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國發射了哪些探索火星的宇宙飛船
要證明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唯一途徑就是從火星上直接取回樣本進行研究。目前美俄等國正在制定雄心勃勃的進軍火星計劃。據悉,在今後兩年內,地球將向火星派出四位使者。
第一位使者是美國的「火星全球觀測者」號宇宙飛船。它計劃於今年11月離開地球,經過十個月的旅行抵達繞火星飛行的軌道。它將繪制火星地形圖、分析火星大氣成份和記錄火星天氣變化情況等。
第二位使者是俄羅斯的「火星96號」。它也計劃於今年11月離開地球,約十個月後抵達火星。「火星96」到達火星後,與質子號火箭脫離,分裂為三部分。一部分留在軌道上拍攝火星表面,考察火星大氣層的成分和溫度,其餘兩部分降落到火星上。俄羅斯科學家根據俄羅斯和美國以往的經驗,首次研究成功由兩個考察站和兩個輸入器組成的降落裝置。過去的降落裝置有數百公斤,而現在的裝置在重量上只不過是個「小巫」,它以時速80公里的速度直落火星,與火星接觸的瞬間,氣體緩沖器迅速充氣,每個降落裝置又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轉動整套科研儀器,考察火星的表面和大氣。而炸彈式針入器則扎入火星地下6--9米深處,扎入的深度取決於岩石的硬度。針和器有一人多高,頭尖,頭部由超硬度材料組成,裝有高靈敏度和高精度儀表。針入器的主要任務是,確定土壤的成分、物理機械性能和磁性以及火星上的地震情況等等。
第三位使者是美國的「火星探路者」號,它計劃於今年12月出發,明年7月4日在火星平原阿瑞斯谷地著陸。它將釋放出一個機器人以收集火星表面樣品,該飛船還將利用一輛火星越野車考察火星表面上一條乾涸的河溝,以收集火星原始微生物或原始微生物化石。據悉,這種由美俄共同研製的火星車重量為137公斤,安裝有6個輪子,配備有一個衛星天線和大量的感測器。「火星探路者」號將攜帶有關火星的豐富信息於2005年返回地球。
第四位使者是美國的「火星全球觀測者2號」,它將於1998年離開地球並計劃在火星南極表面著陸,它將用機械手挖出一條深溝,以測量火星土壤的硬度和尋找水源。
此外,俄羅斯還決定在1998年再向火星發射一艘名為「火星98」的探測飛船,日本也決定於同一年發射名為「行星-B」的火星探測飛船。
如果利用載人飛船探測火星,單美國在今後30年就需要花費4000億美元的巨額開銷,所以柯林頓政府決定放棄前總統布希對載人飛行所做的承諾,而採用比較省錢的不載人探測器取回樣本的方式。
但是科學家們並沒有因此放棄對載人飛行的研究,而正在制定載人飛船火星探測計劃。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意義重大,因為不管火星環境是否適合人類居住,都將為人類以後的深層探測活動提供極其寶貴的經驗。
② 顛覆人類對太空認知的行星際探測器有幾多我來告訴你
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太空探測器約有170~180艘(不包括地球軌道衛星)。
現在還在太空運行或者外星地面工作的探測器約有10來艘。
這些探測器中,有約70艘月球探測器,這里就不介紹了,說說100來個左右的行星探測器情況。
具體說來,上世紀從60年代開始,美蘇就展開了對太空 探索 的競爭,除了月球,就是對金星展開密集 探索 。
上世紀發射到金星的探測器有30餘艘,其中美國發射約14艘,前蘇聯發射了約16艘,這些探測器除開始部分失敗外,大部分成功。前蘇聯還在金星上進行過4次軟著陸,均獲成功。由於金星上極端惡劣的條件,探測器最長只工作了110分鍾就報廢了。
本世紀發射到金星的探測器有2艘,即日本1艘,歐洲1艘。
通過大量的金星探測,人類已經對金星有了很多的了解。那裡有濃密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有幾十公里厚的濃硫酸雲,地表大氣壓強達到地球海平面的90多倍,溫度470度左右,電閃雷鳴中下著濃硫酸雨,赤道風速達到110米/秒,還有火山熔岩奔流。因此說金星是一個地獄一點也不誇張,至少憑目前人類的能力無法開發利用那裡的資源。
火星的探測也是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初,至今已經發射了約50個探測器,其中前蘇聯發射了20艘左右,無一成功,美國發射了30艘左右,絕大部分成功。
火星距離地球最近距離比金星多了約1500萬公里,就是這點差距,難倒了一堆英雄漢。
前蘇聯上世紀80年代末解體前後就停止了火星探測,俄羅斯在1996年和2011年分別發射了兩艘火星探測器,都失敗了。中國搭載俄羅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前往的「螢火一號」也因此失敗。
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一直沒有間斷,本世紀還發射了至少8艘探測器。從上世紀末開始,探測器多次在火星著陸,還釋放了至少4輛火星車,它們是索傑納號、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這些火星車有的在火星上孤獨的工作了十幾年,機遇號和好奇號至今還在堅守著崗位。
