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現在俄羅斯那麼腐敗
腐敗的根基,是權利的極端集中。。。
發達國家除了有西方民主制度外,另外權利分散制約是關鍵。。
但是為什麼用了西方民主制度的俄羅斯仍然是很腐敗的國家,這要從蘇聯解體開始說起,蘇維埃之所以解體,除了制度僵化,經濟發展停滯,政權腐敗,西方滲透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蘇聯既得利益者主動放棄了蘇維埃政權,在蘇聯解體的時候,曾經進行過民調,70%以上老百姓仍然希望保留蘇維埃,但是既得利益者卻放棄了蘇聯,為什麼呢?!因為蘇聯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把持國家經濟,維持自己統治,他們要建一個能滿足他們的政權。。。 這樣,寡頭出現了。。。 大家可以看下,蘇聯解體後,那些共和國的執政者都是誰,仍然是那些既得利益者。。。。。
所以與其說俄羅斯是一個民主國家,不如說是一個既得利益者操作下的國家。。。
所以我極度反感,希望中國通過蘇聯那樣的變革,來使中國發展的道路,這樣只能讓現在這些既得利益者操作政權,既不會有西方民主,也不會再出現現在這種改革局面。。。
中國只有不斷完善制度和改革才有出路,切不要再讓幾千年來朝代更替,一個皇帝換一個皇帝的事情出現,苦的還是老百姓。。。
說道俄羅斯除了上述原因,用用馬克思說的話,生產力才是王道(自己瞎編的,大概意思就是) 只有發展經濟,老百姓錢袋足了,要求高了,中國的改革才會前進,而俄羅斯雖然最近幾年經濟已經發展,但是實際情況是人均GDP猜達到蘇聯解體時候的水平(仍然比中國高,中國人均6000多美金-2013,低於全球水平) 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沒有一個富裕的社會,怎麼會有廉潔的政權。。
世界上實行類似西方民主的國家有130多個國家,但是發達國家才不足50個。。
所以中國要吸取西方的先進制度,也不能完全採用,走自己的路最適合。。。
Ⅱ 如何看待俄羅斯全境爆發反腐遊行
矛頭直指普京
俄羅斯的腐敗根深蒂固
官僚腐敗已經到根了 所謂的反腐只是由頭
Ⅲ 俄羅斯也是民主政體,多黨執政,為什麼腐敗還那麼嚴重
俄羅斯是1991年12月成立,剛剛社會轉型十多年,從社會主義轉向了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化過程中,公有制變成了私有制,而新的資本主義民主政體,還不完善,受蘇聯時影響頗深,因而腐敗嚴重
Ⅳ 如何看待腐敗現象
世界各國皆有腐敗現象,並且自古有之。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時期,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善,國家對公務人員管理制度還不健全,加上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因此,出現了一些腐敗現象,必須正確看待這些腐敗現象,既不要大驚小怪,也要給與足夠的重視。
腐敗現象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思想根源、社會根源。從歷史根源上分析,我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的流毒沒有根本肅清,官本位思想在人們心中還有很高的地位,封建社會一朝陞官便能發財、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思想還殘留在一部分人思想里,一旦這些人當官,便想方設法搜刮錢財。從思想根源上分析,(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秘書不求人」)我國處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期,改革開放使西方的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流入,加上長期受封建思想影響,造成一部分領導幹部宗旨意識淡薄,權利觀異化,不能正確對待人民賦予的權利,把權力當作為個人、家庭、小集體謀取利益的工具,一旦這些人掌握權力,便造成腐敗。從社會根源來分析,當前我國處於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的時期,國家宏觀調控體系、市場監管體系、對公務人員監督體制還不健全,加上國有企業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給公務人員貪污受賄造成了可乘之機。
