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為什麼自稱是第三羅馬帝國
在十四世紀俄羅斯大公娶了東羅馬帝國的末代公主俄羅斯大公被賜為沙皇的稱號沙皇的意思就是凱撒。
隨後東羅馬帝國滅亡,前兩個羅馬以經滅亡了所以俄羅斯自稱為第三個羅馬帝國,以羅馬帝國的徽章雙頭鷹作為國徽,在彼得大帝以前俄羅斯人有非常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就是因為俄羅斯是第三個羅馬帝國。
㈡ 俄羅斯古代的時候叫什麼名字
俄羅斯歷史始於歐洲的東斯拉夫民族,聚集區域自公元3世紀至8世紀逐漸擴大。在9世紀,北歐瑞典維京人的一支流浪部落——瓦良格人受到當地古羅斯人的邀請,建立基輔羅斯並讓這個地區完成歐洲化封建制度。公元988年,國家選擇拜占庭帝國所信仰的東正教作為唯一國教,由此開始,拜占庭文化與古羅斯文化的融合成為今日的東斯拉夫文化。13世紀,基輔羅斯被蒙古人逐一擊破,解體為眾多小公國,並均被金帳汗國收為朝貢國。14世紀開始,以莫斯科城為中心的區塊逐漸崛起,取代了烏克蘭境內的基輔,最終匯聚成為統一羅斯諸國的中心力量;15世紀,莫斯科大公國成功擊敗金帳汗國並從其獨立,還成長為基輔羅斯文化和政治的繼承者。自16世紀起,伊萬四世自稱沙皇,並自詡「第三羅馬」。到了18世紀,俄羅斯沙皇國通過征服、吞並和探索而擴張,征服了大部分西伯利亞領土,彼得一世通過西方化改革,稱帝並遵照西歐叫法改稱俄羅斯帝國,帝俄在女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國,疆域最大曾自中歐的波蘭連綿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㈢ 俄羅斯的歷史上經歷了幾大王朝,誰知道是哪幾個啊
歷史俄羅斯歷史始於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基輔羅斯6世紀,東斯拉夫人逐漸向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等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蒙古軍隊佔領,建立欽察汗國。莫斯科大公國莫斯科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擴張歷史中世紀後期俄羅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帝國,並從15世紀起開始向亞洲擴張。在歷代沙皇的領導下,俄羅斯帝國在18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成為歐洲列強之一,並從(中國)清朝掠奪了58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外東北、庫頁島和新疆西部。然而20世紀初開始,俄國的實力開始下降,人民也對現狀日漸不滿。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在軍事上的慘敗以及之後的內戰,十月革命終於在1917年爆發。羅曼諾夫王朝1605年,戈杜諾夫突然死亡,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1613年貴族們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這個王朝經歷了18個沙皇的統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俄羅斯帝國17世紀時,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迅速,而俄國農奴制度還在盛行。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團赴西歐考察,自己也化名隨團出訪,回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羅斯的實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羅斯為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領土空前膨脹,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期」。臨時政府資產階級二月革命後,由克倫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會革命黨、立憲民主黨人控制,組成了俄羅斯臨時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黨和支持列寧、里昂·托洛茨基的共產黨的兩面攻擊,政府對兩種反對勢力均採取嚴厲鎮壓政策。該政府統治期間行政腐敗,經濟崩潰,仍參加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不得人心,最後在1917年俄歷十月被布爾什維克革命推翻,克倫斯基出逃國外,一些領導人被捕或出逃。俄國內戰之後,布爾什維克取得政權,說明人民政權才是民主的與自由的政權。蘇聯時期
㈣ 俄羅斯歷史上共有哪幾個王朝
俄國歷史上的幾個時代。留里克王朝(862-1598);大動亂時期(1598-1613);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蘇維埃時期(1917-1991);新俄羅斯(1991年以後)。
㈤ 沙俄由哪幾個國家組成
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俄羅斯、沙俄、沙皇俄國或帝俄,別稱第三羅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為皇帝後,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
