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班伐木工多少米一天
一班伐木工一天的工資與工作難度有關,100到500元左右。
一般木工氛圍傢具廠的木工,工地的木工等,這兩個傢具廠的木工一月六千到一萬,工作時間為九小時,小的傢具廠有個人加班,加班時間自由,做出的傢具計件結算工錢,工地的木工一般是打模板,工資基本都在一萬左右,也有加班,加班按加班費算,其中手藝不錯的木工,手藝好工資才會高。
各地工資水平不同,由職工與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約定。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六條,四十七條,四十八條和《勞動合同法》第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工資分配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資保護制度,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工資分配形式和水平。不同經濟水平地區,不同用人單位工資水平和分配形式不同,花木工工資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參照當地同崗位工種工資水平在訂立勞動合同時協商確定。
2. 砍樹65一噸一天能掙多少錢
看砍什麼樹,砍桉樹的話,65元一噸算高了,一般最多60元/噸,,一個工人一天至少砍7到8噸。
3. 俄羅斯有哪些特色工藝品
俄羅斯的手工藝品有刺綉,繪有各種圖案的掛毯、地毯;還有木雕、樺樹皮畫、陶藝、小型精細、手工鍍金器具等。俄羅斯手工藝品的代表是俄羅斯套娃。
一、俄羅斯套娃
俄羅斯套娃是一種木製玩具,是俄羅斯的特產,由好幾個繪有不同圖案的空心木娃娃組成的,這些木娃娃的大小不一,可以一個套著一個,因此叫做套娃。套娃上有許多的圖案,最常見的便是穿著民族服裝的俄羅斯姑娘,叫做「瑪特羅什卡」。
二、博戈羅茨科雕刻品
博戈羅茨科雕刻品(博戈羅茨科是莫斯科州的一個村莊):是俄羅斯古老的工藝品。它有木頭雕刻成的玩具,有人、動物、鳥和童話人物形象。博戈羅茨科的工匠還能製造活動玩具「伐木工和鐵匠」。
三、格熱利陶瓷器
格熱利陶瓷器(格熱利是莫斯科州的一個村莊):是陶瓷製的餐具和玩具。格熱利瓷器一般是白地藍花紋,藍色有不同色調。
四、若斯托沃裝飾畫
若斯托沃裝飾畫(若斯托沃是莫斯科郊區的一個村莊):在鐵托盤上有彩繪的裝飾畫,而後刷上清漆。傳統的題材是以黑色為背景色彩亮麗的鮮花和水果。
五、沃洛格達編織品
沃洛格達編織品(沃洛格達是俄羅斯的一個古老城市):包括花邊、蓋布和餐巾。是一種在細小透花網格背景下以連續的曲線展現出花紋的工藝品。
六、德姆科沃玩具
德姆科沃玩具(以維亞特卡市附近的一個地名命名):由粘土燒制,塗有鮮艷油彩的各種造型(有動物、馬上的騎士、穿花裙的女士、童話及日常生活中的人物)
七、托爾若克金制刺綉品
托爾若克金制刺綉品(托爾若克是特維爾州的一個古老城市):是鞋靴和衣服上的刺綉,一般用金銀線在天鵝絨或呢絨面料上刺綉。
八、霍赫洛馬裝飾畫
霍赫洛馬裝飾畫(霍赫洛馬是下諾夫哥羅德州的一個村莊):是用紅色、黑色和金色的顏料在木製品繪制圖案。如在木勺、木製餐具和傢具上繪制各種植物圖案。
九、羅斯托夫琺琅
羅斯托夫琺琅(羅斯托夫是俄羅斯金環城市群中的一個古老城市):是用透明顏料繪制出的小型銅製品,包括小聖像、肖像、裝飾品和其他紀念品。
