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羅斯為什麼這樣強大
第一個方面是歷史淵源。烏克蘭和俄羅斯歷史聯系緊密。在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的主要政治領導人與俄羅斯相對來說維持著比較密切、一定程度上互相認可的合作關系。
但後來由於烏克蘭政治取向變化,轉向親西方並試圖依美製俄,導致烏內部族群矛盾凸顯,也導致了俄烏的政治關系陷入對立狀態。俄羅斯擔憂一個親西方的烏克蘭甚至有可能加入北約,將其戰略緩沖帶完全消除,使西方軍事力量徹底直抵家門口,從而將成為俄羅斯的戰略性的直接威脅。
從這個歷史發展的淵源來看,俄烏兩國的歷史糾葛導致烏克蘭內部親俄羅斯的頓巴斯地區尋求分離,而烏克蘭變成俄羅斯與西方對抗的前沿陣地。顯然烏克蘭的這種變化導致俄烏關系處於尖銳對立的狀態。
第二個方面,是國際政治變化導致的結果。首先是跨大西洋及歐洲與俄羅斯存在一種結構性的矛盾,這包括俄羅斯和北約、俄羅斯和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的結構性矛盾。目前來看,在美國的不斷挑動刺激下雙方陷入直接對抗的狀況。
從西方國際政治傳統來看,歐美國家有一個地緣政治理論的概念,認為俄羅斯作為陸權國家地處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一直對歐洲國家乃至兩岸大西洋國家構成一種由陸向海的巨大壓制力。這個狀況上百年來一直就存在。
冷戰期間的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對歐洲或者北約國家保持著一種突出的壓制性地緣優勢或余。西方國家為消除這種威脅,試圖通過北約東擴的方式,盡可能地要把這種威脅源往外推,乃至於一直東擴到俄羅斯邊界上,從而大大限制俄羅斯的戰略行為,以保證北約或者歐洲的絕對安全。
美國在冷戰期間就形成了一種控制亞歐大陸「邊緣地帶」,來壓制蘇聯「對外擴張」的理論亮前。到今天來看,美國試圖利用歐洲大國與俄羅斯憂慮,挑動歐洲盟國敬團清與俄羅斯對立。
美國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拉住歐洲,把德法等歐洲大國納入到美國的地緣戰略軌道,支撐美國的盟主地位,全力服務於美國追求全球領導地位的戰略利益。為此,美國需要把俄羅斯作為重要的戰略對手,並將俄羅斯推入與歐洲對抗的陷阱中,從而掌控歐洲。
第三方面,是由目前俄羅斯周邊地緣政治的復雜變化所致。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周邊出現了一系列獨立主權的國家,但這些國家與俄羅斯存在著復雜的歷史淵源。地緣的臨近和歷史的相連,導致俄羅斯的周邊國家和俄羅斯本身就形成了地緣政治性的一種矛盾。
俄羅斯在其周邊三個方向上存在著復雜的地緣關系,一是中亞區域,前不久的哈薩克動盪和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介入就是例子;二是高加索地區,2008年曾爆發過俄羅斯與喬治亞的戰爭;三是烏克蘭所在的東歐地區,這里的地緣關系與俄羅斯生死攸關,最為要害。
『貳』 俄羅斯如此熱衷開疆拓土,為什麼卻沒有一塊海外殖民地
▲阿拉斯加與加拿大的界山:聖艾利阿斯山
然而回顧這段不成功的俄國海外殖民史,俄國固然因種種積弊而失敗,但拓殖西伯利亞這段過程仍然為俄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西伯利亞雖然環境惡劣地廣人稀,卻也融入了多民族的俄羅斯,成為了重要的領土。相比於短命的海外殖民地,陸地連接俄國本土的西伯利亞歷經風雨,仍然未曾被奪走。
當年叱吒風雲的大英帝國依仗海外殖民地成就帝國偉業,在20世紀亞非拉反殖民的大潮中也被沖垮,反而是繼承沙皇俄國巨大領土的蘇聯崛起為超級大國。沒有海外殖民地的俄國,是否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叄』 俄國是怎樣由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發展成為一個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的
靠投靠蒙古人。
蒙古吞並俄羅斯後,依靠那些投靠蒙古的俄羅斯貴族統治俄羅斯。
伊凡一世尤甚,他之於蒙古,猶如汪精衛之於日本。
伊凡一世巴結賄賂蒙古王公,靠蒙古人支持大力擴展領地,搜刮民脂民膏,以增強國力。他和他的後代最終控制了蒙古的大部分土地。之後又夾持其他俄羅斯王公對抗蒙古人,把蒙古人剛走後。莫斯科公國就強大了。
蒙古人在西侵的時候,消滅了大部分文明,所以蒙古人被趕走後,俄羅斯不費吹灰之力,就鯨吞了整個北亞。
之後又慢慢蠶室中亞和東歐,最後形成一個2000多平方公里的各族人民的大監獄!
