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聯盟號首次發射全員俄籍宇航員
聯盟號首次發射全員俄籍宇航員
聯盟號首次發射全員俄籍宇航員,這是2022年俄羅斯首次載人航天任務。載有3名俄羅斯宇航員的俄「聯盟MS-21」飛船當天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聯盟號首次發射全員俄籍宇航員。
3月19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周五,俄羅斯聯盟號飛船MS-21搭乘Soyuz 2.1a火箭在哈薩克拜科努爾發射場起飛升空,並安全抵達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德米特里·羅戈津(Dmitry Rogozin)表示,這是22年來該款飛船首次發射全部由俄羅斯職業宇航員組成的機組。
這次任務由俄羅斯航天局宇航員奧列格·阿爾捷米耶夫(Oleg Artemyev)、丹尼斯·馬特維耶夫(Denis Matveev)和謝爾蓋·科爾薩科夫(Sergey Korsakov)共同執行,他們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午3點05分抵達國際空間站,首次將聯盟號對接在空間站Prichal節點艙上,後者是俄羅斯段最近增加的設施。
大約兩個小時後,在聯盟號和國際空間站之間的壓力平衡後,連接兩者的艙門被打開,三名宇航員加入由俄羅斯宇航員安東·什卡普羅夫(Anton Shkaplerov)率領的第66遠征隊行列。他們將在國際空間站工作195天,計劃於今年9月30日返回地球。
通常情況下,聯盟號的發射包括兩名俄羅斯宇航員和至少1名美國宇航局(NASA)的宇航員或其他國際合作夥伴,因為俄羅斯航天局和其他機構之間達成了宇航員互換協議。這次發射之所以全部都是俄羅斯宇航員,是NASA和俄羅斯航天局之間長期談判的結果,雙方即將開始用美國商業飛行器運送宇航員,以為美國宇航員換取聯盟號上的座位。
NASA負責國際空間站項目的經理喬爾·蒙塔巴諾(Joel Montalbano)此前曾表示:「我們仍計劃執行宇航員座位互換計劃。因此,我們仍在進行有計劃的訓練,讓俄羅斯宇航員來休斯頓和霍桑(SpaceX在加州總部),我們的團隊則前往俄羅斯星城,以適應不同的飛行器。」
隨著MS-21機組人員進入,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人數將增加到10人,其中包括俄羅斯宇航員彼得·杜布羅夫(Pyotr Dubrov)、歐洲航天局(ESA)宇航員馬蒂亞斯·毛雷爾以及四名NASA宇航員拉賈·查里(Raja Chari)、托馬斯·馬什伯恩(Thomas Marshburn)、凱拉·巴倫(Kayla Barron)和馬克·萬德黑(Mark Vande Hei)。
其中,什卡普羅夫、杜布羅夫以及萬德黑計劃於3月30日乘坐聯盟號MS-19離開空間站返回地球。阿爾捷米耶夫、馬特維耶夫和科爾薩科夫計劃駐留到9月份,屆時SpaceX的第三次NASA載人任務Crew-3會將四名宇航員送到空間站,同時查里、馬什伯恩、巴倫和毛雷爾會於4月離開,阿爾捷米耶夫將成為第67遠征隊的指令長。
第67遠征隊的其他成員將隨同SpaceX的第四次NASA載人任務Crew-4一起抵達,其中包括NASA宇航員傑爾·林德格倫(Kjell Lindgren)、鮑勃·海因斯(Bob Hines)和傑西卡·沃特金斯(Jessica Watkins),以及歐洲航天局宇航員薩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
阿爾捷米耶夫、馬特維耶夫和科爾薩科夫也將幫助迎接下一批聯盟號機組人員,以及SpaceX為Axiom Space公司執行的純商業載人任務Ax-1,這是非職業宇航員首次乘坐載人龍飛船到達國際空間站。
現年51歲的阿爾捷米耶夫是第三次前往空間站執行駐留任務,此前在2014年和2018年的兩次長期任務中,他在太空中共度過了366天。除了擔任第67遠征隊指令長外,他還擔任聯盟號飛船MS-21機組的指令長。38歲的馬特維耶夫和37歲的科爾薩科夫都是首次參加太空飛行。
在MS-21之前,最後一批全部由俄羅斯職業宇航員組成的團隊於2000年發射,執行了前往俄羅斯前空間站「和平號」的最後一次任務。當時,謝爾蓋·扎里奧丁(Sergei Zalyotin)和亞歷山大·卡萊里(Aleksandr Kaleri)乘坐聯盟TM-30進行的飛行得到私人資助,目的是評估重新啟動空間站的商業用途,但和平號最終在2001年脫離軌道。
