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和北約關系
俄羅斯和北約現在是對立關系,但俄羅斯與北約的關系並非總是像現在這般緊張。
北約官網去年10月在題為「與俄羅斯關系」的文章中說,「過去20多年來,北約一直致力於與俄打造合作夥伴關系,在具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對話和實際合作」。
這樣的關系始於冷戰結束,1991年,俄加入由北約國家、前華約國家、獨聯體及波羅的海三國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1997年,該機制被歐洲-大西洋夥伴關系理事會取代。同年簽署的北約與俄羅斯相互關系、合作和安全基本文件成為雙方關系的基礎。
2002年,旨在就安全事務磋商、在一系列領域開展實際合作的北約-俄羅斯理事會(NRC)成立。然而,2008年俄羅斯在喬治亞採取的軍事行動使得NRC在一些領域的合作被暫停,直至2009年春得到恢復。
回顧俄羅斯與北約的復雜關系,美國《時代》周刊稱,1949年,當美國、加拿大和10個西歐國家組建北約時,它們的目標很明確:讓蘇聯人出去,讓美國人進來,讓德國人安分。但蘇聯解體後,北約的目標變得不再那麼明確。
隨著冷戰結束,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曾向美國時任國務卿詹姆斯·貝克提議,讓俄羅斯加入北約。貝克拒絕後,該建議又被多次提出。
1994年,俄正式加入旨在使北約與其他歐洲國家和蘇聯加盟共和國建立信任的「和平夥伴關系計劃」,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將此稱為俄「通往北約成員國地位的路線」。
北約是俄與西方改善關系的障礙:
在官方表態層面,俄羅斯與北約都強調無意對抗。北約官網稱,加強威懾和防禦能力是為應對不斷變化的安全環境,其同時保持了開放的對話態度。北約宣稱,自身「不對俄羅斯構成威脅」,但雙方之間的關系改善取決於俄自身行動發生「明確且有建設性的改變」。
俄外交部則在介紹與北約關系的文章中說:「和以前一樣,我們堅定地與歐洲—大西洋區域的所有國家和組織在戰略目標上保持一致,以維護和平與穩定……」不過俄外交部認為,雙方正處於「曠日持久的危機中」。
《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引述俄國際事務理事會專家卡涅夫斯基的話分析說,俄與北約關系存在一個關鍵問題——雙方缺乏對彼此真實意圖的理解,「這是一個經典的安全困境」,在雙方「激進言論」和「武力持續展示」的過程中,不信任感蔓延開來。另外,東歐國家反俄的情緒進一步促使北約將俄羅斯視為潛在威脅。
以上內容參考 海外網-俄羅斯與北約,比俄美關系更對立?
B. 北約東擴為什麼會讓俄羅斯如此敏感
因為這會涉及到一個國家的戰略安全問題,當北約進一步東擴的時候,俄羅斯的安全空間就會越來越窄。
對於俄羅斯來說,俄羅斯所能容忍的底線就是烏克蘭不加入北約,同時也不能加入歐盟。之所以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北約國家和俄羅斯的安全地帶就是烏克蘭。之所以俄羅斯和烏克蘭會爆發如此嚴重的危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烏克蘭想直接加入北約,最近觸碰到了俄羅斯的底線。
一、你需要搞清楚北約和俄羅斯的關系。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北約和俄羅斯之間形成了相互制約的關系,這就意味著北約和俄羅斯向來不是合作夥伴。當北約的勢力越來越強的時候,俄羅斯會為此感到非常敏感,同時也會擔憂自己的安全問題。如果北約直接東擴到了俄羅斯的邊境,這會直接導致俄羅斯寢食難安。
C. 北約與俄羅斯的糾紛由來
新華網布加勒斯特4月4日電(記者 尚軍 張碧弘)為期3天的北約首腦會議4日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閉幕。與會領導人就北約東擴和阿富汗問題作出一系列決定,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會晤。
在最後一天的會議中,北約與俄羅斯關系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當天,普京應邀出席了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會議。這是該理事會2002年成立以來首次舉行國家元首級會談。
