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如何對待先動手打人的案件

俄羅斯如何對待先動手打人的案件

發布時間:2023-07-15 03:44:22

A. 俄羅斯政府如何整動警察

1月8日,俄羅斯總統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專門責成內務部部長努爾加利耶夫採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完善內務部領導層的人事改革工作。
這標志著被俄國內政治觀察家戲稱為「強力部門休克療法」的俄內務部機構調整和改革正式啟動。而此次改革如果全面落實,那將是俄內務部系統近幾年來幅度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次改革。

改革計劃將讓五分之一的警察下崗

俄內務部相當於我國的公安部,其主要職能是維護俄國家內部安全、保護俄公民權利和自由、捍衛法律秩序、制止和預防威脅國家統一的武裝沖突等。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俄內務部系統警察的數量已達140萬人,其人數甚至超過了俄軍隊總人數。俄現行憲法規定,包括俄內務部在內的各強力部門直接歸總統領導。

2009年12月24日,梅德韋傑夫簽署了《關於完善俄羅斯內務部機構行為的若干措施》總統令,要求俄內務部系統在人員編制、機構設置及執法行為等方面進行改革。總統令規定,俄內務部工作人員數量到2012年1月1日之前將被削減20%,這就意味著俄內務部系統目前的警察中將有28萬人在未來兩年內徹底失業。

此「裁警計劃」完成後,俄內務部系統的管理將得到進一步優化:俄聯邦政府內務部直屬司局將從目前的15個裁減至13個;內務部系統地方各分支機構的副職崗位不得超過3個。俄政府還要就改變內務部系統的幹部選拔機制、完善內務部機構,以及確認職能和許可權劃分等問題提出改革建議。

根據此總統令,俄內務部系統的經費開支將由目前的「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各承擔一部分」,改為兩年後的「全部由中央財政支付」。俄總統要求聯邦財政直接支付內務部社會安全部門的財政撥款,並責成政府就社會安全部門人員配備與機構設置等問題提出建議和方案。

總統還要求政府就聯邦法律關於內務部門機構設置的相關條款、內務部人員待遇、內務部下屬職業教育機構的裁撤等問題提出修改和優化建議。

根據俄總統要求,俄內務部部長應於3個月內審議內務部工作人員挑選制度,要把道德倫理水平以及心理素質作為警察隊伍建設的重要標准,目的就是要提高每一位警員的專業水準。此外,內務部部長還必須在3個月內制定出一系列的內務部反腐措施。

其實,俄高層對本國內務部系統進行大幅度改革的想法由來已久。早在2001年,剛就任總統的普京就要求對內務部進行徹底改革,以提高俄民眾對本國警察持續走低的信任度。雖然那次改革為俄內務部系統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但警察隊伍依然是俄國內腐敗問題的「重災區」,警察隊伍的道德水平一直深受俄民眾懷疑。

據俄最新一項民調顯示,有33%和26%的民眾認為俄羅斯交通警察和內務部各分支機構存在嚴重腐敗現象。普京不久前就曾嚴厲地批評內務部說:「有超過30萬的內務部門人員有受賄行為,40%的警察有各種不符合警察身份的行為。」

「與強盜相比如今老百姓更怕警察」

自2009年年初以來,俄內務部系統的一些警務人員違章執法和違反紀律的事件頻繁發生,並接連發生多起警察無故對無辜平民開槍射擊的惡性案件。

莫斯科市察里津諾區警察分局局長葉夫休科夫於2009年4月27日凌晨在自己轄區內的一家超市裡無端向在場群眾開槍射擊,造成3人死亡、6人受傷。這一系列事件在俄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和普遍不滿,給俄政府形象帶來了很壞的影響。在發生一系列警察違法亂紀的惡劣事件後,俄國內要求對內務部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

「統一俄羅斯黨」總委員會成員、國家杜馬議員安德烈·馬卡羅夫在2009年11月15日的杜馬會議上談及這一系列事件時曾毫不客氣地說:「與強盜相比,今天的俄羅斯老百姓更怕警察——老百姓遇到強盜可以拔腿就跑,如果被抓到了還可以反抗;但老百姓遇到警察卻不能跑,而且不能有絲毫反抗。」

馬卡羅夫強調:「許多警察抱怨工資低,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警察的工資僅有1.2萬盧布(相當於400美元),就靠這點兒工資我們怎麼能招到好警察呢?』這給我們一種感覺:似乎來當警察的人只是在被正式錄取後才知道自己的工資標準的,似乎這些人都是被騙來的。但我們所有人都很清楚:那些人來當警察並不是沖著這份不高的工資而來的,而是沖著當了警察後就有了利用國家賦予的權力獲得更多收入的可能性而來的!」

馬卡羅夫甚至說:「如果對目前這個內務部根本無法進行現代化改革的話,(那麼)對這個部門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徹底撤銷!」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雖然馬卡羅夫這番談話稍顯偏激,但這也說明了俄國內政治家和民眾對本國警察隊伍現狀的憂慮和不滿。而梅德韋傑夫此番對內務部系統的改革新舉措也恰恰順應了本國民眾的願望,但其最後的實際效果如何仍需耐心觀察。