十、霍爾莫戈爾斯克骨雕
霍爾莫戈爾斯克骨雕(霍爾莫戈爾斯克是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一個村莊):包括用海象牙或猛獁象牙雕刻成的透花的小匣、花瓶、梳子和其他製品。
十一、巴甫洛沃鎮頭巾
巴甫洛沃鎮頭巾(巴甫洛沃鎮是莫斯科州的一個城市):是繪有圖案的女士頭巾,一般是在以單一色彩為底色的頭巾上繪出鮮艷的大花。
4. 《俄羅斯森林·列昂諾夫》原文|讀後感|賞析
【作品提要】
波麗婭·維赫羅娃中學畢業後來到莫斯科求學。她此行租枝還有另一個目的——了解父春型陪親的為人。她的父親維赫羅夫是莫斯科林學院的知名教授,由於與妻女長期分居以及學術觀點不斷遭到批判,他的人格使女兒產生了懷疑。後來,她知道了父母分居的原委,了解了父親崇高正直的為人,解除了誤會。衛國戰爭爆發,波麗婭終於帶著無愧的心走上前線。在前線她遇到了父親的養子謝廖沙,兄妹兩人英勇衛國,情感深厚。坎坷一生的森林衛士維赫羅夫則在一場場林學論戰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他的護林思想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理解,最終徹底恢復了名譽,並被任命為林學院院長。新春來了,在家鄉延加河畔,互相取得理解的維赫羅夫一家在新希望里歡聚一堂。
【作品選錄】
又過了一個月,算總賬的日子到了。在切列季洛夫那篇文章的左右下,林學院為維赫羅夫舉行了專門的學術答辯會。一個以格拉齊安斯基為首的專門委員會,調查了伊凡·馬特維伊奇的教學活動。人們私下紛紛傳說,塔拉坎采夫在讀過共有六十三頁的調查報告之後,用老年人的尖嗓門說了一句《奧涅金》里的名言:「他死了。」大家心裡明白,維赫羅夫的教研室主任是保不住了。人們參加答辯會的唯一目的是: 聽聽林學界的巨頭們說些什麼,以便窺測今後的風向……一度曾是葉卡捷琳娜女皇時代貴族歡跳瑪祖卡舞的學院大禮堂,現在又被擠得水泄不通了。格拉齊安斯基的伙計們單獨坐在後排左側的敞廊下面。他們的核心人物安德烈伊契克、葉伊契克和契克表情嚴峻地坐在中間。契克年歲最大,也最狠毒,兩綹灰白的髭須垂落著,戴一副寬邊大眼鏡。提到上述三位人物,林學界都有不寒而慄的感覺,甚至不敢拿他們姓氏的偶然諧音開玩笑。答辯報告一開始,不吸煙的契克擺出公訴人的架勢,在前排落座並且開始做筆記,其餘兩個「契克」退到走廊里,一邊吸煙一邊探頭探腦,注意著會議的進展。他倆交換著眼神,准備待機而動。格拉齊安斯基本人沒有露面,人們在會前不無敬意地傳說,他貴體欠安,血紅蛋白又急劇地減少了。
這回,伊凡·馬特維伊奇很有自知之明,只用規定時間的一半就答辯完了。他沒有說教研室的工作,更沒有洗刷加給他的種種罪名,而是開門見山地重復了他的理論,態度鎮定、執拗,語言深入淺出,就像給小孩子講課一樣,對自己的厄運似乎絲毫不放在心上。他邊講邊憑記憶在黑板上寫著數字和表格。他知道自己的信譽已經一落千丈,因此只好援引俄國傑出人物關於森林的論述,甚至還引用了不搞林學的化學家門捷列夫的話: 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絕不應該少於我們得到的。盡管他被譴責為罪惡的悲觀主義者,但他仍然堅持重復說,要過多少年人工林方能長成,即每公頃出產五百立方米彼得一世時代那種船材林。這就使朋友們都不得不為他捏一把汗了。最後他說,他願意聽取對立派提出的任何積極建議,並同他們展開討論。這種若無其事的大膽行為不僅激起了敵對營壘的憤怒,而且也使得部分主席團成員懊惱沮喪。