『肆』 誰在摧殘俄羅斯昔日不可一世的大國為何會走上衰落的不歸路呢
今天的俄羅斯,雖然早已不復甦聯時期的榮光,綜合國力大不如前,且經濟長期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在世界各國爭先發展經濟時,俄羅斯緩慢的經濟增長,無疑將俄羅斯帶入不斷衰落的深淵。
但擁有核武器的俄羅斯,軍事實力仍然碾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所以,說俄羅斯「衰弱」是不嚴謹的。
但眾所周知,軍事實力的強大最終還需歸結為經濟實力的雄厚,沒有強大經濟支撐的俄羅斯,即使將核大棒耍出一套少林棍法都無濟於事。
那麼俄羅斯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不善經營的民族特性
俄羅斯人是不善於發展經濟的,這一點無論是沙俄、蘇聯還是今天的俄羅斯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伍』 俄國的發展歷程
15世紀末,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
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建立了沙皇俄國,並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稱俄羅斯帝國,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俄羅斯帝國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領土不斷擴張。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蘇聯的最大加盟國俄羅斯聯邦繼承了其絕大部分軍事力量,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二,而且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
(5)俄羅斯是怎麼變成龐然大國的擴展閱讀
1697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歐洲各國游歷和學習。歸來後,他用強硬手段推行了一場社會變革。從穿衣、吃飯,到科學教育、商業活動、軍隊建設,彼得用野蠻的方式推進了俄羅斯的文明進程,他甚至親自審訊反對改革的太子。
在打敗了強敵瑞典之後,彼得下令建造起一個面向歐洲的新首都聖彼得堡。繼承彼得改革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引進歐洲的啟蒙思想,重視教育,並試圖起草法律,但改革無法觸動農奴制。
女皇的業績最終只能表現在領土擴張上,在18世紀後期,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美的大國,並成為歐洲事務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農奴制使俄羅斯很快在經濟、技術領域落後於完成了工業化的英法等國。在戰爭—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復中,這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的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陸』 俄國是通過什麼變法強大的
彼得大帝變法
1697至1698年間,彼得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途旅行,一次為他隨後的統治定下了基調的旅行。彼得此行率領了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由於彼得使用了一個假名(魯尤特爾·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許多否則就無法看到的事物。在這次旅行期間,他為荷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個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總之,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彼得返回俄國,為了使俄國國家現代化和西方化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革。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他在整個在位期間都鼓勵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在他的統治下,城鎮的規模擴大了,資產階級在數量上有了增長,擴大了影響。
