄國成為東北的所有者。但是日本那個時期卻發展迅速,也加快了對殖民地的掠奪,後來甚至和俄國走上了同一條道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04年,兩個國家針鋒相對,都不願意放棄東北這塊土地,所以日俄戰爭才會在這個時間爆發。
日俄戰爭的裝備
日俄戰爭裝備要分別從兵力和武器裝備兩個角度來分析。在兵力方面,俄國總兵力有一百多萬,但因為俄國為了防止兩面受敵,在西歐戰場上放置了將近百分之九十的兵力,於是在遠東地區只有大約十萬人的兵力。
但在日俄戰爭中,俄國在國內進行過多次動員,最後 成功 徵召了將近有120萬的兵力。而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動員了將近200萬的兵力,但實際上只動用了120萬的兵力。相比之下,日本徵召的兵力在戰場上的能力比俄國的兵力強,這是因為日本有服役制度,在加上受日本軍國武士主義思想的影響,士兵在戰場上作戰能力超強。其次,日俄戰爭裝備要從武器裝備上來分析。日本通過對戰爭場地的分析,選擇了山炮作為主要武器裝備,因為山炮很適合在中國東北地區使用。
同時,日本還重點建設海軍,在日俄戰爭中,日本的海軍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日本軍隊最擅長用的一種武器裝備是刺刀,所以日本也給軍隊配備了刺刀,但並不作為主要武器裝備,日本使用的主要還是熱武器。對於俄國而言,因為鐵路還沒有修通,武器裝備的運輸是一大困難,從俄國將武器裝備運到戰爭前線需要一個多月,在前線急需武器物資的時候一般都不能及時的供應,沒有 辦法 ,俄國在戰場的主要作戰工具就是刺刀。在加上俄國指揮員的內部混亂,便註定了俄國在這場戰爭中會失敗。
❼ 日俄戰爭為什麼發生
《日俄戰爭:起源和開戰》作者:[日]和田春樹譯者:易愛華/ 張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2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里。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❽ 日俄戰役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外國戰爭
日俄戰爭,始於1904年2月,迄於1905年9月,是帝國主義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勢力范圍而主要在中國東北進行的一場強盜戰爭。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竟置國家主權和人民生命財產於不顧,聽任日俄兩國鐵蹄踐踏我東北錦綉河山。
這場爭霸戰爭歷時20個月,最後以日本取勝而告終。
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和俄國先後進入了帝國亮叢主義時期。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日俄兩國大力擴軍備戰,積極推行向外擴張的政策。當時,中國是各帝國主義列強掠奪瓜分的主要對象之一。1894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一心想獨吞中國東北的沙皇俄國,不甘示弱,拉攏德國和法國,製造了「三國干涉還遼」事件,逼迫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對此,日本懷恨在心,伺機報復。逼日還遼不久,沙皇俄國便以「還遼有功」為借口,攫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後來,又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並乘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機霸佔了整個東北三省。俄國的擴張野心加劇了它同日本在東北和朝鮮問題上的矛盾。日本經過10年備戰,實力大增,1902年又締結了英日同盟,決心在東北地區卷土重來,建立霸權。
