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帝國打過哪些勝仗

俄羅斯帝國打過哪些勝仗

發布時間:2023-05-10 14:56:58

⑴ 俄羅斯歷史東征西討

一、有件事想不明白,成吉思汗鐵木真當年很強盛東征西討,為何沒有消滅

你說錯了,蒙古人消滅了俄國。當時俄國很弱小,還是個城邦式的公國,畢竟嚴寒的天氣對古代人來說,嚴重製約了經濟和人口的發展。蒙古人佔領了俄羅斯公國,在那設立了個皇族的兒子當汗王。但是後來元朝崩潰後,各地的汗國也紛紛瓦解,俄羅斯也獨立了。

但是蒙古人沒有從那裡撤出來,他們就是後來回歸的土爾副特部,後來一部分回歸了中國,一副本就還盤踞在車臣,繼續和俄羅斯民族對抗。這也是為什麼車臣問題很復雜的原因。

俄羅斯人當時是孫子裝的好,投降的快,果然識實務。委曲求全的民族現在都活下來了,死硬到底的民族很多都被蒙古人滅絕了,比如說黨項和中亞各族。

二、誰有蒙古帝國東征西戰的歷史

蒙古帝國是成吉思汗在1206年建立的帝國。

經過成吉思汗本人和他的兒孫的東征西討,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陸地連續領土幅員最廣闊的帝國。如果包括跨海的殖民地,蒙古帝國的面積僅次於20世紀的大英帝國。

蒙古帝國通常被認為創建於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上各部落,稱成吉思汗的1206年,結束於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1368年。不過蒙古帝國其實早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時各汗國就已經事實上獨立而分裂了,之後元朝和四大汗國開始各自為政。

成吉思汗時期 蒙古人是鮮卑人的後代。唐朝之後,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

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臣服於遼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及蒙古勢力的逐漸強盛,蒙古不再向金朝進貢。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 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西夏。

1211年蒙古鐵騎進攻金朝,並佔領中都。1218年,蒙古大軍滅掉西遼政權。

1219年至1222年,成吉思汗進攻花剌子模(今烏茲別克、土庫曼一帶),攻佔多個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統治者摩訶末素丹逃至裏海孤島病死。

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繼續西進,在現烏克蘭戰勝基輔大公,後撤軍。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征西夏,次年西夏末代國王投降。

1227年成吉思汗在賀蘭山病死。當時的蒙古帝國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東北、和華北的一部分,和中亞、西亞大部。

成吉思汗之後的擴張 歐洲 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台繼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俄羅斯,攻佔莫斯科等城市。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攻佔基輔。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附近受阻於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

1242年窩闊台的死訊傳來,拔都率軍東歸爭奪汗位的繼承。這是蒙古大軍所到最西的地方。

中東 窩闊台之後經過貴由的短暫統治,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位。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

1258年,西征軍攻佔巴格達。1259年旭烈兀征敘利亞,1260年攻克大馬士革。

當年蒙哥在進攻南宋時於四川戰死。旭烈兀回師爭位,之後留下的少量蒙古軍隊在大馬士革戰敗於埃及。

埃及佔領敘利亞全境,並使得蒙古帝國無法延伸到非洲。 東亞 窩闊台時,1230年至1234年,蒙古滅金。

窩闊台之後,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時,蒙哥於1258年率三路大軍攻打南宋。1259年蒙哥在四川合州的釣魚城久攻不下,在一次戰斗中中箭而亡(一說病死)。

正在進攻湖北鄂州的蒙哥的弟弟忽必烈遂班師,自稱大汗。在戰勝也自稱大汗的弟弟阿裡布哥之後,1267年忽必烈定都中都,後改稱大都。

1271年改國號為「元」,是為元朝的開始。1267年至1279年,經過對南宋多年的征戰,元軍終於滅宋。

蒙元軍隊於1257年、1285年和1287年曾三度佔領越南北部的地區,即當時的大越。大越與其宿敵占婆(越南南方的印度教政權)聯合擊退了入侵軍。

1287年元軍攻入緬甸北部的蒲甘王國,之後在1303年又退出該地區。元軍於1292年至1293年對爪哇發動的海上遠征也無功而返。

1274年和1281年,忽必烈兩次試圖入侵日本,但由於台風而失敗。也有研究說當時元軍在高麗和山東建造的艦隊所用船型是內河船,所以經不起海上的風浪。

日本人認為台風是天神對日本的保佑,於是有神風一說。 四大汗國 忽必烈遷都大都(現北京)之後,支持阿裡布哥的窩闊台汗國拒絕歸附忽必烈而獨立。

察合台汗國被忽必烈、阿裡布哥、窩闊台汗國等勢力多次爭奪。這兩個汗國位於新疆、中亞一帶。

欽察汗國為拔都所創,位於現在的保加利亞、俄羅斯聯邦的歐洲部分、北高加索、和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羅斯諸公國為其藩屬國。伊利汗國為旭烈兀所創,包括現在的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

欽察汗國在忽必烈與阿裡布哥爭奪汗位時已事實上獨立,而伊利汗國在忽必烈去世後也獨立,蒙古帝國分裂,「大蒙古國」不復存在。這四大汗國雖然是原屬於大蒙古國,但已互不隸屬、各自為政,也不屬於忽必烈的大元帝國,即元朝。

帝國的分崩離析 元朝末期,統治者對下層人民進行殘酷的統治和剝削。1351年,劉福通率白蓮教教眾和被征挖黃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組織「紅巾軍」對抗元軍,開始了元末農民運動。

1368年,朱元璋推翻大元帝國,建立明朝,蒙古人退出中原,回到塞外,元朝滅亡。塞外的蒙古政權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至15世紀初去國號。

四大汗國中,窩闊台汗國在1309年滅於察合台汗國。察合台汗國和伊利汗國經多次分裂,最終均在1388年被帖木兒征服。

欽察汗國到15世紀分裂成了幾個小汗國,最終在16世紀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羅斯公國全部佔領。 西察合台汗國突厥化的蒙古貴族的後裔帖木兒是成吉思汗的七世孫。

他在1369年自立蘇丹,征服察合台汗國和伊利汗國之後,進攻欽察汗國、印度(攻陷德里)、小亞細亞(擊敗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帖木兒帝國的版圖,東起印度河,西到小亞細亞,北自裏海,南達波斯灣。

當時中國是明朝。帖木兒死後,帝國分裂,1500年亡於烏茲別克人。

帖木兒的後裔巴。

三、俄羅斯「戰斗民族」是怎樣煉成的

自古至今,俄羅斯都是世界上公認的軍事大國,他們還有一個更霸氣的稱呼是「戰斗民族」。俄羅斯無數事跡足以讓地球村村民認識到這個戰斗民族狂野戰力。任何戰爭,俄羅斯的戰士們是不容許退縮的,他們除了沖上前就是死,所以說他們的戰斗意識都非常強!俄羅斯崇尚武力,以強硬狀態示人,表現的無所畏懼,驍勇善戰,充滿戰鬥力跟威懾力。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彰顯著民族的個性!

