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基督教如何傳播到俄羅斯

基督教如何傳播到俄羅斯

發布時間:2023-06-16 05:26:17

⑴ 俄羅斯文化進入其黃金時代,是受了什麼特徵的影響

俄羅斯文化最早起源是屬於歐洲的,這一文化萌芽發展到了13世紀蒙古人入侵之前一直沿著歐洲文化發展軌道進行,在這之後莫斯科公國的建立和發展中,則是中斷了這一過程。在蒙古人240年的統治後建立起的莫斯科公國,和同一時期歐洲其他國家相比,開始顯現出其近亞洲化特徵

一、拜占庭文化綜合了亞歐的特徵,受拜占庭文化影響的羅斯文化是一種混合文化,後來由於不同的地緣環境、社會歷史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蒙古人入侵前一直沿著歐洲文化軌道發展

俄羅斯是屬於歐洲最大的民族集團斯拉夫人當中的東斯拉夫的一支,起源於古羅斯部族,俄羅斯人在14-15世紀形成為部族,到了19世紀後半期才形成民族。從種族的起源上來看,

俄羅斯人屬於歐洲人種,古俄羅斯人居住在山和湖泊的交界地域處,後來隨著基輔羅斯和莫斯科公國的確立起來,俄羅斯人的居住地域不斷地擴大。


彼得大帝的改革是俄國近代文明的開端,比西歐從文藝復興開始的近代文明晚了幾百年,當時的俄國即使閉著眼也能夠感受的到來自於歐洲的較高水平文明的壓力,18世紀可以說是俄國歐化的高峰時期,歐化改革首先促進了俄國文化自身的發展,西方的戲劇。音樂等等傳入俄國,並在俄國獲得了發展。

與此同時,這一場歐化運動有一個令統治者沒有預料到的結果,就是歐洲啟蒙思想的傳入,19世紀的俄國文化在世界的文化舞台上有很多的光輝時刻,成為了俄羅斯文化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而這一時代也正是18世紀的醞釀發展的結果。

俄羅斯的歐化傳統雖然由來已久,但是歐洲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沖突一直伴隨著歐洲俄羅斯歐化的歷史,彼得的改革一開始就受到了來自上層和下層和反對和抵制,

面對歐洲文化從表象到深層次的向俄國滲透,一部分人趨之若鶩,一部分產生恐懼心理,這也就是後來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產生的基礎。

18世紀俄國的歐化運動,使得資本主義和封建的農奴制、歐洲文化的全面的輸入和自身傳統文化當中的亞洲因素的加強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俄國很奇特的社會文化現象。

⑵ 中世紀俄羅斯和拜占庭的關系,越詳細越好

從四世紀到十世紀六百年的時間,羅馬帝國的重心轉移到東部,此時的基督教雖然相信同一個上帝,看同一本聖經,但實際已分成多個不同的傳道中心。到1054年,隨著西羅馬帝國被異族侵佔,東部成為唯一的羅馬帝國,而後宗教也因與政治的關系而破裂,產生了天主教和東正教。
東正教在當時勢力並不強大,影響世界最大的仍然是羅馬公教(天主教)。天主教曾經隨後主持多次十字軍東征,除了希望打敗伊斯蘭教勢力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統一基督教的分裂狀況,打敗東羅馬勢力(拜占庭帝國)。東方教會曾希望教會和解,但內部各分教會不同意而作罷。
1453年,拜占廷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蘇丹出於政治考慮,對東正教會採取寬容政策。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國教是伊斯蘭教,所以君士坦丁堡牧首實際上處於被征服地位。16世紀之後,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正教會相繼成立自主教會,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實際權威性已喪失殆盡。
所謂自主教會是東正教的特色,就是認為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如根據國家或城市在經濟、政治方面的重要性設立牧首區。牧首區(大主教區)下轄數個首府主教區。主教區的首腦是主教,在法規和行政方面享有全部獨立權,並可自選大主教和主教,因此東正教分有多個牧首區而互相不影響。東正教主要的自主教會有君士坦丁堡牧首區、耶路撒冷牧首區、俄羅斯正教會、喬治亞正教會、塞普勒斯正教會、塞爾維亞正教會、保加利亞正教會、羅馬尼亞正教會、波蘭正教會、希臘正教會、美國正教會、日本正教會、芬蘭正教會等。
988年俄羅斯接受了東正教,東正教在俄羅斯得以保存。俄羅斯接受東正教有很多種傳說,主要講兩個。一個傳說是當時俄羅斯的烏拉吉米兒大公,與拜占庭的商業關系非常密切,拜占庭內部叛亂,尋求俄羅斯大公的支持。大公向拜占庭提出了一系列條件,拜占庭全部接受,但同時拜占庭也向大公提出一個條件:俄羅斯必須信仰東正教。東正教開始傳入俄羅斯。另一個傳說是:烏拉吉米兒大公看到周圍的世界:有猶太教,伊斯蘭教,天主教。認為俄羅斯也應當信仰某一宗教。他徘徊不定,一個希臘人說服了大公,他勸說大公信仰東正教,俄羅斯大公派使者出去考察,考察結果是拜占庭的宗教非常豪華,拜占庭的豪華吸引了大公,認為這樣體現了俄羅斯大公的權威與威望。因此他選擇了東正教。
實際上俄羅斯在988年建國後,也遭受了一系列的壓迫:先是受到蒙古族的侵略,隨後又不斷受到鄰國丹麥和瑞典的入侵。經歷了一個數百年的混亂時代,到了彼得一世才真正的開始了「改革開放」,向西方學習,成為文化和經濟上的強國。
在這個過程中,東正教起到了建立民族文化、統一思想、協助建立君主體制、協助完成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質,所以俄羅斯的彼得大帝改革和後來的發展,與東正教影響是分不開的。