俄羅斯帝國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
俄羅斯帝國是歐洲傳統強國和當時世界列強之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才顯現出俄國農奴制度的弊端,導致俄羅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工業化相對落後於其他歐洲強國。
區域位置:
俄羅斯帝國地跨歐亞兩大洲(1799~1856年間一度在北美阿拉斯加建立了殖民地),面積達到2288萬平方公里(1914年),略小於北美洲,遠大於南美洲,是當時世界上面積第二大國,僅次於大英帝國。
氣候特徵:
俄國絕大多數地區都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僅山地部分為高原氣候、北部北冰洋沿岸為寒帶氣候。
宗教信仰:
俄羅斯帝國的國教是俄羅斯東正教,沙皇是其領袖,同時還保有最高保護者的稱號。
㈥ 俄羅斯帝國的介紹
俄羅斯帝國(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簡稱為沙皇俄國、沙俄或帝俄,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後,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家族統治。1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俄羅斯帝國」真正誕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諾夫哥羅德共和國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據另一個角度來看,長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後已經帝國的當代俄語單詞。也許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稱帝是為了讓歐洲承認俄羅斯作為一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17世紀俄羅斯的擴張,最終導致在17世紀中葉,俄羅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亞之後,俄羅斯的領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戰爭(1654—1667年)之後的左岸烏克蘭;這個標志著俄羅斯帝國的成立。2俄羅斯帝國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紀後期的歐洲相繼進行工業革命時沒有緊隨時代的步伐,導致經濟實力在20世紀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時代遠不及其它歐洲幾大國。1914年8月,政局動盪不定的俄羅斯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在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成立,但同年就被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推翻,被蘇俄(蘇維埃俄國)取代。
㈦ 俄羅斯歷史東征西討
你說錯了,蒙古人消滅了俄國。當時俄國很弱小,還是個城邦式的公國,畢竟嚴寒的天氣對古代人來說,嚴重製約了經濟和人口的發展。蒙古人佔領了俄羅斯公國,在那設立了個皇族的兒子當汗王。但是後來元朝崩潰後,各地的汗國也紛紛瓦解,俄羅斯也獨立了。
但是蒙古人沒有從那裡撤出來,他們就是後來回歸的土爾副特部,後來一部分回歸了中國,一副本就還盤踞在車臣,繼續和俄羅斯民族對抗。這也是為什麼車臣問題很復雜的原因。
俄羅斯人當時是孫子裝的好,投降的快,果然識實務。委曲求全的民族現在都活下來了,死硬到底的民族很多都被蒙古人滅絕了,比如說黨項和中亞各族。
蒙古帝國是成吉思汗在1206年建立的帝國。
經過成吉思汗本人和他的兒孫的東征西討,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陸地連續領土幅員最廣闊的帝國。如果包括跨海的殖民地,蒙古帝國的面積僅次於20世紀的大英帝國。
蒙古帝國通常被認為創建於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上各部落,稱成吉思汗的1206年,結束於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1368年。不過蒙古帝國其實早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時各汗國就已經事實上獨立而分裂了,之後元朝和四大汗國開始各自為政。
成吉思汗時期 蒙古人是鮮卑人的後代。唐朝之後,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
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臣服於遼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及蒙古勢力的逐漸強盛,蒙古不再向金朝進貢。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 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西夏。
1211年蒙古鐵騎進攻金朝,並佔領中都。1218年,蒙古大軍滅掉西遼政權。