為什麼俄羅斯人叫戰斗民族

歷史原因,經常打仗,主要是說斯拉夫人民風剽悍,勇武好戰,崇拜英雄,保家衛國和侵略擴張都需要戰爭,有車臣人、韃靼人、哥薩克人這樣的好戰族群。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尼古拉二世、斯大林等,都是這樣的人物。西邊是一群天敵,東歐國家和西歐國家、南歐國家,如波蘭、瑞典、法國、德國、土耳其等。

近代史上沙俄就是歐洲憲兵,屢次三番武力介入歐洲事務,帶去戰亂兵禍。東邊和南邊的擴張就不必說了吧,150多萬平方公里啊!

俄國人幾乎不停在打仗,內憂外患沒完,但是頑強地堅持下來,國家性格都有粗獷直爽的一面,不打仗,斯拉夫人就被西歐國家奴役了。

現在的北約堤防和 *** 俄羅斯向西擴張影響力,斯拉夫人 *** 西方的封鎖,這是無解的矛盾。

歷史上,斯拉夫人骨子裡就有蒙古人的好戰善戰之基因。羅斯公國和金帳汗國是其發源歷史上的重要政權集團,俄羅斯自出生起就要打仗,誕生至今作戰無數、

另外網上這么說,有調侃的意味。

俄羅斯「戰斗民族」是怎樣練就的?

提起俄羅斯人,人們腦海中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一個詞:「戰斗民族」。這個素以彪悍而著稱的民族確實不同凡響:赤手空拳斗棕熊、台風天氣開飛機等,無一不顯示出俄羅斯人的勇敢無畏。那麼,這樣的「戰斗民族」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

獨特的地理條件

地理是凝固的歷史,對一個國家民族性格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眾所周知,俄羅斯是一個橫跨亞歐兩大洲且地大物博的國家,俄羅斯這個「戰斗民族」就是其特殊水土的產物。

俄羅斯曾在幾百年的東征西討中,不斷擴展自己的領土,成為橫跨歐亞兩大洲的龐大帝國。即使解體以後,領土面積為1707.5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它仍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這樣一來,俄羅斯人從小就生活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也就決定了粗獷豪爽成為俄羅斯人民族氣質的特點。

四、為什麼元朝征服了全國還要東征西討許多國家

首先,你這個問題問的就不對。

元朝不等於蒙古帝國。蒙古帝國(1206~1635),是歷史上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是大蒙古國擴張的結果,東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達黑海沿岸(鼎盛時達匈牙利),南至南海。

佔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1/5,為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統治著1億人口。元朝只是蒙古帝國在中國的統治,是其分汗國。

而元朝皇帝也就是蒙古帝國大汗。之所以蒙古帝國喜歡擴張,是因為他們本身就屬於馬背上的民族,生性驍勇善戰,長期生活在草原,資源不足。

五、如何看待古羅馬的東征西討

呵呵,每個文明都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即被其他貧困的民族和人群窺視,也在不斷的蠶食和吞並著周圍的土地。說的好聽點,這叫民族融合,說的科學點,這叫生物的掠奪本能。生物的本能就是勝者為王,從個體來說都想把自己的基因和後代留下,從群體來說都要佔領地盤維護生存。

我們華夏民族從最初的黃河流域的一個部落,發展到大唐盛世的時候雄霸中亞地區,難道都是所謂的和平演變嗎?民族融合的面紗之下,真是的歷史就是劍和血的征服。史料記載有很多絲綢走廊上的小國部落,在拒絕臣服唐朝,或者投靠突厥後,被唐朝滅族滅國,一個不剩。這就是勝者為王的生存法則,人道主義在沒有聯合國的時候很難實施,那時候就是講生存法則。

六、有誰知道西歐歷史的 5大帝國

首先需了解帝國的定義。

帝國是對領土非常遼闊,統治或支配民族眾多,擁有極大的國際影響力的強大國家的通稱。 世界歷史符合上述標準的狹義帝國主要有:公元前6至4世紀的波斯帝國(阿黑門尼德王朝),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的孔雀帝國、笈多帝國、貴霜帝國、莫卧兒帝國等王朝,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20世紀初的中國歷代「正統」朝代(秦至清),公元前後至4世紀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大秦國),神聖羅馬帝國(對於其是否是一個國家尚存在爭議), *** 帝國(大食國,或薩拉森帝國,包括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等。

廣義上的帝國范圍要寬泛很多,只要是統治或支配的地域廣闊,在國際上或某一地區強盛一時的國家,就可以被稱為帝國。通常這些國家只達到狹義上帝國的標准中的一點(領土廣闊)或幾點,而且不論政體是否為君主制。

這些國家本身一般並不稱自己為帝國,而是王國、共和國、聯邦、聯盟等。如古希臘的「雅典帝國」,中世紀的「威尼斯帝國」,近代的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荷蘭帝國(殖民)、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等。

歷史上有一些規模龐大但統一時間很短,通過短期的軍事征服暫時建立起來的國家,如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時的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一世在位時的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也被稱為帝國。但嚴格的說它們都不能達到狹義上的所有四個標准,仍然只是王國。

現代的「帝國」雖然很少有君主制政體的,但實際地位和影響則與古代狹義的帝國沒有太大區別。比較著名且被接受的概念有希特勒統治時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國、羅納德·里根提出的邪惡帝國(蘇聯帝國)、被稱為新羅馬帝國的美帝國。

綜上所述,西歐歷史的5大帝國,應為:波斯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 *** 帝國、奧斯曼帝國。這五大帝國在各自統治的全盛時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國力強大,擁有極高的國際影響力。

一、波斯帝國 波斯最早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伊朗高原北接裏海和中亞盆地,東北起自興都庫什山脈,西北倚高加索山脈,西有札格羅斯山脈,南臨波斯灣和 *** 海。

其四境或阻以高山,或面臨大海,是比較閉塞的內陸高原。 伊朗高原最古的居民是依藍人部落。

公元前4000年,他們已定居於札格羅斯山脈的西南部,公元前2000年代後期,曾形成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7世紀被亞述擊敗,逐漸衰落。 波斯帝國以前,伊朗高原西部曾先後興起過埃蘭和米底。

公元前7世紀後半期,伊朗高原西部形成米底人的奴隸制國家,它曾與新巴比倫王國結成軍事聯盟,於公元前 612-前605年擊滅並瓜分了亞述帝國。但米底國家歷時短暫,於公元前550年亡於波斯。

當公元前7世紀米底強盛時,波斯人的部落聯盟,受米底統治。公元前553年出身於阿黑門尼德氏族的居魯士(公元前558-前529)率領波斯人起來反抗米底的統治,於公元前550年滅米底王國。

隨後,居魯士率兵進行擴張戰爭,征服小亞細亞,又於公元前538年佔領巴比倫城,滅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29年,居魯士死於對中亞細亞的擴張戰爭中,這時波斯帝國已基本上形成。

居魯士死後,其子岡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前522)於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 公元前522年,祭司高馬達起兵反抗波斯,奪取了政權,並以免稅三年和不服兵役為號召。