分析了腐敗現象產生的原因,要有效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大對貪污賄賂、瀆職等腐敗現象的打擊力度。紀檢監察檢察部門要充分履行職責,對腐敗現象嚴厲打擊,使腐敗行為付出的成本要遠遠高於腐敗行為產生的收益,這樣,公務人員在考慮到腐敗要付出的代價後才能望而卻步。二是加強對領導幹部、國家工作人員思想教育,從思想上築牢腐敗的防線。要繼續深入開展領導幹部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教育活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幹部的頭腦,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和政績觀,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從思想上築牢防線。三是健全各項社會管理制度。完善各項經濟制度,加強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從制度上堵塞腐敗的漏洞。四是建立有效的權力監督制約體系。權力必須加以監督,要逐步完善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構成的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才能有效的防止權力的濫用,有效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只有以上幾方面多管齊下,構築全社會健全有效的監督體系,才能有效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
Ⅳ 俄羅斯現象是什麼
偶然的情況下接觸到「俄羅斯現象」這個詞,對於這個陌生的詞彙感到十分好奇促使我去查找了相關的資料。真正詳盡的解釋卻是不多,最多終於在一位朋友的博客里找到了較為平白點的資料,貼上來吧,大家有興趣就看,沒興趣不勉強。
盡管如此,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出現經濟衰退的原因還是需要分析。那麼,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經濟衰退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分析起來,除了計劃經濟體制內在的種種弊端之外,導致90年代俄羅斯經濟衰退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1.經濟分工與合作體系的破壞。
前蘇聯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中央計劃經濟,並且把經濟分工與合作的范圍延伸到「經互會」組織的所有國家。「經互會」是一個跨國的政治-經濟合作體。在這個跨國合作體中,經濟上也實行了高度的計劃化,「經互會」各國對某一產品的需要往往是在「大家庭」的說詞下由某國的一家或幾家專業化大型企業生產供應的。這樣的國際分工有較高的計劃和協調能力,發揮了跨國計劃經濟體系的最大效率,也有利於改善產品質量,但它卻要求各國保持相同的計劃經濟體制並服從核心國家的指揮調度,並時刻緊密維持著「經互會」國家分工合作體系的完整性。20世紀8、90年代,這一體系突然就瓦解了。自蘇聯轉變成獨聯體後,原來的國內貿易變成了外貿,獨聯體成員國之間出現了國際結算、匯率、海關等貿易障礙;而「華約」和「經互會」解散後,東歐國家為了獲得硬通貨紛紛選擇西歐國家為主要貿易夥伴,申請加入歐盟,參與歐洲經濟一體化,割斷或削弱了與俄羅斯的傳統經濟聯系。這種情況對俄羅斯經濟的打擊是非常慘重的,許多企業突然永久性地失去了大部份銷售對象,而同時卻要在沒有出口的情況下用外匯來購買原料、零配件或急需的專用設備,這當然會導致生產的停頓與產量的下降。據一些經濟學家分析,1991年至1995年間,獨聯體各國的經濟滑坡幅度中約有50%以上是以前的統一經濟空間瓦解的後果。(蘇文:《俄羅斯轉軌啟示錄:評葉利欽時代》,《二十一世紀》(香港),2000年2月號(總第57期)。)萬幸的是,由於建立起了新的更加靈活更加自由的經濟機制,俄羅斯很開就從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中恢復過來,進入了正常發展的軌道。
2.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的滯後。
前蘇聯為了與美國爭霸,把國民經濟變成了一個大兵工廠,經濟結構畸形發展。據美國中央情報局估算,蘇聯與國防有關的產品與服務接近GDP的40%。在蘇聯與美國簽訂核裁軍和常規武器裁軍協議,進而從阿富汗撤軍、實現中蘇和解、解散「華約」以後,蘇軍(俄軍)幾乎完全停止了軍事采購。這樣,大批國營軍工企業不得不由軍品轉產民品,其結構調整不僅非常緩慢,而且相當艱難。這樣,俄羅斯還未享到和平帶來的「紅利」,卻先飽嘗了生產過剩、工人失業和企業倒閉的苦痛,這其中,境況最為不堪的自然是曾經風光一時的「國有」大企業、特別是軍工企業的工人(階級)。
3.分利集團在經濟改革中的消極作用。