本世紀發射火星探測器的還有歐洲航天局和印度,前者部分成功,後者成功。
現在人類對火星的了解已經相當豐富,在某種意義上,人類已經把火星內定為第一個地外殖民地, 探索 、改造計劃都在醞釀和實施,載人登陸已經指日可待。
自從載人登月成功後,空間 探索 幾乎就成了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獨角戲,他們先後發射了十幾艘探測器前往太陽系所有的行星,探測比較多的是木星和土星,現在已經完成了行星探測全覆蓋,還探測了行星軌道外的冥王星和柯伊伯帶小行星。
先驅者10號、11號: 這兩個姊妹探測器分別於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4月6日發射,他們是最早研究木星和太陽系空間的探測器,先驅者10號除了研究木星,還飛躍海王星軌道。這兩個姊妹探測器完成探測任務後,就分道揚鑣,朝著相反的方嚮往太陽系以外飛去,早就與人類失去聯系。它們身上都攜帶者刻有地球和人類信息的鍍金鋁板名片,作為人類使者,踏往尋找人類知音的漫漫征途。
旅行者1號、2號: 這兩個姊妹探測器分別於1977年9月5日和1977年8月20日發射升空,看起來旅行者1號較旅行者2號發射還要晚一些,但由於1號被設計發射進了更快的軌道,所以途中超過了2號先行到達木星和土星。
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上攜帶著一個鍍金光碟和金剛石唱針,在太空環境10億年後還能音質如新,裡面含有更多的太陽系和人類信息,有照片和音樂,其中也有不少中國人的信息。
前面所說的4艘探測器現在都從不同的方向飛往太陽系外,飛得最遠的是旅行者1號,距離我們已經有217億公里,在17000年後將飛出奧爾特雲帶(被視為太陽系邊緣),76000年後將會掠過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半人馬座a星系統。
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 1989年8月18日發射,繞木星飛行了34圈,發現了木星幾個衛星有地下海洋和火山爆發,探測收集了木星大氣層大量資料,在超期服役6年後,於2003年9月21日以壯烈墜毀到木星大氣層的方式,結束了其14年的太空 探索 生涯。這是人類首艘探測器在地球以外的天體實施可控墜毀。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 2011年8月5日發射,這艘探測器打破了歐洲航天局創造的依靠太陽能飛行7.91億公里的紀錄,創造了人類利用太陽能飛行最遠的紀錄;而且朱諾號還是利用木星的巨大引力成為當時運行速度最快的飛船,時速達到26.5萬公里(秒速73.6公里)。
這個探測器更豐富的了解了木星,設計任務在2017年全部結束,現在還在木星軌道飛行,預計在2022年與伽利略號同樣的命運結束它的生命。
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 1997年10月15日發射升空,是有17個國家參加的大型合作項目,探測器重達6.4噸,直徑3米,高7米。上面搭載的惠更斯探測器成功降落在土衛六(泰坦星)上,是人類第一艘在地外行星衛星上降落的探測器。
這是一艘迄今為止人類發射最大最重的無人行星探測器,如用只靠火箭使它達到抵達土星的速度,需要攜帶70噸的燃料,現代的航天技術還不可能攜帶這么多的燃料。由此,卡西尼利用了地球、金星、太陽、木星的引力多次加速,達到每秒30公里的速度,經過6年8個月35億公里行程,於2004年7月1日按計劃抵達了土星軌道。
卡西尼號繞土星飛行了76周,並近距離接觸了土星以及諸多衛星,還冒險多次穿越土星環,獲取了大量資料,因燃料耗盡於2017年9月15日受控墜入土星大氣層,以絢麗的火花結束了自己20年的 探索 生涯。
新地平線號探測器: 2006年1月19日發射升空,也有翻譯成「新視野號」的。是人類首艘探測太陽系最遠行星軌道以外矮行星的探測器。冥王星原來屬於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但於2006年被國際天文學會投票排除出行星隊伍,歸入矮行星行列。一部分科學家對冥王星的遭遇耿耿於懷,新地平線號任務的主持者,NASA科學家艾倫·史騰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新地平線號光臨冥王星,也算是讓它享受了一把行星待遇。
這艘探測器被認為是當時發射速度達到最快的探測器,剛脫離火箭時的速度就達到了16公里/秒。這艘探測器一路飛掠火星、探測木星、穿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軌道,為節省體力(電力消耗),一路睡了(休眠)1873天,於2014年12月8日被成功喚醒。
2015年7月14日,新地平線號近距離飛掠冥王星和卡戎(冥衛一),最近距離分別為13695公里和29473公里,測得冥王星准確直徑為2370公里,卡戎准確直徑約1208公里,而且通過拍照和探測,獲得了冥王星和卡戎的大量前所未知的資料,傳回地球。