一時波斯帝國境內被征服民族紛紛獨立。高馬達起兵後,岡比西斯死於從埃及回國的途中。

出身於阿黑門尼德氏族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前485)在波斯貴族的支持下,殺高馬達,奪得了政權。大流士一世即位後,殘酷鎮壓了波斯帝國境內各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斗爭,不僅恢復而且又擴大了帝國的疆土:東起印度河,西至小亞細亞沿岸,並曾一度佔有了歐洲的色雷斯部分地區,南有埃及,形成包括整個中近東地區的領土空前廣闊的奴隸制大帝國。

從大流士一世時起,帝國的首都共有四個:蘇撒、愛克巴坦那、巴比倫、帕賽波里斯,波斯國王及其宮廷一年四季輪流駐蹕於每個都城。 在大流士一世統治的晚期,公元前492年和公元前40年,曾兩度派兵西侵希臘。

此後,希臘和波斯之間的戰爭持續多年,以波斯的失敗而告終,史稱"希波戰爭"。 波斯文明到了公元三世紀才開始興盛起來的,從三世紀開始,這一文明才以波斯帝國的名號出現於歷史舞台。

在此之前的幾個世紀,這片土地曾經被許多發源於地中海區域的勢力所統治,但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獨立王國,恢復了屬於本民族的自由與榮耀,並發展成為一個橫跨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的帝國。現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經屬於當年古波斯帝國的版圖。

然而接連不斷的戰爭削弱了波斯帝國的實力,為了奪取敘利亞、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整個 *** 半島的控制權,與強大的羅馬帝國交戰了數年。直到公元364年,羅馬人才和波斯人簽訂了一份和平條約。

後來,當羅馬帝國分裂之後,波斯人將他們令人生畏的軍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戰爭中。他們的新敵人就是東羅馬帝國。

公元619年,波斯帝國完全征服了整個埃及地區和高加。

七、非洲帝國

公元1260年4月,以旭烈兀為統帥的第三次蒙古西征,由於蒙古大汗蒙哥在中國四川釣魚城被南宋守軍擊斃而退兵。

此時,第三次西征的蒙古軍隊正准備攻打埃及地區。 旭烈兀退兵之時,令切地布花率2萬兵卒,繼續攻略巴勒斯坦和埃及諸地。

1260年,切地布花遣使勸告埃及國王(算端)忽都思投降。 忽都思原為突厥人在埃及建立的馬木魯克朝的丞相,國王馬合謀死後,忽都思繼承王位。

他收容了從敘利亞逃亡到埃及的札蘭丁臣僚及部隊,在他們的支持下准備與蒙古軍決一死戰。他們不僅殺死了切地布花的使者,並率兵出征。

切地布花便親自率軍迎擊,兩軍戰於利利地區(阿音札魯德)。 蒙古軍隊遭到埃及軍團的伏擊,切地布花戰死,蒙古軍幾乎全軍覆沒。

埃及軍乘勝進擊,佔領了敘利亞地區。切地布花的妻室兒女和親族全被俘獲,各地區的蒙古官員被殺,留在敘利亞的一般蒙古居民退到魯木地區(幾十年之後,伊利汗國最負盛名的合贊汗痛快地回敬了埃及和敘利亞)。

疾風以為:客觀上講,南宋釣魚城之戰的勝利不僅使南宋多存活了十餘年,也拯救了埃及甚至整個非洲(旭烈兀一代名將,如果不是帶領主力退兵,只留偏師經營,埃及實難取勝)。盡管當時的宋人是無心之舉,現在看來,卻的確很有意思。

搜索一下「蒙古西征」會有很多資料。 推薦一個比較簡潔的: 。

八、亞歷山大大帝和拿破崙誰比較厲害

應該認為亞歷山大大帝書寫的歷史更為神奇,在當時條件下可以東征西討,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恆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葯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做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的拿破崙來講在歷史上是沒有像亞歷山大大帝那樣傳奇。

⑵ 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的血腥戰爭

在亞歐大陸上有這么一對世仇,從17世紀-20世紀三百多年的時間里,兩個國家進行了12場血腥戰爭。

公元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殉國,羅馬鷹旗倒下,國祚長達千年的拜占庭帝國徹底滅亡。

公元1469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三世與拜占庭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結婚。伊凡三世正式宣布莫斯科公國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並以拜占庭雙頭鷹為國徽。

此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控制黑海的兩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區域———高加索和巴爾乾地區———進行過長期對抗和競賽。第一次俄土戰爭

為取得黑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親政後發動了對土耳其帝國的遠征,在土耳其帝國與克里木汗國的拚死抵抗下,彼得大帝的遠征徒勞無功。

第二次俄土戰爭

公元1696年,在吸取第一次遠征的教訓後,彼得大帝發起對奧斯曼帝國的第二次遠征。本次戰爭,俄國奪取了亞速要塞及附近地區,為向黑海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三次俄土戰爭

公元1711年,彼得一世率兵親征土耳其,卻陷入土耳其和克里木汗國軍隊的重圍,最終戰爭以俄國放棄亞速要塞而告終。

第四次俄土戰爭

公元1735年,俄國大破土耳其帝國,迅速攻佔亞速要塞,但是,在瑞典的威脅下,俄國被迫放棄擴大戰果。第五次俄土戰爭

公元1768年10月6日,土耳其帝國主動對俄國宣戰,此時俄國在女皇葉卡捷琳娜統治下國力強盛。俄國名將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大破土軍,控制了克里木汗國,奪取了刻赤海峽附近地區。

第六次俄土戰爭

公元1787年,土耳其帝國再度對俄國宣戰,依然是俄軍所向披靡。俄國正式吞並克里木汗國,俄國國界向土耳其一方大大推進。

​第七次俄土戰爭

公元1806年,在拿破崙的支持下,土耳其再次對俄國宣戰。此時俄軍主力要應對拿破崙,只能派出偏師抵抗土耳其。但在巴格拉季昂和庫圖佐夫的指揮下,俄軍偏師擊敗了土耳其,俄國從土耳其手裡獲得比薩拉比亞和西喬治亞。

第八次俄土戰爭

公元1828年4月26日,俄國對土耳其宣戰,在俄軍的進攻下,土耳其軍隊依然不堪一擊。依然西方列強的干涉,土耳其與俄國媾和、避免了亡國的命運。第九次俄土戰爭

為控制黑海、吞並土耳其,俄國挑起戰爭。公元1854年,為避免俄國全面吞並土耳其,英法介入戰爭、全力支持土耳其。在英法的打擊下,俄軍慘敗,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俄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

第十次俄土戰爭

公元1877年4月24日,俄國以支持塞爾維亞、黑山為名義,再度向土耳其宣戰。腐朽的土耳其軍隊無力抵抗俄軍,只能依靠英國與奧匈帝國的干涉而苟延殘喘。在將巴爾干半島變成勢力范圍後,俄國見好就收,與土耳其議和。

公元1917年,俄羅斯帝國瓦解。公元1922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覆滅。兩國之間的戰爭結束。然而,只要俄羅斯還抱有南方出海口夢,依然以拜占庭帝國繼承人自居,那麼,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就不會有真正的和平。

⑶ 征戰了500多年的俄羅斯帝國,到如今究竟是贏了還是輸了

經過漫長500 多年的征戰,現如今的俄羅斯帝國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領土大國,軍事實力也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大國,人口過億,橫跨歐亞兩大洲,雄踞歐亞大陸北方的大國。

5、可是,我們無論縱觀歷史還是橫看過往,都能看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任何以征戰為主的擴張,總是勁不住時間的洗禮的,殖民時代乃至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如此。經受幾千年風吹雨打的中國為啥最終可以浴火重生?分裂數千年的印度為何還可以完整重新站起?而再看成那些專注於擴張像英國、西班牙等國家,就是曾經擁有了「日不落」的疆域,數百年後仍被打回原形。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歷史早已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只有文化的疆域,才能久遠和穩定,所以無論是東風、白楊,還是民兵只能是逞一時之強。如此說來,俄羅斯到底是贏了還是輸了呢?也就不言自明了!