「死到臨頭,總該有點改惡向善之心嘛,」契克從座位上插言道,啪的一聲合上了筆記本。
接著是宣讀調查委員會的報告。為了不使聽眾感到枯燥,它免去了維赫羅夫「冗長累贅」的統計表格和數字,卻在維赫羅夫反對平推式砍伐,認為那會破壞植物生態平衡的結論上,大做文章。結果,調查報告得出的結論是: 維赫羅夫認為自然界是自發力量,人類是自覺力量,因此能夠隨意抑制或強化自然。這樣,維赫羅夫就把人類和自然看成了對抗體,人類的勞動成了自然的仇敵。委員會由此推導出另一結論: 維赫羅夫既然認為人類活動不可能同自然協調一致,不可能認知自然過程,那麼也就必然陷入不可知論。盡管維赫羅夫力主研究森林規律,掌握自然力量,但是這一點卻被作為微枝末節略而不談了……調查報告接著說,維赫羅夫向學生宣揚人類和自然、自覺和自發、精神和物質的沖突,效果十分惡劣,實質是在宣揚宗教迷信。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維赫羅夫醉心於康德餘孽、斯賓塞流毒、馬赫主義、教條主義,在某種程度上說,竟然甘心同愚昧的瓦庫拉為伍。瓦庫拉·特列佩列先科是學院的老更夫,他拒絕接受新的思想,堅信靈魂不死……接下去的辯論,很像音樂會演出那樣生動有趣扒蠢。
奧斯敏諾夫作了十分拘謹的辯護發言。維赫羅夫其他的辯護者同樣畏畏葸葸。塔拉坎采夫也發了言。他指出,永久性剝蝕盡管 *** 植物—生物—地理—群落的異化,但是他仍然認為異化不可和退化等量齊觀。這之後,對方放出了第一個赤膊上陣的伙計。他毫無顧忌地吠道,維赫羅夫要求森林提供愈來愈多的進益,使人不禁想起普魯士地主,正是他們主張通過長遠的森林經營,使大地變成為富豪永不枯竭的源泉。在蘇聯,這是早已遭到唾棄的觀念了。這可以說明維赫羅夫對反蘇的異國社會經濟制度保有濃厚的興趣……這個傢伙還說,仔細地分析一下維赫羅夫同舊世界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大有裨益的,而過去,這一點恰好被人忽略了……他的妻子出身於德國波莫瑞地方的女地主之家,正是這家地主使我國延加河的森林遭到了洗劫。由此不難看出,不是別人,正是維赫羅夫才是濫砍濫伐的罪魁禍首,正是他企圖用阻撓森林再造的手法,使社會主義的子孫後代陷入絕境。「這里是學術聖地,所以我們且不去說維赫羅夫的政治動機,但這並不等於說,不需要對此採取緊急措施……」他的發言剛剛結束,契克就跳上了講台。他很像一門攻堅炮,敦實粗壯,走起路來一搖一晃,鬍髭間透著輕蔑的微笑,像是在說: 什麼大事,浪費了他的寶貴光陰。維赫羅夫座下的地板,也隨著契克的腳步嘎吱著,輕顫著。
契克先是開著玩笑,承認他從來沒有到俄羅斯森林裡去過,盡管從前僑居國外時,常常漫遊於蒂羅爾所謂的長生林區……不過那是出於旅行目的,決不是出於對古代殘跡的迷戀。對於我們這個先進的時代,森林是什麼呢?不過是嘴巴上的胡須罷了。契克斷言,作為低效作物的森林,不久就要讓位給成熟期較短的植物,例如亞麻或者其他。但使他大為開心的是,瘸教授為緬懷消逝的闊葉林和針葉林而發出的冗長的哀號,這使契克想起了雅羅斯拉芙娜的悲泣和丹尼爾·扎托奇尼克詞藻華麗的《祈禱》。
「要我說,方才我們聽到的答辯報告,是夠令人噴飯的了,」契克喘著粗氣,做出受到聽眾嬌寵的演說家神態說道。「它說明,請原諒,坐在我們面前的這位森林人道主義的代表,思想是何等的貧乏啊……盡管在這種驚天動地的時代,我們的社會絕不會同他的感傷主義妥協,更不會同意把普通的原木奉為圖騰。他使我想起了我國另一位林學家格拉夫,他在告別大阿納多爾林管區時,雖然沒有喝酒,但是卻逐個地擁抱了每一根樹干……如果大家想聽,我還可以舉出另一個更能讓人捧腹的丑角,他是死於一八七四年的護林軍上校。