在前蘇聯時期「分利集團」便已形成,有的是行業型(如軍工、能源集團、銀行、鐵路系統),有的是地區型,還有的是由中央機關幹部與地方領導人組成的龐大的貪污網路(例如通過操縱棉花的生產、加工、貿易而大獲其利的利益集團)。於是,在俄國的權貴資本主義化過程中,原來隱蔽著的「分利集團」搖身一變就轉化為公開的寡頭金融工業集團。著名學者麥德維傑夫指出:「無論在政權機關中,還是在俄羅斯的大亨中,目前佔大多數的是那些80年代與黨政機關、經濟機關有密切關系的人。」俄羅斯的新聞媒體也直言不諱地說,俄國的暴發戶中,61%的人是靠將國有企業化為私有而致富的,而十分之九的私有企業老闆是過去的社會主義企業領導人。在這種情況下,工廠被以很低的價格賣給了廠長,而「銀行家」們的大多數銀行都是靠政府資金建立起來的。在「分利集團」的強烈反對下,蓋達爾政府所推行的「休克療法」僅持續了半年。1992年7月,俄羅斯議會便推翻了政府的緊縮預算,大幅放鬆銀根,靠大印鈔票來彌補赤字、增加國企補貼,這些飲鴆止渴的措施使得經濟更加困難。本來,價格自由化的目標是實現市場均衡價格,但俄羅斯由於「分利集團」勢力強大,能源與原材料產業都控制在壟斷寡頭手中,他們操縱價格的結果使惡性通貨膨脹愈演愈烈。正如奧爾森所指出的,「分利集團」使全社會採用新技術、新制度(即社會技術)延緩以及在生產情況變化時阻礙重新分配資源,從而降低了經濟增長率。」(曼庫爾·奧爾森:《國家興衰探源——經濟增長、滯脹與社會僵化》,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第71頁。)
4.貿易條件的惡化。
從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世界市場能源價格暴跌,以石油天然氣為主要出口商品的蘇聯(俄羅斯)每年減少幾十億至上百億美元的外匯收入,這對俄羅斯的經濟衰退具有重大影響。事實也是如此,當2000年世界石油價格強烈反彈時,俄羅斯就立即出現了外匯收入激增,財政狀況明顯好轉,並出現了10年來的首次大幅度經濟增長。
5.根深蒂固的舊體制的影響及其造成的幾近崩潰的國民經濟的影響。
始建於30年代的以高度集權為主要特徵的政治經濟體制,在度過了40年代的輝煌之後,到了50年代便弊端盡顯。與其它社會主義國家相比,蘇聯自身建立的這一體制更加完備,改革難度更大,維系時間更長,長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革,一直維持到80年代末,嚴重阻礙了蘇聯的發展。到了1991年蘇聯劇變前夕,蘇聯的國民經濟已經瀕於崩潰,以至於戈爾巴喬夫不得不要求西方緊急援助。
此外,俄羅斯的經濟衰落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集權體制和計劃經濟的消極作用。
在集權體制下,原蘇聯長期大搞與美國的軍備競賽,因而過度重視重工業的發展。特別是赫魯曉夫下台後勃格烈日捏夫長達18年的僵化執政期間,蘇聯社會矛盾重重、腐敗嚴重、農業及輕工業極度落後。戈爾巴喬夫掌權後,調整經濟政策、解除政治高壓、推行政治體制改革,這些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逐漸浮出水面。也就是說,俄羅斯的困難時期,根本上是在集權體制下產生的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果,危機遲早會爆發,「休克療法」的推行,只不過加速了爆發的進程。
計劃經濟不僅遏制了蘇聯國家發展的生機,也閉塞了蘇聯國民的視聽。「休克療法」的基本理念是建立在計劃經濟整體上已經失敗這一認識上的,由於有了這樣的認識,它把自己的目標確立為市場調節。市場是「休克療法」的核心,為了建立真正的、完全的市場經濟,就必須徹底實行私有化。市場是絕對排斥「國有」或「公有」企業的,因為競爭機制對「國有」或「公有」企業不起作用,所以市場與「國有」或「公有」企業是不相容的,使用市場工具的前提是實行全面的私有化。這樣的推理,在邏輯上並沒有錯。並且俄羅斯在實行私有化的過程中採取給所有公民平均發放股權證的辦法,這也是很公平的。那麼,「休克療法」為什麼在俄羅斯推行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呢?原因是俄羅斯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當時大多數俄羅斯民 眾對什麼是市場、什麼是股權證券基本沒有感性認識,更不清楚政府分給他們手中的沒有貨幣價值的股權證券所包含的意義。於是出現了紛紛拋售股權證券的情況。 這種情況必然會導致股權證券在一部分人手中集中。(實事求是地講,這部分人中有的人可能對股權證券的意義略知一、二,多數人則肯定是一竅不通,他們或許只 是「下意識」地感覺到這個東西拿在手中沒有壞處。大家可以聯想中國當初發行企業原始股票的情況:又是宣傳,又是鼓動,領導帶頭,職工分攤,總的是想大家都來買,結果買的人還是不多,買的人還是覺悟高的,大多抱有為「支援特區建設」、「支持改革」「作點犧牲」的想法。現在呢?試想一下,如果在今天的俄羅斯推行休克療法,還會出現這種現象嗎?)