⑷ 俄國在一戰中做了什麼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大陸爆發,俄國加入英法對德奧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大戰後期,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俄國長達長達三百多年的的專制統治被推翻。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俄國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它與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同時存在。因此它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俄國臨時政府掌握著主要政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顧人民死活,繼續進行世界大戰,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

並且大肆逮捕和殺害布爾什維克黨人。布爾什維克黨被迫轉入地下狀態。由於形勢發生了變化,布爾什維克黨在8月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

1917年11月6日晚,列寧秘密來到彼得格勒的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1917年11月7日晚9時45分,隨著停泊在俄國首都彼得格勒附近的軍艦「阿芙樂爾」號的幾聲炮響,起義軍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最後據點—冬宮發起了總攻。最終,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4)俄羅斯帝國打過哪些勝仗擴展閱讀:

俄國在一戰中的重要戰役

當一戰進行到1916年時,作為協約國東線主力的俄國已經筋疲力盡,在同盟國的輪番打擊下,俄國損失大量兵力和大片國土,只是仗著人口眾多、土地遼闊勉力維持。鑒於無法在短期內擊敗俄國,同盟國盟主德國決定把兵力集中到西線,企圖先打敗法國,再來收拾孤零零的俄國。於是在同年2月,德軍發動著名的凡爾登戰役,令法軍損失慘重。

命懸一線的法國請求俄國在東線發動進攻,迫使德國分兵。由於法國是俄國最大的資金和軍火提供者,沙皇尼古拉二世同意了對方的請求,但俄國將軍們卻極力反對,因為俄軍戰鬥力低下,主動進攻總是「損失很大,收獲很小」,俄德兩軍的傷亡比基本處在5:1的水平。

為了鎮住持反對意見的將領,尼古拉二世把總參謀長布魯西洛夫派到前線,兼任實力最強的俄國西南方面軍的司令。經過一番分析,布魯西洛夫決定不向德軍進攻,而是集中兵力打擊德國盟友奧匈帝國。

布魯西洛夫改變老套的「側翼迂迴,一個主攻方向進攻」的打法,推出「多點進攻,一點主打」戰術,即在寬廣戰線上用一個集團軍實施主要突擊,再讓其他幾批部隊在各自選好的地段同時進攻,從而迷惑敵軍,分散其兵力,達成進攻目的。

當時,俄國西南方面軍下轄第8、11、7、9集團軍,布魯西洛夫將主要突擊任務交給第8集團軍,同時命令其他集團軍自行選定多個突破地段,立即著手在這些地段上展開土工作業。這樣,整個方面軍同時在20至30處開始進攻准備,使奧軍無法判斷出其主要突擊方向。

當時,布魯西洛夫的四個集團軍擁有40個步兵師和15個騎兵師,共有步兵57萬人,騎兵6萬人,火炮1938門;對面的奧軍則擁有39個步兵師及10個騎兵師,共有步兵45萬人,騎兵3萬人,火炮1846門。雖然俄軍兵力占優,但優勢並不大,按照當時的主流觀點,俄軍根本無力突破奧匈軍隊的大縱深防線。

⑸ 歷史上中俄之間的戰爭有哪些

1、康熙年間的尼布楚-雅克薩之戰,中國戰勝,確立了外興安嶺為兩國國界,包括庫頁島都是中國的。

2、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俄國借機脅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包括之前璦琿條約,雖然沒有爆發戰事,但是康熙爺當時確定的邊界被一舉佔去,失地多達15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幾萬個釣魚島。失地俄國至今不歸還中國。

3、19世紀末中俄沖突不斷,但都不大,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北洋政府在1919年還夥同英美日等國出兵西伯利亞,但規模較小。

4、1929年7月至12月爆發的中東路事變可謂是中蘇之間最大規模的武裝沖突,雙方動用的一線兵力保守估計也超過二十萬,戰事持續達近五個月之久,最終以東北軍的失敗而告終。此戰東北軍實力大受損傷,如果沒有此次事件,兩年後的九一八也許可能會有一點點變數。

5、1969年珍寶島沖突、鐵列提克事件。


中東路事件(2)11月,蘇軍先後攻佔扎賚諾爾、滿洲里、海拉爾。中國軍人死傷及被俘人員9000餘名(傷亡2000名,被俘7000餘名)。據蘇方統計,蘇軍被擊斃143人,失蹤4人,受傷665人。蘇軍勝,12月20日,張學良派代表與蘇簽訂《伯力議定書》。

12月26日,「中東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蘇方提出的恢復中東鐵路中蘇共管的原狀、雙方釋放被俘人員而宣告結束。值得一提的是,中東路事件期間,蘇占據我國領土黑瞎子島,這是日後中俄在領土爭端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

中俄珍寶島沖突背景: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它同附近的卡脖子島和七里沁島都在中蘇邊境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中國一側,歷來主權屬於中國。自60年代以後,隨著中蘇關系的不斷惡化,兩國邊防軍在珍寶島地區不斷發生摩擦,並不斷升級。

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軍70餘人,裝甲車兩輛,卡車和指揮車各一輛,侵入珍寶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戰士多人;我國守島巡邏隊被迫自衛反擊,激戰一小時,打擊了入侵者。3月4日後,蘇聯邊防軍和飛機再次入侵珍寶島。

3月15日,蘇聯出動步兵200餘人,坦克20餘輛,裝甲車30餘輛,在飛機掩護下,連續向我國守島軍民發起三次攻擊;我國守島指戰員、民兵和群眾緊密配合,艱苦奮戰9小時,打退了蘇軍的進攻。

3月17日,蘇聯出動步兵百餘人,坦克3輛,又一次登島瘋狂向我國進攻;我國邊防戰士奮起自衛,以猛烈的炮火予以反擊。中國外交部三次向蘇聯政府提出強烈抗議。這一邊境武裝沖突事件,一度使中蘇兩國走到戰爭的邊緣。隨後,在新疆鐵列克欽地區,中蘇兩國發生了更大規模的武裝沖突。