B. 俄羅斯的法律體系

俄內務部最新披露,俄境內共有400多個有組織犯罪集團.在已破獲的34
500件案件中一半與有組織犯罪集團有關;
■犯罪行為多披上「合法化」外衣,並已向政府機關滲透。近年來,有組織犯罪行為還呈暴力化趨

勢;
■專家認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一段時期內有組織犯罪活動猖獗的主要原因;
■俄杜馬已通過《聯合國打擊跨越國界有組織犯罪公約》,並致力於加強國際合作,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

2006年2月7日,俄羅斯內務部宣布,目前已查明在俄羅斯共有400多個有組織的犯罪集團,人數逾萬。在警方已經破獲的34500件案子中,幾乎有一半的案件是與有組織犯罪團伙有關。
很多專家都認為,面對日益猖獗的有組織犯罪活動,俄羅斯執法機關的任務將越來越嚴峻,政府必須盡快完善法律制度, 重拳出擊,方能消滅隱患。
披著「合法外衣」,向冶金、林業、採掘、捕撈和煙酒等壟斷行業滲透,瘋狂攫取非法財富;為創良好「外部環境」,巨額賄賂行政、司法部門官員,「官匪勾結」愈演愈烈
俄羅斯有組織的犯罪活動主要以獲取財富為主要目的,其觸角無孔不入,尤其大量針對具有壟斷性質的經濟部門,如冶金、林業、採掘、捕撈和煙酒等行業,多數是跨地區、甚至是跨國的有組織犯罪。有組織犯罪對俄經濟社會的負面影響巨大。如烏拉爾聯邦區,2005年在俄內務部對該地區涉及能源電力的犯罪組織進行打擊後,煤炭及其製品的產量短期內即增加了1.5倍,自然資源使用稅增加了一半。
隨著俄境內有組織犯罪活動的日益猖獗,俄強力部門面臨的任務也日趨復雜化:
此類犯罪的特徵之一是,俄羅斯有組犯罪活動正日趨「合法化」。由於近年來俄羅斯政府加大了對有組織犯罪的打擊力度,對經濟領域的秩序也下大力氣進行了整治,因此,有組織犯罪也在走出「非法經濟活動」的舊模式,開始走合法經營的道路,並為自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比如,2005年5月14日被捕之前,埃都爾德·薩赫諾一直擔任著俄遠東列夫商業集團的經理,其本人是一位聲名顯赫的企業家。該集團不僅在哈巴羅夫斯克以及共青城有自己的合作經營夥伴,而且在海參崴也有合法的商業活動,但該集團卻披著合法的外衣,從事大規模的跨國經濟犯罪。俄羅斯內務部部長指出,遠東聯邦區的有組織犯罪團伙,已經打著合法經營的旗號,滲入了該地區大部分的經濟領域,尤其是漁業、林業、淘金工業。僅在去年一年的時間里,俄遠東聯邦區在林業領域里就破獲了犯罪案件939起,處理了390名罪犯,這些罪犯給俄聯邦政府造成的損失高達8.58億盧布。
其次,同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有組織犯罪活動一樣,俄羅斯的犯罪組織為了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千方百計賄賂收買官員,而且特別注重對行政和司法部門的滲透,在這方面,他們往往肯下大力氣,敢出大價錢。在糖衣炮彈的攻擊下,許多官員經不起誘惑,開始「權力尋租」,而且索賄金額驚人。如俄聯邦魚類捕撈委員會在發放海產品限量捕撈證時,一次性收取的賄賂就高達370萬美元。俄內務部長認為,「官匪勾結」的有組織犯罪,其潛在威脅十分巨大,俄內務部現有的手段還遠不能解決這類問題,需要強化制度上的薄弱環節,使犯罪組織無機可乘。
此外,近年來,俄羅斯有組織犯罪活動的攻擊性犯罪活動呈上升趨勢。有組織的犯罪團伙更加緊密地同恐怖主義、非法倒賣軍火、毒品及人口等充滿暴力的犯罪活動聯系在一起。
有組織犯罪法律概念模糊,長期追捕、取證等規定缺失,證人的法律保護不盡完善,有效遏制日益猖獗的有組織犯罪步履維艱
一個完備的法律體系,對於威懾及消滅犯罪分子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俄羅斯專門研究有組織犯罪的學者АИ.古羅夫認為,正是由於法律體系的不完備,才造成一段時期內俄有組織犯罪活動猖獗。
古羅夫舉例說,1968年美國政府通過了第一部關於有組織犯罪的法律,之後美國逐步建立起了一個對於偵破及追捕犯罪組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這一體系迫使在60年代初期曾猖獗一時的美國黑幫一度處於崩潰的邊緣。相對美國而言,直到1996年,俄羅斯才在自己的《刑法》中新增了一個關於犯罪團伙組織的第210條條款。此條款只對有組織犯罪進行了籠統的定性,這給執法機關利用該條款打擊有組織犯罪行為帶來了不少難題:首先,第210條款中的規定不夠完備,根本沒有對「有組織犯罪團伙」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而作為《刑法》第210條註解的第35條也只是作了一個非常籠統的定義。因此,在司法實踐中,這一款規定很難被司法機關所適用。即使在210款被適用的情況下,追捕有組織犯罪團伙首領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俄羅斯的法律沒有對長期追捕、取證作出相應的規定。
古羅夫認為,查清有組織犯罪團伙內部相互間的關系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但俄羅斯的《刑事訴訟法》第162條,卻對於所有刑事案件的刑事偵查時間有著嚴格的規定———無論多麼特殊的案件,這一期限都不能超過12個月。因此,由於時效的原因,俄羅斯警方不得不簡單的分別處理單個的犯罪行動,根本無法仔細探查他們相互間的聯系,無法將法律的利劍對准整個犯罪組織。
