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羅斯福的智囊團有些人
副總統
約翰·南斯·迦納(1933年-1941年)- 亨利·A·華萊士(1941年-1945年)- 哈里·S·杜魯門(1945年)
國務卿
科悔拍胡德爾·赫爾(1933年-1944年)- 小愛德華·斯特蒂紐斯(1944年-1945年)
戰爭部長
喬治·德恩(1933年-1936年)- 哈利·H·伍德林(1936年-1940年)- 亨利·L·斯廷森(1940年-1945年)
財政部長
威廉·哈特曼·伍丁(1933年-1934年)- 小亨利·摩根索(1934年-1945年碧攔)
司法部長
霍默·S·卡明斯(1933年-1939年)- 弗蘭克·墨菲(1939年-1940年)- 羅伯特·H·傑克遜(1940年-1941年)- 弗朗西斯·B·比德爾(1941年-1945年)
郵政部長
詹姆斯·法利(1933年-1940年)- 弗蘭克·科默福德·沃克(1940年-1945年)
海軍部長
克勞德·A·斯旺森(1933年-1939年)- 查爾斯·愛迪生(1940年)- 弗蘭克·諾克斯(1940年-1944年)- 詹姆斯·福里斯特爾(1944年-1945年)
內政部長
哈羅德·L·伊克斯(1933年-1945年)
農業部長
亨利·A·華萊士(1933年-1940年)- 克勞德·R·威卡德(1940年-1945年)
商務部長
丹尼爾·卡爾賀信霍恩·羅珀(1933年-1938年)- 哈里·霍普金斯(1939年-1940年)- 傑西·霍爾曼·瓊斯(1940年-1945年)- 亨利·A·華萊士(1945年)
勞工部長
弗朗西絲·珀金斯(1933年-1945年)
羅斯福總統任內的內閣成員,如果這個算的話!至於羅斯福總統辦公廳的成員無從查找!
http://www.doc88.com/p-690165619229.html
② 杜金之女遇害案已被偵破,兇手現已逃往愛沙尼亞,還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杜金之女是著名社會學家杜金的女兒。 杜金被稱為普京的大腦。 他是普京的智囊團。 西方媒體一再稱杜金是過去10年普京外交政策背後的推動力之一。 他是著名的社會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和翻譯家,現為莫斯科一家宗教電視台的總編。 杜金被列入歐盟制裁名單,後來又被列入美國和加拿大制裁名單。 Dukina 是國際亞歐運動的政治分析家。 她曾直言支持針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並撰文揭露美軍在烏克蘭建立生物實驗室所帶來的風險。 美國對杜基娜實施制裁,聲稱她參與了俄羅斯情報機構旨在干涉美國內政的「拉赫塔計劃」。 杜金父女在政治上非常活躍,一直是普京的積極支持者。 杜金斯家族積極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殊軍事行動。
五、遇害後,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宣布此案已破案。 也就是說,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一場由專業特工實施的暗殺,沒有逮捕任何人,而且證據齊全,監控、視頻、照片、特工證件都保持不變,他們知道暗殺的速度是最快的。 即將發生。 普京此舉有多重意圖。 杜基納被暗殺,確實為他和俄羅斯而死。 追授勛章是為了表彰她的成就; 對杜基納和智囊團其他成員的嘩如一種綏靖; 集結愛國力量,打敗烏克蘭和美國以及西方。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拿出一張娜塔莉亞·帕夫亂羨啟洛夫娜的烏克蘭軍卡照片作為證據。 安全部門表示,這名女子曾在亞速團服役,擁有上校軍銜,但問題在於,這名女子穿著的是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的制服。 從現有資料來看,亞速團中沒有女軍人,更沒有女上校。 亞速團也公開否認,並拿出多份文件證明亞速團的證件照是穿著多地形迷彩服拍攝的,不會穿國民警衛隊的制服。 更離譜的是,娜塔莉亞的烏克蘭軍證上寫著照片是因為結婚才改的。 這個描述是用鉛筆臨時寫的。 這份種植工作能不能做得再粗暴一點,杜金和女兒都是邊緣人物,根本不是烏克蘭的興趣點。
③ 普京的智囊團人物,幕僚是哪幾個人