「俄羅斯現象」的政治原因。
有學者把20世紀90年代以來俄羅斯一度出現的政治混亂、經濟衰退以及社會方面的種種問題統稱為「俄羅斯現象」,並認為這是由於蘇聯的改革失敗造成的。事實其實並不是這樣,「俄羅斯現象」確實發生了,但這與改革沒有關系,相反,正是由於社會變革建立起的全新的制度,為徹底消除「俄羅斯現象」提供了制度保證。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俄羅斯現象」的出現呢?回答是:是實行了多年的極權政治。
根據前蘇共中央委員阿爾巴托夫的《蘇聯政治內幕,知情者的見證》一書中提出的觀點,蘇聯的政治可以說是典型的極權政治。
極 權政治是指這樣一種政治狀況:在這種政治制度下,國家的一切資源都被最高統治者所掌握,統治者的統治范圍不僅僅局限於政治、軍事等傳統領域,而且對經濟、 思想、文化、甚至日常生活都要嚴密控制;全體社會成員不但被剝奪一切最基本的權利,而且還必須無條件地參與到統治者的意志中去,根據統治者的意志而工作、 生活甚至死亡,沒有任何個人選擇的餘地;如果拒絕參與或者僅僅是不積極參與(有時甚至是僅僅被懷疑不積極參與)這個意志,就必然要受到迫害甚至鎮壓。有學 者認為,極權主義是亞細亞專制主義藉助現代化統治手段達到的最高形式。
蘇 聯時期實行的是思想控制、輿論一律、壓制言論自由、持異議即是刑事犯罪的政治制度,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成了政權用以維持其壟斷地位的思想化石。官方媒體與教 科書上的說教與現實生活完全脫節,系統地培養並持續地強化說假話和兩面派的社會風氣。在這一僵化的體制下,整個社會完全失去了生機與活力,呈現出一種麻木 狀態。
這樣的極權政治導致了一系列惡果。
①極權政治的結果之一——政府無能。
政府無能被認為是所謂「俄羅斯現象」的最突出表現。
比較政治社會學的理論認為,衡量一個國家機器能力的不是其專制的程度,而是其政府組織的能量、適應力和效力,即政府組織是否足夠強。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專制的國家機器並不等於有效的政府組織;而一個受憲法制約的或「有限的」國家政權,雖然在壓制民眾方面相當「軟」,但卻可能有效地執行自己法定的正常職責和功能。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國家機器是一個矛盾的實體:既強硬又無能,對持不同政見者非常強硬,在經濟與社會管理的決策方面卻毫無作為,隨波逐流,聽憑「分利集團」的擺布。所以,這時的政府是典型的無能政府。