北約秘書長夏侯雅伯在會後表示,會談氣氛公開、坦誠,但雙方在北約擴大、美國計劃在東歐部署戰略導彈防禦系統、俄中止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和科索沃獨立等問題上分歧依然存在,有的甚至是根本性的。
普京在會後單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他對此次會談總體評價積極,但他在北約擴大等有爭議問題上再度表示了不滿。他強調,俄願意與北約增進合作,但這取決於北約及其成員國能否考慮俄羅斯的利益並作出適當讓步。
這是普京今年5月初卸任俄總統之前最後一次以國家元首身份出席北約峰會,並與面臨同樣境況的美國總統布希碰面。此前外界曾預測,普京將會利用這次機會緩和與北約和美國的緊張關系,但會談不會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只是為雙方各執一詞提供場合。
作為示好舉動,俄政府當天同意讓北約過境俄領土向駐守在阿富汗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運送除致命武器以外的物資。
按照計劃,普京將於本周末在俄黑海旅遊勝地索契與布希舉行會晤,試圖修復雙方關系,為俄美兩國元首的繼任者們定下一個好的基調。
此前一天,北約成員國領導人決定,正式邀請克羅埃西亞和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但馬其頓因為與希臘的國名糾紛而沒有受到邀請。烏克蘭和喬治亞這兩個東歐國家的入約努力也暫時受挫,因為德國和法國等北約成員國擔心北約急於東進會進一步刺激俄羅斯。
此外,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在此次會議上還承諾共同承擔對阿富汗的長期責任,幫助提高阿政府和安全部隊的自主行動能力。
4月4日在布加勒斯特結束的北約首腦會議,是北約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首腦會議,同時也是矛盾和分歧最多的一次首腦會議。由於內外矛盾交織,此次峰會在北約東擴問題上近半議題未順利過關,美俄分歧未能彌合,在阿富汗問題上的表態也顯得忸怩,只是在反導問題上成員國態度比較一致,峰會成果可謂差強人意。
D. 為什麼北約要針對俄羅斯
北約與俄羅斯的對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北約在建立之初的防禦對象是蘇聯,原因是1939年9月蘇聯從東部攻入西方的盟友波蘭,與納粹德國共同把波蘭給瓜分了,二戰結束後蘇聯並沒有將被「解放」的國家政權還給這些國家,而是在這些國家扶植起了社會主義政權,成立了華約組織(軍事聯盟性質),意識形態與西方截然不同,西方不信任蘇聯。這是起因;
幾十年來的冷戰,你來我往,雙方都在支持對方的敵人,在利用別國的血肉來消弱對方: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阿富汗戰爭,非洲各國的內戰...所有的這些戰爭的開始都美其名曰「內戰」,當戰爭進入關鍵階段的時候,美蘇忍不住就直接干預了,最後談判桌上做決定的還是美國和蘇聯;這是雙方恩怨的延續;
蘇聯解體的時候,前蘇共黨員葉利欽搖身一變成為了「民主自由的俄羅斯」的總統,做出不願再與西方敵對的友好表示,開始裁軍,遵循與美國簽署的「削減洲際導彈核彈合約」,在西方觀察員的監督下開始銷毀核武器(當年監督烏克蘭無核進程的是奧巴馬)...西方的投資和援助滾滾而來,大部分西方的政治家都認為「冷戰勝利了」;這是西方的一廂情願;
從90年代中旬開始,在經濟有所復甦,石油價格繼續回升的情況下,俄羅斯支持的亞美尼亞,與土耳其支持的亞塞拜然繼續抗爭,摩爾多瓦共和國的分裂,南斯拉夫塞族武裝組織的崛起,非洲鑽石礦黃金礦的爭奪,斯里蘭卡內戰,對中東事物的干涉,支持黎巴嫩反抗以色列...這些冷戰期間埋下的「定時炸彈」相繼開始爆炸,對西方的利益構成極大的威脅,西方不得不重新把北約的「反蘇綱要」修改成「反俄綱要」,繼續吸納北約新成員,組建反導彈防禦系統。這是北約與俄羅斯新抗衡的開始;
普京上台之後,相信「帝國夢」的俄羅斯上層越來越多,他們認為是與美國抗衡的時候了,俄羅斯開始重建軍隊,媒體+黨派模式的滲入西方,最終選擇了「我放火你們請我來滅火咱們好商量」的外交模式,在世界各地有問題的地方今天都可以看到俄羅斯的身影:北韓,阿富汗,敘利亞,菲律賓南部,中非各國動亂,土耳其庫爾德沖突,庫爾德人在伊拉克的獨立,烏克蘭,喬治亞,摩爾多瓦...北約自然而然為了自己的利益要「針對」俄羅斯採取很多「積極防禦」的措施。