他身邊主要的幕僚最親近的就是八年以來總統辦公廳的主任和副主任還有一些貼身的私人顧問。首先是總統辦公廳主任梅德韋傑夫現在成為他的接班人是現任俄羅斯總統;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繼續跟隨他是總理辦公廳的主任;總統辦公廳的副主任蘇爾哈夫現在跟隨梅德韋傑夫工作人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是三個人從普京競選總統開始就一直幫助他工作,他們最早策劃普京的第一本自傳,策劃了他駕駛戰斗機飛赴車臣戰場的壯舉;八年裡他們一直都是普京身邊最重要的謀士。然後還有普京的高級私人顧問舒瓦洛夫,他對於經濟問題非常的了解,他現在是俄羅斯第一副總理;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就是謝欽,這個人被稱為「克里姆林宮灰衣主教」,他也一直都是總統辦公廳的副主任,雖然這個人非常的低調但是他和梅德韋傑夫是跟普京私人關系最好的兩位,也是他堅定的主張打擊寡頭,著名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案件就是他一手策劃的,現在謝欽是俄羅斯主管能源問題的副總理,眾所周之近年來俄羅斯憑借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大量出口經濟迅速的增長,而能源也成為了俄羅斯擴大國際影響力加強對於其他國家聯系和控制的工具的總要手段,因此,謝欽成為了俄羅斯能源戰略和外交的第一管家他的位置至關重要。這些人都是普京身邊最親近的幕僚。
當然,現在俄羅斯政府裡面全部都是普京系的官員,祖布科夫、伊萬諾夫、茹科夫還有兩個重要的角色在梅德韋傑夫就任之後也沒有改變一個是控制強力部門的國家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還有外長拉夫羅夫。所以可以清楚的看到,普京在就任總理之後,在他身邊出謀劃策的一些重要的幕僚全部都從幕後走向前台擔任他們負責領域的具體領導,這一方面有利於普京路線的更好的施行,另一方面也明確的體現出俄羅斯的集權現象更加的嚴重,而普京一方面作為最大黨的主席控制著杜馬,一方面在卸任總統之前將本屬於總統的任命各聯邦區和地方長官的權利轉移到總理既控制著地方又掌握了議會上院,再加上軍方對於他的絕對忠誠,所以他的權利在擔任總理之後比過去八年更加擴大了也更加的集中了,所以說俄羅斯的普京大帝時代可能剛剛開始!
這是一個著名的駐俄記者的文章,我認為是關於現在俄羅斯政局一個非常客觀和准確的分析,你可以看一下~
④ 普京智囊團是什麼
普京智巧簡囊團是以普京為首的智囊團隊。因為普京是俄羅斯政治家,第2、4任俄羅斯總統,曾任俄羅斯總理、統一俄羅斯黨主席。他身邊需要頌大有人出謀劃策,有智囊團隊是很正常的。所以普京智囊團是以普京為首的智囊團隊。智囊團又稱頭腦企業、智囊集團或思想庫、智囊機構、顧問班子。是指專門從事開發性研究的咨詢研究機構。孝櫻褲
⑤ 杜金娜之死,烏克蘭的否認與俄羅斯的確認都說明了什麼
杜金娜之死,烏克蘭的保持否認的態度,而俄羅斯卻的確認這就是烏克蘭所為,說明烏克蘭還不敢徹底得罪俄羅斯,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非常不好,會引起俄羅斯的強烈報復。杜金娜是俄羅斯知名社會學家亞歷山大杜金的女兒,後者更是普京看重的人,按照計劃,他們原本想要岩搏傷害的就是亞歷山大杜金,結果沒想到他臨時變換了行程,以至於錯殺了他的女兒。
俄羅斯的偵查員也給予還擊,認為此次刺殺行動中可能還有其他人員,這讓整個俄羅斯都陷入了憤怒,他們並不會因此感到恐慌,反而會越戰越勇,這也讓澤連斯基感到擔心。
⑥ 俄羅斯國家杜馬
國家杜馬」的稱呼是從舊俄國套用過來的。
「杜馬」一詞,是俄文(дума)音譯,意為「議會」。沙皇俄國原是封建專制國家,1905年爆發革命運動後,沙皇尼古拉二世為緩和政治危機,於同年9-10月間宣布召集「國家杜馬」,賜予一定權力。1906年和1907年,產生了第一、第二屆國家杜馬,但隨後不久就被解散。後來又產生了第三、第四屆國家杜馬,其權力都不大,但名義上是國家的議會。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建立了「議行合一」的蘇維埃制度。1993年,俄羅斯又恢復「國家杜馬」的稱呼。
俄羅斯的國家杜馬是1993年建立的。在此之前,俄沿用蘇聯時期的辦法。蘇聯的議會是「人民代表蘇維埃」,其常設機構是兩院制的「最高蘇維埃」,內分聯盟院和民族院。1988年,蘇聯進行改革,「人民代表蘇維埃」改稱為「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其常設機構依然稱「最高蘇維埃」。當時,俄羅斯也照此辦理,建立了「俄聯邦人民代表大會」,其常設機構是「俄聯邦最高蘇維埃」。
1993年10月俄羅斯發生「炮打白宮」事件後,葉利欽總統宣布廢除蘇維埃制度,建立新的聯邦議會,其上院稱「聯邦委員會」,其下院即「國家杜馬」。
二、國家杜馬的職權