⑶ 宗教對俄羅斯的影響

東正教對俄羅斯的影響 蘇聯的解體使人們長期奉行和遵守的行為規則及價值觀念驟然過時,俄羅斯國民信仰出現危機。作為信仰真空的填充物,東正教在俄急劇升溫。目前,東正教已是俄聯邦最大的宗教組織。深入分析一下,可以說東正教的復興不是偶然的現象,它是俄羅斯當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是社會改革的伴生物。從文化動因上看,它蘊含著俄羅斯國民對其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信仰的懷戀與回歸。同時,東正教的復興又對當今俄羅斯直接或間接地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在俄羅斯國家千餘年的歷史進程中,東正教作為一種信仰已經融入到俄羅斯人的血液之中,成為構成俄羅斯民族性格不可或缺的因素。東正教信仰對於俄傳統文化的形成乃至國家道路的選擇均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王權與教權統一、救世主觀念有助於俄中央集權的加強

西方基督教世界,王權和教權分離,一個管世俗世界,一個管靈魂世界;東正教世界則與之相反,王權和教權不分離。拜占庭時期就是如此,而俄羅斯則更進一步將這一體制鞏固下來。王權與教權高度統一,其後果不僅是教會成為皇帝的統治工具,而且在人們精神上培育了這樣一種觀念:皇帝不僅是世俗的最高統治者,而且是聖者,是上帝的代言人,是人民的保護者。東正教還承認「皇帝等同於使徒」,給皇帝罩上靈光圈,不僅認可他在政治上的統治,而且認可他在靈魂上的指導,承認他是靈魂的拯救者。皇帝一身兼二任,無人可以超越其上,不像西方世界的君主要時時受制於教會。這樣一種觀念與東正教的救世主觀念緊密結合在一起,滲入民族意識中,形成了人民,尤其是農民中頑固的「好皇上壞領主」的思想。人民身受殘酷的剝削與壓迫,卻不怨恨沙皇,而認為那都是領主的罪惡,皇上則是好的、善的、是聖者;他不僅才能卓著,而且品德聖潔高尚。人民對救世主的期盼常常變成對好皇上的期盼。這種將沙皇等同於宗教救世主的觀念直到19世紀後半期才被逐漸打破,但是,對救世主的期盼,對既具政治才能,又具聖潔高尚品德和精神力量的全知全能全善的領袖的期盼,並沒有隨之消除。這種長期積淀下來的宗教心理,雖然不再以宗教形式表現出來,但它在世俗的形式中依然頑強地延續著。
蘇聯解體後,在追溯本民族文化傳統的過程中,俄決策層意識到信仰的凝聚力對國家振興的重大意義。於是,官方有意同教會接近,政教之間重新建立起一種較為默契的協作關系。1997年通過的《俄羅斯聯邦宗教法》規定,俄聯邦為世俗國家,國家不持宗教偏見及不幹預宗教組織內部事務。但是,國家在承認公民享有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權利的同時,專門對「東正教在俄羅斯歷史上、俄羅斯精神和文化形成與發展中的特殊作用」給予了特別的強調和肯定。俄現行宗教法的實施表明,東正教是俄目前各信仰中影響最大、最受領導層重視的宗教。東正教會對國家事務的參與意識也比蘇聯時期明顯增強。教會機關刊物的輿論導向一直與國家政權的大政方針保持一致。東正教牧首頻頻出現於外交場合,參加政府召開的一些重要會議,為國家的內政和外交出謀劃策。俄兩任總統的就職儀式都是在牧首出席的情況下舉行的。表面上看,普京的就職儀式是由前總統葉利欽為其佩帶一枚象徵總統權力的一級祖國勛章而達到高潮的,牧首似乎只是以嘉賓的身份出現,然而,東正教牧首在總統就職儀式的幕後策劃中所起的作用依然像舊俄時期那樣非同小可。據俄新聞媒體透露,普京總統就職儀式的程序完全是「由俄羅斯東正教會按照地道的法國總統就職儀式的風格設計的」[1]。在普京就職儀式上,莫斯科和全俄牧首阿列克西二世還親自將兩幅著名的東正教聖像贈送給克里姆林宮。2000年5月末,普京總統頒令設立行政專區,改組政府各職能機構,以加強中央的垂直領導。俄東正教牧首立即發表聲明,闡述了支持總統的立場和態度。可見,復興後的俄東正教在國家中仍發揮著傳統的政治職能,它是俄聯邦中央集權的忠實維護者。