彼得在統治期間創建了第一支規模可觀的俄國海軍,並且按西方的形式對軍隊進行改編,配備軍服和現代火器,實行西方式的軍事訓練法。彼得也使俄國的民政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包括一項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務員要根據其工作表現,而不是其世襲地位。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鬍子(雖然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雖然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可想而知,彼得認為俄國正教會是一股落後的、反動的勢力。彼得成功地對正教會實行了部分改組,並在很大的程度上獲得了對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國創辦非宗教學校,鼓勵發展科學。他還引進了儒略歷,並使俄文字母現代化。在他的統治期間,俄國創辦了第一家報紙。
除了所有這些內務改革外,彼得還對外交政策實行改革,這對未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統治晚期,土耳其在戰斗中佔了上風,1711年他被迫把亞速港交還給土耳其。
同瑞典作戰的整個局勢幾乎與同土耳其作戰的情形正相反;俄國人初戰失利,但贏得了最終的勝利。1700年,俄國與丹麥和薩克森結盟同瑞典展開了一場戰爭,當時瑞典是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波蘭後來也對瑞典宣戰)。1700年俄軍在納爾瓦戰役中失敗。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重建俄國軍隊。瑞典和俄國再次交戰,1907年瑞典軍隊在波爾塔瓦徹底失敗。
俄國通過戰爭吞並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巴爾干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今稱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彼得推行的許多國內政策和多次展開的對外戰爭當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可避免地要強行增收賦稅。高稅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許多俄國人,出現了幾起叛亂事件,但是都被彼得無情地鎮壓下去了。雖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時期就有許多敵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產黨的史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彼得是俄國沙皇中最偉大的沙皇。
『柒』 俄羅斯疆域擴張過程
俄羅斯--蘇聯的擴張大概可以算是人類史上最成功的陸地擴張,從一個臣服於蒙古的城邦小國經過幾百年就成為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超級大國。既使是在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仍然保留了主要成果,而且與獨聯體國家有著文化、經濟、民族、軍事方面的廣泛聯系。
可能人們有這樣的看法,即俄羅斯的擴張有雄厚的資源(國土、人口、礦產、科技)基礎。實際上,俄羅斯在大部分時間都沒有什麼優勢。
俄羅斯擺脫蒙古統治開始以一個獨立國家的身份進入世界舞台時,國土面積與人口都很有限,烏克蘭、白俄羅斯還沒有合並進來,就連俄羅斯北方重鎮諾夫哥羅德也處於獨立狀態。俄所處的環境非常險惡,長時間處於強鄰的包圍中。東邊,喀山汗國還很強,還能夠進攻劫掠俄的東部地區。南邊,主要是土耳其,當時的土耳其雖然不是最強盛的時期,但在國土、人口、軍力、資源方面都超出俄很多,著實是個龐然大物;還有剽悍的克里木汗國以及草原上那些桀驁不馴的騎手們。西邊,波蘭有實力有野心也有行動吞並俄羅斯,波蘭和土耳其不時結成同盟,俄要想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並入版圖,首先得過波、土兩國的關。西北,瑞典在那個時期是北歐的主人,也是歐洲一大霸,不可一世。這些個強鄰特別是波、土、瑞都有能力滅了俄羅斯。