1219年至1222年,成吉思汗進攻花剌子模(今烏茲別克、土庫曼一帶),攻佔多個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統治者摩訶末素丹逃至裏海孤島病死。
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繼續西進,在現烏克蘭戰勝基輔大公,後撤軍。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征西夏,次年西夏末代國王投降。
1227年成吉思汗在賀蘭山病死。當時的蒙古帝國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東北、和華北的一部分,和中亞、西亞大部。
成吉思汗之後的擴張 歐洲 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台繼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俄羅斯,攻佔莫斯科等城市。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攻佔基輔。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附近受阻於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
1242年窩闊台的死訊傳來,拔都率軍東歸爭奪汗位的繼承。這是蒙古大軍所到最西的地方。
中東 窩闊台之後經過貴由的短暫統治,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位。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
1258年,西征軍攻佔巴格達。1259年旭烈兀征敘利亞,1260年攻克大馬士革。
當年蒙哥在進攻南宋時於四川戰死。旭烈兀回師爭位,之後留下的少量蒙古軍隊在大馬士革戰敗於埃及。
埃及佔領敘利亞全境,並使得蒙古帝國無法延伸到非洲。 東亞 窩闊台時,1230年至1234年,蒙古滅金。
窩闊台之後,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時,蒙哥於1258年率三路大軍攻打南宋。1259年蒙哥在四川合州的釣魚城久攻不下,在一次戰斗中中箭而亡(一說病死)。
正在進攻湖北鄂州的蒙哥的弟弟忽必烈遂班師,自稱大汗。在戰勝也自稱大汗的弟弟阿裡布哥之後,1267年忽必烈定都中都,後改稱大都。
1271年改國號為「元」,是為元朝的開始。1267年至1279年,經過對南宋多年的征戰,元軍終於滅宋。
蒙元軍隊於1257年、1285年和1287年曾三度佔領越南北部的地區,即當時的大越。大越與其宿敵占婆(越南南方的印度教政權)聯合擊退了入侵軍。
1287年元軍攻入緬甸北部的蒲甘王國,之後在1303年又退出該地區。元軍於1292年至1293年對爪哇發動的海上遠征也無功而返。
1274年和1281年,忽必烈兩次試圖入侵日本,但由於台風而失敗。也有研究說當時元軍在高麗和山東建造的艦隊所用船型是內河船,所以經不起海上的風浪。
日本人認為台風是天神對日本的保佑,於是有神風一說。 四大汗國 忽必烈遷都大都(現北京)之後,支持阿裡布哥的窩闊台汗國拒絕歸附忽必烈而獨立。
察合台汗國被忽必烈、阿裡布哥、窩闊台汗國等勢力多次爭奪。這兩個汗國位於新疆、中亞一帶。
欽察汗國為拔都所創,位於現在的保加利亞、俄羅斯聯邦的歐洲部分、北高加索、和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羅斯諸公國為其藩屬國。伊利汗國為旭烈兀所創,包括現在的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
欽察汗國在忽必烈與阿裡布哥爭奪汗位時已事實上獨立,而伊利汗國在忽必烈去世後也獨立,蒙古帝國分裂,「大蒙古國」不復存在。這四大汗國雖然是原屬於大蒙古國,但已互不隸屬、各自為政,也不屬於忽必烈的大元帝國,即元朝。
帝國的分崩離析 元朝末期,統治者對下層人民進行殘酷的統治和剝削。1351年,劉福通率白蓮教教眾和被征挖黃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組織「紅巾軍」對抗元軍,開始了元末農民運動。
1368年,朱元璋推翻大元帝國,建立明朝,蒙古人退出中原,回到塞外,元朝滅亡。塞外的蒙古政權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至15世紀初去國號。
四大汗國中,窩闊台汗國在1309年滅於察合台汗國。察合台汗國和伊利汗國經多次分裂,最終均在1388年被帖木兒征服。
欽察汗國到15世紀分裂成了幾個小汗國,最終在16世紀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羅斯公國全部佔領。 西察合台汗國突厥化的蒙古貴族的後裔帖木兒是成吉思汗的七世孫。
他在1369年自立蘇丹,征服察合台汗國和伊利汗國之後,進攻欽察汗國、印度(攻陷德里)、小亞細亞(擊敗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帖木兒帝國的版圖,東起印度河,西到小亞細亞,北自裏海,南達波斯灣。
當時中國是明朝。帖木兒死後,帝國分裂,1500年亡於烏茲別克人。
帖木兒的後裔巴。
自古至今,俄羅斯都是世界上公認的軍事大國,他們還有一個更霸氣的稱呼是「戰斗民族」。俄羅斯無數事跡足以讓地球村村民認識到這個戰斗民族狂野戰力。任何戰爭,俄羅斯的戰士們是不容許退縮的,他們除了沖上前就是死,所以說他們的戰斗意識都非常強!俄羅斯崇尚武力,以強硬狀態示人,表現的無所畏懼,驍勇善戰,充滿戰鬥力跟威懾力。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彰顯著民族的個性!