俄羅斯雖然實行「三權分立」,但總統權力極大,議會權力很小,可稱之為「總統集權制」或「超級總統制」國家。按照憲法規定,國家杜馬有下列職權:通過法律;批准總統對政府總理的任命;提出對政府的信任問題;任免中央銀行行長;宣布大赦;對總統提出彈劾。但是,國家杜馬通過的法律,要經過聯邦委員會(上院)的審議,總統也有權加以否決;政府由總統直接組建,國家杜馬如三次拒絕通過總統提名的總理,或兩次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議案,總統就有權解散國家杜馬。國家杜馬要彈劾總統也很困難,必須經過如下復雜程序:國家杜馬1/3以上議員「提議」;國家杜馬專門委員會作出「結論」;國家杜馬2/3以上多數通過「指控」;最高法院作出總統犯罪的「結論書」;憲法法院作出「指控符合規定程序」、罪行得到證實的「裁定」;聯邦委員會(上院)2/3以上議員贊同。這樣,彈劾才算通過。這樣復雜和難度極高的程序,實際上使彈劾總統幾乎成為不可能。
三、國家杜馬的選舉
俄憲法規定:「國家杜馬由450名代表組成」,「每4年選舉一次」。另據俄國家杜馬選舉法規定,國家杜馬的225名代表在全聯邦選舉中按黨派原則產生,得票率5%以上的政黨才能進入國家杜馬,並按得票率分配議席。國家杜馬另225名代表則在「單席位」選區的選舉中由多數票產生,即在全國設立225個選區,每個選區產生一名代表。新的選舉法還規定,從2007年開始,政黨進入國家杜馬的得票率將提高到7%。
⑦ 關於俄羅斯情報員佐格 有誰知道他的全名和詳細資料的沒有
舉止高雅,氣度雍容的理查德·佐爾格是二戰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誰也不會想到,這位畢業干柏林大學和基爾大學的博士,在東京德國使館內有單獨辦公室並與使館官員親密無間的著名記者競是為莫斯科工作的。他就德國要發動對蘇戰爭提出的警告和日本不會在西伯利亞採取行動作出的准確判斷已作為諜報活動的典範載入史冊。他的膽識和智慧一直為人們所稱頌,被譽為「最有膽識的間諜。」他的信條是:不撬保險櫃,但文件卻主動送上門來;不持槍闖入密室,但門卻自動為他打開。
2.1大使和記者
1941年11月23日,星期四清晨五點鍾,德國駐東京大使尤金·奧特少將向柏林發出絕密電報通知外事局:德國《法蘭克福日報》駐東京特派記者理查德·佐爾格和另一名德國人馬克斯·克勞森被捕。兩人因「叛國通敵」罪被日本警察局拘留已經6天了。
電文說:「經再三追問,日本外務省才答復說,懷疑佐爾格和克勞森通過日本中間人與第三者勾結。我雖已提出要知道目前的審訊結果以便通報德國,但由於調查還在進行中,一時無從了解。
「經查詢,這個消息已由日本外務省證實,他們只說人已被捕,但此事應予保密。」
消息傳到德國大使館,上下嘩然,人心忐忑。
理查德·佐爾格博士是位東京的德國人中有聲望、有影響的人物。他曾在上海為幾家德國報紙工作過,以中國通著名。1933年9月他到達東京,持有德國高級外交官分別寫給東京使館和日本外務省的介紹信。
歐洲人生活在一個亞洲國家,總感到周圍環境閉塞而壓抑,他們對這位新來的人很快便產生了好感。佐爾格熟悉中國事務。
深受使館人員的歡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某步兵團中服役,榮膺二級鐵十字勛章,因此,大使和武官對他都另眼看待。他是《法蘭克福日報》記者,論資歷、閱歷都當之無愧,再加上他那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深受同行們的尊敬。
他因精通日本政治而名噪一時,令人艷羨,凡持有與他來日本時同樣介紹信的德國訪日官員、記者竟相前來登門拜訪。
佐爾格在東京這個世界裡算得上是個人物。盡管他像波希米亞人那樣愛出風頭、自大、偏執,酒後尤為突出,這使一些德國同胞有些反感,但總的說來,人們認為他是個嚴肅而有天才的人,具有一種天生的魅力,令人親睞,特別討女人喜歡。
東京的德國僑民們身居世界的另一端,不受德國發生的事件的干擾,因此德國僑民界仍然是1933年1月希特勒執政前的德國社會的縮影,反納粹的觀點還可以謹慎地流露。在這個社會中不存在咄咄逼人的納粹狂熱氣氛,大使本人也以中庸的態度著名。
佐爾格卻經常擺出一副局外人的極端主義的姿態,人們認為這是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標准德國退伍軍人的表現。
1934年,佐爾格到日本後不久便參加了納粹黨海外支部,3年後又成為納粹新聞協會會員。
這樣一位傑出的記者被捕的消息一經傳開,東京的德國各界人士莫不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置信。他的德國記者同行們立即聯名寫信給大使,一致表示支持佐爾格,懷疑對他提出的指控。他們往監獄給他送東西,並要求去探望他。