俄所處的環境並不好,沒有多少擴張餘地,從西、南、東邊都有可能遭到致命的打擊,在與任何一個方向的敵人角力時,都有可能遭到其他方向強敵的進犯。北邊沒有敵人,但俄本來已經身處北方,再往北就進入極地了,極地能支撐多少人口呢。
俄首先是吞並東邊的喀山汗國,解除了東面的威脅,也由此進入西伯利亞,雖然俄羅斯人出於對土地的熱愛不斷在西伯利亞開疆拓土,但西伯利亞的價值是二十世紀才逐漸體現出來,很長的時間里,西伯利亞主要是提供毛皮產品。對於俄在西邊和南邊的防衛和進攻沒有多大幫助,由於西伯利亞寒冷荒涼,打了敗仗也不可能到這里來「偏安」。
接下來是對西邊和南邊,與波蘭和土耳其進行了長期的角逐,終於得以將烏克蘭、白俄羅斯並入版圖,彼得一世時,俄羅斯戰勝瑞典取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進行了改革,在科技、文化上取得了對土耳其的優勢,後來與土耳其打打停停了三百年,終於鞏固了黑海沿岸、克里木、高加索、多瑙河入海口、南俄草原。與波、土、瑞三國拉開差距後,俄羅斯與西歐人打上交道,到了更大的舞台上,1812年和1941年,俄---蘇又遭到了火器時代兩支最強大軍隊的兇猛入侵。
1807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拿破崙簽定了提爾西特和約,規定俄國可以攫取芬蘭。次年,2.4萬俄國軍隊突然趁寒冬季節,分兵三路入侵芬蘭,並在當年底完全佔領了芬蘭。1809年,俄軍進攻瑞典,並擊敗瑞典軍隊,迫使瑞典簽定條約,瑞典割讓了包括阿蘭群島在內的芬蘭,芬蘭成為俄國境內的一個大公國,沙皇兼任芬蘭大公。在維也納會議上,俄國夥同普奧兩國再次瓜分波蘭,攫取了波蘭大部分地區。1826~1828年,俄國擊敗了伊朗,迫使伊朗割讓了幾乎全部喬治亞、北亞塞拜然和東亞美尼亞,伊朗還賠款2 000萬銀盧布。1828年春天到1829年秋天,俄國對奧斯曼帝國發動了戰爭,吞並了高加索的整個黑海海岸,並迫使奧斯曼帝國承認它合並從伊朗得到的南高加索地區。俄國還逐步向中亞推進,到19世紀中後期,吞並了包括今天的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在內的廣大地區,面積近三百九十萬平方千米。對於攻佔中亞,恩格斯曾經指出:「從軍事觀點來看,這些征服地的重大意義就在於,由於它們而為進攻印度建立了作戰基地的核心;的確,自從俄軍這樣深入中亞細亞以後,從北方進攻印度的計劃,已經不再是模糊不定的意圖,而是具有相當明確的輪廓了。」19世紀中後期,俄國通過與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陸續割佔了中國共計達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的廣闊地區。
俄很頑強,總體上也很策略,基本上一貫如此。舉幾個例子,俄在爭取獨立的最後一役――烏格拉河對峙中,成功的外交活動和內部矛盾調合使俄處於戰略上的有利態勢,選擇有利地勢與蒙古軍對峙,拖至敵方支撐不住主動撤兵。
與土耳其打打和和了三百年,在占優勢的情況下也沒有發動對土的全面戰爭,因而沒有陷入到這個民族大國里去,要知道,溫暖的土耳其土地對來自寒冷地區的俄羅斯人是很有誘惑力的。還有就是通過計謀使中國割讓土地,仔細看一下歷史書,俄國得到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土地,是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索取的「酬勞」,沒費一兵一卒,在新疆與中國劃界佔了便宜也沒有與中國發生正面武裝沖突,中國與幾大列強--英、法、日、美(1950~1953)都有過慘烈的戰爭,但與俄--蘇只有過激烈的武裝沖突,卻沒有過中俄戰爭、中蘇戰爭(八國聯軍是牆倒眾人推,並不是中俄的單獨對抗,雅克薩之戰也算不上是真正的戰爭,屬於邊境沖突,規模有限),與其說強占我國領土,不如說是巧取。可以發現,俄國沒有主動對大國、強國發動過那種「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的戰爭。
俄國的擴張,好象是很快,但實際上很「量力而行」,比起第三帝國來要老謀深算的多。並不是一味地進行戰爭,但也沒有一味地退讓,如果被強敵侵略,在生死關頭,不惜血流成河也要趕跑侵略者。
總體上看,俄羅斯在領土擴張方面有這樣一些優點頑強,耐心,有忍耐力,軍事與政治並重,能審時度勢,肯吸收先進技術和文化以加強自身,也很注意自身的文化輸出(所以才有了我等愛好俄羅斯文化之人)。
由於俄國維護獨立和進行擴張的進程非常艱險,俄羅斯民族也就有了很強的凝聚力、忍耐力、反彈力,他們對「個性」不太重視,對反叛行為、離群行為非常排斥。
『捌』 俄羅斯的國土面積為什麼那麼大
俄羅斯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達1710萬平方公里,差一點是咱們中國的兩倍!相當於47個德國,難怪小鬍子希特勒當年尋死覓活的要入侵蘇聯,這塊肉太肥了!