然後新地平線號將深入柯伊伯小行星密集帶,下一個探測目標是編號為2014 MU69的柯依伯帶小行星。在未來十幾年的時間里,這艘探測器都會在柯伊伯帶穿梭,在2029年向太陽系外飛去,成為人類第五位派出太陽系的機器使者。新地平線號除了帶有若幹探測儀器,還有冥王星發現人克萊德·湯博的部分骨灰、美國國旗、一張CD,CD上刻有曾在「飛向冥王星」網站上將近45萬簽名的網友姓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幾艘著名的探測器,還有幾艘也必須交代一下。一艘是2018年NASA發射了首艘 恆星探測器「帕克號」 ,飛向太陽日冕層,近距離撫摸太陽的「胡須」,開創了研究恆星的新紀元。這艘探測器將最近在距離太陽表面650萬公里的日冕層里撫摸太陽,屆時將經歷1400多攝氏度的高溫,並依靠太陽引力將自己加速到200公里/每秒,成為人類製造運行速度最快的無人探測器。
另外日本先後發射了 「隼鳥號」和「隼鳥2號」探測器 ,它們在太空飛行若干年,飛了幾十億公里,分別在長度540米的「系川」、直徑約900米的「龍宮」兩顆小行星上著陸,取回它們的岩土樣品進行分析。其中隼鳥號於2005年發射升空,於2010年成功取回樣品;「隼鳥2號」2014年12月發射升空,今年2月已經降落「龍宮」取得樣品,預計2020年將樣品帶回地球。
還有歐洲航天局2004年3月2日發射的 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 ,在太空追了10年,飛行67億公里,於2014年11月13日追上了這顆僅4公里直徑的67P彗星,釋放了「菲萊」登陸器成功登陸,進行彗星物質分析。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太陽系形成早期的一些狀況。這顆探測器在與67P彗星同步飛行近2年後,於2016年9月30日撞向67P,結束了自己14年半的太空孤獨之旅。
現在依然在太空或目標星球上工作的探測器有去年NASA發射的火星內部探測器 洞察號、新地平線號、朱諾號、隼鳥2號、帕克號等, 還有 2輛火星車 在工作,4艘已經向太陽系外飛去,其中 先驅者10號、11號 已經失去聯系, 旅行者1號、2號 還有信息發回,已經失去控制,自主慣性飛行。
如果要算上月球, 中國的嫦娥4號 也還在工作中。
以上這些探測器未註明發射國別的,除了個別(如卡西尼號、洞察號)由多國合作但以NASA為主製造發射以外,基本都是NASA獨立完成。
這些探測器就像神話中的孫悟空,用他的火眼金睛洞察著千奇百怪的地外世界。
這些探測器對太陽系的成功探測,加上哈勃太空望遠鏡等對宇宙遙遠星系的觀測,完全顛覆了人類對地外空間的了解,這種了解已經超越了人類幾千年 歷史 的千百萬倍,使人類走向太空夢向從過去的遙不可及漸漸變成了現實。
③ 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有哪些
截至2020年,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有:美國、前蘇聯(俄羅斯)、日本、印度、中國、阿聯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地區有:歐空局。成功18次,成功率不足40%,其中著陸任務17次,成功8次,成功率不足50%。
截至2020年,在全球發射的47個火星探測器里邊,美國以22個和前蘇聯(俄羅斯)20個承包了其中的42個。美國有5次成功實現火星軟著陸並傳回了大量的數據。
前蘇聯(俄羅斯)還沒有實現完全意義的軟著陸,前蘇聯1971年發射的「火星3號」著陸後因為遇見火星沙塵暴只工作了20秒便失聯,沒有傳回任何有效數據。
日本曾經在1998年7月3日發射過火星探測器,但由於技術故障,探測器在茫茫太空飛行了5年後被放棄,此後再沒嘗試。
歐空局曾經在2003年以及2016年用俄羅斯火箭發射過兩次,兩次都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但軟著陸時出現意外。
印度曾經在2013年10月5發射過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在美國的幫助下,曼加里安號於2014年9月24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這是印度第一次對火星進行探測就取得了圓滿成功。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曾經在2011年搭載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升空,但未能成功入軌。
發射升空的阿聯酋火星探測器,是用日本的火箭發射的。
④ 俄羅斯東方號(Vostok)系列運載火箭它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包括哪些
俄羅斯東方號(Vostok)系列運載火箭是世界上第一種載人航天運載工具,它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月球探測器,第一顆金星探測器,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艘無人載貨飛船進步號等。它也是世界上發射次數最多的運載火箭系列。其中聯盟號是東方號的一個子系列,主要發射聯盟號載人飛船、進步號載貨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