葉利欽時期的俄羅斯政府同樣也是個相當「軟」因而也是相當弱的政府。當葉利欽在與議會的斗爭中占據上風後,實現了權威主義式的相對穩定的統治。但與此同時,他也從一個「闖將」逐漸變成了守成的政客,其政策與行事的價值取向逐漸為既得利益取向所替代。在這一過程中,權威主義下的轉型經濟為權貴資本主義提供了最好的土壤。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俄國建立的不是自由市場經濟體制,而是「半犯罪特性的寡頭統治,這種體制在原蘇聯時期就已基本形成。在蘇共垮台後,它只不過改換了門庭,就像蛇蛻皮一樣」。俄羅斯學者認為:那些金融工業寡頭選擇的是「官僚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官員並不非法佔有國營企業的資本,而是在國營部門內部非法利用所有這一切」;「金融官僚資本並非私有制,而是由私人管理的國家所有制」,這些資本由於國家的民主程度不夠而被官僚控制並用以謀私。由此可見,形成寡頭的必要條件並非私有化過份了,而是民主化不夠。(丁學良,「轉型社會的法與秩序:俄羅斯現象」,鷺江出版社,《清華社會學評論》(廈門),2000年第2期。)
這一時期的蘇聯,政治腐敗導致權貴「分利集團」的興起,而權貴「分利集團」的 強大又進一步導致政府的無能與腐化。由於未形成有規模的反對派組織或運動,蘇聯解體之前的整個時期和解體之後最初的一個時期,執政者同屬相同的權貴集團, 在這樣的時期,國內政治表現出明顯的寡頭政治的特點,而政府則是受利益集團支配的無能的政府。從這些事實中可以看出,政府無能完全是傳統制度的產物,與改 革毫無關系。
這種情況到普京時期才有了根本的改變,不過,如果不是葉利欽時期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根本變革,實現了國家的政治民主化,普京時期的「政治光明」是無法出現的。
②極權政治的結果之二——「分封化」與「犯罪化」。
「俄羅斯現象」還包括「分封化」與「犯罪化」兩種趨勢。
「分封化」主要是指把原來的國有財產通過不那麼明確的非法、但也不怎麼合法的灰色方式,暗暗地轉讓給那些最有權勢的寡頭們,這個轉手過程並非通常理解的私有化或私營化。例如,俄羅斯政府要求由銀行或銀行主持的投資基金來接管龐大的國有企業,但這些銀行家和投資基金的主管們並沒有什麼資產,於是政府特許這些人成立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讓他們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象徵性地對政府付極少的一點錢,用「空手道」就接管了國有企業的資產。
「分封化」的另一表現是,政府把原材料的開采經營權和出口貿易權讓給一些權勢集團來壟斷,這些人則把用俄國自然資源換來的外匯存在國外占為己有。像這種通過出口轉移出去的國有資產,據比較保守的估計每年在250億美元左右,從1991年到1999年至少已經有近2,000億美元流出境外,而同期俄國吸引來的外國投資總額還不及這個大出血數字的十分之一!