上次全部由俄羅斯職業宇航員組成的三人機組是1999年乘坐聯盟TM-28的根納季·帕達爾卡(Gennady Padalka)、謝爾蓋·阿夫德耶夫(Sergei Avdeyev)和尤里·巴圖林(Yuri Baturin)。
最近,聯盟MS-19於2021年發射,將三名俄羅斯人送往國際空間站,但其中只有一人是職業宇航員。機上的另外兩名乘客是女演員尤利婭·佩雷西爾德(Yulia Peresild)和導演克里姆·希彭科(Klim Shipenko),他們與俄羅斯航天局簽署了商業合同,前往空間站為電影《挑戰》拍攝太空場景。
當地時間3月18日,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表示,載有3名俄羅斯宇航員的俄「聯盟MS-21」飛船當天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3名宇航員順利抵達國際空間站。據俄媒報道,此次進入國際空間站的3名俄羅斯宇航員將在國際空間站工作195天,計劃於今年9月30日返回地球。據悉,這是2022年俄羅斯首次載人航天任務。
此次任務,「聯盟號」飛船已被命名為「謝爾蓋·科羅廖夫號」, 以紀念謝爾蓋·科羅廖夫這位傳奇的蘇聯設計師誕辰115周年。同時,「聯盟MS-21」飛船還塗上了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的校徽,因為其乘組奧列格·阿爾捷米耶夫、丹尼斯·馬特維耶夫和謝爾蓋·科爾薩科夫等3名航天員均畢業於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巧合的是謝爾蓋·科羅廖夫也畢業於這所大學,不能再巧了!
此前,俄宇航局演示了俄羅斯艙段脫離國際空間站的後果,這一度讓一些人擔心國際空間站上的美國宇航員回不了地球。目前,共有4名美國宇航局(NASA)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其中馬克·范德·海(Mark Vande Hei)等待返回地球。
2021年4月9日,NASA宇航員馬克·范德·海乘坐俄航天局的聯盟MS-18號載人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由此開啟他的漫長太空之旅。目前,他已經在太空中待了340多天,打破了此前美國宇航員在太空中單次停留最長時間的紀錄。
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NASA沒有往返太空的載人飛船,只能向俄航天局購買聯盟號載人飛船的座位,平均每個需要花費5600萬美元。直到2020年,SpaceX的載人龍飛船第一次把兩名美國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美國宇航員往返太空才不需要完全依賴於俄航天局的`載人飛船。
後來,俄航天局與NASA達成協議,互相交換俄航天局聯盟號和SpaceX載人龍飛船的宇航員。按照計劃,馬克·范德·海將會在3月30日,搭乘俄航天局的聯盟MS-19號返回地球。
最新飛上國際空間站的聯盟MS-21號並沒有馬上承接返回地球的任務,先承擔返回任務的是聯盟MS-19號,這艘載人飛船於2021年10月發射升空,攜帶三名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
考慮到地球上發生的種種狀況,國際空間站的安危一度讓人擔心。此前,為了不引起麻煩,能夠按時搭乘俄航天局的載人飛船返回地球,馬克·范德·海盡量避免與國際空間站上的兩名宇航員談論當前的熱點問題。
俄航天局表示,他們不會脫離國際空間站,不會讓NASA宇航員滯留在太空中。馬克·范德·海與另外俄羅斯宇航員將會乘坐聯盟MS-19號返回地球,這讓很多人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國際空間站在太空中飛行時,需要不斷調整軌道,有時是為了准備與載人飛船對接,有時是為了避免因為輕微的空氣阻力而墜毀大氣層,有時是為了避免撞上高速飛行的太空垃圾。
國際空間站每次調整軌道時,都需要俄航天局的進步號貨運飛船來提供動力。此前,為了迎接聯盟MS-21號的到來以及聯盟MS-19號的返回,俄航天局啟動貨運飛船的火箭發動機,持續燃燒大約5.3分鍾,把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抬升了大約850米。
