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衛國戰爭是哪一年開始的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的戰役是什麼
俄羅斯衛國戰爭是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德國、芬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國的190個師組成北、中、南3個集團軍群,迅速佔領立陶宛全部,拉脫維亞大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一部分。
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殲被圍德軍。斯大林格勒會戰是蘇德戰場的根本轉折,並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具有決定性影響。
(1)俄羅斯的戰役有哪些擴展閱讀:
據統計,在1941年至1945年的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共發生大小戰役100餘次,其中以列寧格勒會戰、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和柏林戰役等最為著名。
列寧格勒會戰鉗制並消耗了德芬兩國大量兵力,使德軍北部戰線面臨徹底崩潰。莫斯科會戰蘇軍以重大代價在莫斯科城下粉碎了德軍的進攻,德軍遭遇二戰以來首次慘敗,傷亡達50萬人(其中凍死凍傷10萬餘人)。
「閃擊戰」從此破產。庫爾斯克會戰蘇軍完全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德軍從此徹底喪失了戰略進攻能力,全線轉入防禦。柏林戰役標志著納粹德國滅亡、蘇德戰爭和二戰歐洲戰場戰事的終結。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蘇聯衛國戰爭:德軍突襲挑起戰爭 經歷5大著名戰役
㈡ 俄羅斯歷史上的兩次衛國戰爭及其對俄國本身及歐洲、世界的影響。
一、第一次是1812年的拿破崙侵俄
1、對俄國:
俄國軍隊在名將庫圖佐夫的率領下,擊敗了拿破崙,使俄羅斯免遭滅國的命運。
2、對世界:
拿破崙在俄羅斯的慘敗喚醒了被法國奴役的國家的民族覺醒,俄國的勝利也打敗了法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為第六次反法聯盟的組建創造了條件,也為聯軍在萊比錫會戰中擊敗拿破崙堅定了信心。
二、第二次是1941年的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
1、對俄國:
在蘇聯叫做「衛國戰爭」。它的勝利不僅保護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納粹德國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大量德軍無法撤出蘇德戰場,甚至被大量殲滅;
最終德國的陸軍主力在蘇歲枯德戰場被決定性的擊敗,東部防線也徹底被蘇聯突破,首都柏林被紅軍攻克。
2、對世界:
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沉重打擊和消弱了法西斯的士氣和力量,同時也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從此反法西斯同盟開始轉入戰略反攻,法西斯的滅亡指日可待。
戰爭期間蘇聯和美國、英國多次舉行會議商討戰後世界方案,最終建立了雅爾塔體系以試圖保障戰後主要大國間和平。
戰後,德國領土被蘇聯和美英法分區佔領,並最終導致統一的德國被分割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兩個國家。
(2)俄羅斯的戰役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拿破崙侵俄
拿破崙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統治整個歐洲,歐洲大陸上只有俄國沒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崙明白只有把俄國踩在腳下,才能征服英國。
1812年5月,乎返洞拿破崙率領使用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拿破崙相繼獲得了斯摩棱斯克戰役、瓦盧蒂諾戰役、維捷斯克戰役的勝利,擊垮了阻止他的俄軍部隊。
1812年9月7日,拿破崙率領法軍獲得了極為艱難且浩大的博羅季諾戰役的戰術勝利,但雙方均損失慘重,俄軍優秀指揮官巴格拉季昂親王、火炮指揮官庫來索夫戰死。
9月16日,拿破崙進入莫斯科。但在戰略上,俄軍司令庫圖佐夫、巴克萊等人力排眾議,放棄首都,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帶著剩餘的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居民撤出,逐步深入俄羅斯腹地,採取堅壁清野戰術,拯救剩餘的俄軍的有生力量。
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同時,俄羅斯的寒冬,成為了拿破崙的最大阻力;
由於法軍物資補給不足延滯、兵力分散,俄軍迎來重大轉機,庫圖佐夫世睜以逸待勞並趁機不斷襲擾法軍,在幾個星期的災難對戰中,本處以優勢的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
二、蘇德戰爭
蘇德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夥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
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爆發初期,由於法西斯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德軍憑借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長驅直入,並在明斯克、基輔等地發動鉗形攻勢,大規模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
