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的自然資源豐富什麼工業發達什麼工業薄弱
俄羅斯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擁有豐富的能源、礦產和森林等自然資源。以下是俄羅斯工業發達和薄弱的一些方面:
工業發達:
能源工業: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之一,能困遲盯源工業是其經濟的重要支柱。
金屬冶煉和礦業:俄羅斯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鐵礦石、銅、鎳、鉑金、鈷、錫等,其金屬冶煉和礦業產業也相對發達。
軍工製造:俄羅斯的軍工製造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之一,擁有先進的武器和軍事技術。
工業薄弱:
高科技產業:雖然俄羅斯在某些旦搭領域有一些重要的高科技公司,但整體上來說,該國的高科技產業相對較弱。
農業:盡管俄羅斯是一個廣闊的國家,但其農業產業一直相對薄弱。
製造業:除了軍工製造業外,俄羅斯的製造業規模較小,技術相對落後。
總之,盡管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其經濟結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促進經濟多元汪和化和技術創新,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性。
Ⅱ 俄羅斯工業以什麼為主
工業
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
。
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
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主要工業區有:中央工業區,西北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西西伯利亞工業區等。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中央工業區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區,以其生產的大量工業品供應全國。
Ⅲ 俄羅斯的什麼工業和什麼工業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
俄羅斯的工業在世界上佔有很高的地位,因為他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他的軍事也比較強大,也比較先進。
Ⅳ 俄羅斯有哪些發達的產業
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的產品主要有:鞋、箱包、皮帶等皮革製品,以及服裝、面料、床上用品等紡織品、化工產品、玩具、食品、工程機械及其配件、汽車零部件、電子產品、輕工加工設備、日用品、小商品等。
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每年都會生產製造大量的產品,並將這些印有「中國製造」標志的商品帆行冊對外出口至各個國家。俄羅斯就是我國對外出口的一個重要態宏貿易夥伴。1990年代以來,帶則中國主要向俄羅斯出口紡織品、服裝、鞋類、家電等日用消費品。2006年以來,機電產品已成為中國對俄出口的第一大類商品。
Ⅳ 埃及和俄羅斯最主要工業是什麼
埃及工業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重工業以石油化工業、機械製造業及汽車工業為主。工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工業產品出口約占商品出口總額的60%,工業從業人員274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總數的14%。埃工業企業過去一直以國營為主體,自20世紀90年做肢代初開始,埃開始積極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業上百家
俄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
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重工業發達。
主要工業區
莫斯棚虛科工業區: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是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IT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軟體開發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涌現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著名的軟體製造純和世商。
Ⅵ 2021俄羅斯的三大產業結構比例
第型蠢一產業20%,第二產業70%,第三產業10%。
根據俄羅斯官網查燃租襲詢,俄羅斯是一個以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為主的國家,第一產業20%左右,第二產業70%左右皮兄,第三產業10%左右。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國軍。
Ⅶ 俄羅斯的什麼工業和什麼工業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
由於蘇聯時期斯大林大力鼓勵發展重工業以犧牲農業和輕工業為代價 二個五年計劃後蘇聯有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強盛的工業國 在勃烈日列夫時代蘇聯又掀起發展重工業的浪潮 後來1991年俄羅斯繼承蘇聯大量重工業技術 直到今天俄羅斯都憑借強大的核工業和航天工業以及頂尖的軍事工業成為世界一超多強中的一強 我第一次認真回答望樓主採納 我是個初中生
Ⅷ 俄羅斯的主要工業
以石油,鋼鐵,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等,以下是四大工業區。
1。聖彼得堡工業區: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機械.化工.
工業中心:聖彼得堡
發展條件:臨近波羅的海的優良港灣
全國第二大城市
2。
莫斯科工業區:主要工業部門:機械.化工.輕工業.
工業中心:莫斯科
發展條件:周圍有鐵礦(庫爾斯克).石油.鐵路運輸方便.