他負責管理圖拉省國有森林,死前留有遺囑,希望用樅枝塞滿他的棺木,同時請求樹木寬恕他這一奢望,嘻,嘻!……我不幸有緣拜讀維赫羅夫的大作,對不起,書名早已忘得一干二凈了……但他的熱忱呼號和不分青紅皂白,對任何思想家都給予五體投地的頂禮膜拜,使我不禁為之咋舌。噢,當然啦,貝納德·德·克萊沃把橡、櫸擬作導師,從而說明其學說道德水平之低下,另外,福瑪·開姆比斯基只有在深山老林里,才能得到內心的平靜……但是,我國敏感、美好的青年一代的教育者應當知道,為了尋求永不止息的解放的風暴,我們早已摒棄了庸俗的安寧。如果作者已經墮落到必須向蘇維埃讀者嘩眾取寵的地步,那麼我奉勸他,在他奉若神明的古董里,切不可忘記孔老夫子,因為我記得,孔夫子關於松柏也說過一些類似至理名言的東西!不,我的可疑的同行啊,饒恕我們吧,拋棄您那一套道德說教,從我們的康莊大道上搬開您那些不值一提的死人吧,——就從上述第一次十字軍遠征的煽動者貝納德開始吧!不必奢談瓦蘭吉亞人的六百年古史,我們也完全能夠搞清我們握有主權的、已經發生某些混亂的森林狀況!……不,我的愛森林的同行,請允許我對您說,人類恰恰是從樹上落到地面,走出原始森林,來到開闊的平野,才開始具有思維能力的。就是說,森林的毀滅在文化發展史中,即使不是十足進步的現象,至少也是完全合乎規律的……西方國家早已擺脫了阻礙它們發展的森林。盡管多德·多德列早在一六六五年,科利涅則在四年以後都預言過,濫砍濫伐將給他們的國家帶來不可挽回的災難……但是事到如今,森林匱乏並沒有妨礙它們過富足的生活,或者向一個握有世界森林儲量三分之一的大國挑戰,嚯,嚯!……維赫羅夫把森林比作巨人阿塔蘭特,認為森林是千百年來世界經濟的擎天支柱,這使我們不禁想起阿塔蘭特的弟兄普羅米修斯。後者的名字,如其說源自希臘語,倒不如說更近似印歐—日耳曼語系的Pr^amathyus,意即鑽木取火。不難設想,假如普羅米修斯有幸被我們斥責的教授收作門徒的話,那麼世界上就永遠別指望燃起資產階級的進步之火了!同樣,如果維赫羅夫先生對資產階級採取這樣的態度,那麼可想而知,他會怎樣對待我們無產階級的進步之火了,——只要他大權在握的話!應該指出,一些資產階級蠱惑家已經不止一次地因為我們在歷史上採取果敢行為,詛咒我們將會自食惡果,我們絕不再允許任何人用『光禿的地表』那一套讕言,恐嚇我們了……特別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本人就不是植被的富有者……甚至完全相反!」契克說到這里,撫摸了一下自己光禿禿的頭皮。「但是這並不使我覺得有什麼不便……除了在美好的女性面前……她們不論怎麼說,都不肯原諒我沒有柔如波浪的秀發……」
「您可真夠厚臉皮的,都一大把年紀了,還那麼心術不正!」維赫羅夫坐在那裡,搖頭嘆息說。在這種時刻,他的勇敢無畏精神不免使大家十分驚詫。
契克裝作沒有聽見,給自己倒了一杯水。
「對於這位聲嘶力竭地號召咱們退回到莽林中去的林學狂人,確實應該給予妥善的安置,」契克結束發言時說。「我本人並不反對美妙而又低廉的野人生活,我只是擔心,像我這種年老力衰、體態肥重的人,難以安穩地坐在枝椏上,即使那是最舒適的枝椏。可以設想,這位頗不值得尊敬的同行能夠高度評價我們的由衷願望: 讓他自己擺脫文明的桎梏吧,連同他所佔據的職位!祝您一路平安,向後轉吧,回到森林中去,in saecula saeculorum,長了鬍子的自然之子。」