奧特將軍跟在東京的其他德國人一樣,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日本官方直言不諱的說法,認為佐爾格絕不會有叛國的嫌疑。奧特從1934年擔任駐東京武官時起就與佐爾格認識。佐爾格是大使館的常客,也是奧特的親信之一。他倆經常對奔,在使館院子里共用早點,同去日本鄉村旅行。
佐爾格的見解和情報來源使奧特大使很滿意,並定期與其顧問們進行討論。大使把他看作私人朋友、最可信賴的同胞。
歐戰爆發以來,佐爾格受大使館聘用,負責編新聞簡報。因而他在使館內設有辦公室,在那裡閱讀柏林發來的官方電訊稿。
為這份差使,他在使館里正式領薪俸。身為卓有成就的新聞記者,又是立過汗馬功勞的退伍軍人,佐爾格與陸海軍武官打得火熱、交往很深,他們常在一起交換情報資料,就技術問題交換意見。
像這樣一位有聲望.交遊甚廣的人似乎不可能是當前被指控的主犯。至於那位馬克斯·克勞森,大使倒還聞所未聞。
奧特將軍聽說這兩人被捕,立即認為他們是日本上層人物反德陰謀的犧牲品。
奧特在電文中說:「使館人員和當地德國人普遍認為日本警方懷疑錯人了。據我了解,佐爾格與一名接近近衛公爵集團的情報員保持聯系。」當時,近衛集團剛倒閣不久。而1941年10月,正是決定遠東地區是和平還是戰爭的日美談判進入關鍵性階段的時刻。因此奧侍在電文中接著說:「關於談判進展的情況,據說屬於國家機密,已落入佐爾格手中,因而佐爾格可能成為某種政治報復或政治陰謀的犧牲品,我們不能排除控告佐爾格一案背後存在著反德勢力的可能性。當前東條英機兼內相,掌管警察。我已向東條首相提出要求,盡快了結此事。」
德國外事局比較審慎,在收到東京發來的電報後首先去試探日本駐柏林大使小島將軍。他是東條首相的知己,曾代表日方促成德日友好軍事同盟。
「這純粹是司法部門和警察的事,」小島以公事公辦的態度回答說,「根據日本慣例,他們不受任何政治勢力的影響。很自然,從外交政策觀點來看,佐爾格的被捕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相反地,如果沒有確切的理由懷疑他,警察是決不會決定逮捕他的。」
這種回答不能令人滿意,也十分令人不安。經過再三詢問,小島才含糊其詞地透露:很可能佐爾格被控告支持了國際共產主義的運動。
「這根本不可能。奧特大使和使館工作人員一致懷疑對佐爾格的指控,」一位曾在東京任過職,很了解佐爾格的官員說,「在他身上根本看不出有什麼共產主義傾向。」
德國人對此事十分關心,認為在這微妙的時刻,決不能讓這一事件危害德日軍事、政治和經濟全面合作關系。
幾天後,日本檢察署根據對案件的初步調查結果向德國使館提交了一份簡短的照會,其內容由奧特將軍電告柏林。照會說:「經我方調查核實,佐爾格本人已供認,長期以來他一直在為共產國際工作。有關案件的進一步調查正在著手進行。」
聽到這駭人聽聞的消息,德國人愕然,整個德國都感到震驚。
2.2入道之前
1895年10月,理查德·佐爾格出生在高加索地區一個油田附近的小鎮。他父親是位工程師,為一家瑞典諾貝爾利息投資的石油公司工作。他的母親是俄國人,比父親年輕得多。
當理查德3歲時,全家遷往德國,在柏林郊區利奇特費爾德的一個大宅院里定居。在9個孩子當中理查德最小,在男孩子中排行第四。他與母親很親近,而且終生如一,每逢母親生日他都要寄去禮品或拍發電報給予祝賀。
佐爾格小時候是個敏感而膽怯的孩子,他喜歡在卧室里通宵達旦地點著燈。他為人隨和,哥哥姐姐們都喜歡他。他的家裡很和睦,童年幾乎是在一個典型的柏林小康家庭里平靜度過的。他父親後來成了銀行家。在他父親死後,每個孩子都繼承了一筆遺產。
佐爾格的高中時代是在利奇特費爾德度過的。那時他已是個體格健康。身材勻稱的小夥子,常常為自己的體育素質感到自豪。他特別感興趣的課程是歷史和文字。
就在他上高中期間,他自願報名參了軍,被分配到第三野戰炮兵團學生旅,先是在西線同法軍、後是在東線同俄國人作戰。
在一次戰役中他的右腿被彈片擊傷,被送往柏林陸軍醫院。
佐爾格在住院休養期間集中精力學習,回到母校參加了高中畢業考試,結果名列前茅。身體恢復以後他又返回原來的部隊。
3周後又負傷,但這次可重了,兩條腿都被彈片打折,留下終身殘疾。由於他作戰勇敢,被提升為軍士,並被授予二級鐵十字勛章。
佐爾格受傷後被送到哥尼斯堡大學醫院。在那兒,年輕的佐爾格在思想上和性格上經歷了一場革命性的轉變。
像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佐爾格接受過戰火的洗禮,曾兩次在戰壕中作戰,但卻不知道他們究竟在做什麼。佐爾格說:「我們雖然在戰場上拚命,但我和我的士兵朋友們沒有一個了解戰爭的真正目的,更談不上它的深遠意義了。」
他的思想陷入極度的混亂之中。他冥思苦想,不斷地回首往事,追溯自己生活經歷中的每一個細節,茫然地探索著自己的事業,但經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狀況之中。
在茫茫黑夜中,他終於發現了一絲光輝,那就是共產主義。
