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和匈奴、突厥是什麼關系
這個難題非常復雜,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地,直到現在學術界對其中一些問題也有爭論。 在先秦時期少數民族被分為南蠻、東夷、西戎、北狄等。到了秦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大體可分為匈奴和東胡。 匈奴人經過長期的征戰和遷徙,已經消失,但在廣大的歐亞大陸上都有他們的足跡。 東胡即所謂通古斯,通古斯三個字是中國從西方文獻翻譯而來,最早卻是西方從中國文獻中的東胡翻譯過去。蒙古人就是東胡的一支。 突厥發源於蒙古西部和天山北部一帶,其祖先學界內說法不一。其最早見於文獻是在南北朝時期,當時蒙古高原的統治者是游牧民族柔然,突厥是依附於柔然的一個小部落,以鐵器精良而聞名。後,突厥消滅柔然,統治從蒙古高原到中亞的廣大區域。 匈奴、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跟我們漢族不一樣。我們基本靠文化和血緣來聯系。他們則靠利益!所以,他們更應該說是利益集團。北方的游牧人,他們看到哪個民族(集團)強大,就跟哪個集團,當然就變成螞悄哪個民族了。 匈奴集團被消滅後,只是這個集團結構被消滅,他所管轄的游牧人都還存在,掘差但都不再聽匈奴的了,加入了周圍其他的民族集團。蒙古本來就是很小的一支,後來強大了,周圍其他民族集團下的悶散渣游牧人,就加入到蒙古這個民族集團,於是蒙古就「統一」了蒙古高原。 舉個例子,突厥集團本來是很小的一支,靠給柔然打鐵為生。後來柔然衰弱了,突厥興起了,柔然集團下的人,就都跑到突厥門下。突厥就統一蒙古高原了。後來突厥被唐朝消滅後,突厥東部集團下的人都跑到東胡、契丹、回鶻等集團下,或直接投向唐朝。西突厥集團則遠逃西亞,沿途又招收其他小集團的人馬,漸漸的,西突厥里的白種人變多了,使得西突厥人種由黃種變為白種,成為現在的土耳其人。 匈奴瓦解以後北方各個主要民族集團的順序: 匈奴(周秦漢晉)-鮮卑(東漢晉宋齊梁陳)-柔然(東晉宋齊梁陳)—突 厥(陳隋唐)-回鶻(唐)-契丹(唐宋)-女真(宋)-蒙古(南宋,明,民國,人民共和國)-滿洲(明,民國)-俄羅斯(明,民國,人民共和國)
B. 困擾華夏數千年的游牧民族,為什麼讓俄羅斯輕松搞定
其實搞定漠北中亞的游牧部族,也沒那麼簡單,曾經也是多次反復的。問題的關鍵並不是有什麼秘笈,而是時代變了,戰斗的方式變了。
所謂戰斗的方式變了,其實就是火器的出現。火器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政治版圖。曾經縱橫不可一世的游牧帝國、馬背民族都變得不堪一擊,那些曾經風雲一時的馬背民族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威風。
這些游牧帝國最典型的有兩個:一個是中亞的阿拉伯帝國,另一個就是漠北的蒙古帝國。
多麼恐怖的差距。
冷兵器時代至此,可以說徹底落幕。
而俄羅斯是率先進入火器時代的列強之一,靠著火器對騎兵的巨大優勢,這些漠北民族也就翻不起什麼大浪來了。
但是題目中後半句說法是錯的,俄羅斯搞定這些漠北游牧民族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也是打了100多年。從1607年俄羅斯在托木斯克和衛拉特和碩特諸部第一次大戰開始,一直到1757准格爾汗國滅亡,整整150年,搞定這些漠北游牧民族並不容易。而且這還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的持續打擊下完成的。
主要的原因是這個時候的火器還沒有對馬匹和弓箭形成絕對的優勢。但隨著火器的不管改進,威力逐漸加強,騎兵已經不復當年之勇。蒙古騎兵在通州之戰就是騎兵最後的輓歌。
這個時候,不再把漠北這些部落當回事,其實現在中國還會考慮漠北的威脅么?一樣能搞定他。
所謂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其實就是冷兵器時代最大的威脅草原游牧民族的騎兵不再能夠威脅中原,而新的威脅來自海上。
准確的表述應該是,時代變了。
C. 俄羅斯和匈奴,突厥是什麼關系
匈奴應是西方草原的一個游牧民族,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從前209年至前128年,即冒頓、老上、軍臣三單於時期,相當於中原從秦二世元年到漢武帝元朔元年。在伊稚斜單於時期,國力被漢軍打擊由盛轉衰。 中國古籍中講述的匈奴是在漢朝時稱雄中原以北的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歷經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史記》、《漢書》等留下了匈奴情況的一些記載。五胡亂華及南北朝時代是匈奴在中國歷史舞台上進行了最後一場演出。 突厥起源地在葉尼塞河上游,約興起於公元五、六世紀以前。以狼為圖騰,旗上繪制金狼頭。可汗發兵時,刻木為信,並附上一枚金箭,用蠟封印,以為信符。由於突厥人所居地高昌北山一帶盛產銅、鐵等金屬,突厥在南北朝時期就掌握了鍛冶技術。突厥軍隊使用的兵器在當時的條件下是相當優越的。
D. 為什麼當時西方無法抵禦匈奴的入侵
一個強勢期和一個弱勢期的緣故,要怪只能怪西方人趕的時機不好,還有就是兵種的相剋性。
大約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現在頓河以東的阿蘭國頃罩租,並消滅了阿蘭國,恢復了元氣,為歐洲匈奴帝國的創立創造了條件。匈奴進而攻擊科特人,導致科特人西遷進入羅馬帝國,後來科特人的沖擊與內部爭鬥成了壓倒本來就腐朽不堪的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正式分裂。也就註定了西方再無與匈奴人對抗的能力。羅馬分裂的同時,匈奴人正在南俄羅斯草原積攢著實力。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而此時的匈奴正處於烏爾丁大單於的雀兆統治。
公元400年,匈奴在烏爾丁大單於領導下,又開始向西大規模入侵,一舉奪得了整個多瑙河盆地,並一度攻入了義大利,這一事件的連鎖反應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羅馬腹地進軍。這也加劇了羅馬內部矛盾。
後來匈奴又在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帶領下走向全盛。其實當時羅馬帝國分裂後整個歐洲完全是一盤散沙,無力對抗一整個龐大的匈奴帝國。而他們主要以騎射為主,全民皆兵,來去如風,通常是游擊性質的,力量可能稍遜,但是耐力很好,擅長遠距離的奔襲,這恰恰就是西方重騎士,重步兵陣地戰和坦克式推進沖鋒沒有絲毫辦法的。漢帝國也悶蔽是因為多步兵少騎兵而吃了很大的虧。
匈奴疆界圖,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