為什麼俄羅斯人叫戰斗民族
歷史原因,經常打仗,主要是說斯拉夫人民風剽悍,勇武好戰,崇拜英雄,保家衛國和侵略擴張都需要戰爭,有車臣人、韃靼人、哥薩克人這樣的好戰族群。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尼古拉二世、斯大林等,都是這樣的人物。西邊是一群天敵,東歐國家和西歐國家、南歐國家,如波蘭、瑞典、法國、德國、土耳其等。
近代史上沙俄就是歐洲憲兵,屢次三番武力介入歐洲事務,帶去戰亂兵禍。東邊和南邊的擴張就不必說了吧,150多萬平方公里啊!
俄國人幾乎不停在打仗,內憂外患沒完,但是頑強地堅持下來,國家性格都有粗獷直爽的一面,不打仗,斯拉夫人就被西歐國家奴役了。
現在的北約堤防和 *** 俄羅斯向西擴張影響力,斯拉夫人 *** 西方的封鎖,這是無解的矛盾。
歷史上,斯拉夫人骨子裡就有蒙古人的好戰善戰之基因。羅斯公國和金帳汗國是其發源歷史上的重要政權集團,俄羅斯自出生起就要打仗,誕生至今作戰無數、
另外網上這么說,有調侃的意味。
俄羅斯「戰斗民族」是怎樣練就的?
提起俄羅斯人,人們腦海中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一個詞:「戰斗民族」。這個素以彪悍而著稱的民族確實不同凡響:赤手空拳斗棕熊、台風天氣開飛機等,無一不顯示出俄羅斯人的勇敢無畏。那麼,這樣的「戰斗民族」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
獨特的地理條件
地理是凝固的歷史,對一個國家民族性格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眾所周知,俄羅斯是一個橫跨亞歐兩大洲且地大物博的國家,俄羅斯這個「戰斗民族」就是其特殊水土的產物。
俄羅斯曾在幾百年的東征西討中,不斷擴展自己的領土,成為橫跨歐亞兩大洲的龐大帝國。即使解體以後,領土面積為1707.5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它仍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這樣一來,俄羅斯人從小就生活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也就決定了粗獷豪爽成為俄羅斯人民族氣質的特點。
首先,你這個問題問的就不對。
元朝不等於蒙古帝國。蒙古帝國(1206~1635),是歷史上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是大蒙古國擴張的結果,東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達黑海沿岸(鼎盛時達匈牙利),南至南海。
佔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1/5,為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統治著1億人口。元朝只是蒙古帝國在中國的統治,是其分汗國。
而元朝皇帝也就是蒙古帝國大汗。之所以蒙古帝國喜歡擴張,是因為他們本身就屬於馬背上的民族,生性驍勇善戰,長期生活在草原,資源不足。
呵呵,每個文明都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即被其他貧困的民族和人群窺視,也在不斷的蠶食和吞並著周圍的土地。說的好聽點,這叫民族融合,說的科學點,這叫生物的掠奪本能。生物的本能就是勝者為王,從個體來說都想把自己的基因和後代留下,從群體來說都要佔領地盤維護生存。
我們華夏民族從最初的黃河流域的一個部落,發展到大唐盛世的時候雄霸中亞地區,難道都是所謂的和平演變嗎?民族融合的面紗之下,真是的歷史就是劍和血的征服。史料記載有很多絲綢走廊上的小國部落,在拒絕臣服唐朝,或者投靠突厥後,被唐朝滅族滅國,一個不剩。這就是勝者為王的生存法則,人道主義在沒有聯合國的時候很難實施,那時候就是講生存法則。
首先需了解帝國的定義。