導致日俄兩國矛盾激化的直接原因是俄國拒絕從中國東北撤軍。《辛丑條約》簽訂後,俄國極力主張各國盡快從族鍵州兆蔽中國撤軍,而自己的軍隊卻繼續賴在東北,並任命了遠東總督。日本豈肯罷休,便主動同俄國交涉。為爭奪遠東地盤和掠奪財富,日俄兩國一邊唇槍舌劍,互不相讓;一邊調兵遣將,准備戰爭。由於俄國拒絕從中國東北撤軍,日本於1904年2月6日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布斷絕日俄外交關系。與此同時,日本海軍開始行動。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旅順港俄國軍艦,不宣而戰。10日,日俄兩國政府分別相互宣戰,日俄戰爭正式開始。
旅順位於遼東半島西南端,四周丘陵環繞,為東北的門戶,入渤海海峽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旅順港是一個不凍港,港內水淺,較為狹窄,只有一個寬150米的出海口。
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主力常駐該地。2月8日午夜,正當俄國軍官在旅順城內舉行慶祝艦隊司令施塔克將軍夫人命名日晚宴的時候,東鄉平八郎指揮日本聯合艦隊突然發起襲擊,連發16枚魚雷,重創俄軍三艘戰艦,揭開了戰爭的序幕。陣陣爆炸聲和炮聲不斷傳來,岸上的俄國軍官立刻懵然驚愕,不知海港出了什麼事。待真相大白後,慌忙返回各自軍艦,組織還擊。日艦不敵,遂被迫退去。俄艦隊司令擔心誤中埋伏,下令各艦不得追擊,避港不戰,固守旅順要塞。
夜襲旅順港後,東鄉平八郎見俄艦避港不出,又有強大的海岸炮火支援,日本聯合艦隊難以重創俄國太平洋分艦隊,大傷腦筋。為了完全掌握制海權,減輕日方海上交通線所受的威脅,東鄉平八郎決定仿照美西戰爭中的成功做法,將船沉在旅順港出口處,封鎖俄國艦隊,並不斷炮擊俄艦。從2月9日直到3月初,日軍幾次沉船封港行動均未成功。
3月上旬,俄國新任太平洋分艦隊司令馬卡羅夫到旅順就職,立即採取了一系列防範措施,同時要求艦隊主動出擊。
他在了解海區及艦船和要塞情況的基礎上,決定在遼東半島沿海地區布設水雷,防止日軍登陸並從側後威脅旅順基地;加緊搶修受傷艦船,派遣艦隊出海活動,加強海陸協同作戰訓練;要求海參崴艦隊出兵南下日本海,積極襲擾日軍海上交通線,牽制日本聯合艦隊行動。馬卡羅夫的這些措施,改善了俄軍的被動處境,使官兵有了戰勝日軍的信心,但4月13日,馬卡羅夫因所乘坐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列艦出海返航時觸雷爆炸,喪生大海。新任司令威特蓋夫特認為憑借旅順要塞可以保障艦隊的安全,遂不再採取出擊行動,從此,海上作戰主動權再度落入日軍手中。
日本戰時大本營鑒於海軍遲遲不能殲滅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便決定採取陸上進攻行動。3月21日,由黑木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一軍首先在朝鮮仁川登陸北進,4月中旬進抵鴨綠江邊。由於此舉出乎俄軍意料之外,日本陸軍很快擊潰由扎蘇利奇統率的俄軍東滿支隊,進佔九連城、鳳凰城,造成了威逼遼陽的態勢。與此同時,由奧保鞏大將率領的日本第二軍於5月初在遼東半島庄河登陸成功,5月底進抵金州;由乃木希典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三軍也在5月底從大連灣登陸,進逼旅順;由野津道貫上將統率的日本第四軍於5月中旬在遼東半島大孤山登陸,進占海城。日軍在陸上進攻接連得手,使俄軍處於被動應付的地步。
日軍「滿洲軍總司令部」原准備待第三軍攻克旅順後,統一指揮四個軍,同俄軍進行遼陽會戰。但由於旅順要塞易守難攻,日軍從8月19日至24日強攻數日,晝夜突擊,僅奪佔了一些外圍工事,而且傷亡約2萬人。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只好放棄迅速攻佔旅順的計劃,改取圍攻久困之計。鑒於第三軍已不能北上,而推遲遼陽會戰又對整個戰局不利,為在俄國大批援軍趕到戰區之前消滅遼陽俄國守軍,日軍「滿洲軍」總司令大山岩決定抓緊戰機,乘勝決戰,以現有三個軍兵力一舉殲滅遼陽之俄軍。當時,俄軍雖在兵力火力上占絕對優勢,但統兵將領卻舉棋不定,朝令夕改,最後在開戰前一天才決定採取先防後反的方針,致使前線指揮官倉促應戰。