直至1942年6月爆發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進攻受挫,雙方在烏克蘭東部陷入膠著,互有勝負。蘇軍憑借人力物力上的優勢逐漸占據主動,於1943年8月,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挫敗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攻勢,自此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此後,蘇軍發動一系列戰略攻勢收復絕大部分國土進而佔領東歐多國,最終於1945年4月30日攻佔德國首都柏林。5月9日0點30分,德國政府在柏林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即時生效,蘇德戰爭就此結束,也標志著二戰在歐洲戰場的告終。
這場戰爭使蘇聯徹底摧毀了西部強大的納粹德國。此後,聯邦德國至蘇聯之間的地區成為蘇占區,蘇聯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㈢ 俄羅斯曾經發生三次大規模戰爭,是哪三次
第一:1768年,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俄土戰爭爆發,在1774年以凱納甲湖條約的簽訂而結束。根據這個條約,俄國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亞的韃靼則從奧斯曼帝國獨立,而葉卡捷琳娜在1783年吞並了克里米亞。1787年,第二次俄土戰爭爆發,1792年戰爭結束,俄國將其勢力伸入巴爾干半島;雖然奧斯曼帝國沒有被俄國完全趕出歐洲,但已不再是俄國的嚴重威脅了。在西方,俄國則趁著波蘭國勢日虛之際,與普魯士、奧地利瓜分波蘭。
第二:拿破崙戰爭,1812年6月,拿破崙率領了60萬大軍侵略俄國,比俄國正規軍大兩倍以上,而且裝備更加精良。但在拿破崙推進的同時,也同時面臨了過度擴張的問題。俄國使用了焦土戰爭的策略,又遇上俄國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崙遭遇了災難性的慘敗:不到3萬人能回到他們的母國。在法國軍撤退之際,俄國軍則推進到中歐和西歐,最後到了巴黎的城門邊。在反法同盟擊敗拿破崙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被視為歐洲的救世主。
第三:克里米亞戰爭,這個大家都很熟我就不說啦
㈣ 蘇聯慘敗十大戰役
蘇聯慘敗十大戰役有:
1、莫斯旁脊滑科保衛戰
這是蘇聯軍隊保衛首都莫斯科及其後反攻德軍的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打破了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為蘇聯提供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也提高了蘇軍士氣。
2、斯大林格勒會戰
是法西斯德國遭遇的戰略范野運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保持的進攻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
3、1939年的波蘭戰役
1939年9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之後,蘇聯和納粹德國從東西兩個方向入侵波蘭。10月6日,蘇德兩國佔領了波蘭全境。蘇聯入侵波蘭主要是俄國和波蘭在歷史上的宿仇,加上十月革命之後,波蘭趁機派兵進行干涉,迫使蘇俄割讓了不少領土。
4、1939年的蘇芬戰爭
蘇聯在成立以後,便同芬蘭在邊境問題存在爭議。另外,由於芬蘭和納粹德國走得過近,擔心芬蘭會成為希特勒的幫凶。1939年11月30日,蘇聯對芬蘭發起進攻,遭到了芬蘭軍隊的頑強抵抗。但由於芬蘭勢單力孤,最終還是被迫與蘇聯議和,割讓了大片領土。
5、1940年佔領波羅的海三國
1940年6月14日,蘇聯出兵佔領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迫使三國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並對反抗勢力予以鎮壓。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佔領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最後三國才宣告獨立。
6、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
斯大林去世後,匈牙利國內要求擺脫蘇聯控制的呼聲此起彼伏,抗議不斷。對此,匈牙利政府向蘇聯提出請求,希望蘇聯能出兵鎮壓。1956年10月24日,蘇聯出兵匈牙利,與匈牙利群眾爆發激烈沖突,直到29日才開始撤離。
7、、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領導人杜布切克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史稱「布拉格之春」。這場改革引發蘇聯的強烈不滿,並質疑捷克斯洛伐克企圖脫離蘇聯控制。8月20日,蘇聯的一家運輸機借口發生故障,「迫降」在布拉格國際機場。
8、1969年珍寶島事件
1969年3月,蘇聯軍隊對位於中國黑龍江的珍寶島發動武裝入侵,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蘇聯宣稱珍寶島屬於蘇聯,並污衊是中國軍隊入侵。戰爭最後以中國獲勝而結束,蘇聯的入侵部隊大半被殲滅。
9、1979年入侵阿富汗
1979年9月,阿明成為阿富汗領導人後,雖然明面上保持對蘇友好,但暗地裡反對蘇聯對阿富汗的控制,並清洗政府內的親蘇勢運臘力。蘇聯多次邀請阿明訪問莫斯科,但阿明擔心會遭到蘇聯方面的軟禁,予以拒絕,並積極改善與美國的關系,使得惱羞成怒的蘇聯政府決定除掉阿明。
10、雅克薩之戰
俄國直至16世紀時,仍是歐洲一個不大的封建農奴制國家,同中國相隔萬里。16世紀初俄羅斯統治者由歐洲一個不大的公國,逐步對外侵略擴張。
㈤ 世界上10次的俄土戰爭
第一次俄土戰爭,這是沙皇俄國的羅曼諾夫王朝與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之間第一次較為重要的戰爭。為爭奪第聶伯河下游地區,沙皇俄國同土耳其發生的戰爭。