他開始如飢似渴,但漫無計劃地閱讀德國和俄國有關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經典著作。「作為攀登馬克思主義的階梯」,他還廣泛涉獵希臘哲學家和黑格爾的作品。他的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他的道路越來越寬廣了。從此以後,他逐漸成為一個自覺的共產主義戰士。
1916年10月,佐爾格就讀於柏林大學經濟系,他的計劃是「除了學習外還要參加有組織的革命運動」。1918年元月,佐爾格正式退伍而就讀於基爾大學,攻讀國家法和社會博士。
他的求知慾在這里受到激發。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在這里結識的科爾特·格拉契教授。格拉契是一位早年留學英國的經濟學博士,對政治懷有滿腔的熱情,他本人則具有強烈的左翼思想,對青年人影響很大,他孜孜不倦、誨人不厭的態度亦令年輕人敬愛。佐爾格所參加的學習小組常在他家中集會。在德意志帝國勢必戰敗的氣氛中,他們熱烈地討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學說。佐爾格的革命信念更加堅定了。
不久以後,佐爾格便加入了新成立的德國共產黨,在此同時,他從基爾搬到漢堡,繼續完成他的博士論文的最後部份。同時他又積極地參與建立青年人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培訓黨的地方組織幹部。籌建黨的地下支部等工作。他的公開職務則是大學助教、煤礦工人、報紙編輯和記者等。他還作為地區代表出席德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也就在這段時間里,他同克里斯蒂阿尼結了婚,她當時也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1923年下半年,莫斯科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來到德國,佐爾格在柏林和法蘭克福兩次與他見面,從此開始接觸蘇聯共產黨。第二年4月,德共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法蘭克福召開,蘇聯派了一個由6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其中有蘇聯軍事情報局即紅軍四局的成員。佐爾格再次與前蘇聯共產黨接觸,這次見面是佐爾格人生旅途上的重要轉折點。四局的特工人員早已注意到佐爾格的表現和他的經歷了,認為佐爾格是一位理想的特工人眩經過幾次談話之後,四局的人說:「你若有興趣加入四局的話,就到莫斯科來罷。」佐爾格欣然表示同意。
1924年10月,經過德國共產黨的精心安排,佐爾格持合法的德國學生旅行護照,偕妻子途經柏林前往莫斯科。
2.3莫斯科——中國之行
佐爾格一到莫斯科就受到了上等的禮遇。他們被安排在盧克斯飯店住下,四局局長別爾津將軍親自登門造訪。初次見面,別爾津就被這位精明、富有活力的德國人所吸引。他們還一起討論共產國際的情報來源和軍事情報與政治情報的關系等問題。佐爾格敏銳的政治頭腦.淵博的國際知識和對國際事務的精闢見解和分析給將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佐爾格看來,蘇聯共產黨富有生氣,是世界各國進步組織的中堅力量,能為這樣一個組織貢獻一份力量,正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業。
很快,他便加入了蘇聯共產黨,並被安排在紅軍四局共產國際情報處工作,負責收集有關各國工人運動、政治經濟問題方面的資料,處理和聯系各國共產黨的黨務問題。佐爾格對這份工作頗感興趣,他的經歷、知識和智慧與這種工作亦頗為相稱。
接下來的幾年,佐爾格便頻頻穿梭於柏林、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斯堪的納維亞、倫敦和莫斯科之間。他的工作幹得很出色。他與別爾津成了關系要好的朋友。
德國共產黨組織的武裝暴動失敗後,蘇聯領導人開始把注意力從歐洲轉向遠東地區。他們之所以這樣做,還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民族革命斗爭的巨大力量,看到了在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立社會主義的希望和改變世界力量的平衡的遠景。莫斯科決定把情報。諜報和宣傳機構的工作重點從歐洲轉移到亞洲。
為此,莫斯科曾以共產國際的名義派遣許多間諜小組到中國來。
小組成員有蘇聯人,也有德國人。這些小組除與中國共產黨進行黨務聯系外,主要任務是收集有關中國政治.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情報資料。