8月24日凌晨,戰鬥打響。日本第一軍首先向俄軍左翼迂迴,第二、四軍則繼而向俄軍右翼發起主攻。苦戰至9月7日,日軍以損失2.4萬人的代價,在俄軍主動放棄遼陽的情況下,進占遼陽。此後,雙方重兵又在沙河地區展開激戰,互有勝負,形成對峙之勢。這時,日軍決定在沙河地區轉入防禦,集中全部後備力量於旅順方向,盡快攻佔旅順要塞。
旅順爭奪戰是日俄戰爭中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役。只要旅順牽制著日本第三軍,只要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分艦隊還存在,日軍就無法結束戰爭,就無法保證海上交通線不受威脅。
因此,日軍不惜任何代價攻取旅順。自8月日軍首次強攻旅順受挫之後,調整部署,增調兵力,改變戰術。9月至11月底,日軍經過3次強攻,並輔以坑道爆破,終於在12月5日攻克了瞰制旅順全城和港灣的203高地。隨後,日軍便以大口徑榴彈炮轟擊俄軍陣地和港內俄艦。俄軍太平洋分艦隊曾試圖突出港灣,駛往海參崴。但由於港外有日艦封鎖,此舉未成,大部主力戰艦都毀於日軍炮火。1905年1月1日,俄軍將領無心再戰,主動向日軍請降,旅順遂落入日軍之手。
旅順陷落和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主力被殲,使日俄戰爭發生重大轉折。日軍竭盡全力去圍殲東北俄軍於奉天地區,勝利結束戰爭。奉天會戰是日俄戰爭最大的一次決戰。日軍投入兵力五個軍約27萬人,俄軍則集中了約30萬人。由於俄軍主帥庫羅帕特金胸無韜略,分散使用兵力,主要作戰方向判斷失誤,致使損兵折將,於3月9日棄城敗逃。此役,俄軍損失近12萬人,日軍傷亡約7萬人。
奉天會戰後,沙皇政府仍不甘心失敗,繼續向中國東北增兵,同時希望從歐洲東調的艦隊能有所作為,但當這支艦隊正經對馬海峽准備駛向海參崴基地時,遭到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的突然而猛烈的攻擊。於是,雙方在對馬海峽和日本海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海戰。東鄉平八郎指揮有方,首先集中火力猛打俄國艦隊的旗艦,使俄艦各自為戰,陷入一片混亂。經過2天激戰,俄國艦隊除三艘艦只逃往海參崴之外,其餘全部覆沒。對馬海戰的結束,宣告了俄國在歷時20個月的日俄戰爭中的徹底失敗。1905年9月5日,俄國被迫同日本在朴茨茅斯簽訂了《日本和俄國和平條約》,即《朴茨茅斯和約》。
日俄戰爭是帝國主義初期的一場大戰。彈丸島國日本最終能打敗陸上強國俄國,不禁令世人刮目相看。分析日本取勝的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鑒於戰爭潛力明顯弱於俄國,從軍事、政治、外交等方面進行充分准備,並以速戰速決為戰爭指導思想;二是重視奪取和掌握制海權,先機制敵,突然襲擊,從海陸兩個戰場封鎖和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三是正確選擇戰機、登陸地段和主攻方向,同時靈活機動作戰,陸海協同作戰;四是士氣高漲,作戰勇敢,指揮官訓練有素。如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曾在英國學習軍事,指揮作戰謹慎而詭詐;五是內部團結,指揮統一,後方近。
俄國雖出兵百萬之眾,但最終還是失敗了,這與其政治上、軍事上的失策是密切相關的。俄國歷來把遠東看作次要戰場,認為自己的戰略重心在歐洲。因此,俄國在遠東雖有很大野心,但實際上缺乏必要的戰爭准備。高級指揮官還抱有僥幸取勝心理,對日本的國力和日軍作戰能力及突然襲擊行動估計不足;後方遙遠,運輸能力低,後勤保障混亂;作戰指導上令出多門,內耗大,行動消極,海軍避港不出,陸軍坐守增援;國內矛盾尖銳,戰爭又加速了新的革命危機來臨,使沙皇專制制度走向墳墓。
❾ 日俄戰爭的起因是什麼日本與俄國為何爆發戰爭
1904年日本與俄國之間爆發了戰爭,在中國的東北地區進行了長達19個月的殊死拼殺,最終以日本的勝利而結束。在戰爭面前,語言往往是的顯得蒼白無力的,這場戰爭造成了中國東北地區大量平民的死傷,無數的家庭支離破碎。表面上看是兩個帝國之間的戰爭,而實際上則是為了吞噬中國的領土與資源。
然而無論是從這樣的結果還是戰爭的原因來看,按《日俄戰爭:起源和開戰》一書所寫,日本國民中的主流說法卻是:為了抵抗俄國對遠東地區的入侵而不得不為的一場戰役。日本代表亞洲黃種人打敗了入侵的白人帝國,是一場正義的、主導未來的戰爭。