帝國是對領土非常遼闊,統治或支配民族眾多,擁有極大的國際影響力的強大國家的通稱。 世界歷史符合上述標準的狹義帝國主要有:公元前6至4世紀的波斯帝國(阿黑門尼德王朝),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的孔雀帝國、笈多帝國、貴霜帝國、莫卧兒帝國等王朝,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20世紀初的中國歷代「正統」朝代(秦至清),公元前後至4世紀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大秦國),神聖羅馬帝國(對於其是否是一個國家尚存在爭議), *** 帝國(大食國,或薩拉森帝國,包括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等。
廣義上的帝國范圍要寬泛很多,只要是統治或支配的地域廣闊,在國際上或某一地區強盛一時的國家,就可以被稱為帝國。通常這些國家只達到狹義上帝國的標准中的一點(領土廣闊)或幾點,而且不論政體是否為君主制。
這些國家本身一般並不稱自己為帝國,而是王國、共和國、聯邦、聯盟等。如古希臘的「雅典帝國」,中世紀的「威尼斯帝國」,近代的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荷蘭帝國(殖民)、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等。
歷史上有一些規模龐大但統一時間很短,通過短期的軍事征服暫時建立起來的國家,如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時的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一世在位時的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也被稱為帝國。但嚴格的說它們都不能達到狹義上的所有四個標准,仍然只是王國。
現代的「帝國」雖然很少有君主制政體的,但實際地位和影響則與古代狹義的帝國沒有太大區別。比較著名且被接受的概念有希特勒統治時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國、羅納德·里根提出的邪惡帝國(蘇聯帝國)、被稱為新羅馬帝國的美帝國。
綜上所述,西歐歷史的5大帝國,應為:波斯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 *** 帝國、奧斯曼帝國。這五大帝國在各自統治的全盛時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國力強大,擁有極高的國際影響力。
一、波斯帝國 波斯最早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伊朗高原北接裏海和中亞盆地,東北起自興都庫什山脈,西北倚高加索山脈,西有札格羅斯山脈,南臨波斯灣和 *** 海。
其四境或阻以高山,或面臨大海,是比較閉塞的內陸高原。 伊朗高原最古的居民是依藍人部落。
公元前4000年,他們已定居於札格羅斯山脈的西南部,公元前2000年代後期,曾形成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7世紀被亞述擊敗,逐漸衰落。 波斯帝國以前,伊朗高原西部曾先後興起過埃蘭和米底。
公元前7世紀後半期,伊朗高原西部形成米底人的奴隸制國家,它曾與新巴比倫王國結成軍事聯盟,於公元前 612-前605年擊滅並瓜分了亞述帝國。但米底國家歷時短暫,於公元前550年亡於波斯。
當公元前7世紀米底強盛時,波斯人的部落聯盟,受米底統治。公元前553年出身於阿黑門尼德氏族的居魯士(公元前558-前529)率領波斯人起來反抗米底的統治,於公元前550年滅米底王國。
隨後,居魯士率兵進行擴張戰爭,征服小亞細亞,又於公元前538年佔領巴比倫城,滅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29年,居魯士死於對中亞細亞的擴張戰爭中,這時波斯帝國已基本上形成。
居魯士死後,其子岡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前522)於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 公元前522年,祭司高馬達起兵反抗波斯,奪取了政權,並以免稅三年和不服兵役為號召。
