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成語,諺語看俄漢民族對動物形象的情感差異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從成語、i唐語看俄漢民族對動物形象硇情感差異 天水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王曉雯 劉彥峰
[摘要]本文通過成語、諺語對比了俄漢語言中的幾個動物形象,分析了俄漢民族對動物形象所存在的情感差異,正確理解和把握 這些不同有助於避免交際中理解的障礙,在教學中也可增強語言教學的趣味性。
【關鍵詞]成語諺語俄漢動物形象情感差異
一、引文
語言是人們表達對某一事物看法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表達出不 同的感情色彩。它既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也是該民族的情感世界真 實的反映。不同的民族由於在文化傳統、地理環境、生活習俗、歷史進程 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風格各異的民族語言文化。不同的民族在心理、 道德、價值觀、審美觀和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影響下,對於同一事物 或不同事物也表現出不同的情感。而這些感情色彩大都以語言為媒介 表達出來。
成語、諺語是語言中最能生動反映民族特點的語言名稱單位之一。 與動物有關的成語、諺語最生動也最具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出不同文化 背景下人們對自然的認識【1】。有關學者在研究中也指出動物詞彙是文化 伴隨意義最明顯又最有趣的詞彙之一閉。
二、比較俄漢民族對幾個動物形象的情感差異
人們對於動物的感情評價一方面來自於動物自身的自然屬性,它 是客觀唯物的。另一方面也是人們主觀唯心地把人的品質尤其是不好 的品質強加在動物身上,從而對各種動物產生了不同的情感[3q。並且人 們以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所形成的對動物的喜和惡、褒和貶為 感情基礎不斷創造演變出許許多多與動物形象有關的成語、諺語,並廣 泛運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交際以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在俄、漢語中 都存在大量與動物形象有關的成語、諺語和俗語。
本文就以幾個動物形象為例,通過與動物有關的成語、諺語比較分 析俄漢民族對動物形象的情感差異。
1、布穀鳥(KyxymKa)
布穀鳥是中國人民所喜愛的一種動物。人們將它的叫聲「布穀, 布穀」形象的理解為「播谷,播谷」,向人們預報春耕的開始,稱為「布 谷催春」。在俄語中有一些與布穀鳥有關的諺語,如:「KyⅪ/mKa neTaeT HOⅡepeBe—K nox<apy.」(布穀鳥林中飛,會有大火起);「CKOnbKO pas KyKylIIKa HaTOIIIaK oKyKyer,CKO.『IBKO]leT※HTbl0.」(布穀鳥叫多少聲,人 就活多少歲);「Kyi,-ymxa KFKFeT,rope BemaeT.」(布穀鳥多叫,苦難來 到)。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俄羅斯布穀鳥並不受歡迎,它在斯拉夫民族 中還象徵憂愁的獨身女人,人們都討厭聽到布穀鳥的叫聲,認為它的叫 聲悲涼、嘗摻,是一種不祥之兆。根據最古老的說法,KyKVIllKa是死亡的 先知,這一點類似於我們漢文化中都不喜歡烏鴉一樣,在中國人的言談 中,常常用「烏鴉嘴」來形容那些說了不吉利話的人。
2、熊(Me,Beth)
熊在漢文化中,可引起粗獷有力、笨頭笨腦和窩囊的聯想,多含貶 義。中國人常用與熊有關的成語、諺語來表達對某人的貶義的評價,如:諺語「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和歇後語「黑瞎子跳井——熊到底了」 等.用來借指庸碌無用之輩。在口語中,也常常可以通「你真是個熊包」 這樣的話,表示「你真窩囊」的意思。在俄羅斯人眼中「熊」既力大無比, 又笨拙憨痴,多為正面形象。如人們用「MeRBe)KbⅡycayra」來表達欲益反 損的幫助,即幫倒忙。但它仍然深受俄羅斯人的喜愛,熊是俄羅斯人民 心目中崇拜的英雄,有主人和兄弟的意思。甚至一些人的姓名也是由 MeABe且I,構成,比如俄羅斯現任總統梅德韋
傑夫(Me皿BeⅡeB)。熊有時甚 至成為「俄羅斯人」的代名詞而出現在報刊或雜志上。「Me皿Be)KOHOK Mrtmxa」(小熊米什卡)的造型不僅是俄羅斯常用的吉祥物,而且也是俄 羅斯小朋友們心愛的玩物。此外在俄羅斯如果未婚女子夢見了熊,則預 示著自己即將步人婚姻的殿堂,如:「BHⅡeTb MeⅡBe皿ⅡBO cHe一3H鉀HT 6bITb cBaⅡb6a.」(夢見熊意味著快舉行婚禮了),而這里的MeⅡBeRb就好
比是「未婚夫」。
3、喜鵲(copoKa)
喜鵲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有愛嚼舌,傳播小道消息的象徵意義,如 「BcaKaa copoKa OT cBoero J13MKa norH6aeT.」(喜鵲都因嘴快而倒霉); 「CopoKa CKageT BOpoHe,BOpOHa 60pOBy,a 60pOB BceMy
ropoⅡ,y."(喜鵲 告訴烏鴉,烏鴉告訴公豬,公豬傳遍全城)。