對俄國經濟的「犯罪化」,觀察家們的評價是:「在這個世界上,大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俄國一樣,有組織的犯罪和大型工商業相互滲透重疊到這種程度,以致於經常無法分清楚,犯罪行為到何處止,合法正當的生意從何處始。」俄國的國民經濟整體有40%以上被控制在黑道手裡,而在幾個行業(比如銀行界、房地產界和消費品市場)里,黑道更是不容爭議的「龍頭老大」。
分析原因,罪魁還是極權體制。首先,那些最有權勢的寡頭們大多是蘇聯時期掌握資源和國有資產的部門的官員,蘇聯解體的初期,他們利用原有計劃體制崩潰、新的市場制度尚未建立起來的間歇,搖身一變就將「國有」資產化為私有,成為大企業主和財團寡頭。這樣的結果更加說明蘇聯長期實行的所謂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制」的虛偽,因為如果這些財富真的屬於全民,能如此輕易地就為極少數人攫為己有嗎?其次,「分封化」的原因之一是政府把原材料的開采經營權和出口貿易權讓給一些權勢集團來壟斷,這一切只有在政府完全掌控資源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政府完全掌控資源則是標榜「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的極權體制的基本特徵之一。
再說說俄國社會的「犯罪化」。社會的「犯罪化」前提有二,其一,法制的極度衰弱;其二,國民普遍的「野蠻化」。這兩者都是極權制的結果,在極權制下,有人治沒有法治,制度一旦崩潰,法律幾乎是空白,當然犯罪盛行;有資料表明,盡管蘇聯時期對人民進行了長期的「共產主義」教育,但蘇聯解體時,其國民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比沙皇時期還低。所以,國民的「流氓化」和「惡棍化」自然會導致社會普遍的「犯罪化」。
再看中國,中國雖然沒有出現「俄羅斯現象」,但中國的腐敗和「犯罪化」並不比俄國遜色。目前中國的腐敗真有「不盡長江滾滾流」之勢。有的學者把中國現在的腐敗分為四種類型:一是稅收流失型腐敗,二是地下經濟型腐敗,三是公共投資和公共支出型腐敗,四是尋租型腐敗。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和消費者福利損失每年在9,875億至12,570億元之間,佔全國GDP總量的13.2%至16.8%。(胡鞍鋼:《腐敗損失有多大:每年1萬億》,《南方周末》,2001年3月22日。)經濟學家吳敬璉近來一再強調,中國改革的大關還未過,既得利益者已成為深化改革的阻力;要避免滑入法治不行、公權不彰、腐敗蔓延的權貴資本主義的泥坑。(吳敬璉:《改革的大關還沒有過》)如果因為決策無能與政治僵化而使權貴「分利集團」坐大,中國的經濟改革就有可能半途而廢,「俄羅斯現象」很快就會在中國全幕重演,而由於中國的政治改革嚴重滯後,要克服「俄羅斯現象」,消除「俄羅斯現象」發生的原因,會比俄羅斯困難得多。再看「犯罪化」。有學者做過統計,1979年到2003年,中國每萬人刑事案件由5.5件增加至34.1件,增加了6倍,以年均7%的速度遞增,此外,國民道德敗壞、誠信盡失,坑蒙拐騙泛濫,制假販假盛行,更有甚者,官黑勾結、警匪勾結的事也多有發生。所以,盡管我們不用「俄羅斯現象」這樣的概念來描述中國,中國的情況也並不比當初的俄羅斯好多少。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今天的俄羅斯情況已經大為好轉,而中國卻還沒有看到好轉的跡象!
五、到底應該怎樣評價「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由於主張私有制,反對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監管,提倡「絕對的」經濟自由,因而帶來了許多消極後果,其中最大的消極後果莫過於造成了實行「休克療法」的國家一個時期經濟的極度混亂。正因為如此,批評「休克療法」的大有人在,其中不乏重量級人物,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前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就是其中之一。