根據此前的計劃,始建於1998年的國際空間站,將於2024年退役。NASA後來進一步提議,把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至2031年1月。但羅戈津表示,俄羅斯還沒有決定好是否進一步延長國際空間站的壽命。
目前,國際空間站上的很多部件老化嚴重,有些艙段甚至出現了裂縫。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裂縫有進一步擴張的風險。羅戈津指出,如果俄航天局退出,超期服役的國際空間站很快會面臨癱瘓。
俄羅斯於北京時間3月18日23時55分在哈薩克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第31號發射平台,使用聯盟2.1a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聯盟號MS-21載人飛船。
發射後約九分鍾,載人飛船與運載火箭的第三級分離。本次發射與國際空間站的會合是根據雙軌道方案進行,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在三小時內進行。
聯盟號 MS-21載人飛船與Prichal節點模塊的對接原計劃使用自動對接模式,但當載人飛船與Prichal節點模塊相距約180米時,由於未知原因,對接改為手動操作,經過相距30米和3米位置兩次懸停後與Prichal節點模塊成功對接。MS-21載人飛船是Prichal節點模塊的第一個系泊設備,對接成功後,機組成員已從MS-21載人飛船轉移到國際空間站上。
聯盟2.1a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聯盟號 MS-21載人飛船宇航員
飛船上乘坐三名機組宇航員——Oleg Artemyev(指揮官)、Denis Matveev 和 Sergey Korsakov。其中,Oleg Artemyev是第三次進入太空,其他兩位均是首次進入太空。機組成員將在國際空間站停留 195 天,計劃於 9 月 30 日返回地球。
機組成員在國際空間站工作期間,計劃進行50多個不同主題的實驗:空間生物學和生理學、空間材料科學、宇宙射線物理學、先進空間技術的發展等。另外機組成員計劃進行約七次太空行走。
Oleg Artemyev
Oleg Artemyev是國際空間站的第二位塔斯社(TASS)特約記者,除了履行他的主要職責外,這位宇航員還將向塔斯社讀者介紹空間站的生活和工作,從空間站上發送照片和視頻。2021 年 11 月 17 日,TASS 和 Roscosmos 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在國際空間站開設了 TASS 辦事處。
⑵ 俄3名宇航員抵達空間站,沒有美宇航員,美國真要靠「掃帚」飛
根據俄國家航天公司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消息,聯盟 Ms-21飛船已經從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順利發射升空。
聯盟Ms-21飛船在經歷了190分鍾的飛行後,抵達國際空間站所在的軌道, 3名俄宇航員 在等待了約150分鍾後,進入國際空間站, 並受到了空間站內其他宇航員的熱烈歡迎 。
順便提一句,有俄羅斯宇航員進入空間站的照片傳回後,有外媒認為俄宇航員的航天服的配色與烏克蘭國旗一致。這就有點子虛烏有了,3名宇航員均畢業於 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宴鎮,而宇航服的配色是這所學校校徽的顏色,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隨著3名俄羅斯宇航員的加入,目前國際空間站內,共有10名宇航員。其中, 有5名俄羅斯宇航員,4名美國宇航員和1名德國宇航員 。
按照計劃, 馬特維耶夫、阿爾捷米耶夫和科爾薩科夫進入空間站後,預計將在空間站內停留180天。
3月30日聯盟Ms-21飛船返回時, 將有2名俄宇航員和1名美宇航員共同乘坐這趟飛船,一起返回地表 。
不少人可能會有一個疑問, 為何這次搭載聯盟號飛船前往空間的宇航員,全是俄宇航員?
按照慣例,大多數情況下,搭載聯盟號飛船的宇航員會來自至少2個國家,這次著實有些意外。
難道真像俄航天局負責人德米特里·羅戈津前段時間說的那樣:「讓他們用別的東西飛吧,比如他們的掃帚。」 既然如此,為何聯盟號飛船,還同意美宇航員搭載飛船返回呢?
問題進一步延伸,當前的國際空間站,美俄兩國的宇航員,到底是誰離不開誰?