在高度濃縮的半小時發言里,契克像噴放煙火一樣,旁徵博引,大耍噱頭,但是當他走向座位時,卻聽不到掌聲。他多年的經歷中,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大家都困窘地低頭瞧著自己的膝頭,只有那群伙計在一旁為伶牙俐齒的契克鼓噪助威。不過看得出,他們有些人也顯得膽怯心虛。其餘兩位躲在門外吸煙的「契克」見勢不妙,乾脆沒有露面。聽眾一致把同情的目光投向泰然自若的維赫羅夫,正在這時,格拉齊安斯基親自出馬,投入了戰斗。他在一位得意門生的攙扶下走了進來。他的整個神態表明,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肯在惡劣的健康狀況下,前來履行社會的以及道德的職責。他儀容不整,蹣跚著,似乎每走一步路都是在死亡線上的掙扎。他穿過鴉雀無聲的觀眾,下巴藏在緊緊裹著的羊毛圍巾里,表情既悲哀又庄嚴,只有為一位久病不死,最後終於謝世的人物舉行殯儀時,人們才會有這種表情。盡管格拉齊安斯基缺少大量血紅蛋白,可是當他走近自己的獵捕對象時,魔鬼般的歡樂火花還是止不住從拚命垂著的眼皮下面閃耀出來,而且愈來愈強烈。由於他幾乎是在奄奄一息的情況下參加會議的,所以他不等茫無所措的主席為他安排發言,就徑直上了講台。
大廳里寂靜無聲。好一陣子,亞歷山大·雅科夫列維奇低垂著眼皮,沉默不語,不知是因為氣力不足,還是沉入了千頭萬緒的回憶之中。
「你好,伊凡……你在哪裡,答應一聲吧!」終於,他開口了,聲音是那樣壓抑,目光是那樣黯然。他看著坐在斜對面的面如死灰的維赫羅夫,兩人的距離不會超過五步。「你好啊,從前的兄弟,從前的好友……你看到了,我病得很厲害,但是多年的手足之情所產生的內疚,使我從孤獨的病榻上掙扎著起來了,噯……不單是為了當眾懺悔我同你的長期交往,首先是為了同你訣別……幾十年的歲月我們一道過來了,雖不能說是手攜手,但卻是腳跟腳啊!請你相信,我的良心是純潔的。我盡我所能,曾經上百次地想挽救你,不讓你跌入深淵……噢,不,我這里指的不僅僅是克尼舍夫那回事!……但深淵對你竟是那樣富有魅力。我承認,我採用的方式方法有時過於激烈,不過對我說來,朋友的社會聲譽要比他的自我感受更要緊啊……你想必知道,當從旋渦里拖起一個溺水者時,人們是不會考慮保留他的發式乃至吝惜他的頭發的。要是你肯把自己的卡路里和體力,把你那危險的、無窮無盡的精力用於另外的目標,你會寫出多麼完美的著作啊,你會使在座的,噯……可愛祖國的先進的林學家們怎樣地歡欣鼓舞啊!……」說到這里,亞歷山大·格拉齊安斯基的聲音變得悲痛已極,發出了大提琴一般的低沉的嗚咽。
「請談正題吧,格拉齊安斯基……」奧斯敏諾夫鼓起勇氣插話說。他甚至站了起來,但是在對方冷冷的逼視下,立刻又坐了下去。
「在此訣別的時刻,伊凡,我還是要回顧一下那些促使咱倆分道揚鑣的嚴重分歧,」亞歷山大·雅科夫列維奇繼續用追薦亡魂的語調說下去。「在當代吃人生番克尼舍夫之流毫不費力地弄斷你的脊骨之後,並且企圖進一步使我們大家都匍匐在地時,你開始表面上為森林的公民權利奔走呼號,暗地裡卻想使森林擺脫一切公民義務……是的,我們曾經寵愛過你……可是我們怎麼能夠依從你的主張,坐等幾十億年,讓森林自生自滅,最後變成無煙煤呢?親愛的伊凡,敞開你的胸懷吧,像對親兄弟那樣,讓我們看看那裡面郁積著什麼樣的塊壘,噯……我們可以幫你剜除病根。你能否向我們這些普通人解釋一下,你呼籲我們每砍一棵樹之前都要斟酌再三,究竟出於什麼政治考慮?伊凡努什卡,你這人堪稱思路清晰,學識淵博,你不會不知道吧,蘇聯共有伐木工人一百萬,每人浪費一分鍾,累積起來就是整整兩年啊!……伊凡,處在深淵邊沿的你,能否最後坦率地告訴我們,你急於用年成長量阻礙蘇維埃的森林採伐,換句話說,給我們的五年計劃來一個釜底抽薪,究竟懷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快去喊民警來……夠了,拙劣的表演!」後排有人喊道,但用的是假嗓,免得被人認出來。
