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教科書上說俄羅斯不種玉米
赫魯曉夫,蘇聯人都親切的稱呼他為「玉米棒子」。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玉米搞下台的總統。某種意義上來講,能愚蠢到這種地步恐怕也是無人超越了。在我國的高中課本上,赫魯曉夫成為了歷史書上幾十年來必考的一個問題。很多人都很納悶,蘇聯難道都是傻子?沒有生物學家?難道總統要種玉米,他們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玉米運動的失敗,蘇聯人民陷入困苦嗎?今天,小編就來探討一下玉米這個問題,來看看赫魯曉夫為什麼種玉米沒人抱住他。
首先,赫魯曉夫是蘇聯傑出的領導者,他不是一個庸才。在位期間他主張東西方緩和,以避免核戰爭,他多次訪問美國等西方國家。他打破了「斯大林模式」,在冷戰期間為蘇聯人民贏取了一些輕松的時機。據蘇聯調查顯示,20時機,蘇聯人最喜歡的世紀,只有兩個,一個是「尼古拉二世」世紀,而另一個,則是「赫魯曉夫世紀」。赫魯曉夫非常的親民,所以成為了人民心目中的好總統。
赫魯曉夫之所以飽受弊病,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玉米運動」。赫魯曉夫提倡在蘇聯大量的種植玉米,以緩和一直以來蘇聯的糧食危機。在蘇聯長期的「斯大林模式」下,蘇聯人民基本沒有財富可言。糧食危機一直都是蘇聯存在的,在當今仍然存在。之所以造成這個結果,是因為蘇聯地處北方,氣候嚴寒。種植什麼都比較困難。糧食大多依靠進口。有人問,為什麼不向中國進口呢?因為當時中國災害連年,自己也缺糧食。還是赫魯曉夫多次借給我們糧食呢。
再三思考之後,赫魯曉夫准備在蘇聯種植玉米。當然,他種植玉米當然不是隨意種植的。而是現在自己的後花園種植了玉米,結果發現,玉米成功被種植出來。這可讓赫魯曉夫高興地不輕。因為,當時西方國家孤立社會主義國家,糧食不借給蘇聯。現在自己國家能產出玉米,一直以來的糧食危機就解決了。於是就開始大面積普及玉米。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並不理想,有62%的玉米沒有成功產出。蘇聯人民損失慘重,赫魯曉夫因此下台。
實際上,蘇聯也並不是不能種植玉米。如果真的不能種植玉米,那麼38%的玉米是怎麼成功產出的?蘇聯之所以大規模種植玉米失敗。是因為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問題。有很多不太適合種植玉米的地方,地方官員不懂,於是就強迫農民種植。而就算這種比較困難的地方,如果有好的方法培育,仍有機會產出玉米。可惜,官員還是不懂。所以,結果就是,因為地方運維的失誤,導致玉米運動失敗。蘇聯肯定是有生物學家的,當時也贊同了赫魯曉夫的看法。如果說玉米失敗的原因的話,只能怪生物學家太少,在諾達的蘇聯,不能每個村都分派一個生物學家。
2. 俄羅斯適宜種玉米嗎
伏爾加河下游大把土地適合種玉米,沒必要而已,畢竟地廣人稀,換中國人去不農田遍布才怪
3. 俄羅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麼
俄羅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 ,大麥 ,玉米等等。
俄羅斯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規范化。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語:The Russian Federation),通稱俄羅斯或俄國,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建立沙皇俄國,並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稱俄羅斯帝國,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領土不斷擴張,19世紀通過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北方庫頁島、海參崴等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二戰時期促使外蒙古從中國獨立,導致中國再度失去173萬平方公里領土,給中華民族造成了巨大傷害。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冷戰期間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正式獨立,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軍事力量,綜合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二,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系中,俄羅斯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國,其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航空航天技術,居世界前列。俄羅斯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除此以外,俄羅斯還是五個金磚國家之一。
4. 俄羅斯為什麼種玉米
沙俄時期農業官員開始在黑海沿岸溫暖地區引種玉米,這成為俄羅斯種植玉米的開端。
俄羅斯是一個高緯度的寒帶國家,其領土大部分都位於寒帶和中溫帶,寒溫帶。俄羅斯的氣候並不適合玉米的生長。
蘇聯計劃經濟時期,赫魯曉夫大規模的推廣玉米種植面積,結果,大量玉米因不適合當地環境,出現了絕收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