二、東正教的「第三羅馬」觀有助於俄羅斯主權尊嚴的維

護東正教自命為基督教之正統,因而理應成為普世教會的中心。自15世紀以來,俄東正教又稱莫斯科為「第三羅馬」,並努力營造新的東正教中心。事實上,半個世紀以來,俄東正教也的確成為所有東正教會的核心。這一事實與這種觀念在俄羅斯人心理上產生了強烈的效應,它使俄羅斯人認為自己的民族是上帝選來承擔特殊使命的民族,當基督教遭異教徒(主要是穆斯林)凌辱和不肖之徒(主要是天主教徒)扭曲之際,只有俄羅斯民族才是真正的基督教的體現者和捍衛者。因此,只有俄羅斯民族的發展和俄帝國的強大才能使基督教復興,才能使上帝的事業光大。這樣,俄羅斯民族的宗教特殊使命便與俄國家的力量和偉大聯系起來。因此,每遭外敵入侵,東正教會作為俄羅斯人信仰的載體在國民意識中就成為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紐帶。在長達近兩個半世紀的蒙古—韃靼人統治時期,羅斯的東正教文明遭受了嚴重的摧殘。國難當頭,東正教神職人員與王公共商國是;通過佈道等形式安慰國民,號召羅斯人結束內訌,一致對外,恢復民族主權。教會的活動加強了民族凝聚力。正是在為祖國和信仰而戰的精神力量的激勵下,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羅斯終於擺脫異族的奴役,國家主權得到了恢復。

⑷ 俄國的宗教信仰

(православие,Eastern Orthodoxy)
東正教信仰的確立
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978-1015年在位)娶拜占庭馬皇族公主安娜為妃,988年接受東正教,史稱「羅斯受洗」。
1037年設立羅斯(基輔)都主教,1037-1448年,基輔主教均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任命;1448年,自行召開主教會議,選舉梁贊主教、俄羅斯人約納擔任都主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俄羅斯教會的權力逐步加強,莫斯科成為「第三羅馬」。1589年俄羅斯成為宗主教區(牧首區),取得了與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平等的地位。
教權依附於皇權,教權和沙皇的世俗權力二位一體,形成「權力交響曲」,但合奏到彼得大帝為止。1650年建立修道院衙門,加強對宗教事務的控制。
莫斯科宗主教(牧首)尼康(1652——1667年在職)的宗教改革,企圖加強教會權力,使它高於皇權。遭到傳統派和沙皇權力的反對,導致教會分裂:正統派(尼康)和舊禮教派(分裂派)。1667年,宗教會議罷黜了尼康,確立了「沙皇權力高於牧首和一切主教」,但作為妥協,撤消了修道院衙門,承認教會有自主的經濟行政、司法權。
1701年,恢復設立修道院衙門,教會財產國有化。
1721年,彼得「詔書」和《宗教章程》決定按新教原則設立宗教委員會(主教公會),以取代牧首制。宗教委員會成員由皇帝任命。
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進一步強化了對教會的控制。同時,東正教會成為沙皇專制制度的支柱之一。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時期,提出「正教、專制、民族精神」三位一體說。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70%的國民信仰東正教。
蘇維埃時期東正教的衰落與蘇聯解體後的正教復興。1918年宣布「政教分離」。1923年廢除牧首制。1943年恢復牧首制。
基督教(東正教)信仰使俄羅斯人充滿了基督教精神理想的救世主義和極端主義。地獄與天堂之間沒有煉獄。俄語中的христианин-крестьянин「基督徒—農民」。
俄羅斯東正教的特色
①堅持一成不變的教義正統性。沒有經過大的宗教改革。俄羅斯教會禮拜時使用教會斯拉夫語。1820年出版俄文版《新約》,1876年出版《聖經》俄文版全本。古代沒有產生重要的宗教哲學家。
②濃厚的苦修主義和神秘主義。「聖愚」問題。他們的聖徒不是宗教思想家,而是苦行僧和「聖愚」。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皇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把來自西伯利亞的農夫拉斯普京當作「先知」,把他奉為座上賓,事事聽他指點,不久之後就步這位癲僧的後塵消逝於虛無,還隨身攜帶著自己的寶座和整個俄羅斯帝國。
③聖像崇拜。843年宗教會議確認聖像崇拜合法。1493年建造的莫斯科克里木林宮的聖母升天大教堂的聖像是東正教特色的聖像崇拜。
④教權依附於王權。例如,1395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給莫斯科大公瓦西里的信中說:「這個神聖的皇帝在教會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和其他統治者及別的地區的管轄者不一樣,因為是他從一開始就在所有人居住的地區建立和鞏固了真正的宗教……對基督徒來說,擁有一個教會而不擁有一個皇帝是不可能的。教會和皇帝具有偉大的統一性,同在一個偉大的共同體之中;他們不可能被相互分割開來。

閱讀全文

與基督教如何傳播到俄羅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9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