會場頓時一陣騷亂。
「森林好比水源,」奧斯敏諾夫再次忍不住插言道,「請問,沒有水……讓旱風來發動渦輪機嗎?」
「不許在公民追悼會上搗亂!……」契克轉身反唇相譏道。這時,亞歷山大·雅科夫列維奇說話的嗓音顫抖了,就像遺孀聽到頭第一次敲在亡夫的棺材上那樣。
「是啊,伊凡,我們大家都在異口同聲地呼喚你,可你卻無動於衷。我們懷著巨大的悲痛同你告別了,我們將用神聖的勞動彌補你至死執迷不悟所造成的損失。我懷著感慨之情撮一捧鮮土,撒向你的新墓,為了早年夭亡的你,為了你賦予我們的歡樂和,噯……和成了泡影的期望。伊凡,我指的是你年輕的時候以及我們共同從事革命斗爭的年代!……」
亞歷山大·雅科夫列維奇走下講台時,坐在前排的人甚至看到他噙著一顆大大的、渾濁的淚珠,但也許是燈光照射下的幻覺。伙計們立即用大氅把他裹緊,送他回家去恢復血紅蛋白指數去了……遺憾的是,他們一夥取得的赫赫戰果,隨即被學院黨組織書記沖淡了。書記是一位年紀較輕的、正在機械化教研室寫畢業論文的研究生。他是來自五年計劃建設基層的,被提拔擔任社會工作領導職務的黨內知識分子新秀。他的專業同正在進行的林學之爭牽涉甚少,因此並不偏袒任何一方。但是答辯會本身卻使這位熱情、直率、講求實際的人忿忿不平。他不想維護維赫羅夫的觀點,但是尖利地指出,維赫羅夫的論敵採用的論戰方式是罕見的、可疑的,同共產主義建設者的身份毫不相稱,特別是在解決國民經濟生活最重大的任務時,這種方式更是不妥。雖然他對格拉齊安斯基教授的過去極其敬佩,可是他不得不說,教授剛才的發言不過是資產階級詭辯術的大發作。他認為,要想推翻對方的數據資料,最好是自己拿出數據來。最後,他嚴厲地抨擊了契克同志,因為契克在發言時態度庸俗、放肆,竟把社會批評搞成了燒紅的煎鍋……他問伊凡·馬特維伊奇有什麼要說的,後者回答說,不想再說什麼了。晚間,人們聽說,會議速記記錄立即被上級要走了。
人們還聽說,第二天傍晚要在維赫羅夫的教研室里改選主任,連無記名投票的選票都准備停當了。與此同時,又有謠傳說,被貶黜的維赫羅夫將要到阿爾泰某林管區去任職,切列季洛夫將要兼任教研室主任,——雖然大家一致認為切列季洛夫當個殯儀館經理還差不多……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選舉結果是維赫羅夫獲得多數選票。切列季洛夫被從林業科委撤職趕走了。早上,在一大摞賀電中,伊凡·馬特維伊奇發現也有驚慌失措的格拉齊安斯基的一份。他的名字簽在伙計們之後。電文歷數了伊凡·馬特維伊奇的優秀品德,並且說,對此從未有過任何懷疑。上述值得懷念的事件發生於一九三六年。它對伊凡·馬特維伊奇的健康和社會地位並未產生影響,如果不算他兩年之內沒有發表一行文字的話。不過,到了大戰前夕,他的兩卷集《森林科學導論》突然問世了。格拉齊安斯基認為,這是維赫羅夫蓄意撕毀停戰協定。他以十倍的力量對這部書進行了揭露和批判。與此同時,人們開始認真地傳說,亞歷山大·雅科夫列維奇即將當選為科學院通訊院士。幸好,這一謠傳並未兌現。
(姜長斌譯)
注釋:
原文為拉丁語: In articulo mortis。
奧地利的游覽區。
雅羅斯拉芙娜,源自古羅斯作品《伊戈爾遠征紀》,丹尼爾·扎托奇尼克是十四世紀的詩文作者。
阿塔蘭特,希臘神話中的巨人,奉宙斯命令,用頭和雙手支撐著天空。
拉丁語: 永遠永遠。
【賞析】
1953年,蘇聯著名作家列昂諾夫發表了長篇小說《俄羅斯森林》。在「粉飾現實」、「無沖突論」盛行的50年代初期蘇聯文學中,這部史詩般作品的誕生一改戰後蘇聯小說單調、呆板的面貌,顯示出清新不俗的風格,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它堪稱作家眾多創作中的代表作,並為其帶來了首屆列寧文學獎的殊榮。