本書作者和田春樹根據日本、朝鮮與俄羅斯三國的資料(這也是首次運用三方面的資料來研究日俄戰爭),闡明這場戰爭並非像日本主流的聲音所說,是為抵禦俄國侵略,事實上正好相反,日俄戰爭是因日本入侵朝鮮而起,日本也是一個侵略者。可惜長期以來日本國民沒有這樣的認識,作者希望藉由這樣的研究正視日本的問題,肩負起作為加害國的責任,反思歷史,促進和平。
本書沒有詳細論述這場戰爭的過程,和田春樹關心的問題在於戰爭的起源。研究角度如副標題所寫:起源和開戰。為了理清這個錯綜復雜的問題,作者的視角延伸到俄國、朝鮮與中國。對此,作者詳盡地闡述了日俄戰爭開始前,日本、中國、朝鮮和俄羅斯各方面復雜的關系。
進入19世紀60年代,日本國力逐漸增強,想發揚國威,於19世紀70年代入侵台灣,又侵佔琉球,很快槍口又調轉朝鮮。一直以來朝鮮是清朝的藩屬國,日本礙於朝鮮與清朝的關系,《馬關條約》第一款就要求清政府與朝鮮解除宗潘關系,這樣就為日本進犯朝鮮掃清了障礙。
朝鮮在夾縫中生存,國內又蔓延著權利之爭。因為三國干涉還遼,閔妃(朝鮮國王高宗的王妃)看到俄羅斯可制約日本的侵略行徑,就有了引入俄羅斯勢力保全朝鮮的打算。她掌權後實行親俄排日政策,這引起親日派和日本的不滿,認為俄羅斯對日本構成了強大的威脅,並於乾清宮謀害了閔妃(有關閔妃被害的始末在本書有詳細的闡述)。可是對於俄羅斯而言,他們擁有廣袤無垠的國土,已疲於應付,因此沒有打算與朝鮮建立外交關系。誠如本書所言:日本雖然沒有看到俄羅斯直接的威脅,但為了迫使朝鮮與日本建立關系而提出了俄羅斯威脅論。這是後來成為日本對朝鮮政策的基調的理論。
因為中日甲午戰爭的失利,清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日漸衰落的清朝早已是列強瞄準的目標,割讓給日本的遼東半島影響到俄國的侵略計劃,他們對此窺覷已久,想奪取極具戰略價值的不凍港(旅順港與大連港是終年不凍港)。為此俄羅斯夥同法國、德國以「友善勸告」為借口,要求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最終日本迫於三國壓力,只得棄之。可是對中國而言,不過是國家領土從一個惡狼口中吐出又被另一個吞食而已。俄國又以要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有功為由誘逼清政府簽訂《中俄秘約》,次年強行租界旅順、大連及附近海域,得到了夢寐以求的不凍港。
雖然日本最終放棄了遼東半島,但要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贖回(中午甲午戰爭,日本共計掠奪2.3億兩白銀),而後這筆勒索來的巨額白銀主要被用作軍工發展。日本視之為恥,卧薪嘗膽,等待復仇的機會,這也是後來日俄戰爭爆發的原因。
1899年秋中國爆發了義和團運動,這是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因為影響到西方列強的在華利益,加之他們對中國早有野心,次年八國聯軍便打入北京。俄國因地緣關系,對中國有「黃俄國計劃」,趁機以鎮壓東北的義和團為名,獨自佔領了垂涎已久的東北三省。但是隨著戰爭的結束,俄國依舊不願撤軍,增設條件繼續掌握著東北的實權,這引起日本的不滿,他們要趕在西伯利亞大鐵路竣工前與俄羅斯開戰,終於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了。
了解了這盤根錯節的戰爭圖景後,不難看出,三國干涉還遼,是日俄之間終有一戰的原因;和田春樹又把時間向前推到了19世紀70年代,說明日本欲意吞並朝鮮,製造了俄羅斯威脅論。依照作者所言,「戰爭的根源在於日本對朝鮮的野心。明治維新獲得成功的日本人,夢想著在文明開化,富國強兵的基礎上,擴大領土」。這一系列的問題得到逐步的理清之後,一個窮兵黷武,為蓄意擴張領土而侵略鄰國的日本再也無法被日俄戰爭中的俄羅斯威脅論所遮蓋。
本書可謂卷帙浩繁,引用了大量的珍貴資料,最終呈現給讀者這部關於日俄戰爭的反思力作。同樣的一段歷史,中日兩國的民眾對此的看法卻是大相徑庭。所以對日本而言,日本民眾的歷史觀中存有的錯誤認識會因此有所轉變,對中國讀者來說,思考日俄戰爭的發端將大有裨益。和田春樹的這部反思力作正是作為一個日本學者的努力,放眼未來,這對促進東亞和平,睦鄰友好大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