但是,1927年中國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人遭到血腥的殘殺,國民黨在上海的暴行尤為殘酷,蘇聯遣往中國的間諜小組也遭到破壞。緊接著,日本吞並中國的野心越趨明顯,亞洲籠罩在戰爭即將來臨的恐怖氣氛之中。莫斯科急需有關中國的情報,必須重新建立被破壞的間諜組織。
1929年,佐爾格被召到莫斯科,經過與別爾津的幾次談話之後,別爾津便決定把佐爾格派往中國。別爾津認為,佐爾格不僅有在國外可以作為很好的護身符的記者身份,而且他還是個訓練有素的政治分析家,他那扎實而豐富的歷史知識和軍事經驗或許有朝一日還能派上用常佐爾格幾乎是懷著一種激動的心情去迎接他的中國之行的。
他對中國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敬仰已久。他認為這次中國之行對他個人是極為重要的。況且,他已認識到親自到遠東地區開展工作的重要性,而當時僅有少數「政治觀察員」認識到這一點。
佐爾格接受任務後馬上回到柏林,經過一番喬裝打扮後,就准備起程了。他按計劃去辦德國政府頒發的、填有他真實姓名的合法旅行護照,然後又在柏林簽訂了兩項合同,從而公開確定了他的自由記者身份。這兩個合同,一個是與一家社會學雜志出版社簽訂的;一個是與一家農業報社簽訂的。佐爾格給《農業報》的經理說,他打算研究中國的農業狀況,並為該報投稿,作為他日後著書立說的基本素材。
他認為中國的根本問題是農民問題,研究中國農業狀況對了解整個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佐爾格真是慧眼識珠,報社經理對他的見解大加贊賞,並表示積極支持,他還通過一位朋友為佐爾格搞到一張由德國外交部宣傳處寫給上海德國總領事館總領事的介紹信。
1929年11月,佐爾格離開柏林,途經巴黎去馬賽,在那裡登上一艘日本輪船,經由蘇伊士、科倫坡和香港,於1930年元月到達上海。與他一起到達的還有他的一位隨身報務員,稍後不久,四局派來協助工作的無線電技術專家馬克斯·克勞森相繼到達。
30年代的上海分為三個部分:一為上海城區,一為美、英、法、日等國共同管轄的公共租界;一為單獨劃分出來的法租界。
它既是中國工業的中心,長江流域的主要港口,又是各種勢力范圍犬牙交錯、相互重疊之地。
大批洋貨通過這個港口源源而來,中外投資都集中在這里。
作為中國城市革命的中心,中國共產黨地下中央委員會的總部也設在這里。20年代後期,由於西方爆發革命的希望破滅,上海便成為紅極一時的磁場,吸引著無數嚮往亞洲革命勝利的歐美進步人士。因此,新聞記者、自由作家、進出口商、軍火商、冒險家、職業特務、僑民、工人、難民和陰謀家;芸芸眾生、污合之眾一時雲集。
佐爾格沒想到他所嚮往的地方竟是這個樣子,雖出乎意外,但他還是喜歡這塊土地。
佐爾格到達上海的最初幾個月里,雖然表面上顯得不露聲色,但在暗地裡卻立即以上海為基地,著手建立情報組織網。他先持外交部的介紹信拜訪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通過領事館又結識了德國農業報的編輯以及許多上海的德國商人和德國外交官。
佐爾格一面廣交朋友,尋找情報的來源,一面潛心研究中國的事務。隨著了解的不斷加深,他愛上了這片土地。
佐爾格以采訪、旅行等名目先後到廣州、漢口、南京等地收集中國的情報,了解中國從城市到鄉村,從經濟發達地區到邊遠落後地區的基本情況。
一次偶然的機會,佐爾格結識了《法蘭克福日報》駐遠東記者、著名美國左翼人士艾格妮絲·史沫萊特女士。通過她,佐爾格物色到不少中國「助手」,也正是通過她,佐爾格結識了日本大板《朝日新聞》駐華記者、精通中國事務的日本專家大崎保積。大崎曾是東京帝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的成員,對中國共產黨持同情態度。他與佐爾格對世界大事的看法比較一致,以後,他成為佐爾格的主要搭檔和最合適的合作者。
1932年元月18日,日本海軍與中國十九路軍開火。佐爾格慷慨激昂,帶著幾分武士眷戀戰壕的心情,親自給部隊分發手榴彈,同時他還采訪了上海各戰區的戰斗,親自感受了中國軍隊的力量,並從中國方面的德國教官那裡進一步得到有關中國和日本的戰術情報。
上海事變後,日本奪取滿洲後打算征服中國的意圖暴露無遺,英、美政府對蔣介石政府的態度急劇變化。佐爾格的任務變得更重了。他得設法了解日本的真正意圖,詳細研究日本的作戰方式,了解中國政治、軍事狀況,提供有效的情報以有助於共產國際制定對華政策。
佐爾格除了靠中國和日本的情報員外,還利用歐洲人給他提供情報。這主要是德國商人、領事館官員、南京的軍事顧問小組和歐洲記者。他作為一位記者,常周旋於總領事館的社交圈子和記者聯誼會之中。
他從南京的德國軍事顧問那裡了解到南京部隊的駐地、武器裝備、突擊師的編制、指揮官與蔣介石的關系等。依靠德國教官,加上中國「助手」的一臂之力,他搜集到了有關軍事工業的情報,還得到了南京軍火倉庫的藍圖。