⑹ 俄土戰爭世界歷史故事

兩百年中十次廝殺的俄土戰爭,想知道為什麼嗎?下面就和我一起看看歷史故事《俄土戰爭》。

1877年~1878年發生的俄土戰爭,是俄國為奪取黑海出海口、進而控制黑海出口的兩海峽,並向巴爾干擴張而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行的第十次大規模磨廳戰爭。俄羅斯帝國從1480年建立以後,經過伊凡四世的征服和羅曼諾夫王朝的侵略,發展成為歐洲列強之一。當時,它的南面屹立著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人佔領著俄國南部的廣大地區,封鎖了俄羅斯靠近黑海和走向海外的所有通道。沙俄帝國為了打開南邊的出海口,在17~19世紀期間,同奧斯曼帝國先後進行了10次頗大規模的戰爭。

通過1676年~1681年的俄土戰爭,俄國確立了對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的統治,從此為它的南進擴展創造了條件。1686年~1700年的俄土戰爭,使俄國奪取了亞速地區。在1710年~1711年的俄土戰爭中,俄軍戰敗。俄國拆毀亞速海沿岸的工事,將亞速歸還土耳其。1735年~1739年,俄國再次進攻土耳其,又一次攻佔亞速,進而奪取土耳其屬地克里木汗國的奧恰科夫等地。後因參戰的奧地利與土耳其單獨媾和,俄國也相繼與土議和,雖然被迫放棄了戰爭中所佔地區,但是再次取得了亞速。1768年~1774年的俄土戰爭,以俄國獲勝結束,和約使俄國取得了第聶伯河與布格河之間的地區, 首次獲得在黑海的自由航行權,同時, 土耳其承認克里木汗國「獨立」,從而進入俄國的勢力范圍。1787年~1791年的俄土戰爭是俄國正式兼並克里木而引起的,俄國又在戰爭中獲勝,土耳其被迫承認俄國對克里木的兼並,並宣布放棄喬治亞,還將南布格河與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地區劃歸俄國。至此,整個黑海北岸地區納入了俄國版圖。1806年~1812年的俄土戰爭,起因於俄國干涉土耳其屬國的`內部事務,俄國戰勝後取得了比薩拉比亞和西喬治亞。1828年~1829年的俄土戰爭,是俄國乘土耳其陷入政治危機而宣戰的,俄軍貿然進占土耳其屬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兩公國。

俄國獲勝後,迫使土耳其承認多瑙河口和黑海東岸廣大地區歸屬俄國,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對俄國商船開放,多瑙河兩公國自治並受俄國保護。1853年~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也是奧斯曼帝國參加英、法、撒丁同盟一方對俄羅斯帝國進行的一場俄土戰爭。在戰爭中,土耳其由於緊靠克里木戰場,付出了損失40萬人的代價,但終於同英、法一起最後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根據1856年簽訂購《巴黎和約》,交戰雙方相互歸還所佔領土,並共同保證奧斯曼帝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同時規定:關閉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黑海中立化,俄、土都不得在黑海擁有艦隊和基地;比薩拉比亞南部劃歸摩爾多瓦。這樣,俄國在以喊游局往 8次俄土戰爭中所獲得的權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1877年~1878年的俄土戰爭,是俄國利用巴爾乾地區斯拉夫民族運動高漲的機會發動的。這時,俄國經過1861年的改革,逐漸醫治了克里木戰爭的創傷,在經濟和軍事實力上都有很大提高,於是又一次向奧斯曼帝國宣戰。1877年 4月,俄國出動四十多萬軍隊,在巴爾乾和高加索兩個戰場發起進攻。

6 月,俄軍主力越過多瑙河,抵近戰略要地普列夫納,但是久攻不下,於是改取圍困戰法,後來得到羅馬尼亞軍隊( 4萬人)的配合與支援,才在12月迫使被圍土軍投降。同時,在高加鄭讓索戰線上,俄軍的進展起初也不順利,在土軍反擊下,撤回邊境轉入防禦,但是到了11月,俄軍在重新組織進攻後終於攻佔了卡爾斯要塞,並繼續向南面推進。1878年 1月,俄軍在獲得保加利亞軍隊的支援後,冒著嚴寒翻越了巴爾干山脈,於 4日佔領索菲亞,20日又攻陷阿德里安堡,隨後便向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進逼。形勢對土耳其極為不利,但俄國的軍事行動也引起了歐洲列強的極大不滿。於是,俄土雙方在 1月31日宣布停火,3 月 3日簽訂了《聖斯特凡諾和約》。根據和約,俄國建立了受其保護的「大保加利亞國」,並獲得大片土地和巨額賠款。

由於英國的干涉,俄軍想要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目的未能達到。同年6~7月,歐洲列強召開了柏林會議,對俄土和約作了修改,迫使俄國僅僅得到它在克里木戰爭中所失去的南比薩拉比亞以及巴統、卡爾斯等地。俄國想要控制黑海出海口兩個海峽的目的,最終成了泡影。盡管如此,通過多次戰爭,俄國還是擴大了疆域,把其南部邊界推進到了普魯特河、黑海、高加索山脈一線;而奧斯曼帝國則在戰爭中不斷被削弱,以致日益衰落,成為列強宰割的對象。

⑺ 歷史上的俄羅斯有多強大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斯拉夫人生活在北方極寒地區,所以存活下來的都是體質極強的民族,但是文化程度不高。

613年,開創羅曼諾夫王朝。1721年,彼得一世在與瑞典王國進行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羅斯正式成為俄羅斯帝國。並於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達到鼎盛。在亞歷山大一世統治時的俄羅斯參與全歐洲抵抗拿破崙的反法同盟,並成為戰後神聖同盟的領導者,此後長期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

⑻ 俄羅斯侵略過哪些國家

1533年,立國不到50年的俄羅斯先後吞並了普斯科夫和梁贊,從立陶宛奪取了斯摩棱斯克。
1547年,俄羅斯的統治者伊凡四世被東正教主教宣布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從此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沙皇。在伊凡四世在位期間,他先後發動了多次遠征喀山的戰爭,最終將喀山汗國並入了俄羅斯的版圖,之後,為了打通地中海的入海口,伊凡四世發動了持續25年的立沃尼亞戰爭。

1583年,伊凡四世病逝。1598年,繼任沙皇費多爾也病逝,由於無後,留里克王朝自此終結。在經過了15年的內部斗爭之後,1613年,米哈伊爾·羅曼諾夫被加冕為沙皇,從此開始了羅曼諾夫王朝在俄羅斯長達300多年的統治。

1689年,彼得一世親政,他大刀闊斧的對俄羅斯帝國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拉開了俄羅斯快速崛起的序幕。彼得一世的改革就其直接目的而言是為了改變俄國貧窮落後的面貌,增強國的經濟軍事實力;而就其根本目的來看則是維奇向外擴張、奪取世界霸權奠定基礎。