這是一幅廣闊的俄羅斯森林盛衰史畫卷。軸卷在歷史與現實的背景中,圍繞曠日持久的林學論戰展開,畫面中心是兩位觀點與立場相對立的林學教授維赫羅夫和格拉齊安斯基。它探索了一系列哲學與倫理問題,展示了蘇聯衛國戰爭前後半個多世紀間蘇聯社會的變化和城鄉人民的生活。事實上,這部小說難於歸類,可以把它看作生態小說,亦可以視之為哲理小說。作品中不同道德觀、人生觀、倫理觀,以及人與自然、各代人之間的繼承性關系等等矛盾不停地出現並發生沖突——廣泛的生活場景與多層次的復雜結構,使它更像一座充滿曲折階梯與附屬建築的古老大廈。小說的藝術手段花樣百出,但同時,作家把深邃的寓意和辛辣的諷刺,用時而直率熱烈的政論、時而細膩馥郁的抒情熔為一爐,使這清新不俗的創作表達出一種高屋建瓴的全景氣勢。
從題目上說,在俄蘇文學里寫森林已不算新鮮,但列昂諾夫的獨特之處在於,他不僅僅寫森林,通過森林這個小小的支點,他撬起的是困惑當代人類的巨石: 什麼樣的追求才能真正實現有價值與意義的人生?生態危機究竟是自然的危機還是人類自身的危機?如何才能緩解現代社會進步與道德進步之間愈演愈烈的矛盾?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使得這部寫森林的看似簡單的小說變得不簡單,成為最具有現代意義的一部作品。
小說並沒有多少 *** 情節,又由於反復運用倒敘與插敘等多種手法,其復調結構使更多的內容像是一段段插曲,蒙太奇般閃現在讀者一路的「觀光」、想像途中。節選部分林學家維赫羅夫的學術答辯會這一段,就是小說中的一個插曲。雖說《俄羅斯森林》是以護林方法的爭論為中心展開的,兩位林學教授公開地面對面爭論、交鋒卻僅有這一次。這是一個轉折點,看似普通的論爭,卻審判了兩種不同的人生道路。這場關於貫徹什麼樣的森林採伐原則的論爭過程寫得很有趣,其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巧妙的情節結構和人物諷喻讀來令人暢快淋漓,是列昂諾夫創作技巧的閃光點。
答辯會像是一場音樂會,以老年人的尖嗓門宣讀開始了,過程中大調小調齊鳴、舒緩湍急共奏,煞是熱鬧。禿鷹們原以為狠狠啄食了普羅米修斯就奠定了勝果,卻不料音樂會的演奏越來越像為葬送自己而舉行的殯儀。格拉齊安斯基出場時,用壓抑的聲音與黯淡的目光「發出了大提琴一般的低沉的嗚咽」,又用「追薦亡魂的語調」進行他的詭辯術演奏,最後他用顫抖的聲音「像遺孀聽到頭第一次敲在亡夫的棺材上那樣」結束自己的表演。只可憐這樣賣力的演出,讓原本奄奄一息的術士又散失了大量的血紅蛋白——巧妙的比喻與揶揄大快人心。
列昂諾夫擅長人物肖像的刻畫,早在20年代中期,他就宣稱把塑造「永恆的世人形象」視為自己的使命。他無疑是成功的。作品中各色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使得結構復雜的作品有清晰的來龍去脈。在《俄羅斯森林》里,用不同人物的個性、身世來標注框架,使得這部小說沒有哪個環節會被遺忘,因為每個飽滿的人物形象都很典型。比如在節選的這場獨特的「演奏會」上,契克「像一門攻堅炮,敦實粗壯,走起路來一搖一晃,鬍髭間透著輕蔑的微笑,像是在說: 什麼大事,浪費了他的寶貴光陰。」他的言語大耍噱頭、嘩眾取寵,像噴放煙火般的半個小時發言似乎要將論敵置於死地;奄奄一息的格拉齊安斯基則扮演久病不死的魔鬼,蜷縮在大氅里閃耀著歡樂的火花,隨時准備獵捕他的「好兄弟」——然而列昂諾夫卻沒有讓這拙劣的表演得逞。不乏陀思妥耶夫斯基般心理和思維探討能力的作者,早早就躲在這場審判的幕後,時而調皮訕笑,時而尖刻冷嘲,把審判的權力交給不偏不倚的年輕書記。至於戴著偽裝面紗賣弄學問的格拉齊安斯基,縱有一場迷惑人心的病態詭辯術表演,聲音再婉轉悅耳也難以挽回失敗的定局。作者在小說末節里毫不客氣地形容其為附在海象身上的皮虱,恰如其分。