他所收集情報大部分通過哈爾濱取道海參崴,或經廣州取道香港再轉送莫斯科。
1932年下半年,佐爾格被召回莫斯科,提前結束了他的中國之行。別爾津有更重要的任務要他去干。按佐爾格的說法:「如果不是為了崇高的事業,我將在中國一直呆下去,我已深深地迷戀上這個國家了。」
不管怎麼說,中國的3年之行對佐爾格本人來說是個經受鍛煉的大好時機。離開上海時,佐爾格已是一位精通中國事務的專家,地地道道的中國通了。經歷了公開的以記者身份在上海這樣特殊的環境和中國內地進行諜報活動的風險,佐爾格的諜報經驗更豐富了,他的勇氣經受住考驗。然而最有顯著意義的是他結識了大崎保積和馬克斯·克勞森這兩個搭擋,這倆人成為他日後在日本完成他的諜報佳作的得力助手。
2.4卧底東京
佐爾格一回到莫斯科,便去四局總部拜見別爾津。別爾津對他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他
十大超級間諜系列:博士間諜佐爾格(下)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佐爾格總是特別能跟德國軍官搞好關系。他可以憑老經驗,海闊天空地談論戰爭,既不危及他人,又不損害他的秘密使命。在與奧特的交往中,佐爾格的這種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佐爾格經常給奧特提供關於日本軍事方面的有用情報,或者是關於日本形勢的精闢見解,這充實了奧特交給柏林的匯報,增加了他的份量。由於他的幫助,奧特升了官,由助理武官升為武官,並從名古屋調到了東京。 奧侍在東京落戶後,佐爾格便成了他家裡的常客。佐爾格與大使及使館武官的特殊關系,使得他與使館人員的交往和大使館的關系更進一層。 1936年初,佐爾格發現日本的政局正面臨嚴重的危機。日本軍部中的青年軍官集團勢力越來越大,他們要求有權監督生產,控制財政收支和干預政治事務,並要求把日本的人力和資源用於戰爭。他們提出的口號是「讓那些無能的政客們滾下台去。」 總之,軍部青年軍官集團是個極為凶惡的法西斯組織,為達到目的,他們不惜孤注一擲,以兵刃相見,甚至採取恐怖手段。佐爾格一直密切注視著這一集團的行動,根據對大崎和宮木收集到的情報的分析,他得出結論:青年軍官集團正准備發動武裝政變,一切取決於2月20日國會選舉的結果。然而,對於這場迫在眉睫的叛亂,德國使館卻一無所知。 青年軍官起事前夕,佐爾格寫了一份分析報告,在這份報告還沒送往莫斯科之前,他決定向德國大使、武官和助理武官通報此事。但他們三人誰都不相信,對佐爾格提供的情報未予重視。 2月26日清晨,1400多名士兵在青年軍官們的指揮下沖出營房,迅速地佔領了東京政府所在的幾幢大樓,包括陸軍盛城市警察局和國會。與此同時,他們還襲擊了首相官邸和幾位顯貴的公館。現任首相死裡逃生,而兩名前首相則死於非命。 武裝叛亂事件果真爆發!德國大使館陷於一片慌亂,一時不知如何處置,而消息靈通的佐爾格的威望則更高了。此後,大使和武官對佐爾格更是言聽計從。 2.5啟動間諜網 按照佐爾格的打算,在東京這樣戒備森嚴的環境下獲取日本人的情報,得花幾年的時間作準備。現在一切就緒,他可以開始行動了。 他的第一個任務是調查德日兩國關系的發展狀況和日本對蘇聯的秘密意圖。他從奧特和大使那裡獲悉,迄今為止,德日之間的秘密談判尚未取得任何結果。但是,談判是否可能在更高一級秘密地進行呢? 一天,喝得酩酊大醉的奧特無意中漏出了這樣一句話:德日之間的談判重新又開始了。佐爾格警覺地等著他說下去,但新任武官卻不再提這件事。同一天晚上,大崎通知佐爾格,英國和法國大使館里也流傳著德日恢復談判的消息,並為此而感到緊張。 宮木從日方那裡也了解到同樣的情報。 佐爾格要求大崎和他的朋友摸清這些傳聞的真實含義,自己則從德國使館方面著手。在向莫斯科發出報告之前,他開始密切觀察事態的發展。 一年一度的櫻花又盛開了,景色宜人的上野公園里照舊遊人如梭,日本人似乎沒有發覺戰爭的烏雲早已密布蒼穹。在這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的大好時節里,佐爾格卻因為無法獲得德日談判的確切消息和內容而憂心仲仲。4月、5月、6月飛逝而過,其間他只收到大崎的報告:1936年4月,日本駐德國大使同德國外交部就簽訂同盟條約一事舉行過多次談判,因日方不願立即同德國簽訂軍事同盟,故談判困難重重。此後,無論從奧特還是從大使那裡都捕捉不到一點有關談判的消息,很可能談判對他們也是保密的。佐爾格真是心急如焚。 一天,奧特把佐爾格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告訴他,大使和他本人從日本陸軍總參謀部得知,德日談判正在柏林進行,德國外事局根本未參加談判,談判負責人是日本駐柏林使館武官小島及德國情報局局長卡納里斯海軍上將。