當然我們也知道俄羅斯不是一開始就這么大的,最初的俄羅斯只是一個莫斯科小公國,面積小的可憐。15世紀莫斯科公國崛起,通過南征北戰終於將其他公國滅掉,統一了俄羅斯全境。這有點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意思。不過,統一的俄羅斯面積仍然不大,遠遠無法跟現在的國土面積相比。
直到俄羅斯第一代沙皇伊凡雷帝開始,俄羅斯哥薩克人遠征現在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使得俄羅斯國土面積開始大幅度增長。現在俄羅斯領土面積的77%,正是通過那時候征服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得來的。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當時的沙俄那麼強大嗎,為什麼可以征服這么大片的領土?
其實不是因為沙俄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為沒人跟他們爭,所謂的「征服」不如說成是「開拓」可能更為恰當。西伯利亞地區和遠東地區廣袤而寒冷,並且人煙稀少,多為原始土著居民,並沒有國家級別的軍事力量與沙俄征服者抗衡。
(西伯利亞地區原始居民涅涅茨人)
即使是現在西伯利亞地區的人口密度還僅僅是每平方公里2人,在沙俄的征服時代人口密度更低,低到零點幾。更重要的是,當時這些地區的原始土著居民並不抵觸沙俄征服者。畢竟沙俄需要勞動力來開發這些地方,所以他們不像英國殖民者對印第安土著那樣趕盡殺絕。
(西伯利亞地區原始居民涅涅茨人)
俄羅斯人希望從這些地方獲得商品,然後再拿來與歐洲人進行貿易。這樣使得當地原始土著居民可以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沙俄則保障他們的安全,一直沒有靠山的原始土著居民們似乎也樂得這個結果。後來他們對沙俄也越來越有認同感,並且也開始繳納賦稅,已然成為了俄羅斯人民。
與此同時,沙俄還不忘向西方和南方擴張,雖然這個進程比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要慢得多,也要困難的多。但在俄羅斯人看來,這些地方才是真正的寶地,於是他們不惜與波蘭人、土耳其人連年作戰。有一段時間,沙俄領土達到空前的地步,總面積達2000多萬平方公里,比現在的俄羅斯領土還大!只是後來又慢慢被打回去了,定格在1700多萬平方公里。
國土面積太大也會有許多問題,首先很難管理,有的時候邊境地區發生情況要很久才能傳到首度聖彼得堡。不過這對通訊發達的今天已經不是問題了。在這個地球上,國土面積大的國家總會有很多優勢的,沒有哪個國家敢輕易小覷一個領土面積廣袤的大國。
『玖』 什麼原因導致俄羅斯的國土面積那麼的大
因為俄羅斯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的擴張。
1、吞並喀山汗國。
喀山汗國本是金帳汗國的一部分,隨著金帳汗國的衰落,遼闊的統治區域開始分崩離析,隨後形成了許多新的汗國,喀山就是其中之一。喀山與莫斯科公國紛爭不斷,剛開始互有勝負,但是隨著莫斯科的崛起,喀山汗國的處境愈發危險。
1552年伊凡四世親率15萬大軍,攜大炮150門,進攻喀山,最終喀山汗國滅亡。四年後,同屬於金帳汗國體系的阿斯特拉罕汗國也被滅國,俄羅斯向東方的擴張邁出了一大步。
2、滅掉西伯利亞汗國。
俄國吞並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之後,進而入侵西伯利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位於烏拉爾山以東的鄂畢河中游,是西西伯利亞的統治著,也是從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一個面積遼闊的大汗國,人口約有二十萬。
剛開始,攝於俄羅斯的強大,汗國臣服於俄羅斯,但了解到俄國人的野心後,西伯利亞汗國與之決裂。1579年俄國沙皇命特羅加諾夫家族,招募了一支以葉爾馬克·季莫費耶維奇為首領的哥薩克隊伍。1581年9月10日,葉爾馬克率840人,開始了對西伯利亞汗國的征服。
由於俄國人擁有大量的火槍,落後的蒙古人難以抵抗,僅僅一年後的1582年11月,葉爾馬克便佔領了蒙古人的首都。庫楚姆汗一直在其它地區與哥薩克兵周旋,盡管當地人民抗爭了17年但最終依舊沒能擺脫滅亡的命運。