斯蒂格利茨1998年年初在聯合國大學發表榮譽性年度演講中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意見與建議,他的意見與建議基本是反「休克療法」的,其主要內容有:①私有化和金融貿易自由化對制定宏觀經濟政策來說並不是目的,而只是促使市場更加有效率和活力的一種手段,而且這種手段必須與監管的競爭政策相結合。在這里,「關鍵不在於是否私有化或自由化,而在於必須建立一個監管的框架,使金融系統有效地運行,促進宏觀經濟穩定」。②如果不建立一個有競爭的市場,就不可能得到金融貿易自由化的好處。「私人壟斷而無競爭對手,效率同樣不高,也不會有創新。」③「政策應當成為市場的補充,採取行動使市場運行得更好,糾正市場的失效。」④政府有必要應用更多的政策工具實現「更廣泛的目標」,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只不過是成功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相對來說比較狹窄」的目標。所謂「更廣泛的目標」,也就是「將發展和改造社會作為其核心目標」,包括提高生活水平,實現「持續發展」、「均衡發展」、「民主發展」,使所有社會集團都分享發展的成果。這些意見和建議中有幾個關鍵詞:監管、政策、政府、平等,其矛頭,直指「休克療法」所倡導的自由、市場、取消監管和去政府化。
斯蒂格利茨對「休克療法」不滿意,還因為「休克療法」過於注重了對產權的私有化改造,而忽略了公平競爭,在他看來,提倡公平競爭比改革所有制更重要。斯蒂格利茨具有一定代表性。
應該承認,斯蒂格利茨確實准確地抓住了「休克療法」的不足,他提出的意見也很有建設性。我在這里要說的只是,第一,「休克療法」只不過是應付危機的臨時措施,是一種應急方案,從來也沒有人把它作為一種長久政策來堅持;第二,「休克療法」也有成功的實例;第三,任何一個國家在制度轉軌、新舊社會交替的過程中都難免出現某種程度的混亂,所不同的只是混亂持續的時間和混亂的程度。一般說來,舊的社會形態越落後、越頑固,轉型就越困難,交替過程更長,混亂持續的時間更久,亂的程度更深。
這樣來認識「休克療法」,似乎更合適一些。
Ⅵ 俄羅斯真的像傳說中那麼腐敗嗎
財產公示有個P用- -。想作假就做了。
福利制度?高稅收當然高福利,俄羅斯少。想實現全民醫療教育免費也不難。你覺得中國稅收高嗎,我覺得跟西歐比已經很低了。
我在黑龍江省東寧縣,這里與俄羅斯接壤。母親就是搞中俄貿易的,父親是軍官。我雖然沒去過俄羅斯,但聽父母說也了解了不少。
首先,老百姓活的並不滋潤,老百姓的工資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和我父親同一軍銜的俄羅斯軍官工資近乎是我父親的二倍,但是!他們的物價,近乎是我們的三倍。
(這里我想說一下為什麼物價高,俄羅斯人的經商理念和我們不同,我們是薄利多銷,俄羅斯人就是:你愛買不買,只要我東西好,總有人買我的東西。一次,家裡人和俄羅斯朋友聊天,聊到這個,他說我們中國人太憨了,咱們賣三件的利潤等於他們賣一件的利潤= =。俄羅斯的價格不論是糧食,或者是奢侈品,都這樣。)
每年都會有不少俄羅斯的人來中國購物,買一堆日用品,因為便宜。
再說腐敗,也許有些俄羅斯人並不想涉入腐敗的政壇。但現實不允許。太多的黑幫控制了經濟和政要。
(舉個例子,母親做貿易的時候,利潤分成是黑道老大,母親,L先生,各站三成。起初老大不知道利潤有多少,每次派小弟過來拿,有一次他來公司後看到利潤這么多,心裡就癢癢,跟我母親聊了半天,就是一個勁誇我母親能幹,一人能頂二人用,想踢出去那個L先生,利潤和母親對半分。母親起初只是呵呵應付,過了一月,L先生回俄國的時候簽證批不下來,這時候母親才知道,老大動手了,只要他不準,簽證就批不下去。你想想這TM有多黑暗。後來還是連蒙帶騙的讓老大給他發了簽證。)
你只要想在俄羅斯經商,白道黑道都要有人。否則你做不大。舉個例子,你貨物發出去,找人要錢,人家欺負你是中國人,給你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貨款你都不能說啥。(我母親最初就是這么被欺負的)後來做大了,不能給少,他們就耍無賴,這時候就得讓黑道出面要錢,不給就得象徵性的砸點或者恐嚇。經商免不了跟白道打交道,他們也不是好玩意。給錢就睜眼閉眼給你個方便照顧照顧你,不給錢就找你事。
現在你懂了嗎,天朝也不錯了,知足吧朋友!