奧特讓他幫忙擬一份密碼電報給柏林德軍司令部,要求提供有關談判的情報,他還讓佐爾格發誓,決不能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佐爾格同意。很快,一封軍用密碼寫成的電報便發往柏林。 柏林一時沒有答復,奧特感到很煩惱。他又讓佐爾格再發一封電報給柏林。德軍司令部終於復電了。佐爾格從那裡了解到許多細節情況,但總的來說,談判仍在進行當中,結果尚不知曉。 一件偶然的事幫了佐爾格的忙。柏林派來了一位特別信使哈克來到東京,他是代表德國外交部和卡納里斯秘密來到東京的。 他給大使帶來一個秘密指令,並在日本製造氣氛,以利於達成德日同盟。 佐爾格在奧特的辦公室里遇到哈克。一看到佐爾格,哈克頓時容光煥發、異常興奮,張開雙臂奔向佐爾格。 「你好,佐爾格,還記得嗎?當年是我和你一起同坐一架飛機飛抵日本的!」 哈克緊緊握住他的手,親熱地說。 佐爾格也喜出望外。接著,與奧特一起,他們3人便去東京一家著名的大飯店,要了一個單間喝酒敘舊,為哈克的到來接風,並為他們的重逢表示祝賀。幾杯酒下肚,他們的話就越來越多了。哈克告訴佐爾格,他深受卡納里斯的信任,曾參與德日談判,並告訴佐爾格這次東京之行的使命。 談到談判的進展時,哈克一再叮嚀佐爾格:「我所講的可不能外傳,更不能見報!」他談到、談判的障礙來自日本方面,因為他們不想過早地同蘇聯人打仗。為了簽訂軍事同盟條約,使蘇聯腹背受敵,希特勒甚至同意不再提及原來屬於德國、而現在被日本人佔領的太平洋中一些島嶼的歸屬問題。為了達成這一協議,希特勒不得不給擬議中的軍事同盟披上「防共協定」的外衣。所謂「同世界共產主義作斗爭」,這僅僅是掩人耳目而已,實際上還是針對蘇聯。哈克還說,德國方面相信談判決不會半途而廢,他們會給協定附加上一些秘密條文。 這樣,在全世界知道德日兩國簽訂「防共協定」之前,蘇聯政府早就掌握其內情了。 1937年近衛爵出任日本首相,這對佐爾格他們是極為有利的,大崎成了近衛的密友和謀士。像大崎這樣一位有敏銳觀察力和分析能力的中國問題專家正是新首相所需要的。果然,近衛上台後組織了一個「科學協會」作為他的智囊團:特邀大崎參加,並要他擔任中國部的領導人。這樣,大崎得以直接參與國家政治事務,並可對首相直接施加影響。從此,佐爾格便可因此而獲得更多的重要機密材料。 不久,佐爾格從大崎那裡獲得了許多重要情報,如政府同軍部政策的統一問題、軍需物資生產計劃和對華行動計劃等。根據對所獲情報的分析,佐爾格得出結論:近期內日本不會對蘇作戰,但它正准備全面進攻中國。他將這一結論報告了莫斯科。 7月7日,蘆溝橋事件爆發。7月10日,日本首相近衛.陸相杉山及外相一起舉行記者招待會,佐爾格作為外國記者也參加了招待會。會上,近衛宣布日本全面對華作戰,要求新聞界支持日本的行動。這對日本來說是決定命運的一天,從那時起,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為止,無論是中國或是日本,都沒有一天安寧。 不管是日本還是歐洲的絕大多數觀察家都認為,中國和日本在華北的沖突仍像其它沖突一樣,無疑要犧牲中國的利益,會很快地舉行停火談判而告平息。但是,1937年夏天,中國政府卻一反常態,拒絕了日本的局部調停要求,開始增援部隊。南京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已聯合起來,共同抗日。日本一面向華北增兵。 一面卻聲明不想擴大戰爭。但種種跡象說明,日本將碰到一場惡戰。 佐爾格想知道德國對這場戰爭的態度,所以他問大使:「我們德國記者是否應支持近衛?」大使把剛從柏林發來的電報給他看。電文中提到,由於日本對中國的戰爭牽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力量,因而必然不利於進攻蘇聯。關於德日同盟條約的談判一事,德國外交部宣稱,他們不打算沒有報償而白白奉送禮品,由於兩國意見不同,無法結成同盟。 第二天
⑧ 亞歷山大·杜金之女身亡案系刺殺事件的圖謀究竟是什麼
這是對普京的一次警告,亞歷山大杜金作為普京的智囊團,在國家眾多方面都起到重大的決定性作用,
⑨ 烏方否認與普京智囊杜金之女死亡有關,事件的背後究竟有何內幕
俄羅斯女記者杜金娜遭到恐怖爆炸襲擊一事在國際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聯合國也發文呼籲對此事全面調查,絕不姑息。杜金娜作為普京智囊杜金的女兒,此次遭到襲擊身亡很難不讓人與烏克蘭戰爭聯想起來,俄聯邦也證實此次土木襲擊是由烏克蘭所為,但是烏克蘭卻否認了俄羅斯指控。
從外界猜測杜金參與到此次俄烏沖突這件事中,可以看出烏克蘭人肯定對杜金深惡痛疾。在小編看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指控並不是空穴來風,烏克蘭恐怖分子,確實有很大的作案動機。雖然烏克蘭方對此事矢口否認,但是事實終會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