很多人都知道,自從2011年,美國太空梭停止使用後,美國宇航員要想往返空間站,就得找聯盟號飛船買船票。
有數據表明,NASA這些年用於支付美宇航員「船票」的金額,就高達40億美元。歸根結底,還是NASA在太空梭退役後,一直沒有找到可行的替代方案。
尤其是俄羅斯的 RD-180火箭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推力大、可靠性高,就連美國的 宇宙神5號大推力火箭,也要依賴這款發動機。
為何羅戈津敢說讓「他們」坐著掃帚飛,很大程度上,就來源於 RD-180火箭發動機給的自信和底氣 。
NASA也預料到了其中的風險,所以花費大力氣,支持SpaceX開發新的火箭和發動機,以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上,擺脫俄航天公司的約束。
由SpaceX公司開發的 獵鷹9號火箭 ,使用的是自研的 Merlin發動機 ,從本質上,擺脫了對晌滾粗俄羅斯RD-180火箭發動機的依賴。
也就是說,在宇航員往返空間站的問題上,NASA已經有了替代方案。不過,載人「龍」飛船解決運輸工具問題,卻還有一個關鍵環節無法處理。
飛船抵達空間站所在的軌道後,需備談要空間站進行姿態配合, 而控制國際空間站姿態的功能模塊,卻在俄羅斯艙段內 。
國際空間站於1993年開始建設,共有 16個國家參與其中 ,截至目前,國際空間站已成為由 16個艙段或模塊組成的組合體 。
在空間站上,不同艙段,擔負了不同的功能。有些是科學實驗艙,而有些艙段,則具有確保空間站正常運行的保障性功能。
例如 控制空間站姿態和軌道的艙段,就是由俄羅斯建設的 。這意味著,空間站如果需要進行變軌,或者與飛船對接,進行姿態調整,就需要俄羅斯地面控制中心,或者宇航員的配合。
有些人可能會錯誤地以為,如果真是這樣,是不是說明NASA始終無法擺脫對俄國家航天公司的依賴呢,此言為時過早。
在國際空間站運行的這數十年間, 各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累計投入,已超過1300億美元 。如此大的投入,誰也不想被人牽著鼻子走。
再加上國際空間站本來投入大,建設周期長,技術水平高,在當時的 科技 水平限制下,憑一國之力,很難獨自完成。
因此,在空間站建設之初,參與的16個國家,就根據自身的視力情況,進行了合理分工。
一方面考慮各自在某領域的技術水平,要與建設國際空間站相匹配,另一方面,也會考慮到建成後,在使用過程中的相互制約。
俄艙段確實具備讓空間站變軌和姿態調整的能力,但是俄艙段對美艙段的依賴也很大。
美國的艙段內,控制著國際空間站內的氧氣、能源等生命保障系統。也就是說,俄艙段無法拋棄美國艙段,獨自運行,兩者在某種程度上,相互制約,又相輔相成。
除此之外,空間站內還有很多設備、模塊和艙段,也是相互交融,美俄都無法保證,在放棄與對方合作後,依然能擁有確保空間站正常運行的能力。
從某種程度上看,國際空間站是各國在 科技 上的一次偉大合作,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通過國際空間站平台,除了能對地球、宇宙有更多的研究, 空間站上微重力和無菌的環境,也能為生物、醫學、材料等領域,提供很好的實驗條件 。
聯盟Ms-21飛船這次前往國際空間站,雖然只搭載了俄羅斯宇航員,但返回時,美宇航員照樣可以搭乘。
與此同時,當3名宇航員抵達空間站時,也受到了包括美宇航員在內的同事的歡迎。從這些細節中不難看出,美俄宇航員相處的似乎依然不錯,無論地球上發生什麼, 宇航員們同在一條船上,誰也無法離開誰 。
不過,隨著國際關系的變化,各國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微妙地變化,尤其是2014年兩國關系不如原來那麼緊密,此時的俄航天局局長甚至喊話:「建議你們下次 用蹦床把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
從這些微妙的合作,以及明暗相間的對峙中,我們也明白一個道理,合作確實能夠共贏,但很多時候, 命運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不正是我們自建空間站的意義嗎?
⑶ 俄羅斯「加加林」號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新華網莫斯科4月7日電(記者耿銳斌)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7日發布消息說,以「加加林」命名的俄「聯盟TMA-21」載人飛船於莫斯科時間7日3時9分(北京時間7日7時9分)與國高團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運載「聯盟TMA-21」載人飛船的俄「聯盟-FG」型運載火箭於莫斯科時間5日2時18分(北京時間5日6時18分)從哈薩克境戚納橘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飛船船艙內的俄羅斯宇航員亞歷山大·薩莫庫佳耶夫擔任飛船指令長,俄宇航員安德烈·鮑里先科和美國宇航員羅恩·加蘭擔任飛船隨航工程師。
俄地面飛行控制中心表示,目前飛船狀況一切正常,3名宇航員感覺良好茄行。按照計劃,宇航員們將在對接完成3小時後打開飛船艙門,並進入空間站。已在空間站值守近4個月的俄宇航員德米特里·孔德拉季耶夫、歐洲航天局義大利宇航員保羅·內斯波利和美國宇航員凱瑟琳·科爾曼已為新同伴准備好了工休場所和豐富的早餐。
6名宇航員將在空間站共同工作一個多月。其間,除了需要完成各項科學試驗外,他們還將完成一項特殊使命,即在太空紀念世界載人航天50周年。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駕駛「東方」號飛船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啟程,實現了人類的首次太空之旅。
(www.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