對證人的保護不力,也是俄羅斯法律中的一大缺陷。俄羅斯也有為證人提供保護措施的相應法律,比如,俄羅斯《刑法》第75條就規定:沒有犯下重大罪行的初犯者,如果自願幫助警方破案並對受害者給予賠償的情況下,可以免除刑事責任。俄羅斯《刑法》關於劫持人質的第126條規定:如果劫持者本人自願釋放受害人並協助警方破案,如果他沒有其他犯罪行為的話,就會被完全免除刑事責任。同樣,俄羅斯《刑法》第210條也有類似的規定:自願停止參與犯罪團伙的人,如果其沒有其他的犯罪行為,可以免除刑事責任。然而,這些條文看似在支持證人與警方合作,但其明顯的缺點卻很難達到法律制定者的初衷———讓更多的犯罪分子成為與警方合作的證人。比如,《刑法》第75條以及第126條,都限定被告是初犯,也就是說,這只能適用於犯罪團伙中的下級成員,而犯罪團伙中的高級成員及首腦性的人物則肯定不能適用這些條文,警方也就不可能從那些首腦性的人物中得到合作及支持。除此之外,《刑法》第210條及第127條的規定,又都有關於被告是否有其他犯罪行為的規定。也就是說,所有這些規定所對應的是「犯罪行為」,而不是「被告人」。所以,其對犯罪分子與警方合作的吸引力自然也就可想而之了。而且,即使是對方不得以合作了,也絕對不可能提供與相應犯罪行為無關的任何情況,因為那有可能讓他們面臨更嚴歷的法律制裁。
盡管俄羅斯在2002年通過的《刑事訴訟法》,已經允許在庭審過程中應用業務偵查行動的結果,但是,由於《刑法》及《業務偵查法》
上的缺點,對於俄羅斯的偵察員及檢察官們而言,實踐中如何能夠更加有效的應用這些證據,仍是一個難題。
加緊健全、完善打擊有組織犯罪法律體系,密切與有關國際組織協調合作,打擊有組織犯罪取得初步成效:「加貝納」、「白嘴鴉」、「奧普夏克」等一大批黑幫組織被摧毀,30多名首要分子被除掉
俄羅斯目前已充分認識到完備法律體系的重要性。2005年,俄羅斯頒布了第一部關於保護證人的法律———《關於保護受害者、證人及其他刑事訴訟程序人員的聯邦法》。該法的第2章第6款規定了多項可以保護證人及受害者的措施,其中包括「保護其住所及財產、提供新證件、整容、換新工作、暫時轉移到其他安全地方」等規定。這是俄羅斯政府在反有組織犯罪活動中走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其效果卻還有待驗證。
2005年,在普京總統的直接關注以及各方面的通力配合下,俄羅斯反有組織犯罪工作人員成功沒收了1200件武器、15萬8千發子彈、1300多個爆炸裝置、336公斤炸葯以及1700多公斤毒品,打掉了不少具有跨地區性質的重大犯罪團伙:比如,薩拉托夫州的犯罪團伙「迦納貝」、羅斯托夫州的「白嘴鴉」,圖拉州的「伊薩科夫斯克」。橫行遠東地區的「奧普夏克」以及斯維爾德洛夫州的「烏拉爾馬什」犯罪團伙也受到了俄羅斯警方的沉重打擊。在反恐方面,俄羅斯警方也取得了積極進展:較之去年,俄羅斯的恐怖襲擊事件降低了40%,未破獲的恐怖行動減少了70%。全年除掉30多名恐怖分子首領,其中20多名被消滅。
近年來,俄有組織犯罪活動逐漸呈現出國際化的趨勢,突出表現在跨境販毒、洗錢和色情等行業,與國際黑幫組織勾結也更加緊密,俄羅斯2004年查明的有組織犯罪團伙就在世界上4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並且有組織犯罪活動在實力壯大,羽翼漸豐之後,已不局限於「小打小鬧」,而是通過諸如院外活動、干預稅收政策制定、秘密政治獻金、謀求非法稅收和關稅優惠、收買涉事官員等方式,獲取所謂的「公開合法」收益。俄羅斯政府越來越意識到,要徹底摧毀有組織犯罪團伙,必須依靠廣泛的國際合作。
2004年3月24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表決通過《聯合國打擊跨越國界有組織犯罪公約》及其兩項關於反對非法移民和禁止拐賣人口的附加議定書。俄國家杜馬發表聲明說,俄方將以這項公約為法律依據,在對等的基礎上同其他簽約國進行引渡合作。在特殊情況下,俄方將接受通過國際刑警組織渠道提出的相互給予法律援助的請求。此外,俄羅斯強力部門與歐洲、美國的同行密切配合,接連端掉幾個黑手黨的老窩,號稱俄羅斯黑手黨歐洲頭號人物的亞利山大·博爾在德國被捕,黑手黨在歐洲、美洲建立的洗錢網路被摧毀。2005年10月,美國聯邦調查局打擊有組織犯罪處處長率團專程來到俄羅斯,與俄內務部、聯邦安全局等有關部門專門商討聯合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團伙和國際恐怖活動。雙方就原則問題進行交流的同時,還就一些具體問題研究了相應的對策。據美國同行通報,正在監獄服刑的俄羅斯黑手黨頭面人物伊萬科夫很快就會放出來,他幾年前曾因涉嫌殺人被俄羅斯檢察機關起訴,俄羅斯警方希望美國能夠及時將他引渡給俄羅斯,美國方面答應了俄羅斯的要求。
俄羅斯社會問題專家認為,俄羅斯的有組織犯罪活動呈上升趨勢這並非偶然現象,它是前蘇聯解體、俄羅斯社會轉型期的產物。政府加強打擊力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有組織犯罪活動的進一步蔓延,但僅靠這種方法是無法達到標本兼治目的的,要徹底根除有組織犯罪組織就必須鏟掉其繁衍生息的土壤。