圍繞稱霸這一國整體目標,彼得一世所確立的國戰略發生了從地域性蠶食向世界性侵略的轉變。這個轉變的基本標志,一是從蠶食周邊土地轉變為爭奪海洋;二是從爭奪東歐霸權轉變為爭奪以歐洲為重點的世界霸權。彼得一世在位期間先後發動了的主要展示包括連次遠征雅俗、北方戰爭、進軍普魯特河、遠征波斯、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奪取遠東水域、侵佔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通過這些戰爭,俄羅斯不僅大大拓展了疆域,而且奪佔了面向波羅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入海口,使俄羅斯由內陸國成為瀕海強國。由於彼得一世對俄羅斯擴張和崛起的巨大功績,1721年,彼得一世獲得了「大帝」和「祖國之父」的尊號,俄羅斯也正式改名為「俄羅斯帝國」。

1725年,彼得大帝病逝,俄羅斯政局一度陷入混亂。即使是在國內政局混亂的情況下俄羅斯的沙皇們仍然念念不忘對外擴張侵略。在東方,俄羅斯除了進一步加強對我國黑龍江流域的入侵外,在1741年越過白令海峽侵入了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在西方,通過與瑞典的戰爭將帝國的西北邊境推進到庫門聶河一線。此外,還不同程度地參加了「七年戰爭」、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對土耳其戰爭等。

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成為俄羅斯沙皇。作為彼得一世對內對外政策的繼承者,葉卡捷琳娜二世繼承了沙俄歷來以軍事為手段的領土擴張政策。南入黑海,西吞波蘭,北控芬蘭。鞏固和擴大了俄國在彼得一世時期所佔領的波羅的海亞南地區的地位。將克里木半島、諾曼半島和庫班河南岸地區納入其管轄之下,在此基礎上組建了黑海艦隊,以克里木半島為基地積極向東南歐、中近東以及地中海地區擴張。同時,通過瓜分波蘭,把俄羅斯的西部邊界從比聶伯河推進至涅曼河和布格河一線,深入中歐,為干涉歐洲事務打開了方便之門。

1796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病逝,繼任的保羅一世沙皇1801年死於宮廷政變,皇太子亞歷山大一世即位。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期間堅持以同拿破崙爭霸為其對外政策的中心,並繼續向高加索、黑海和芬蘭方向擴張。1809年,吞並芬蘭。1812年佔領了土耳其的比薩拉比亞地區和南高加索地區。1813年將喬治亞、亞塞拜然和達吉斯坦並入俄國。

1825年,有「棍棒」沙皇之稱的尼古拉一世登基。他將繼續保持拿破崙戰爭之後俄羅斯取得的歐洲霸權和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擴大俄國在巴爾乾和南高加索的勢力作為俄羅斯帝國對外政策的兩個主要目標。1826年到1828年,通過對波斯的侵略戰爭吞並了亞美尼亞地區。1828年底到1829年再次入侵土耳其,割佔了多瑙河口及其附屬島嶼以及黑海東岸的廣大地區,將土耳其的勢力徹底逐出了南高加速,強迫土耳其承諾向俄羅斯無條件開放土耳其海峽。在東方,則加緊對我國領土的蠶食,於1853年佔領庫頁島,到1857年已經實際控制了我國黑龍江以北的廣大地區。1853年,尼古拉一世發動了旨在佔領伊斯坦布爾,徹底吞並土耳其的克里米亞戰爭,但由於其侵略擴張的胃口超出了自己的實力,這場戰爭在英法的干涉下以失敗告終。

1855年即位的亞歷山大二世因其開明的對內政策被稱為「解放者」沙皇,然而在對外擴張上卻一如其先祖野蠻而貪婪。僅對我國,通過1858年5月的《璦琿條約》、11月的《北京條約》和1864年的《勘份西北界約記》,攫取了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其繼任者亞歷山大三世更是變本加厲,將中亞地區39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變成了沙俄的殖民地,並進一步蠶食了我國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894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此時的俄羅斯帝國已經是江河日下,國內矛盾日益尖銳突出。即使在這樣一種即將面臨崩潰的局勢下,俄羅斯帝國仍然在繼續著對外擴張的步伐。1911年,俄羅斯策動外蒙獨立,入侵中國唐努烏梁海地區。

⑼ 俄羅斯第一次世界大仗

【【【樓主,看了這么多你辛苦了,但絕對有必要推薦此篇】】】
三樓就是從維基網路上直接拉拉下來的,
6樓只是羅嗦了一些故事,沒有回答你的問題
樓上的同志們都是到網上搜索一堆樓主看都看不完的資料,有沒有調理,不累啊?我都望而生畏了。這里通過對歷史課本的總結和事件的羅列給樓主一個清晰的歷史背景。
註:「【】」內的是主題,之後的是擴展解釋和資料補充。
一戰是個復雜的歷史事件,各國利益糾結一團。俄國參與一戰是利益集團間的較量,我在主題里最簡短健全的闡述俄羅斯與各國的糾紛,包括俄國的集團形成,參戰始末。
如果樓主嫌煩,直接看每條的前面就可以連成完整的事件始末。在條例打完以後會附上一戰東線的故事和概況,是關於俄國的。

1.【19世紀末世界基本被列強瓜分完畢,帝國之間較量到達白熱化,各國都希望佔領他國的殖民地資源,俄國和奧匈帝國在巴爾乾地區的爭奪日益加劇,兩國勢不兩立,德國崛起為自身利益挑戰世界秩序】:
19世紀下半期,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在科學技術的推動和企業組織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壟斷階段(帝國主義階段),經濟飛速發展。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生產過剩資本主義列強紛紛加緊尋求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掀起掠奪、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到19世紀末,整個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強瓜分完畢,同時世界連成一個整體。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2.【德國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範法國,為了防範法國、奪取歐洲及世界霸權,德國力圖構築以自己為核心的同盟體系。】: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意志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於是在1870年誘導法國挑起戰端。這場戰爭法國大敗,普魯士大獲全勝,並建立德意志帝國。普魯士定下的和約條件苛刻,法蘭克福條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結果使德法兩國結怨。戰後法國人一直謀求報復德國,推動復仇主義,亦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另一原因。

3.【1879年,德國利用奧匈帝國同俄國的矛盾,和奧匈帝國簽訂同盟條約,這是德國構築同盟體系的第一步】:
巴爾干半島向來都被稱為歐洲火葯庫,當時巴爾干半島各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發生了兩次巴爾干戰爭,並使得奧匈和俄國的沖突加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線。奧匈和俄國的利益沖突源於巴爾干半島,在1878年,在柏林會議上,俄國在保加利亞的勢力大大被奪;而奧匈則在赫塞哥維納、波斯尼亞兩地取得保護權,這令俄國大為驚慌,試圖以支持塞爾維亞以對抗奧地利的擴張。此後,奧匈和俄國的沖突加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一。
4.【1882年,德國又利用義大利同法國爭奪北非殖民地突尼西亞的矛盾,拉攏義大利,德、意、奧締結了針對法俄的《三國同盟條約》】:同盟國就此形成。