E. 北約和俄羅斯歷史上有什麼故事
俄羅斯與烏克蘭沖突進入白熱化階段了。人們不禁問:兩個相鄰國家為什麼會走到這樣的境地?其實,表面上是「俄烏」沖突,而事實上是俄羅斯與美國為首的北約之間的博弈甚至是搏殺。
F. 北約為什麼要和俄羅斯對立
歷史: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絕大多數領土和「血統」,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能代表當年的蘇聯,那就是俄羅斯。冷戰期間,蘇聯和美國處於對抗需要,分別拉攏了一批國家組成自己的陣營:華約和北約。如果你和鄰居打了幾十年,你看他兒子也不會很舒服的。
軍事: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太大,橫跨亞歐大陸,從東端可以打美國,從西端可以打歐盟。如果放任俄羅斯繼續對東歐施加影響,繼續用當年的雷達站,導彈井,對北約太危險了。
政治:蘇聯解體以後,社會動盪,國家需要風格強硬果斷的領導人帶領國家走向復興。怎麼表現強硬?像普京那樣鼓動著肌肉,對美國—他們的傳統敵人,想在這時候踩一腳的人,說「不」!而北約方面,這些民主國家無論是轉移國內對丑聞的注意,還是為了吸引民眾選票,都會對俄國說上寫什麼。畢竟政治領導人,還是強有力的角色更讓人放心。
經濟:俄國為了復興經濟,大打能源牌,而能源這樣的國有的,具有政治意義的東西,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可以說,消費國—無論是北約,還是原來的華約國家,對俄羅斯都是又愛又恨。
G. 北約和俄羅斯徹底撕破臉,宣布俄方不再是北約的夥伴,釋放出什麼信號
俄羅斯對北約一輪又一輪東擴一直忍讓,對美歐一輪又一輪經濟制裁不但長期忍讓,而且還主動花錢修北溪2項目,從不間斷地為歐洲供應廉價能源等資源,北約就把俄羅斯當夥伴了。
現在俄羅斯忍無可忍了,出兵烏克蘭了,發布盧布結算令給歐洲能源部分斷供了,北約就宣布俄羅斯不再是北約的夥伴,這只不過是北約搶在俄羅斯之前宣布了一個鐵的事實而已。
所以,北約宣布俄羅斯不再是夥伴所釋放的信號,表面上是在威脅警告俄羅斯,實則是在無可奈何地哀嘆北約已失去了對俄羅斯的主動權,甚至是在有預感地為北約自己致了一句悼詞。
H. 北約為什麼要針對俄羅斯呢
北約是美國控制歐洲的一個抓手,這樣一個軍事組織存在,必須有一個外部的敵人作為存在理由,俄羅斯最合適。另外,北約的歐洲成員國分為老歐洲國家和新歐洲國家兩部分,雙方對俄羅斯的態度不一樣。老歐洲國家指西歐的資本主義國家,新歐洲國家指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老歐洲國家希望與俄羅斯開展經貿合作。因為俄羅斯的能源與歐洲的市場、技術正好可以互補。但新歐洲國家歷史上都被俄國侵略或控制(波羅的海三國歷史上被俄國吞並,波蘭兩次亡國都和俄羅斯有關,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被蘇聯殘酷鎮壓。),所以內心對俄國有深深的恐懼。新歐洲國家反對俄羅斯加入北約(俄羅斯加入北約使北約不能保護東歐國家安全),反對老歐洲國家與俄羅斯開展合作(擔心俄羅斯強大後,再次侵略東歐國家)。
美國一直認為危及美國霸權攔數的因素來自外部,而俄羅斯、印度、china 等國都是潛在威脅,必須要遏制甚至消滅這些國家。china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第一人口大國,而且處於國運上升期,所以美國採取的手段更多是經濟、政治手段,力圖打斷china的發展。俄羅斯與美國經貿聯系較少,蘇聯解體後工業破產,運模蘇聯解體造成地緣政治條件惡化,國力處於最虛弱時期,因此,美國利用北約不斷蠶食俄羅斯戰略空間,壓制俄羅斯發展,使俄羅斯在外部壓力下二次解體亡國旁衡緩。
I. 俄羅斯衰弱已是事實,為何北約仍然如此恐俄
北約之所以如此的忌憚俄羅斯,主要是因為俄羅斯擁有著世界第二的軍事實力,如果沒有美國的撐腰,那麼北約的其他國家加起來都不是俄羅斯的對手。正因為有著強大武力的威懾,所以北約一直都不敢對俄羅斯掉以輕心。
俄羅斯雖然現在顯得比較溫順,但是其骨子裡的狼性一點都不比美國差,對於這點北約是心知肚明的。由於北約在過去的很多年之中把俄羅斯得罪的實在不輕,生怕其在強大之以後會伺機算賬。不管現在的俄羅斯如何的衰弱,但實打實的核威懾就擺在那裡,如果真的魚死網破,那必定是一場災難。所以北約對於在普京帶領下越來越強大並強勢的俄羅斯,顯得很是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