然而,喜鵲在漢文化中深受人們的喜愛。有這樣一句諺語:「喜鵲枝 頭叫,家有喜事到。」在民間傳說中,喜鵲還是成人之美的瑞鳥。天上的 織女七夕渡銀河與牛郎相會,喜鵲來搭橋,叫做鵲橋。後人用「鵲橋相 會」來比喻夫妻和情人久別後的團聚。
4、龍(npaKoH)
龍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動物,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在古代, 它還是皇權的象徵,常稱古代帝王為「真龍天子」。與它有關的成語也很 多,且常用於褒義。如:「龍騰虎躍」用來形容氣勢威武,生氣勃勃;「望子 成龍」意謂家長希望孩子成人後有所作為;還如「生龍活虎」等等。在俄 羅斯文化中,雖然龍也是人們想像出的動物形象,但卻是生有雙翅、噴 吐火焰的蛇形怪物,是邪惡的象徵。
5、烏鴉(BOpOHa)
烏鴉在俄、漢語中都被用於貶義,漢民族認為烏鴉是不祥之鳥,俄 羅斯民族認為它是一種愚笨、卑劣的鳥。在漢語中有這樣一句諺語「天 下烏鴉——般黑」o在俄語中有:「qepHbifl BOpOH--X].III.IHbll71Bpaq.」 (黑烏鴉是凶惡的敵人);「BOpOHa B HaBⅡHHb]'IX nepbux」這個成語是指 某人實際上淺薄而卻用漂亮的外衣來裝飾自己或指把別人的功績據為 己有卻落得可恥的下場。但也有這樣一條諺語「CTapbI#t BOpOH MHMO He KapKHeT.」(老鴉叫,必有所報)用來說明烏鴉也有賢明的一面,這在 漢語中是沒有的。
有趣的是,在俄、漢文化中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動物也可以表 達出同一種感情色彩,比如漢語中的虎與俄語中的熊,如漢語中有「已 離狼窩,又逢虎口」的說法,而在俄語中也有「OT BO/IKa,耳a He MezIBe/la HOHa/I.」(逃離了狼,又撞見了熊)的說法,漢語中的「一山不容二虎」與 俄語中的「如a MeⅡBeRa B OⅡHOR 6epnoTe He xx.By'r.」(兩只熊不住在同 一個穴里)」都具有相同的含義。也有些動物在一種文化中附加有情感 色彩,而在另一種文化中只表示一種存在於大自然的動物,如老鼠在漢 文化中有鮮明的貶義色彩,「鼠目寸光」、「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鼠竊 狗盜」。而在俄文化中只是單純的表示一種動物,沒有任何感情色彩, 再如]iaCTOqKa(燕子)在俄文化中是吉祥鳥,「roay6b H_】IacToqKa—— m06maMe BOrOM nTmlbI.」(鴿子和燕子是上帝心愛的鳥);「FHe3Ⅱo BaCTOqKH pa30paTb rpex.」(拆毀燕窩是罪過),甚至會用「燕子」來稱呼 女人和女孩:「TuI MOff nacToqKa!」(你是我的燕子,意為親愛的寶貝 兒)。這些在漢文化中卻是看不到的。
三、正確理解和把握動物形象在俄漢民族中的情感差異
通過對幾種動物形象的比較可以看出,成語、諺語與動物形象的結 合,不僅豐富了各民族的語言,也極大地豐富了語言的感情色彩。通過 比較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俄漢民族對於一些動物形象存在著明顯的情感 差異,有著各自的喜和惡。只有重視這些情感差異,才能在交際活動中 讓溝通更順暢、愉快。在俄語閱讀和翻譯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 意圖,更能「達意」。而在俄語教學活動中適時恰當的穿插俄漢民族動物 形象對比,既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於 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能真正學有所獲。當然,由於人類 思維的共性,也存在著對於同一動物有共同的好或惡的現象,這些都不 會影響到兩國人民正常愉快的交際。但如果不能夠正確把握俄漢兩個 民族對動物形象的情感差異,就很容易造成交際過程中相互理解的障 礙和尷尬,甚至會引起不快,難以達到交際的目的。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就必須學習這個國家的 文化。語言是人們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交際功 能。為了真正實現交際目的,僅僅掌握俄語這門語言是不夠的,更要掌 握俄羅斯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差異。而動物形象在俄漢民族中的情感差 異就是兩國文化差異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正確理解和把握俄漢民族 對動物形象的情感差異,對於實現「游刃有餘」的愉快交際有著很重要 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蔣曉霞.俄漢動物成語比較….2002年第18卷第1期.
[2]吳國軍.詞彙伴隨意義的跨語言(俄語和漢語)對比研究[A].王 福祥,吳漢櫻.語言和文416[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3]劉光准,黃蘇華.俄漢語言文化習俗探討[M].北京: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9.
萬 方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