5【1892年,法、俄簽訂了《法俄軍事協定草案》,這標志著歐洲大陸的另一個軍事同盟集團的初步形成】:同盟國的壓力促使法俄結盟與之對抗。

6.【英國作為非歐洲大陸國家,為自己經濟政治發展需要,採取平衡政策,不願出現大陸一方有力量過強的局面,同時英國與德國在殖民地爭奪上有很大矛盾】
經濟及工業化發展催促著當時各國政府爭奪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應地及市場。20世紀初帝國主義興起。在俾斯麥時代,鑒於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後來,國內商人勢力興起,便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麥被罷後,德皇認為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實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劃分全球勢力范圍。這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和俄羅斯的既得利益有所沖突,這亦使得兩大陣營的沖突加劇,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發加大。

7.【故英國與法俄結盟,包括俄國在內的同盟國集團形成】:
1904年,英法簽訂了《英法協約》,調整了雙方在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共同對抗德國,1907,《英俄協約》簽訂,調整了雙方在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共同對抗德國,英俄協約的簽訂標志著英法俄三國軍事同盟的最終成立。至此,兩大利益集團形成。歐洲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對峙,使歐洲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下,此時的歐洲還只是處在暗流涌動的角斗階段,沒有出現明目的戰爭。

8.【薩拉熱窩事件爆發,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得到德國的支援後,於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爾維亞。7月30日俄羅斯開始總動員,出兵援助塞爾維亞。】
1914年6月28日,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族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一名參加塞爾維亞恐怖組織「黑手黨」(Black hand)的波斯尼亞學生)槍殺。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得到德國的支援後,於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爾維亞。

9.【接著引發了全面戰爭:一戰】:
俄羅斯出兵援助塞爾維亞後,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接著在8月3日,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國入侵立國時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時。同日,英國考慮到比利時對自己國土安全的重要,又為了確保比利時的中立和維護1839年簽署的《倫敦條約》,於是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向俄國宣戰。8月12日,英國向奧匈宣戰。

【附】:一戰東線故事概況:
俄國動員
1914年7月28日,奧匈因為德國向其開出「空白支票」,因此自信心大增,與塞爾維亞斷交並對其宣戰。俄國則宣布全國總動員,以支援塞爾維亞與奧匈戰斗,這引起德國的不滿(而兩國的惡性關系也埋下了伏線)。8月1日,德國以俄國拒絕停止全國總動員為借口向俄國宣戰,並同時在西線進侵比利時。8月4日,英國因比利時為其自身安全的關鍵,因此對德宣戰。8月6日,奧匈向俄國宣戰。
德俄交戰
俄軍乘德軍在開戰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線之際,在東線向德軍發起進攻。8月下旬,俄軍進入東普魯士,並逼向德國的心臟地帶,德軍被逼從西線調兵回援。德國援軍行動迅速,很快便抵達東線,並於科穆辛森林附近消滅數萬名俄軍,使得東線戰局發展受到德軍控制。9月11日,俄國的第一集團軍再度被擊敗,德軍進逼至俄國境內,俄軍損失共25萬餘人。在南線方面,俄軍開始時在加里西亞和布柯維納屢次擊敗奧匈帝國的軍隊,但德國隨後對奧匈提供支援,結果到12月中旬,東線戰事亦進入膠著狀態。
1915年,德軍因為西線的馬恩河會戰失敗,決定先集中兵力擊潰俄國,逼使俄國停戰,從而結束東線戰事,並且避免繼續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局,東線於是變成主要戰場。1915年5月,德奧聯軍以18個師和2000餘門大炮,分兵兩路進擊俄軍,並計劃將俄軍逼至「波蘭口袋」內殲滅。雙方交戰8個多月,德軍攻佔普熱米什爾、萊姆堡、伊凡哥羅德、華沙、布列斯特、維爾諾及里加,並逼使俄軍撤退至從里加灣到德涅斯特河一線,俄軍共損失170多萬人。德軍雖然大勝,但已方損失亦極大,而且並未消滅俄軍主力,結果無法逼迫俄國投降。而尼古拉二世亦乘機罷免皇叔尼古拉大公的俄軍總司令職位,由沙皇本人親自兼任俄軍總司令並御駕親征,但這並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俄軍的局面。
土耳其參戰
德國為了牽制俄國,於是答應向鄂圖曼土耳其提供一億法郎的貸款,以換取其參戰。於是土耳其於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參戰。並與俄國在高加索發生戰斗。俄軍初時作戰不利,但於1915年1月發動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團軍被殲滅,共損失約7萬多人。
義大利轉投協約國
1915年5月,義大利因為英法答應在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於是投向協約國一方,對同盟國宣戰。同時,聖馬利諾亦派志願軍協助義大利,以及聖馬利諾戰地醫療隊。義大利軍雖然實力較弱,交戰初期即損失近30萬人,但卻成功拖住了奧匈40個師的兵力,緩減了俄法的壓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並出兵30萬,配合德奧聯軍攻擊塞爾維亞,結果同盟國很快便佔領塞爾維亞全境,塞爾維亞政府及軍隊被逼撤退至希臘的科孚島。
俄軍反擊
1916年春,俄國調集3個方面軍共200萬人向德奧聯軍發動反攻,在激戰一輪後,雙方各損失百萬兵力,但俄軍兵力較多,因此逼退德奧聯軍,並乘勝攻進加里西亞東部地區,史稱勃魯希洛夫攻勢(勃魯希洛夫為當時的俄軍總參謀長)。羅馬尼亞亦於該年8月向同盟國宣戰。德奧聯軍於是決定攻取羅馬尼亞,以奪取石油和糧食補給。結果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奧軍隊佔領大部分羅馬尼亞國土。
進攻伊斯坦布爾
主條目:加里波利之戰
協約國軍隊為了解除俄國在高加索被鄂圖曼土耳其牽制的困局,決定聯合進攻鄂圖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爾。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戰爆發。協約國先後有50萬士兵遠渡重洋來到加里波利半島。在近十一個月的戰事後,共約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傷,結果被逼撤退。這場戰役是一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也是當時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
英土戰爭:阿拉伯的勞倫斯
主條目:阿拉伯的勞倫斯
阿拉伯半島十四世紀被土耳其佔領。雖然土耳其也也信奉伊斯蘭教,但是與阿拉伯人並非是同一民族。1916年,阿拉伯發生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起義,英國從埃及派軍支持,英國少校勞倫斯組織游擊隊,擊敗土耳其。阿拉伯半島盛產石油,不過一戰時期尚未被發現。
俄國退出
主條目:1917年俄國革命
俄國本身為農奴制的經濟體系,經不起東線持續的戰事,結果其國內經濟崩潰,工廠倒閉,失業率驟增,軍火補給極度困難,士兵極度厭戰。1916年冬,俄國內部各種矛盾加劇,莫斯科的罷工人數更達至百萬人以上,結果,俄國二月革命在1917年3月8日爆發,令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亞歷山大·克倫斯基領導的臨時政府仍然繼續戰爭,但又再被德奧聯軍擊敗。結果俄國工人及農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儒略歷10月),由布爾什維克領袖列寧領導了一場武裝起義,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共產政府和第一個共產國家。列寧其後與德國簽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OK了~ 樓主,這都是我自己學習整理的,這么多了好辛苦啊~選我的吧,分兒啊~