一個人數達二十萬的汗國竟被800名俄國人侵佔,原因在於蒙古人的技術落後,還有就是汗國內部一盤散沙,使得哥薩克能將其各個擊破。隨著西伯利亞汗國的滅亡,俄國人成為了西西伯利亞和鄂畢河流域的統治者。
3、鯨吞貝加爾湖、旗幟插到了太平洋。
俄羅斯人對西伯利亞的擴張,主要動力並不是對土地的渴望,而是皮毛貿易的巨額利潤帶來的巨大誘惑。大量的俄國冒險者為了獲取皮毛、獲取利益,前仆後繼的湧向了東方。隨著西伯利亞汗國的滅亡,俄羅斯人進一步吞並了鄂畢河上游,至17世紀初佔領了整個鄂畢河流域。
隨後,分南北兩路開始入侵葉尼塞河流域。從17世紀初開始,俄殖民者用了20多年的時間吞並葉尼塞河流域並建立了圖魯漢斯克、葉尼塞斯克、庫茲涅斯克等重要城堡,鞏固了對該地區的控制,同時又為進一步東擴奠定基礎。
4、侵佔楚科奇、堪察加半島。
由於西伯利亞東北方向楚科奇人的英勇反抗,俄國人一直到十八世紀下半葉才吞並楚科奇,在這一過程中,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也被俄國吞下。
5、吞並中國外東北。
1643年(明崇禎16年)夏,沙俄波雅科夫率兵132 人,越過外興安嶺,首次染指清政權統治范圍。這個時候滿清與明朝正在激烈對峙中。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利用這一時機,多爾袞率領滿清主力入關,爭奪中原,東北地區頓時實力空虛。
俄國人不斷入侵黑龍江流域。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著手處理東北問題,通過兩次交戰,俄國人最終議和。由於當時准格爾部落給清朝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康熙最終妥協,將外興安嶺以北和貝加爾湖以東的大片土地割讓給了俄羅斯。
拓展資料:
俄羅斯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占原蘇聯領土面積的76.3%,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水域面積佔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東西長為9000公里,橫跨11個時區;南北寬為4000公里,跨越4個氣候帶。隨著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俄羅斯版圖新增加2.55萬平方公里。
『拾』 俄羅斯為什麼會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歐洲是俄國的重點,得失進退之間,生死攸關。相對於歐洲來說,俄國對亞洲則不是那麼特別在意。俄國在亞洲的擴張,類似於西班牙在美洲的擴張,不完全是政府行為,而是官方和民間力量參半。但這種順其自然不甚著力的擴張,給俄國帶來的土地卻比他們在歐洲所得的大得多,正是在亞洲的擴張,才使得俄國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俄國在亞洲的擴張,著力不多,收獲很大,這是因為,第一,亞洲北部空地面積很大;第二,亞洲北部居民很少,而且原始,俄羅斯人對付他們,與西班牙人對付印第安人完全一樣。 我們就來看看俄國是怎樣在不經意間,一不留神,就把西伯利亞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輕易收入囊中的。 對西伯利亞的擴張開始於1581年。當時的伊萬雷帝正在立斡尼亞戰爭中被當時的歐洲強國波蘭和瑞典打得焦頭爛額,對於遙遠的西伯利亞根本沒有概念,他只是派了經常與西伯利亞汗國打交道的一個商人家族斯特洛岡諾夫家族去向西伯利亞汗國收取毛皮。該家族的部屬,哥薩克人葉爾馬克,率領一支840人的小隊伍上了路。那西伯利亞汗國是白帳汗國的後裔,相對於他們在南方大草原上的兄弟來說,這個老林子里的部落可謂是小國寡民,雙方戰斗的規模經常是幾百人對幾百人,和打群架差不多,和歐洲那種以舉國之力相拼的大戰不可同日而語。年邁的古楚汗和強悍的哥薩克苦苦周旋,到底弓箭長矛敵不過火槍火炮,1598年,西伯利亞汗國滅亡,古楚汗逃到南方草原,被那裡的人殺死。俄國吞並了西伯利亞西部。這其實是由一個商隊完成的。