Ⅶ 如何看待現在的俄羅斯
俄羅斯現在在「梅普組合」的領導下日益發展,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陰影中逐漸走出。俄羅斯因受東正教和多神教的影響,故其民族性格難免出現搖擺和偏移。俄羅斯正如國徽雙頭鷹一樣,在東西方兩大陣營中徘徊。
俄羅斯只能是一個獨立的板塊,它既不會加入北約組織,也不會融入歐盟,因為正如其外長所言:俄羅斯要獨立自主地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積極發揮作用。俄羅斯擁有的「堡壘意識」和所謂的大國心態,使俄羅斯不可能成為美國的小夥伴。俄羅斯將成為一個「極」,早晚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Ⅷ 俄羅斯為何難以遏制腐敗的根源
因為俄羅斯是財團控制的財團,容易滋生腐敗。
Ⅸ 為什麼有人說俄羅斯的腐敗之症已「病入骨髓」
2014年12月11日,在俄羅斯曾上映過一部電影《危樓愚夫》,主要講水管工迪馬·尼基丁為拯救一棟危樓中800多人的生命,與俄羅斯整個腐敗官僚體制進行對抗的故事。
自此,俄羅斯的腐敗問題再次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其實,對於俄羅斯的腐敗問題,普京也曾多次公開表示:「解決腐敗問題不成功。」例如:2007年12月12日,美國《時代》周刊記者問普京:「俄腐敗蔓延,這是您的一個障礙嗎?」普京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解決得不成功,也未能控制住局勢。」
2008年,俄羅斯政府的清廉指數,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47位,遠遠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可見,俄羅斯的腐敗問題有多嚴重,俄羅斯的反腐力度有多弱。
那麼,俄羅斯的腐敗主因究竟是什麼,民眾又是如何看待的,是否已經「病入骨髓」呢?
從俄羅斯的腐敗現狀,看腐敗之症是否已「病入骨髓」對於俄羅斯社會存在的腐敗問題,許多留學生曾在網上吐槽,腐敗一定要佔一個。因為,無論是在警察、公務員,還是學校的教職工,甚至消防員、醫生等群體中,腐敗都很明顯,可以說腐敗是無處不在。
警察腐敗
據俄羅斯Лучшее за(最好的一天)網站2019年3月4 日消息,檢察機關從腐敗警官家中搜出的贓款高達90億盧布(約1.5億美元)。
同時,還有許多留學生在網上留言,來俄羅斯這么多年,覺得警察最壞,其次才是流氓小偷……
也就是,只要官員忠於他,他就可以放縱官員的不良行為。例如,克麥羅沃州州長存在嚴重的腐敗問題,並遭到了許多老百姓的舉報。但是,該州長屬於普京的嫡系分子,於是他以該州長屬超期服役為名,讓其主動下台,而對其腐敗的問題並不予以追究。
還有因腐敗問題被免職的前國防部部長謝爾久科夫,是原總理的女婿,也是普京的嫡系親信。雖然被免職了,但一轉身又成了總統的顧問。
顯然,在腐敗問題上,普京連自己身邊人的腐敗問題都管不好,又如何能管好其他官員的腐敗問題呢。
以此來看,似乎俄羅斯的腐敗之症已處於惡性循環的狀態,還真有點「病入骨髓」的感覺。
從俄羅斯民眾對待腐敗的態度,看腐敗之症是否已「病入骨髓」清華大學國關學院曾經在俄羅斯街頭做過一些問卷調查,樣本量都在1500以上,樣本對象包括各大中小城市以及農村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問題是:你願意生活在哪個時代,為什麼?這個時代各有什麼特點?你認為最腐敗的是哪個時代?國家最強大,跟美國最能抗衡的是哪個時代?
調查結果顯示:最能抗衡美國的是斯大林時代,最腐敗的是葉利欽和普京時代,但最願意生活的也是普京時代。
民眾的理由是,雖然生活在強大的國家會有榮譽感,但他們更看重個人有沒有發展空間、經濟上有沒有發展空間、政治上有沒有發展空間的時代,而相對普京時代的個人則有比較充分的發展空間。
同時,對於俄羅斯的腐敗,國外媒體評價相對比較多,而當地民眾的評價和關注卻都很少。就算影片《危樓愚夫》曾一度引起了民眾的興趣,但結果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
這也說明,俄羅斯民眾對腐敗問題有自己的獨特認識。不過,從這點來看,似乎俄羅斯的腐敗之症還達不到「病入骨髓」的程度。
Ⅹ 為什麼俄羅斯腐敗,俄羅斯人還愛國
國家跟政府是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