⑽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土戰爭是第幾次俄土戰爭

是第十一次俄土戰爭。俄土戰爭(俄語:Русско-Турция Война,土耳其語:Rus-Türk Savaşı),是指17-19世紀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干、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目的是結束地跨歐亞非三洲、曾經長達數個世紀的擴張和征服的奧斯曼帝國和其藩屬克里木汗國對俄羅斯的侵略。此外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和土耳其在俄國內戰中的干預通常也被認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戰爭。合並黑海北部沿岸地區,取得黑海出海口。這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需要。
從18世紀下半葉起,俄土戰爭的起因是:圍繞東方問題的國際矛盾尖銳化;土耳其企圖對烏克蘭和黑海沿岸國進行報復,俄羅斯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東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開展的反對興起在亞洲大陸西部、後向歐洲東南部和非洲北部擴張的奧斯曼帝國民族獨立運動的支持,力圖在巴爾干半島和高加索鞏固自己的勢力。
俄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奧地利、英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先後參與其中。戰爭的結果是俄羅斯帝國擴大了疆土,奧斯曼帝國逐漸衰落。
名稱
俄土戰爭
發生時間
17-19世紀
地點
高加索、巴爾干、克里米亞、黑海
參戰方
俄羅斯帝國、奧斯曼帝國
結果
俄羅斯帝國擴大了疆土,奧斯曼帝國逐漸衰落
相關視頻
1.5萬播放|07:47
俄土12次戰爭(4):俄羅斯越打越強,土耳其又失去大片領土
8214播放|23:59
【大國角斗】俄土冤讎錄(下)巴爾干火葯桶小小的巴爾干,緣何成為世界大戰的導火索,這一切還得從三十多年前的「第十次俄土戰爭」說起。在這場戰爭中,一堆小國擺脫了土耳其的統治而獨立,然而之後,問題也隨之而來……V光計劃軍事分享官微博公開課
1.9萬播放|06:39
俄土12次戰爭(2):俄羅斯獲得出海口,土耳其因此丟失大片領土
5327播放|05:38
佩洛西突然竄訪亞美尼亞,在俄羅斯後院點火,俄軍已經自顧不暇
3.5萬播放|03:40
羅曼諾夫王朝支撐的11次俄土戰爭,打了241年究竟在打什麼?(下)
1.4萬播放|06:00
俄土12次戰爭(5):俄土兩國迎來最後一戰,兩大帝國走向滅亡
6599播放|02:20
【世界奇葩戰役】俄土戰爭:因為一口酒引發的戰爭!
6765播放|03:04
波蘭3次遭瓜分被誰滅國,葉帝與彼得誰更厲害?普大帝說歷史而已
1.1萬播放|02:12
戰爭在利比亞打響!25個俄械旅湧向首都,土軍火船到港冒濃煙爆炸
1.1萬播放|05:35
俄土12次戰爭(3):俄羅斯出兵攻打拿破崙,土耳其趁機反攻
查看更多
戰爭背景戰爭經過戰爭結果歷史影響TA說
戰爭背景
奧斯曼帝國(1299~1922)曾經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軍事大帝國。但到了19世紀下半葉已經開始衰落,為了挽救帝國,以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和米德哈特帕夏為首的有識之士展開了一系列救亡運動,進行了民主改革,1875年底,奧斯曼帝國內外形勢迅速惡化。小亞細亞的北部和中部地區發生大飢荒,財政瀕臨崩潰,列強干涉的陰影籠罩全國。在這種形勢下,國內政治斗爭熾熱化。1876年5月30日,阿卜杜·阿齊茲被推翻,另立穆拉德五世為蘇丹。8月31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接替精神錯亂的穆拉德為蘇丹。成了了西方式的資產階級立憲君主政體,但民族矛盾在民主的旗號下蔓延。在黑塞哥維那、波斯尼亞和保加利亞相繼爆發了起義,並很快波及到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這兩個土耳其的藩屬國。土耳其對起義者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但卻未能控制巴爾干西北部局勢的變化,它在巴爾乾的統治開始動搖起來。
1877-1878年俄土戰爭形勢圖
面對這種局勢,歐洲列強中的俄、奧、英三國表示了自己的特別關注。尤其是俄羅斯,它認為,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使自己在巴爾乾地區既丟面子又喪失了威信和影響,它需要尋找一個機會重新回到巴爾干,恢復原有的一切。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想通過控制巴爾干進而控制由地中海進入黑海的咽喉博斯普魯斯海峽,以便打通它謀求已久的在西南方面的唯一出海口。因此,它對土耳其局勢的惡化幸災樂禍,並積極地加以介入。
沙皇政府打著「拯救土耳其帝國壓迫下的基督徒」和「保護斯拉夫兄弟」的旗號,先是通過外交途徑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壓力,但效果並不顯著。它所提出的集體保護斯拉夫人的建議遭到了受奧匈帝國支持的英國的反對。隨後又倡議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保加利亞實行自治,也遭土耳其的拒絕。
土耳其恃仗著英國在背後的支持,力圖在戰場上徹底打敗起義者和在1876年6月30日對土宣戰的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當戰場上的形勢明顯地有利於奧斯曼帝國政府時,俄羅斯就在1877年4月24日正式對土宣戰。5月,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黑山都宣布加入俄方,共同對土耳其作戰。
戰爭地點
多瑙河前線
宣戰之後,俄多瑙河集團軍各部隊即開始向進攻出發地域——多瑙河運動。但由於鐵路運輸落後和河水泛濫,拖延了渡河時間,到6月22日,俄軍多瑙河下游部隊才在加拉茨和布賴洛夫強渡了多瑙河。6月27日至7月2日,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德拉戈米羅夫將軍指揮的步兵第14師以及跟隨其後的集團軍主力在吉姆尼察地區也相繼渡過該河。多瑙河集團軍從西斯托沃地區的登陸場兵分三路展開進攻:西路部隊進攻尼科波爾和普列夫納;東路部隊進攻魯舒克;先頭部隊進攻巴爾干山口。約有7萬人留在戰場接近路作為預備隊。
約瑟夫·弗拉基米羅維奇·古爾科將軍的1.5萬人的先頭部隊急速推進,在7月7日攻佔保加利亞古都圖爾諾沃城,並在7月14日越過巴爾干山脈迅速佔領了希普卡山口,從而打開了通向博斯普魯斯海峽和君士坦丁堡的通道。由於俄軍兵力配置不當和指揮失誤,致使戰期延遲。西路部隊佔領尼科波爾後,未能趕在由維丁出發的奧斯曼·努里帕夏的土軍抵達之前佔領普列夫納,因此,俄多瑙河集團軍的交通線受敵威脅。在軍中的沙皇安全被提高的首要位置,由於不想重演色當悲劇,俄軍大部被迫停頓下來圍攻普列文要塞,俄軍速戰速決的作戰計劃完全被打亂。
俄先頭部隊佔領埃斯基~扎格拉城之後,遭到了從巴爾干半島的門的內哥羅開來的蘇里曼·帕夏指揮的土軍的反擊,於是撤向希普卡。不久,新組建的南路部隊來到這里,該部約有1/3是保加利亞民團。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帝國打過哪些勝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