一時波斯帝國境內被征服民族紛紛獨立。高馬達起兵後,岡比西斯死於從埃及回國的途中。
出身於阿黑門尼德氏族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前485)在波斯貴族的支持下,殺高馬達,奪得了政權。大流士一世即位後,殘酷鎮壓了波斯帝國境內各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斗爭,不僅恢復而且又擴大了帝國的疆土:東起印度河,西至小亞細亞沿岸,並曾一度佔有了歐洲的色雷斯部分地區,南有埃及,形成包括整個中近東地區的領土空前廣闊的奴隸制大帝國。
從大流士一世時起,帝國的首都共有四個:蘇撒、愛克巴坦那、巴比倫、帕賽波里斯,波斯國王及其宮廷一年四季輪流駐蹕於每個都城。 在大流士一世統治的晚期,公元前492年和公元前40年,曾兩度派兵西侵希臘。
此後,希臘和波斯之間的戰爭持續多年,以波斯的失敗而告終,史稱"希波戰爭"。 波斯文明到了公元三世紀才開始興盛起來的,從三世紀開始,這一文明才以波斯帝國的名號出現於歷史舞台。
在此之前的幾個世紀,這片土地曾經被許多發源於地中海區域的勢力所統治,但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獨立王國,恢復了屬於本民族的自由與榮耀,並發展成為一個橫跨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的帝國。現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經屬於當年古波斯帝國的版圖。
然而接連不斷的戰爭削弱了波斯帝國的實力,為了奪取敘利亞、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整個 *** 半島的控制權,與強大的羅馬帝國交戰了數年。直到公元364年,羅馬人才和波斯人簽訂了一份和平條約。
後來,當羅馬帝國分裂之後,波斯人將他們令人生畏的軍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戰爭中。他們的新敵人就是東羅馬帝國。
公元619年,波斯帝國完全征服了整個埃及地區和高加。
公元1260年4月,以旭烈兀為統帥的第三次蒙古西征,由於蒙古大汗蒙哥在中國四川釣魚城被南宋守軍擊斃而退兵。
此時,第三次西征的蒙古軍隊正准備攻打埃及地區。 旭烈兀退兵之時,令切地布花率2萬兵卒,繼續攻略巴勒斯坦和埃及諸地。
1260年,切地布花遣使勸告埃及國王(算端)忽都思投降。 忽都思原為突厥人在埃及建立的馬木魯克朝的丞相,國王馬合謀死後,忽都思繼承王位。
他收容了從敘利亞逃亡到埃及的札蘭丁臣僚及部隊,在他們的支持下准備與蒙古軍決一死戰。他們不僅殺死了切地布花的使者,並率兵出征。
切地布花便親自率軍迎擊,兩軍戰於利利地區(阿音札魯德)。 蒙古軍隊遭到埃及軍團的伏擊,切地布花戰死,蒙古軍幾乎全軍覆沒。
埃及軍乘勝進擊,佔領了敘利亞地區。切地布花的妻室兒女和親族全被俘獲,各地區的蒙古官員被殺,留在敘利亞的一般蒙古居民退到魯木地區(幾十年之後,伊利汗國最負盛名的合贊汗痛快地回敬了埃及和敘利亞)。
疾風以為:客觀上講,南宋釣魚城之戰的勝利不僅使南宋多存活了十餘年,也拯救了埃及甚至整個非洲(旭烈兀一代名將,如果不是帶領主力退兵,只留偏師經營,埃及實難取勝)。盡管當時的宋人是無心之舉,現在看來,卻的確很有意思。
搜索一下「蒙古西征」會有很多資料。 推薦一個比較簡潔的: 。
應該認為亞歷山大大帝書寫的歷史更為神奇,在當時條件下可以東征西討,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恆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葯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做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的拿破崙來講在歷史上是沒有像亞歷山大大帝那樣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