C. 2名中國公民在俄羅斯遇害,他們究竟是如何遇害的

近日,在俄羅斯的警方接到了一起報警電話,當地有兩名國人被搶劫殺害,兩個人是夫妻關系,分別是56歲和57歲,這兩個人在俄羅斯從事農業活動。事發的時候是一個晚上,當時兇手跑進他們的農場的一個溫室區,想要去搶劫錢財,遭到了夫妻倆的強力反抗,於是把他們殘忍的折磨之後勒死了,他們大約390萬盧布搶走了,而且還准備去出國躲避。

近期中國人在國外受到傷害的事情,真的是經常在發生。在國外,總是有很多人帶著有色眼鏡看我們,然後總是喜歡把中國人作為一個搶劫或者是傷害的對象,因為他們總是覺得中國人很弱。這樣的事情,真的讓人聽起來覺得非常的難過和憤怒,每一次受傷的都是我們中國人,我們中國人在海外的一個安全,從來就不能夠得到一個有效的保證。希望所有的同胞還是回在自己家裡待著吧,比較安全。

D. 二戰時,蘇聯對待自己的士兵和打仗的方式真的像《兵臨城下》描述的一樣嗎

《城市之下》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德執導。事實上,法國對蘇聯的誹謗解釋太多了。首先要說的是,蘇聯不是一個服兵役的奴隸國。健康正常的士兵怎麼能隨心所欲地殺人呢?你知道,當時,人力資源也很寶貴。

其實,把影視作品的情節作為史實是很不合理的事情。特別是導演是法國人。他描述了在那些年幾乎橫掃歐盟的蘇聯。

a、 對集團軍指揮員、政委未經集團軍領導命令擅自撤軍的,要堅決予以撤職,交由前線軍事委員會處理。

b、 在每個集團軍的范圍內,應成立三至五個裝備精良的護衛隊,並將這些部隊置於紀律部隊後面,命令他們處決製造恐慌者和膽小鬼,以防恐慌撤退。只有這樣,軍隊中忠誠的戰士才能忠於祖先。

c、 在每個集團軍的范圍內,要成立5至10個連,把因膽小而違紀的士兵、士官送到各軍危險的前線,讓他們有機會用鮮血洗去危害祖國的罪行。

三。軍師指揮員、政委應當:

a、 對不經軍長、師長指揮而允許部隊撤退的團、營指揮員、政委,堅決予以免職,收繳獎章,收繳指揮權,交軍事委員會軍事處理法律處置。

b、 我們將不遺餘力地幫助和支持安全部隊,整頓軍紀。

命令應在所有連、騎兵、炮兵、空軍中隊、團體和工作人員中大聲宣讀。

國防人民委員會

約瑟夫·斯大林

但事實上,只要仔細看第一、第二部分,我們就會發現,所謂的督察組,只是那些逃離戰場的軍官和政委。與電影不同,他們可以隨意向普通士兵開槍。

E. 蘇聯在二戰前夕有沒有過先下手進攻德國的計劃

大雷雨計劃」是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試圖先發制人進攻德國的明確計劃。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悍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糾集其附從國對蘇聯發動了全面的侵略戰爭,熱愛和平的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之下奮起抵抗,展開了偉大的衛國戰爭。」
這段記述對於中國國內的讀者而言恐怕會感到很熟悉,因為它基本上是我們從官方教科書和官修史書中讀到的對於蘇德戰爭爆發情形的標准記述。從蘇聯紅軍在衛國戰爭前期遭受的慘重損失看,紅軍似乎的確是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被納粹德國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這看上去更加加深了蘇聯作為被侵略一方的無辜程度。 然而,事情真的只有這么簡單嗎?交戰雙方真的只不過是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這么單純嗎?一直以來,國際史學界對於一個問題始終爭論不休,那就是為什麼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會在其西部邊境地區聚集那樣驚人的部隊?如果僅僅是為了防禦希特勒的進攻,那麼其兵力部署顯然是太過於靠近邊境線,明顯缺乏縱深,並不符合戰略防禦的縱深梯次配置的部署原則。蘇軍的兵力部署狀況與其說是防禦性質的,不如說帶有更強烈的攻擊性。但由於一直沒有找到有說服力的確實的證據,因此在前蘇聯解體之前,史學界一直難以對蘇軍當時的真正意圖作出明確的判定,只能依據實際發生的戰況來進行推理——因為蘇軍在戰爭初期曾被打得暈頭轉向、狼狽不堪,故似乎應當認為蘇軍對戰爭沒有足夠的警覺和准備,斯大林應當是「被害者」。
久負盛名的納粹德國陸軍元帥、1940年傑出的西線閃擊計劃的設計者馮·曼施泰因在其著作《失去的勝利》的第八章中曾對蘇軍戰前的戰略意圖進行過一番分析,他寫道:
「關於俄國部隊的部署究竟是防禦性的還是攻擊性的,曾引起很多辯論。不過如果考慮到在俄國西部所集中的兵力數量,以及在比亞威斯托克和臘瓦兩個地區附近所集中的強大裝甲兵力,那麼我們也許應該附和希特勒的說法,那就是俄國遲早會採取攻勢。不過反過來說,俄國在1941年6月22日的兵力展開,又不能說俄國是准備立即採取任何以侵略為意圖的行動。
我認為最接近事實真象的應該是,俄國部署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應付各種不同情況——為了佔領波蘭東部,比薩拉比亞和波羅的海三國,俄國早已使用相當強大的兵力。無疑在1941年6月22日,俄國部隊還是散布在這些縱深地區中,所以只可能用於防禦性任務。不過一旦德國的政治或軍事情況發生任何變化,那麼這種部署的形式也是可以立即轉變的。不需任何延誤,俄國部隊就可以馬上轉向進攻。所以雖然直到6月22日為止他們在形式上還是採取守勢,但俄國的部署對於第三帝國而言卻的確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只要一出現有利機會——軍事的或政治的——俄國就可能會直接向德國發動攻擊。
當然,在1941年夏季,斯大林是可能寧願避免與德國發生沖突的。但是如果國際情況的發展遲早變得使俄國當局認為可以向德國施加政治壓力甚至可以採取軍事行動時,那麼這種臨時性的防禦部署也就可以迅速轉變為攻擊性質。也就是我所說的足以應付任何情況。」
按照曼施泰因的判斷(當然,作出這個判斷時他不可能知道「大雷雨」計劃的存在),蘇軍總體上處於守勢,但不能排除這種守勢中的一些看上去反常的部署,而且這種守勢似乎帶有強烈的攻擊性。
在美國人維克多·享利翻譯的前納粹德國將軍阿爾明·馮·隆的《失去的世界帝國》一書中也曾介紹說:「在德國著作中一般替自己開脫的說法是,蘇聯軍隊的部署表明了斯大林的進攻意圖,而希特勒不過是比他先下手而已。但是大多數德國歷史家現在承認,俄國人的部署是防禦性的。」
看來,「大多數德國歷史家」們很可能也被斯大林斯騙了,斯大林心中的「大雷雨」隱藏得如此之深,以至於德軍的決策層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始終無法相信斯大林可能對德國先下手。除了前面提到的曼施泰因,納粹上將馮·蒂佩爾斯基希在其《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第五章分析蘇德戰爭前的背景時也曾經以肯定的語氣說:
「看來,說蘇聯在不久的將來將挑起同德國的武裝沖突,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看都是極不可思議的;但是,擔心蘇聯以後在較有利的條件下可能變成不好相處甚至危險的鄰國,則是完全有根據的。目前蘇聯沒有理由放棄以前那種幾乎不動用武力就取得出色成就的政策。……克里姆林宮謹慎而清醒的政策不可能產生進攻德國的企圖。」
現在看來,這種判斷失誤實在不能算是德國人的疏失,因為甚至直到今天,直到人們已經掌握了比蒂佩爾斯基希時代更多的史料的今天,也仍然有相當多的人(包括史學家)不相信斯大林會在1941年率先進攻德國。
索科洛夫的書還了世界一個真相,他在其《二戰秘密檔案》一書中用了相當大的篇幅分析和論證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斯大林曾經計劃在1941年搶先對德國發動毀滅性的軍事進攻,從而一舉稱霸歐洲,計劃名稱為「大雷雨」。對此,我們還能反駁什麼呢?如果連俄羅斯自己的歷史學家都承認「大雷雨」的存在,我們又能有什麼樣的理由去否定它呢?這里不妨再補充一個材料,我記得看過一本朱維毅寫的《尋訪「二戰」德國兵》(一般情況下,我是不願意閱讀中國作者所寫的關於二戰的歷史著作的,但本書是個例外,由於其內容基本上是德國士兵對那場戰爭的個人回憶,並非歷史研究性著述,故我認為可以把它當作第一手的歷史證言集來看待),這本書是作者長期在德國尋訪二戰德國老兵的訪談錄,在這本書中,一位名叫狄科的德國老兵(他1919年生人,在戰後還獲得了博士學位)在接受采訪時對於蘇聯當初具有攻擊德國的計劃深信不移,他說:
「我從攻擊的第一天就參加了蘇德戰爭。在蘇聯我看到的一切使我相信俄國人已經完全做好了進攻的准備。我們在蘇聯一個接一個地打大包圍戰,遭遇的蘇聯軍隊簡直是無窮無盡,開戰短短兩個月內,光是俘虜的俄國士兵就有300多萬人,那簡直就是人海。後來我才知道,俄國人在臨近德國的西部各軍區一共部署了170個師,超過他們陸軍總數的半數以上,這么多的軍隊放在德國邊境附近僅僅是為了防禦?我不相信!」(見同心出版社2005年版《尋訪「二戰」德國兵》第29 頁)
接著,狄科進一步解釋說:「作為軍人,敵手是處在防禦狀態還是處在攻擊的准備狀態,這是可以在作戰中感覺出來的。要知道,沒有任何一隻軍隊會同時處於這兩種狀態。因為俄國人在全力准備攻擊,他們缺乏防禦的准備和部署,縱深非常薄弱,所以才會在突然打擊下潰不成軍。」(見同心出版社2005年版《尋訪「二戰」德國兵》第30頁)
朱維毅在對采訪結束時特別指出,狄科的上述看法(當然不止這些看法)在德國的二戰老兵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看來,德國普通士兵的看法與戰後一些德軍高級將領和歷史學家不同,也許,普通士兵是戰爭的最直觀見證者,是一線戰爭景象的直接目擊者,他們的看法在某些問題上或許要比戰後那些身居安逸的書房、只憑資料來判斷歷史的學者們更貼近事實的真相吧。
關於蘇聯在1941年時曾試圖進攻德國的「傳言」我也早有耳聞,但由於在接觸到索科洛夫的著作之前,我沒有掌握確實的材料,尤其是來自俄羅斯史學界的肯定性結論,所以我在寫《戰史筆記》第九部分時不得不依據西方有關著作的描述和符合邏輯的時局分析作出如下的判斷:
「至於說蘇聯在當時會不會主動地攻擊德國,就我的感受而言,似乎只是理論上的。更加明顯的跡象是,蘇聯當時採取的軍事與外交行動看上去更符合戰略防禦的需要(盡管其行為對於某些受害國家而言是侵略性的)。它應當很清楚,在當時,紅軍的實力絕不足以擊敗德軍。況且,當時的德軍如日中天,戰鬥力正處於巔峰狀態,在整個戰場上除了英國這個孤立的島國外,沒有象樣的對手。以謀略的眼光分析,即使斯大林的內心中有主動攻擊德國的想法,也不太可能是在這個時期和這種背景下實施,那甚至還不如選擇在德軍發動西線攻勢時更理想。在敵人最強大的時候去攻擊它,這樣的蠢事恐怕不是斯大林這樣精明的政治領導人所能夠做出來的。何況,德蘇雙方畢竟簽有條約,斯大林或許認為,只要德國人不破壞這個條約,則蘇聯對於自己利用已經爆發的戰爭已經取得的利益和歐洲的現狀應該是滿意的,實在沒有必要去冒險進攻德國。
所以,我的判斷是,斯大林應該不會在那個時期主動去進攻德國,他的更合邏輯性的想法應該是如何防止德國可能的攻擊。因此,我覺得希特勒在1941年進攻蘇聯可能是要消除一個潛在的而非現實的威脅。」
現在看來,我的上述看法中可能有三處與當時蘇聯的真實情形不太相符: (1)按照索科洛夫的記載,1941年的斯大林並不認為紅軍的實力遜於德國,相反,他認為紅軍的素質至少不比德軍差,而紅軍的規模又顯著地強於德軍,因此手握雄兵的斯大林有恃無恐。索科洛夫在其書中寫道:「他[斯大林]也並不懷疑,紅軍確實比法西斯德國更強大,它擁有更多的坦克、飛機和大炮。所以,斯大林認為,希特勒應該怕他並且在自己東邊的邊境之所以採取防禦措施,是因為怕蘇聯可能進行進攻。斯大林本人,並不像人們中間流傳的誤解那樣,他是不怕希特勒的。」(見《二戰秘密檔案》第三章)關於蘇德戰爭爆發前兩國軍力的對比,我在《蘇德戰爭血腥檔案》(2)中有過專門的介紹。
(2)德軍迅速結束西線戰事並沒有打消斯大林攻擊德國的計劃。當然,德軍的西線戰役進行得那樣順利和迅速的確是出乎斯大林預料的,他本來是打算在德國陷入西線戰局難以自撥的情形之下從背後猛刺德國一刀的。索科洛夫介紹說:「德國在西線開始進攻前,蘇聯領袖的心情很好。他夢想著:法西斯武裝力量將受困於不可逾越的馬奇諾防線,紅軍將會大舉向西部進攻,抓住德軍的薄弱環節,佔領波蘭、斯洛伐克、捷克,乘勝直搗敵人的心臟。與心懷感激的英法盟軍在易北河的某個地方——如果幸運的話,就在萊茵河畔相見。半個歐洲將在蘇聯的控制之下。這樣離蘇聯紅軍用刺刀創造出來的和平革命就為時不遠了。」(見《二戰秘密檔案》第三章)