莫斯科是全國最大的交通樞紐
3。烏拉爾工業區: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機械.化工
工業中心:葉卡捷琳娜堡.車里雅賓斯克
發展條件:礦產資源豐富,有色金屬,煤,鐵,石油(秋明油田)
4。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主要工業部門:重工業.軍工
工業中心:新西伯利亞
發展條件:煤(頓巴斯煤田).鐵.有色金屬等蘊藏豐富
Ⅸ 俄羅斯工業和農業
俄羅斯工業
俄羅斯已經形成了以9大工業部門(能源、黑色冶金、化學和石油化工、機器制 造和金屬加工、木材加工和造紙、建築和材料、輕工、食品和微生物)為中心的完整返團啟 的工業體系。 無論從經濟實力的基礎情況來看,還是從工業、科技區域布局來考察,俄羅斯 佔有了原蘇聯工業的絕對優勢。
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區集中了原蘇聯紡織工業1/2以上,機械工業1/5。
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西北區是原蘇聯重要的加工工業區,精密機械製造、機電、化學和 有色冶金等部門均較發達。北方區木材採伐、鋸木製材、經濟用材運出量和制漿造 紙工業均居原蘇聯的首位。
烏拉爾區的採煤業居原蘇聯第二位。
俄羅斯主要工業產品,有原蘇聯經濟中也佔有決定性地位。主要產品占原蘇聯 同類產品的比重,分別為:發電量佔62.5%,石油佔90.9%,水泥佔60.2%,天然氣 佔77.3%,煤佔55.4%,鋼佔57.9%,商品木材佔91.6%,紙佔84.6%,玻璃佔61.9%, 機床佔50%,汽車佔80%,拖拉機佔45%。
能源 電力,1988年發電10660億度,1991年為10460億度。煤1988年為4.25 億噸,1991年為3.53億噸。石油,1988年5.69億噸,為歷史最高紀錄,1990年 5.15億噸,1991年減至4.6億噸。
鋼鐵 1988年鋼產量為6387.7萬噸,1991年為5510萬噸,原蘇聯5大鋼鐵基 地中的烏拉爾、中央區和西西伯利亞3個位於俄羅斯境內。 1991年大多數消費品生產比1990年下降2~6%,食品生產下降9%。
俄羅斯農業
從60年代以來開始實行集約化經營,主要是全盤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水利化、科學化和知識化,從而逐步改變以前的粗放經方式,使農業生產水平有所提高。
俄羅或枯斯農業中的主要項目,如穀物、馬鈴薯、亞麻、肉乳等產品,占原蘇聯的1/2到1/3。近年來農業生產發展水平速度受到動盪局勢的影響。
1991年農工綜合體產品總值,包括農業總產值比1990年減少5%,並低於最近5年的平均產值。
1991年,國家谷類收購量達2250萬噸,比1990年低34%,是最近25年以來最低的一年。
1991年國家向日葵收購量170萬噸,比1990年少產25%。國家土豆收購量470萬噸比1990年漏如少產6%,國家蔬菜收購量440萬噸,比1990年少產28%。
1991年,向國家交售油料的數量是近6年以來最低的,土豆和蔬菜交售量是近18年以來最低的。但1992年10月國家已征購到12300萬噸糧食,較去年增加150萬噸,糧產量為250萬噸,較去年增加50萬噸,土豆產量基本與去年持平
Ⅹ 俄羅斯經濟結構
俄羅斯經濟結構如下:
俄羅斯是前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1990年生產占原蘇聯國民收人的63, 5%和工業產值的0.6%,其起始經濟結構繼承了原蘇聯的結構特徵。俄羅斯繼承的原蘇聯經濟結構是一個畸形的經濟結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國民經濟軍事化,前蘇聯領導人缺乏對時代的深刻洞察力,認為戰後仍然是戰爭和革命的時代,沒有意識到出現了和平和發展的新時期。因此戰後長期奉行霸權主義政策和進攻性戰略,導致國民經濟軍事化格局長期存在。對於國民經濟軍事化的實情原蘇聯長期諱莫如深,官方公布的軍費數額一直為每年不超過200億盧布。1989年戈爾巴喬夫在蘇聯人代會上第一次承認蘇聯的國防總支出為773億盧布,原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1990年7月在蘇共二十八大上進一步透露蘇聯軍費占國家預算的1/4(合1150億盧布)。蘇聯的國民經濟軍事化還表現為軍備生產的高比重。據前蘇官方公布的資料,蘇聯軍備生產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而學者和觀察家估計為25%。某些部門的情況更為嚴重,例如機器製造業的70%都服務於軍備生產。
社會生產兩大部類對比關系失衡。前蘇聯經濟結構畸形的又一表現是社會生產兩大部類對比關系失衡。在工業總產值中,甲類工業的比重佔75%左右,而美國為65%。農輕重的比例基本為2:2:6,而中國為3:3:4。這是蘇聯長期奉行優先發展重工業方針的結果。應該指出,在工業化時期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是有客觀依據的,因為在技術進步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條件下,社會擴大再生產的規律是生產資料生產比消費資料生產增長更快,而工業化時期的典型特點正是技術進步和資本有機構成迅速提高。但是,在工業化完成之後,特別是戰後依然這樣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則是教條主義的。因為工業化之後技術進步的特點,已從主要是以機械勞動取代手工勞動,轉為主要是大機器生產和機器體系本身的進一步發展,從而由主要是機器數量的增加,轉為主要是機器效率的提高。這種特點在戰後進人大機器生產的第二階段,即實現生產的綜合機械化和自動化,以及廣泛採用節約能源和原材料的新工藝的過程中,表現得特別明顯。而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興起,生產又轉向技術含量高和附加價值大的方向發展。這一切提供了固定基金佔用率和材料消耗率下降的可能性,從而出現了生產資料生產與消費資料生產增長速度相接近的趨勢。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已證明了這一點,60年代以來它們的生產資料生產一與消費資料生產基本上是平行發展。
產業結構落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業結構的重心經歷了三個階段: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戰後,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興起,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從資源和設備密集型產業為主,過渡到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基礎工業成為「夕陽產業」,在其基礎上蓬勃發展的是高技術工業,農業中生物工程技術和遺傳工程技術迅速發展,第三產業不斷發展擴大,日漸形成「信息產業」。一個與現代高科技相適應的高級化軟產業結構逐漸形成。在這場對經濟發展生命攸關的科技競賽中,蘇聯與西方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雖然也曾提出要重視發展現代高科技,但產業結構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工業,即工業化時期形成的基礎工業,而在現代高科技領域落後西方至少15-20年。三次產業關系中,第三產業極端落後,直到1991年服務性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還只有24 %。這使蘇聯社會總產品中,資源和資本耗量大的產品比重大,知識和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比重小;而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商品性產值比重大,服務性產值比重小。產業結構的這種落後性也是蘇聯經濟增長方式未能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