㈥ 俄國有幾次衛國戰爭
俄國有一次衛國戰爭,一般指蘇德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與德國之間的戰爭),那時蘇聯還未解體,俄羅斯以聯邦的形式存在,是蘇聯的一部分。
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為抵抗納粹德國及其仆從國侵略進行的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這場戰爭使蘇聯用巨大的犧牲徹底打敗並摧毀了強大的納粹德國的法西斯政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改寫了戰後世界格局,蘇聯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俄國衛國戰爭的過程: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夥同仆從國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共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襲擊,蘇聯衛國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爆發初期,由於法西斯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直至1942年6月爆發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進攻受挫,雙方在烏克蘭東部陷入膠著,互有勝負。蘇軍憑借頑強的戰斗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不斷增強的人力物力逐漸占據主動,於1943年8月,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挫敗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攻勢,自此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此後,蘇軍發動戰略攻勢收復全部國土進而從法西斯統治下解放東歐多國,最終於1945年4月30日攻佔德國首都柏林。5月9日0點30分,德國政府在柏林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即時生效,偉大的衛國戰爭就此結束,也標志著二戰在歐洲戰場的告終。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蘇德戰爭
㈦ 二戰中俄羅斯浴血奮戰的事例
1.斯大林格勒戰役也稱斯大林格勒會戰(俄語: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語: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意志第三帝國對爭奪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其戰略上的勝利超出了由英美領導下的諾曼底登陸(代號「霸王行動」)。此戰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開始逐步掌握戰略主動權。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更以雙方無視軍事與平民分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德意志第三帝國法西斯遭遇的戰略范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意志第三帝國南方集團軍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與德意志第三帝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從世界范圍看,斯大林格勒會戰與同時期發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一起,成為1942年底反法西斯戰爭大轉折的標志性事件。
2.
基輔戰役於1941年7月7日—9月26日打響。戰役空前慘烈,9月20日,基輔城被德第6集團軍攻佔。同日,德軍第46裝甲軍趕到,並作為生力軍投入戰斗。與此同時,蘇軍也不斷地投入生力軍,試圖協助被困蘇軍突圍,但均被德軍擊退。 至9月26日,基輔會戰結束,蘇軍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65萬人被俘,被希特勒稱作戰爭史最大的圍殲戰。
㈧ 二戰時發生在俄羅斯境內的著名戰役
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諾門坎、明斯克戰役等,都很大,死傷都在萬人以上
㈨ 歷史上俄羅斯莫斯科經歷多少次保衛戰
三次。
第一次為1612年莫斯科保衛戰,為17世紀初俄羅斯的民間起義解放莫斯科被波蘭入侵佔領的狀態。1612年前後波蘭佔領莫斯科和入侵俄羅斯,是俄羅斯歷史上黑暗的動盪時代,1612年11月4日在民間起義軍米寧和波扎爾斯基兩人發動民間武裝起義解除了波蘭的統治。
第二次是1812年俄法戰爭時期。拿破崙進攻俄國,1812年8月20日,庫圖佐夫被任命為俄軍總司令。8 月29 日,庫圖佐夫抵達部隊就職,在距離莫斯科約125公里處建立了防禦陣地。9月7日俄軍退到莫斯科郊區,在博羅季諾村附近同拿破崙一世軍隊進行決戰。在博羅季諾戰役,雙方傷亡慘重,俄方損失尤大,連主戰派的大將第二集團軍司令巴格拉季昂也戰死了,不得不先不趁夜撤出戰場。9 月13 日,庫圖佐夫在菲利村召開軍事會議。10名將軍出席,6名將軍贊成撤退。庫圖佐夫命令於9 月14 日放棄莫斯科,留下米羅拉多維奇上將率領後衛部隊,米羅拉多維奇上將給繆拉元帥一封信,繆拉沒有進攻莫斯科。就這樣,俄軍不戰而退。大部分居民也隨軍撤出。法軍進入莫斯科的頭一天,城裡一片火海,拿破崙緊急任命莫蒂埃元帥為莫斯科總督,讓他率軍滅火。烈火一直燒到9月18日,整個城市化為一片廢墟。
第三次為二戰時期的莫斯科保衛戰。戰事開始於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