這支商隊在與西伯利亞汗國纏斗的時候,俄國本土正是留里克朝末代沙皇弱主費多爾在位,西伯利汗國於1598年滅亡時,費多虛叢余爾已於這年一月死去,留里克朝絕嗣,俄國正陷於一片混亂之中。 在留里克朝與羅曼諾夫朝之間的混亂時期,俄國本土發生了大飢荒,三分之一的人餓死;並且俄國還遭到當時的歐洲大國波蘭的進攻,幾乎亡國。俄國本土的危機,並未影響到遙遠的北亞的俄羅斯商人們,他們仍在繼續他們在北亞的進軍。吸引他們的倒不是土地資源,他們不斷向前推進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毛皮。就在俄國本土一片大亂之際,北亞的俄國商人們又佔領了葉尼塞河一帶。隨著商人們的開拓,農民們也隨之而來。 1613年,羅曼諾夫朝建立,俄國本土這才穩定下來,俄國人在北亞的開拓也推進到了勒拿河流域。1632年,俄國商人們修建了俄國在北亞的第一個城市鄭並,雅庫次克城堡,沙皇在此設立督軍府,俄國官方開始接手在北亞的擴張。 俄國人於1639年推進到鄂霍次克海沿岸。之後,他們與貝加爾湖一帶的布里亞特蒙古人展開爭斗。原始的布里亞特人敵不過俄國的火器,七十年代,俄國人佔領了貝加爾湖一帶。 1689年,侵入黑龍江流域的俄國人與清帝國簽訂《尼布楚條約》,這是他們在亞洲的第一次退卻,不過,他們還是奪取了貝加爾湖以東地區。這時,俄國本土正是彼得的姐姐索菲婭大權獨攬,姐弟倆斗得你死我活的時候。這一年八月,彼得一舉推翻索菲婭的統治,奪取了政權。 之後一百餘年,俄國沒有再向遠東擴張,遠東似乎被遺忘了。十八世紀末,葉卡捷琳娜大帝統治末期,俄國人才又繼續向東進軍,吞並了楚科奇半島,並進而越過白令海峽,吞並了北美的阿拉斯加。不過,在遠東的擴張始終不是俄國人關注的重點,對俄國人來說,那隻是偏遠地區的小事,無關大局,所以,阿拉斯加後來又被輕易賣掉了。 正是在這不經意間,俄國奪得了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土地,使其一躍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對北亞的征服,俄國的民間力量出了大力。對應我們在本文開始時所說的,如果說俄國在歐洲的擴張是政府行為的話,那麼俄國在亞洲早期的擴張多半是民間行為。由此可見,對外擴張不僅是歷代沙皇皆如此,而且俄國人民也如此。擴張侵略,已經深入俄國人的骨髓,說俄國人侵略成性,恐怕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克里米亞戰爭之後,由於在歐洲擴張受阻,沙皇政府才把侵略的重點轉向亞洲,全力以赴,在中亞和遠東進行拓展。從歐洲到亞洲,俄國成為真正的雙頭鷹。 克里米亞戰敗後,俄國的矛頭指向中亞。在歐洲淪為二流的俄國,在亞洲卻所向披靡。至1875年,俄國用了二十年時間,出動大批軍隊,一舉征服了中亞諸汗國。1858年至1860年,俄國通過《差滾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侵佔了清帝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一百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十九世紀下半葉,俄國又通過《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不平等條約,侵佔清帝國西北五十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900年,俄國趁清帝國發生義和團暴亂,侵佔了清帝國在烏蘇里江以東僅存的立腳點,江東六十四屯,然後,十七萬俄軍大舉南下,一舉侵佔清帝國東北全境,企圖將東北變成黃俄羅斯。 1904年,俄國與新興強國日本爆發戰爭,結果戰敗,被迫將東北南部讓給日本。 1911年,俄國又煽動中國的外蒙古獨立,趁機將外蒙作為其勢力范圍。 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俄國已成為面積達228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總觀俄國在東西兩線的侵略擴張,重點在歐洲,由沙皇政府親自出馬;亞洲非重點,前期主要由民間力量完成,後期由沙皇政府接手。可見俄國由上到下,無不具有十分強烈的擴張性。對外擴張,成為俄羅斯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