但是,即使德軍結束了西線行動,主力開始東移後,斯大林也仍然在繼續以極端保密的方式推進他的「大雷雨」計劃,只不過將其實施的時間從原計劃的1940年推遲到1941年。甚至於德軍在西線的勝利有可能讓斯大林看到了比1940年時更為廣闊的前景,對此,索科洛夫寫道:「在法國遭到失敗和英軍被從大陸趕出去之後,紅軍由於勝利,在他們面前一下子展現出極為誘人的前景。可以指望到達拉芒什海峽,也可能——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穿過比利牛斯山脈,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蘇維埃政權。而巴爾干半島就像一顆熟透的果子,和伊斯坦布爾一起真的就會落到斯大林的手裡。」(見《二戰秘密檔案》第三章)
也許在斯大林看來,法國的投降和英國武裝力量被迫退出歐洲大陸使得蘇聯在未來可能向中歐和西歐大陸進行的戰略進攻作戰中一下子少了兩個強勁的軍事對手,現在蘇軍只剩下德軍這一個對手了。如果斯大林真是這樣考量的,那我們不僅要驚詫於他那鯨吞整個歐洲的野心,更要驚異於他對於臃腫而效率低下的蘇軍戰鬥力的極度自信。
(3)對於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斯大林的態度其實和希特勒一樣,都只不過把它視作掩護自己戰爭計劃的工具,兩個獨裁者都已決定,一俟進攻的時機成熟,就毫不遲疑地撕毀條約。按照官方的傳統說法,斯大林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完全阻止至少也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拖延希特勒的入侵腳步,以爭取防禦的准備時間。索科洛夫的著作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一方面,斯大林根本就沒想要進行戰略防禦,他的出發點是主動進攻;另一方面,他也不大相信面對在邊境地區陳兵數百萬且裝備精良的蘇聯紅軍(他們在裝備和人員的數量上都占據明顯上風),希特勒膽敢搶先動手。
那麼,斯大林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進攻德國的想法呢?索科洛夫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1939年底,他說:「當朱可夫還待在遙遠的蒙古時,斯大林已經醞釀成熟了一個十分具體的進攻'朋友和盟友』希特勒的計劃,這位朋友就在1939年12月還誠摯地祝賀蘇聯領導人的60壽辰,並祝斯大林個人'身體健康』和'友好的蘇聯人民未來一切順利』。」(見《二戰秘密檔案》第三章)
這個時間很說明問題,它意味著斯大林是在希特勒之前就開始具體策劃進攻對方的事情。也就是說,斯大林要比希特勒更早地計劃了針對對方的侵略戰爭,希特勒的 「巴巴羅薩」計劃是在1940下半年時才提出的。套用一個刑法的犯罪學理論,斯大林從事「犯罪准備」的時間要早於希特勒。索科洛夫特別提到了歷史上曾經備受爭議的著名的「卡庭屠殺波蘭軍官事件」(現在這個事件已經沒有爭議,經過史學界的充分考證,該事件確系蘇聯所為而非德國所為。),1940年4至5月間,在蘇聯入侵波蘭時被俘、被關押在蘇聯監獄和戰俘營中的約15000名波蘭軍官以及約一萬人的波蘭平民(其中大部分是知識分子和有產階級)在斯摩棱斯克的卡庭和哈爾克夫森林公園地區被蘇聯內務部隊集體處決。這件事也成了斯大林打算進攻德國的佐證之一。按索科洛夫的解釋,斯大林之所以要殺害這些被俘的波蘭人,是因為1940年2月左右,斯大林決定同德國開戰,這就意味著:①斯大林必須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改變立場站到英法(還有美國)的陣營去;②由於改變了立場,在波蘭問題上就必須也作出改變,必須承認波蘭的主權獨立(因為它也將成為蘇聯的盟國),並釋放1939年在與德國瓜分波蘭的戰爭中被蘇軍俘獲的所有波蘭人,組建波蘭軍隊。但是,被蘇軍俘獲的那兩萬多名波蘭人基本上都在政治上對蘇聯充滿敵意,如果以這些人為骨幹組建新的波蘭軍隊,則這支軍隊在政治上很難聽命於蘇聯,而會聽命於在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這種前景對於要在戰後完全控制波蘭的斯大林來說是完全無法接受的,因此,必須在蘇聯對德開戰前秘密處決這些「政治上靠不住」的波蘭人。斯大林需要的是對蘇聯俯首帖耳的波蘭新軍隊和新政府。
軍事方面,蘇聯從 1940年6月開始大規模組建機械化部隊,1941年初又開始組建空降兵旅,蘇聯空軍的實力也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同時,紅軍在人事上也作了相應的調整,被斯大林認為是紅軍將領中最擅長於進攻作戰的朱可夫被從蒙古調往西線,擔任當時蘇聯兵力最多、戰斗裝備最充實的最大軍區——基輔特別軍區的司令,斯大林叮囑朱可夫把他在蒙古對日作戰的成功經驗運用到訓練西線蘇軍的工作中去,而朱可夫在蒙古的作戰經驗就是進攻。1941年的1月間,蘇軍舉行了兩場戰役和戰略演習,擬定的演習背景雖然是蘇聯遭到德國進攻,但實際上重點演練的科目卻是進攻戰,就象索科洛夫所言的那樣:紅軍准備進行的是進攻,而不是防禦。之所以演習的背景是反擊侵略,只是為了在名義上更符合「蘇聯人民愛好和平」的官方宣傳基調。索科洛夫指出:
「[1941年]1月的演習絕不是1941年6月災難的預演。它們是蘇聯未來向歐洲入侵的預演。但是,宣傳的刻板模式要求,紅軍總是為了反擊'帝國主義的入侵』才發動進攻的。所以呢,就才有了關於'西方』、'西南方』和'南方』進攻蘇聯的附加情報。只是為了讓參加演習的紅軍指揮員不產生任何懷疑,所謂蘇聯愛好和平的政策,全都只不過是擴張計劃的幌子。……事實上,兩次演習的過程中,都是只制訂了蘇軍向鄰國領土入侵的計劃。」(見《二戰秘密檔案》第三章) 1941年1月,朱可夫又調任紅軍總參謀長。1941年3月,蘇軍通過了關於在西線戰略展開的計劃,選擇西南方向為主攻方向。計劃中,在給後來的西南方面軍提出任務的那一部分上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標記:「進攻在6月12日開始。」索科洛夫認為這一標記很有說服力,它只能有一種理解:當時向德國的進攻原計劃是要在1941年6月12日開始。眾所周知,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是在6月22日才付諸實施的。但由於蘇聯的運輸能力有限,無法保障在6月12日前集結所需要的足夠部隊,也無法保障燃料、彈葯和其他補給品的供應,所以,蘇軍不得不將發動進攻的日期推遲到7月。另外,當戰爭迫近時,蘇聯軍隊中的反德政治宣傳也開始大規模地開展起來,1941年6月間(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向各部隊下發了一份名為《關於近期政治宣傳工作的任務》的指令,該指令明確指出:
「戰爭直逼我國邊境。每時每刻帝國主義都有可能向蘇聯發起進攻,我們應該做好准備,用自己的進攻軍事行動去制止敵人的進攻……軍事行動的經驗告訴我們,防禦戰略在摩托化部隊占優勢的情況下收效甚微,並且終將以失敗告終。所以,對付德國必須採取這種有強大的技術裝備支援的進攻戰略。……紅軍各兵種的整個訓練過程要牢牢貫穿進攻精神這條主線。」(見《二戰秘密檔案》第三章)
這個指令清楚地顯示出,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確有先發制人地進攻德國的明確計劃。如果斯大林根本沒有打算撕毀互不侵犯條約率先攻擊德國,而只是像很多人(在一段時間內也包括我)誤以為的那樣企圖盡量拖延德軍的進攻,不給希特勒發動戰爭的口實,那蘇軍既不會進行反德宣傳(因為那樣的舉動無疑會引起德國的強烈猜疑,甚至會激怒德國人),更不會突出強調在對德作戰時的進攻主線。
蘇聯工業開足馬力生產新式的飛機和坦克。到1941年6月22日前,蘇聯共生產出新型飛機2740餘架。新型坦克1861輛。同時,蘇軍也在進行大規模的擴編和改組,從1939年的98個師擴充至戰爭爆發前的303個師,兵員總數從200萬人急速增加到500萬人。按照斯大林的估計。為紅軍這支龐大的軍隊實現全面換裝,至少必須到1942年才能完成。屆時,蘇軍將建立起龐大的機械化部隊,坦克總數達到29899輛(包括15834輛T一34和KB坦克)。斯大林曾經說過: 「如果戰爭在1942年爆發,紅軍將是無敵的。」斯大林的這一說法是正確的。正如人們所知道的,由於蘇聯戰時工業的高效率,到1942年秋蘇軍已基本完成新武器的換裝。從這時候起,德國軍隊就喪失了戰場的主動權。開始節節敗退直到最後覆滅。
但是,蘇德戰爭卻出乎斯大林的預料,在希特勒尚未征服英國的1941年爆發了。德國軍隊搶在紅軍完成武器換裝之前,以一場史無前例的突然襲擊,成功地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F. 中國人在俄羅斯犯故意殺人罪殺死自己同胞會怎麼判刑對受害者家屬有賠償金嗎謝謝回答!

按照我國《刑法》的屬人管轄原則,中國人在國外犯罪的,適用本法,但是俄羅斯《刑法》應該也有屬地管轄原則,因此即使害人與被害雙方都是中國人,俄羅斯法院也有管轄權對此案件進行審判。
我沒學過俄羅斯《刑法》,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刑法都對故意殺人罪定刑較重,俄羅斯是沒有廢除死刑的,所以最高是可以判決死刑的。而對受害者家屬,也應該有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賠付,在我國,這些賠付屬於酌定量刑情節,結合其他法定酌定情節,是有可能會影響到法定刑的種類以及刑期的多少的。

補充回答:
一般對於此類刑事案件,犯罪地法院是不會放棄管轄的,也就意味著很可能會由俄羅斯法院按照俄羅斯刑法進行審判,一般不會引渡。
賠償金問題不清楚,但一般而言,賠償金是由死亡賠償金,喪葬費,死者家屬扶養費等費用構成,你可以從這幾個方面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計算。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如何對待先動手打人的案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6