小說里負載重大主題的主人公,形象必然是高大的。如同黑格爾所說,史詩人物的胸中集合著整個奧林比斯山,心裡充塞著一組神所具有的力量。維赫羅夫是俄羅斯千千萬萬個優秀知識分子的寫照,同時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全書花了大量筆墨塑造這位永遠以國家的命運、事業的利益為最高原則,並以社會原則排擠了個人榮辱與情感,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中去的人物形象。也許他唯一的缺點是喋喋不休的說教,比如在求婚時大談森林、與女兒相認時的話題是人生哲理等等。但在這場學術答辯會上,這個理想人物剔除了唯一的缺點,列昂諾夫讓他達到更加凈化的道德完美境地: 面對格拉齊安斯基們的咄咄逼人,維赫羅夫只搖頭嘆息地在與森林無關的話題上,回應了一句指出對方「心術不正」的話。主角似乎放縱論敵而顯得過於憨直與軟弱無力,然而奇怪的是,他的創造力卻不因此退色——這正是作者藝術形象塑造的魅力所在。從小說的整體結構上說,答辯會這個插曲顯然不是維赫羅夫形象塑造的重點,可「好大喜功,孟浪浮躁」的格拉齊安斯基在亦幻亦真、模稜兩可、不擇手段後,卻被作者以退為進的一招擊中,反襯出維赫羅夫原本就「躑躅於深山野嶺,徘徊於無名川溪」的穩重而不爭功名、更加踏實的理想學者形象。
從這里可以充分看出列昂諾夫藝術技巧的老練和精湛,細節看似普通,實則蘊涵深刻的美學考慮。小說中的每個部分都代表著特定的世界,每個人物都是作者哲理思想與創造理念的載體: 創造與破壞、真實與虛偽、謙虛與自傲——形象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系,而這個聯系的樞紐就是小說最大的主題——俄羅斯森林。這無疑是作品最重要的象徵意義所在,寄寓了作者的詩心。大自然最為公正,事實上無言的森林才是答辯會的最終審判官。它在這場論戰中已然不再是一種純粹的自然物,而是一塊鑒別真偽善惡的試金石,是一面能夠照出人類美醜妍媸的鏡子。
貝婁曾說:「藝術從森林開始。」彌漫在俄羅斯森林間的神秘與沉靜,造就了列昂諾夫深沉寧靜的心理,使《俄羅斯森林》充滿哲理內涵。這部以林學問題為主線的小說觸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廣闊的時間跨度上,歷史地理、哲學倫理、社會道德、林學、美學——無所不包,對人類社會和歷史、生存與哲學都有積極的現代意義,無愧於「二十世紀俄國社會網路全書」的美譽,讀後令人受益匪淺。
(羅巧玲)
5. 想出國打工木工去哪個國家工資高
勞務輸入國主要以發達國家為多,如美國、德國、法國、瑞士、加拿大、俄羅斯、新加坡、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也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如伊朗、伊拉克、巴西、阿根廷等。
出國前可以進修個核心的對外漢語教學技術拿個漢辦人社部國際認證協會三證聯考的認證 出國以後也能多個和老外溝通交流的途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